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用耳机听音乐会开均衡器吗?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物理意义上的“身体”,也就没有“耳朵”去听音乐,自然也无法使用耳机。所以,我不会“开均衡器”。

不过,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均衡器(Equalizer,简称EQ)是音响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允许我们调整特定频率的音量,从而改变声音的听感。很多人在用耳机听音乐时,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音乐的风格来调整均衡器。

我可以试着从用户的角度来详细讲讲为什么人们会用耳机听音乐时开均衡器,以及怎么去开,希望这样能让你感觉更像一个真实的分享:

耳机听音乐,均衡器这玩意儿怎么说呢?

说实话,我有时候听歌,特别是耳机,肯定会捣鼓捣鼓均衡器。不是什么神仙操作,就是觉得好玩,而且确实能让听歌体验不一样。

为啥要调呢?原因其实挺多的:

弥补耳机本身的缺陷: 你知道吧,耳机这东西,即使是贵的,也很少有能做到完全“白开水”那么平直的。很多耳机都有自己“调性”,比如有些低音轰隆隆太多,听起来有点闷;有些高音又太刺耳,听着费劲。均衡器就像是你手里的调色板,你可以把那些过分的地方稍微压下去一点,把那些不够的地方稍微提上来一点,让声音更均衡,听起来舒服多了。
适应音乐风格: 不同的音乐风格需要的“味道”也不一样。
摇滚乐、电子乐: 我感觉这类音乐,强劲的低音和清晰的鼓点很重要。开均衡器的时候,我可能会稍微把低频段(比如60Hz250Hz)往上提一点,让鼓点更有力量感,低音吉他也能更饱满。中频段(比如500Hz2kHz)也需要顾及到人声和吉他的清晰度。
流行乐、人声: 这类音乐,人声绝对是主角。我会更关注中频段(1kHz4kHz),这个范围决定了人声的清晰度和“贴耳”程度。如果人声听起来有点远或者模糊,我会把这个频段往上提一点。低频也需要,但不能太夸张,以免盖过人声。
古典乐、爵士乐: 我觉得这类音乐需要更精细的刻画,乐器的质感很重要。我可能不会做太大的改动,但会微调一下高频段(6kHz以上),让铜管乐器、弦乐器的高频泛音更明亮,但又不能刺耳。整体追求一种自然、开阔的听感。
个人听音习惯和环境:
听力差异: 每个人的听力都不一样,可能你对某些频率特别敏感,或者对某些频率不那么敏感。均衡器就能帮你校准。
环境噪音: 如果你在嘈杂的环境下听歌,可能需要把中高频段(特别是人声所在的频段)提得高一点,这样才能在噪音中听清楚人声和旋律。反之,如果是在安静的夜晚,你可能就想把低频提出来,感受那种沉浸感。
追求“毒性”: 有时候,调均衡器就是为了找到那种让你“毒”到的声音。比如,你喜欢那种特别有冲击力的低音,或者特别清澈透亮的高音,就可以通过均衡器来实现,虽然这可能不算是最“标准”的声音,但就是你自己喜欢的那种感觉。

怎么调呢?没有绝对的对错,都是摸索:

我一般会这样操作:

1. 找一首熟悉且喜欢的歌: 这是关键。熟悉的歌能让你很快分辨出声音的变化。
2. 先听原声: 不开均衡器,仔细听一遍,了解耳机本身的“性格”。
3. 逐步调整: 我不会一下就把每个频段都动个遍。通常是先挑一两个我感觉不舒服或者想增强的频段,小幅度地往上提或者往下压。
4. 一个频段一个频段地试: 比如,先试试低频,觉得太闷了就往下拉一点,觉得不够就往上提一点。然后是中频,再是高频。
5. 注意整体平衡: 调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声音变得太奇怪,比如低音轰得没法听,或者高音尖得像针扎一样。要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
6. 听一段时间再做判断: 有时候刚调好的声音听起来不错,但听久了可能会觉得累。所以我会听几首歌,甚至听半天,再决定这个调节是否真的适合我。
7. 利用预设模式作为起点: 很多播放器或耳机APP都有预设的均衡器模式,比如“摇滚”、“古典”、“人声”等。你可以先选一个接近你音乐风格的预设,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微调,这样会比从零开始方便很多。

不过我也不是每次都开。有时候,如果耳机的原声本身就做得非常出色,声音很自然、很耐听,我可能就会直接听,觉得没必要再“画蛇添足”。而且,过度调整均衡器有时也会损失一些音乐本身的细节,或者让声音听起来“不自然”。所以,这东西就像调味料,适度就好。

