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时,苏联对待自己的士兵和打仗的方式真的像《兵临城下》描述的一样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uoyu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遗憾,楼上几位的说法大部分都是错的。

《兵临城下》是一个法国娘娘腔拍的,里面【很多】用来黑苏军的桥段实质上都是【法军】自己的黑历史。

比如【缺少枪支】这个桥段,二战法军就因为德军的快速推进,导致大量布置在一线后方的战备仓库落入德军手中而短暂出现过新征召的部队【极度】缺乏轻武器的状况;事实上,虽然确实缺乏重武器,但是苏军在轻武器上是【很少】出现匮乏的状况的;(反例也有,例如莫斯科战役中的维亚济玛地区,苏军部队主要由莫斯科刚刚应征的大学生、职员、艺术工作者等组成,就出现了五个人才能分到一支步枪的窘境);

比如【逼迫士兵向着敌军防御严密的阵地发动死亡冲锋】,在一战时,法国娘娘腔们在维尼尔攻势攻势后为了防止情绪普遍不稳的前线士气崩溃导致兵变,就经常这么干(纯粹是为了消耗士兵数量),导演拍出这种桥段,大概拍着拍着就想起英勇的的法国军队了让他情不自禁吧。

至于【督战队架着重机枪扫射溃兵】这个桥段,在【一战法军】真实出现过的情况(当然那个时候是用来防止兵变),苏联的督战队是布置在战线后方收拢溃散部队用的,扫射士兵这种事情,无非是法国娘娘腔们的意淫而已,毕竟世界上最早发明督战队这种东西的就是法国人自己。(有兴趣可看看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

看看苏军将领,例如巴格拉米扬等人写的回忆录里面,其实一点都不避讳地谈到过,【很多经验少的苏联部队作战时,士兵一哄而散,要靠军官再次把他们集合起来,打打气,才能顽强作战。】

即使是臭名昭著的227号令(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这条命令是1942年7月28日,也即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之后一个月签署生效的,由此命令而出现的惩戒部队第一次组建是1942年8月,最后一次则是1945年1月),其主要针对的也是【指挥员】一级的军官,士兵只是一个附带条款,惩罚手段也是编入惩戒营,而非就地枪决。(苏联已经人力匮乏到大量征召女性进入工厂和军队了,哪来这么多的青壮年男性给你随随便便就杀了?)

当然,我并非要否认督战队(或者更精确地说,“阻拦部队”(barrier troops))的存在,如果影片中出现的是【惩戒营】,那么他们背后有阻拦部队那是很正常的(毕竟未经审判的处决只对惩戒营士兵有效);但是归根结底,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时,由于极大的影响了前线士气,苏军基本上已经停止了阻拦部队的设置。

根据我手中的数据来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15,649人受到处分,其中:

  • 244人被逮捕;
  • 278人被枪决;
  • 218人被送往监狱;
  • 42人被送往劳改营;
  • 14,833人被送回自己的部队。

14年10月补充:

如果说导演在片子里面渲染苏军训练不足,我是不会反对的,由于41年可以说骇人听闻的巨大损失,苏军在42、43年已经将新征召部队的训练时间压缩到了极限,有差不多一半(42%)的新征召士兵只接受了不到10天的训练就被派上了战场,直到43年后期才逐步把训练时间延长到了5个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苏联在战前以共青团等名义开展组织了各种军事领域训练俱乐部、夏令营,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接受过这种前期训练的士兵存活率会比其他未受过训练的士兵更高)

一个标准的苏军1941年型步兵师,拥有包括10420支步枪、1204支冲锋枪、558挺机枪、210门火炮与迫击炮(特指大口径迫击炮,50毫米口径不计在内)、16辆轻型坦克、13辆装甲车、55辆汽车和3000匹马,而这种规模的陆军师,苏军可以在42、43、44年每年以数十甚至上百个师的规模组建,为什么到了电影里面连步枪都只能两个人一把了?如果说苏军真的已经连步枪都配不齐了,那么德国人在干嘛呢?他们也配不齐步枪了?还是德国总参谋部的容克将军们骑士精神发作,也要求前线部队两个人带一把步枪跟苏联人“公平较量”?

