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2010 年来很多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已经拿到绿卡了却又纷纷回中国发展?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中国的一般都并不熟悉国外,黑国外的也同样不熟悉国外环境。

美国的物质生活显然强过中国,比较这个显然就幼稚了。但职业发展受限,阶层晋升受限,终你一生你可能跟上流社会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玻璃天花板不是说说而已,除非邓文迪愿意收你为徒。

回国肯定会好很多,高学历海龟圈子是天然的中上层阶级,可以掌握的社会资源比你在国外大得多。

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最适合中下层去打黑工,因为你完全没学历,也可以获得4万刀左右的年薪。而一个博士毕业,在美国税后也就翻一倍而已。

如果只是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留在国外没错。

如果要做出一番大事业,为什么不回去试试呢?


user avatar   mu-xiao-yi-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人人上看到排名第一这篇答案之后,决定结束知乎潜水生涯。

既然有人喜欢写满满负能量的答案,我就来一个些许正能量的,看看能不能驳倒acel rovsion同学。

先上本人的教育及工作背景。06年进入美国一所CS专业顶尖的学府念undergrad,10年同校年master,11年末进入位于美国西北的一家IT巨头从事coding工作,俗称码农。基本上留学生的辛酸苦辣甜本人都有经历。我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有能力留在美国有一份不错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美帝远远好于天朝;没能力留下来的,不在讨论之列,实际上我不认为这部分被迫回国的人有一丝可能拿到绿卡,他们甚至不能称为海归,最多只能说“海学”了几年。至于真的海归(尤其是绿卡持有者),更多的是工作几年后某些个体作出的更优选择,与acel rovsion同学所介绍的美帝人民水生火热的状况根本扯不上边。

先驳acel rovsion的答案。

原答案第一部分,说实话大部分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价值,具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会在第二部分反驳,而其他的诸如对祖国的爱对国内外大环境的幻想乃至对美国梦的理解,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中不少地方我也赞同。至于那部分无法在美国体面的留下来而被迫回流的留学生(不好意思得罪了),上面已经讲过,他们不在讨论范围之列。

原答案第二部分,原作者说” 没有这么多主观性在里面,只是单纯列举一些现状而已“, 那我也不带主观性单纯列举一些现状,看看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同一个美帝。

本人现在西北,曾在palo alto实习工作过一段时间,加上硅谷是同行,相信我总结的美国西部科技企业员工的状况比原作者更靠谱。(声明一下本人属于特别普通的码农)

收入

本人一年多前硕士毕业入西北一IT巨头,起薪(纯工资)100K,股票50K,签字费20K,bonus看表现最高有25%。由于没有州立税(好吧这是要暴露我大华盛顿州),纸面工资比加州低一些。税收方面federal tax + social security + medicare tax 一共大约28%。

我所知道的当年同届去硅谷的同学们,同级别IT巨头,起薪110-130K,股票60-100K,签字费几W不等,税收方面确实比较高,全算完大约37%。不知道所谓硅谷码农起薪8-9W是哪一年的黄历?而高工10W出头更是让人笑掉大牙,我的一个学姐在硅谷某IT巨头做了4年现在已经起薪18W了,4年肯定还没做到高工。

以上是收入现状,再来看看消费

华盛顿州(好吧其实是西雅图),本人之前与1室友合租两室一厅租金一共$1400/月,现在自己住大约$1100/月,按自己住的这个房租加上水电网等杂七杂八一年下来1.5W足够。吃喝玩乐一年2W=日均55刀不算太吊丝吧?纯工资(10W税后7.2W)+至少10%奖金(税后7K),减去这3.5W,还有4.4W。这4.4W是什么概念呢?我哥们去年末买2013款宝马328,新车高配下地正好4.4W(同档次奥迪A4奔驰C300略便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只要我愿意,纯工资第一年就能买到一辆宝马(实际上算上很可能更高的BONUS加上股票及签字费,上来就保时捷也不是梦哈哈)。这就是水生火热的美帝?敢问天朝应届毕业生要多久才能混到买宝马?

