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人进行过耳机或音质的盲听试验? 第1页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上有无数的盲听包括双盲实验, 大部分是有统计意义的。

很奇特的是, 祖国的某些耳机论坛设计的盲听大赛, 却故意弄得没有统计意义。 当然, 俺说的不是八万真金白银悬赏的家电论坛盲听。 俺不习惯点名。

上世纪90年代,吃太阳神的孩子很多(俺也吃过不过后来转吃鸡蛋了),而且大部分人也觉得太阳神有奇效。后来, 还有中华鳖精、脑白金以及冬虫夏草等等被点名的奇药。当然它们后面也有无数背书的“医学专家”。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两次发文: 将冬虫夏草踢出保健品圈子


耳机或者音响发烧,争议最大, 骗局最多的就是线材。

因为线材涉及的金额巨大, 经常是数千甚至上万人民币, 但是奇怪的是工商部门一直对这个东西视而不见。 俺窃以为一个金额巨大的东西, 又宣称疗效显著, 那不妨用医药的标准来实验吧。

对吗?

####################################################################

俺在这里分享一下方法, 大家不妨自行改良。


1. 让我们首先假设实验对象宣称的都是真的;

2. 让我们通过对照实验检验实验对象说的和他实际能做到的有多大的差距。

3. 分析实验结果。


让我们开始下面的实验吧:

电源线/信号线/USB线/耳机线


准备两条同样的实验对象认可的, 高价线材, 线材A1/A2 ;

两条被所有人认可的(原厂)平价合格线材 B1/B2;

按照以下的组合乱序抽签测试并记录, 当然要第三方来记录和抽签, 当然要遮挡:

A1-A2,A1-B1, A1-B2, A2-B1, A2-B2,B1-B2, A1-A2,A1-B1, A1-B2, A2-B1, A2-B2, B1-B2,

只要求实验对象决定是否有区别, 就这么简单,只要求实验对象决定是否有区别,不需要评价优劣。


** 为什么只要求决定是否有区别呢?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这已经是最低最基本的要求了,

不是么?


大家一般都同意,在双盲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群组对排除几种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偏见是重要的。没有对照组的实验, 在21世纪可以视为过家家玩杂耍, 知友们不少研究生硕士博士的, 应该对这个不会有太大的异议吧?

在这里, 把天价线材按照某种特效新药 A 来对待, 而 B 则是对照 (机线或者平价线)。

* 在医药以外的领域, “对照” 经常按字面翻译成 “控制”

A1 和 A2 形成自身对照。

** 为什么要求自身对照呢?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这可以帮助分析结果的时候确定答案的有效性。


B1 和 B2 也形成形成自身对照,

** 为什么要求自身对照呢?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这可以帮助分析结果的时候确定答案的有效性。


如果 A 有显效, 那么经过统计学分析必然能体现出来。


当然, 大家也可以加入空白对照 C,

比如 两对铁丝(或者AKG铁头梁): C1, C2.


整个分组可以是这样的:

A1-A2, A1-C1, A1-C2, A2-C1, A2-C2, C1-C2, A1-A2,A1-C1, A1-C2, A2-C1, A2-C2, C1-C2,



** 为什么加入空白对照呢, 这不是捉弄人嘛?

有的同学要发问了。

** 因为两对铁丝(或者AKG铁头梁)被认为是100%能被实验对象识别的对象

如果实验对象连铁丝(或者AKG铁头梁)都识别不了的话。

实验的结果就会更容易解读了。

这也可以帮助分析结果的时候确定答案的有效性。


俺读书少, 俺相信只要是文化程度比俺高的同学都会觉得实验才是破解一切谎言的利器。





#######################################################################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

N届“采樱桃”盲听大赛发现金耳朵如何评价?--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按:采樱桃(cherry picking)、隐瞒证据(suppressing evidence)、证据不完整谬误(fallacy of incomplete evidence)、或监视下的选择(observational selection)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指刻意挑选支持论点的资料呈现,而将重要但不支持论点的资料忽略不计。这个词语是源于采樱桃或其他水果的一般经验。挑水果的人把好的水果挑出来,看到的人可能会以为所有水果都是好的。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学术造假手段。当然也可以用于市场营销玩噱头。


某论坛持续搞了多次盲听大赛并多次宣称发现金耳朵。 网友谈及有人因为质疑而被禁言,希望俺评论这个现象。

俺其实已经多次评论过这个类似耍猴的群众活动,这个活动没有统计学意义。因为没有设置对照/对照组, 整个活动就是过家家魔术表演而已。 相比家电论坛的八万元悬赏寻找金耳朵,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实验设计。至少家电论坛的八万元悬赏寻找金耳朵的实验数据能用来做统计学检验。



一个简单的实例:

譬如台湾的大樂透、祖国的福彩体彩或者美国的Powerball彩票。

您買了一注大樂透,中頭獎的機率是 1 / 13,980,000。

如果您自己中獎,也許會說這是上帝的关照,您是 The Chosen One而不是机率,因為中獎的機率近乎 0。但全台賣了5,000,000 注大樂透,至少存在一注中頭獎的机率實是 30%。您不能举出有人中獎就否定大樂透開獎的随机机理。

换句话说,弄一个没有统计意义的实验(样本都不够而且没有设置对照组)然后宣称实验成功。这就是典型的造假,这就是 cherry-picking,只抓住自己想要发生的事件而忽略大多数没有听出区别的热心发烧友。 要知道报名的人群本身就是相信自己 100% 能听出区别的金耳朵。这个主动参赛的样本人群本身就已经浓缩一次了。

这类似人群的发病率一样, 不可能只看门诊挂号人数, 而要放大到整个辖区甚至整个省份或者全国。不然就是可耻的 “采樱桃”, 数据造假。

一般来说,造假的人总是心虚的。 色厉内荏这个成语能形容造假的人。 语见(先秦孔子门人《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这也能解释为啥质疑的网友会被禁言,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就是“既要当*子又要立牌坊”. 还有一个成语能用来描述这种可笑的场景, 那就是欲盖弥彰。

欲盖弥彰,发音:yù gài mí zhāng;汉语成语,释义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一般来说,造假的人总是心虚的。于是他们就禁止往届发现的发掘的”金耳朵“参加后来的比赛。即使彩票中奖一次, 第二次也难保再中不是?

当然关于牌坊的俗语设的前提俺是不赞同的,女性性工作者也能立牌坊。 例如杜秋娘,赛金花,小凤仙, 例如一位叫莺儿的青楼女子。莺儿让曹操改变了对女人的看法。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对他的妻妾说:“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曹操受莺儿熏陶,让他的妻妾在自己死后全改嫁。可见性工作者也是有理想的。


采樱桃(cherry picking)、隐瞒证据(suppressing evidence)、证据不完整谬误(fallacy of incomplete evidence)、或监视下的选择(observational selection)

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指刻意挑选支持论点的资料呈现,而将重要但不支持论点的资料忽略不计。这个词语是源于采樱桃或其他水果的一般经验。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学术造假手段。当然也可以用于市场营销玩噱头。源于采樱桃或其他水果的一般经验。挑水果的人把好的水果挑出来,看到的人可能会以为所有水果都是好的。


不管怎么说, 通过“采樱桃” 数据造假来误导发烧友是可耻的。

虽说吹牛 不用上税, 但如果别人吹牛, 咱来交税那就不合适了, 对不对?


为啥俺认为某论坛持续搞了多次盲听大赛是耍猴呢? 请看下面的资料:

无限猴子定理

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当按键时间达到无穷时,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在这里,几乎必然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数学术语,“猴子”也不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猴子,它被用来比喻成一个可以产生无限随机字母序列的抽象设备。这个理论说明把一个很大但有限的数看成无限的推论是错误的。猴子精确地通过键盘敲打出一部完整的作品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宇宙的生命周期中发生的概率也是极其低的,但并不是零。正如同玩彩票一样, 如果您把所有的彩票都买下来,肯定会中大奖。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如何一句话惹怒hifi烧友?”,

盲听/盲测又是一个禁忌。

您不能问:“您的听力是不是正常, 您上一次去医院测听力是啥时候了?”

至于盲听/盲测更是一个软肋, 如果您提到盲听/盲测,很可能朋友之间都会翻脸。

您知道信仰是个神圣的东西。


又如同玩彩票一样, 如果有人中大奖, 没有人会怀疑中奖的人是不是神仙下凡, 对吗。

盲听大赛如果只测7次,

那么只要有 2*2*2*2*2*2*2*2 = 256 的人次,

那不就出现了一只能打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的“猴子”了吗?


可目前电论坛的八万元悬赏寻找金耳朵的盲测/盲听, 都是一个令人垂泪的残酷的现实。

五轮擂台没有一个人能把 80000.00 人民币拿走。昨天还一耳朵听出线材区别, 视线接触不到商标以后突然特异功能丧失, 大家能不号啕大哭, 肝肠寸断么?


又到下结论的时候了吗?


