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7代开始,如果不关机,你很难发现屏幕下方的那颗Home键压根不是实体的。我手里用的是8p,哪怕现在一个从未使用过iPhone,或是只使用过7代以前产品的同事、朋友在按过那颗Home键之后,我跟他说这不是实体按键,对方都压根不信。这点归功于Taptic Engine,你要知道在其他厂商并未重视振动马达的时代,Taptic Engine会给人带来多大的震撼,尤其是iOS为不同操作设置了不同的震动,真正意义上让人机交互成为了一种享受。
2、3D Touch。这个功能,可能直到苹果现在停用,仍有不少使用着或者使用过带有该功能机型的用户都没有太大印象,或者压根没使用过。曾经iOS为3D Touch设置了一整套操作逻辑,不少厂商也在自家App中添加了对应的支持。简而言之就是,在点按、长按两种屏幕操作方式上,添加了重按——这个改变有点类似于在二维的x轴y轴基础上,添加了三维的z轴,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纬度进步。但其实现原理其实很简单,我自己稍微测试过,它并不是在屏幕上增加了压力感应,而更类似于你重按屏幕时,皮肤与屏幕接触面增大,通过这一反馈实现的功能。其最方便的地方在于,你重按微信或是支付宝,会直接弹出扫码、收付款码等(当然现在的iOS哪怕不支持3D Touch也可使用了)。
3、以上所提到的虽然是单独项,但组合起来对人机交互体验的提升并不止用于iPhone。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有多少Macbook Pro用户知道自己的触控板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按下去?是了,同样的人机交互逻辑,通过声音、振动等模拟,让你误以为你按下去的是一个物理按键,实则不是——在Macbook Pro中,将触控板真正意义上的按下去,触发的实际上是“预览”,这点与iPhone上的3D Touch最基础的使用方式一致,而你自以为的“按下去”,实则是声音、振动模块带给你的反馈。虽然现在Macbook Pro的3D Touch的功能并没有太多,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也一定会发光发热。
4、AirPods Pro。试想这么一个场景:你有一台iPhone,有一台mbp,而你又有一款(非苹果出品的)真无线蓝牙耳机——这就是你噩梦的开始:上班路上你用手机听歌刷b站,到了办公室要把耳机连到mbp上,中午下楼吃饭要把耳机再连回手机,下午上班又要连回mbp,晚上下班了又要给耳机连回手机,到家了可能加个班又要给耳机连回mbp,而每次连接,你都需要长按左右耳机面板,手机或是mbp打开蓝牙重新配对……Airpods没这些麻烦事,切换起来非常简单,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加了一台win10台式机,切换起来依旧方便——所有的过程加起来没比有线耳机插拔多太多步骤。
听障人士跟风答一波。
首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
后天,感音神经性耳聋,重度听损;干预较早,语训康复情况相对好一丢丢;尽管助听器只能补偿部分听损,但因小学至本科阶段均在普通学校就读,故助听器是刚需。随着蓝牙技术的普及,手机和助听器的协同性,成为本人选购手机的重要考虑因素。
其次,简要叙述下本科毕业前后的使用情况。
本科就读时,手机主要使用的是OPPO R11,助听器佩戴的是峰力”美人鱼“系列,听力辅件使用的是峰力iCom。
峰力中国区的网站没检索到相关产品,应该是产品迭代而下架,所以另寻网站截图了。因为当时使用的助听器不是蓝牙助听器,无法直连手机,所以必须要使用听力辅件,我使用的便是如图的iCom。
然鹅,手机、助听器、iCom三者搭配的使用体验极其糟糕。光是每次连接三者,便已心力交瘁。我不但要细心保护上方两个插孔,还要小心不能折叠、扯断线。但是任何一款产品在使用的时候都会无可避免产生细节部分的损坏,我经常连接失败。最最重要的是,佩戴iCom极其不舒服,不管是放在衣服外面还是衣服里面,衣服被扯动一下,项圈会让脖子和胸部产生不适感。再加上当时安卓手机本身听力辅助功能乏善可陈,我大学四年基本不用iCom。