第一年车子解决了,第三年可以考虑买房,就算没任何加薪,8.8W足够首付一个三室一厅100平米了。什么,非独栋大别墅不买?一普通码农26/7岁就想买大别墅,你怎么不说买游艇买飞机?事实上,大别墅也不是梦,西雅图地区100W的独栋也算不错了,攒个10总有30W了吧?那30出头首付是不是就够了?敢问天朝码农要多久才能买房?进坟墓前能买的起别墅?

硅谷,我几年前在palo alto实习过半年,房租$1500/月(你非要住到斯坦福校门口那当我没说),算下来一年2W也够了, 吃喝玩乐2 W,以起薪12W税后7.6W计算,那么也能省下来3.6W。加上硅谷相对高额的奖金和股票,第一年买宝马也没问题,保时捷也不是梦。房子嘛硅谷确实略贵,但是最多也不过就是西雅图的1.5倍左右,以硅谷的跳槽加薪机会,大约10年也能首付住上不错的独栋别墅。

注意,以上分析为纯自力更生,不要家里一分钱。如果像天朝买房买车一样家里给首付,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每年周游世界一圈,或者存钱几年买个游艇,或者YY一下R8,或者养个啥都不会只负责漂亮的老婆。

纽约嘛,说实话金融高富帅们的世界本码农不熟悉。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同学朋友在华尔街工作所以略知一些。不过现在美帝金融不景气,从业人员收入待遇上也慢慢显出差距了,纽约消费本就高,10W年薪奢侈一些月光也是合理的,这个我就不反驳了。

一直码农码农的喊其实颇有歧义,众所周知,IT/科技公司其实并不都是程序员,实际上大规模的企业里面软件开发工程师只占不到20%的人数,也就是说coding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实际上从产品到服务,coding只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而已。我等用于自嘲的码农这一称呼,实际上委屈了科技企业里相当大一部分高富帅和白富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IT科技公司的比例比工科学校的比例高多了,我组里的华人女性就不少,从Sales到PM到Tester都有。还有一个例子是附近一所普通大学的学统计的小姑娘刚刚拿到了隔壁组数据挖掘/数据库方面工作的offer。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招聘的华人比例最高的工作就是做数据挖掘/数据库。在IT企业干同样的活显然更靠近核心业务,也就等于更好的锻炼和更多的机会。

这里本人忍不住插几句题外话,我个人认为科技创造给社会的价值远远超过金融,看看近十年中美冒出来的顶级富豪和引领时代的企业家,以IT信息科技行业为翘楚;看看中美德法印日俄巴,要不就是科技要不就是自然资源,仅有英国和前殖民地香港等畸形经济体是金融独大。美西IT科技公司的崛起是必然的,码农待遇超越华尔街高富帅也不再是天方夜谭,个人甚至认为这对美帝发展是有好处的,毕竟近些年美帝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基本靠科技产业支撑,如果科技产业垮了那美国就真的要衰落。相比西部,纽约这个浮夸的城市,能代表美国梦?现实是美国绝大部分地方都与纽约是两个世界,纽约的繁华是独一无二的,可是繁华的代价的的确确是中产阶级的噩梦,从这个角度看,无怪乎原作者用满满腹能量的视角看待美帝。

再几句题外话,MITBBS真不见得是什么主流意见的地方,清北毕业生也不见得就是美国留学生的领袖。我个人看到的是,大量真材实料的美国本科/硕士留学生,并不逊于清北。考进清北一定比美本牛?只能说明清北的学生更适应天朝科举体制吧;别的不说,16/17岁考托福考SAT报顶尖美本,难度相当大,单单一个托福110+/SAT 2200+就能难倒很大一部分清北学生,更别说要找大牛推荐/平时成绩要优秀/最好有国际竞赛获奖等加分之处。MITBBS我个人只在搜GOOGLE/MS/FB面试题的时候逛过一阵,积极一面当然有,但不得不说总有部分发言带着一股酸臭WS之气,网络放大了很多人的不良情绪和心态,很多人并不是过的不好,而是欲望太多不满足,既想要美帝的生活环境和稳定待遇,又想要天朝花花世界的精彩和暴富的可能。借一句评论里看到的话,有些人抱怨并不是因为在美国是中产,而是因为没能抓住机会成为天朝权贵

下面正式回答问题。

我个人打算不久的将来回国,但并不因为在美帝被压迫的过不下去了,恰恰相反,是美帝太过安逸的生活让我恐惧,促使我必须离开这种消磨人意志而且来的轻而易举的小资产阶级享受。

打字手酸了,下回更新。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为什么诸葛瑾的主公是孙权,诸葛亮的主公是刘备吗?


user avatar   xii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都说复杂了。

拿绿卡回国,意思是两头下注。

在中美两国国运对赌的情况下,未来会怎么样不是我等小民能预测的。两头下注平安些。

你也可以叫它投资组合。

---------------------------

没拿绿卡就回国的不讨论。说留学生水平差的都文不对题。水平差的留学生有绿卡?

