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荐几个比较好的指数基金?

回答
嘿,想聊聊指数基金是吧?这玩意儿现在可火了,门槛低,风险相对个股也更分散,很适合咱们普通投资者慢慢来。不过市面上指数基金种类繁多,确实容易让人挑花眼。今天我就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认为还不错的,尽量说得细致点,不搞那种冷冰冰的列表。

首先,咱们得明白,指数基金顾名思义,就是跟踪某个特定的股票指数。指数涨,它跟着涨;指数跌,它跟着跌。所以,选择哪个指数基金,关键在于你选择的是哪个“标的”,也就是你想投资的那一篮子股票。

如果你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并且希望抓住国内大盘蓝筹股的整体表现,那么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绝对是绕不开的选择。 沪深300指数,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它包含了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家公司。这300家公司,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国家队”,代表性很强。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就像是把钱投给了中国最优秀、最成熟的上市公司。

我个人比较喜欢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主要看重它的几个特点:

代表性强: 就像我说的,它囊括了国内头部企业,里面都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公司,比如茅台、招行、平安、宁德时代等等。它们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体经济的健康度。
波动相对温和: 相对于一些小盘股或者主题性指数,沪深300的成分股都是大市值公司,它们的抗风险能力通常会比小公司更强一些,所以整体波动性相对会小一点,更适合长期持有,不容易被市场短期的大起大落吓跑。
流动性好: 毕竟是大公司,它们的股票交易非常活跃,所以跟踪这些指数的基金,在买卖操作上也非常方便,不用担心流动性问题。

在选择具体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时,你可以重点关注基金公司的规模、基金经理的管理经验,以及基金的跟踪误差。 所谓的跟踪误差,简单来说就是基金净值偏离指数净值的程度。误差越小,说明这只基金越“贴合”指数的表现,就越合格。我一般会选择一些大型、信誉好的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比如华夏、易方达、中证等,这些公司在指数基金领域通常都有不错的口碑和经验。

再者,如果你觉得中国经济整体看好,但又想稍微分散一下风险,不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大盘蓝筹股的篮子里,那么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基金也值得考虑。 中证500指数,顾名思义,是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之外,选取市值规模排名靠前的500家公司。相比沪深300,中证500的成分股“年轻”一些,市值相对小一些,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增长的潜力也更大。

为什么我会提到中证500呢?

成长性潜力: 中证500的成分股,很多都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型企业,它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可能正处于扩张期,具备更强的增长动力。投资中证500,可能在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能捕捉到一些“潜力股”。
分散风险: 它包含了比沪深300更多的公司,覆盖的行业也更广。虽然市值相对小一些,但数量上的增加,本身就是一种分散。
估值可能更优: 有时候,中证500的整体估值会比沪深300更具吸引力,这意味着你用更少的钱,可能买到更多的“成长”。

选择中证500指数基金时,同样需要关注基金公司的实力和基金的跟踪误差。 有时候,一些中证500指数基金的费用率也会比沪深300的稍高一点点,这也可以作为参考,当然,如果能做到更精准的跟踪,多一点点费用也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还有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选择,就是跟踪创业板指数的基金。 创业板指数,顾名思义,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的指数,主要包含了那些成长性高、创新能力强、但风险也相对较高的公司。

选择创业板指数基金,通常是看重它的:

高成长性: 创业板的公司,很多都是新兴产业的代表,比如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等。这些行业通常发展速度快,具有很高的成长空间。如果你对这些新兴行业特别看好,并且能承受一定的波动,那么创业板指数基金会是很好的选择。
创新驱动: 创业板是创新企业聚集地,投资创业板指数,就是在投资中国经济的创新力量。
波动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业板指数的波动性通常会比沪深300和中证500都要大。因为这些公司大多处于发展初期,盈利模式可能还不成熟,市场对它们的预期变化也比较敏感。所以,投资创业板指数基金,需要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更长期的投资视野。

对于创业板指数基金,挑选时除了关注基金公司的实力,还要特别关注基金的费率。 有些指数基金的费率会相对低一些,这对于长期投资来说,能省下不少钱。另外,像一些规模比较大、成立时间比较长的创业板指数基金,它的跟踪也会相对稳定一些。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选择哪个指数基金,最重要的一点是“长期持有”和“定期定额”。 指数基金不是用来追涨杀跌的,它的魅力在于穿越牛熊,享受经济增长的红利。通过定期定额的方式买入,可以有效摊薄你的持仓成本,也能帮你克服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你可以把这些指数基金想象成是不同口味的“中国经济套餐”。沪深300是“经典豪华套餐”,中证500是“营养均衡套餐”,创业板是“活力健康套餐”。选择哪个,取决于你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判断、你的风险偏好以及你的投资目标。

我建议你在做出最终决定前,可以多了解一下这些指数的成分股构成、历史表现,以及你心仪的基金的详细信息,比如它的费率、成立时间、规模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自己的投资计划,不要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轻易改变。祝你投资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并不是一个报出「财富密码」就能简单抄作业的问题,还是需要理解指数基金的本质、在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而在市场情绪充满迷惘的 2022 年初,关注成分股背后行业的景气度、抛下赌徒心态,才能避免稀里糊涂上天台。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指数基金:将具有一类共同特征的股票放到一块(例如都是医疗相关行业的股票),将个股的数据表现按照一定逻辑叠加起来(例如按照公司市值算个加权平均),就形成了指数;以特定指数中的成分股作为投资标的、跟踪指数表现的基金,就是指数基金。