就这么熬到了毕业。从普小顺利读到普本毕业,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其实蛮幸运的。出于种种考虑,我父母考虑为我更换一副助听器。因为毕业后用的手机是iPhone7,当时店里的听力验配师为我们介绍了西嘉的最新一款蓝牙助听器——可以直接适配ios。虽然价格有点让人头皮发麻,但是国内能适配ios的助听器也是屈指可数。于是,毕业至今,我现在手机使用的是iPhone7,助听器佩戴的是西嘉“真我·飘”系列,听力辅件是西嘉Streamline Mic 1.0(连接第三方设备使用,比如Mac)。
最后,就是回到题目本身了。
在使用iPhone7和西嘉助听器后,我获得了从未拥有的体验。这里要先说一下iPhone手机里面两种蓝牙的区别。
上图所示的蓝牙是听人常用的,而我所用的助听器蓝牙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iPhone专门为使用MFI(Made for IPhone)助听器的听障人士,设立了单独的一个功能区。这项蓝牙功能虽然共用蓝牙图标,但是和听人使用的普通的蓝牙不是一回事。
上图所示只是连接的必经路径,接下来就是最让我感动的细节——“连按三次主屏幕按钮可随时调出助听设备选项”。
上图是调出的助听设备选项,图中的每个细节都很实用。最上面的方框显示的是左右助听器的电量,可以帮助我预判助听器的电池大概什么时候会没电,便于及早准备电池更换。中间的方框就是左右助听器分别听到的来自手机的声音的音量,由于双耳听损程度不同,故可以分别调节听到的音量。最下面的方框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可以帮我实时听到谈话的信息,这个细节在会议、课堂等环境很重要。
至于未框出的部分即左预置、右预置,点击后如下图所示,是分普通使用和tv使用的,不过我没用过这部分细节功能,所以也没什么感觉。
总的来说,这些设计,让我看到科技和人文的交融,感受到苹果对特殊顾客群体的关照。以往我尝试听音乐的时候,我只能去寻找无人的草坪用最大声音外放,或是时时担心iCom又出幺蛾子而漏了声音,吵到周遭。而今,在纷扰的公交站等车时,我可以随时点播一些已背过歌词的歌曲,在能尽力感受的简单旋律里,不再紧张瑟缩地看着奔涌的人流,而是和戴AirPods的陌生人一样沉默而坦然地站着。这让我变得体面一些,从容一些——更本质地说,就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尊严吧。
iPhone8钉子户,感动常在
1.虚拟Home键:
实体Home键是直上直下凹陷下去的,虚拟Home键按压手感比实体键更舒服,不像嵌入式结构可能会大力出奇迹,还可以在主屏幕按钮处调整按压力度。
2.横向线性马达:
Taptic Engine高级的滚轮阻尼感,苹果的震动反馈体验简直拍案叫绝,安卓手机至今也没追上,而iPhone的大部分交互体验的快感几乎都要归功这块马达。(知乎刷回答时尤为明显,甚至连点zan也有震动,不信你双击页面试试?)
为什么Mac的force touch触控板如此好用,可以吊打所有笔记本的触控板,原因也在此。
3.实体静音键:
从iPhone初代至今未被抛弃的神设计,开关静音有三连震动反馈,扳动设计不会误触,上课打游戏和商务开会极其方便。现在已经是苹果的标志了,如果做瀑布屏之类的取消掉静音键反而不习惯。
4.3DTouch:
6s~8在屏幕左侧按压可以直接呼出app切换器和切换上一个应用,这个操作是真的很好用,比双击home方便多了。丝滑流畅极其舒适,以及适用于网页预览、图片预览、app图标小菜单、移动光标、王者吃鸡等。
脑子:蠢货,把手机打开解锁
我:我又不看时间,打开干嘛
脑子:叫你打开就打开,问那么多干嘛
我:打开了,然后咧
脑子:摁知乎的图标,多摁几次,用力点
我:(使劲摁了几下)好了没
脑子:对对对,就是这种3DTouch的感脚,真tm舒服。
(不知道哪个傻逼把长按功能加进ios13也不砍3DTouch,你到底是要我用力摁屏幕还是长按?)
