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成立吗?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blake_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假说名为“寂静深海”(2016.02.25):

黑暗森林法则假设:

(1)宇宙各文明间的信息具有非完全性,他们未曾察觉彼此存在,也不确定自己能否被对方首先察觉——换言之,这个假设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在信息掌握上是充分自信的;

(2)各文明均认为宇宙中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3)较低等级的文明能够产生技术大爆炸,有可能赶超较高等级的文明;

(4)宇宙物质文明的总质量守恒

该法则由此推论: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我们接受黑暗森林的假设,重新演绎,结果就完全不同:

如果文明星球A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暴露给了B,B比A发达但认为A有成为科技“暴发户”的潜力,那么B有理由认为A在未来的某一年会超越B并对B构成生存威胁。黑暗森林认为,既然如此,B就会尽早毁灭A,以防后者坐大。

但是,

(1)如果B对A采取的行动使自己的存在有可能被暗中的更发达的其他文明C、D、E、F、……Z发现的话,这些文明会不会也对B虎视眈眈?相比消灭一个现在尚且弱小的A,B更应当重视被黑暗中其他更高级的文明“立即”摧毁,所以B若足够小心,就会选择沉默。

(2)如果B目光短浅到对A实施了毁灭性打击,被C察觉到,作为更高级的文明,C可能更加谨慎,因为他担心鲁莽行事会被D、E、F、G、……Z察觉,所以也会选择沉默。

(3)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Z实质上有能力毁灭任何一个文明,但他也不能确定黑暗中究竟有没有更高级的文明守株待兔,所以他也不会轻举妄动。

(4)如果自目光短浅的那个B以上的全部文明都选择沉默,B就能够似撞大运一样将A消灭掉;换句话,B的鲁莽会不会付出代价,要看他之上的文明会不会同他一样鲁莽。

概言之,越高级的文明越谨言慎行,因此他们之间不会有任何沟通,也就难以发生战争;相反,那些极度低级的、“未开化”的文明之间却可能由于高级文明的缄默而大打出手,不亦乐乎——比如地球和三体文明等。那么,整个宇宙“社会”的文化结构,就不是“所有人向所有人宣战”的“黑暗森林”,而是饱含幽蓝的【寂静深海】——在那里,理性的海兽们小心翼翼蜷缩着庞大的身躯,维系着可怖的沉默,生怕带起一丁点波动;而微不足道的小鱼小虾们在阳光照得到的浅海欢快地彼此撕咬着。

(图源:Phobia



寂静深海只是描述了不同等级的文明之间的状态,这片深海的未来将是怎样呢?

黑暗森林假设的物质文明守恒可以有所启发:由于宇宙中可供文明发展的物质资源是一定的,更发达的文明需要更多资源,也就难以永远恪守沉默,为了攫取资源而浮上小鱼小虾的浅海。由于技术条件参差不齐,不同的文明程度间对所持资源的利用程度也不同:两个高级文明间,同等规模的资源在更高文明手中会发挥更大效率;并且更高的文明还能够更早发现新资源。因此,加入小鱼小虾行列开辟资源新渠道的大鱼,应是在大鱼行列里较小的而非较大的——更大的鱼懂得如何发挥资源使用的极致,从而更晚加入争夺大军。

就这样,较大的鱼的加入,使小鱼小虾互动的空间分布扩大,原有的小鱼小虾或被毁灭或被融合,进而使这个互动行列中文明的平均规模提高一个层次。其余的大鱼和海兽继续保持缄默,冷眼窥视水面。随着时间推移,资源需求越发吃紧,迫使深海的鱼不断浮上来。最终,海里的大家伙们都浮上来,在阳光所及的地方热闹着


所谓寂静深海,或许最后将变成【日光海岸】——要么滩头只剩下了沙子,要么大家在一起吃着烧烤。


黑暗森林从丛林法则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过分恐怖的宇宙文明间关系逻辑,它用“确保先发制人的毁灭”及其导致的缄默作为解释费米悖论。但借助上述阐释,我们可以了解,费米悖论之所以目前存在,并不是逻辑问题,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些与我们相当的或比我们弱小的文明尚不足以使其飞船或讯息抵达地球,他们同我们一样需要发展的时间;而那些远超过我们的文明,或许正在恪守缄默,直到未来无法承受资源压力时才转而采取积极行动。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与他们相遇,无论这意味着什么,都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要经历海枯石烂,要经历万年孤寂。




或许到那时,我们能够放下彼此得失,相遇成为了文明间唯一有意义的事。宇宙足够广阔,寿命足够长久,能够允许我们去做这件事。





这是宇宙的浪漫,不是吗?