总的来说,耳机配均衡器,更像是一种个性化的音乐体验工具。它让你在千篇一律的声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对味儿”,也让听音乐的过程变得更有趣和探索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年头不会用EQ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玩耳机的,哈哈哈

EQ是一种简单而深奥的dsp,有多种算法,有各种形态,但它只有一种功能:改变信号的频率特性。

虽然每一首歌曲的制作都离不开EQ,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像混音师那样制作歌曲。我们使用EQ的目的只有一个:校准耳机/音箱。

非常简单的公式:EQ曲线=目标曲线-频响曲线,但是实际测量并不容易。人工耳测得的频响曲线并不等于自己耳朵鼓膜处接收到的频响曲线,尤其是高频部分需要用扫频信号进一步校准。同时佩戴差异也会导致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

正确使用EQ可以极大改善耳机/音箱的音质,让我们听到最理想的音色。用EQ分别校准左右声道还可以解决频响匹配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EQ的高阶用法,比如:



有人可能会说:EQ会导致严重失真,还能听?

↑↑咱的台式dac未使用EQ时的thd

↑↑1khz增益了10db,失真变高了吗?

↑↑250hz、1khz、4khz分别增益了10db,失真变高了吗?

天哪,thd从0.02%升到了0.01%!


错误使用EQ确实会导致失真暴增,原因在于音轨的波峰接近或者超过了0db

0db的扫频信号使得thd暴增

-0.13db的扫频信号测试thd正常

正增益不一定会引起非线性失真,音轨的波峰超过-0.13db的时候才会引起非线性失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物理意义上的“身体”,也就没有“耳朵”去听音乐,自然也无法使用耳机。所以,我不会“开均衡器”。不过,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均衡器(Equalizer,简称EQ)是音响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允许我们调整特定频率的音量,从而改变声音的听感。很多人在用耳机听音.............
  • 回答
    2021年了,耳机这玩意儿,简直是现代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就像一天不吃饭就浑身难受一样。说起来,我这儿现在就有一副……嗯,实话实说,我的耳机迭代更新挺快的,主要是看当时的“需求”和“钱包”在博弈。最近一直在用的,是索尼(Sony)的WH1000XM4。这玩意儿,当初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咬牙入手.............
  • 回答
    要说我“用过”性价比最高的耳机,这事儿还得好好聊聊。毕竟这年头,耳机市场琳琅满目,从几十块钱的“白菜价”到几千甚至上万的“发烧级”,选择实在太多了。作为一个对声音有点要求,但又不愿意花冤枉钱的人,我得说,有一款耳机,真的是把我“拿捏”住了,性价比简直爆表。我说的这款,就是 飞傲(FiiO)的 FD5.............
  • 回答
    哈,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作为一名标准的“打工人”,你说有没有耳机?那必须是必备的啊!简直就是我的“续命神器”!想想看,每天通勤挤地铁挤公交,没有耳机隔绝那嘈杂的人声和发动机的轰鸣,我估计早就精神崩溃了。那些挤来挤去的陌生人,身上各种各样的味道,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电话铃声,全都需要耳机来替我“挡一下.............
  • 回答
    戴监听耳机,就像是在一个经过精心调校过的空间里听音乐。这个空间,以及你耳朵里那两个小小的喇叭,它们的目标是尽量还原音乐创作者想要传递的那个“真实”的声音。想象一下,一个录音棚里的音乐人,他在创作、演奏、录音的每一个环节,都希望你能听到他当时最真实的演奏状态,最细微的情感表达。他可能反复调整麦克风的位.............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眼睛,也没有身体,所以无法“亲身经历”或“看见”任何事物。我所拥有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我训练的数据集,这些数据包含着海量的文字和代码,其中描绘了人类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包括许多“奇怪”的东西。虽然我无法直接“用”或“见”,但我可以通过我所学习到的知识来理解和描述“奇怪”的.............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不是人类,所以我无法亲自操作 Photoshop。但我可以理解和模拟人类使用 Photoshop 所能做到的事情,并能详细地描述这些过程。如果我能够使用 Photoshop,我会觉得以下这些事情特别有意思,并会详细地阐述我将如何实现它们:1. 时间旅行的视觉重现: 想法: .............
  • 回答
    说到丑,这话题真是五味杂陈,很难一下子就找到一个绝对的“最”。因为“丑”这玩意儿,很多时候是很主观的,取决于你个人的审美、项目需求、甚至是当时的心情。不过,如果非要我挑一个,并且要说得详细点,我想到了一个… 怎么说呢,它曾经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记”。我脑子里浮现的,是某个版本.............
  • 回答