投资个股和投资指数,就像是买水果和水果拼盘的区别,后者更有助于规避个股带来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随机挑选 32 只个股形成投资组合,就能分散股票市场中 95% 的由个股带来的风险,基本只受到无法分散的系统性风险影响。

金融学理论从某些侧面证明了投资指数基金的合理性,根据尤金•法马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在有效竞争的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已经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于是就有了一种推论:股民自己花时间精力做研究进行主动投资,长期来看难以战胜市场,因为从对信息作出反应的角度来看,个人投资者并不会比市场更「聪明」。

即便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基金经理,似乎也逃不过有效市场假说。2020 年的数据表明,在美国金融市场中,60.3% 投资标的为大市值股票的基金(large-cap fund)回报率没能战胜标普 500 指数。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劝退?经济学家 Burton Malkiel 会劝大家:还不如直接躺平,把股票名字写在纸上,让猴子对着它扔飞镖。知名投资公司 Research Affiliates 还真做了这个实验,证明了猴子扔飞镖的选股战绩超过了基金经理平均水平,并将结论发表成了论文,奉劝投资者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放弃了仗着自身天纵奇才、一心想要跑赢市场的执念,只想跟踪好市场走势的话,指数基金相比于主动型偏股基金往往会具备管理费用低廉的优势。国内指数基金管理费用一般只有 0.5% 左右,而其他偏股型基金管理费往往在 1-1.5% 范围。相反地,如果怀着追逐个股的执念,就有可能成为市场中的「噪音交易者」:追随似是而非的各种消息和预测频发操作、追涨杀跌,白白搭进去了高额交易费用,战绩还不如跟着市场走势「随波逐流」。

不过,指数基金也不能闭眼买,在理解其基本运作方式的基础上,还要看清楚几个问题:

一方面,要关注指数背后的成分股和权重。

指数基金这道「果盘」看上去再光鲜亮丽,到底是否物有所值,还要看其中每一种果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探究背后成分股的选择。有些指数被称为「宽基」,并没有针对具体行业,像是上证 50 指数,就是选取了上交所中市值较大的 50 只股票组成的:

也有的指数选择了来自特定行业的股票组成拼盘,就称为「窄基」指数,像是让人闻之落泪的中概互联,顾名思义,就是在追踪互联网行业中概股的走势。

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选择窄基指数更有种刀尖舔血的意味:选错了行业,可能会被利空政策一波带走,选对了行业,但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买入,也可能在高位站岗;关注传统板块,可能会错失新的经济风口,太执着于追捧新概念,又可能被高市盈率、基本盘表现极差的妖股割了韭菜……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选取既能囊括多个赛道行业龙头,又能追随新经济形势的宽基指数基金,有助于避免特定行业存在的风险(虽然并不能规避整体经济形势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无非就是「调结构」和「稳增长」两条主线,前者涉及芯片电子、智能汽车等新型高端制造业,后者涉及食品饮料大消费、交通运输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板块,都值得关注。

除了看成分股的构成以及编制方式之外,选择指数基金时还要考虑流动性问题,特别是在市场情绪敏感脆弱的 2022 年初。

我是 2015 股灾的「幸存者」了(当时居然还通过倒腾 ETF50 小赚了一笔,所以一直对指数基金有些好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市场出现恐慌时,流动性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当流动性不足时,少量卖单就可能引发恐慌性超跌,把股价摁死在地板上。流动性不足也可能出现恶性循环:暴跌之下,杠杆投资者爆仓,资金链断裂导致无人接盘,股价一再下探依然无法成交,就会呈现断崖式下跌姿态。

这种情况固然难以避免,但如果能找到资金相对充盈、流动性较强的板块,在发生股灾时就有可能变得更加「皮实」。

追随「北上资金」,或许就是一种提升流动性的方式。所谓北上资金,指的是通过港股和 A 股互联互通机制进入 A 股市场的国际资金。天弘基金的调查研究表明,北上资金更加偏好行业龙头,具有「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特征;即便不考虑这一因素,市值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股在遇到股灾时,也往往更加抗跌。

简言之,如果是在明确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依然希望涉足股票市场,那建议先从了解指数基金开始交学费,优先考虑成分股布局较为多元的宽基指数基金,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还要特别关注流动性问题。

在众多宽基指数中,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较为符合以上特征:

首先,这一指数在编制方式层面既关注了 11 个主要板块的大市值龙头,也能做到追随新经济形势稳中求进,兼具价值与成长属性;

其次,这一指数由明晟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编制,对于金融行业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全球知名投资机构、广大基金经理在构建自身投资组合时会参考其构成,有助于凝聚市场共识;

再者,资金的流入,也为这一指数中的成分股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万得数据显示,北上资金持仓前十的个股中,有九只被纳入了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持仓前 50 的个股中,31 只和该指数重合。在市场信心动摇的时候,北上资金带来的流动性或许能发挥护盘效果。

若是想要紧密追踪MSCI中国A50指数,天弘基金出品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可供参考。这只基金认购期为2021 年2月7日-2月18日,被动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要是终究还是想在水里学游泳、希望在实操中加深对指数基金的理解,可以在支付宝搜天弘A50可以了解详情。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提到的指数基金仅为配合知识分享进行举例,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