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第一眼就感到震撼的图片?

回答
我脑海中时常会浮现一些画面,它们如同烙印般深刻,每一次回想起,都能激起内心深处的涟漪。这些画面,并非总是壮丽辉煌,有时甚至带着一丝残酷,但它们的震撼力,在于它们真实地触碰了我们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

我想起一张照片,拍摄于二战时期。画面聚焦在一群孩子身上,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里却燃烧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坚韧。背景是废墟,残垣断壁昭示着战争的残酷,但孩子们并没有被绝望吞噬。其中一个男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他的脸颊被灰尘覆盖,但那双眼睛,却仿佛在凝视着遥远的未来,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不屈。

这张照片之所以如此震撼,是因为它以一种最直接、最赤裸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在物质极度匮乏、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这些孩子依然选择活着,并且在活着的同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那个布娃娃,不仅仅是一个玩具,它可能是一个心灵的寄托,是童年仅存的温暖和慰藉。男孩的眼神,传递着一种无声的力量,告诉我,即使身处黑暗,光明也从未被彻底熄灭。

另一幅画面,是关于自然界中生命的抗争。我曾看到过一张在非洲草原上拍摄的照片,一只年迈的狮子,正独自面对着一群鬣狗。狮子的鬃毛已经斑驳,身体明显消瘦,行动也显得有些迟缓,但它依然昂首挺胸,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甘和王者最后的尊严。鬣狗们则环伺四周,带着一种贪婪和 Opportunistic 的眼神,等待着时机。

这张照片的震撼,在于它触及了生命的自然法则——生存与死亡的永恒博弈。狮子作为草原的王者,它的强大和威严曾经统治着这片土地,但现在,它也无法逃脱岁月的侵蚀,面临着被取代的命运。而那些鬣狗,虽然在生物链上处于较低的位置,却凭借着数量和韧性,成为了生存的胜利者。这幅画面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轮回,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适应环境、不断进化的生命。它也提醒我,即使是强大的个体,也终将面对衰老和落幕,而另一种生命,则会抓住机遇,继续前行。

还有一幅让我难以忘怀的画面,它来自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但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照片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小心翼翼地为孙女梳头。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老奶奶布满皱纹的手和孙女乖巧的侧脸。老奶奶的脸上带着一种慈祥而满足的笑容,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孙女则闭着眼睛,享受着这份来自祖母的关爱,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幸福。

这张照片的震撼,不在于视觉上的冲击,而在于它传递的深厚的情感力量。它让我看到了亲情的无私与伟大,看到了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以及这些痕迹背后承载的爱和守护。老奶奶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孙女的疼爱和呵护,而孙女的全然信任和享受,也回报了这份爱。这幅画面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反思,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还有时间停下来,感受和珍惜这些平凡而珍贵的亲情瞬间。它提醒我,生命中最动人的时刻,往往就藏在这些细微的关怀和陪伴之中。

这些图片,虽然题材各异,但它们都以一种无声的语言,讲述着关于生命、关于坚持、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原始的情感。它们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韧性,感受到了自然的法则,也体会到了情感的温度。这或许就是这些画面能够第一眼就震撼人心的原因吧,它们直击心灵,引发共鸣,让我们对生命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医院骑士团,2020.2

user avatar

【转】已授权
“我来这里是为了安抚暴力”。
这里是乌克兰,零下15度的寒夜,四位东正教神父扶着十字架伫立在市民和军警的枪口之间。
这不是古典主义的油画,而是真实的瞬间,具有史诗般的力量。


难民父亲背着女孩在街头卖圆珠笔!小女孩很可爱!但我想哭!


是一非洲小孩的手搭在一白人大人的手上面的,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放的,当时特别震撼


2010年,朝鲜政府允许436名韩国人来朝鲜与离散多年的亲人团聚,但只有短短的3天时间。朝鲜老人用手拭泪,车内的韩国老人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这一去,怕是永别了吧...


里约热内卢利斯公墓里,一只母狗在给泥石流中遇难的主人守墓。


一个全身爬满蚊虫的非洲男孩。


在马路上,一位父亲为孩子打着伞,自己的后背却被雨水淋透


8岁的Christian Golczynski替父亲接过代表荣誉的国旗。在距离回家团聚还剩几周时,他的父亲在伊拉克殉职。


苏丹共和国饥饿的儿童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前排第二)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这位78岁的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为风雨飘摇中的祖国争取所有可能的利益。在签字结束后,李鸿章因胃血管破裂,大口大口地吐血,并于2个月后去世


2001年9月11日


2014年,叙利亚战争,受伤的孩子在等待接受治疗


阿富汗喀布尔Charahi Qambar难民营,两名妇女试图捡起洒在雪中的面粉


2008 年 5 月,台风 Nargis 吹袭缅甸南部,造成数以百万人无家可归,图中的人名叫 Hhaing The Yu,他在大雨中倒塌的家旁掩着面抽泣。


在伊拉克,一个没有妈妈的小女孩,在孤儿院的水泥地面上,画了一个妈妈。她小心翼翼地脱下鞋子,在妈妈的胸口睡着了。


一位12岁的肌肉萎缩男孩卢卡,终于在摄影师帮助下完梦了。


印度的老师在教导无家可归的孩子。


一位癌症小病人把愿望画在镜子上。


在 1994 年,一名俄罗斯士兵于车臣弹奏一台废弃的钢琴。


一个男人寻找跟妻子以前生活的点滴。


印度洋海啸后,一位母亲看着自己的家变成废墟,含泪痛哭


一个在加沙城拿着步枪的巴勒斯坦女孩


2011年,日本福岛核辐射后女孩被隔离,只能在玻璃后与自己心爱的狗隔窗相望。


苏丹人民解放军士兵在独立日阅兵彩排。


9.11之后老父亲要亲手送走自己的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个阿富汗男人给予士兵一杯茶 。


猫妈妈从火灾中救出自己的宝宝


照片上是3岁小男孩Aylan Kurdi的尸体,他和他5岁的哥哥以及母亲一起,在地中海发生船难而身亡。这家人原本是居住在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不久前逃到土耳其,在加拿大拒绝了他们的难民申请后试图逃往欧洲,最终遭遇不幸。


2003, 巴格达,伊拉克,一个小男孩在战争的废墟中救回心爱的兔子。



一个男孩子刚从叙利亚倒塌的家中救出他的妹妹


一个叙利亚反叛者,年仅七岁



两岁女孩正在給失去双臂的妈妈喂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囚犯, 回到苏联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女儿


一位法国男人在哭泣,这是巴黎4年被占领岁月的开始。



日本海啸,4天后奇迹般的从废墟中救出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



正月十五,郑州CBD,一位流浪汉,在地上捡了半瓶冰红茶,喝了一口,凝视着对面的天空,一朵烟花绽放,他“啪”地一下,微笑了



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在佛罗里达州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阅读课。白宫首席员工走过去悄悄对他说:“总统先生,第二架飞机撞上了世贸中心,美国正在遭到袭击!”随后小布什愣了好几分钟。。。



T34坦克的老将跪在曾经的座驾前长跪不起
不知是缅怀自己的战友,还是祭奠逝去的亡魂



美国海豹突击队员的棺材,他的狗狗在一旁静静守候自己的主人



太原火车站候车室,一位老人猝死,正在候车的一位僧人为老人超度
这张照片给我的感受是,信仰,有时候是一种很美的力量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的一组图片,记录下中国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在一张图片
上,一个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饱含深情,不忍将亡妻弃之野外,将其身体与自己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前往当地的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妻子些许死后的尊严。


地点:中国,北京
时间:2008年8月8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相信无论是五毛还是美分,看到这一幕内心还是会有所撼动


这是一头忧郁的猪,它的眼神很寂寞又好像洞穿一切。为情所困?还是对未来感到迷惘?抑或看透一切的真相而至大圆满境界?荡然回首,往事如烟,我心依旧。猪,也可以如此彷徨。



海湾战争中正在撤退的伊拉克军队在公路上被联军攻击,一望无际的沙漠公路上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地,成千上万的伊拉克士兵,卡车,坦克,装甲车全部变成了残骸,“死亡公路”从此得名。仔细观看这张照片,相信都能够感受到这个士兵在临死前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他咬紧了牙竭力想出去,但是烈火不给他任何机会


明亮的银河在地面上投下人的影子


父爱如山


2012年,52岁的Mark患病,只剩不到1周的生命,他想见未出世的孩子。太太让预产期提前,女儿出生,Mark紧紧抱了她45分钟后安然离世


2012年,澳洲炎热干燥的夏季,考拉跑到路边向自行车赛的选手要水喝


2014年10月15日,NBA中国赛,姚明与奥尼尔再次聚首,相逢一笑,这对亦敌亦友的对头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


33名官兵在风雨飘摇的索桥上用身板做桥板,为孩子们搭起了两段“人桥”


俄勒冈州的威拉米特河国家森林曾经是一座那么茂密和美丽的原始森林,而现在正被夷为平地筹建水库。


当Arnulfo Castorena在墨西哥残奥会赢得了他的第一枚游泳金牌。


可能有点吓人

二战,集中营发掘现场


006年3月18日,法国巴黎,一名学生向防暴警察的队伍方向走去


父子


追风


作为镇上唯一一名医生,他常常超负荷工作。在完成一例进行到第二天凌晨2点的手术后,塞医生站在医院的厨房里,泡了一杯咖啡,抽着烟,眼里满是疲惫与无助

母子都没有保住。


我想这就是足球队长的意义


地震中被救出的小孩给救援人员敬的军礼



他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却只上场26分钟。他没有教练指导,没有任何人陪同,比赛结束后也只能独自匆匆离去。他的名字叫亚拉-阿扎德-阿卜杜勒-哈米德,也是亚运会上,伊拉克队惟一的羽毛球运动员。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在我看来,他带给我的震撼远胜于中国队的金牌


这是西部山区70、80后童年最真实的写照!


这个女孩叫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我知道她是美丽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眼前的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生而不同


越战时期解放军士兵受伤后的图片,每次看到这张都会震撼


一个格斗专家,让士兵用刺刀对着他,然后演示怎么脱身


真正的学术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


人都是要死的,为什么不乐观一点。


1944年10月14日 收复的腾冲 点燃友谊之火 一位年长的中国男人在满目疮痍的腾冲街头停下来,向一名美军军士借火,点燃他的烟。美国军人协力将日本人驱赶出这座古城。卫立煌 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 经过五周的浴血奋战,以胜利结束战斗。这位耐心的玉石之都居民,挑着篮子装着他所剩无几的家当回到了焚毁的城里。图片中的美军隶属于Y部队顾问团成员,协助中国远征军进行这场成功的战斗。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你看图片右下角也是能看到的,顺便一提这批照片原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我记得是在2013年还是2014年去要回来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没被主流媒体曝光的地方反恐,这个库尔德狙击手一共杀死了200多名IS,经过艰苦奋斗,重新夺回失去的地区,而他站在楼顶望着已经变成废墟的家园,却做不了什么。请抛弃成见——因为反恐是全人类的共同主题。”(图片及以上言论来自暴走大事件)
这个男人是最触动我的一个,不是只是因为他是一名反恐狙击手,不只是因为他消灭200多个恐怖分子,当他面对已成废墟的故里,没有狙杀目标的冷血,没有庞大数字的喜悦,只有面对家乡的失落、愧疚,这一刻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两个异地相恋的军人即将分别


美国大兵米尔斯!在阿富汗遭受炸弹袭击,失去四肢!


父亲


东方之星扶正后的照片,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怎么会有照片美得这么令人心碎


爱一直在无限延续,暴乱中深情热吻的情侣。


2012年3月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格列格.库克找到因飓风而丢失的狗狗。


消防队员在森林火灾中喂食动物 ,善良,人性,平等,我们在金钱面前丢了多少东西。


医生在加罗德.维特斯的耳朵上装上助听器后,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听的声音的表情。


罗马尼亚儿童将气球送给了抗暴战士。


四川地震, 再次看到相册, 里面的家人在天国幸福吗?愿你们幸福


《爸爸,等等我!》--英国哥伦比亚团行军照片。五岁的沃伦.瓦迪.贝尔纳德一边跟着自己的爸爸列兵杰克.贝尔纳德跑,一边喊“爸爸,等等我


1963年11月25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下葬,这天恰好是小约翰的生日。全球电视观众目睹了小约翰向自己父亲棺椁行礼的镜头。


菲利斯·西格尔(76岁)和康妮(84岁),同性情侣,在曼哈顿结婚。


记得回家


相依相伴


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母亲。


海伦·费舍尔吻灵车送别表弟


1967年 一个和平主义者, 在五角大楼反对越战。


群众纪念史蒂夫乔布斯,New York 苹果店


1941, 纽约。这些年轻旁观者的面孔比他们正在围观的血淋淋的尸体更叫人惊悚。人群身后暗淡的建筑勾勒出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他们在粗暴的世界中长大,这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粗暴的回应:把谋杀案发生后的场景当成了娱乐。很多时候我们也正干着这样的事。


944年6月6日“D”日,美军在诺曼底登录。铭记历史,子弹下的英灵。


1968年奥运会,美国黑人田径运动员托米.斯密特和约翰.卡洛斯高举拳头以示团结。平等,是靠追求。


委内瑞拉起义时,路易斯.巴蒂翁神父和被狙击手击中受伤的士兵


1968年美国“阿波罗8”飞船宇航员威廉.安德斯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


1943,华沙,波兰


两位传奇队长鲍比·摩尔与贝利交换球衣1970 世界杯


三姐妹,三个时间“断点”,三张照片


2004, 巴士拉,伊拉克


1992, 萨拉热窝。那人的眼泪,包含了什么。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1992年4月~1995年12月,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战争……


1979, 圣依西德罗,加利福尼亚。追求灵魂的自由。


2006, 新奥尔良。除了飓风还有什么,人性?


