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561年-八幡原之战(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是不是打成平手?

回答
要说八幡原之战,也就是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到底有没有打成平手,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不能简单地用“平手”两个字就概括过去,因为这场战役的走向和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解读。

咱们先得说说这场仗是怎么打起来的。

背景嘛,大家都知道,信玄和谦信这两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是宿敌。他们为了争夺北信浓这块地盘,已经打了好几场了,川中岛一带成了他们常交手的地方。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大概是发生在1561年的八月。

武田信玄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有个“风林火山”的军旗,作战风格非常讲究谋略和阵法。他这次在八幡原布阵,算是下了大工夫。他知道上杉谦信率领的越后军精锐,战斗力很强,而且谦信本人也勇猛善战。信玄这次的策略,可以说是相当阴险,也相当有创意。

他是怎么布置的呢?他把自己的主力部队留在了八幡原,形成了一个看起来是正面迎敌的态势。但实际上,他还秘密地派了山本勘助(虽然山本勘助这个人是否存在或者在那场战役中是否扮演重要角色一直有争议,但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有他的身影,我们就按普遍说法来)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绕到了上杉军的侧翼,准备来个“围魏救赵”式的偷袭。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上杉军的本阵,也就是谦信本人所在的地方。

上杉谦信呢,这个人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勇猛过人,号称“越后之龙”,而且作战风格非常直接,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率领的部队,尤其是他的直属部队,那可是越后军的精华,打仗非常勇猛。

当他看到武田军主力在八幡原摆开阵势时,他也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他认为,如果能一举击溃武田的主力,就能彻底扭转在北信浓的局面。所以,他把自己的主力也派了上去,跟武田军主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关键点来了:战役的转折

两军主力在八幡原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战斗,战场上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史书记载,两边都伤亡惨重,很多著名的武将都战死沙场,比如武田家的诸角虎定、初鹿野忠次,还有上杉家的直江景纲(虽然直江景纲在那场战斗中是否真的战死也有争议,但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在两军主力缠斗不休的时候,山本勘助率领的那支奇兵,也终于绕到了上杉军的后方。按照信玄的计划,这支部队应该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上杉军的本阵,把谦信本人解决掉,或者至少能把上杉军搅得天翻地覆。

理论上讲,如果山本勘助的部队能够成功突袭谦信本阵,并且给谦信造成致命打击,那这场战役对武田信玄来说就是一场完胜了。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信玄的预想进行。

虽然山本勘助部队确实成功地突袭了上杉军的本阵,也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但是,上杉谦信这个人,实在是太能打了。据说他当时亲自披挂上阵,带着他的亲信部队,在混乱中奋力厮杀,竟然成功地抵挡住了山本勘助的攻击,并且最终安全地从战场上撤离。

在这种情况下,武田军的主力部队在正面战场上虽然伤亡也很重,但并没有被彻底击溃。而上杉军的主力也因为本阵受到冲击,无法继续发动有效的进攻,只能选择撤退。

那么,为什么说“平手”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呢?

从战役的最终结果来看:

武田信玄 没有能够实现他歼灭上杉军或击毙谦信的战略目标。他的主力部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失了很多精锐。
上杉谦信 也没有能够乘胜追击,扩大在北信浓的战果。他的部队也伤亡惨重,并且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不得不撤回越后。

所以,如果从“谁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很难说谁赢了谁。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都没能达成自己最核心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被理解为“平手”。

但是,我们还得看更深层的东西:

1. 战略层面: 在这场战役之前,武田信玄的目标是进一步巩固他在北信浓的势力,并削弱上杉家的影响力。而上杉谦信则是想把武田家赶出北信浓。战役结束后,虽然双方都没能彻底击败对方,但武田家在北信浓的地位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动摇,上杉家也未能实现收复北信浓的计划。从这个角度看,双方都没能实现战略目标,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2. 战术层面: 武田信玄的“啄木鸟战法”(山本勘助奇袭本阵)在战术上是成功的,它确实给上杉军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打击。如果不是谦信本人的勇猛和上杉军残存部队的拼死抵抗,这场战役的结果很可能就会对武田家非常有利。从这个层面看,信玄的战术设计是可圈可点的。而上杉谦信在兵力处于劣势且本阵被袭击的情况下,能够安全撤退,也体现了他的指挥才能和部队的忠诚度。

