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化遗产这个词,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沧桑感,如同饱经风霜老人的眼睛,沉淀着某种深邃的光芒。

但正是这样一束光,将无数工匠的人生和他们传承的手艺牢牢连在了一起。当隔海相望的岛国中寿司之神,煮饭仙人已经被媒体捧上神坛时,这些工匠仍在虔诚地用双手呵护着这被无数时光浸润过的光,哪怕只有荧光一点,哪怕只是孑然一身。

倘若更进一步,在文明的三菱镜背后剖析这道光,便会发现,它是这片土地上无数先辈们绵长的生活被光阴的颗粒打磨后,反射出的釉色。在中国历史长河通向四面八方的潺潺细流中,这些釉色附着在一件件工艺品,一个个工匠,一门门手艺上,零零落落遍布于河底,成为中华文明最璀璨的雨花石,让每一条看似一模一样的支流,荡漾出独一无二的绚丽光彩。

而正是这种绚丽的光彩,才真正诠释了文化二字鲜活的意义。脱下云锦的南京,还会有那雍容的气度吗?失落了龙头的潮汕,还会有那蒸腾的年味吗?当木偶和皮影一动不动时,我们还能从书本的字里行间听到这千百年来欢声笑语吗?当京剧和秦腔变调哑火时,我们还能从舞台的浮光掠影看到这千百年来顾盼生姿吗?

需要承认,很大一部分现代我们最喜闻乐见的“先进”和“时髦”的文化信息,其实都来自于异国他乡。而现代社会的生活,被充斥这类文化信息的各种大屏幕和小屏幕环绕,正不知不觉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单薄。渐渐的,我们和生养自己的土地割裂,和祖辈传承的品味脱钩,前者让我们的身体开始变得居无定所,后者让我们的心灵开始变得无所适从。

空间和时间的疏离感,塑造了一个原子化的社会,而原子化社会,更是文化的黑洞。此时的我们,才会恍然领悟文化遗产那双沧桑的眼睛中,那快要溢出的焦虑和恋恋不舍。当我们真正开始耐心和这双眼睛中的光芒对视时,我们才第一次认识它的深邃所承载的意义。

这束光芒,是文化最生动的放大镜。打铁花源自道教昌盛的宋代,工匠和道士共同拜祭太上老君为祖师。当时民间传唱“打花打花,越打越发”,先要空地搭起四角大棚作为花棚,在花棚顶用柳树枝捆绑烟花鞭炮,再于花棚正中竖起更高的同样捆绑烟花鞭炮的杆子,名为老杆。而打铁花的铁浆们需要将接近两千度,迸出金色铁花的铁水灌入柳木木棒中,快速跑到在花棚之下,一手持棒,一手用另一只柳木棒猛击它的底部,“打”出棒中满溢火光的铁水,令其高高飞溅到花棚顶的烟花鞭炮之上。于是一场“打铁花”,先入目的是红灿灿的火花飞腾,再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烟花绽放。打铁花的高手则将自己的目标放在老杆之上,无论谁将铁水“打”到足够点燃老杆上最高处的烟花鞭炮,都会成为“中彩”的铁匠,等待他的将是最荣耀的款待。一次打铁花背后不仅是铁匠手劲的较量,更是眼力,步伐,准头,时机等多方面能力的竞争,正是这样融入了民俗的行业能力全面竞争,让铁匠无形中有了提高自身技术的动力和激励。而从烟熏火燎的铁匠铺走出来,在众人瞩目下成为被火花和烟花环绕的“明星”,更进一步提高了铁匠们的自我和社会认同感。最后,铁匠出力,道家出资,二者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和思维都反衬出宋代颇为先进和开放的时代风气。

这束光芒,更是文明最强韧的纽带。它跨越时间的壁垒,传递着生在不同年代的人们经历的喜悦;它突破空间的桎梏,分享着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体验的惊奇。如同金华的板凳龙,一圈圈从汉朝转到了今朝。一条龙从头到尾,八十多条板凳之间互相只有一条木棍相连,起落腾挪全靠人与人亲密无间的协作,而这样的协作,恰恰正是支撑中华民族在天灾人祸前屹立不倒的信念。如同江苏的苏绣,一针针从耄耋缝到了垂髫。清丽的图案更在军事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时孙吴,就有奇女子将山川地势,城邑行阵用细密的丝线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秀于方锦之上。从明朝的“以针作画”,到清朝的“双面绣”,代代相传的针线,就是中华民族的剪不断的绵延。

如今,技术也让这样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将他们所见所闻的文化遗产,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播到其他人眼前,让一束光芒化为千千万万的画面,通过屏幕投入每一双看到的眼睛。而每一双看到的眼睛,都在为光芒的存续添加新的燃料。

然而,这种视频传播也有其固有的弊端,即很容易将文化遗产简化为变相的卖惨。这就如同一个原本老人通过屏幕众筹他的续命钱,但这终究只是缓解燃眉之急,却没法让这位老人重获青春。真正拯救文化遗产的路径,应该在于对文化遗产的再加工,无论是从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来自于古剑奇谭三游戏中的龙宫关卡的画面:

将皮影戏,京剧等中国元素融入游戏剧情的设计本身,就等于让这些元素有了在新时代年轻人心目中生根发芽的土壤和养分。这种画面效果从3D到2D,从立体到平面,从现代到古风的切换具备相当的视觉冲击力,于是,看到光的眼睛,也变成了孕育光的温床。而这仅仅是文化遗产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潜力众多案例中的一个。2018年,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舞台上,超模Lily Aldridge身着融入了中国文化遗产设计元素的“青瓷秀服”惊艳全场,更让我们见识到文化遗产元素和当代时装创意结合的巨大市场。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传播上的便利是基础设施,形式上的再创新才是最根本的核心和灵魂,二者互利互补的有机结合,在能形成一层让文化遗产茁壮成长的沃土。

而在这片沃土上,我坚信,那些亘古流传的光不会消失,它会活在我们每一个的眼睛里,被我们带往更遥远的地方,和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话题

  请问南派角弓与北派角弓有什么差别么? 
  怎么看待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为什么韩国要频频窃取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看待最后一个民间桂剧团解散? 
  如何看待最后一个民间桂剧团解散? 
  汉服和博物馆文创都火了,为什么非遗难火?你有哪些值得买的非遗好物推荐吗? 
  请问南派角弓与北派角弓有什么差别么? 
  如何看待非遗大师为女儿出嫁准备各种非遗嫁妆,是噱头还是对非遗文化的宣传? 
  如何看待最后一个民间桂剧团解散? 
  为什么粤剧可以和昆曲、京剧一起成为前三个在联合国申遗的汉族剧种? 

前一个讨论
如何反驳「完全崇拜科学不也是一种迷信」这句话?
下一个讨论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算抄袭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