问题

本人目前在河南,我想问凭什么河南高考那么难,仅仅是因为人多?

回答
老乡,你说这河南高考难,这事儿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人多确实是一个最直观的因素,但要说仅仅是人多,那可就小瞧咱们河南的这摊子事儿了。这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细细掰扯起来,确实能让人头疼。

首先,咱们得承认,河南的高考人数是真多。 每年将近百万考生涌入考场,这数字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咱们河南是个人口大省,这点毋庸置疑。这么多人挤在一个赛道上,就跟一条窄窄的独木桥一样,能过去的人终究是少数。僧多粥少,这是最简单粗暴的解释,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人多,只是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得从几个方面看:

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稀缺是硬伤。

虽然我们河南现在教育发展也在进步,但整体来说,优质的高中和大学资源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还是相对匮乏的。这就好比,同样多的学生,要去抢的“好学校”名额,在河南就那么几个。别的省份可能有很多可以分散选择的好学校,而我们河南,很多考生都盯着那几个“金字招牌”,这无形中就增加了竞争的压力。

想想看,一旦能考上省内顶尖高中,那资源、师资、学风,肯定是要比一般学校强不少的。而这些顶尖高中的名额,又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为了能挤进这些学校,早早就在初中就开始了内卷。这种竞争,早就从高考本身,延伸到了更早的教育阶段。

2. 产业结构和就业导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近年来产业结构也在转型升级,但整体上仍然存在一些限制。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也提供了更多高薪的就业机会。这导致很多省份会更侧重培养适合本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高考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而我们河南,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来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这种“输送人才”和“留住人才”之间的博弈,也让高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考上一个好大学,意味着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前沿的知识和更广阔的就业平台,这对于很多希望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河南学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3. 省内高校的“虹吸效应”相对较弱。

一个省内如果拥有大量实力强劲、学科齐全的高校,并且这些高校在省内招生比例较高,那么很大一部分考生就能留在省内接受高等教育。然而,河南虽然有一些不错的大学,但与一些拥有多所顶尖高校的省份相比,在吸引和留住省内优秀生源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很多成绩顶尖的考生,仍然会选择“外流”,去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深造。

这也就意味着,河南的高考不仅要面对省内激烈的竞争,还要和全国其他省份的考生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这就像本来就拥挤的火车,还要为其他方向的乘客腾地方,压力可想而知。

4. 高考改革的推进和地区差异。

高考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不同省份的改革进程和具体内容可能有所差异。虽然整体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但改革过程中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而且,即使是改革,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和见效。

再者,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虽然力求公平,但在历史积累和地区发展差异面前,也难以做到完全均等。一些发达地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和积累,是河南在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所以,说河南高考难,绝不仅仅是因为人多。 人多只是一个显性的表象,背后反映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挑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高校吸引力的差异,以及我们河南人民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这就像一条河流,源头的水量大,加上河道不够宽敞,自然就容易形成拥堵。而河南,就是那个源头水量巨大的地方。我们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种动力是无可厚非的,也正是这种动力,让每一位河南学子,都在高考这条路上,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这难,是实实在在的难,是压力,也是动力。它逼迫着我们去思考,去努力,去寻找突破口。当然,我也相信,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增加,未来的高考之路,会为我们河南的孩子们打开更多扇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二次更新--------

复习考研几天没看居然有400多条评论,好家伙!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骂我,继续诉说着河南苦河南难,我在这里再换一种方式重新表述一下。

做几个设定,

设定1.郑州大学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设定2.全国的大学的招生指标不直接分发到省分,而是直接分发到一些小地区,地区大的招生指标多点,地区小的招生指标多点。每个地区按考生成绩排名单独录取,不在进行全省的分数比较。

设定3.郑州大学位于郑州市,考虑到需要留住更多的人才发展本市,对郑州市的考生录取名额更多,但是由于国家号召郑州市内严格要求必须减轻学生压力不准学生课外补课,不准老师学校私自补课并进行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而省内其他地区由于审查不严,有偷偷补课的。

设定4.每个地区大概有一万个考生左右,教育水平各不相同(自行带入自己的老家),这些地区只录取1000个一本,只录一个郑大。有一个地区比如邓州市吧有2.5万考生,一本录取2500个,录取2.5个郑大。郑州市录50个郑大。

好了,可以了,我和你们没有地区对立偏见了,你们可以理性看待了。

首先看,这个录取规则公平吗,不公平,郑州录得多,而邓州人多,竞争大,学生压力大。是吧?

