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两点:
1. 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两分货。
消费品的规律是,质量或性能达到一定基数之后,再往上每提高一点点都会急剧增加成本。价格和品质之间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指数关系。
知乎有一种论调,“一定要在可以承担的前提下买最好的”。这个话太模糊,什么叫可以承受?一个月入5000的人,理论上也可承受一顿人均1000的晚餐。但极少有人这么干。
一个置装费一共才5000的毕业生,要是都听知乎上的,一双好皮鞋就花完了所有额度。高级皮鞋好不好?肯定比便宜的要好。但是对他的提升,有没有配齐其他初级装备那么大呢?
许多人忘记了,消费的主体,是“你”;
你购买的,是“你的感受”,而不是参数、效用、评分。
一切应该以你自己的主观感受总效用最大化为出发。如果昂贵只能带来微小的提升,甚至你主观感受不到差异,那就不是很值得。
尤其值得花的,是那些对你而言从无到有的东西,我感觉这时候总效用最大。
2. 购物一定要考虑隐性成本
挑东西的过程,本身就是时间成本。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没有算过自己的时间有多贵。
我很讨厌在国外替别人代购的一个理由,就是为你们省下的那几十,一百的,根本无法补偿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出国旅行机票动辄几千上万,酒店又是几千,扣掉在途时间,真正的游玩时间其实极为有限,把旅游总开销去除以净游玩时间,每小时的成本算下来极其昂贵。
而为了帮你带那几瓶破化妆品,我要浪费一两个小时去商场,还要搭上托运行李的等待。
现在那些新式的旅行箱、旅行便携用品,用了那么多新材料新设计,贵那么多,只是为了能多减轻几十克重量。现在可好,一瓶500毫升的化妆水往包里一塞,全白忙活一场。
我宁可贴你几百块,你自己去国内专柜买吧。
在我看来就是两个字————实用
不要说什么闲时置,忙时用。你怎么敢确认买的一大堆东西闲置下来后会忙时用呢?
我爸就喜欢网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买来后却又用几次就不用了甚至是买来后就没用过。我妈去劝说,我爸直接来句:“你直接扔掉吧,不用问我;你觉得没用就扔掉。”
买了十几盆花和盆栽,结果全都死了。原因是:我爸生病在外地治疗,我妈陪着他;我又没空。我的两兄弟又在外地。花死了,他又买。以至于我妈都生气了,和他吵了一架。
我就说几件事:
我们家在省城的房子有个房间的墙上因为渗水掉漆了,渗水解决后掉漆就一直没搞定。其实也不难,请个刷漆师傅来刷一下就行了;我爸从网上买了个大型喷枪来。买来后倒是用啊,可是买了喷枪后一直闲置,闲置到现在都还没用过。
前段时间,我爸从网上买了两个喷水壶喷头;就是下图中的这种款式。
花了十几元,然而喷头因为长度原因根本就放不进瓶子里。剪短一点后能放进去了,但又合不拢。最后给扔了。后来我们散步时才发现,我们家楼下的批发部就有浇花用的喷水壶,才五块钱一个。就是下图这种
还有次,我弟弟计算机考试挂科了;回家来复习。我弟明明有课本,我爸也不知道咋想的;自己上网去买计算机专业的课本,还拿给我弟看。我弟一看就知道我爸买的这些课本和他挂科的那门课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妈位次为此又和他吵了几句。
现在我爸是天天网购,我天天都要去帮他拿快递;怕是双十一双十二网购都没有人天天取件吧。
现在他生病了,正在康复;他又买了一堆东西,也是买来后用几次就不用了。
为了锻炼手,他买了个鼓,就是图中的这个鼓;买了后敲了几次就没敲了。
后来买了个环保哑铃、康复用支架、家庭单杠、甚至于还买了个电子琴。我和我妈真被气坏了,先不说别的。这些东西摆在哪里?我们家虽然不小,但这么多东西一齐放着也够折腾的。还有这些用多久?不会又像其他东西用几次就不用甚至于干脆就不用。
我是真的无语了。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