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林则徐真的说过「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这样的话来形容英国人吗?这句话从何而来?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yo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完全就是个谣言。


很多人接触到这个谣言是在流行网文《搞笑的鸦片战争》,原文为:


林则徐到广州后不久就要求洋商们交出所有鸦片,还发了份照会: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我对你们这些外夷的伎俩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我们老百姓都很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该网文将“无大黄、茶叶导致大便不通”说成是林则徐的照会,完全是扯淡。网文主要就是图一乐,没有一些看上去“特立独行”的历史观也很难吸引读者,真信了就完了。


此外,不少网文,包括媒体都人云亦云,没有找到合理出处就将矛头统一指向林则徐,造成林则徐说了西夷“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说法。亦有部分历史爱好者将矛头指向林则徐,认为其不配“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称号。


请看以下解释:


第一、现有能查到的关于林则徐说了这句话的学术论文或专业书籍(网文除外),均不能明确指出是林则徐说了这番话。


例子1:抱这种观念的清人并非少数,他们从英商大量进口中国茶叶、大黄的事实出发,想当然地认为英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了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林则徐刚到广州,也对中国茶叶抱有极大的"厚望" ,认为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 ...——曾纪鑫 《永远的驿站》P199


例子2:林则徐禁烟前,很多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中国近代边疆民族问题研究》P51


以上可见,“离开茶叶、大黄夷人即大便不通而死”只是当时清朝社会民间在鸦片战争前的看法,并不是林则徐提出。


第二、“无茶叶大黄则大便不通”并不是愚昧官员瞎胡扯,大黄确有通便作用,清代前期茶叶大黄并用,所以会出现“无茶叶大黄则大便不通”的说法。


“无茶叶大黄则大便不通”的说法出现于清朝前期,远早于林则徐所处的道光年间。清朝前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大黄的药用价值。在中国,大黄被视为最重要的四种药材之一。而在境外,特别是中亚阿拉伯世界,大黄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世界诸种大黄中,尤以中国大黄为上药。清代认为,外国人,尤其是中亚回城,需要大黄,这是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黄制夷”的思想。大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消化剂,有利于通人马大便,不过,茶叶并无通便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大黄制夷”,主要指在陆路上对中亚诸国的压制,与英国海上国家不同。


之所以将无通便效果的茶叶与大黄并用,说成茶叶、大黄通便,是因为清代前期往往茶黄并用,这主要发生在乾隆五十七年大黄制夷观念发展为茶黄制夷观念,特别是嘉庆十四年茶黄制夷观念用于海路之后。而从有关史料来看,茶黄有可能是并用的,即销往海外及销售到西北边疆的茶饼有可能是加大黄。此外,外商购买大黄,不单药用,大黄的染料价值也不可忽视,来华外国传教士利国安(Laureati)神父1714年在致法国德泽亚(de Zea)男爵的信中亦谈到:“它在这里售价很低,而且中国人好像只把它用作黄色染料。他们向我们出售大黄前,几乎已从中提取了全部的染料成分,对此我无法原谅。”([法]杜赫德.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选—中国回忆录,第二卷[C].郑德弟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115.)


第三、林则徐并未直接说过 “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话,但确有类似之思想。


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前,曾咨询林则徐:“其茶叶、大黄果否为该夷所必需,倘欲断绝,是否堪以禁止,不至偷越之处,并著悉心访察,据实具奏。”(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上谕)可见鸦片战争前“茶黄制夷”并未普遍接受,道光皇帝对此说法依然存有疑虑。


林则徐则回答:“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访察,实为外夷所必需,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优厚,果能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唯现在各国夷商,业经遵谕呈缴烟土,自应仰乞天恩,准其照常互市,以示怀柔,所有断绝茶叶、大黄,似可暂缓置议。如果该夷经此次查办后,仍敢故智复萌,希图夹带鸦片入口,彼时自当严行禁断,并设法严查偷越弊端,应请于善后章程内另行筹议具奏。”(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林则徐奏折。)可见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相信“茶黄制夷”手段,但主要将茶叶、大黄看成“获利优厚”的经济作物,断绝茶黄是清对外进行贸易战的手段,与外夷健康无关。


林则徐到了广州后,1840年3月禁烟过程中发布《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出现“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的说法,此时明确表示在林则徐初到广州时,相信茶叶大黄为维护外夷生命所必须,但从未说出过“无茶叶则大便不通”的语句。


第四、仅凭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存在“茶黄制夷”思想,并不能否定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评价。