拿了多年绿卡甚至公民再回国的不多讨论。 真要说,主要是文化认同和中国崛起。

单说绿卡到手前后就筹划回国的,也就是两头下注的。

不回国,中国胜了你就一无所有。 回国没绿卡,美国胜了你就再过不去了。

带绿卡回国,两头下注,进可攻退可守。 那你问他们为什么拿绿卡回国? 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这个赌局。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奋斗的成果在这个赌局胜负面前不值一提。 而且他们看到太多前人不回国不去赌,然后赌输了。

很多人去留时心思不在赌上,但你也是用脚下注了。

请注意,绿卡不便宜,什一税呢。 也有不少不方便。

------------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对于很多颇具实力又单纯想回国的人来说。不拿个绿卡不好意思回国。 否则容易被人看成, 没什么水平混不下去的留学生。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后更新一次,两篇反驳我的答案我都给了“感谢”,但我没兴趣做出太多回应,此篇我本人彻底“停更”,。。。。摘取一点专栏权作回应(凡是评论里出现的,或者回答中出现的,我都做了一些说明,有些情绪,甚入,可自行判断)。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个政治正确的人 - acelrovsion - 知乎专栏
知我罪我者,一任诸君。。至于说某人扣我帽子,说我”专门传播负能量“,我个人不发表意见,你们喜欢扣帽子就随便吧。。。

PS,本题目不是“联合比惨大会”,这个审题不难吧??

(原文起)
首先,谢谢邀请。(更新提示,所有的更新都放在了第二部分)
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我不知,但是在北美,尤其是MITBBS上几乎成了月经问题。mitbbs上随处可以摘录很多无比感伤的句子,即使是被称为北美wsn的理工科或者基础学科人士,其过于理性的文字里面都透露出几许伤痕文学的影子。无数回国徘徊街头的当年美利坚追梦者,除了感慨共和国变化以外,都在痛惜所谓“失去的十年”。
动用某位知乎上某位大神的句子加以改变:
“天堂在上,美国在这,祖国何向?但指在根。”
好了,煽情到此结束。我个人不是一个文艺青年,即使文艺起来,文字中冷嘲热讽也是居多。所以我个人原因死理性派一点,分类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我的回答分三部分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回流现象,甚至是某些入籍人士如今疯狂地挤回中国无非就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越来越客观认识到美国不是天堂。美国本来就不是天堂,这不是中国新千年快速发展后地事情,实际上在90年代末互联网时代,当时newgrounp也好还是后来海归网也好(当时mitbbs的创始人王,李二位还在mit和wapi读书),实际上90年代末,整体海外华人对于北美地区的评价变得越来越负面。90年代末是美国所谓“中产阶级崩溃“的年代,经济增长点地匮乏,以及90年代各国的移民潮,让美国当时的最大的社会负担都压在了中产阶级身上,极高的直接税率,以及产业发展的贫乏,让所有人越来越意识到当初脑子发热来追寻的美国梦成了一个笑话。在这个年代就已经出现大量的海外人士归国了,这一批人也是最具有”赌徒“心态的人,他们愿意在一片还未建成的热土上投资自己的一切,而不是把困死在美国这个鬼地方,其勇气和气魄丝毫不亚于当年漂北京,闯深圳的第一代企业家们。而到现在这个年代,”中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被更重的负担捆绑,很多地方,比如纽约,税负甚至高达百分之三十,10年一个童鞋去wall street当freshman(做analysis)大概也就10w块左右地收入,但是连曼哈顿都不敢住而只敢住jersycity,而即使是这样,也完全存不下钱来,要知道10w块钱在纽约这个”全国贫困市“是绝对超越中位数地收入。所以作为中产率最高地华裔及华人群体,这个10几年地美国把他们的美国梦直接变成一个笑话。

