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滤镜中的世界“朦胧、鲜艳、复古、温婉”。这复现了我们主观感受;
镜花水月改变了事物本来的观察特质,滤镜也是一样。
当外物特征与“记忆表象”(记忆中的印象)并无明显区别时,不会激发感官的兴奋(选择性注意过程),也很难提供审美最初的感官能量。而添加滤镜后,出现了差异和风格取向,这开启了我们对现象偏差的解读,而往往其结果是非功利性的,指向了我们的审美范畴...
美是一种知觉“追求欲望”和“趋利避害”紧张状态的松弛。
当观察事物引发了选择性注意(与记忆表象的偏差),就会激发这种紧张状态。但随之而来的概念分辨告诉我们“此物非功利性无需较真”、“此物暗示了您自身需求状态的充盈无需玩命”,松弛感随之而来。兴奋→轻松→愉悦,这便是美感。也是滤镜所助力达成的审美反应。
【美感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关系】
下图的“左箭头”对应“距离产生美”,即客体的观测特征无功利性价值,无需较真;
下图的“上箭头”对应“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客体的特征引发了共情联想等,达成了“金字塔”上层需求的满足体验,类似温柔、浪漫、崇高信仰、精致细腻、道德自我实现等。
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