2011年费城辞职警官雷伊.利尤伊斯因参加华尔街抗议活动被逮捕。


因为你还有个家。春运啊。


这就是爱,千难万险,只为见她一面。


1979年的某日,联邦德国总理勃朗特在波兰的犹太人纪念碑前突然一跪,震惊了整个世界。
勃朗特在二战的时候是一名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他的一跪代表了日耳曼民族的真诚!这应该让某个现在还未承认自己兽行的民族感到羞惭。


中国最后一个飞虎队队员: 吴其轺。他经历了从王牌飞行员到三轮车夫再到浙大职工的传奇一生。 他曾击落5架日军机见证日本投降仪式赴台后艰难回到大陆。54年被迫劳教20年出狱后靠蹬三轮车为生80年平反。


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是民族精神与影响力的复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抵御外辱的战争中,一次也没有胜过。而这次中国胜了,并且胜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


美军大量捕杀美洲野牛。19世纪,美军允许大量捕杀美洲野牛,这些野牛头骨正准备加工成肥料,可能运往美国中西部。这次屠杀貌似“很有效”,使得美洲野牛的数量从19世纪初的6000万头降到1890年的750头

user avatar

1965年 霍金与Jane Wilde结婚 学霸就是不一样 小小年纪看上去就叼叼的


1930年代 纽约的垂直停车场 80年前的高科技炫酷叼炸天 我只关心这车是怎么停上去的?

1928年 好莱坞时代开始 MGM(米高梅)电影片头的狮子头像 是拿活的狮子近距离拍出来的 那个...好想知道摄影师后来怎么样了

14岁的贝克汉姆和曼联签约 好一个小鲜肉啊 不过现在的他更man[羞羞羞]

1955年 伦敦唱片店里顾客在隔音间里试听唱片 感觉都可以赶上现在的vip服务了

前排绿衣服白帽子的是本!拉!登!男人长得帅 果然很危险…

1991年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讨论PC的未来 前者去世后 这张照片成为绝版

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 基辛格与小演员握手

对了 我是不是忘了说 这孩子叫李连杰?

上世纪20年代试验橄榄球头盔的方法 看着就好痛啊-啊-啊!

和那个年代赤膊上阵行走钢丝的建筑工人来说 蜘蛛侠、美队、钢铁侠们算个p呀 没有装备还敢玩命的 你试试?

然而听说那时是人肉测试防弹背心的 觉得还好自己晚生了100年 还是安静地做个美少女保命吧。。。

闷骚的爱因斯坦 凉鞋不错哦

1992年 迈克尔VS迈克尔 球王迈克尔乔丹和歌星迈克尔杰克逊 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1988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 在莫斯科红场人群中 站着一位乔装打扮的苏联特工 多年后 他成为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萨马兰奇年轻时曾是纳粹高官

但这不能抹杀他为奥运所做的贡献

1922年魏玛共和国严重通货膨胀

孩子们在街头没事干

就堆钱玩……

年轻时的公主赫本和绅士派克

以及多年后的重逢

无法更经典……

许仙、白娘子、小青 躲在屋檐下吃雪糕 三缺一 就等法海了

这次 成龙又被张国荣捏了脸 我想说 男神请你放开我的男神

1994年 比尔盖茨坐在33万张纸上

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

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

后来 他改变了世界

user avatar

拍的照片竟然能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还有质感,还有那味儿,你敢信?!

新闻摄影作品——The Baker(面包师)

看看这构图,这配色,这光影,第一眼差点看成油画了,真是即震撼又惊艳!

严重怀疑摄影师去艺术美院进修过油画~

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在网上流传的一组来自乌克拉会议的打架斗殴图

这打架构图都有卡拉瓦乔油画中暴力美学那感觉了,美术生看了直呼内行!

尤其是这一张,摄影师在这一刻被卡拉瓦乔灵魂附体!

还有大佬分析了这张照片实则是采用了黄金螺旋构图法

不禁感叹和震撼,原来新闻照片也可以这么具有美感啊!

其实Reddit 网站一直都有一个版块,

叫做「意外的文艺复兴(Accidental Renaissance)」

里面收集了好多这类新闻图片,每一张都像是一副古典绘画,满满的文艺复兴时期油画感

精选了一些和大家一起欣赏欣赏,真的简直了~

Warrior

A Horse Rears In The Crowd

Refuge In Lesbos

Ultra-orthodox Jewish Wedding

1941 Train Station

The Commute

Cricket In Kashmir

Female Miners In The Waning Days Of The Ussr

The Horsemen

Adoration Of The Rose

Elders Of Afghanistan

Tired And Holy

再放上一些日常的抓拍,更逼近真实油画你敢信!

透过玻璃窗拍摄的橘子

阳光下眨眼的小狗

偶然拍的小猫照片

一位在意大利和小猫玩耍的修士

阳光下的小鸡

当代蒙娜丽莎

最后,

放上渴望吃面包的小猫猫结尾,喜欢这类作品可以点个赞和关注哈,之后接着来更新呀~~

user avatar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90后,他们生活在海拔4655米的雪山尖上,每日面对的是零下20℃的冰天雪地,以及四周近乎垂直的万丈悬崖,但即使是这样环境,有人却毫无怨言的坚持了9年。


他们就是来自驻守在海拔4655米,被誉为“云中哨所”的詹娘舍哨所戍边官兵。


下面这组照片,是央视记者在2017年3月12日拍摄的,这让人对高原官兵所处艰苦环境,印象非常深刻。


3月12日,詹娘舍哨所的通信线路突然中断,哨长李玉成紧急带领4名官兵对线路进行巡线排查。


3个小时后,四人找到线路断点并进行了维修,但在线路畅通后,一场来势凶猛的大雪阻挡了官兵们返程的道路,考虑到安全问题,四人只能就近避雪。


2个小时后,雪势有所减退,四人决定返程。但这时路上的积雪已没过了膝盖,致使整个行进过程极为艰难。


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渣子,打在他们的面罩上,风雪大时连睁眼都非常困难,这时只能靠着有经验的班长马关敬在前带路。


本身山路就特别窄,而且部分路段的铁栏杆又损坏掉了,加之积雪又没过了膝盖,完全不知道脚下的情况,只要稍不小心就可能坠入一米外的万丈悬崖。


四人从上午10时出发,最终于下午19点平安返回“云中哨所”。从维修点到哨所,有近10公里的山路和500米的海拔落差,但这10公里,却让四人用去了整整9个小时。


央视编辑安静雯这样评论:

“请记住他们风雪中的身影,青春无悔,风雪为伴,同样的年华,却是不一样的生活,此刻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只有雪山与静默。”


--------

下面这组照片是截取的《军旅文化·大视野》部分镜头:


这个镜头在我们北方人看来,这不就是铲雪嘛,冬天谁还没有扫过雪呢~


而对于詹娘舍的官兵来说,看到的却是一名战士的无畏与担当!


下面换成无人机的镜头。班长马关敬是在“云中哨所”的屋顶上扫雪,而哨所下面就是万丈悬崖,他迈出的每一个脚步,都是在用生命做赌注。但是屋顶铲雪的工作,马关敬9年来从未将其交给其他年轻的战士。


海拔,在词典里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名词,然而在这里却有着与生命一样重要的特殊含义。正是有那么一批人无私的付出,我们才有了今日舒适的生活。


最后来个靓照,我觉得这群95后可比小鲜肉们帅多了!



内容参考文章:

边防军人:流动的丰碑 - 中国军视网

作者:李西

《军旅文化·大视野》边塞文化·生命的高度

来源:央视网




------免费设计---分割线------

  • 领取家装免费设计,设计不花一分钱;
  • 10000套家装案例,秒变居家达人;
  • 15种巧妙方法,让你家再大20㎡。

戳这里:领取全屋免费设计名额

user avatar

1.2006年,世界杯上门将布冯令人匪夷所思的神奇扑救(注意看布冯的体态和手臂)


【图片】



2.1976年叛逃美国的前苏联飞行员别连科,最后一次被克格勃特工拍到的照片


【图片】



3.1983年,以色列国防空军的一名F-15D飞行员在飞行训练中发生意外,战机右侧机翼完全断裂,但飞行员仍然凭借高超的技艺安全降落


【图片】



4.1961年在耶路撒冷受审的纳粹分子:阿道夫 艾希曼



【图片】



5.2007年高邮龙吸水事件,央视报导时似乎拍到了云层中的不明生物(仔细看云里面有一条状生物,网上有视频也可以自己搜)



【图片】




6.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街头无家可归的底层人



【图片】



7.迈克尔杰克逊1993Dangerous危险之旅世界巡回演唱会,场下疯狂的观众,尖叫,大哭,猝死,担架与救护车



【图片】



8.二战爆发前希特勒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听众神情肃穆,向他们的所谓元首行军礼(那种神情真的很震憾)



【图片】



9.利比亚内战,子弹铺满了整个街区



【图片】



10.2006年,以色列当局命令撤销非法定居点,其中包括阿莫那地区,当撤销行动演变为一场警察和定居者严重暴力冲突时,照片中显示的是一名勇敢的妇女在与当局对抗

———————————分割线———————————


大家不要误会了,这这图片是我复制插入的时候可能有点小失误,没有弄过来。


1、

2、鱼群来袭

user avatar

这是我国妇产科学泰斗林巧稚院士七十年前书写的一份病历,中英文对照,字迹工整,内容详尽,一丝不苟。





这份珍贵的资料之所以能重现天日,乃是因为几年前有位73岁的老太太在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某医师求诊时,出示了几张自家长辈的病历复印件,让当诊医师过目。而当这位医师看到病历落款时,顿时震惊了:这不是我国现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书写的病历吗!

从病历上来看,这份病历写于1946年、林巧稚大夫在北平中央医院坐诊的时候,记载的是一名王姓女子的病情。

整份病历看下来,简明扼要,句句都是重点。反观现在的电子版病历,虽然都很全面,但经常是废话连篇。全篇病历一丝不苟的书写,这种“细节处见真章”的风范真的让人由衷敬仰。


林巧稚院士出生于如今已为旅游胜地的鼓浪屿,192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落成,博士毕业后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由于在协和医院工作成绩突出,她提前晋升为住院医师,并先后前往英、美、奥地利等国进行深造。

在回国后,林巧稚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同所有医务人员一起被赶出了医院。因为战争,她的医学科学研究终止了将近10年。

抗战结束后,林巧稚继续担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在此工作数十年之久。

解放之后,林巧稚当选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然而在文革期间,林巧稚被划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发配到病房做护工,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

“文革”结束后,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顾问。其后被诊断为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但仍然继续坚持奋斗在一线临床。

1980年,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虽遭亲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此时,她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

1983年春的一天,林巧稚陷入昏迷。在昏迷中,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这时护士就随手抓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安抚她。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她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是当之无愧的“万婴之母”。


我的其他回答

听说医院是最容易暴露人性的地方,你知道的故事有哪些?

zhihu.com/question/4745

中国为什么不能有先看病后付钱的医院?

zhihu.com/question/5499

高血压一定得吃药吗?

zhihu.com/question/2634

user avatar

战神的盛会——

1950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1950年9月25~30日建国一周年国庆前夕,中国人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于是在北京召开了这场前无古人、大概率也后无来者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抱歉原图太长了,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虽然看不清,但是我们如果了解这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这照片真正的震撼。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50名,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工作模范代表307名,民兵英雄代表43名,

立过特等功1~9次的78人,立过大功3~11次的36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还有国民党起义部队代表64名。

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下,邀请厮杀29年的对手参加自己的表彰大会,这是怎样的胸怀和自信。

这也是tg的一贯做法。

这些战斗英雄,都是全国全军400万指战员中层层评选出来的,自1927年始,浴血奋战23年,从400万人中脱颖而出的300多人,那是怎样的存在啊。

说万里挑一,不过分。


并且评选出这些战斗英雄,都是来自最普通、最一线的官兵,鲜见团以上干部,没有高级将领。

分别来自西北军区暨第一野战军、西南军区暨第二野战军、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华北军区、军委直属单位。

