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子学校的兴办主要起源于以下两个系统。
日本太君系统,例如:
基隆女中 - 1924台北州立基隆高等女学校
北一女中 - 1904总督府国语学校第三附属高等女学校
中山女中 - 1897总督府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女子分教场
新竹女中 - 1924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学校
台中女中 - 1919公立台中高等女学校
彰化女中 - 1919公立彰化女子高等普通学校
嘉义女中 - 1922台南州立嘉义高等女学校
台南女中 - 1917总督府高等女学校分教室
家齐女中 - 1924台南商业补习学校附设女子专修科
高雄女中 - 1924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学校
屏东女中 - 1932高雄州立屏东第一高等女学校
花莲女中 - 1927花莲港厅立花莲港高等女学校
台东女中 - 1940台东厅立台东高等女学校
....等等
洋大人教会系统,例如:
纯德女中 - 1883基督教长老教会
达人女中:1976天主教??修女会
静修女中:1916天主教道明会
圣心女中:1960天主教圣心修女会
曙光女中:1960天主教圣神会
晓明女中:1969天主教圣母圣心修女会
卫理女中:1960基督教卫理公会
长荣女中:1887基督教长老教会
崇光女中:1967天主教主顾传教修女会
德光女中:1963天主教??会
圣功女中:1964天主教圣功修女会
....等等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女校?深层的意义就是台湾其实是一个80%+浓度的闽南传统社会,各路女拳在俺们这里都没有折腾搞事的土壤,没有吃饱了撑的人在这个上面玩波利提科正确。
比方早年大学生人数很少,校风保守注重品德教育的的女子教会学校毕业生就是很多殷实人家挑儿媳妇的热门,媒婆给地主家的傻儿子说亲的时候,会强调对方姑娘是长荣女中家政科、音乐科的学生诸如此类,换句话说在很长时间里,女子学校出身是女性的一个加分项。一个能加分的的选项自然没有改动的理由。当然,如果是北一女小绿绿这种出类拔萃的校友影响力和传承就更加是一个积极因素了。
所以,除了少数几所后段班学校因为少子化问题,校方自己选择扩招男学生或者停办之外,这些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的女子中学大多仍然维持着创校时的传统。
不信的话你今天在潮汕那个地方兴办女子中学和女子大学估计也能火,很多当地的土财家长会很乐意把闺女往这类学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