(图源:Waiting For The Wave;该画师还为这幅画编了段bgm:soundcloud.com/artem-rh


2017.02.17 更新:

三体在科幻圈以外火了之后,黑暗森林法则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甚至连外交部的一些发言也引用了这个假说。一时间,黑暗森林似乎成了不少人用以类比当代国际关系的代称。

以下是我从国际政治理论的角度严肃一点的回答。

《三体》的对星际文明间关系的内容同国际政治学中的部分基本知识之间是可通约的,例如在首次介绍面壁人弗雷德里克·泰勒时,提到其《技术的真相》一书,该书认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会使大国同小国之间的优势差距被快速缩小,而核技术的扩散可以使蕞尔小国也能够对大国构成实质性威胁。事实上,早在1957年,美国学者莫顿·卡普兰在《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一书中,便描述了六种不同的国际体系形态,其中一种称为“单元否决体系”,与三体中泰勒的说法相似:在该体系中,由于每个国家都掌握了核力量,每个国家都能够对其他任何国家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对其他任何国家说“不”。

回到黑暗森林,略微了解托马斯·霍布斯的人都会知道,黑暗森林的实质性内容与霍布斯的丛林法则别无二致:后者认为,国家间的关系就像丛林中相互搏杀以求生存的动物一样,每个国家都视其他国家为自己生存的威胁,只有将对方消灭,才能够确保自己生存下去,于是反映到国际关系就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all against all)的战争。二战后,犹太学者汉斯·摩根索用现实主义眼光,认为国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国际权力,追逐更大的优势地位,而所谓的国际普世道德被每个国家的利益割裂开。将丛林法则进一步发扬的是冷战后的约翰·米尔斯海默,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认为,每个国家的利益在于生存安全,而获得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将提高自身的安全,所以每个国家都会力求保持对其他国家的优势;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每个国家都不清楚获得多少额外权力才能够实现这种优势,每个国家都对其他国家心怀恐惧,故合理的办法是追求无限大的权力,那么战争将不可避免。

虽然黑暗森林或曰丛林法则符合部分理论的论断,但这并不能代表其它国际政治理论的观点。例如,同时现实主义学者,肯尼思·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均势是国家间追求的直接目标,并且这种国际均势状态是一种两极格局,因为多极均势格局下,势均力敌的国家众多,他们倾向于结成联盟来抵制其它联盟,又担心盟友背叛,所以国际冲突仍不断发生;而两极均势下,势均力敌的只有两个超级大国,由于国家数量少,故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也就减少了误判,双方都知道彼此能够相互摧毁,于是也就谨慎行动,不挑起冲突,而他们各自的盟友与之相比过于弱小,以至于后者改变阵营也无关大局。本文前半部分的某些观点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

在对华尔兹的批评之上,罗伯特·基欧汉发展出了新自由制度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囚徒博弈,如果博弈的一方不清楚另一方是否真诚合作,并且被背叛的一方会承受高昂代价,那么无论合作能够带来多大好处,这一方也不会选择合作,宁可选择“不合作”乃至“冲突”等次优选项,因而引发战争。究其原因,就在于国际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每一方都不知道对方将要怎么行动,于是就宁肯采取最为保守的政策,哪怕是挑起冲突。国际制度却能够为各国制定一套合理的程序与方法,约束每个国家的行为,惩罚违反规定的国家,这样一来,每个国家将要采取的行动就是明确的,也就使各国更愿意选择合作,而不是冲突。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罗伯特·吉尔平等人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上发展了国际公共产品概念,认为如果国际社会存在一个掌握霸权的超级大国,并且这个超级大国有意愿维持某种秩序或制度,那么其它各个国家就会基于利益或压力而遵从这个秩序或制度。例如,19世纪英国治下的公海航行自由,战后美国治下的西欧和平等等。金德尔伯格和吉尔平等人认为,只有超级大国压倒性的力量和维持和平与合作的意愿,才会使国际社会有序——即霸权稳定论(知乎用户 @大脑袋刀客 答案中描绘的宇宙秩序,就是这种典型的霸权稳定秩序,链接地址),尽管超级大国必然面临着在维持秩序过程中消耗自身实力而衰落的命运。

