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家庭夫妻之间谁管钱比较合理?

回答
现代家庭夫妻之间谁管钱更合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双方的性格、价值观以及沟通方式都不同。 最合理的方式,是基于双方的共同意愿和对彼此的信任而形成的,并且能够有效地管理家庭财务,实现家庭目标。

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每种方式的优劣:

一、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男性掌握经济大权):

现状: 尽管时代在进步,但仍有部分家庭沿袭了这种传统模式。男性在外工作赚钱,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家庭的财务支配权。
优点:
效率可能较高: 如果男性在财务管理上有经验和能力,决策过程可能更果断,执行效率也可能更高。
责任明确: 男性在财务上承担了更大的责任感,可能会更积极地去开源节流。
分工清晰: 双方在财务上的角色分工明确,减少了可能出现的关于谁应该做什么的争论。
缺点:
女性缺乏财务自主权和参与感: 女性可能对家庭的财务状况了解不深,缺乏参与感,容易产生依赖感,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如失业、疾病),可能难以应对。
信任危机: 如果女性不被信任,或者男性花钱大手大脚且不透明,可能会引发夫妻间的信任危机。
不适应现代社会: 很多女性现在也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这种模式对她们的价值和贡献有所忽视。
沟通障碍: 如果男性不愿意与妻子沟通财务细节,可能导致妻子对家庭经济状况产生焦虑。

二、 另一方掌握经济大权(女性掌握经济大权):

现状: 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和在家庭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家庭由女性来管理家庭财务。
优点:
细致和有条理: 普遍认为女性在理财方面可能更细致、更注重细节和规划,善于记账、储蓄和规划家庭开支。
家庭长远规划: 女性可能更倾向于为家庭的长期目标(如子女教育、养老)进行规划和储蓄。
提高女性地位和家庭话语权: 在财务上拥有决策权,能够提升女性在家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消费理性化: 有研究表明,女性在消费决策上可能更理性,避免冲动消费。
缺点:
男性可能产生被排除感或依赖感: 如果男性对家庭财务完全不了解,可能会产生被排除感,或者过度依赖妻子的财务管理。
可能存在不透明: 如果女性管理财务时不够透明,或者有自己的“小金库”且不告知丈夫,也可能引发信任问题。
压力过大: 承担家庭财务管理责任的女性,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和焦虑。

三、 共同管理或“AA制”(独立管理,部分共享):

现状: 这种模式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普遍,即双方各自管理一部分收入,同时为共同的家庭开支出一部分。
优点:
尊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双方都有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可以自由支配一部分钱,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减少了因金钱使用产生的摩擦。
促进沟通和协商: 共同管理家庭开支需要双方频繁沟通,共同协商,有助于增进理解和默契。
财务责任共担: 双方都对家庭的财务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并共同承担责任。
降低信任风险: 财务透明度较高,减少了因不信任而产生的矛盾。
缺点:
执行难度大: 如果双方对共同开支的分摊比例、管理方式没有达成一致,或者一方的收入远高于另一方,可能会出现不公平感。
可能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 如果对共同开支的投入不足,或者个人消费过高,可能会影响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
需要更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这种模式需要夫妻双方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才能有效运作。

四、 财务透明化,但一方主导管理:

现状: 尽管有一方负责具体的收支管理和账目记录,但家庭的所有财务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双方都可以随时了解情况,并参与到重要的财务决策中。
优点:
兼顾效率与公平: 拥有一个更擅长理财的成员来负责具体的管理,可以提高效率,同时保持了财务的透明和双方的知情权。
信任的基础: 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双方都知晓家庭的财务状况,减少了猜测和不安全感。
共同决策: 对于大额的支出或投资,可以共同商议,确保决策符合家庭的整体利益。
缺点:
需要良好的沟通机制: 即使一方主导管理,也需要定期进行财务沟通和汇报。
主导方需具备责任感和正直: 如果主导方存在道德问题,后果可能更严重。

如何找到最合理的管理方式?

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开放和诚实的沟通: 这是任何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夫妻双方需要坦诚地沟通彼此的财务观念、消费习惯、收入情况、家庭目标以及对财务管理的期望。
2. 共同的家庭目标: 明确家庭的长短期目标(如购房、子女教育、旅游、养老等),有助于双方在财务管理上形成共识,并愿意为之共同努力。
3. 了解彼此的优势和劣势: 谁更擅长理财?谁更擅长记账?谁更注重规划?谁更会开源?根据双方的特长来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4. 建立信任: 无论谁管钱,信任是前提。管钱的一方要做到公开透明,让另一方放心;不直接管钱的一方也要信任对方的判断和能力。
5. 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家庭的财务状况和夫妻双方的状态是会变化的。因此,财务管理的方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定期进行“财务会议”,回顾和调整。
6. 尊重和理解: 即使在财务管理上有分歧,也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对方的观点。管钱的一方不能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应以“我管钱”为由,剥夺对方的知情权或参与权。

总结来说,现代家庭夫妻之间最合理的管钱方式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

基于双方共同的意愿和协商的结果。
能够最大化家庭的财务健康和福祉。
建立在充分信任、开放沟通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能够支持家庭的共同目标和个人发展。

举例来说,一个理想的状态可能是:

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收入相当。
他们共同开设一个家庭账户,用于支付家庭的固定开销(房贷、水电、生活费等)。
各自保留一部分个人账户,用于个人消费和兴趣爱好。
对家庭的重大财务决策(如购车、投资、大额消费)进行共同商议。
其中一人(或双方轮流)负责记账和管理家庭账户的日常收支。
定期进行“家庭财务会议”,讨论家庭的财务状况、储蓄情况以及未来的财务计划。

最终,管钱的“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管得是否有效、是否公平、是否能促进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应该给挣得少的那个人管。有利于家庭和谐,促进关系的持续。

user avatar

在我们家,重大问题主要是我来决策,而日常事务则由我女朋友说了算。只是目前看来,世界上还没有什么事可以称得上重大问题。所以,在和女朋友交往的初期,我就上交了工资卡和保险报销账户,所有大宗的支出都需要经过她的首肯,但是日常开销我可以自便。这倒不止是因为我打不过她(硬着头皮),更重要的是,学经济史专业的我深知“封建帝制”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因此主动出让权利,构建“君主立宪”,为万世开太平。当然了,她主要演“君主”,而我的戏路比较宽,试衣服问我美不美的时候我得演“奸臣”,交租子的时候我演“人民”,晚上有时候还得加戏。



就学术界而言,在理财方面的性别差异是一个被研究了许多年的领域。按传统观点来看,女性更加感性的思维方式似乎不适合理财,但研究者的结论却与此相反。


这是摘自金融时报的一张对比图(女性投资理财更有优势?),里面是女性基金经理的业绩与平均水平的比较。可以看到,从2007年至今,女性的表现远高于平均表现。在2013年,女性基金经理的回报率为9.8%,而对冲基金指数则只有6.13%。





对此,业界的分析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厌恶风险,所以在投资时趋向于稳健。稳健的投资风格使得女性损失更少,而男性则会为冲动付出代价。


另外,女性的潜意识中会把投资与安全,生活质量等联系到一起,在遭受损失时,女性情绪的体验是恐惧和担心。而男性则追求更高的回报,在遭受损失时会体验到愤怒。这样一来,女性在追涨杀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欲望。


但是,金融时报的这个解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保守的投资策略在低迷的市场中是有利的,但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里,保守就不是一个优势了。承担更大风险的男性应该获利更高才对。例如在2013年,股票表现抢眼,但是保守的债权则收益平平,为何在这些牛市中,女性仍然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呢?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在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女性想要成功晋升为对冲基金经理需要比她们的男性竞争者更优秀。对女性的歧视在这里过滤掉了不够强大的女性,所以能留下的都是精英。因此,专业人士的表现并不能指导我们婚姻中哪一方应该管钱。


那么,我们来看看普通家庭的情况。UC戴维斯分校的Barber教授研究不同性别的投资差异已有20余年,他有一篇著名的论文叫“Boys will be boys”,男孩永远是男孩。这项研究追踪了美国35000个家庭在6年中的股市投资表现,其中男性的交易次数是女性的1.5倍,而收益却比女性低1.45%。单身的男性年化换手率更是高达84.4%,单身女性只有50.6%。这就意味着,女生在投资时更加稳定,而且回报更高,而男性则要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这篇论文对此的解释是,男性因为天生更加自信,所以会更频繁的交易。而女性则追求稳定,所以持有的时间更长。


另外,女性也会更多的去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而男性则倾向于自作主张。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在一项针对11500人的调查中,55%的女性认为自己比市场中的平均投资者懂的少,而这一比率在男性中只有27%。理论上,投资者中应该有一半左右低于平均水准,而只有27%的男性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可以想象当他们投资时会做出怎样愚蠢的举动。


同时,愿意 “把大多数财产投入到高风险领域里” 的女性只有4%,而男性则更喜欢冒险,有15%选择了愿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说赌徒把家搞的“妻离子散”,因为会做这种蠢事的大多是男性。


由此可见,女性在理财方面似乎更有天赋。虽然很想劝各位同胞多问问老婆的意见,但我知道你们还是不会问的。



Boys will be boys.






References:


1. Barber B.M., Odean T. (2001).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 (1), pp. 261-292.


2. Georgette Jasen. (2015). “Male Investors vs. Female Investor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3, 2015

user avatar

我想起来一个故事,10年前浙江电视台有个相亲节目,节目的形式是一个女神搭10个屌丝,女神带着家人从10个里挑一个,我有个朋友去参加了一期,我这个朋友当时是国资委的公务员,上台后表现不错,当时女生的妈妈也就是“丈母娘”放话说希望结婚后家里由女生管钱做全职太太。

主持人就一个个的问小伙子们对结婚后谁管钱的看法, 我朋友很实诚的说,这个肯定应该是谁更有理财能力谁管吧。“丈母娘”就因为这个原因把我朋友pass掉了。

当时是2005年,我朋友还是全职的公务员,业余玩玩期货。

然后2008年,2009年,2010年,我这个朋友连续获得了三年好像叫 中航蓝海秘剑中等规模资金组冠军,2011年又拿了个浙商杯期货实盘亚军。总之光公开的成绩资产就翻了近百倍,成了期货界的传奇人物,后来就辞职成了私募,管理的资金上亿。

当然我这个朋友是个个例,14年初他好像还经历过一个低潮,在低潮期心情很差的时候还在牌桌上因为一手牌运气不好输给我后朝我发脾气,我脾气也很大,因此就和他绝交了。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理财这活其实很有技术含量,肯定是谁更有理财能力谁管钱。

当然我们家肯定是我老婆管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