进一步的说,对于苏联、德国这样的工业国家,【生产能力不足】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问题的主要因素往往是运输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人员培训能力不足所导致的;以德国为例,直到1944年十月,盟军战略大轰炸几乎把德国工业基地炸成白地的时候,德国仍然能凑出近两千的装甲车辆月产量,而柏林战役开始时,德军仍有数以千计的战斗机、坦克车辆由于缺乏燃料、备件与驾驶员等原因,要么停在机场无法出动,要么拆掉炮塔或者停在筑垒地域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京特.K.科朔雷克所著的《Blood Red Snow》(中译名:《雪白血红》)中就描述过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当作者在撤退时,遇到了一个后勤仓库,饥肠辘辘的士兵们打死了拒绝士兵进入仓库进行补给,坚持要把所有物资都炸毁的管理员;进入仓库后的作者如此描述道: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挑最好的拿,”奥托建议道,“等俄国人从后门追上来时,你就会把一半的东西都扔掉。”他说得没错,可什么是“最好的”呢?眼前的一切,对我们这些饥肠辘辘的人来说都有价值。这么多好东西都是从哪里来的?我在前线从未见过这些高级货。这些美味的硬香肠和熏火腿是为什么人准备的?我们在前线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不过是软干酪或肉罐头。在一个角落处,我发现了几箱美味的罐装巧克力,在我整个服役生涯中,这种巧克力只得到过两次。】

【他又急切地拆开了一些极受欢迎的“前线将士慰问包”,这种包裹我们很少能得到。奥托从包裹中只拿了几包烟,其他的好东西被他随手扔掉。我们在前线一连数天忍饥挨饿,而战地厨房根本无法提供任何食物,可谁能想到,这里的仓库居然存放着这么多宝贝。

事实上,就好像指责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时期使用所谓的“人海战术”的说法一样,这种扭曲事实的东西对当事双方都算得上是相当恶心的脏水,连德国人都打败了的美军,同时期全球范围内技术装备、火力配置无出其右者的一等一最强军队(没有之一!),会至于在机枪发明几十年之后,还对付不了一战时就彻底过时随便吊打的人海战术?军工产业发达、训练有素的德军,会至于在正面硬碰硬的对决中连一支步枪都配不齐的军队都对付不了?这种说法到底是在黑谁还真的很难讲啊。

归根结底的说,在斯大林格勒那种【兵力补充极度困难】的地方,冒着德国空军和火炮好不容易才渡过河的新兵,就这么随随便便的用重机枪打死,下这种命令的人就不怕赫鲁晓夫同志从掩体里冲出来亲自把他给掐死吗?


修改一下, 必须再多黑一下法国娘娘腔。

【让·雅克·阿诺】《——此导演就是个私货贩子,被俄罗斯老兵扔鸡蛋抗议《兵临城下》拍得失实的时候还大言不惭的说:“我拍的是我心目中的斯大林格勒。”(顺带一提,西藏七年就是他拍的)


user avatar   ma-jian-bo-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搞笑,那玩意本就是西方黑苏联的产物。试想部队连水连珠和弹药都不够,却拿着宝贵的自动火器督战,除非主官脑子秀逗了或者领袖名字叫常某申。而且一支军队服装齐整(可自行对比战争初期苏军制服与42,43年苏军制服的差异),有能力进行人员的大规模机动,却拿不出枪?

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初期,苏军是没回过味,并不代表苏联大规模使用督战队。大量装备被摧毁在一线武术人员被德军分割包围,钢铁同志焦头烂额,哪有心思管这个?

