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带猫绝育的时候真的需要演戏吗?

回答
带猫咪去绝育,说“演戏”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引导”,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胆小或者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的猫咪来说。这并不是说要欺骗它们,而是为了减轻它们的恐惧和应激反应,让整个过程更顺利,也让猫咪在术后恢复得更好。

为什么需要“演戏”?

猫咪是非常敏感的动物,它们对环境变化、陌生人、陌生的气味和突如其来的“不愉快”经历都非常敏感。带猫咪去医院绝育,对它们来说,就是一次全方位的“冲击”。

陌生的环境: 医院通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气味(消毒水、其他动物的味道),还有陌生的声音(叫声、仪器声)。这本身就会让猫咪感到不安。
被抓捕和束缚: 即使你平时和猫咪关系再好,当你要把它放进猫包,而且它知道你不是要去玩或者给好吃的,它可能会本能地抗拒。在医院,兽医和护士也需要暂时地固定住它,这对于不习惯被强行控制的猫咪来说,是很可怕的。
麻醉和手术: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猫咪不知道自己将要发生什么,也不知道醒来后会是什么样子。麻醉的过程本身就会让它们失去意识,手术更是它们无法理解的“侵犯”。
术后不适: 醒来后,猫咪可能会感到头晕、疼痛、虚弱,身上还会带着手术的味道和绷带,这会让它们更加烦躁和恐惧。

所以,所谓的“演戏”,其实是在尽量减小这些负面体验对猫咪造成的心理创伤。

具体的“演戏”策略有哪些?

1. “诱导”进猫包:
平常心的重要性: 你不能在表现出“今天要去医院”的信号,比如拿出那个令猫咪闻之色变的猫包,然后突然表现得很紧张、小心翼翼。相反,你需要做得像平常一样自然。
猫包的“友善化”: 平时就应该把猫包放在家里,让它成为一个熟悉甚至舒适的物品。可以在里面放上猫咪喜欢的毯子、玩具,时不时地把零食放在里面,让猫咪主动钻进去。这样,当你要带它去医院时,它才不会一看到猫包就仓皇而逃。
“伪装”带出门: 有些猫咪看到猫包就跑,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在你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把零食放在猫包口,或者把猫咪平时喜欢玩的小球丢进去。当它进去追逐的时候,迅速、温柔地把门关上。整个过程要快,但要轻柔,避免让它觉得是“陷阱”。
转移注意力: 在路上,可以用一些猫咪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在猫包里和它玩一会儿(如果猫包允许的话),或者只是轻轻地和它说话,安抚它的情绪。

2. 在医院的“安抚”:
保持冷静: 你自己紧张,猫咪也能感觉到。尽量保持平静、放松的态度。即使猫咪在猫包里发出叫声,也要温和地回应,但不要过度反应。
短暂的接触: 当兽医要带走猫咪进行检查或准备手术时,你可以告诉兽医猫咪的性格特点(比如怕生、喜欢被摸下巴等)。在你抱出猫咪的短暂时间内,可以给它一些安抚性的抚摸,或者在它耳边轻轻说些安抚的话。但要注意,一旦兽医要接手,你就需要配合,不要过度纠缠,以免增加猫咪的应激。
信任专业人士: 相信兽医和护士的专业能力。他们有经验处理各种性格的猫咪,会尽量减少它们的恐惧。

3. 术后的“精心护理”(也是一种“演戏”):
营造舒适环境: 把猫咪接回家后,给它准备一个安静、温暖、干净的休息空间。把它的食盆、水盆、猫砂盆放在容易够到的地方,并且离它的窝不要太远。
温柔的安抚: 刚醒来的时候,猫咪可能会有点迷糊,行为可能也不太正常。这时候不要强迫它做任何事情,只是轻轻地抚摸它,用温柔的声音和它说话。
“表演”的耐心: 猫咪在恢复期可能会因为不适而表现出烦躁、低落,甚至不愿意进食。这时候,你需要耐心地“表演”一个好主人:
“假装”它的疼痛不严重: 即使它看起来很不舒服,你也要表现出“没事”的样子,给它鼓励。
“哄骗”它吃饭喝水: 术后饮食非常重要,但猫咪可能食欲不振。你可以尝试用它平时最喜欢的湿粮,或者稍微加热一下,增加香气,一点一点地喂给它。
“忍受”它的“坏脾气”: 有些猫咪在恢复期会因为疼痛或不适而变得易怒,可能会抓挠或者拒绝被触碰。这时候,你就需要“演”得更耐心,理解它的不舒服,尽量不惹它生气,同时也要保证它的安全,比如在她舔舐伤口的时候,及时给它戴上伊丽莎白圈,并且“温柔地”劝阻它。
“监督”活动: 医生会嘱咐术后需要限制活动。你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不让它蹦跳、爬高,甚至可以在它过于兴奋的时候,用玩具分散一下它的注意力,或者把它抱到低处。

