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非博士读出来有什么用?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在我的时间向上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那我就从我的经验简单说一下。

现在的985、211大学普遍以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为主,但中国目前有13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这其中,农学、医学、军事学、艺术学几个专业基本上都不是985、211大学的主流,这些领域里的大多数好学校,都是专门的院校。

比如说在美术领域,所谓的八大美院全都不是211,但在业内能跟八大美院并称的只有清华美院。

何况,读博士导师的关系也很大。你去广州医科大学读钟南山的博士、去湖南水稻研究所读袁隆平的博士,还亏了你了?

至于说其他学科领域,虽然985和211的整体实力强一些,但也不是说就没用。目前国内一部分单位在招聘时的确对本硕博出身有要求,但这种单位本身就是福利待遇比较好,大家都想进,自然要靠学校档次来筛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是不要求博士的出身的,特别是很多高职、大专院校。这些院校对博士的普遍要求是年龄40岁到45岁以下,比普通一本常用的35岁要宽得多,这本身也就说明了这些学校博士的稀缺。

当然,你可能看不上这些高职大专院校。但如果对于一个三本出身,普通二本读研,然后再在一个普通双非读了博士的人来说,到这里拿一个稳定的编制,并且没有太多科研压力,一年能有几个月的假期,不算是个很好的归宿吗?


user avatar   Fred_Paglia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楼主把问题想简单了,三非博士就真的那么容易读的下来吗?

楼主你需要弄明白高校的经营模式,高校为了保证自己优势学科的发展,是会围绕优势学科配套经营的,衡量优势学科的标志就是该校是否存在这一学科的博士点、博士后站点等等。但是教育部每两年教学评估,如果学校不重视,是会末位裁撤一些博硕士点的,比如中央民大贵为知名985高校,前两年经营不善,世界史的博士点也被撤了。故而非985/211高校还能有博士点的高校,每个专业也不过两三个高校,他们会配比各种加乘的政策维持住博士点不被裁撤。

一个专业如果拥有博士点,其一就能吸引人才来当博导,主要是吸引本省社科院、博物馆一系列的人才,还有其他高校人才。其二能巩固人才不被挖走,建各种三四级学科的专职研究中心,就可以做项目赚钱。晋升通道是存在的,相对其他高校压力相对小些。其三,保住博士点,需要诉诸相应的学术成果,那么这种成果要求一定程度上会让博士、博士后承担,比如历史学领域的双非高校还有博士点的,存在安徽师大、上海师大、首师大、浙师大、山西大学和河南大学,但是除了首师大以外,上海师大可以覆盖包邮区,其余都只能辐射本省区域,跨省就没有读博价值了。

北京片区文学专业的双非博士,北京语言大学算一家。认识的有今年应届毕业的…还是985硕…还没找到工作…

笔者认识的其他高校毕业的博士当中,几个山西大学考古学的博士在读,他们表示根本没法毕业,学校老师也没机会发高级期刊,于是学校为了保护博士点不被裁撤,就逼着博士也要发高级期刊,才能毕业,他们要求博士毕业必须在《考古》《文物》或者《考古与文物》三大期刊上发一篇才能毕业。话说即便是底端985高校的青年教师提副教授这个阶段,能在这三大期刊上发一篇就厉害的不得了了,哪里有机会轮到双非高校的博士?

首师大毕业的博士有去山东、江苏地方学院任教的。

上海师大毕业的博士,的确是三非学历,但是跟着系主任读博,七八年前毕业的也就是去某艺术院校当政治课老师,如今也没有这么好的职位了。

现在高校就业行情已经是非常严峻了,即便你是清北的博士毕业,如果本科硕士是双非高校的话,博士毕业找教职,自己敢拼的话,可以留在一流985/211高校去拼非升即走的专职研究员岗位,没有实力拼搏的话,去地方二本师范找个稳坑是可以的,但是一线城市二本或者二线城市一本基本不会考虑这种背景的学生。

如果是双非本硕,211传统名校毕业的博士,一般最多在本省非省会城市二本找个政治课老师基本就到头了,除非是特别大牛的学生,可以在本省非省会城市二本解决一个专业对口的教职。只有本硕博有两个学历都在985高校的,才能保证在省会城市一本找到教职。

所以三非毕业你要找其他工作,硕士毕业就可以去,博士读了完全没意义,非要找教职,只能去大专,或者县城二本可以碰碰运气,这道题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读了肯定赚不回成本,拿不到教职,能毕业就谢天谢地了,你要听人忽悠去读了,希望可以在肠子悔青了之前及时退学止损,千万别上这条贼船。


user avatar   qian-du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问者应该还是高中生或者本科生吧,首先要明白两点:

第一、本硕博对出身的要求逐次降低。评价一个博士水平的首要也是最重要因素是科研成果。

第二、中国大部分高校是没有博士点的,即使名校申请博士点非常难,教育部还几年一考核,撤销一批博士点。一所大学能有博士点,代表所属专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优质的科研成果往往出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大部分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都在985和中科院,所以整体上看985和中科院的博士水平高一些。但也不尽然,因为还有一些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在三非高校。具体可见以下链接

举个例子,中部省份某三非大学,前前任校长,也是该校唯一的院士,是物理专业。院士校长说服省领导,集省财政之力建了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博士很多带着PRL毕业,找工作很容易,甚至去985工作的都有。物理专业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也力压一票985。

还是这个中部大学,前任校长是哲学专业,举全校之力把科技哲学发展成国家重点学科,大量高校研究生必修的自然辩证法教材就是这位校长主编。按知乎上一位科哲副教授的说法,该校科哲明显全国第一。

但奈何量子光学所属的一级学科物理,科技哲学所属的一级学科哲学,这俩专业算是人类高等教育里最古老的专业了。几乎每个985都开设了这俩专业,评选一流学科的时候神佛齐飞犹如修罗战场。

我说的这所大学虽然有所建树,但是整体而言,物理和哲学还是干不过清北复交两科大,没能选上一流学科。

明眼人应该都看出是哪所大学了。这里博士生源不如名校,但该校博士能够得到更多的科研资源,所以读博期间能产出不俗的科研成果。

当然,有能去更好高校的更好课题组读博的机会一定要去。哪怕什么科研成果没有,业内混不下去,凭借top高校博士的身份转行也容易。

回到初始问题,读三非博士有什么意义

社会宏观的角度看,三非高校的博士点即使没有国家重点的头衔,能在教育部在一次次学了评估中生存下来,没几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北电翟天临这个有点匪夷所思)。三非高校博士点基本都是本校最强专业,一样的在突破人类科学边界。中国作为科研投入世界第二高的国家,可授予博士学位的机构数量和博士数量必然会逐渐向美国看齐(美国有426家可以发博士学位的机构,780万博士)。

个人微观的角度讲,能去哈佛耶鲁读博的话谁去三非高校?硕士毕业能年薪百万又有几个去辞职读博?到三非读博的硕士往往是人生可选择道路里的最优解。市场总会把人才资源配置最优化,三非硕士读博的收入甚至不比在外搬砖的收入低,这样时间成本趋近与零。博士身份给了一个平台,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上可以和名校博士扳手腕,下可以抢同专业硕士工作,如此机会成本小于等于零。毕竟博士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稀缺物种(中国目前博士人数不足百万)。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梅西说他可以免费离队,而巴萨说不行,你不能免费,合同的违约金是七亿欧。各执一词的结果就是去打官司。但梅西说巴萨是他深爱的球队,他不愿和球队打官司。

其次,即便打官司,由于巴萨不想梅西离开整个西甲和西班牙都不想他离开,所以无论在西班牙国内打还是体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直接打。最后的结果都不会是7亿直接免掉让他免费离队,即便结果偏向球员,最后的判决也可能是各让一步,也就是梅西可以离队,但是不能免费,但不需要7亿,打个折,很有可能3亿左右,近一半还是要的。那所有所谓的有兴趣买家谁愿意掏3亿?考虑到明年有可能就能免费签,那何必今年直接掏3亿?




  

相关话题

  末流 211 预聘讲师和华五院士团队博后,该怎么选? 
  科研论文如何想到不错的 idea? 
  男友表示硕士毕业后想要出国读博,然后回国进大学当老师,要异国4年左右,我该怎么办? 
  你身边的博士刚毕业以及稳定下来后的年薪大约是多少? 
  博士读得不开心,如何是好? 
  北大考古博士刘拓在四川探访洞窟坠崖去世,曾在伊拉克被扣押,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7岁女性考博士晚吗? 
  为什么现在中科院的老牌强所,其所长不是院士,或没有发过CNS? 
  博士毕业去高校不给编制了,读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 
  作为博士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个科研问题几个月解决不了的情况? 

前一个讨论
黄埔军校每一期仅通过短暂的学习,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有名的将领?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是宋高宗赵构,你杀不杀岳飞?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