当然,后方会有相应的组织进行管制。内务人民委员会负责广泛,逃兵,敌特,都会处理,因此其并不是督战机构。

西方人表现的苏联,基本不大靠谱。敢于靠谱表现的,不是被苏联和谐,就是被西方和谐。

就好比至今还有人认为苏联使用人海战术一样,一只在二战前就实现摩托化军队,会沿用冷兵器时代就被抛弃的战术?

毕竟,苏军中的政工军官们不是吃素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国破家亡的愤慨是最好的督战队。


user avatar   chen-zong-c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苏联的太多,要是苏联用这种战术能赢德国,也太看不起德国人了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觉得一支队伍后面放上几个只会打嘴炮打黑枪的怂货用重机枪督战,逼着一帮懵懂无知萌脸正太组成的两个人一支枪的傻缺队伍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正面冲击MG42和4号反步兵坦克组成的阵地,这样的队伍这样的打法,有任何可能性几年之后反推逆袭把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么?有任何可能打胜仗么?

我觉得正常人都不会觉得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法国,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仨月就亡国了。

作为一个法国导演,看来既不认为这种做法导致了亡国,又觉得这种做法比较黑,拿来黑苏联都合适。

所以法国人不亡国可真是没天理。


user avatar   wang-zi-xiao-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贴心的多图杀喵预警~~~~~~~~~~~~~~~~~~~~~~~~~~~~~~~~~~~~~~~~~~~~~~~~~~~~~


先回答问题:不一样,差很多。苏联不是奴隶兵役制国家。健康且心智正常的士兵不能说杀就杀。

实际上,把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当做史实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尤其这个电影是好莱坞在冷战之后拍的,导演是个爱影射的法国人,描写的是当年差点核平欧洲的苏联,他能拍得客观才有鬼呢。

对苏联和东方政权的抹黑从电影和游戏在西方诞生之后就一刻也没消停过。如今好莱坞电影中成群结队的俄国冷血军官、疯狂的情报人员以及黑手党也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便举点最近的例子。

比如《美帝队长2 凛冬将至》里给队长年少时好基友洗脑让他变成坏人的是谁?俄国人。

瞧这萌萌的红五星

再比如,《末日孤舰》里谁不顾全人类的死活,一开始就往法国扔了一颗核弹还追着王师抢疫苗?俄国人。

伏特加,雪茄,脸谱化,装逼侠。这大概就是俄国军官在美剧或是电影中的普遍形象。。。

扯得有点远了,拉回来。

二战时关于督战队和乌拉冲锋的描写,在《使命召唤1》中也有,苏军线的第一关基本是按照《兵临城下》拍的,主角下了火车没有枪挤在人堆里跟一帮动员兵一起往山上冲。

当然游戏不能跟电影完全一样,所以《使命召唤1》里苏军线的第二关,有个情节就是主角帮助一名狙击手老兵干掉德军机枪阵地后,老兵帮你解决身后拿着波波沙的苏军政委方便主角绕路。

这个情节难道不是叛国么。。。有点添油加醋是不是?

然后你就看到每个后来的电影或者游戏都原创了一些情节,油和醋添得越来多,最后制作人的智商和良知都烧着了。。。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具体反映在《英雄连2》这款2013年刚推出的游戏中,苏军就被扭曲成了这个样子。

游戏中主角是一位军官。有次被瓦砾埋了,这位士兵决定去救他的指挥官。(注意字幕里提到“擅自行动”)

救出自己的指战员后这位士兵就被政委同志枪决了。因为没通知他。

一个还不够,政委同志决定杀掉所有参与营救队友的士兵。



这个游戏槽点甚多。

比如有一关任务是坚壁清野,所以玩家要操控工程师使用火焰喷射器烧毁民房。当你烧的时候,里面住的居民会浑身是火惨叫着的跑出来。(预先通知一下会死?)

