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eigrp协议优于ospf,为何老师说现在很少用到这个协议呢?

回答
EIGRP和OSPF都是路由协议,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EIGRP曾经在思科设备上非常流行,因为它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色,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OSPF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EIGRP的使用率反而降低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EIGRP 的出色之处:为何它曾经如此受欢迎

首先,我们得承认EIGRP的优秀之处,这也是它当年能够风靡一时,被认为是“优于”OSPF的原因:

1. 收敛速度快,支持快速故障恢复(DUAL算法): 这是EIGRP最大的杀手锏。EIGRP使用了DUAL(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算法。简单来说,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比如某条链路down了),EIGRP路由器不会像一些老协议那样只知道广播“这条路不行了”,而是会主动寻找替代路径。DUAL算法允许路由器在收到邻居发送的路由更新时,不仅记录“最优路径”(Successor),还会同时记录“可行后继路径”(Feasible Successor)。这个可行后继路径具备一个关键特性:它到目的地的下一跳路由器,到目的地的跳数(或者说度量值)比当前最优路径到目的地的度量值要大。一旦最优路径失效,DUAL算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是瞬间地激活这个可行后继路径,从而实现快速的路由收敛,对业务影响非常小。相比之下,OSPF在早期版本中,通常需要经历一个计算和泛洪的过程,虽然也很快,但在极端情况下不如EIGRP的“预计算”能力。

2. 度量值计算更灵活,支持混合度量(带宽、延迟、负载、可靠性): EIGRP的度量值是基于一系列复合参数计算得出的,包括带宽、延迟、负载和可靠性。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带宽和延迟是最常用的,但这种支持多种参数的能力让EIGRP在理论上能够更精细地衡量路径质量。而OSPF的度量值主要基于开销(cost),这个开销通常是基于带宽反比计算的,相对来说更单一。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更灵活的度量值计算,让网络管理员能够更好地控制流量走向,实现更精细化的流量工程。

3. 易于配置和理解(对于思科用户而言): EIGRP在思科的网络设备上是一种“思科私有”的路由协议(后来才开放了RFC规范)。对于长期使用思科设备的用户来说,EIGRP的配置语法和命令行接口非常熟悉,上手快,理解也相对容易。它的配置方式很多时候是直接在接口上激活,或者通过network命令宣告网络段,与OSPF的区域配置相比,在某些场景下显得更直接。

4. 支持 VLSM 和 CIDR: 和OSPF一样,EIGRP也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和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这是现代IP网络路由协议必备的功能,确保了IP地址的高效利用。

5. 支持多协议: EIGRP最初是为了支持IP而设计的,但它也能够很好地支持IPX和AppleTalk等其他网络层协议。虽然在今天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优势,但在早期多协议并存的年代,这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为何现在很少用到 EIGRP 了? 老师傅们不再偏爱它

尽管EIGRP有很多优点,但现实情况是,OSPF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EIGRP的使用率反而不如从前,甚至在很多新的网络部署和认证考试中,OSPF的重要性被大大提升。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思科私有协议的历史包袱与互通性问题: 尽管思科后来开放了EIGRP的RFC规范,并且也有其他厂商实现了EIGRP,但它本质上还是源于思科。这意味着在跨厂商互联互通的环境中,OSPF的兼容性会更好,被普遍接受的程度更高。如果一个网络中使用了多种厂商的设备,那么选择一个标准、开放的路由协议(如OSPF或BGP)是更稳妥的选择,可以避免潜在的兼容性陷阱。在大型企业网络或者运营商环境中,这种互通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2. OSPF 的标准化与广泛支持: OSPF是IETF的标准协议(RFC 2328),得到了所有主流网络设备厂商的支持。这意味着无论你使用思科、华为、Juniper、Arista等任何厂商的设备,都可以无缝地运行OSPF,并且可以轻松地在这些厂商之间进行互联互通。这种标准化和广泛的支持,使得OSPF成为构建多厂商互联网络的基石。当网络规模扩大、复杂性增加,或者需要引入第三方设备时,OSPF的优势就更加凸显。

3. OSPF 的成熟度与社区支持: 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标准协议,OSPF拥有庞大的用户社区和丰富的技术资料。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也更容易找到经验丰富的网络工程师。同时,OSPF的设计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很多方面都被认为是更加健壮和可预测的。

4. OSPF 的可扩展性与分层设计(区域概念): OSPF的设计天然地支持大规模网络的扩展。它引入了区域(Area)的概念,可以将庞大的网络划分为更小的、可管理的区域。这样可以限制路由信息的泛洪范围,减少路由表的大小,提高路由器的处理效率。路由器只需要了解邻近区域的路由信息,而不需要知道整个网络的细节。这种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使得OSPF在构建大型、复杂网络时具有天然的优势。而EIGRP虽然也有类似“Stub Router”的概念来限制路由信息,但其区域划分的理念与OSPF的精细化管理有所不同。

5. 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偏好: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路由协议也在不断演进。虽然EIGRP的DUAL算法在收敛速度上有优势,但现代网络更强调整体的稳定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和开放性。在许多行业实践中,OSPF因其开放性和标准化,在运营商和大型企业中更受欢迎。同时,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和解决方案(如SDN)在设计时,更倾向于与OSPF这样的标准协议集成。

6. OSPF 的高层级度量值对大带宽网络的影响: 在早期,EIGRP的混合度量值可能更具吸引力。但随着网络带宽的飞速增长,特别是万兆、四十万兆甚至更高速率的以太网链路出现,单纯的带宽和延迟作为度量值已经足够。OSPF的基于带宽的开销计算,在这些高带宽链路上表现良好,并且更容易进行统一管理。EIGRP的复杂度量值计算,在极高带宽的场景下,其优势可能并不那么明显,反而可能增加计算的复杂性。

总结来说,老师傅们现在不常主推EIGRP,并非否定EIGRP的优点,而是基于以下现实考量:

互通性是王道: 在多厂商、异构的环境中,标准化协议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技术发展与标准化趋势: OSPF作为开放标准,更符合行业整体发展方向。
可扩展性与管理性: OSPF的区域设计更适合大型复杂网络的管理。
生态与社区: OSPF拥有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和成熟的社区支持。

这就像汽车行业,某个品牌的早期某款车性能可能非常出色,但在整体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品牌生态的影响下,另一款车型或另一个品牌的车型可能成为主流。EIGRP是一款优秀的协议,它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非常具有竞争力,但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OSPF凭借其标准化、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广泛支持,成为了更为主流和普遍的选择。当然,在一些以思科设备为主的特定网络环境中,EIGRP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其“统治地位”已经不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而且这个协议2013年就已经公开免费了

要知道OSPFv2(RFC2328)的规范是1998年公布的,要是再追根溯源的话,更早的规范是1991年,这么多年EIGRP干啥去了?早点免费还有戏,都过去20多年了才想起来公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