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欧洲山多,便自古以来大理石的供应就都是充沛的,这是谬误。
或许今天大理石矿地的确多了,但在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大理石矿是一张短单子就能列齐的,其中最有名的不外乎四处(按开采时间排序):爱琴海中央的 Naxos 与 Paros,雅典的 Pentelic(马拉松旁边),与意大利的卡拉拉。
这四处的大理石矿,以 Paros 为最,颗粒细腻,颜色洁白,开采早至公元前七世纪;其次是雅典的 Pentelic,质量与前者不相上下,但开采时间较晚,发现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正是发现了这个矿,雅典才可能建起纯大理石结构的帕特农);卡拉拉的大理石也质量上乘,但开采时间远晚于上述两矿;最后,质量最差的是 Naxos 大理石,颗粒粗大且色泽泛黄,并很容易颜色不纯,但其开采最早,不过,也因其质量相对较差,而价格便宜,是古希腊-罗马世界商业化最成功的大理石,出口众多。
这四处矿今日依然在开采,同古时一样,价格也依然不菲。古希腊-罗马世界因成本原因(材料成本与运输成本),实际上全大理石结构的建筑是非常少的!
所以,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建筑更多使用的是石灰岩(limestone)。在相对来说的大多数地方几乎可以做到本地开采,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石灰岩也质地较软,方便雕琢。比如,如果能实地去意大利、西西里与希腊本土的话,只要仔细看建筑的石料是否粗糙、不洁白、充满孔洞,便可确认是不是石灰岩。
对于古地中海世界的某些地方来说,即使充满石头山,他们也未必有合适拿来做建筑材料的石头,也就是说,连石灰岩都不一定凑的齐。这样的地方,比如说伯罗奔尼撒的 Argos,逼的他们只能用烧制的黏土(terracotta)做部分建筑部件;意大利中部的一些殖民城邦也是如此,比如保存完好的 Paestum(这里现在立在遗址公园里的三座庙,也大体是拿石灰岩建的)。
可以简单的这么说,最重要、最奢侈与最尊贵的建筑才是全大理石结构;其次是大理石与石灰岩混合结构(大理石一般被用在关键部位,如三角楣);然后是全石灰岩,或石灰岩加烧制黏土。
在古希腊世界,好的大理石的尊贵程度是不亚于我们对玉石的态度的,比如 Paros 的高级别石头(今天也是30、40欧才能买巴掌大不到的一小块)。
大理石如玉一样,一方面“稀少”(人为认为如此);一方面的确质地非常特殊。
说到“整形”,一般是分两步:
首先,在矿区开采后分为所需要的块状。如果是属于柱子的部件,则要在此时大概雕刻成“圆形”。可以简单的说是“粗雕刻”,只要大概符合建筑部件的大概轮廓即可。其实这样做是方便运输,如果精雕刻,很难保证在运输途中不发生磕碰而产生损毁。
其次,抵达建筑工地后,由工匠在此完成精加工,并组装到所属建筑部位中。
可以看下帕特农修复项目的官网,上面有关于目前修复项目的视频,其中不少展示的是用“古法”来精处理石料,并最终组装。
ΥΠΗΡΕΣΙΑ ΣΥΝΤΗΡΗΣΗΣ ΜΝΗΜΕΙΩΝ ΑΚΡΟΠΟΛΗΣ(我记得其中有几个视频还涉及雕琢大理石所使用的工具,如各种凿,与磨平大理石的磨盘等等,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