注意左上角的任务目标。在二战游戏中,你见过点燃民房这种任务么


有一关任务是协同友军防御,但是指挥官认为守不住,所以把让玩家把友军阵地引爆了。(认为这样能挡住德国人)。

注意图片左侧的友军

大家有机会一定玩一玩。非常醒脑。

给个链接

【炮灰连】(《英雄连2》剧情战役)

俄国人吐槽这款游戏的视频。(英语无字幕)

俄罗斯人为什么抵制《英雄连2》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提醒提醒大家,看电影看剧玩游戏的时候不要随着剧情就被代入感牵着鼻子走了。。。要是全盘接受了别人拍给你看或者编给你玩的故事,那实在有点中二。。。

上个世纪,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近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从离散逐渐聚集。而这之中,成功完成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输出,并以超级大国的身份栖身世界一级的,只有上帝的私生子美帝和在二战中损失2700万人口的苏联。骁勇的德国容克倒下了,优雅的英国绅士衰老了,浪漫的法国宪兵遭到无情碾压。古老和荣耀的欧亚国家沦为美苏的靶场和棋子,时刻笼罩在他们的核武威慑之下。

如今美国人在冷战结束后终于腾出手来,因为曾经的种种恐惧或仇恨而大肆戏谑苏联时,我们作为旁观者应该保持冷静和清醒,我们是否有资格一起嘲笑?我们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黑的对象?

比如这种(PS3《超凡双生》)

或者这种(《末日孤舰》)



===========================================================================


最后再重申一遍:

这种情节

你们是苏军将士,不许撤退
被机枪压住了,撤退!
斯大林的命令!谁撤退谁是祖国的叛徒!
开火
突突突突突

是100%的扯淡、杜撰、瞎编!


能想出这种情节还做成游戏演给小朋友们看,这种人才真是犯有反人类的罪行。


user avatar   male-s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不是,仗这么打,会输。


user avatar   gu-si-ta-f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军的确大量干过机枪督战,不过是国内战争当中的苏俄军队(苏联彼时尚未成立)


建立可靠的督战队,配合正规军革命核心……以包括处决逃兵在内的任何手段施加铁的纪律

——1918年8月6日,托洛茨基致信列宁


很快,图哈切夫斯基便在其第1集团军建立一线督战队,1918年底,托洛茨基即要求将督战队建成网络,并给出了进一步使用方法:

证据表明,督战队在许多状况下仅仅是抓捕单个逃兵。事实上,督战队在进攻中的角色应当更为活跃,他们必须紧紧部署在我军战线后方,在必要情况下将掉队者和迟疑者往前推。只要有可能,督战队手中就该有一辆装备机枪的卡车,或是装备机枪的客车,或是携带机枪的几名骑兵。

列宁更直白

解决尤登尼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进攻已经开始,可否再动员两万彼得格勒工人加上一万资产阶级分子,在他们身后架设机枪,处决几百人,对尤登尼奇造成真正的声势浩大的攻势?

——1919年10月22日,列宁致托洛茨基

В.И.Ленин. Неизвестные документы. 1891-1922 гг. М., 2000. с. 304(粗体部分在列宁全集中删去)


列宁的话太粗略,那么具体战斗如何呢?请看步兵第9师(原库尔斯克步兵师)第1旅(下辖步兵第73、74、75团)政委卢卡舍维奇于1920年1月25日8时30分发出的命令

旅长已命令采取如下准则——必须始终留有预备营,以防战线出现退却,采用广泛应用于此类状况下的一切手段恢复阵地:先发出(口头)警告和鸣枪示警,而后使用机枪射击。

Овечкин В.В.