某论坛持续搞了多次盲听大赛并多次宣称发现金耳朵这种情况类似于即开即奖型的彩票,开出了大奖以后捂着不公布,误导彩民继续摸奖。

这么比喻您觉得咋样。


【全文完】



================= 以下内容很散, 请勿阅读 ====================


================= 以下内容很散, 请勿阅读 ====================


================= 以下内容很散, 请勿阅读 ====================


图图大主教是南非领导黑人反对种族压迫的坚强斗士。

1984年他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图图主教能言善道。

1984年冬天,图图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演讲时说: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

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同样, 这个世纪里面。“耳机发烧友刚入坑时,

他们手里有人民币或者家里有矿,

大湿手里有线材、墙插、电处、地盒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等等。

大湿说‘让我们烧 Hi-Fi 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耳机发烧友们睁开眼时,

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耳机发烧友手里有了线材、墙插、电处、地盒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等等,

大湿手里有了人民币...... ”




关于翻译Peter Aczel文章第4节 听音 ABX 盲测


** 中文网上流传的版本, 吞了Peter Aczel 的原文很多文字。

Peter Aczel 老先生已经过世几年, 为了完整的传达这位歪果仁(很不巧俺也是歪果仁)的思想, 俺勉为其难用尽蛮荒之力靠初中文化重新翻译了最关键的地方。

大家请多批评。




原文:

Peter Aczel 文章第四节 “(在家自测)听音 ABX 盲测”



译文:本刊(☞的是Audio Critic杂志)的常客都知道如何驳斥拜物的老烧反对双盲ABX测试所提出的各种谎言。以下就是一个简要的纵览:

ABX盲测法要求A和B设备的电平匹配到0.1dB范围内,之后参测人可随意听A和B,多久都行。如果认为它们有不同,可以要求去鉴别X, 其中X可以随机是A或者B(由系统随机打乱)。允许参测人随时对A/X、B/X进行比较。多少次都可以。最后决定X=A还是X=B。因为完全瞎猜,命中率会在50%左右(一半一半)。为了统计的正确性至少要测试12次(降低蒙中的几率到 1/2^12)。(16次抑或20次更好)。没有比这个更科学的方法来测试你是在听不同的东西还是在听同一个东西的了。
然而烧糊的老烧会说双盲测试完全不对:每个人都知道奇力比先锋好声,但如果他们在双盲测试中无法分辨奇力和先锋的话,就会耍赖说ABX盲测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他们的逻辑:(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知道Joe比Mike高,如果他们测出身高都正好都是5英尺11又1/4英寸的话,那尺子肯定有问题,对吧?
糊烧标准的反驳意见
之一就是ABX压力太大(换句话说你不能问:让我们来看看你能听力有多好吧?);
之二就是时间不够(因为要测16次所以一耳朵区别就消失了);
之三就是多只香炉多只鬼等等(诸如:继电器、开关和衰减器等);
还有其他能引用的主观听觉神论。
林林总总的目的就是东拉西扯躲避对照试验。

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您可以自己独自完成 ABX 盲测, 也不需要受到旁人的干扰;
您爱折腾多久都可以(16个星期测16次不行吗?);
而且您也可以用直通来验证控制开关的通透性。

综上所述,那些反对的意见本质就是扯蛋和装逼。

教您一个法子来揪出一个狡猾的滥竽充数的反ABX测试的装逼犯:
问他相信其他AB对比测试吗,他可能会说信。
然后你问他到底靠什么办法分辨呢:
1.故意弄出不同的音量;
2.还是偷看厂标。
然后就等着他们如何撒泼吧。

以上就是第四节的译文。

Peter Aczel 文章的第四节是 “(在家自测)听音 ABX 盲测”, 然而网上流传的中文版本没有把最关键的段落翻译出来, 俺凭着初中文化勉强翻了出来给感兴趣的各位。

有些同学认为俺抄袭了中文网上的翻译。

大家请亲自过目, 对照一下以前的翻译吞掉了啥东西。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对饮酒者的大脑扫描显示,如果他们认为所饮的酒价格昂贵,那么从生理上会更加享受饮酒的乐趣。


这段话摘自 《华尔街日报》 专栏作家 Lee Gomes 的文章。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chinese.wsj.com/gb/2008

If You're Not Insane About Sound, Maybe You Can Just Go Crazy

By Lee Gomes

《华尔街日报》 英文网

wsj.com/articles/SB1200



Updated Jan. 16, 2008 11:59 p.m. ET

If you had to choose between two sets of speaker cables, one costing a few dollars and sounding fine, the other a few thousand dollars but perhaps sounding slightly better, and you chose the second pair, then you would have had a great time last week in Las Vegas.


The city's many goings-on included The Home Entertainment Show, an audiophile trade show held in two small motels off the Strip. Audiophiles, as you probably know, are the hi-fi zealots who think nothing of spending $50,000 on a turntable. I've learned over the...



