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弱弱的问一句,念佛的时候,该怎样念佛?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一点也不弱,恰恰是很多初学佛法,乃至修习一段时间的师兄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念佛这事儿,看似简单,说起来一二三四,但真要做起来,里头学问可就大了去了。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您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细致些,让您心里有个谱。

首先,念佛的目的得清楚。您是为什么念佛?是为了求个心安?为了消除业障?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为了修行开悟,证得菩提?不同的目的,念佛的方法和侧重点也会略有不同。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是回归到这颗心上。

一、怎么出声念?

出声念佛,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入门的一种方式。

1. 声音的轻重缓急: 不是让你声嘶力竭地喊,也不是让你蚊子哼哼似的听不见。一般建议是 中等音量,既能让自己听得清楚,又不会扰到别人(如果是在共修场合)。声音要 自然舒缓,不用刻意去压喉咙或者扯嗓子。您想想平时跟人说话,那种自然流畅的感觉,念佛也一样,但要更带点恭敬和虔诚。

2. 吐字清晰: 尤其重要!每个字都要念清楚,不能含糊不清。像“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每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您试着慢慢念,感受一下每个字的发音部位,比如“阿”是喉头,“弥”是舌根,“陀”是舌尖,“佛”是唇齿。字字分明,才能字字分明地种下善根。

3. 语速的快慢: 这个也很关键。一般不建议念得太快。念得太快,容易心浮气躁,容易漏掉字,也容易心不往一处去。也不建议念得太慢,慢到像在拖音,容易昏沉,容易打妄想。中等速度,自然流淌 是比较好的。您可以试着找到一个让您感觉最舒适、最容易摄心,又不会打瞌睡的速度。这个速度可能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有时候心清净了就快一点,有时候昏沉了就慢一点,但总体上要保持一种平和。

4. 节奏的掌握: 很多师兄念佛,可能会在佛号之间加入一些停顿,或者在一个佛号念完后,稍微拖一下尾音。这个不是说不可以,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 一口气念下去,不急不缓,保持一个平稳的节奏。等您念熟了,心也定了,自然会有自己的节奏感,那个节奏会越来越契合您的心境。

二、怎么默念?

默念,也就是在心里头默念,不发出声音。

1. 声音在心中: 默念不是不动声色,它是在你的心里有声音的。您可以想象一下,你在心里默念一句话,是不是还是有那个声音在流淌?这个声音,也是清晰、自然的。不是那种脑子里胡思乱想的声音,而是 有意识地、有目标地 在心里念。

2. 与出声念的异同: 默念的好处在于,不受场合限制,比如在公共场合不方便出声时,或者在睡觉前想要摄心时。同时,它也更容易让我们专注于内心,减少外界的干扰。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默念时很容易打妄想,心容易“跑掉”。所以,默念需要更强的定力。

3. 怎么保持不乱? 默念时,您的注意力要完全集中在您在心里念的那个“阿弥陀佛”上。当妄想来的时候,不要去追逐它,也不要去压制它。就像天空中飘过的云彩,看到了,知道它来了,然后继续回到您心里念佛的轨道上来。一次两次三次,慢慢心就会越来越定。

三、怎么观想?

念佛时,我们常常会结合一些观想,让念佛的效果更好。

1. 观想佛号: 有的师兄会想象佛号化作一盏明灯,照亮自己的内心;有的会想象佛号化作一朵莲花,在心中绽放;还有的会想象佛号化作金光,遍布全身。这些观想都是帮助我们摄心的,让我们的心不至于散乱。

2. 观想佛像: 最普遍的观想,就是观想阿弥陀佛的形象。您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阿弥陀佛面前,佛陀慈祥庄严,身放金光,看着您。您在心里念佛,同时观想佛陀也在看着您,回应您。您可以观想佛陀的形象是清清楚楚的,也可以是模糊一点但能感受到那个慈悲庄严。