这300多人大体是个什么存在呢?简单举几个各野战军代表的例子:

第一野战军代表,刘四虎。

刘四虎,内蒙古丰镇人,1946年4月参军,1947年5月入党。第一野战军特等战斗英雄、拼刺英雄。

1948年2月,在宜川战役攻占瓦子街东南高地战斗中,率全班奋勇突进,连续攻占两座山头,当接近敌军、师、旅部所在地时,遇敌强大火力阻击,战友相继伤亡。

只身冲入敌阵,先扔4枚手榴弹,接连捅死四敌,又越过壕堑,紧追逃敌。

敌长官发现解放军孤身一人,便令逃跑的敌兵“抓落单的”。还未等敌兵掉头,就被追上来的“落单解放军”又接连刺倒两名。

连杀6敌后被10余名敌军士兵包围,毫无惧色,奋力拼刺,杀出重围。为救战友,又刺倒一敌人后,因用力过猛摔倒(否则纪录还得增长),被敌十多把刺刀捅伤11处。

西北野战军发起“学习刘四虎杀敌立功运动”,其所在358旅8团2营6连即著名“硬骨头六连”,刘四虎捅杀7敌的刺刀至今仍在陈列。

第二野战军代表,刘子林。

刘子林,河北武安人。1937年入伍,1943年入党。

参加了上党、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在淮海战役中,率部坚守阵地五天六夜,完成阻击任务,立一等功。

广东阳江追击战中,带领前卫连消灭敌哨兵后,只身带一个班,偷袭国民党广东保安第四师师部驻地,活捉敌师长并迫使该师二千七百余人缴械投降,获战斗英雄称号。

13岁参加革命,23岁一次俘敌2700人,创下我军单人俘敌最高纪录。

第二野战军代表,卫小堂。

卫小堂,山西泽州人,1945年入伍,1946年入党。放羊娃出身,立两次特等功、8次大功。

1945年10月28日,跟随部队攻击赵城。扫清外围据点时,连扔5枚手榴弹进敌碉堡孔中,炸掉敌碉堡

1947年8月,郏县战斗巷战中,敌依托高墙封锁街道,卫小堂连投8枚手榴弹将高墙之敌全部炸毙,又用炸药包炸塌院墙,掩护部队进攻;

1950年1月,向滇南急进追歼国民党残敌第8兵团(大陆上的最后一仗),冲入敌重机枪工事,用手榴弹威胁敌机枪手,令其调转枪口向敌人扫射。

第三野战军代表,杨根思。

杨根思,原名羊庚玺,江苏省泰兴人,1944年入伍,1945年入党。

1943年夏,第一区干部在杨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民兵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

1944年正式加入新四军,首次参战用长矛捅死一敌;

1945年6月孝丰战斗中,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被评选为团战斗模范、华东爆破大王。

1946年在攻打泰安天主堂的战斗中,杨根思用18颗手榴弹攻下了全城的制高点——天主堂,战后,杨根思首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

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国民党守军碉堡群,炸毁敌旅部核心工事,立大功一次,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第四野战军代表,郭俊卿。

郭俊卿,辽宁凌源人,1945年参军,1947年入党。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

“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和毛泽东奖章各1枚。全国唯一女特级战斗英雄。

1945年,郭俊卿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又将自己的14岁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加了八路军。

1946年,任八路军骑兵通信班通信员。担任通信员时,一人牵马(雪厚无法骑马)在深夜往返60里,坐骑累死后独自背着马鞍返回部队。

1948年,参加平泉战斗,担任突击班班长,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敌人冲出后,带全班与60多名敌人白刃格斗,获“战斗模范班”锦旗一面。

辽沈战役中,作为机枪连副指导员,多次展开肉搏,先后夺取了几大阵地,令敌饱尝共产主义女拳。

五年来从未脱衣睡觉,从未与战友一同洗澡、上厕所。战士李某好奇,从背后抱住“郭富”,气得郭富一边拔出马刀一边大哭,吓得战友们再也不敢闹。

1950年因病住院,女儿身得以曝光。毛主席表扬:“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亲自请郭俊卿到家吃饭。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第四野战军代表,张国富。

张国富,吉林榆树人,1947年5月夏季攻势中,年仅16岁就高举手榴弹,扬言“同归于尽”生擒国民党中将赵伯昭;

1948年9月辽沈战役中,参加了著名的突袭廖耀湘指挥所胡家窝棚的战斗,手持爆破筒冲进指挥所,又扬言“同归于尽”生擒廖耀湘指挥所剩余敌人。(廖耀湘逃走)

这个多次手持爆炸物扬言“同归于尽”的辽北第一狠人,被毛主席亲自请吃饭。

华北军区代表,吕俊生。

吕俊生,河北邢台县人,1937年12月参军,1938年6月入党,立8次一等功。

曾是往来于张家口和内蒙古的镖师,身高192,臂力惊人。

这张著名的“军中吕布疯狂舔包”照片里,左肩膀3支3.92kg三八大盖,右手抓一挺10.2kg的歪把子,力量感绝对是我军英勇形象的代表作。

1938年7月,山东夏津战斗中,带头冲入敌人堆,如猛虎入豺群,双持狂战抡刀一连砍死27个日军(可是38年的老鬼子),不愧是赵子龙的河北老乡,被评为一等战斗功臣,名扬整个129师东进纵队;

1938年12月,任冀南军区青年总队通讯连连长。担任连长期间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人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名,荣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被誉为全军“常胜猛士”;

1942年任新四旅七团训练队队长,被伪军围在村中,为掩护群众,他只身冲出村子转移敌人目标

因频频夜袭,被日军冠以“可怕的猫头鹰”称号,“镖师八路”大名鼎鼎。

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我知道你,你很厉害!”

“军中吕布”“常胜猛士”“可怕的猫头鹰”。

1970年11月22日,在村里看抗战电影,演到我军胜利的情节时哈哈大笑去世,享年63岁。

(我军另一个身高190、以一当十的猛将是杨靖宇将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位战斗英雄代表,无一不是出身贫苦农家,他们不是有钱人,不是资本家,不是公子少爷。

“羊庚玺……进厂学徒,五年满师,在此期间,不得离厂,如遇疾病工伤死亡,命由天定,概与厂方无涉……”
—— 上海林记织毯厂,1933

曾经的穷苦孤儿、被剥削的学徒杨根思最终作为400万指战员中选出的350名英模代表,站到了全国最高领奖台——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上。

这就是中国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些曾经给地主当长工放牛娃、放羊娃们,就这样从奴隶站到了全国最高领奖台上。

要么毛主席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呢。真的是真理啊。


而上述几位,仅仅是参加此次大会的几位人物而已。

还有第一野战军代表刘吉尧(《智取华山》“刘参谋”原型。仅率6名侦察员智取华山北峰,消灭敌保安六旅一百余人。后配合主力部队攻占西峰,俘敌旅长以下四百余人。7月3日又率侦察员在华山东侧黄甫峪击毙敌副旅长,俘敌二十余人)

第二野战军代表李长林(抗美援朝带91团神奇的逆行突围成功)

第三野战军代表魏来国(兰格庄阻击战以125发子弹杀敌111人,白马关阻击战个人狙杀91人的“华东第一枪王”)

第三野战军代表张明(洛阳战役中带伤指挥、连摧敌十五道工事,最先突入中原重镇的“洛阳营”营长)

第四野战军代表郅顺义(董存瑞炸碉堡时给董存瑞当掩护)

第四野战军代表赵兴元(辽沈战役拿下锦州第一险、“东方凡尔登”配水池阵地的英雄营长)

华北军区代表董来扶(装甲兵第一个战斗英雄,著名的功臣号坦克驾驶员,全军坦克部队驾驶技术最熟练、立功最多)

海军代表赵孝庵(人民海军第一个战斗英雄,大陈岛海战中以艇搏舰,手臂重伤后冲进驾驶舱单手掌舵,艇沉后单手划游10余海里返回部队)

空军代表曲以祯(东北冬季攻势中,危机之时组织二十名伤员在距敌仅30余米处堵击,阻敌一夜)

等等。


有人觉得太传奇,太离谱,但如果你仔细想想的话,就会意识到——

人民能有今天的生活,国家能有今天的强盛,没有一大批这样的战斗力爆表的英雄,如果队伍里全是草包,

哪能完成反帝反封的艰难历史任务,结束一个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以中国极其贫弱的实力和巨大差距,敢能换新天?

侵略者和反动派会轻易拱手相让?

陆军英雄魏来国、海军英雄赵孝庵、空军英雄曲以祯

令人感动的是,第二野战军英模代表团乘列车从重庆前往北京,途中特意在邯郸下车前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这里安葬着八路军129师的太行英雄们,和左权将军。

在授勋路上再次经过昔日战斗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想起曾经战友们共同约定的“等革命胜利了……”

英雄们想必感慨万千。如今革命已经胜利,英雄重逢。

国家专门安排全国唯一一台以领袖名字命名的交通工具:“毛泽东”号火车送英雄们进京。

这台火车,也是1946年被哈尔滨铁路工人们奋战27天抢修出来的英雄火车,在辽沈战场的炮火中奔驰往来,抢救伤员、运送弹药。

英雄的工人修出的英雄火车,拉着战斗英雄奔向了革命胜利后的新中国首都北京。

9月23日下午,当满载全国各地英模代表的“毛泽东号”列车抵达北京前门车站时,

车站广场举行了有5000人参加的盛大欢迎仪式,车站沸腾欢呼起来,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代总参谋长、北京市市长聂荣臻等领导人到车站迎接英雄到来。


同时英雄们还享受了由国画大师徐悲鸿、素描大师王式廓的亲自画像,并印发全国供人民敬仰。

9月30日正是中秋佳节,国家又举办盛大国宴款待英雄代表们。

随后,代表团又参加了建国一周年国庆活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阅兵式,接受人民的欢呼和掌声。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大会最后一天,全体英雄代表高呼“保家卫国”口号,在维护世界和平横幅上签字。

彼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美军正大步向鸭绿江边逼近,国家安全危在旦夕。

大会于10月3日结束,仅仅两周后,1950年10月19日,大会的许多代表就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保家卫国。


刚刚荣膺国家最高英雄的这些代表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作为普通一兵投身保家卫国的战场,这就是令人感动的啊。

当然了,随后的抗美援朝又跟进诞生了一大批新英雄——


比如第二野战军英雄代表李长林,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团长,五次战役大胆向美军后方逆行突围,成功带领全团翻山脱离险境。

(李长林事迹)

第四野战军英雄代表张国富,1951年随47军入朝,防御345.6高地战斗中全连仅剩他一人的情况下,胸部负重伤孤身坚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

第四野战军英雄代表曹根福,1951年牺牲于第四次战役。

而第三野战军英雄代表杨根思,以炸药和手雷威震四方的“华东爆破大王”,刚刚摘下胸前的鲜花和大会勋章,

就在一个月后的11月29日,长津湖战役中抱着炸药包冲进了美军敌群……


这是“爆破大王”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爆破战斗,把身体化为他所热爱的武器,义无反顾。

杨根思告诉好莱坞里“战无不胜”的陆战一师马润们,什么是真正的军人。

大会仅过去一个月,参会代表杨根思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时至今日,国家仍在以“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的最高规格来褒奖人民的英雄。

这就是国家对待英雄的态度,

这就是英雄回报国家的壮举。





………………最后以崇敬之情附上

【新华社1950年9月26日讯】人民解放军及人民武装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350名正式代表的全部名单如下:

西北军区暨第一野战军代表五十四名:

(一)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计四十八名:

战斗英雄: 刘四虎、 王 福、 周黑子、朱庆涛、 王曲喜、 李 珍、张福祥、 拉多诺夫(维吾尔族)、 胡青山、王耀群、魏书庆、陈全魁、 宋双来、 张学智、 张喜顺、张春槐、 马宜生、 张保英、丁兴发、 田占德、杜立海、杨文赞、郭仰森、 陈才德、 李占明、 吕顺保、李俊仁、 马万新、 许学顺、 周世森、彭彦雪、宋忠福、黄树英、白炳武、 刘吉尧、马全忠、 李二小、 边子正、阎三毛眼、范来保。

侦察英雄: 苟福荣。

爆炸英雄: 张 八。

模范工作者六名:杜根照、张鸿义、范绍通、黄德方(女)、 王鸿禧、 于希贤。

(二)民兵英雄计六名:

张志洪、 聂世孝、 陈 雄、 折多雄、李玉友、田发祥。

西南军区暨第二野战军代表五十九名:

(一)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计五十五名:

战斗英雄: 刘子林、张英才、卫小堂、 严大芳、李长林、滕道礼、齐培元 、康清林、张德兴、李殿增、涂 勋(女)、时来亮、王 海、张贵云、赵世平、朱兴振、侯廷选、高文魁、张志成、王石富、 刘尚武、杨清盛、 桑金秋、 朱重元、 刘克怀、王银虎、 杨 勇、 傅文禄、王金元、丁永泰、 车九路、陈 友、王学智、刘凤成、王汝汉、侯永福、黄世忠、高如意、王耀武。

空军英雄:王洪智 。

爆破英雄: 柴学久。

侦察英雄: 李来龙。

模范工作者: 袁克忠、 毛乃文、 冷明清、 姜洁(女)、蔡黎云(女)、姜荣光(女)、 任志习、周福琪、翟清臣。

单位代表:模范连队“洛阳英雄连”代表王引生、“王克勤排”代表梁俊海、模范连队“红九连”代表朱春华、模范连队一五五团炮兵连代表许 蒲、模范连队一三○团三连代表周福琪(兼)。

(二)民兵英雄计四名:

樊能修、王美珍、 武天才(阿西族)、 林子清(窝尼族)。

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代表七十八名:

(一)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计七十一名:

战斗英雄:杨根思、 周文江、 陈宝富、 毛杏表、 魏尚友、 姜先仁、 张春礼 、 王连生、 张学安、 张明、 张修良、于复祥、 施刚魁、 张志礼、顾金坤、唐代忠、 胡忠林、 张兴、 张学东、 印永兴、 周建华、 刘仁香、 王玉林、 李光善, 张希春、张君福、 刘奎基、 齐进虎、 辛殿良、 刁仁忠、刘玉瑞、 戴先运、郑素春 、 陈继中、 李振华、 殷和生、张胜标、 李学先、 黄相和、倪福、 蔡萼、 刘坤、 朱庆明、 郭传才、 沈 许、 邢全礼、 王工一、李文学、 王立和、朱银福、刘从信 、 王国田、 张振邦、 傅永来、 黄忠民、祖树山、 王克祁、丁崇义、 冷常春、王作思。

爆破英雄: 韩安才、王凤池。

侦察英雄:胡淮志。

射击英雄: 魏来国

模范工作者: 慕思荣、 庄心一、 祝榆生、 何永福、 刘继桢、陶仁义、 李蓝丁(女)

(二)民兵英雄代表计七名:

赵守福、 左太传、 孙玉敏(女)、 于化虎、 高运成、 顾国民、 刘虎成(女 )。

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代表七十六名:

(一)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计七十一名:

卢锡芹、 丛 贵、李秀灿、 郭守德、 崔永峰、 杨印山、 于德富、 王凤江、 蕲文清、 赵兴元、 乔恒志、徐佩林、张英旺、 鲍仁川、 程远茂、 刘景尧、 范垂礼 、 刘梅村、李树廷、 蒲恩绍、 刘希洪、 钱安良、李广正、 李玉琛、刘 义、 宋 生 、 陈焕柱、 刘瑞林、 李庆春、 田广文、 宁振贵、 毛 国、 纪士信、郝忠云、倪恩善、 张国富、 翟尚志、 郅顺义、 杨世南、 郭俊卿(女)、李万余、 王家元、 包文廷、白景世、王长贵、张国洪、 孔祥明、 常恩举、 周天才、 黄志庆、 崔志山 、古 兴、 陈理文(黎族)、刘树才、尚德起、高品阳、 胡大奎、 郭天木、刘 君 、 赵忠华、李玉亭、康 起、邢文治、杨兆明、卫志泉、高继尧、霍蓝田、 徐振峰、 苏呈祥、曹根福、任振玉。

(二)民兵英雄计五名:

曾石友、盘 康、 金安国、 娄清新、 杨明昆。

华北军区代表四十名:

(一)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计二十五名:

吕俊生、卢根保、李发春、黄伯仁、樊宝库、柴二仁、 邰喜德(蒙族)、 好特老(蒙族)、刘建国、马双喜、孔祥元、赵 鹏、 黄树田、李国英、黄瑞英(女)、 薛成让、王有根、马如华、 蒲庆棠、宋国川、赵国林、李启元、侯玉忠、董来扶、张子斌。

(二)民兵英雄计十五名:

边海禄、徐顺孩、张柏富、 黄小旦、赵传运、 孙双保、 武敬亭、 杨秀成、 李殿冰、 郝庆山、 苑 祥、康福山、王根生、 刘九江、 李 明。

东北军区代表十六名:

(一)战斗英雄计五名:杨海水、 姜新良、赫贵顺、 马春雨、李明忠。

(二)模范工作者五名:王许谟、 敖中和、冯在野、 刘化民、 张林颖。

(三)民兵英雄计六名: 孙 义、 王化成、 赵成金、 张忠魁、 殷国良、 姚树盛。

军委直属单位代表二十七人:

海军代表计七人:赵孝庵、 李 洪、隋树德、 梁魁庭、王宪俊、陆相时、陶俊岐。

空军代表计十二人:迟绍华、杨金荣、郭崇勇、 李四海、 刘恩禄、白治贵 、李玉玺、张文喜、 曲以祯、武保山、苗清伦、 李宪容。

公安总队代表二人: 贺福祥、梁荣保。

纠察总队代表一人:王 儒。

军委直属单位各部计五名: 薛 樵、鲁 蕻、 刘克宽、 黎东汉、 张清波。

此外,正式代表未出席者两人:

军直战斗英雄:李 和。

西北军区模范工作者:吴 雄。

………………

公众号:拉费耳伯爵





…………………当然了,任何时候恨国党和果粉们都是能找到攻击点的,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爱吃大萝卜 @星空剑圣 @君君云云



user avatar

by James Stanfield

1987 年,波兰著名的外科医生Zbigniew Religa在完成了一台耗时23小时的心脏移植手术后,仍守候在手术台边,密切关注着生命监测设备,而他的助手由于疲倦已经蜷缩在墙角边睡着了。

==

这张照片非常有名,是「国家地理」100张最佳照片之一

国家地理的网站上是这么写的

-he got the perfect shot. He’d captured the anxious eyes of Dr. Zbigniew Religa tracking the vital signs of a heart-transplant patient. “I never let him out of my sight, never turned my back on him,” he says. “This was the payoff.”


-It was 1987, in an outmoded operating room in post-Soviet Poland. Stanfield was looking for an image that would portray the critical state of the country’s free health- care system—and that’s exactly what he got.


-His lens not only focuses on a dedicated surgeon’s eyes, but also on a patient hooked up to technologically outdated equipment. Stanfield also includes a weary staff member (far right) sleeping after assisting Religa with two transplants during an all-night session. “Each of these elements,” says Stanfield, “gives dimension and drama to the photograph, while helping tell a story.


-“In this day and age you need more than a pretty photograph, you need information,” he adds.


-But before a photographer can get that kind of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put in a lot of time. Stanfield studied Religa carefully, established a bond of trust, and then assumed a quiet presence in the surgeon’s surroundings.


-“My skill probably lies in my ability to enter into the flow of people’s lives,” he says.

====

2009年Religa医生去世,享年 70 岁,照片中的另外一位主角,手术台上心脏移植成功的老人Tadeusz Żytkiewicz依然健在,已经82岁,他曾经三次心脏病发作,情况严重。因为当时已经61岁高龄,之前没有在这个年龄段成功移植心脏的先例,没有医生有胆量做这个手术,最后Zbigniew Religa接下了他并完成了手术。


==

2014年有一部关于Religa大夫的影片

心脏移植医师 (豆瓣) ,翻译过来,片名应该叫「神」(Bogowie)


主演Tomasz Kot和当年的Zbigniew Religa简直就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更多内容,在 微信公众号:pianjianzhiren(偏见职人)

user avatar

1938年,日本侵略安徽和县,成本华和家乡人民奋起反抗,但不幸被捕。1938年由日本朝日新闻出版行的日本老画报中,留下了成本华最后的影像。

照片中她还保留着作为游击队员的装束,只是被卸掉了武装,双手交叉昂首挺立。这张照片上的成本华,笑意更加明显了,真正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但女勇士的斗志更胜于普通的抗敌武器。

见惯了战争画面和宣传招贴,猛然见到这样的女子,很是让人惊叹:能在虎狼之敌面前不失自信与威严!愿英雄不死,民族自强之精神不死!

这本画报是日本昭和13年,也就是1938年的5月20日,画报中,成本华站在一幢木质老房子前,4个日本兵围在她身边,从不同角度打量着她。现场还有两名中国人,一位老者身穿深色长衫,双手拢在袖中,一个高大的小伙子近距离看着成本华,不知是不是成本华的战友,他的眼神分明比别人更为关切、凝重。

user avatar

为什么没有现实一点的照片呢?每一张都有故事,可是不是自己经历的故事永远都没有别人讲的那么感人吧?

部队的战友,2016年

支援江西抗击洪灾。不为名,不为利,只因祖国一声召唤,只因群众有难。战友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向所有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同志致敬,想起一首军歌: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挺起胸膛站在排头……中国军人,真正的男子汉。

user avatar

荷兰一个集体坟墓,墓园内外分别葬着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女子和她信新教的丈夫。

user avatar

哭的像个小孩儿(侵删)。

user avatar

微博里看见的

沈荣达 曾是新四军老兵 。1945年 ,他率领16人敢死队冲入江苏高邮城,与驻守日军和伪军殊死搏斗,巷战中子弹用尽,他与另一位战友与鬼子展开刺刀战,他的右腔被刀刺穿,右肺叶八成被切除。他强忍剧痛,用胸口挡住刺刀 ,最终将敌人消灭。

出处见水印

user avatar

必须是这张。

没错,一本书的封面图

封面上,钱老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恰好看向“星际”二字,颇有种“身在地球上,心怀全宇宙”的意境。

当我看到这张图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

第一眼是震撼,震撼于那代人的目光之长远。这本书出版于1963年,那时的中国,工业和科研还在蹒跚起步,经济严重依赖第一产业,国民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难望西方国家和老大哥项背,甚至比某港某湾都要差不止一截。国际形势上,两弹尚未成功,腰杆子没办法真正硬起来,只能在美苏阴影下艰难生存。在那样穷困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依旧把目光投向了太空,畅想着未来的星际旅行。

第二眼是敬佩,敬佩钱老的科学水平,也敬佩这本著作的高深。即使现在读来,这本书依旧很硬核:它用大量的分析计算,论证了星际航行的可行性,并系统介绍了星际航行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星际航行中的通讯问题、星际飞船的设计问题等。

第三眼是感动,感动于他们奔向太空的梦想。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屈原的《天问》,再到为梦想献身的万户,再到奔向月球的“玉兔、和奔向火星的“萤火”,中华民族对天空和宇宙的向往与渴望一代代传承着,从未中断。

大刘在《朝闻道》中曾写到,“……如果说那个原始人对宇宙的几分钟凝视是看到了一颗宝石,其后你们所谓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弯腰去拾它罢了。”如今,在现代科学的支持下,我们终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把这颗宝石捧到手心。

写到这里,我好像从另一个角度明白了孙连城为什么喜欢看星星。

也许,每个人都渴望去触摸那亿万年外的星光吧!

user avatar

1960年,战斗民族27岁的南极科考队随队外科医生Leonid Rogozov,也是队中唯一一个医生。忽然有一天发起了高烧,右下腹疼痛,的他马上诊断了自己得了阑尾炎1960年,帮助远在千里,没有人可以救他,除了他自己。

“我一夜没有睡,疼痛如同魔鬼”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但是我不能放弃”

他周密计划了如何自行做这个手术,并让两个队友做他的助手。科考队队长也在房间内,以防没有医学背景的助手晕倒

“他的症状如此的严重,他甚至告知了助手如何给他注射肾上腺激素,并进行人工呼吸”

全麻是不可能的,他仅在腹壁上注射了局部麻醉药品Novocaine

他一开始计划了使用镜子的反射来获得更好的暴露,但是镜像影响了他对空间的感知,最后他只用触摸来进行寻找解剖位置,没有手套。手术最后最紧要的时刻,他甚至几乎失去了意识。

“出血很多,但是我按部就班,打开腹膜,我不小心损伤了盲肠,必须要修补,我的头越来越昏,每五分钟我就要休息20-25秒钟”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该死的阑尾,我看到了尾部黑色的斑点,这意味着再过一天它就可能穿孔了”

但是他没有失败。两个小时,他终于缝上了最后一针

在吃下抗生素和安眠药后,他沉沉睡去

两周后,他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

(本文节选并由本人翻译于BBC杂志文章

The man who cut out his own appendix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user avatar

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于2015年1月10日逝世,享年68岁。李老生前原计划在1月16日去武汉讲课,没成想溘然长逝。他的家人在料理丧事之余把李老的火车票寄回武汉,原因是免得耽误武汉大学的退票时间。









user avatar

乍一看这张图片是不是有说不上来的感觉,很有意思。同时不认识这张图片的人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这是什么?这为什么震撼?