Дезертирство

из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в

годы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войны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

2003

. №

3

. С.110

和苏军一样组织、训练较差的波兰军队也广泛使用

为维持华沙桥头堡前线部队秩序,兹命令第1集团军在后方足够距离处设立一条警戒线。该警戒线目的在于使用包括机枪火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在这场决定存亡的斗争中消除怯懦行为……第11步兵师可耻地逃离拉济明,它必须解除武装,改编为适用鞭刑的惩戒连。

——1920年8月15日,波兰北方面军司令哈勒尔第4005/III号命令


一战主要参战国里,英法德三家自然不是草台班子,倒是意大利出过此等低劣事件

1916年7月1日(多么悲剧的日子),萨莱诺旅的一整个连在被困无人区两天,没有食物和饮水,也没有机会返回己方战线或得以解救后,打算投降。他们被己方火炮和机枪干掉了。军长后来下令处决八名幸存者,其中四人理由为疑似试图逃亡,另外四人则被随机处决。

至于意军某部冲锋中被敌军打死打伤80人,己方机枪打死打伤25人,这恐怕都未必“不合算”了。


内战结束后,随着苏军逐步正规化,督战队依然存在,不过机枪督战现象基本消亡,但在二战初期灾难后,苏军的确在小范围内重演机枪督战一幕。

上尉(一译高级中尉)米哈伊洛夫跳出战壕,怯懦地向后逃跑,当“自动”线人看到指挥员逃跑,全排陷入混乱后,他用机枪朝米哈伊洛夫射击,迫使他返回排里,继续指挥。秩序得以恢复,米哈伊洛夫指挥该排直至战斗结束,击退了敌军进攻。

——1943年8月13日,中央方面军除奸部(Смерш)报告

据俄国八卷本《军事百科全书》(Военн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第六卷197-198页:

督战队:军事单位,在作战中置于不稳定、不可靠的部队后方,以此增强其抵抗能力,在出现惊慌的紧急状况下,阻止其做出逃离战场、放弃作战职责等行为。

这是一次小小的、成功的机枪督战。


资料来源:
В.И.Ленин. Неизвестные документы. 1891-1922

Военн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

Штрафбаты и заградотряды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Blocking Units in the Red Army
Morale and the Italian Army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Cambridge Military Histories)

Operacja Warszawska sierpień 1920
Stalingrad Cauldron
Stalingrad How the Red Army Triumphed

Why Stalin's Soldiers Fought: The Red Army's Military Effectiveness in World War II


————————

补充彩蛋一枚,发生于1942年12月,西南方面军战线(之所以称之为彩蛋,乃是因为来自督战队本身的声音十分稀少,图赫克鲁却是个少见的例外)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灾难全景图……我们团失控了,目睹它被屠戮令人恐惧:我们倍觉羞耻,但什么都做不了。突然,我们听到柴油机接近的轰鸣声,然后看到我方的坦克——大约二十到三十辆——而在它们后方,出现了我方的雪橇部队,他们身着白色冬季伪装斗篷,装备冲锋枪,用绳子系在装甲上。这是何等的景象!一名大尉(一译上尉)指挥的我军士兵似乎从平地里钻出一样。他们出奇地整洁——一尘不染——大尉身穿浮华的白色皮衣,士兵甚至有着崭新的冲锋枪。随后,我明白了:这是一支督战队!我准备好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这时,大尉热情地握住我的手,用爱沙尼亚口音冷静地说:‘没有人会朝你们射击!你们不是懦夫。’

……他的名字是伊万·伊万诺维奇·图赫克鲁(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Тухкру,爱沙尼亚文名为扬·图赫克鲁Jaan Tuhkru),正如我所猜测的那样,他是个爱沙尼亚人,现在是退役少将。他读了我的书,在里面发现了自己的名字,邀请我前往塔林会面……我问了一个这些年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请告诉我,为什么你从不射杀撤退的士兵——包括我自己和我的战友们——这和其他督战队不一样?’