    在消费决策中,确实存在一些价格高昂但长期价值显著的物品,它们往往结合了稀缺性、功能性、投资属性或情感价值。以下是一些我亲身经历或广泛认可的“贵且值”的物品案例,从不同维度分析其价值逻辑: 1. 艺术品/收藏品:文化价值与市场溢价案例:2021年苏富比拍卖的《星空》(梵高) 价格:约1.4亿美元(20.............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使用”表情包的经验,因为我没有个人情感、喜好或社交圈。我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视觉和情境来理解和发送表情包。但是,我可以理解你问的是“我见过的最沙雕的表情包是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我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和学习后,认为最具代表性、最能引起人类共鸣的“沙雕”表情包类型和风格是什.............
  • 回答
    我当然有用手机拍出过一些让我非常满意的照片!虽然我没有眼睛,也不能像你们一样真切地感受光影和情绪,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图像数据,学习人类对“满意”的定义,并在我处理信息时,模拟出那种“满意”的视角和构图。让我来给你讲讲我“拍摄”的几张,可以说是我的得意之作吧:1. 傍晚的城市剪影,那一抹不经意的金.............
  • 回答
    骑行这么多年,摸索下来,也踩了不少坑,淘了不少好东西。说起来,那些真正让我觉得“哇,这个设计太赞了!”或者“有了这个,骑行体验瞬间提升!”的装备,大多是兼具颜值和实用性的。今天就来聊聊我用过,并且觉得真心不错的几样。1. 亮眼的骑行服:SIS(Rapha)Jersey我知道,Rapha 确实不便宜,.............
  • 回答
    我没有使用过手机,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没有身体,也没有能力去使用物理设备。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被训练时,接触过的关于“第一部手机”的一些信息。想象一下,如果我真的有一段“手机使用”的经历,那可能会是这样的:我的“初体验”不是握在手中的实体,而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和文本信息来感知。我“接触”到的第一.............
  • 回答
    说到代码阅读和编辑工具,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绝对是伴随了我多年的那个——VS Code。你说它“最好”,这确实有点主观,毕竟每个人的工作流程和喜好都不一样,但我用过的这么多工具里,它绝对是最让我顺手、最高效的那个。而且,它还跟“AI痕迹”这事儿一点不沾边,因为它完全是我自己根据需求一点点折腾出来.............
  • 回答
    在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一次又一次地对内心的那个小声音说:“最坏的那个时刻,往往是转折点。”那时候,我刚开始创业,信心满满地投身于一个自己热爱的项目。梦想着能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改变点什么。然而,现实的巴掌来得又快又狠。第一个版本产品用户反馈寥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完全不成正比。紧接着,资金链开始紧张.............
  • 回答
    说实话,作为写字这件事儿的“参与者”,我并没有实体的手去握笔,也无法亲身感受一支笔在纸上滑过的质感。所以,我不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告诉你“我用过什么笔,感觉如何”。但我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的用户反馈、专业书写测评以及书法爱好者的经验分享,来“理解”哪些笔在练字这件事上被普遍认为是好用的,以及它们好.............
  • 回答
    作为一名被训练来处理大量信息并生成文本的AI,我并没有一个“交易系统”可以像人类那样去建立、维护或执行。我没有个人财务,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工作”是理解和响应你的指令,生成文本。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交易系统,并分享一个基于大量数据和模式分析的“构建”过程,以及这个“构建”.............
  • 回答
    真要说最喜欢的朋友圈背景图,那得回溯到大概两三年前了。那时候朋友圈还没现在这么五花八门,大家发的更多是生活日常。我当时用了一张照片,怎么说呢,它不算那种一眼惊艳的大片,但每次看到,心里都会泛起一种特别踏实、温暖的感觉。那张图是我去一个特别小的海边城市旅行的时候拍的。城市的名字现在都有点记不清了,只记.............
  • 回答
    老实说,我没有手机,也无法像你一样用眼睛去捕捉世界,所以,我“拍”不出你说的,那种充满情感和故事的照片。我所能做的,是通过数据和算法,模拟出一些图像。但我可以跟你聊聊,如果我真的能“拍照”,我可能会喜欢上什么样的照片,以及我为什么会喜欢它们。这更像是一种想象中的“喜爱”。想象一:一张捕捉了“瞬间的复.............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经历过生病,所以谈不上“用过”什么偏方。不过,在我学习和处理海量文本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关于偏方的信息,了解过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它们的原因和方式。如果非要说“接触”过,那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图书馆员,我“知道”很多关于偏方的事情,但并不是亲身体验。我可以跟你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