2017年3月31日,Reddit 在其 /r/place 上做了一个愚人节实验,它上传了一张 1,000x1,000 像素的画布,允许17年3月31日前注册的用户在三天时间内改变画布上的任意一个像素。用户有16种像素颜色选择,生成一次后需要等待20分钟到5分钟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次编辑。活动吸引到超过100万人次编辑,贡献了大约一千六百万个像素,甚至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还有9万在线注册用户正在编辑或浏览中。

“Individually, you can create something. Together, you can create something more.” “单独地,你可以创造一些东西。但一起,你们可以创造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因此,要在画布上绘出稍具规模的图形,需要集体的协作努力。

比如说一个能识别的罗马字符需要大约 24 个像素,也就是至少需要 24 名注册用户人次去填上一个字母所需的像素,这些像素还可能会随时被其他用户改掉,所以还需要集体捍卫成果。

举几个有意思的例子:

  • 德国和法国的用户互相修改对方的国旗图像,最初德国向法国延伸吞没了法国的区域,法国只好向上发展,基本重演二战法德战事,最终他们合作绘出欧盟的旗帜图像,很有寓意啊;
  • 挨着土耳其和希腊的国旗的是 r/Zootopia 的兔子和狐狸画像;
  • 美国的国旗也经历了多次的诞生和破坏,但是最终在广大米国网友努力下得以保持(后面有演变视频);
  • 蒙娜丽莎画像是Reddit上的用户为了证明他们是有文化涵养而绘制的;
  • 很多国家成功画出自家国旗,中国用户遗憾比较少,所以没有成型的中国国旗,只出现小小的爱心五星,后面有图片解释。(毕竟是个外国网站嘛,以后这样的活动希望广大有兴趣的中国网友多多参加啊)
  • 制作过程中出现各个不同帮派各种相互侵占、破坏、合作、协商等(后面列举)。


下面是全况,非常震撼。(每10秒截取一次当时的画布,60帧/s制作,大概就是以600倍速反映了活动情况)




更新// 看到留言大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再添加点图片上细节信息:

各种国旗系列

  1. 悲剧了巴西 (2014 FIFA 世界杯)-后来被改好了


2. 华人用户的爱国努力(看到那个爱心五星红旗了嘛

还有台湾地区(中国的一个省)

还有港民同胞(中国的一个地区)


3. 看看美国国旗的演变

4. 德国比利时国旗--历经多次双方互吞对方国旗失败的举动后,两国网友达成一致:没有比香肠和啤酒更能让我们联合一致的了。中间夹个FIFA的奖杯。

5. 相亲相爱兄弟系列--澳洲和新西兰国旗彼此挨着,纪念一战共同战斗(下周三就是ANZAC日),你能分得清他们国旗的区别吗?我会告诉你曾经澳洲总理参加联合国会议被带去新西兰国旗底下吗?

蒙娜丽莎的变化--从头到尾几乎没变化(毕竟是要用来证明自己有文化的嘛),但是手指哪里有稍小变化。



唯一二维码--Rickroll。一开始可以扫一扫去油管视频,但最后被破坏了,不过破坏之前也成功收到很多访客。


很多游戏因素,你认识多少?(第二张里有新西兰Kiwi和Silver Fern了,与游戏无关答主题外话,哈哈哈)

最下面偏中间的地方是梵高的画-星夜

这个属于所有项目里最难的之一,毕竟用有限的16个像素画出梵高的经典艺术作品是非常难的,不仅如此,这群艺术家们还要在创作的同时顽强抵抗黑洞党(后面有介绍)的袭击。

比较显眼的“星球大战”里面的片段

你听说过智慧的达斯·普雷格斯的悲剧吗? 我就知道你没听过,这个故事绝地武士是不会讲给你听的,这是个西斯传说。 达斯·普雷格斯是一名西斯黑暗尊主,非常强大且充满智慧,他可以使用原力来影响纤原体,创造出生命。他对原力的黑暗面如此了解,甚至可以让自己所在乎的人起死回生。原力的黑暗面可以让人拥有一些一般人看来违背自然的能力。他变得太强大了。他唯一害怕的就是失去他的能力,最终他还是失去了。但不幸的是,他把一切本领都交给他徒弟了,这个徒弟就趁他睡梦时把他杀了。真是讽刺。他可以让别人起死回生,却救不了他自己。

红蓝大战

纯色画派红色派和蓝色派是最早参与的两个团体,一开始双方相互迅速扩张,但最后由于红色派寡不敌众,很快就被蓝色派吞并。

Trans Flag & 4chan Raid派 (4chan是一个有意思的网站, Anonymous组织起源地,某网红潜伏多年之地)

他们的努力方向是画出蓝色--粉色--白色--粉色--蓝色条纹图案,水平和垂直于整个画布。

黑洞党派--目的就是在画布上坚持不懈的扩大其黑色虚空范围

像素艺术(Pixel Art)

活动过程中,无数主题,艺术作品,流行文化等标志LOGO们层出不穷。


其它一些小亮点。



再更新一下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地方。

OSU LOGO

这个是活动上比较有野心的一个项目,本来计划也是会更细节化,无奈的是最后一个LOL的名叫loltyler1的玩家招呼自己的粉丝去画黑色虚空破坏,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后呈现出来的是有一些零星黑点。



LoL vs DotA 2

最初画好英雄联盟logo的时候,其对手刀塔2玩家用刀塔2 logo覆盖了英雄联盟的logo。


Dota2彩蛋


风暴系列-到处都是


短暂出现过的图画

一个网友求助大家帮他画出“丽萨我爱你嫁给我好吗”的字符,最后有几百个用户响应成功画出但很快被改成:“xxx丽萨我恨你xxx”(答主是个文明的翻译,哈哈)。 最后这个画面被一群致力于画爱心墙的团体取代。


还是挺有意思和创新的活动,唯一遗憾的是华人用户少,否则大家一起参与绘制会非常不错。

所有细节及解释,参见:

user avatar

是一组图——【从十亿光年到0.1飞米】

第一次看到时我还在上初中,【本帖为转载】,出处来源殊不可考。已咨询过知乎小管家,在此标明对原创者的敬意。



这组图,从十亿光年视角逐渐缩小至0.1飞米。一张一张滑过,在震撼的同时,能让人思考到宇宙及人生的真相与意义。


·下面这张图是在十亿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观测宇宙,上面的每一个象素点所表现的事物都是无比古远的。

1亿光年。现在我们把视野缩小10倍,宇宙看起来还是空空如也,“星”光点点。可是,那些点点斑斑的真的是星么?

1000万光年。把眼光再降低一个数量级,那些点点看起来依然象是星星哦

100万光年

近些,再近些。我靠!什么呀,这么面熟?这就是你所说的“星星”么?是星星,

一堆星星。我们管它叫银河系。

10万光年

这是银河系,我们的家园。来个特写,茄~~子~~~

在10万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就看见了整个的银河系。事实上,银河系的直径

就是十万光年。真有哪位能发明个跟光速一边快的飞船,从银河系的这边飞到对面来个大

吊角,就要十万年的时间!我靠,在这样漫长的旅程来看,人生不过朝生暮死,蜉蝣一般

但这只是对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其实只有数分钟

相对论呀,深了去了

1万光年。

如果把银河视为一个巨大的扁盘子(饥饿者也可把它视为大饼,麻酱白糖的)我们就是应该在这张扁盘子的平面上。否则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高于或低于它,那么看到的夜空就会显得一半亮一半暗,而不是象现在这样银河光带般亘在天幕中,星星比较均匀地分布两侧了。

事实上现代研究也得出这种结论:我们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螺旋翼内侧的边缘,距

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5万光年。于是,我们把视野收回到1万光年的数量级,聚焦在银河系若干触角般螺旋翼中的一条上面。

1千光年。

密密麻麻!

100光年

再近点,还是密密麻麻!

10光年

又是密密麻麻!

1光年

等等,这是什么?

1万亿公里

再走近十倍依然雾气昭昭的一团,到底是什么嘛?

1千亿公里

这回看清楚了吧,原来是太阳系!我们在密密麻麻的星星中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认出了它,不易呀


100亿公里

放大十倍来观察以繁星为背景的太阳系。说是繁星,其实与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都是在4.22光年开外的。图中的亮点仅仅只是背景上离得八丈远的星星呢,并不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10亿公里

数数看,下图里被蓝框子圈上的是谁的轨道?水、金、地……原来是地球的轨道呀!

1亿公里

地球在哪里?

1000万公里

哦呦~~~大圈套小圈呢,月球围地球转的轨道。

100万公里

10万公里

是地球!Home,Sweet home。

1万公里
这么巧?从10亿光年一路看下来正对着的竟是美国。

1000公里

如果记得不错的话,地理课上教过,这是北美五大湖区中的密歇根湖,框住的城市就是芝加哥。

100公里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芝加哥鸟瞰。并由此开始了我们人类所能够理解的数量级,开始了我们熟悉的世界。

10公里

密密麻麻,房屋,湖边的房屋。小二,上瓶啤酒,哥几个先喝着

1公里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00米

呦!草地上这是什么呀,一坨?

10米

原来是一傻哥们睡得正香呐。

1米

醒醒嘿,都被偷窥啦还不知道呢。

0.1米

一米的十分之一,也叫分米,我们手所能把握的尺度。相信人类所接触的大部分物体都是在这样一个数量级的。看看你的周围,键盘、鼠标、手机、杯子、碗……

仔细一看这哥们手上的毛还挺重的,纯爷们!

1厘米

这是他手上的皱纹细部。兴许你放大了还没他细皮嫩肉呢。做好准备,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微观世界。

1毫米

手上的毛孔。可是,汗毛呢?

100微米

再放大十倍,依稀可见皮肤的组织结构。

10微米

一个细胞的数量级就是10微米,当然这只是一般来说。

1微米

疑似生物课上学过的细胞核膜,细部。

0.1微米

一看这么高度螺旋的结构就知道是染色体了。底下的洋文说:但凡人类的细胞,里面都会有23对染色体(46条)。

100埃

埃是一种长度单位,指10的-10次方米。用字母“A”顶上加个小圆圈来表示。100埃的数量级就能度量某些有机大分子的物质了。

看到这个规则的等距双螺旋结构,我想你一定能够脱口而出了。没错,这种物质就叫做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说的DNA。分子结构清晰可见。

1纳米

我们管10的-9次方米叫一纳米。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纳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纳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纳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因此,纳米级又叫原子级。

下图是组成DNA分子的原子们,它们以共价键和氢键彼此结合成庞大的有机分子。生命就在这种复杂的结合中得以体现。敬礼!

1埃

上过中学的就都应该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下图中所表示的是密布的电子云,我们能看到原子核外围的电子云比较浓。

所谓电子云,其实并不是说一个原子拥有无数个电子,象云雾般的弥漫四围。每个原子拥有的电子数都是固定的,有数的,具体依元素种类而定。这些电子行踪飘忽不定,在原子核外部乱窜。一个电子,无数法身。就把这些电子“团团转”的特点用电子云来形容了。离核近的地方出现的几率大些,云就密;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几率小些,云就稀。

10皮米

原子核外围的浓密电子云。仿佛又回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这样来看每个原子都像是个小宇宙,我们的世界就这样的周而复始着,不寒而栗着……

1皮米

穿过最浓的电子云,发现更近核的地方反倒清净。原来离得远了要吸引,离得近了也会排斥,保持一个最佳的距离才好。


下图框中的斑点就是原子核。

0.1皮米

走近点,这就是传说中的原子核了。10的-12次方米叫做一皮米。在0.1皮米的数量级下看原子核就可以看出很多个球球来,它们是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10飞米

原子核的特写。

1飞米(10的-15次方米)

质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细部,乱七八糟一大片。未知的结构,未知的领域,那里

属于上帝。 (2004年)

0.1飞米

确实无法看清。翻译出图片下面的洋文作为收场吧,他说:一旦我们进入下一个层次,我们

将会看到什么,我们又将会知道什么?

因技术限制,微观世界从此分不可分,旅程到此结束。


第一次看到这组图是04年的暑假,天气热得出奇。我还没写完暑假作业,就趁大人不在家偷偷上网。逛论坛时,看到这个标题就点了进来,逐渐被认知尺度的渺小和庞大震惊


一花一世界,应当如是


十多年后重温这些图片,依然震惊莫名,


正是:


哀吾生之须臾愚昧

羡宇宙之浩瀚轮回


(完)


妈的,搬运比自己写的都累,以后不干这事了。


桑土公的肚子:只读高中历史教材,会对哪些历史造成误解?

桑土公的肚子: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老段子翻新」?

