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3 岁到 35 岁该如何实现资产增值?如何不陷入结婚生孩子买房的恶性循环中?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长,慎点)

我很纳闷一些人。

在一个问题下,给别人的回答点赞,然后跑来关注我,这其中的逻辑是啥?要点拉黑点成关注了?

————————原回答分割线————————

————————下面是原回答————————

这种话题本来我是不屑、也不想回答的。

而现在来答的原因是:我很欣赏

@任易

先生回答问题的真实感,想认识他,但可惜一直没啥交集。今天看到任易先生都来答这题了,而其答案中的规划部分,也是切实的、可执行的。我也就不邀自来。任易先生,你好!

老惯例,先喷再答:前面的答案,哇哈哈哈~~~

一大堆喊资产增值的家伙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资产吗?

一来就喊着资产增值,你们知道资产也会明增暗贬么?

决定资产价格的,除了资产价值以外,有几个知道还有资产变现这个概念的?
资产变现有2个基本因素:时限和变现率。
还能有几个人知道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变现时限和变现率?

聊资产增值不聊这些,那你们聊的是啥?

甩答案:

1、在23到35这个年龄段,先把工作做好了,再说说升值加薪的事,资产离劳力们太远了。
2、结婚生孩子买房,都是人生乐事,居然还能想成恶性循环,那是自己三观不正在先,能力爆烂为主。

———那些阅读理解水平达不到小学一年纪的就别继续往下看了,反正你们也看不懂———

———我都说了,先喷再答,我上面标“慎点”“甩答案了”,下面说了“正三观”———

———再说一次,下面的文字是用来正三观的。乱喷的,我不回复,直接请到黑名单———

之前都回答一些负能量的东西,今天就来正下三观。

聊三点:家庭、职业、资产。

1、如果你只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和消耗,那么你的水平烂爆了!

没成家前,很多人的状态,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成家后,很多人之感觉到了来自配偶以及其家庭方面的压力。

有了小孩后,更多的人感觉到的是小孩对自己精力的消耗。

这些人只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压力和消耗的主要原因是:他自己的水平烂爆了。

自己水平差就要承认,别怪家庭拖后腿。正所谓“胸小不要怪父母,鸟大不必谢国家”。

都说要有房子才算是有个家。其实这是对家庭定义的出错。
有家人的地方才叫家。

结婚(4年)前,女方家人也喊着要有房。尼玛,爷在深圳,房价那酸爽啊……

我只说3句的话(大意):

1、你女儿肚子里有我的孩子;

2、现在买房子,会很严重影响我移民的进度;

3、如果不选我,以后你女儿和孙子辈的小孩在国内,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靠关系、靠塞钱来解决,到时候你会后悔的。

好了,没有任何阻拦。而且女方的家人从那以后都非常尊重我。

如无意外(比如明年美加的投资移民费用暴涨1倍),我明年就有足够的钱进行投资移民。

虽然女方的家人期间也偷偷后悔过,但现在反而一直催促着我的进度……

所以,房贷的问题从没困扰过我,因为我没有在错误的时间,以不自量力的姿态去拥有房子。

如果从饮食均衡
(吃饭菜每天不重样且好吃)
上班便利性
(家到老婆公司走路5分钟,我自己在家办公)
家庭生活质量(
和睦程度、开心的总时间和频率、吵架后的和好速度、买自己看上的好东西、购物便捷等软、硬指标)来看,我还是有自信完爆大多数有房族。

孩子对精力的消耗,其实更主要是因为那些家长完全不会带孩子。

平时不懂得关心孩子的需求,孩子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而自己又没有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就这烂水平,不消耗你的精力那消耗谁的?