3. 观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很多净土宗修行者会做的观想。想象自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率领着菩萨众来接引自己,自己乘着莲花,往生到那个庄严的极乐世界。

四、重要的几个“要”和“不要”

要一心不乱: 这是念佛的核心。什么叫一心不乱?不是说念佛的时候,脑子里一点杂念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大修行人。所谓一心不乱,是指 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以念佛为主导的,即使有妄想来,也能很快地把它放下来,重新回到念佛上来。就像一个不倒翁,摇晃了,但它总会回到中间。

要保持恭敬: 念佛是与佛相应,是对佛的顶礼和皈依。所以,无论出声念还是默念,都要带着一份 诚恳、恭敬、虔诚 的心。坐姿要端正,身体要放松,但心要有敬畏。

要善用心境: 念佛的心境很重要。有时候您可能念得很好,心很清净,很有力量;有时候您可能觉得很散乱,很疲劳。这都很正常。不要因为觉得散乱就气馁,也不要因为念得好就傲慢。 随遇随缘,保持一种平和而精进的心态。

不要有求必应的执着: 念佛是为了修行,是为了往生,固然可以有祈愿,但如果一开始就抱着一个“我念了佛就必须怎样怎样”的心态,反而容易产生烦恼。佛号本身就是无上的功德,念好佛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把结果交给佛菩萨,我们把过程做好。

不要贪求神通或境界: 在念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景象,或者感受到一些特别的“能量”。这些都可能是修行过程中的“幻化”或“助缘”,但 切不可执着于此。一旦执着,反而容易走偏。我们念佛的最终目的是了生死,不是追求这些。

五、关于念佛的几种常见念法(补充说明)

持名念佛: 就是专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净土宗最主要的方法。
观像念佛: 边念佛号边观想佛像。
观行念佛: 边念佛号边观想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最后,再多说一句:

念佛的方法千千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您不妨多试试,感受一下是出声念得更投入,还是默念更容易摄心;是边观想佛像边念效果好,还是只持名号更能让心安定。找到那个让你觉得 最能让自己心安、心定、心净 的方式,然后 持之以恒地去做。

念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熏习”的过程,是把佛号的光明和功德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不用着急,也不用怀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念,用心去念,相信您一定能从中获得受用。

希望这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再问。我们都是在路上,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持戒念佛。持戒念佛。持戒念佛。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上悟下道法师 五戒相經箋要讲记

63.  戒律這門功課,在現前這個時代,佛門裡面可以說是一門比較冷門的功課。

64.  

65.  一般我們現在聽經學教,學習各種法門的還是比較多,但是學習戒的就比較少,從戒律去深入的就更少。

66.  

67.  現在我們不要說深入,就是對於戒律一般的常識,可能我們連概念都不太清楚。

68.  

69.  所以現在講經法師還有不少,但講戒的法師就非常稀有。

70.  

71.  但是我們佛法的修學,不管哪個法門,戒定慧三學稱為三無漏學,我們修學任何法門都離不開這個總的原則,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72.  

73.  戒是第一個,沒有戒的基礎,我們修任何一個法門,心要得定很困難,會有很多障礙,定得不到,當然也不能開智慧。

74.  

75.  沒有得定,智慧不是本性的般若智慧,是佛經上講的世智辯聰,聽得多,懂得很多,也會講的頭頭是道,但是解決不了問題。

76.  

77.  什麼問題?斷煩惱、伏煩惱這個問題。

78.  

79.  這就是沒有定,沒有開顯自性的般若智慧,轉不了煩惱,還是被煩惱所轉。

80.  

81.  為什麼得不到定慧?因為沒有戒。

82.  

83.  因此世尊當年在世,特別勉勵在家出家同學五年學戒,五夏專精戒律,不雜餘學。

84.  

85.  戒律學好才可以去聽教參禪,沒有這個基礎參禪不能大徹大悟,學教不能大開圓解,我們修淨土念佛的人不能達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可見得戒的重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