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揭示了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五只猴子被关进笼子里,笼子一角挂着一串香蕉,如果有猴子试图摘取香蕉,就会被开水泼到。猴子们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就再也不想摘香蕉了。 此时用一只新猴子替换老猴子,新猴子看到有香蕉刚想去摘,就被老猴子们拉住一顿暴打。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不再去摘香蕉了。 此时再换进一只新猴子,它也看到香蕉想去摘,也被老猴子们一顿暴打,下手最狠的恰恰是那一只没被开水烫到过的。 最后老猴子们都被换干净了,仍然没有猴子去碰那串香蕉,因为它们知道——碰香蕉意味着被打,而为什么会被打,没有猴子知道。
这个段子常常被人用来黑所谓的「传统」,看起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果壳网有一篇文章已经说得很完备了,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一本名叫《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的商业书籍,作者表示这个实验是从「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文献中也没有这个实验的踪迹。而人类学教授布兰布利特和猴子相处过30年,他表示: 如果你把香蕉放在猴子够得着的地方,就别想再拿回来。
目前为止好像尘埃落定了,这个所谓的「实验」根本不存在,充其量只算是一个寓言。
这个问题,好像可以终结了?
---
并非如此。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传统的形成恰恰遵循着类似的方式。
研究人员认为,传统的形成依赖两种机制:
动物实验证明了即使在惩罚被移除后,主动回避惩罚行为也可长期保持;甚至避免惩罚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奖励。比如社交恐惧症患者们因为不愿意面临社交带来的焦虑就会躲避社交,焦虑的减少鼓励了躲避社交的行为。
但随着惩罚被移除,总会有人偷尝禁果,从而打破这一传统。而传统能够延续,社会学习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们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取奖励及避免惩罚,即使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美国的一对夫妻,妻子在蒸火腿肠时,总是把火腿肠切成两半,丈夫就问,为什么要切开啊,这样一蒸中间就冒出来了。妻子说:“我不知道,自小我妈妈就这样蒸的。”那好,问问妈妈吧。
妈妈说:“我也不知道,我自小你姥姥就是这样蒸的。”那问你姥姥吧。
姥姥说:“唉,你不知道,你妈小时候咱家穷,大的蒸锅买不起,只能买小蒸锅,火腿太长,不切放不进去,所以得切开啊!”
为了证实这一猜想,研究人员开展了实验。
为了检验前述猜想,实验者进行了微调:
*实验结果。从左到右依次为惩罚实验、奖励实验、随机惩罚实验、社会学习实验,纵轴表示被试选择A选项的概率
这时让我们再回过头看那则被「辟谣」的寓言,请自动把猴子替换为人类——
研究人员揭示了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五只猴子被关进笼子里,笼子一角挂着一串香蕉,如果有猴子试图摘取香蕉,就会被开水泼到。
——他们意识到了惩罚的存在。
猴子们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就再也不想摘香蕉了。 此时用一只新猴子替换老猴子,新猴子看到有香蕉刚想去摘,就被老猴子们拉住一顿暴打。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不再去摘香蕉了。 此时再换进一只新猴子,它也看到香蕉想去摘,也被老猴子们一顿暴打,下手最狠的恰恰是那一只没被开水烫到过的。
——其实根本用不着「一顿暴打」,新人看看老人们都不去摘,自己也不会去了。
最后老猴子们都被换干净了,仍然没有猴子去碰那串香蕉,因为它们知道——碰香蕉意味着被打,而为什么会被打,没有猴子知道。
——传统形成了。为什么会被打呢?是一开始对惩罚的恐惧和社会学习的路径依赖。
不要以为上述情况只会发生在理想状态下。谁能想到,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两种食物就曾被「传统」所累呢?
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
人们被「艳丽的东西有毒」这一可能的惩罚吓住了,通过社会学习,谁都不敢吃它。
很久以前,土豆并不受法国人欢迎。宗教界称土豆为「鬼苹果」,只因它生长在黑暗的地下;医生认为土豆是在土里生长的,由于像附在根上的瘤,于是认为它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农学家则断言由于土豆大量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而会使土地变得贫瘠。所有这些断言和假设都为「鬼苹果」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吃土豆的传统就更荒诞了,惩罚来源于人们的臆想,社会学习把禁忌扩散开来。一个「传统」形成了。
(很显然,这类「传统」也并没有持续很久)
现在看来,「猴子实验」是一个很成功的寓言。它体现了惩罚和社会学习的力量,「新猴子下手最狠」也颇具戏剧性。
只是,当真相足够有力,我们本可以不听故事的。
参考文献:
小广告:知乎 Live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已上架,感谢你的支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