记住一点就行,孩子的一切错误都是大人造成的,孩子的一切任性都是大人娇惯的。

老人的健康,除了健康的饮食、作息和锻炼,剩下的,就交给保险了。

我全家的老人,除了社保以外,全部上了商业保险。

我奶奶到我深圳的家已经快3个月了,通过我专业的照顾和治疗,之前十几年的脚水肿,这两天已经消了非常多。持续了1年多的气喘(冠心病所引起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呼吸吐纳,也好了非常多。驼背也好了很多……

我妈妈到我深圳的家还不到2周,我目前正在通过饮食调整的方式,来解决我老妈的消化问题。

老人的健康问题,其实有一部分是源自无知和懒(不考虑年轻时受了严重的职业伤害的情况)。

对老人健康最好的帮助,就是杜绝一切不健康的行为,从源头做起。

所以,把家庭当作是个恶性循环的源头人,你的三观该正正了。

2、如果你的职业需要长期消耗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 你的职业技能烂爆了。

我不否认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的阶段,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但如果贯穿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大量消耗时间和精力,那么,就是你自身能力的问题。

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从来都是重复性的。

之前看过一个问题,关于专业和业余的区别。里面有个答案我很喜欢,大意如下:

业余就是做成功一次,就算成功;
专业就是不断的重复,直到不会失误,才算专业。

看出里面的关键了没?要做到不失误,就必须发现内在的规律并加以利用,这样才叫专业。

而业余的,碰运气就成。

如果长期的大量重复性工作,还无法让你发现你工作的内在规律,那么除了技能水平烂,实在是没有第二解释了。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应该回头看看自己是如何工作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还是每天都在寻找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还是努力精进自己的工作质量?

我没见过哪个拿高薪赚大钱的人,是一整天忙个不停的。他们说自己一天工作16个小时,通常是拿吃饭、喝下午茶,打高尔夫,泡夜总会的时间都算进去的。

3、资产

以大多数人的理解,资产要么是房子、地皮,要么就是公司什么的。

这种理解不能说是错的,但绝对是最肤浅的。

那些资产,都有问题:要么变现时间长,要么变现率低。

以房子为例:

你要短时间内把房子出售套现,那么你就要降低价格出售,是为变现率低。

你要把房子以较高的价格出售,那么你就要有耐心等待最高出价,是为变现时间长(同时还要承担市价降低的风险)。

而且,那些资产,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资产的增值或贬值,几乎不受持有者控制。

还是以房子为例:

炒房客持有房子,任其如何哄抬房价,只能造成价格波动。而房价的最终走势,取决于接盘者对后市的预期。也就意味者,房价取决于另一方的预期。不受炒房客左右。

对我来说,所谓资产,就是:
1、经得起长时间持有(不暴跌);
2、关键时刻,能以最快的速度变现;
3、实现最大的变现率;
4、且经得起通货膨胀的。

而如果指望一样东西能同时满足这4点,以我目前的认知范围,我觉得是不存在的。

我也一直认为,只有这4点,才是个人(非公司)资产增值的王道。

所以,我采用资产配置的方式,做一个资产组合,来满足上面4点。这个资产组合的品种分别是:

1、知识体系;
2、职业技能;
3、现金;
4、家庭;
5、健康。

其他的个人资产增值方式,说穿了,全部都是教人碰运气的技巧,本质上,还是碰运气。
而我之所以敢就这么说出来,也因为我知道哪怕我说出来了,绝大多数人的智商理解不了。剩下能理解的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做不到。
那些能做得到的,也不可能做得比我好。哇哈哈哈~~~

一、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更需要理解。而理解后,更需要应用,并且和其他相关知识融汇贯通。这时,知识就会自成体系。一旦形成了一个正确的体系,那么,就会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比如30年),仍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所以,知识体系的价值,不会暴跌。

二、职业技能,就是当我一无所有时,我只需要凭借这一手技能,就能让我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过上体面的生活。
张国立在《1942》这部片中有句台词(爱奇艺的视频中,01:55:23):

等到了陕西,立住了脚,就好办了。走吧。
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
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很多人从一线城市换到三、四线城市,哪怕是二线城市,都得失业。

如果没有一种职业技能,是能让你很快的找到工作或很快的赚到钱的,那么,不论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你的成就的基础,一定是不踏实的。而这种成就所代表的事业,抗风险能力一定是很低的。

而我所描述的这种职业技能,在关键时刻,能以最快的速度变现。

三、现金

家中常备3000rmb和1万usd。

3000rmb,足够在慌乱情况下,让我一家人从深圳到香港了 。

1万usd,足够我一家人从香港飞欧、飞美、飞新加坡了,如果是新加坡的话,还会有些许盈余。

只要我还活着,我的职业技能足以让我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撑起我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再多给点时间,我现在所拥有的,我可以用最小的资本再复制一次。

为什么是rmb和usd呢?