林则徐在禁烟前期确实存在对大黄、茶叶功能的高估,但所有类似的思想均出现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对英国不甚了解的阶段,正面对抗英国军队后,林则徐立即及时认识,再没有提过以茶叶制夷的说法。并积极了解海外情况,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贬伊犁,依然心系中国外交。到达伊犁第二年即编成《俄罗斯国纪要》。据《国朝先正事略》,林则徐曾教导担心西洋侵略的后辈:“西洋(指英国)没什么了不起,对中国来说,最终之患,毋宁说是俄罗斯。我已年老,你们会亲眼看到的。”表现出了对国际局势超凡的前瞻性。作为中国人的代表,同治及光绪年间,杜莎夫人蜡像馆还为林则徐夫妇制作蜡像展出。无愧于“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评价。


第五、所谓“无茶叶则大便不通”最接近的说法,来自于后来的主和派大臣琦善而非林则徐


清道光十八年(1838)琦善在覆奏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时提出“…盖地土坚刚,风日燥烈,又日以牛羊肉磨粉为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此为通肠之圣药…”

所以“无茶叶则大便不通”原版说法应出于琦善,说成是林则徐所言是以讹传讹。


第六、虽然“大便不通”说来自琦善,但并不表明琦善支持以此制约英国,琦善从未认为英人需要大黄、茶叶通便。


琦善原文为(不爱看原文可跳过本段直接看翻译)“然内地实有可制外夷之权,乃反受其欺而不善用其权,为大可惜者,则大黄、茶叶是也。凡西口之外极大者为俄罗斯,以及诸番,皆需此物。盖地土坚刚,风日燥烈,又日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此为通肠之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而今内地奸商,惟利是图,其羽呢、钟表奇巧小物,可以射利,与之交易,方且自为得计,不知彼已深谋远虑,预储一二十年之蓄,不患不能通商,束手待毙,其计可谓得矣。顾夷人心思才力虽优,独于此二物,即欲购种移植,而物土异宜,竟不能如其愿,此实造物予中土以制外夷之大权也。”


稍微懂点古文的人都不难看出,琦善说的是:我们大清用大黄茶叶是可以制约外国的,西口以外的俄罗斯中亚国家都吃牛羊肉,需要大黄通便。而英吉利在大西洋,需要茶叶。琦善所言“大便不通”说的是俄罗斯等以牛羊肉为主食的中亚国家,和英国没任何关系。琦善主张英国需要茶叶,茶叶可以作为制约英国人的贸易武器,符合当时出口现状。虽然琦善后来是主和派,在鸦片战争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但这个认识是没错的。许多历史研究者将大便不通和茶叶混淆在一起,恰恰是没有认真阅读理解琦善奏折原文的结果。


综上所述:


茶黄通便说并不是愚昧官吏胡扯,而是古已有之的说法。其中茶叶不具备通便效果,具备通便效果的是大黄,茶黄通用的情况导致了在药性上的混淆。而大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中亚国家,和鸦片战争的英国没有任何关系。把大黄和通便联系在一起的是琦善,根本不是林则徐,而就算是琦善本人,也没认为禁止茶叶出口英国人就拉不出屎,他只是支持以阻断茶叶贸易作为对英国的贸易战手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讹传,完全就是一些不求甚解的历史研究者错误地理解原始史料,和部分网文作者以讹传讹的结果。我对这类作者的建议有三:


1. 孤证不立,得出一个历史观点之前不能凭单方面史料妄下定论。转引他人观点之前,最好先做考证,找到原文出处。


2. 即使找到了原文出处,也要注重理解,避免出现本文中大部分研究者错解琦善奏折原意的错误。


3. 瞎逼逼之前最好多读书。




  

相关话题

  在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朝唐朝宋朝等等都曾被少数民族入侵,为何三国时期却是如此的平静? 
  法国为什么首都一家独大? 
  独尊儒术之后,为什么不会再有进步? 
  日本政府给与李朝宗室以优厚待遇,但是关东军建立伪满洲国后,为什么对溥仪和满清遗老的待遇极为低下? 
  法国在网上为什么被黑的很惨? 
  非史学专业者应如何选读二十六史? 
  北宋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南宋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在中国古代割据王朝中能排前三吗? 
  司马家族和八达岭的名字有关系么? 
  欧洲是如何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禁欲走向性开放的? 
  《明史》、《明实录》和《国榷》三本史书哪本可信度最高? 

前一个讨论
《灌篮高手》中的陵南队为什么后期会这么强?
下一个讨论
齐国稷下学宫如此成功,为何思想专制的秦国却统一六国?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