第二,留学生群体结构地变化。以前我国的状况是精英出国,能出国念个书简直是不得了的事情,而现在说实话只要家里有接近中等收入的水平,完全就可以承担这个费用,而且出国念书的各类考试相对于高考来说,相当得弱智。所以留学是一个很普遍得选择,尤其是不想高考的话,故而中国留学生在美的整体竞争力自然也不是当年那么让人闻风丧胆。而且产业化程度高了以后,每年得留学生人数简直跟流水线一样,连德州乡下学校都可以组织上万人的中国学生会。那么在产业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少,且华人学生供应源源不绝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或出于自己选择,或出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回流。美国根本提供不了一分像样子的安身立命的机会,当然肯定要回流。

第三,美国已经提供不了相对优越的条件,反而是更差的条件,以及更严苛的门槛。这年头你到上海找差头,如果差头认为你看起来很土,就会直接问你”北美回来的?“。
以前硅谷10w+分红的收入给一个高级工程师是听起来还不错的收入,但是现在这个bay area的房价动不动就上百万的房价,而且房屋档次还非常烂的情况下,10年后的今天10w美刀的收入显得无比的吊丝。同在s大学计算机的学长们也好,mitbbs上做开发的前辈也好,直接了当地说”硅谷现在已经不是全球科技业的理想之地,而是把一堆一堆的清北学生送进绞肉机的坑。”硅谷的geek们说到底当年在出国前都有一些理想主义。都带着要改变世界,要创造科技之不可能,等等理想主义来到美国硅谷这么个大农村勤勤恳恳地搞开发,结果白了少年头,除了十来万到几十万美刀的收入(不少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一个烂房子,一部烂车,除了这些之外一无所有。谁的美国梦都会粉身碎骨的。
(这一段关于华人在各行业的一些忧虑和现状,我明天再来补充一下)。

第四,就是对于国内发展的幻想,以及北美汉子的现状(大拿除外),激励了下一代海外华人。中国从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黄金年代,那个年代留在国内的或者回国的人士往往都成了第一代企业家或者第二代企业家,这让在美华人的回国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就是一个一个的中国财富梦啊,中国即使到现在也是最具性价比的赚钱地方。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个想法已经不是激励在美华人回国发展的欲望,而是一种幻想了。在mitbbs上,在美华人最常感叹的就是“老子当年要是早点回国,一定早就xxx”,“现在要是有个机会,老子马上回国。”之类的,所谓的“失去的黄金十年”,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种说法和“老子要是知道房价要涨,一定多囤几套”这种逻辑基本上一回事。2000年代左右的海外华人,是最惨的海外华人,因为他们的在美生涯相对艰苦,而且还正好错过中国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和身边的同学,混北美的反而成了混得最差的了,国内同学无论从财富上还是地位上,把北美汉子们的美国梦击得粉碎,这个落差是非常可怕的,一边是发达的国内友人们,一边是挣扎在中产线北美汉子,谁都会抓狂的!所以这种“回国发财“或者”回国忽悠“的想法成了这代华人遗传给下代华人的意志,现在诸如我们这代海外华人,有一个潜意识的幻想,就是回国满地是金子,回去当忽悠都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中国虽然现在也很有机会,但是创业潮已过,民营资本的超级发展期已过,社会已经有阶级状况产生,海外华人盲目往回赶,反而成了弱势群体。而且这个年头,海外文凭和海外背景越来越不值钱,这贬值速度和失水的豆腐一样。以前海外文凭几乎成了hr认定人才的一个标准,现在除非你的学校非常拿得出手,经历非常拿得出手,否则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还不如国内教育出身的孩子,在90年代,中国企业急需扩张海外,一个海外生活背景都可以忽悠不少人了,现在的hr早就学聪明了,都知道你的海外经历实质没多少价值,国内经历又是空白。所以现状,大家的境地是进退两难的,无论是海归还是归国留学生。很多领域已经极端到非”hsympcbcal“等等这些所大学以外其他的都是扯的地步,清北文凭现在变得无比值钱(相对以前)。在学术领域,更是如此,以前在争取终生教职不成,也就是双t的情况下,只要愿意回国,只要经历还ok,学校也不错,绝对有国内一流大学的人要你。现在除非是大拿(主要是经历),其他的你就靠边玩吧,现在去普通的211大学谋求一份低微的教职,人家也未必理你。当然我觉得这些对于国内就业价值观来说是好事。

第五,就是对于祖国的爱。不要觉得这个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中国的寻根意识是很强的,中国对外从古到今都非常包容,但是中国人完全融入异文化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多,因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无比的强大,所以很多人只拿绿卡而不拿国籍的愿意,很多都是出于这种心理洁癖。很多人不是融不进主流文化,而是时时刻刻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天主教文化根基的国家很多,但是大中华只有一个!