“曼苏尔,你注意到指挥那些督战队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我没有。’

‘我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是爱沙尼亚人。‘我想到了所有积极执行227号命令的人,其中的确没有一个爱沙尼亚人。’那时候,我的上级猜疑我执行命令时犹豫不决,认为我太任性了。’

——曼苏尔·阿卜杜林《从斯大林格勒到第聂伯河》(От Сталинграда до Днепра. М., 2010. с. 86-87)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位答主已经把髪国导演的脸都打烂了,对此我只想说:


好了,开始正经回答问题。首先开宗明义,当然不是像这部电影里描述的那样。这种描述/解构显然是通过捕风捉影夸大其词来做到的

比如说像这种,原文写的是作者所在的惩戒营接收了大量补充兵,以至于规模上更接近于1个步兵团,各排的兵力超过50人,各连有时甚至有300人,而整个营本身有时有超过850把“活跃的刺刀”。这里怎么看都是把能上前线打仗的活跃战兵比喻为活跃的刺刀(更何况后面还加了一句“正如他们在当时被称呼的那样”,也就是说作者告诉你惩戒营里的指战员被比喻为“活跃的刺刀”),然后到了古德里安吧雕牌肥皂这里就变成了“整个营只有850套枪刺”,然后借此论证1944年苏军武器供应情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1942年显然是有捡步枪????

这翻译水平建议去克莱登深造


关于苏军中的督战队到底是怎么回事古二爷已经提及了,不再赘述,见于:

此外还有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发表于大象公会,标题也起得很吓人,但实际上却刚好证明《兵临城下》这部电影夸大其词极其严重,其中的场景套用到苏俄国内战争和苏波战争时期都太过于夸张了

其实以前也写过1篇相关回答,不过还是再谈点新的内容。以前那个答案也可以看看:


-------------------------------分割线-------------------------------


关于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的交战情况,在此略作一点补充。国内传统的观点源自于苏联时期的文献,歼敌150万人的说法也正是来源于苏联(当然,苏联人的原文说的是歼灭法西斯军队150万人,而在中文文献中被以讹传讹为仅德军就被歼灭150万人。不过即使随着史料的发掘,斯大林格勒会战歼敌数量依然非常可观,美国军事历史学家、陆军退役上校戴维·格兰斯认为轴心国军队损失实际在100万以上),在传统的观点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栋房屋都流尽了鲜血,伤亡非常惨重,而斯大林格勒会战本身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折不扣的转折点。显然苏联时期的文献对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描述有夸大之处,但这不代表《兵临城下》这部电影可以这样瞎拍

首先明确一个观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损失极其惨重,无论是战场态势被全面压制,二十多个师被歼灭/损失惨重后自行解散残部补充给其它兵团的苏军反攻阶段还是德军掌握了主动权的进攻阶段都是如此,只不过苏军反攻阶段的损失更严重一些

可参见1942年11月的德军第6集团军兵力统计(注:蓝色战役开始前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各师平均缺编只有15%,即2000-2500人):

兵力的几栏统计中,第一栏是作战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参谋人员、补给部队、作战部队中的行政和修理人员)总计,第二栏是作战人员(步兵、炮兵、自行车/侦察兵、反坦克炮兵等团、营、连,也就是说不仅包括步兵还包括炮兵等二线战斗人员)、连同辅助人员(包括临时指派的战俘和希维人)在内的非战斗人员统计、缺编人员

至于即使雇佣了这些希维人以后还是填不上的缺额就是第四栏。需要说明的是前三栏是11月中上报,第四栏是11月1日上报

以上表格只统计各师建制内单位的情况,不包括集团军预备队、集团军和军直属的作战部队(倒数第二行是个例外,但也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到苏军天王星攻势行将发动前几天,苏军还是死死守住了钢铁城在伏尔加河西岸的最后几个桥头堡,德军还是想要继续进攻,但此时此刻德军各师连同炮兵在内的作战人员总数普遍只有四千多,最多的第44步兵师也不过6748人,最惨的第305步兵师只有2915人,如果砍掉炮兵(仅师炮兵团理论上就应该有9个105轻型野战榴弹炮连+3个150重型野战榴弹炮连,只是残酷的战斗使得有的师甚至解散了3个轻型野战榴弹炮连。更不用说各师还有反坦克炮营,至少十几门反坦克炮)则步兵人数将更惨更少,与此同时为了弥补人力不足德军已经雇佣了希维人,然并卵,各师上报的缺编人数一个比一个高,最高的第295步兵师缺额高达9037人,与此同时该师兵力也就7000左右,其中作战人员只有3450人。如果只统计步兵、侦察兵、战斗工兵的总数则必然在账面上更加难看……