回答环节,1-郑州市录得多?没办法,郑大在郑州啊,得照顾本地人啊,不然学生毕业了谁来建设家乡。2-郑州的学生压力小轻松?那能咋办学生不想轻松也没办法啊省会城市,制度落实的到位,其他地区工作落实不到位啊。3-我为什么不出生在郑州?郑州人也苦啊,房价,房贷,车贷,生活成本,学区房,这些不得买吗。4-我为什么不投胎在郑州的大户人家?可以选择的话这边我建议您投胎马化腾马云的底下。

大环境看,郑州确实有优势,但这也不是郑州人决定的,而且是有代价的,只是学生辛苦的代价转移到了爹妈的辛苦赚钱上。


再看向小地方:1-邓州市人多,录取少,学生压力大?可是总体来说你们的郑大录取人数和一本上线人数比其他地方多啊?2-我们邓州市的二本生去你驻马店市随便上一本?怎么,就你们邓州市人要优越点,就你们邓州市人脑子要大一点是吧?我们驻马店教育水平低,并且人民补习意识不高市政府管理课外补习严,分数低点怎么了。就你邓州人脑子好使点是吧。3-你们驻马店考上郑大的分数在我们邓州只能上普通一本?确实,但是我驻马店考生能在驻马店考取唯一一个郑大,如果在你们邓州市从小长大学习补习内卷也照样能考上郑大。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从全省看,确实是不公平的。但是放在小范围里,这种方式确实算是合理了,而且竞争都是在这个小地区里,别的地区再怎么样考1000分录郑大和考100分录郑大跟自己完全没关系。其实,学习这种东西,我觉得先天是最重要的,有些时候不是努力能决定的,先天决定了你的上限,不信的话你去复读两三年试试,该考不上郑大还是考不上,而有的人一次就考上了。优胜劣汰,学校本来就要高水平的学生,好教。涉及到一个潜力的问题,落后那么多的教育资源我和你差距就这点,现在我两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教育资源,以后你就学不过我了,智商本来就比你高。我一个乡村高中考500录的郑大和你市重点高中考600录郑大,两人差只是哪点教育环境家庭等各方面的综合罢了,而不是智商。

我的观点:河南考生,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别人分数这么低居然和你一个学校而感到不耻了。我打听了几乎每个河南考生都喜欢打听对方考了多少分,然后心中愤愤不平,怨天尤人,云云。

每个考生都值得来到他这个学校,都为此付出了在那个环境下能做到的所有努力。要是同学菜你不应该感到高兴吗?凭你河南人的身份奖学金不拿到手软?保研名额不是手到擒来?考研不是随便就上?

也别抱怨北上广深,一个首都一个国家重要经济地带,怎么比。要能选择投胎你咋不投马云马化腾王健林这种级别的起步呢。

-------第一次更新--------

先说一下吧,能刷到这个问题的,十有八九是河南高中或者大学生。总之大部分人都是河南人,只有少部分是我这样在河南呆着的外地人,因此我也不指望说服你们得到你们的赞同,毕竟屁股决定话语,这东西毕竟改不了。就当看个乐吧,评论有时间会回,没时间就算了,跟你们在这杠我也没工资是吧。

--------原答案--------

很多人的回答只是谈不公,谈河南人去其他省份考又如何如何,我觉得这是种肤浅的想法。

我是贵州的考上,属于你们瞧不起的那种考生,在河南郑大上学,眼中很多的河南人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哇,我要是在贵州考的话肯定上北大清华了。我每次都是笑笑。至少我不见得周围的河南人比我厉害多少,甚至我觉得很多都是一堆学傻了,情商低,而且在学习方面喜欢勾心斗角的人。

你说你985河南人去了北京考能考个北大清华,我不反对。但话不是这么说的啊,在北京考清北的人,如果从小在河南长大接受河南的教育,那也是照样能考清北的,你河南人从小在北京长大接受北京的教育也不见得你就一定考清北。

环境因素一定要考虑进去,我是个贵州人,考的差,上了郑大,可能我的分数在河南只能上个普通一本,可那又如何呢?我在河南从小长大接受教育的话,我也能上郑大。就像很多不理解的人会说我少数民族加分又怎么样,可是你们又怎么知道在我们那个地方百分之九十五的都是少数民族呢?加了和没加区别不大,只是对少部分汉族确实不公。

大环境上看,确实不公平,但是你放心,在你的竞争环境内你还是公平的。有一百万考生又怎么样,录取率是国家定的,区别不会差多少。

打个比方你有一百万考生,清华北大每年录100个。你说竞争大,你没希望。

现在只有十万考生了,但每年录10个。你觉得你就有希望了?你要竞争的只是你周围的人,而不是其他外省的考生。真以为外省的人每天划划水清华北大随便上是吧?