第六,很多人不是拿了绿卡归国,而是为了归国顺手拿张绿卡,这其实有点误解。也就是所谓给自己寻一条退路,虽然这条退路基本上纯属心理安慰。很多人觉得把美国那边敲定下来,作为一个大后方,然后在国内奋斗可以相对安心一点。
其次,很多海外华人都在做”中美之间“的生意,在中美之间的投资领域非常活跃,所以一张绿卡只是为了便利而已,他们也确实主要在国内发展。

第二部分。
本来我说第二部分我们聊一些政治不是那么正确的话题,结果貌似评论里很多人觉得我“有意”,”主观“地去”黑美国“,其实我必须说,黑美国对于我本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人发我钱来当喉舌。本题是要说明为什么华人放弃既定选择而回国,这个问题本身对于美国来说就是负面向的论述,我写这些东西并不是说美国一文不值。我个人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这么多主观性在里面,只是单纯列举一些现状而已
单纯客观来说,就民生方面,美国是相对于国内或许好一些,不过也只是”或许“和”好一些“而已。


本来第一部分把整个问题基本上已经分析透了,但是由于我第一部分的某些描述让某些人觉得自己心中的美国被颠覆了,且我认为第二部分对于第一部分有一些补充性意义,所以我也加到这片回答之中来。

一,为什么北美华人对于所在国(主要是美国)的负面倾向要高于其他国家?
这个问题其实直接就是”海归”心态的高度概括。
其实很简单,
首先,北美华人的集中爆发期正好是新千年过后的时代,而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中国的爆发期,更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时代。而相反美国是陷入了竞争力的疲软期,这个年代的中产阶级压力在无限增大,自然滋生负面情绪。
其次,就是在新千年过后,出现的最多的言论消费品就是“中美话题”。所谓中美话题一般两种路数:其一,就是把中国的东西打包(夹带私货)之后卖到美国去,比如虎妈;还有就是把美国的东西打包到中国来,比如无数宣扬美国先进理念,甚至有点过于美化的各种产品。
其二,就是关于公共政治言论了,某些人过于美化美国,某些人又过于妖魔化美国。
以上两种类型的“中美话题”作为大剂量的公共言论消费品出现在国内各种时政话题之中,甚至极端到逢中国问题必提美国的尴尬境地,这让大部分海外华人产生了反感。

最后,就是心态的问题。
留日的华人,大部分是寻求一种积极稳定,快节奏的生活态度,他们真正比较纠结的东西在于“如何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日本”。。而事实上日本虽然不是容纳梦想和开创者的地方,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收入阶层要稳定的多,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甚至有几十岁=几十万的说法在里面,即使首都圈和阪神圈的消费很高,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一种稳定的生活态度。故而留日的回流比例远远不如北美那么夸张。
而留欧洲的华人,实际上除了欧洲的福利结构以外,更多的还有一份欧洲多元地理文化的一份艺文情节,还有自由主义的教养。所以实际上留欧华人就算未必对所在国有多少好感,但是这种情节催生下的心态是比较安适的。
但是留北美的华人却远不是这么一个情况,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些清北科毕业的第一代留学前辈们,他们都是真正抱有理想主义情节,甚至被理想主义洗脑的那一批,对于美国的生活经历是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美国远没有其他国家的福利和稳定程度,所以“美国梦”几乎成了奋斗的唯一理由。这种传统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在。故而当“美国梦”破灭,自己挣扎在中产线上,自然是负面情绪滋生。