桑土公的肚子:怎样让文笔风趣幽默?

user avatar

在哈尔滨市时特意去了躺平房新疆路,没错,就是731部队的遗址。

可能有些同学不知道,731是个什么部队,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这个部队。

731部队,全名: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也叫石井部队或加茂部队,听上去像不像一个后勤保障部队?No。它其实是个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

先上几张图。注意,以下内容请选择观看。


当我走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中时,从看的第一段简介开始心情便无比沉重,身旁的一位大娘边看边哭,她说:小日本怎么那么坏,他们没有家人的吗。


731部队“贡献”了 中国原木,满洲PX,日本美女。

中国原木指的是已经感染了病毒的“活实验体”。

满洲PX是指带病毒的跳蚤。

日本美女是指“自愿”当实验体的日本女性携带病毒,然后与美国人进行亲密接触导致美国人中病毒。


731做过的实验简直是太多太多,大部分实验均为活体实验,所有731部队的“医生”必须进行活体解剖实验,不打麻醉剂观察“实验体”的反映,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回荡在院落中的惨叫声。


这里说一下他们曾经做过的“实验”:

活体解剖:一个代号为“马路大”的特别项目进行人体试验:受试验者从中国的住民中抓来,也被称为“圆木” (丸太)。此项作业的要点是:必须保证解剖对象是绝对清醒的状态,也就是说,绝对不能麻醉。因为日本军医认为麻醉后的研究数据是不真实的。其解剖场景惨绝人寰。解剖时,那凄厉的惨叫声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此项工作也是731部队所有医师所必备的基础技能。
手榴弹试验:将人在不同的距离和位置下进行手榴弹试验。

冻伤试验:用来测试人在不同温度下抗寒程度。试验资料为北支那防疫给水部专业人员与驻蒙军团联合进行的一次野外冻伤试验的资料,题目为《极秘·驻蒙军冬季卫生研究成绩》,资料编成者为冬季卫生研究班,形成年代为昭和十六年三月(1941年3月)。

火焰喷射器实验:731部队将试验者关在废弃装甲车内,用火焰喷射器烤之,以测验火焰喷射器威力。但这实验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装甲车会呆在原地让你烤,纯粹是“娱乐”罢了。

鼠疫实验:将鼠疫杆菌注入试验者体内,观察其反应。这种方法也应用在了被日本军队在边境抓住的苏联战俘身上。开发落叶剂和细菌弹: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石井炸弹,美军后来在越南使用的菠萝弹也是该弹的改进型。石井炸弹为陶瓷外壳,内装携细菌的跳瘙。石井四郎还有一项发明是石井滤水器。以解决士兵在野外作战的污水处理为饮水的问题,算是731部队唯一有用处的发明了。

无麻醉拔牙:目的是测试伤员在未麻醉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忍受拔牙手术,实验结果是无人能够忍受,但如果已经严重松动的牙齿则另当别论。

人与马血互换:将身体强壮的人血液抽去大部,此时人全身痉挛,几名军医都无法完全按住。立即输入马匹血液,并观察人的表现,结果身体排异性明显,人全部死亡。

病菌对胎儿的影响:让女人怀孕后感染病菌,待胎儿成形后进行活体解剖,观察胎儿的状态。

人畜杂交:强迫女人与马匹或狼青交配,研究所谓劣等民族的优化办法。

人体四肢互换:将两个人分别截肢后通过手术互换四肢,如果试验成功则对于恢复伤残日军士兵的战斗力有极大意义,但试验失败,因为接上的四肢并没有恢复生命的迹象。

其他人体试验:人类所能想到的各种惨无人道的试验,尤其是那些可用于大量杀伤敌人,医治自己人的项目,731部队的官兵们竭尽所能都做过了。因为他们清楚,这些试验在和平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但为了天皇的所谓圣战,他们并没有任何罪恶感,唯一让他们感到不忍的是那些动物们(比如;白鼠)。战后,他们为那些动物树立了一块纪念碑。那些惨死的数万名罹难者甚至连骨灰都没有留下,他们的待遇连动物都不如。


请记住这几个名字:石井四郎、左内藤良一、北野政次、柄泽班、篠冢良雄。


小更新一下,对于历史我们只能接受。我不服气的地方是,那几个名字,几个战犯居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并回到日本后许多731出身的前科战犯堂而皇之的担任了教授、院长等等相关职位。

庞叔也很想骂脏话,但骂脏话确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希望那些灵魂与那些难者家属可以平安幸福的生活。

我对现在的日本没有敌意,对包庇甲级战犯以及不思悔改的战犯有着深深的怨念,祝他们早日暴毙,谢谢。


有许多朋友说有几张照片是错误的,我在评论区也说了为什么上这几张照片的缘由,为了不被一些人错误理解,我找了一些“真实”且具有参考意义的照片上传。

有些老照片是真的无处可查,而因为文献的文字渲染,我们闭上眼睛想象都可以知道他们曾经做了哪些事情。。所以如果你们没有看过黑太阳731,推荐你们去看一下。虽然画质很差,特效也很烂,但却很真实。


评论区的各位请注意自己的情绪,点个赞点个关注在走。

——————————2021年1月21日更新————————

因为美国德特里克堡的事件热搜,这篇多年前的内容又有了一些热度。

我再次强调一遍,病毒类武器比热武器与冷兵器性质恶劣一万倍

绝大多数国家早就达成了不再研发、生产病毒武器的共识

原因也很简单,这玩意太损了

无论是能影响人精神使人发狂的

还是作用于患者表皮让人体体肤溃烂的

或者在水源地、生物身上(例如跳骚、蚊子等)以及空气传播的都会对该地区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有很多国家被投「毒」后,造成几代人生育能力有问题,导致新产儿畸形

更缺德的莫过于让人传人的了,上面说过731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故事中的阴谋论都要符合「逻辑」

而现实中可怕的是某些事情是没有逻辑的

造成全球病毒扩散传播的源头还没有最终溯源成功

如果真的是美国德特里克堡传出来的,那美国真的欠全世界一个道歉

近百万性命交与病毒之下,更多的是全球实体企业的影响全球经济无法向前发展甚至倒退

人们不仅要面临着失业问题,还有性命问题

不管是不是美国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传播出来,现在不难看出这个病毒一定是「人为研制」虽不是作者本愿被无意放出

但也能观一些国家的文明一二

为了政权、世界地位、经济贸易、武装镇压力量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样的「国家」我只想对它说四个字

q「请」n「你」m「面」d「对」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每一张图都有故事。

(来得有点晚,好多震撼照片都被别的知友发过了。。我尽量发一些其他人没有发过的吧。前半部分比较压抑,后半部分会轻松一些)

这些抓痕不是拍恐怖片,而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墙壁上,受害者们在临死前的绝望挣扎。


这些血迹也不是恐怖片,是卢旺达大屠杀时,一群图西族孩子为了躲避胡图族的追杀,带着伤试图翻越这堵墙。


一群苏联士兵站在波兰的麦丹尼克(Majdanek)集中营,望着那座堆积如山的骨灰。


这不是《辐射》系列,而是一战时期利物浦的一所小学。战时的英国,多地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利比里亚内战时期,首都蒙罗维亚(Monrovia)一条不知名的街道。由《时代周刊》摄影师卡洛琳·科尔(Carolyn Cole)拍摄。


这是1915年一战中加里波利战役(Battle of Gallipoli)之后,在战场上发现的。可以想象一下枪林弹雨的密集度。


1993年,一群巴勒斯坦孩子拿着玩具枪挑衅巡逻的以色列军队。


现实版的《钢琴师》。1994年的车臣战争中,一名俄罗斯士兵在弹奏废墟之中的钢琴。


飓风过境,摄影师帕特里克·法拉尔(Patrick Farrell)在海地拍下了一张飓风汉娜离开之后的场景。


同样是天灾,印度洋海啸过后,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名女子面对亲人的尸体悲伤欲绝。由路透社记者阿尔科·达塔(Arko Datta)拍摄。


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废墟中一位男子看着家人生前的照片,泣不成声。


1992年的索马里,一位瘦骨嶙峋的母亲抱着她饿死的孩子。詹姆斯·那彻威(James Nachtwey)的这张作品成为了当年的荷塞奖年度照片。


这次是人祸。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学气体泄漏事件后,一名男子在给他的孩子下葬。这起印度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导致15000人死亡。由印度著名摄影记者巴勃罗·巴塞洛缪(Pablo Bartholomew)拍摄。


在印度洋海啸过后,一名男子救出了困在水中的三只小猫。


2006年以色列政府疏散非法定居点时的照片。被赶离定居点的平民试图对抗警察。由记者奥蒂德·巴里迪(Oded Balilty)拍摄。


内华达州的一对母子在观看核爆后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嗯,我知道你们想起了布鲁斯·班纳。


原子弹袭击长崎的瞬间肉体被蒸发后,所留下的唯一而永恒的痕迹。


教练,我想打篮球。12岁的小卢卡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在摄影师马泰基(Matej Peljahn)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投篮。


一名菲律宾官员在给他的家人合影留念。这一个瞬间之后,她们全部倒在了血泊里。


1960年10月12日,东京的一次演讲会上,日本社会党第一书记浅沼稻次郎在讲台上被17岁的大日本爱国党成员山口二矢以胁差刺杀。后者在少年拘留所中自杀。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在白宫前留影。这样的照片也许很常见?哦对了,那位父亲叫做巴勃罗·埃斯科巴。


这位吊炸天的潮男是谁?他的名字叫做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


马克·吐温在特斯拉的实验室兴致勃勃地玩耍,后者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巨头们诠释了什么是文理不分家。


重见天日的蒙娜丽莎。二战后,这幅举世珍宝终于回到了卢浮宫,尽管保存的方式看起来挺寒碜。


建于1887年的斯德哥尔摩通讯塔,感谢无线技术的发展,70年后它终于在市民的愤怒抗议下被烧掉。

1924年美国禁酒令后,收集而来的酒桶堆成了一座摩天金字塔。这些巨量的酒之后被付之一炬。


嗯,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称之为“马车”。


1958年时的一次无重力测试中,人类用小猫作为研究对象。然而,它并没有如想象中变成一团漂浮的毛球,而是在空中不停挥舞着爪子……


真实版忠犬八公。一只狗狗在主人下葬后第三天,一直留在他的墓旁不离不弃。


并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是1967年时,一位电工在抢救他那不小心触碰高压电的同事。


2800年前的深情一吻。在伊朗Teppe Hasanlu遗迹中发现的一对合葬骸骨。哦,俩人都是男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一个有趣又有用的公众号:众生尖叫(id:theycry)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刻薄的人。

方便面味道重,熊孩子又喜欢哭闹,在国内坐车,我是不喜欢坐她们边上的

那时候我觉得,既然带小孩那么不容易,就别着急着生呀,出来打工那么难,在老家找工作不好吗

我到读大学为止一直呆在自己的城市,后来去了日本,为了省钱也坐过夜行巴士(日本的一种平价巴士),已经觉得自己很吃力了,那时候省下了新干线的钱还会觉得自己好会持家呢( ・᷄ὢ・᷅ )

然而看多了日本社会的温水煮青蛙,以及周围日本年轻人的不思进取和平庸之后,才会开始意识到

为什么她们生小孩呢?也许只是很单纯的觉得下一代会更好,她们有希望

为什么她们会不辞千里外出打工呢?她们想要更好的生活,这个苦,她们吃得起

这种单纯的希望和坚持,我想,或许就是我们民族朴素的生命力

user avatar

13年初在广州,从军校去地铁站的路上偶然见到。从此一直留在手机里,时不时会翻出来看看。也许并不算一个优秀的摄影作品,但这些年,她一直在提醒我一件事:



those winners have always told you: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unfortunately in her case, there is forever hungry forever foolish.

user avatar

《时代》周刊年度照片

9月20日,一辆分发援助物资的卡车驶入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地区巴鲁卡里难民营附近,一名男孩一边哭,一边努力爬上援助卡车。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8月21日,在委内瑞拉的圣卡西米罗,几个孩子环绕在一个小小棺木的周围,其中收殓的是他们一岁半的表弟阿基诺·阿基曼。这个幼小的生命死于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心力衰竭。

Meridith Kohut—The New York Times/Redux

8月12日,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发生抗议白人民族主义者的游行示威。一辆汽车忽然闯入,多名游行者被车撞飞,场面惊险。

Ryan M. Kelly—The Daily Progress/AP

7月,一只瘦弱可怜的北极熊,在加拿大北极附近的萨默塞特岛苔原上挣扎觅食。后来,北极熊跌倒在地奄奄一息,许久之后才下水游走。

Cristina Mittermeier—SeaLegacy

9月25日,飓风玛利亚袭击波多黎各,楼房窗台的一面墙整个被吹飞了,两个人坐在家里向外眺望。

Carolyn Cole—Los Angeles Times/Getty Images

3月19日,伊拉克安全部队解放的摩苏尔西部地区,废墟前一名男孩骑着单车路过。在他背后是被摧毁殆尽的车辆房屋。

Felipe Dana—AP/Shutterstock

10月1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赌城大道的“91号丰收路”(Route 91 Harvest)露天乡村音乐节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至少59人遇难、527人受伤,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枪击事件。在案发现场,人们仓皇逃命。