3. 伤亡情况: 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史书上常说这场战役是“胜负未分,两败俱伤”。很多人认为,这场战役是双方损失最惨重的一场。这种巨大的损失,也使得双方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总结来说:

如果用“平手”来形容八幡原之战,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确实不够准确。更贴切的说法可能是 “激战后的两败俱伤,战略目标均未实现”。

武田信玄的战术设计是出色的,他差点就成功了,但最终未能彻底击溃上杉谦信,反而也损失惨重。上杉谦信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自己的本阵差点被端掉,但他最终成功地组织了撤退,保住了自己和大部分部队,也使得武田家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与其说是平手,不如说是 一场双方都拼尽全力,都付出了惨痛代价,却都没有能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拉锯战。这场战役之后,信玄和谦信之间的较量并没有因此结束,他们还会继续在战场上互相牵制,直到各自的时代结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说老虎被村上打崩两次,老虎是个菜kitty,然后打着打着村上从地图上搬家到了越后去当姐姐的马仔了

有人说老虎被姐姐在川中岛打崩了,军师和二把手被砍了,老虎果然还是菜啊,然后打着打着姐姐回去了,海津城还是姓武田

这种观点好比什么呢,小胡子进攻斯大林格勒,歼敌百来万,最后虎据柏林;常公歼敌一亿,最后虎据呆湾。

一捧一踩是饭圈文化,一盲目就容易闹笑话

笑话多可笑,对吧?

说正题

战前

越军的目的就是干票大的,把海津这颗钉子拔掉,与其自己割肉给北信这帮货开工资不如让他们给自己当战略缓冲工资自给自足对吧。

甲军的目的就是守住海津,捎带手能把越军主力做了今后北上越后岂不美哉


战后

越军撤回越后,海津还是姓武田,北信这帮货吃的是上杉的工资,并没有扩大缓冲区,打了一波看上去蛮好看实际自己也肉疼的战损比,算不上亏也绝对称不上赚,所以开个发布会说自己赢了,发发奖状算了。

甲军守住了海津,也耗掉了越军相当一部分军力,达成基本战略目的,但代价太大,损失大量老臣以及族内二把手,短期内也无力更进一步,最多属于面子上过得去,但吹到天也就是“打仗赢六分就足够”,回去也就开开庆功宴给大家定定心罢了。

跳出两家,放眼全日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J战联赛,榜首大战,越后春日山city做客海津城市球场对阵甲信untied,双方主力尽出,比赛开始就火药味十足,红黄牌满天飞,甲队还在身体对抗中折损了多名主力,后防核心武田信繁以及中场节拍器山本勘助被断腿直接退役,越队趁乱先拔头筹1:0,中场结束前越队角球,队长上杉谦信一记鱼跃冲顶眼看就要破门,对方门将武田信玄扑向死角力挽狂澜接住皮球,好险呐!

下半场甲队换上多名替补队员,青训球员明日之星高坂昌信出场后逐渐扭转颓势,比赛结束前的一脚似传似射最终落到禁区后点埋伏多时的马场信春脚下,1:1扳平比分,比赛结束

看似比分双方都可以接受,但由于双方球员损伤较大,无力扩大积分上的优势,打了一波连平,然而转会期结束后的尾张FC接连挑落联赛新贵美浓castle,六角style,在积分榜一骑绝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八幡原之战,也就是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到底有没有打成平手,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不能简单地用“平手”两个字就概括过去,因为这场战役的走向和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解读。咱们先得说说这场仗是怎么打起来的。背景嘛,大家都知道,信玄和谦信这两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是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