还有就是留学和移民在新世纪以来过热的问题,当初很多人并没有对于所移民的国家有什么多深的认识,单纯不明觉厉地就过来了。移民这回事情,我个人并不阻拦,个人的机会不一样,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是因为美帝这个名头被忽悠过来,我就有点“呵呵”了。故而这一群人之中,后悔的也相当多。

二,关于大部分中产华人的现状。
这个其实我在第一部分的原因分析里面有提到过,但是不少人显然不相信。
我个人主要在纽约,bay area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个人在palo alto生活过一段时间,主要是读书,还是了解一些情况的。
硅谷
一般来说,诸如我们学校,东边的哈佛,mit;以及伯克利,cmu等等计算机方面相对牛一点的学校,一般在硅谷能够顺利就业的话,
起薪大概在8w-9w左右,
有经验以后,诸如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这类的开发岗位,大约刚好10w的收入,无分红
纯开发的话,做到高工大概10w出头(一般在12w),加分红15w不到,
做到技术骨干,比如说某一块长期项目的负责人,大概纯薪水13w不到,不过红利这块一般会有不错的收入,但是看公司的利好情况,一般20w不到。
至于转管理当总监或者工程总裁,这已经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了,大拿级别的人物了。
技术总监和工程总裁,设计总监等等(有时候工程职位和行政职位是双轨制,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一般来说纯薪水13w-16w左右,分红这一块公司之间差得太远,比较意义不大。

但是整个bay area得消费情况呢?
一般大bay area地区的均值收入在92,299 左右,但是房价呢,中位数成交价大概77w左右,打80w算。但是加州得直接消费税非常的高,地税也不便宜,所以税负比纽约更甚,敲掉你4成左右收入是必然的。。虽然加州的公立教育其实是不错的,但是你同样要选择好的学区,这样的话,基本上房子的成交价110w美刀向上数,但是问题在于110w美刀买的房子基本上就一保障房水平,除了是独栋,其他的,我还是比较呵呵的。

wall st
花街一直被称为高收入地区,投资行业的金钱斗士太多,所以算平均确实很高,但是我个人就算一下一位华尔街freshman的收支情况吧。
(以下只讨论曼哈顿的情况,皇后区,布鲁克林不予赘述)
freshman一般10w收入左右(以做analysis为例)
但是呢扣掉三分之一的税,在曼哈顿住时代广场附近很多的大套间condo3k-4k/month
吃住用交通2k左右,基本上存不下来钱。
如果我就算你是花街大拿,成家后40w收入(这个收入已经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很多了)。
每月你还要面临着5k左右的房贷,2k左右的地税,1k-2k的物业费,还有子女的教育费用一个月1-2k(普通学校),每个月1w5左右的消费基本上是正常的。

学术界
这年头学界拿双t非常难,尤其是基础学科,诸如数学,哲学,物理学,天才太多,竞争大,不缺人,名额少,即使终身教职收入也不高,8w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假如把地区设定在消费较低的dallas
某feb高级经济学家自己开出的账单如下:
房贷:1500, 房产税:600, 保险(房屋+汽车+医疗):600,幼儿园:1000, 吃饭加日常开销:1000,水电气:250,电话电视上网:200,车加汽油(假设2部车5万美元,开10年,如果豪华车更贵):500 总共:5650
以上不算人和奢侈品,聚餐费,等等,只算了纯粹生存需要的开支。


所以很明显,我在分析原因中阐述的,“美国已经提供不了更好的条件”这句话不是主观臆断。

三,关于海外文凭的贬值
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可讲的,留学生太多,当然贬值。而且以往的企业对于海外经历,以及海外培养的所谓“能力”非常重视,但是10来年实践下来,hr们慢慢意识到这两件事情真心“呵呵”。再加之,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对于国内认识的好几年空白实际上反而让留学归国人士陷入弱势群体。
所以hr就只能赌博,赌你这位海外归国人士的学习能力超乎常人,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情况是不乐观的。故而hr们在选择海外人才的时候,往往转向了用文凭来卡门槛,在某些极端的例子里面,除非你的学校是绝对的世界顶级名校,那么hr会眼前一亮,否则,他其实更愿意选择国内的985学生,清北文凭就更不说了。。
所以按这种情况来看,实际上海外文凭是贬值的,当然以往对于海外教育,职场上本来就有过于乐观的估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不是坏事。


user avatar   paradis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了绿卡就有回美国的退路了,回国来干才能安心,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很多回国发展的人都是拿到绿卡的”和“很多拿到绿卡的人都回国发展了”是差异很大的两个描述。


user avatar   si-tang-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有些人把绿卡说得好像美国护照一样……


user avatar   xia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杜克大学陈云泽:

我们生在了一个不一样的时代,尤其和以前父母辈的留学生来比:美国的生活不再是人间天堂,尤其作为一个成熟到快要自动化的经济体系,一夜暴富的机会基本无限趋近于零。稳定点做点小投资的朋友还不幸碰上了金融危机。而在中国,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年,下海做生意的基本都成了老板,如果你一不小心还投资了点房地产的话,更是富得留油。关键在于,过去的那个时代累积的财富和你付出的努力没什么线性关系。估计现在在国内的饭桌上,刚海龟回来一定会产生“到底谁是土鳖?”的错觉。中国的生活是诱人的,从在论坛上听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人会问:“我们该不该回国”,仿佛这个问题早已在大家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大家所关心的,基本上是“应该啥时候回国合适?”“应该以哪种形式回国?”相信大家都已经听习惯了长辈们“在纽约、硅谷积累几年经验”的教诲,但现实是残酷的,要知道创办了搜狐的张朝阳在上回国飞机的时候,脑子里还没有商业模式,回到北京先睡了一个星期的大觉,觉得睡舒坦了,才开始琢磨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搜狐。要是他多想一想,我留在美国会失去什么?也不会有这个今天的互联网大亨了。

都说从80 后开始,我们都算得上因为被过分溺爱从而变得“叛逆”的一代。其实在我看来,这个标签是挂得很不合适,我觉得不管是不是留学生,和以前的所有代人相比,我们都能算得上最胆小的一代。是,我们18岁就敢出国留学了,但我们身后有父母承担高昂的学费,要知道老一辈留学生拿着几十美金就上了飞机,我们这代本科留学生里,又有多少人敢去餐厅刷个盘子?是,我们曾经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爱好,我们喜欢看漫画、看小说、玩游戏,但我们这代人里又有多少人敢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说,我就要干这行了,谁都不要拦着我?相比之下,有多少人因为房贷成天花十多个小时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现在带着中国公司回华尔街上市的李彦宏们,当初决定回国才是真正的机会成本。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人知道中国的经济能有那么得蓬勃;也没人向他们保证,他们回去之后不会被一浪拍死在沙滩上,最后一无所有。

跟老一辈的留学生来比,恐怕我们才是真正循规蹈矩的一代,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从充满着条条框框的环境中长大,几乎从来都没有想过在教条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在这一群留学生刚到美国大学的时候,大多会很迷失上一段时间。当被压抑了寒窗十几年,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告诉你,你可以上任何你喜欢专业,包括考古学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跳出来的第一不是兴奋,而是一种畏惧。因为这样的生活和我们之前的教育体制相比较,太过于美好。从前的体制下,从进中学、中考再到高考,只要一个节拍没有踩对,我们就会害怕自己会从此“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当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又退缩了,我们又开始给自己加上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其实仔细地观察留美的本科生里,大家嘴上说着自由,心里面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模板”,然后就义无反顾地用这个“模板”来衡量自己的成功与否。记得在微博上看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不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别人觉得我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大家似乎也都已经习惯了为了世俗而活。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是一个逐步递减的过程,所有人小时候都能有一个大到没边的理想,搞科学的想拿诺贝尔奖;搞政治的想当国家主席;搞生意的不上个胡润排行榜也实在是拿不出手。就算是刚踏上美国之路的时候,我们这些本科生肯定也有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梦。但恐怕到毕业的时候,梦就随着大学生活一块飘散了。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没办法,生活就是一场悲剧啊!”