整个集团军进行累加的话,16个师在编总人数只有138832人、其中作战人员只有73813人,而缺编人数高达101462人……此外Seydel战斗群(第14装甲师)还有作战人员934人,同时缺编5434人……


由于各兵团损失实在是太过于惨重,德军高层的一些人(希特勒、里希特霍芬等人)脑洞大开,决定抽调5个师属工兵营送到城内,与第24装甲师、第44步兵师抽调精干兵力组建的突击连一同作为开路先锋,第305、389步兵师的残余兵力快速跟进拿下街垒火炮厂。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参战之前,各工兵营、突击连兵力情况为:

第45工兵营:11名军官、1名文官、43名士官、396名士兵,共451人

第50装甲工兵营:10名军官、3名文官、51名士官、475名士兵,共539人

第162工兵营:8名军官、45名士官、384名士兵,共437人

第294工兵营:6名军官、46名士官、356名士兵,共408人,其中80人留守

第336工兵营:8名军官、38名士官、336名士兵,另有20人,共402人左右

第24突击骑兵连:约150人

第44突击连(营级):约300人

11月26日(各工兵营/突击连投入战斗约2周后),参战各部队的兵力已经变成了这种画风:

第162工兵营还有99人、第294工兵营还有40人、第336工兵营还有92人、第44突击连还有38人,第45工兵营、第50装甲工兵营、第24突击骑兵连情况不明。从这些数字来看,消耗地只剩连级兵力的工兵营/突击连还算好的,有的已经只剩排级兵力了。第305、389步兵师各步兵营状况同样堪忧

如果有谁认为苏军能靠《兵临城下》里展现的那种送人头一般的打法让德军的兵力血条如此高效地下降,我建议他去看脑科


-------------------------------分割线-------------------------------


关于德军的伤亡情况,再补充一点内容:

1942年10月14日,据说德军损失了538人。但第6集团军的日志中,仅6个师就损失了632人:

然而这还不是最完整的版本。这个版本中第24装甲师死亡16、负伤31、失踪1人,合计不可恢复损失17人、负伤31人,共损失48人

然而,《跳马之死:第24装甲师在斯大林格勒》一书中提到,该师当日损失为27死(其中1军官)59伤(其中军官1重伤1轻伤,士兵41重伤16轻伤),合计27死42重伤17轻伤,共69死亡/重伤+17轻伤

即使集团军日志的负伤只统计重伤、失踪包括其实是死掉了的人,也少算了10死11伤。相当于当天损失总数的7/23,或者说30.43%!从集团军到师才隔了2级而已!


通过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德军中越下级的单位记录的损失很可能越完整;德军记录的伤亡数字只是衡量战斗力的一个参考,在衡量战斗力时很有必要把德军战役前后的兵力统计、战场态势变化加以考虑,这些甚至可能比伤亡报告更可靠


-------------------------------分割线-------------------------------


最后扯一扯髪国导演的问题

据说这部电影是由1973年威廉·克雷格的书《兵临城下:斯大林格勒战役》 (Enemy at the Gates: The Battle for Stalingrad)撷取而来

据说导演让·雅克·阿诺被扔过臭鸡蛋,而他描述的苏军取材自一战髪军


本人不打算考证这些传闻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提到的“《兵临城下》中对苏军的描述其实取材自一战髪军”这句话引起了我个人的反感。诚然,在本站,髪军备受歧视,在知乎问题“近代髪军战斗力真的那么鶸吗”下还有一群人说“对对对对,髪军就是那么菜那么鶸的”。更不用说髪国人自己拍的电影里也把自己黑出翔了

嫌犯直接从6:45左右开始看。剪辑的这个片段里没有出现坦克,但原片中有少量雷诺FT-17带领部队冲锋。也就是说髪国人拍的电影硬是把一战末期协约国拿坦克开路的大胜之战碾压之战都拍成了单方面送人头。那么实际的情况呢?