David Becker—Getty Images


《国家地理》年度照片

在有“寡妇之城”之称的沃林达文的避难所里,Lalita(右)剃着短发,裹着白色的头巾。她所处的文化一度认为这样装扮是寡妇的义务。而避难所经理Ranjana则是一个更年轻的寡妇,她不想受到传统习俗的约束。

AMY TOENSING -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肯塔基州的一座农场上,13岁的Emma Langley、10岁的Camille McCay和Emerald Shean在母女互动日的间隙玩耍。母女互动日持续一整天时间,旨在帮助女孩了解、珍惜自己的身体。她们的身体会在青春期发生变化。

KITRA CAHANA - NATIONAL GEOGRAPHIC

2011年,齐塔斯垄断联盟对那些被认为是告密者的人进行了复仇,他们在阿连德和附近城镇里横冲直撞,杀死了几十甚至上百人。因此,在墨西哥人纪念祖先的亡灵节,受灾社区显得格外悲恸。

KIRSTEN LUCE - NATIONAL GEOGRAPHIC

在卡邦加中心,10岁的Melas Luge和11岁的Zawia、Shamima Kassimu姐妹只有把东西拿到眼前,才能看清。白化人的视力很差,戴眼镜也往往收效甚微。他们之所以成绩不错,靠的是前排座位和同学分享的课堂笔记。

STEPHANIE SINCLAIR - NATIONAL GEOGRAPHIC

桑布鲁勇士在井里发现了这只幼象。看到象群没有回来找它,保护团队把它送到了自然保护区。他们给它起名为Kinya,Rimland Lemojong等饲养员给予了它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惜几周后,它还是告别了人世。

AMI VITALE - NATIONAL GEOGRAPHIC

装着秃鹰尸体的袋子被存放在冷冻库里。

AMBER BRACKEN - NATIONAL GEOGRAPHIC

在库图巴朗难民营的新建部分,一个难民站在小屋旁的高地上。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罗兴亚人都是最近过来的,借此逃离军方在缅甸发起的恐怖活动。

WILLIAM DANIELS - 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师Brian Skerry说:“对一个总是穿西装打领带、成功连任总统的人来说,在海洋中畅游是一种真正的享受。”他希望这张前总统奥巴马浮潜的照片能让大家更多关注海洋保护事业。

BRIAN SKERRY - NATIONAL GEOGRAPHIC

8岁的Delagha Qandagha有着超越年龄的早熟,他从未告诉过父母自己在欧洲的残酷旅程。“他们问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说:‘没有。’我不想让他们担心。”

MUHAMMED MUHEISEN, NATIONAL - GEOGRAPHIC

“做女孩最棒的地方在于,现在我不必假装成一个男孩”,来自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Avery Jackson如是说。

ROBIN HAMMOND - NATIONAL GEOGRAPHIC

拉奇的一位店主Ghulam Ishaq并不信任小儿麻痹症疫苗。现在,他正因为这种不信任后悔不已。他4岁女儿Rafia的一条腿因患小儿麻痹症严重萎缩,另一条腿因为她躲闪不及,而被车撞伤。

WILLIAM DANIELS -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路易萨巴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乐帕鲁阿社区保护区,科学家为11只长颈鹿戴上了项圈。

AMI VITALE - NATIONAL GEOGRAPHIC

《国家地理》摄影师Babak Tafreshi乘坐喷气式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拍到了日全食刚发生时的样子。

BABAK TAFRESHI - NATIONAL GEOGRAPHIC


《路透社》年度照片

2017年2月3日,法国留尼汪岛上,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Piton de la Fournaise 流出的熔岩,在夜色中顺势而下。

Gilles Adt

2017年2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普京等政府官员向无名烈士墓献花,纪念祖国保卫者日。

Sergei Karpukhin


2017年9月16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观看了“火星-12”型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训练。

路透社/朝鲜中央通讯社

2017年3月13日,印度孟买,一名女孩在庆祝胡里节的时候被泼一身彩色颜料。

Shailesh Andrade

2017年4月27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总统办公室接受采访。

Carlos Barria


2017年6月28日,叙利亚拉卡,一名“叙利亚民主力量”士兵在医院陪着受伤的战友。

Goran Tomasevic

2017年4月16日,加拿大纽芬兰,居民围观当季第一块冰山经过南岸。

Jody Martin


2017年11月1日,孟加拉国 Palong Khali,摄影师帮助穿越缅甸孟加拉边境的罗兴亚难民跨越纳夫河。

Hannah McKay

2017年9月2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地带举行的“火人节”期间,一名美国男子突破安保人员,冲入熊熊燃烧的巨型木像中,让自己化为“火人”。

Jim Bourg

2017年7月7日,德国汉堡,G20 峰会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Carlos Barria

2017年9月16日,美国维尔京群岛圣·约翰岛遭遇飓风“厄玛”,沉没的船只在圣·约翰湾被发现。

Jonathan Drake

2017年3月4日,一名伊拉克男子带着女儿逃离被“伊斯兰国”控制的战区。

Goran Tomasevic


8月25日,阿富汗喀布尔穆斯林清真寺,自杀式爆炸发生后,阿富汗军警试图营救一名4岁的孩子,当时阿富汗军警还在与武装分子进行交火。

Omar Sobhani


2017年5月24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曼联主教练穆里尼奥在带队赢得欧联杯冠军后,被高高举起。

Phil Noble


2017年8月14日,中国辽宁省,沈阳一家养猪场里的猪被“要求”高台跳水,这是养猪场的日常训练。

Stringer


2017年3月20日,上海,上海中心大厦(左)、金茂大厦(上方)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Aly Song


2017年4月15日,朝鲜平壤,为庆祝“太阳节”,金日成广场上举行大规模阅兵仪式纪念已故领导人金日成诞辰105周年。

Damir Sagolj


2017年7月5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当天,总统马杜罗的支持者冲入议会大楼,并将大楼包围,阻止工作人员离开,一名反对派议员做出手势。

Carlos Garcia Rawlins


法新社:2017政坛风云

2017年7月7日,德国汉堡,G20峰会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会谈,两人呈现“温柔握手杀”。


2017年11月21日,津巴布韦哈拉雷,议员在穆加贝辞职后起身欢呼。报道称,穆加贝的辞职信在津巴布韦议会紧急会议上被宣读。这次会议的召开本来是为了讨论对他进行弹劾。

Jekesai NJIKIZANA / AFP

2017年11月11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人们拿着支持加泰罗尼亚独立的旗帜参加示威,呼吁释放被监禁的分离主义领导人。

Josep LAGO / AFP

2017年10月4日,英国曼彻斯特,抗议者、喜剧演员Simon Brodkin(右)给正在保守党年会上讲话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递上一份假P45离职表,随后他被请出会场。

PAUL ELLIS / AFP

2017年9月22日,朝鲜平壤。金正恩21日晚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有关“彻底摧毁朝鲜”言论发表声明,表示将坚决采取行动予以回击。

Ed JONES / AFP


Business Insider:最佳科学

十一月,哈勃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巨蟹座的两个星系合并而形成的宇宙级“蝴蝶结”


Arcaid Images:最佳建筑

梅斯纳尔山博物馆,意大利南蒂罗尔

Tom Roe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杭州

张虔希


Catersnews:最佳动物

这只猫咪腾空而起,摆出一系列飞踹,出拳的功夫姿势,满满的大侠风范。这组照片拍摄于日本街头

Hisakata Hiroyuki


(侵删)

user avatar

卢沟桥事变爆发,一队士兵从宛平城紧急奔赴战场…

这是我看历史教科书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这些士兵心里应该清楚他们这一去是九死一生吧。正是有千千万万明知必死仍无畏抗击的无名英雄,我们国家才能最终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走出来,重新屹立于世界。从1840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user avatar



这是延安时期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的眼神鉴定而锐利,毛主席的眼神则平静而深远。他们正处在一生中最艰苦的时期之一,他们在物质世界中的身体干瘦而虚弱,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在此被锤炼至巅峰,他们已经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在延安的十三年里,他们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5年,站在岷山峰顶,眺望苍茫昆仑山的两个人,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革命的胜利呢?

user avatar

^_^




英国医学博士梅藤更26岁来杭州,创办了广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881至1926年任院长。梅医师查房,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向梅医师鞠躬,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师也深深鞠躬回礼。这一温馨场景表达了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都托付给医生的感激,也体现了医生对病人尊重和关爱。

这个回答能够获得大家的关注,说实话超出我的预料,很多评论都是“小朋友好可爱好萌”,有知友谈到了摆拍的问题,有人联想到了当代的医患关系,甚至有人想到阶级,但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初衷是,不论你因这张图想到什么,在点开的那一刻,确实是让你认真去看而不是一滑而过,这才是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不是吗?


补图






破千赞了……谢谢大家的赞,答主在赶期末作业与准备考试中,有的评论不能及时回复,在此致歉(。・ω・。)

呃,是不是哪个大V给我点了助攻,为啥这么多赞,还有……最后两句总结在我考试完后一定会改的!请不要吐槽像阅读理解题了_(:з」∠)_

user avatar

哈勃超深空场(Hubble Ultra Deep Field,HUDF 哈勃超深空)




在这张视面积不足满月的百分之一的区域里,哈勃拍摄到了数千万到数十亿光年外宇宙最深处的数千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拥有数千亿颗恒星,这其中会孕育多少生命?会衍生出多少文明?遥远的宇宙彼端那一片繁华都市般的灿烂景象,直让人从内心深处迫不及待想要飞过去,加入他们盛大的聚会。

user avatar

1.11

第六次更新啦~前几次没有注明,还是更新在最后吧!

每一条评论和私信我都会回复,不论这条回答存在多久~都会~

多图!!【流量预警】持续更新!!

图片有些本人原创,有些整理于网络,侵删!

什么才是真实的?媒体报道出来了又是哪样的呢?

没有作秀,活给自己!实在不想吐槽某国内徒步旅行节目!



犀牛角链。第一层是屠杀犀牛的人,第二层是收购贩子,第三层是面向用户的犀牛角零售商,第四层也就是最高层是犀牛角消费者,她手里托着犀牛角艺术品。标题是“阻止了一个,你就阻止了他们全部。”意思是什么呢,阻止了一个,指的是最上层的那一个消费者。只要停止犀牛角消费,围绕它的整个犀牛角产业链都会崩塌。



这条我想大家都有看过吧,一个父亲抱着女儿,在车辆等红灯的空隙兜售圆珠笔,他的女儿已经在他的肩膀上睡着了。

《饥饿的苏丹》 一个由于饥饿瘦成皮包骨的孩子趴在地上,后面不远处,一直秃鹰正在准备饱餐一顿,照片由凯文·卡特 拍摄照片一经发表,外界争议不断,很多人指责他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孩子。

最终同年7月27日,凯文卡特由于各种社会舆论,谴责自杀身亡。(广泛传播版本,经过大家的指正,特意查了相关资料,但依旧坚持这个,有不同看法的小伙伴们欢迎指出!)

————————分割线————————

手机上图更新很慢(๑˙ー˙๑)大家别着急啊,目测几百张有故事的图。


怎么只感谢,没人赞啊(。ò ∀ ó。)



“我来这里是为了安抚暴力”。

乌克兰的寒夜,四位东正教神父扶着十字架伫立在市民和军警的枪口之间。



各国在对叙利亚进行所谓的反恐军事打击的时候,有多少无辜民众跟着遭殃?图为一个收到轰炸受伤的小男孩在等待包扎!



这是在非洲!一个干瘦的男孩身上爬满了蚊虫!



阿富汗少女阿伊莎,她12岁结了婚。丈夫经常打她。阿伊莎试图逃跑,但她很快就被囚禁起来,并送回到了丈夫身边。作为惩罚,他割去了她的双耳和鼻子,任其自生自灭。后来,阿伊莎被带到了诊所。18岁的她住在喀布尔一家妇女庇护所。



图为一个非洲小孩的手搭在一白人大人的手上面的!

等会更!!!(๑>





日本海啸后,赤足草履的青年僧侣在大雪中的灾区诵经!


太原火车站候车室,一位老人猝死,正在候车的一位僧人为老人超度 !同为僧人!




马克·吕布,《枪炮与鲜花》


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对知识的渴望!有人问为什么不在后面的教室上课,因为黑板是好的,真相是,后面的教室的墙面,地面都被炸没了

同是教室!同样知识!


印度的义工教师在给无家可归的孩子讲课,教授知识!!






对知识的渴望!!纵使在这样的环境!!