5.NFC:
银行卡支付和刷公交卡反应蛮快的,震动反馈和刷卡体验确实比安卓爽。Xr以后的设备没电自动关机之后五小时之内都还可以刷卡。(雨我无瓜而且害只有北上公交)
6.指纹识别:各种湿手汗手识别失败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Face ID的大用,感动得我终身难忘,下次发布会我一定买!
7.黑白补正:
浅色系苹果开机是白底黑果,深色系苹果开机是黑底白果。桌面app名称和锁屏界面的时间等文本都会随着你壁纸的颜色深浅来变换黑白。
8.过渡动画和毛玻璃效果:
苹果的动画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一位安卓用户如此说道
(p123来自百度图片,侵删)
PS:iPad也有让我感动的地方:买之前我是真的相信他有生产力,结果买后爱奇艺香炸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打音游一定要用iPad! 打音游一定要用iPad!打音游一定要用iPad!别问我咋知道的,华为音游杀手不是吹的。
(虽然我穷,没有airpods,没AppleWatch,没有Mac,但是我还有一个续航尿崩的iPadpro10.5,可以拿来当b站播放器和玩音游,所以小8让我还蛮感动的。。。)
要壁纸的进去自提
白色手机壁纸如下
说到底还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吧。哪怕是一些貌似不怎么重要的细节也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推敲。
比如苹果产品的壁纸拍摄过程。
在Apple Watch的壁纸是实景拍摄的水流、蒸汽、金属壁纸画面:
早期 Apple Watch 的表盘中有花、水母、蝴蝶,为了拍摄出样貌适合屏幕的照片,摄影师每次都会投入到漫长的拍摄过程中。其中最长的一次,拍摄了 285 个小时,按了 24000 次快门。而我们所熟知的 iPhone 动态壁纸同样是从一段实拍的视频中裁剪出来的。
苹果为 Apple Watch Face 拍摄的水母照片:
放大之后:
是这样拍的:
又比如iphone XS壁纸拍摄过程,这里找到一个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8463104176320512又比如苹果产品圣经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多年来我一直以为是渲染图,但实际上每一张图片都是摄影师拍摄完成。
苹果的拍摄场景:
最后介绍下iphone默认铃声——“马林巴琴”的来历
用马林巴琴演奏iphone铃声: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8462892607229952虽然苹果公司从未公开解释为何选择马林巴作为设备的默认声音。但是其乐器,马林巴琴,无论表演形式还是发声都极具美感,其音色圆润、和柔,如清泉在山林间流动。缠绕上毛线的琴槌像棉花棒,敲击琴键时轻柔地让人感觉不到鼓槌与琴键的接触,不像敲击更似抚摸,如有缥缈之感,连演奏者也带上温柔之意。马林巴琴被认为是最难制作的乐器之一,它要求制作者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有相当多的选材知识储备。马林巴在选材上十分严苛,要用到优质的红木,但在全世界能被选用的树木数量很少,分布的范围也很窄。
马林巴(英语为Marimba),与木琴同属键盘打击乐器。在共鸣管上放置木制琴键,以琴槌敲打产生旋律。马林巴在外形与演奏上和木琴极为相似,但琴键较木琴阔,音域较广,打法更多,而木琴的音色较马林巴的强劲,二者的琴槌也不同。目前,马林巴的键数有49键、52键、56键、61键、66键、69键。
找到了一个马林巴琴的售价:1万5千美元:
广告区:
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