要从国内出去,第一关就是用的rmb。出去了之后,usd几乎全球可用。现金为王。

现金不需要多,最低限度的满足就够。

usd,目前来看,能以最大的效率变现。

四、家庭

这点说理论化,很多人的智商无法理解。我就用我自己的实例,来说一些最浅显的吧。

家人健康(养生):

我的长辈、平辈、小孩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全是我一人操管。我负责一家子的食谱、训练计划、作息规律。

我需要应酬的人,都是老大。很多老大也都是有了一些年纪了,对养生问题格外重视。我把我对家人的健康建议和这些老大分享一下,很容易和这些老大打开话题。而且,随着交往的深入,有不少老大会非常愿意继续找我咨询这方面的问题。而我也总能给出合适的建议,有必要时,我还会登门拜访。

子女教育:

这些老大也都是有儿女、甚至是孙子 的人。而且很多儿女通常都不怎么争气。

我对小孩的教育、性格培养、身材雕塑都下了硬功夫。

拿一个发生在最近两个月内的案例来说。

我前些日子,找了

@城年

咨询了关于控制身高的方法。饭局上和一个当了爷爷的老大聊到这一点,这老大就拉着我聊了一晚,后续还请我到他家吃饭、看他孙子。聊了一大把关于子女教育的问题。这一折腾就是2天。最后,我朋友和这老大前面2年都签不下的合作,因为我的关系,终于从零开始建立起业务关系(虽然体量小了些,但好歹也是一个开始)。

你们知道从业务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角色最值钱么?没错,就是我这样的ice breaker.

而我通过这单业务所获得的金钱,还有与这个老大一家大小所建立的关系,其价值,远远超过“获得控制身高方法”所花费的成本。

夫妻相处:

大多数的老大,在情感方面都有问题。或大或小而已。

别的不敢说,我个人调解了5起老大的感情问题,避免了5起不应该发生的离婚事件。

那些老大现在都叫我“富婆之友”。尼玛的。

……

但是、说这些和资产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说的是,通过这些,那些老大欠我的人情欠大发了。当我真有需要的时候,这些人情我收回2到3成,都足以让我度过我所能预想的任何麻烦了。而这种人情资产的累积,几乎不花钱!

人情的变现时限和变现率,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的所谓资产。

同时,我的家庭,作为我奋斗的大本营,一向和谐。

仅从家庭经营所带来的人情收益来看,便可以承受任何通货膨胀。

五、健康

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努力工作,打拼事业,就一定要以牺牲健康为条件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对于能力不足的人,只能够通过透支健康来实现。

耐力、爆发力、基础代谢率、柔韧性、静态心率以及其他健康相关的生理机能,我未必样样顶尖。但如果把这些综合起来打总分,我有自信可以在知乎中排进前3。

如果再考虑到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我有自信我是No.1。

身体的健康方面,是我这些年来非常骄傲的资本之一。

虽然偶尔作息不规律,但我恢复的速度非常快。偶尔有小病,我恢复得也快。偶尔情绪低落,我恢复得更快。

我也从不担心在紧要关头,我的身体会成为胜败的短板。相反,我一直自信我的身体是我胜败的长板。

在大多数人停留在意淫“精神超越肉体”时,我在实践着“身心和谐”。

对于那些鼓吹自己用毅力克服一身病痛来努力工作的人,

我总在心里对他们说“活该你丫的!傻X”。


综合上述这五个资产的组合,我认为我拥有着最有价值的资产。而且“资产价值”很高。

而我的资产组合,拥有着 最短的变现周期 最高的变现效率。

而未来,我会通过经营公司等方式,来放大我的资产价格,最终,实现资产总值的跳跃式增值


完。


user avatar   austin6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3/27更新

最近有写了点东西

2017/6/24 更新

2016/5/18 更新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人也移居成都大半年了,又向当时的构想迈进了一步