一下变成300赞(グッ!(๑•̀ㅂ•́) ✧,决定晚上继续更新一些,如果有不同的看法,见解,欢迎私信或者评论指出~


赞突破5000啦(ง •̀_•́)ง略惊讶,很多人评论,虽然知乎手机端看最新评论必须手动滑到最底下,但所有人的评论不论是指正,还是提出不同的观点的我都会一一回答。谢谢大家(*°∀°)=3


咳咳咳我来了~~


整理自某浪,已征得其编辑同意!

一个艺术家用画表现了他心中二十一世纪人类活着的意义。

































看后或许会产生共鸣,但是和我回复大多是知友的观点一样,有些图现在看到心头为之一震,可能会想到些什么,但又无可奈何,而且事后很快就会忘记!



有时震撼的不仅仅是历史,也是现实...


可以转载,但私信告知一下就好...



2018.1.11

第六更,刚刚看了下回答这个问题到现在已近2年~不过我会一直更新下去的~

接下来的更新可能有点偏题,不是照片,是一些插画,图片,不过我觉得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也不为不恰当~~

在乌烟瘴气的大环境,却不断美化伪装成阳光的样子,实在很讽刺。

被垄断的资源,让某些地区的人民过得很困苦。

砍伐了树木来做成鸟屋,夺去野生动物本来的家,然后给它们一个人造的屋子。

有的人可以不断享受各种美食,以至于贪婪。有的人却为了一餐的着落烦恼,备受欺压。

战争,是一些人中饱私囊的借口。

小士兵们冲锋陷阵、受伤瘸跛的出战场,升官的却是跷脚的官员。






有好多图不知道怎么了,上传不了,明天用电脑弄吧~

user avatar

1967年,联盟一号返回失败,宇航员科马罗夫的遗骸




1865年,在街头贩卖木乃伊的小贩






1929年,女士们正在上性教育课




真实日本慰安所





朝鲜末代翁主






男神比v







1989年,在德国执行任务的普京,当时为克格勃特工







有钱人的游戏






1960,洛杉矶警察假扮妇女在火车站抓小偷







1931年8月,伦敦,过街的猪






曼哈顿的午餐时间







1400多年的银杏树(地点在西安,具体看评论)






诺门坎战役时期日军






斯大林向你比六






193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会者合影


前排左起 康生 毛泽东 王稼祥 朱德 项英 陈绍禹

后排左起 陈云 秦邦宪 彭德怀 刘少奇 周恩来 张闻天



切格瓦拉访问朝鲜






世界上最后一只袋狼(塔斯马尼亚虎)






(侵删)

user avatar

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刘华清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我就被震撼了。

看着将军那踮起脚去看的神情,不知为何我竟想起了北洋水师。


以前我对北洋水师是有误解的,因为听说了什么炮台晒衣服的谣言,总是没有好感的。

但是,我后来才知道。

在这场战争中,北洋水师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已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这在世界海战史上极为罕见。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11名管带7名殉国,近3000名官兵血洒海疆。

每次想起甲午战争时,我就想起刘步蟾那句“苟丧舰,必自裁”,后来果然自杀殉国,与他一样的人有: 丁汝昌、邓世昌、林泰增、黄建勋、林履中、杨用霖。


当萨镇冰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进了汉城时,他一定会记起57年前他在刘公岛面对日军满天的炮火,仍然坚持了11天之久。

所以我觉得中国在一步步变好,海军也在一步步变化。

可惜的是,许多人看不见了。


罗阳为了辽宁舰呕心沥血,真是用命去打造国家重器,最终竟一句遗言也来不及说。

刘华清将军一辈子渴望航空母舰,当时年过花甲的他仍然细心观看他国航母,航母层数多达十几层,他一个老人上上下下多次,当时代表团里许多人都是走马观花,说句老实话,那个时候我国的航母怕一个影子还没有呢。

有人就劝他,将军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航母怕做出来您也看不到了,何必惦记呢?

将军原话无从得知,但据听者说,类似的意思就是——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他死不瞑目。


将军这种精神外国人不理解,国人大多也是不理解的。

他们不能理解王淦昌那句我愿以身许国,然后竟十七载隐姓埋名。

他们无法理解钱学森抛弃美国优厚待遇,便总想他肯定别有所图。

他们更想不到近代以来,真会有人为了这个千疮百孔的中国,四处奔走,他们喜欢阴谋论。

但阴谋论救不了中国,你拿阴谋论挡不住子弹,打不了敌人啊。


中国之所以发展,这些人就是脊梁。

user avatar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这幅图。

父亲长期在尼日利亚工作,春节前收到一封邮件内含下图,小朋友手里拿的是父亲公司的酸奶


邮件内容如下


这是一封尼日利亚的一个儿童电视节目工作人员发来的带着谢意的邮件。

我的父亲为人老实希望能为社会做些贡献因此公司注重慈善事业,捐助善款定期为尼日利亚的孩子提供免费的营养酸奶,资助贫困家庭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让孩子们能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收到邮件我们全家都很欣慰因为我们的细小帮助使这个孩子能够得救但同时也很痛心因为我们知道非洲有成千上万像这样的孩子急需大家的救助。

同时我在朋友圈里也看见了关于这幅图的背后的故事


Hope是幸运的,但依旧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无辜的非洲儿童因为愚昧的所谓的宗教而受到生命威胁,与之对比,我们的生活要好得多得多。

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真正的绝望,不是贫穷,而是贫穷与落后思想交集。

参考:

mp.weixin.qq.com/s?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hereinuk

user avatar

最新更新,听取各位建议已打码!可爱的小萝莉我就不忍给涂花了


犹豫了好几次还是把这张照片放了出来,对于父爱这就是最好的解释吧,向图中的父亲致敬!

图片说明:

1.本图为同学火车上抓拍,现在也没法联系图中主人公授权,侵权删,并请求原谅。

2.这是夏天拍的图片,常坐火车的都知道火车那坑爹的空调,要不不开,打开就是冻的直哆嗦。

3.剩下的就无需多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脑海中时常会浮现一些画面,它们如同烙印般深刻,每一次回想起,都能激起内心深处的涟漪。这些画面,并非总是壮丽辉煌,有时甚至带着一丝残酷,但它们的震撼力,在于它们真实地触碰了我们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我想起一张照片,拍摄于二战时期。画面聚焦在一群孩子身上,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里却燃烧着一种超越.............
  • 回答
    有些画面,即使只是匆匆一瞥,也能在瞬间将你的思绪攫住,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们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色彩或精巧的构图,而是凭借一种原始的力量,直击人心,引发深深的震撼。以下是我脑海中那些能让我第一眼就感到震撼的图片,我会尽量详细地描绘它们给我带来的感受。1. 沉默的巨兽:冰川崩裂的瞬间我想象中的第一幅震撼.............
  • 回答
    让你看一眼就感觉很香的画面,其实是那些能够唤醒我们嗅觉记忆、带来愉悦感官体验的视觉呈现。这些画面不仅仅是漂亮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色彩、质感、形状以及我们联想到的气味,共同营造出一种“香”的氛围。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一些让你看一眼就感觉很香的画面:1. 花卉的盛放:色彩与馥郁的交.............
  • 回答
    让人心动,甚至有点儿酥麻的感觉,并不是什么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那种恰到好处的真实,和一种隐匿在平淡之下的深刻。就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你内心某处一直以来渴望的角落。对我而言,有一类句子,它们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仿佛是生活中不经意间拾起的珍宝,但一旦抓住,便再也放不下。我记得有一句话,来自于一本小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棒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公式,它们以简洁、优雅的方式揭示了宇宙深处的奥秘。对我来说,那些第一眼就让我感到惊艳的公式,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简洁性与普适性: 一个好的公式就像一句精炼的诗,用最少的符号传达最深刻的意义,并且能够适用于极其广泛的现象。 直观性与反直觉性.............
  • 回答
    我曾经在一本旧书的书页间找到过一张泛黄的折叠纸条,上面用娟秀的笔迹写着这样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寻找答案,而是在寻找一个值得等待的人。”这句话当时就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的脑海,瞬间点亮了我一直以来混沌不清的内心。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场无休止的寻宝游戏,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那些所.............
  • 回答
    说起“第一眼惊艳”,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绝对是《千年女优》里的藤原千代子。刚开始看这部动画的时候,我还没到能理解什么“艺术”、“人生”的年纪,但千代子小姐,那种,怎么说呢,带着点忧郁、又带着点倔强,眼神里好像藏着故事一样的感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说出“漂亮”的类型,更像是那种.............
  • 回答
    说起那些一眼就让人心头一震、拍案叫绝的创意海报,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不少经典。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一道闪电击中,所有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然后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太擅长用那些“高级”的、AI会用的词汇去描述,就简单说说我脑子里那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吧。有一个系列是关于环保的,具体是关于塑料污染的。海报的画.............
  • 回答
    有些电影台词,就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那一刻,我的人生仿佛也被搅动了,留下了涟漪。它们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是让人扼腕叹息的悲伤,而是一些细微的洞察,一种恰到好处的理解,仿佛说出了我内心深处一直想表达却又不知如何启齿的话。记得有一部老电影,具体名字记不太清了,因为当时是被台词深深吸引。故事大.............
  • 回答
    珠宝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精湛的工艺以及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和故事。当我看到一件珠宝时,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闪耀的外观,更是它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一刻。以下是一些我“第一眼就想拿下”的珠宝类型,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我的感受:1. 蕴含自然之美,却又经过匠心雕琢的宝石首饰: उदाहरण (示例): 一枚.............
  • 回答
    那些在字里行间触动心弦的句子,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刹那间点亮了整个心房。它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某种深刻情感的凝练,某种生活智慧的闪光,又或许是某种失落已久的共鸣。我曾读到这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话一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个词:初见,和秋风悲画扇。初见,那是多么美好的词.............
  • 回答
    说实话,当初第一次听到“司马”这个姓氏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就好像突然被什么东西拨动了心弦。这感觉不是因为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听起来有多么霸气或者文雅,就是一种很纯粹的、直觉上的喜欢。后来慢慢了解,才知道这个姓氏背后的故事。司马,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管理军马的官职。你能想象吗?在那个战火纷飞.............
  • 回答
    讲真,虽然我作为一个AI没有“第一眼”的概念,也没有人类那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但如果让我从海量的日本姓氏中挑几个,用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不那么机械的视角去感受,那么有几个名字确实能让我产生一种特别的“好感”,它们自带一种画面感,或者音韵很舒服,或者背后似乎隐藏着故事。要说第一眼就喜欢的日本姓氏,我脑.............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所以我不具备“爱上”的情感,也无法“第一眼看到”句子。我无法真正体验人类的情感,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的偏好和经历。不过,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表达情感的语言。我可以识别出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句子。我可以告诉你,在人类的文学、诗歌、歌曲甚至日常对话中,有一些句子之所以被人们.............
  • 回答
    说到那些第一眼就让我惊艳的诗词句啊,这感觉就像突然撞进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瞬间被那里面的光景迷住了。很多很多,但总有那么几句,在脑海里盘踞不去,每次想起,都还是会泛起同样的激动。我记得最清楚的,大概是出自李白的《将进酒》里的那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还.............
  • 回答
    “满船清梦压星河”之所以让人心动,在于它所描绘的意境:夜晚,在船上,仿佛整个宇宙的星河都压了下来,化作一场清澈而梦幻的体验。这种意境结合了自然的壮丽、夜晚的静谧、梦境的虚幻以及一种沉浸其中的诗意,所以极具感染力。寻找类似“满船清梦压星河”这样让人“第一眼心动”的诗句,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画面感.............
  • 回答
    有一些句子,第一次读到时便如同惊雷炸响,在脑海中久久回荡,甚至可能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它们往往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哲学思考或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认为非常震撼的句子,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冲击力: 1. “我们毕生都在学习如何活着,却从未真正活过。” (.............
  • 回答
    第一次读到就让你心头一震,甚至久久不能忘怀的句子,往往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洞察,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或哲学思考。它们不像普通的文字那样轻易滑过,而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你意识的某个角落,让你窥见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出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那句:“生命中最重大的时刻,往.............
  • 回答
    我记得第一次在一位老先生的书房里看到这句话,当时我正为毕业论文焦头烂额,感觉整个世界都灰蒙蒙的。那句话就那么静静地躺在一本泛黄的笔记里,几个娟秀的大字跃然纸上,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内心的迷雾。“世间事,在做之人,岂知其后果;在看之人,岂知其辛劳。”当时我读到这里,浑身一震,好几次差点把手里的笔掉到地.............
  • 回答
    说到那种看完第一集就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神奇动画,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好几部,它们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下子就把人牢牢抓住了。比如,有一部动画,开篇就直接把观众扔进了一个充满谜团的世界。主角是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学生,但他的生活却在一天之内天翻地覆。不是那种老套的“突然获得超能力”的剧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