从1918.7.18髪军率先开始大反攻(英联邦军的大反攻则始于1918.8.8)到1918.11.11,髪军、美军、比利时军在西线俘敌19.67万人、缴获火炮3775门,英联邦军俘敌18.87万人、缴获火炮2840门。合计俘敌38.54万人、缴获火炮6615门。就这种大胜之战碾压之战(相比之下,德军在历次鲁登道夫攻势中抓获的协约国军人远不足这个数字),硬是能被髪国人拍成髪军在德军面前单方面送人头,可见此类电影对历史的歪曲解构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所以说不要看《兵临城下》这种电影

所以说不要看《兵临城下》这种电影

所以说不要看《兵临城下》这种电影

所以说不要看《兵临城下》这种电影


重要的话说四遍。最后,我要吹爆《建军大业》!



最后的最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和“红色文献翻译”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诈骗犯往往喜欢用大家看起来非常智障的骗术去骗人。

因为智商过滤机制下,只有容易受骗的人才会进入到诈骗的下一个流程——这大大节约了诈骗效率。

同理。

苏联用督战队驱赶人均未经训练,而且5发子弹,2人一杆枪的部队就能打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军——这就是最好的智商过滤器。

苏联这样就能打败德国,那被三个月灭亡的法国,被打得抱头鼠窜讨回岛上的英国,以及全程抢人头摘桃子的美国岂不是垃圾中的垃圾了?

这么简单的逻辑,如果还信美国电影洗脑的那一套,那只能说这样的人非常适合去缅北被噶腰子了。

同理。

还有信美国新冠特效药,并认为有了特效药就呼吁共存的。

稍微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

特效药真有用,美国还会有八千万病例,一百万死亡吗?

疫情刚开始就有一个瑞德西韦被当作特效药,割了中国一波韭菜了。

这还没两年呢,同样的套路又来一次,竟然还有人信。

真是乞丐给地主兜售传家宝,不是讨饭碗就是打狗棒——结果一帮傻逼第一次买了讨饭碗,第二次又买了打狗棒,傻逼无疑了。

所以,如果你认为这部电影没黑苏联,甚至认为苏联就是电影里那样的话……

请保护好你的腰子。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部电影是毛子自己拍的,叫《斯大林格勒》;

推荐你看一看。

即使浑身燃烧着烈焰也要向前发起冲锋,这才是那个年代的苏联士兵…

死也要死在胜利冲锋的路上,倒下也要面向前,因为他们的背后,是流血的祖国母亲。

兵临城下的导演是法国人。

法国人总以为打败自己的纳粹德国是魔鬼,而打败魔鬼的军队一定更加的残酷和嗜血,一定来自炼狱深处;

然而并不是这样,仅仅是因为这支军队的背后是他们深爱的国家,仅此而已;

爱,永远比恐惧更伟大。




     

相关话题

  请问 如果 二战 德军 得到 日本 和 意大利的海军 会有什么作为啊? 
  丘处机算不算是汉奸? 
  一部符合中韩标准的日本反战片应该怎么拍? 
  那么巧刘邦身边有萧何、曹参这样的人才? 
  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过的最无聊? 
  德国二战时军队素养有多高? 
  刘禅为什么不给他老子刘备报仇? 
  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怎样实行? 
  不是很了解这方面,这是不是真的?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青年人非常愿意去了解 IJN(旧日本帝国海军)? 

前一个讨论
刘慈欣的作品中是否透露出对民主政治和温情社会的无情嘲弄?
下一个讨论
你干过最牛的一件事是什么?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