==================== 原回答分割线 =======================

《富爸爸穷爸爸》已经对这个问题阐述的非常好了,这本书就是为这个问题而生的。

这个话题如 @一以 所说,本质是人生规划,理财问题如果脱离了个人财务状况和人生规划其实没有太多意义的,知乎上有很多关于理财的就是这类。

既然题主把人生问题又看进了一步,同时也看过《富爸爸》这本书,而我本身是非常推崇这本书的,这里就借此写个自己对此书的理解。

这里说的《富爸爸穷爸爸》是系列丛书12本中的第一本:富爸爸,穷爸爸 (豆瓣) 其他不在讨论范围内。

第一次读到此书是大一的时候,就一个感觉:妈蛋,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始走向财务自由。
但是那时我心中就有一个疑问,工资真的能解决财务问题吗?或许因为我是一个深圳长大的人,见的稍微多一些,但但凡已经工作了的人都会面临我当时的疑问:将你想要获得的东西折成RMB,比如一套房一辆车,其他的因人而异不细说了。大一那年是04年,以深圳物价来看,150w是绝对不多的,当然现在看来150w基本在深圳就是个笑话。那好,就按150w算,那时我们了解到的本科就业,4、5K已经是非常傲人的了(北京还不错的大学),那时你会发现就算你月薪1w,不吃不喝攒到150w也地老天荒了,更何况从事的是IT行业,职业生涯根本没有其他行业那么长。所以那时我就清醒的意识到,所谓的工资只是保个温饱,无非是什么程度的温饱而已。

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当时是没有一点头绪的,从那时起我差不多花了7、8年的时间才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再来看《富爸爸》,简直觉得每句话都心有戚戚焉。

题主说到中国国情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即便这本书是中国人写的,也不可能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要学习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就书中思路总结归纳一下。

第一点:你的期望
书中没太提到的,但是很重要的一点: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富》作为财务启蒙读物,直接省略了这一步分析,而将财务自由作为书中的终极目的。
由于涉及一个人的三观,这里不展开。虽然财务自由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项目标,但有时难免会和其他事情发生冲突,这时如何处理就见仁见智了。

第二点:婚姻
这点在书中依然没有提到,但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豆瓣) 这本书里提到一个细节:他们夫妇两个人在穷的叮当响的时候,依然坚持不出去找一份工作,而是继续自己的事业(想想如果你哥现在不工作了你嫂会是什么反应)。我作为一个在通往财务自由路上走到一半的已婚人士,不得不说婚姻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两人无法一致,有钱的时候一个想买资产一个想买负债,要么就是无法一起走下去,要么就是被另一个脱下深渊。
关于婚姻的建议:先自己想清楚人生、财务规划,然后找个志同道合的人结婚。实在找不到,要么不结婚,要么放弃规划。

第三点:认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很有意思的一点,书中作者提到穷爸爸以及很多穷人的房产是负债,但自己最大的资产却也是房产。这里就好比一把好刀,有些人当作工具,有些人却只会割伤自己。当你真正领悟什么资产什么是负债的时候,你每花一分钱,你都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你提到说年回报率16%的问题,我想过去十年投资中国房产的回报率不会比这个低吧?不过投资房产是门技术活,想吐槽的童鞋先往下看。

2016/5/23 添加 -----------
细说一下资产和负债的区别。核心区别不在于这件东西是什么,而在于这件东西是给你带来现金流入还是现金流出。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车,如果仅仅是用来代步买菜,即便是买辆QQ,能带来的收益不如你付出的油钱、保养费,那么这个车对他说就是负债。但有些人谈生意,开奔驰出去能谈成,开本田就不行,那奔驰也是他的资产。

对于房产也是一样,如果月供大于房租,那么算作负债,反之则算资产。因为月供几乎不变,所以对于房租不断上涨的房产来说,会有一个从负债变为资产的过程。

那升值中的房产算不算资产?严格意义上说不算,升值虽然可以带来账面收益,但并不能给你带来现金,你无法用升值部分去支付账单。这和黄金、古董字画一样,能赚钱吗?可以,但必须通过交易产生收益,与稳定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有比较大的区别。