在哈佛论坛有关创业的分论坛上,有幸听到了广达公司的老总林百里的观点,他的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在谈到创新的时候,他显得异常激动,念念不忘着一个主题:我们不缺工程师、理工科的博士,我们搞科技创新的,最缺的是本科学历史、心理的人才。苹果成功在用户体验的成功,乔布斯大学没好好念,除了在大学里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连张文凭都没带走就被踢出学校了,反而早就了苹果引以为豪的字体;扎克博格高中的时候就是个计算机高手,进了哈佛却念起了心理学,最后构建起了现在全世界最有名的Facebook。为什么说我们不叛逆?我们有多少人胆敢选心理学专业?我们又有多少人胆敢在没拿到文凭的时候走出大学?大部分人都只能是时代的产物,因为小时候被一再灌输的应试教育,我们已经习惯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维定势。就算是到了美国这个自由到不能再自由的环境,我们还是学会了告诉自己,“我就是天生喜欢学数理化”的心理暗示。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我们有机会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等教育,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智商去分析“我们应该干什么”。可惜我们不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和内心去分析“我们到底想干什么”。

一直很欣赏韩寒,但又觉得韩寒成为这个时代的意见领袖、登上时代周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留学生来说,也算得上一种是一种悲哀。我们经历过中国的教育模式,有机会了解中国的社会环境,身处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成熟的社会环境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足够国内的信息。看到这么多,想法本也应该那么多,却连一个像样的意见领袖都没有培养出来,实在是有一些遗憾的。我们早就有了足够多的在世界外企身居要职的高级打工者,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为我们自己指点迷津的意见领袖;我们还需要的是能把中国民营企业带到国际舞台上的商业领袖;当然我们最需要的,也是通晓中西方文化的政治领袖。要是我们没有勇气跳出来承担起这一份本就应该属于“未来栋梁”的责任,那恐怕很多我们看不下去的社会现状还是会维持下去,甚至腐烂我们现在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美好生活。

在这呆的这三年里,最大的发现是一些美国人开始学中文了,每年夏天也会有不少对东方好奇的美国人不远万里去中国看一看。我就有一个伊朗籍的美国朋友花了一个暑假在中国闲逛,他一口地道的中文也总时不时给众人带来惊喜。当美国人和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市场都开始擦亮眼睛拼命研究中国的时候,我们这代人又有什么理由找不到一个回中国的借口呢?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大环境,每一代人也都会有不一样的使命。我觉得我们的时代,就是应该在学过了系统分析的方法、看过了成熟市场的运作之后,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这个很多规则都还没有完善的国家。因为只有在制度尚且不完善的时候,才有充分成大气的机会,也恰恰是整个社会可以包容一切独特元素的时候。当所有东西都已经都有一个游戏规则了,那我们也就只有被规则玩的命了。

有时候,大家都会很神秘地说,他们在等待一个机会,他们觉得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你要问他们:“你在等什么样的机会?”没人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他们期盼一个成熟的机会,他们期盼一个被身边所有的条条框框都确认可行并且值得尊重的机会。他们想要一个牛人走到他们面前向他保证:“嗨!回国做自己想做的事吧,你会成功的。”这个时候,可能他们又会迷茫,到底什么才是成功。这样的机会是压根不存在的。“当驴都知道这是个机会的时候,机会早都已经过去了。”而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身边所有的大众都确认这事儿可行的时候才出动呢?难道我们的教育没有给予我们哪怕一点点比社会大众早感知的能力么?不是,只是我们太希望得到确认,希望有人拍拍自己的肩膀,说:“孩子,这事儿该做,去做吧”。但现实等不得这番确认,成功也给不起你这番确认。有成就的人各种各样,但基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本都是偏执狂,基本被很多人质疑过神经病。调过头看,如果一路走来,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你也基本可以断定自己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走得足够远了。

最后,借马云的一句话结尾,“If not now, when? If not me, who?”,送给我们这一代人共勉。在中国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没有理由不感到亢奋。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但是我们必须要选择是否接受挑战。希望我们的时代,在历史上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不只是短短的一行:且听下回分解。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菲律宾疏远美国,同时「倒向」中国? 
  如何看待日本“窃中华而自居”的思想? 
  如何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历史 ? 
  如何看待中国应意大利紧急请求派出医疗专家组支援? 
  大二学生准备出国留学 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加拿大签证中心录指纹网约系统为什么一直进不去? 
  为什么许多国外地图把阿克赛钦和藏南地区都划给印度? 
  中国和东欧小国哪些生活水平更高? 
  出国留学是什么样的体验? 
  日本留学出愿材料交不齐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权健这次会被彻查而没能蒙混过去?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15年「塔利班绑架中国人,人质请求中国政府协助交付赎金」?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