亚历山大·温特从社会学的角度,认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采取的态度或行为,是基于该国对彼国身份的认同。他最著名的论调是:在美国眼中,拥有1枚核弹头的朝鲜所构成的威胁,可能比拥有100枚核弹头的英国大的多,原因在于美国将朝鲜视为敌人,而将英国视为伙伴。他由此提出了国际社会的三种文化:1、霍布斯文化,即各国视对方为生存敌人,故遵循丛林法则来行动,以消灭对方为己任;2、洛克文化,即各国视对方为竞争对手,故他们遵循某种规则,以相互竞争来达到目的,而不在于确保摧毁对方;3、康德文化,即各国相互确认彼此伙伴关系,能够为彼此牺牲自身的利益。温特认为,当前国际社会已不再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战争的丛林,而是洛克文化主导的社会,各国相互竞争,尽管冲突也时有发生,但也不以彻底消灭谁为目的,未来的国际社会将向着康德文化格局发展。他同时强调,每种文化对国家的内化分为三种程度:1、受外界强制而被迫采取的行为,例如一国想要消灭对方,可能完全出于对对方威胁的反应或其它国家的胁迫;2、受自身利益驱使的行为,例如一国可能出于谋求自身的政治权力或经济利益而消灭对方;3、规范认同下的行为,例如一国要消灭对方,是因为它就是认为消灭对方就像欠债还钱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毋需多言。

温特的理论有很多缺陷,特别是他关于身份建构利益进而建构行为的观点受到不少批评。人民大学宋伟教授曾半开玩笑地反驳:倘若英国拥有10000枚核弹头,美国还会继续视英国为伙伴吗?不仅温特,以上提到的所有学者的理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而他们的理论却也是在批评其他学者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理论的功能在于描述、说明和解释某种问题,它是抽象的,同时又假设:只要具有相同的条件,那么相同的现象就会重复发生。如果这一假设被推翻,理论也就不复存在。自然科学学者恪守这条“军规”,因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大多机械地遵循这某些恒久不变的规律运转。然而,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关系的学问,人的观念与行为变动不居,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对同一事物的理论解释也层出不穷,甚至相互矛盾,每一个理论都试图回答更多问题,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降低了解释力。社会科学不严格以量化分析作为研究方法,这似乎使它显得不像是一门科学,而其下的理论也大多处于争论之中,没有一条理论是永久的公理。原因就在于,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人,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对过去的经验与知识进行积累,这个过程是历史,而对历史的认识使人得到教训,因而有意识地避免导致一些重复的现象发生。因此,人的社会在不同的时代,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文化与行动逻辑,也就无法以单一的理论来解释所有事情。我们崇尚理论方法的科学性,但不能因此忽视研究对象的人文性。

同样,无论是黑暗森林还是丛林法则,都只是解释星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现象的诸多理论中的一种,它可能正确地反映了某个时期的某种关系,但却不可能反映该时期的全部关系状态或该关系在各个时期的全部表现。文明的逻辑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的,它积累经验而来、多元发展而去。


给岁月以文明,于是洪荒宇宙便具有了意义;
给文明以岁月,于是我们倚靠历史拥抱未来。


(图源:「黄昏の湖」/「飴村」[pixiv]



2017.09.09 更新:

本文内容已列入本人承担的高校通识教育课《电影小说动画中的国际政治学》教学计划中,特此说明。


2019.11.02 说明与澄清:

1、原答案正文开头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则假设”的四点之中,至少前两点根据本人对《三体》的理解总结而来,仅是代表我自己的见解,并非直接摘自书中原文。不过,本文之后的演绎和结论均围绕该假设,请读者注意甄别。

2、原答案正文末尾有这样一段话:

给岁月以文明,于是洪荒宇宙便具有了意义; 给文明以岁月,于是我们倚靠历史拥抱未来。

是本人对大刘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的改编,并非出直接自书中原文,亦非大刘原句本意

这段改编的话想表达的是:

宇宙已遵循它自己的规律一刻不停地运转了亿万年,若无文明,它无非始于洪荒、归于洪荒,一切生生不息都将徒然走向时间的终点。文明的存在,却使这个劲健而无情的宇宙有了正邪善恶、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以人心而为天地立心。

文明的成熟总需要时间,它可能穿越崎岖,历经波折,误入歧途,但只要文明仍在,就会承载历史和记忆,就能够主动规避重复的错误。与恪守铁律的宇宙不同,文明的后人总能够站在前人的肩上,打破宿命的循环,选择光明与希望,开创崭新的未来。



如果客官认为本文写的还符合您的口味,不妨看看鄙人的其它脑洞+闲扯:


user avatar   dadao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根据这个问题写过一则故事:

“你的咖啡要加糖吗?”我小心翼翼地斟出刚煮好的咖啡,香气顿时溢满整个屋子。
“哦哦,多加几勺,这神奇的美味粉末。”
“牛奶呢?”
“你是说那种低级生物腺体的分泌物吗,我看还是算了,真搞不懂你们人类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东西。”埃加斯摆动着蓝色的触手,表示拒绝。
我将两杯咖啡端来放在桌上,埃加斯用吸盘型的口器啜饮着咖啡,三只眼球不断地转动,表示快乐的心情。
“哦哦,简直太棒了,人类发明的这种饮料。我宁愿用虫洞旅行技术来换。”
“那你可得好好跟你们的元首谈谈,我想地球人是很愿意做这笔交易的。”我擦掉了溅在桌上的咖啡,看到埃加斯陷入思索的样子,“等等,你不会真的在考虑这事的可行性吧?”
“为什么不可行呢,我已经在构思报告了。”
“难道不应该有什么技术封锁吗?你们能光明正大的来地球做客而且还没把我们炸成二维码已经很出人意料了,竟然还带给我们科学技术……这说不通啊!”
“Sorry I don't understand. 我们做的一切有什么错吗?”埃加斯摇头表示不解。
“不不不,当然没错,只是不符合我们对宇宙的预期而已。你们这样暴露自己文明的坐标,还扶植另外的文明,这样超危险的不是吗?那个黑暗森林理论,有本小说叫《三体》里面写的,你看过没?”
“并没有。我们看你们人类的科幻小说的感觉,就像你看古代的科学著作一样:地球是方形的,太阳围着地球转之类。”埃加斯对地球的科学水平保持着一贯的不屑。
我去书架上拿出精装小说,向埃加斯读道:“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诶,好像很有道理耶,你等一下,我这就通知总部炸地球。”
“…别闹。”
“呐,这个作者的想法不错,算是你地球上智商较高的家伙。已经赶上数万年前我们星球的设想了。”
“你少来。”我听够了他的炫耀。
“不,说真的,黑暗森林理论在宇宙文明初期可能是成立的。”
“那后来呢?”
“很明显这样的理论在高等文明中站不住脚,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你们人类不杀了所有的猴子、海豚,乃至其他一切智慧生物,反而将它们列为保护动物?万一他们将来会对你们造成威胁呢?”
“因为…他们萌?”
“最初的时候,地球上各种生物族群,包括人类,都在自然界中搏杀。直到人类脱颖而出,达到了其他族群望尘莫及的高度。在此之后,虽然人类经过了一个无节制捕猎的阶段,但你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样是错误的。于是开始建立秩序,致力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仅不会屠杀其他生物种群,反而会努力保护它们不被灭绝。高等文明通常都会有这样的使命感。在宇宙中,也是一样的。”
“所以宇宙中也有这样高于一切的的种族,我们对于它们来说,就像是大熊猫或者金丝猴?”
“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你们不萌——当然了,除了12-16岁的雌性个体。”
“死变态。”
“在宇宙文明中心,数百万年前那漫长的战争中,一个最为强大的文明终止了这种混沌,施加压力让最初的混战带缔结了和平条约。此后这个文明不断探索其他未知的文明,并将它们从侵略打击中拯救下来,以丰富宇宙文化的多样性。起先在宇宙的各个角落,抱有恶意的野蛮文明还是很多的,不过在这个至高文明的干预下,大部分文明都选择了和平路线。少数执迷不悟的侵略者,也遭到了它们的制裁。于是宇宙的新秩序产生了,宇宙告别了黑暗森林,和平且安全。你以为为什么地球这种落后的文明可以平稳地发展上千年?那些妄图染指地球的计划都在你们所不知道的地方被阻止罢了。当然了,你们对太空的探索甚至没有超过太阳系的范围,根本不知道大宇宙中的这些事情。”
“太牛逼了,所以这个至高文明的位置在哪?”我问道。

埃加斯露出崇敬的眼神,眺望天空,向那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宇宙残酷法则的英雄文明表示敬意。他呷了一口咖啡,缓缓答道:

“M78星云。”


(原创,首发于微博@大脑袋刀客)

—————————————————————
有关理论的内容在评论区有详细解答,因为回复人数太多无法一一作答,请自行翻阅,感谢大家支持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名字很野鸡实际上却很厉害的人物? 
  有什么关于东京的冷知识? 
  《三体·死神永生》开篇为什么描写那个想当圣女的妓女? 
  为什么哪吒的哥哥叫金吒木吒,而哪吒叫哪吒? 
  如何看待50岁女主管被公司要求退休?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油条为什么是两条?为什么一条炸不起來? 
  如何评价《三体》中的叶文洁? 
  你认为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如何评价「如果我们采用残酷的手段对付恐怖主义,那我们和极端分子还有什么区别」? 
  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前一个讨论
在农村里被一群土狗围住了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索尼高管透露新一代 PlayStation 游戏主机规格?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