我有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在高中的时候跟我说,会花钱才会赚钱,那时的我是非常不屑的,但现在深以为然。“会花钱”的核心在“会”这个字上,“会”并不是“能”,毕竟赚钱难,花钱还是很容易的。“会”的精髓在于你将花的每一分钱看作是一笔投资,可能是美食投资你的身体或心情,也可能是知识投资你的大脑,当然也可能是一件物品给你未来带来现金流。“会花钱才会赚钱”的意思就是花好你手头的每一分钱,用在未来可以给你带来收益的地方。
-------------

第四点:选择自己的事业
很多人会把工作和事业搞混,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工作是在成就别人的事业而不是自己的。简单说事业是自己积累资产的过程,其目的是解放自己达到财务自由。而大多数人工作只是赚得一份薪水以维持生活(可以是很奢华的生活,但本质不变),而老板获得了自由。有些人以为经验、人脉是资产,但这些资产并不会自动把钱送到你的面前,也无法帮你付清信用卡账单,最终还需要你亲自运用它们去换成货币。
因此真正的事业是给自己造一台会自己赚钱的机器,然后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台机器可以是收租的房产、有人打理的公司、持续付息的股票、债券、甚至能持续带来版税的著作等等,因人而异。

第五点:学会学习
据我所观察,一般对房价、投资房产(实在不想用炒房这个词以表正式)吐槽的人,要么就是从来没有买过房的人,要么就是省吃俭用攒下首付现在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这类人我的建议是深入了解一下房地产投资,虽然过去看上去只要出手就赚钱,但实际上是门技术活,对投资人的眼光、杠杆和现金流的把控都有比价高的要求。

其实到这里才真正进入理财的话题,但具体是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还是贵金属,我无意在此细说,这里要强调的是无论各行各业,需要自己学习是首要的,而不是上知乎发个“xx万如何理财”这种问题就能解决的。(我在想,如果知乎上可以让x万变成xx万,那是不是再发一个问题就可以变成xxx万了?)

关于学习这点,《富》书中是有详细描述的,比如第七章开头那个女记者的例子。《富》这本书卖得好是因为作者写得好吗?不是的,而是会营销的人中写得最好的,所以罗伯特清崎是畅销书作家而不是优秀的作家。又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汉堡包连锁的麦当劳做的汉堡是最好吃的吗?不是。比尔盖茨是最厉害的程序员吗?不是。这些优秀的人的共同点是只负责将不同的知识、不同的人为自己事业所用,而不是一心只关注自己的工作。

这个时代,指望一招鲜吃遍天已经是不可能了。

最后: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应该是所有人生成就中最能被量化的了,所以才被提及的最多。真的,虽然我也在追求财务自由,但真心不觉得它对人生的重要性能排进前三。

有个很火的网站叫雪球,上面经常会有关于怎样才算财务自由的讨论,但你会发现很少有人问怎样才算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心智健康这类问题,所以我才坚持认为财务自由看似最容易被量化所以才被更多的拿出来讨论,但并影响这个问题很傻的本质。

其实所谓的财务自由,简单说就是有足够的现金流维持你想要的生活,当你每天起来不用再为这个月的账单犯愁的时候,你就自由了,即便你的生活可能在别人看来很苦逼。不过那是你的自由,关别人毛线事,对吧?

最最后:泼冷水时间
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解决题主提出的这个难题的,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定律。说说逻辑:

首先一点:当你的做法和大多数人一致时,你的结果几乎必然和大多数人一致,比较容易理解吧?至于说为什么很多人如你观察那样很苦逼,问题太深就不展开了。

其次:想要解决这个系统性的难题,需要一个人在驾驭自身、知识、人际以及金钱上具备一定能力,这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难了。先不说童年导致的各种心理缺陷,就以多数人脱离学校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学习过,更别说学习各种很有用但与工作无关的知识了,就算有时间精力应该都花在微博、朋友圈上了吧。

最后推导出来的逻辑就是:你想要跟大多数人生活的不一样,那么你的行为就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就像你说的,一个人不要去找稳定的工作,你有这个魄力吗?