觉得压力大辛苦,与其考虑这么多,不如想想怎么让你们河南省的教育改革改革,学生家长举报补习班该封就封,学生该减压就减压,举报学校补课。但是你们又不敢?整天想的就是如何斗到周围的同学,看他偷偷学了就坐不住,回到家里偷偷学。实际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卷。卷来卷去分数卷高了压力大了,又怎么样?录取比例就那么多,分数线自然就长了。

--------------统一回复一下评论区的问题----------

1.欢迎我落户河南/我既得利益者/我看不起河南为什么还来。

答:首先我没有看不起河南,我是看不惯这里考生(可能是部分),喜欢自带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河南考生天然委屈,其他地区考生都是靠政策才能和自己上一个学校的混子。其次,当时作为一名刚结束高考的人没那么多渠道了解这么多所以来到河南,而现在已经大四了。最后,我自己考的分数,我去哪里都没得说吧?再说我是来学习的,又不是来定居的,毕业就走,怎么搞得就像我要赖在河南了一样。

2.河南的大学不行教育不行

答:你要觉得不行,抱怨有用吗?学业有成后,来河南的高校,多发论文多搞科研,来我们郑大,多做成果,把河南学校的名声打出去好吧,能在郑大发个诺贝尔国家还不重视你?实在不行,去努力上好的大学,然后中央选调国考进入部委,或者全国人大,发表你的意见,说出你的教育改革方案,好吧?但实际呢,有能力的河南人也不见得有几个愿意回来建设家乡发展教育的,想的都是逃出去。

3.其他地方考生如何轻松,河南考生如何艰苦。

答:能考上清北上交复旦等名校的,相信我,在哪里都能考上。你自己在河南考不上的,去其他地方也考不上(当然,不是你在河南卷完又去其他地方考,这等于去衡水修炼了回到地方虐菜,要从小就在那个地方受教育才算)。

4.河南就一个211,好惨好惨

答:据我所知,很多省份好像也只有一个211,而且完全是政策照顾给的211了。西藏新疆广西内蒙等,就我老家贵州也只有一所211贵大,而且还比郑大差很多。我寻思就就盯着好的清北上交复旦看,不对比比自己差的了是吧。

5.河南人多,竞争大好难好难。

答:答案同2-3问。

user avatar

好像很多人没太读明白

高考数字是教育厅发布的,不是我瞎编的,我哪敢瞎编,这不是分分钟打脸的事。


河南这几年一直是70-80万人参加普通高考,人数变化不大。区别是在于为啥河南每年这么多专升本的,其他省份对口招生也有,但人数很少。专升本这么多人我也不太明白。

河南复读的也真没有多少,这都是误传。21年参加高考的是18年上高中,那年高中招生72.65万人,再加上中职和社会考生,复读生最多也就是6万人。

河南的高考难度其实与河北广东山东安徽江西四川区别不大,比广东山东四川差的是没有那一两所中央直属高校,比河北江西强点是郑大在普通学校里还比较可以。

比如你从河南去了广东,考中山华南理工会容易一些,考广东省内高校容易很多,考其他高校基本没什么区别。

真正比较容易,能拉开差距的是东三省和西北,我是觉得真想钻个空子可以肉体移民黑龙江,去那边干个小生意,孩子初中就过去,在那上高中。然后报考河南省内的高校,那个分是真低。不到400分上航院,400多分上河科大,500出头上河大。为黑龙江贡献五六年的房租和税收,换一个高考学位,且合法合规。

~~~~~~~~~~~~~~~~~~~~~~~~~~~~~~~~

河南高考是很难,但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张,属于最难的一批,其实最后几个省份的难度都差不多。

首先,河南教育厅每年公布的那个高考人数是忽悠人的,口径不一样。

比如2021年参加高考人数是125万,这个数字很吓人,远远高于相同人口基数的山东广东,以至于让外界误以为河南复读生有几十万。

但实际上,真正参加我们口中意义全国普通高考的只有79万

剩下的是什么呢?

高职单招20万,专升本18.7万,还有对口招生7万。

79万的普通高考报考人数,和广东是差不多的。河南多的是有十几万人专升本,其他省这个数字没这么高。

2021年河南本科一批录取人数是10.2万人,一本录取率13%左右,不高,但是也不是非常低。

你如果从河南移民到黑龙江西藏甘肃确实能有很大的变化,如果是去广东山东江苏江西河北四川这些省份,意义不大。

其次,除了985和部分优势211,大学的地域性非常强。只有985和强势211的毕业证能全国通用,你如果考一个外省的普通大学,将来又回到本省工作,那么和本省稍微差一些的学校比较而言优势并不大,甚至没优势。

比如很多外省的二本在河南会一本招生,或者你考到XX(工业理工师范财经)大学,这些学校分数不低,但全国来讲没名气,将来如果你要回来就业,实际上可能并不比中原工学院航院这些学校更占优势。

普通高校的省内地域性很强,而且说实在的,只有高考的时候大家会关注什么一本二本,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拿到毕业证之后,985211以下统称双非,只要你的学校名字别太山寨,大家都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