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每个时代的人,都应该有他们的程浩。
我的父辈们,读海伦凯勒,读罗斯福、爱迪生的传记。
我这代台湾人,读郑丰喜,读杏林子(刘侠),同代大陆人,可能读的是张海迪。
下一代人,可能读的是乙武洋匡,朱仲祥,司晶。
再一代人,比如我儿子,今年国三,让他有机会读程浩,当然是人生,无上的养份。
二、
1、程浩,一个「罕见病」的病人。失学。完全靠自修,成就自己的文字。
2、全凭家人的扶持,奇迹般地活到二十岁。
3、他何其不幸,但,又幸好遇上了电脑时代,又遇上了网路时代。
4、而且,就在他死前的两年多,中国出现了问答网站,他有幸和众人互动,留下了这许多文字。
5、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字,没有毒素,而且有丰富的精神气力在其中贯穿。
6、许多人都看见了,愿意为这些文字的流传,尽一份小小的心力。
上面说的这几点,只要有一点不能成立,
程浩的生命就会像一阵轻烟一样,来时无影,去时无踪。
那些求生的挣扎奋斗,对生命的不舍,卧床二十年被打磨的高傲心志,自己教育自己的艰辛,
包括程家体现出来的那种爱心,在中国边陲地带一个无名小城,这么喜乐的生命呀……。
种种种种的「殊胜」,幸好被留成文字下来。
也许这本书不能传世,但,我相信「只要能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整个世界」的老话。
我们拯救不了程浩,但我相信藉著这本书,程浩可以拯救无数的人。
我相信这本书,绝对有如此的力量,我衷心祈愿,程浩的文字,至少能影响我的儿子。
若程浩能教会我儿子,「生命的真正意义」,作为一个父亲,我会满怀感恩之心。
------------------------------------------------------------------------------------------------
有人在评论串中留下如此的评论:
很抱歉,我必需指正你,为这本书宣传,希望它被很多人看到,是知乎许多人共同的心愿。
你们也许不同意,也许不能理解,但请莫再说三道四了,把尊嘴闭上吧。
你我,不是生活在一个维度之上。
话说三句,嫌多。
-
这本书,大部分是网络上的东西,只要有心,百分之七十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
如果要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只能说,这是程浩生命之作。不是煽情,而是的确如此。理所当然的有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渴望,也有普通人对爱情的渴求,20岁少年看世界的稚嫩。
程浩并不是神,我们也没有想要包装他成神,他的局限与超越,都在书中。我们没有想要渲染他的经历,但他的人生的确与疾病不能脱离,我们也没有刻意躲避。每一步的制作,主编都会问我,这些文字会不会有欺骗或是消费的嫌疑?我们小心翼翼,就是不希望有太多责问的声音,当然谁都知道,这种声音避免不了。
一本展示程浩的书。如此而已。
版税当然是给父母,一直不明白这种问题为什么都会出现。出书快是因为主编不希望热度过去了大家都忘了程浩后书才出来,所以加班加点地在做这本书,那天去拜访晓燕姐,走的时候已经九点多,晓燕姐都没有要下班的意思。不要热度下去是希望书能畅销,当然为什么希望书能畅销大家揣测随意。
晓燕姐是个非常温柔的人,她非常看重我这个刚入行的小编辑的意见,几乎没有一次不采纳的。只是因为,我比他们更了解程浩,她读程浩的文稿几度落泪,一心要做好这本书。我实在无法容忍匿名用户对理想国的一声声责问,在我们反复思量程浩到底想要一本怎样的书的时候,你做了什么?你究竟有什么立场,说出“炒作程浩”四字?
再次说明,这是一本展示程浩的书,而已。
我为这本书做的所有工作,只是因为身为朋友,又恰是一个图书编辑,这些事在我看来责无旁贷。而那些义务在知乎上做宣传的人,真的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