泼完冷水,再泼点热水吧:
最近在知乎上发现这么一本书 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 ,里面有个观点拿出来慰藉一下大家:人生本充满困难的(life is difficult),只不过有些人选择承受面对困难带来痛苦,有些人选择承受逃避困难带来的痛苦。当你深处生活的漩涡痛苦不已不能自拔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你选择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生活带来痛苦而已,人世间没有哪条路是绝对的坦途。这样或许会好受一些。

最后说说我自己,三年前离职成为职业投资人,开始职业学习积累资产,我老婆打算明年离职,正式成为一个职业网络小说写手,然后开始我们“苦逼”的财务自由生活,同时开始造人计划。按现金流来算基本够了,我们觉得没必要为了稍微更好一点生活再搭进去几年青春。关于我俩这几年异类生活带来的压力,请各位自己脑补吧。

最后再推荐一本好书:穷查理宝典 (豆瓣) 顶级投资人教你如何生活(不是教你花钱,甚至不是教你赚钱,而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果看了没感觉一定不是书的问题,而是你生活阅历的问题。

先这样,想到再写。

========================推荐书目========================
有人问想要学习,该如何开始,我把我的回答也贴上来,赠予有缘人

在这之前,建议先花1分钟思考一下:上学、读书、学习 这三件事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用我昨天看到的一句话共勉:学任何东西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

可以理解你急迫但又迷茫的心情,不过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还得一点点来。既然你提到中学就荒废了,那我觉得先从中学里真正有用的东西开始讲起比较好。

逻辑学,学到高中课本里的水平就可以了,不复杂但极其重要,理解“充分”、“必要”。

基础代数,即便是做投资,中学代数的基本也够用了。

排列组合、概率论,极其重要,高中水平足矣。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很重要,不过这是在我离开学校之后才意识到的,以学校老师的水平和教学目的,很难体现其重要性。

其实中学的物化生史地政都是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过并非必须,而且过了那个时间,补起来也很困难,把上面那些必须的看了先吧。

学校以外的:

博弈论:数学的分支,找一本通俗读物就可以了,比如博弈生存 (豆瓣)

心理学: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最近发现的一本非常好的书。还有影响力 (豆瓣),侧重不同。

经济学:其实我觉得如果完全没有基础还是别从经济学原理 (豆瓣) 开始读起,太教科书了,可以先从经济通俗读物开始。

通俗经济史:强推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 (豆瓣)《跌荡一百年》(上、下)(全二册) (豆瓣)激荡三十年 (豆瓣)《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 (豆瓣) ,老外的著作多半看起来比较费劲,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 算是比较不错的。

经济学和心理学结合:怪诞行为学 (豆瓣)

公司财务分析: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豆瓣) 无论自己开公司还是做投资,入门首选。

传记类:道路与梦想 (豆瓣) 我是王石粉、将心注入 (豆瓣) 星巴克创始人自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豆瓣) 这本肯定是买不到了,可以用《滚雪球》代替。

生物学:自私的基因 (豆瓣) 从生物角度观察人类,不错的入门书。

杂类:穷查理宝典 (豆瓣)把时间当作朋友 (豆瓣),受助于你理解如何把各种知识利用起来。

我推荐的这些书基本都是可以买到的,如果买的话建议慢慢入手,先后关系不大,一次买太多反而不会看了(和我一样T_T),所有这些书都值得至少每年读一遍。

希望对你有些帮助,知乎我应该会混下去,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 欣然 - 雪球


user avatar   li-ai-we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一个朋友圈的一个泥石流。大家都在秀录取通知,然后我班有个同学手误点成了拒绝,于是他发了第一条朋友圈。

之后,他给老师打电话。老师告诉他,重新报一次填别的专业,但哈工大给他拒了…于是他有了第二条朋友圈。

我们已经要笑疯了。




  

相关话题

  如何克服自己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心理? 
  熬夜学习和早起学习哪个效果好? 
  如果有下辈子,你会选择什么职业? 
  如果2018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你身边有哪些现世报的例子? 
  生活有哪些残忍的真相? 
  21岁近视600多度的近视眼做近视手术可以吗?可以的话,会有后遗症吗? 
  如何看待这次马蓉称自己被打事件呢? 
  感觉中国空姐比国外空姐更漂亮,能用市场规律解释吗? 
  洗地机怎么选?有推荐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和程序员谈一场没有bug的恋爱?
下一个讨论
经常更换微信头像的人的心理是怎样的?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