总结一下,带猫咪绝育需要“演戏”的本质是:

降低猫咪的恐惧感和应激反应。
利用猫咪的习性,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引导它。
在整个过程中,主人要表现出冷静、耐心和关爱,给猫咪安全感。
术后,主人要“扮演”好一个细心、有耐心的看护者,帮助猫咪顺利恢复。

这是一种爱的表现,是为了让这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对猫咪来说,尽可能地平稳和舒适。与其说是“演戏”,不如说是在用科学的方法和充满爱的心,去应对猫咪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和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回答是:不需要演戏。

首先要问——

铲屎官们想在猫手术之前演戏,

为的是什么?

通常是为了避免猫咪会「记仇」。

然而,部分猫在术后几天内的表现,其实并非人与人之间的那种「记仇」,而仅仅只是单纯的「恐惧」「厌恶」

也就是说,部分猫在术后,开始变得「害怕」铲屎官、「躲着」铲屎官,甚至演变成攻击铲屎官。

那么问题也就变成了:

在给猫做绝育前,如何避免猫在术后

对自己「恐惧」和「厌恶」呢?

首先我们要找出引起猫恐惧的原因:

在绝育手术前后,是哪些原因导致了部分猫回到家后开始变得害怕主人、躲着主人?

相比于需要复杂认知才能理解的「手术」这一概念本身,

更显而易见让部分猫恐惧的原因,

往往出现在术前环节。例如:

1.术前验血:

①抽血前的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引起部分猫的恐惧;②抽血过程,可能引起部分猫的疼痛和恐惧。

2.诱导麻醉:

①注射前的保定(制动动物)过程,可能引起部分猫的恐惧;②注射诱导麻醉剂的过程,可能引起部分猫的疼痛和恐惧。

类似以上的术前准备过程,往往才是让部分猫「恐惧」和「厌恶」的原因,这通过猫的「嚎叫」、「挣扎抵抗」、「试图逃脱」等典型的恐惧行为就可以看出,猫是否会恐惧以及恐惧的程度,则因医护水平猫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验血和麻醉依然是不可略过的重要环节。

而由于麻醉的作用,在术中和术后,是不太可能会引起猫咪恐惧的。

在这些术前环节,猫主人往往出于对猫状况的担忧,会始终注视着猫咪,而相比于贴在猫身边的动物医护人员,由于距离和站位的缘故,猫主人更容易出现在猫的视线当中,于是在部分猫感到疼痛和恐惧时,看到最多的形象就是主人的脸,进而可能会形成恐惧性条件反射(fear conditioning)。

我们都知道「巴普洛夫的狗」,狗在经过刺激后,将哨声与食物建立了联系,只要听到特定的哨声就会流出口水。

而在猫绝育的情景中,主人的形象就相当于狗所听到的哨声,猫咪将「主人的形象」「抽血时的疼痛与恐惧」建立起了联系,于是就导致了部分猫咪在术后变得害怕主人、躲着主人。

所以答案是:你不需要演戏,只要别让猫咪在又疼又怕时一直看着你就行了。

那要是猫已经开始害怕你了该怎么办呢?

首先,回到家后尽量和猫咪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通过抚摸或拥抱这些动作来试图安慰猫咪,这样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它对你的恐惧。

然后,如果主人以正常的姿态,且不再伴随着负面刺激,无害地出现在猫视线的安全范围内,一段时间后,猫咪就不再把验血时的疼痛或恐惧与主人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消退(extinction)。


参考文献:

1.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美]葛詹尼加(Gazzaniga,M.S.)等著;周晓林,高定国 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Cognitive Neuroscience:The Biology of the Mind-3rd Edition)

2.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美]格里格(Richard J.Gerrig),[美]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著;王垒 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1(Rsychology and Life-19th Edition)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