补充阅读:

假设检验: 什么是非参数统计

math.pku.edu.cn:8000/mi

basic.shsmu.edu.cn/jpkc


什么是非参数统计


  非参数统计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谓统计推断,就是由样本观察值去了解总体,它是统计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若根据经验或某种理论我们能在推断之前就对总体作一些假设,则这些假设无疑有助于提高统计推断的效率。这种情况下的统计方法称为“参数统计”。如果我们所知很少,以致于在推断之前不能对总体作任何假设,或仅能作一些非常一般性(例如连续分布、对称分布等)的假设,这时如果仍然使用参数统计方法,其统计推断的结果显然是不可信的,甚至有可能是错的。在对总体的分布不作假设或仅作非常一般性假设条件下的统计方法称为“非参数统计”。

  由于非参数统计方法与总体究竟是什么分布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它在社会学、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有关于总体的假设,所以参数统计的推断方法是针对这个假设的。相对而言,非参数统计的推断方法是很一般的,它仅应用样本观察值中一些非常直观(例如次序)的信息。所以非参数统计分析含有丰富的统计思想。


非参数统计的适用范围

  非参数统计最常用于具备下述特征的情况:

  1、待分析数据不满足参数检验所要求的假定,因而无法应用参数检验。例如,我们曾遇到过的非正态总体小样本,在t-检验法也不适用时,作为替代方法,就可以采用非参数检验。

  2、仅由一些等级构成的数据,不能应用参数检验。例如,消费者可能被问及对几种不同商标的饮料的喜欢程度,虽然,他们不能对每种商标都指定一个数字来表示他们对该商标的喜欢程度,却能将几种商标按喜欢的顺序分成等级。这种情形也宜采用非参数检验。

  3、所提的问题中并不包含参数,也不能用参数检验。例如,我们想判断一个样本是否为随机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就是适当的。

  4、当我们需要迅速得出结果时,也可以不用参数统计方法而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来达到目的。一般说来,非参数统计方法所要求的计算与参数统计方法相比,完成起来既快且易。有些非参数统计方法的计算,就算对统计学知识不熟练的人,也能在收集数据时及时予以完成。



非参数统计的特点

  非参数统计问题中对总体分布的假定要求的条件很宽,因而针对这种问题而构造的非参数统计方法,不致因为对总体分布的假定不当而导致重大错误,所以它往往有较好的稳健性(见稳健统计),这是一个重要特点。但因为非参数统计方法需要照顾范围很广的分布,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其效率的降低。不过,近代理论证明了:一些重要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当与相应的参数方法比较时,即使在最有利于后者的情况下,效率上的损失也很小。

  由于非参数统计中对分布假定要求的条件宽,因而大样本理论(见大样本统计)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参数统计的大样本理论已有了一些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现代,更有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关于秩统计量与U统计量的大样本理论,及基于这种理论的大样本非参数方法,研究成果很多。



------------------------------------------------------------------------------------

对照, 对照, 对照


什么是“对照” ? 什么是“对照实验” ?

对照实验

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试验为对照试验。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关变量影响是相等、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的结果找到想要研究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作用,从而为科学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和直接证据。如在生物学、医学、农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各领域中,有“没有对照就没有试验”的说法,因此,是否有适当的对照试验,在许多情况下会影响研究的成果。对照试验的技术有时比主试验还困难。再者,为了进行一个试验,必需有相当数量的对照才行,否则有时会分不清哪些是主试验,哪些是对照试验。与试验区、试验群相对应的也有用对照区、对照群名称的。作为试验对象,常常要求纯系的动植物材料和人的单卵孪生儿的道理就在于此。在物理或化学的领域里,由于研究对象系统的构成单纯,特殊的对照试验,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





名词解释: 特发性的失聪

特发性的失聪: 蒙上眼睛或者视线被阻隔就突然发作的听力障碍。 这种听力障碍在移除眼罩或者阻挡物之后能瞬间康复。 特发性的失聪在音响发烧界的大师身上有极高的发病率。直接诱因就是盲听试验。




万一您觉得有帮助的时候, 敬请不吝点赞或者赞赏。

敬请收藏或者转发。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为Head-Fi的一篇很出名的帖子,这是我能找到的对HiFi中各种玄学的最详尽盲听测试汇总。当然,正如原贴作者所说,其中一部分并非ABX测试,而只是盲听测评。我对这个会宗中部分测试结果并不负责,只是把原贴翻译过来。原文就不太通顺,我已经尽力了。

业余时间翻译,难免有疏忽。以下是原帖:

(随着我发现更多的盲听测试结果,我将把它们添加到这里的列表中。)

我们喜欢在这里(以及我所见过的所有其他音频论坛上)就发烧友们所做的许多其他人认为是无稽之谈的玄学进行一场很好的讨论/争论/泛泛而谈。这些争论一直循环往复:我听到不同的声音——但不可能有什么区别,这都是你想象出来的声音的区别——你试过不同的发烧线材吗?-我不需要它是在你的脑海里等等等等,我们都知道它如何进行。

偶尔会有人试图验证这些神话。例如三个What HiFi论坛成员被邀请到他们的听音室,并已经过从发烧线材到音源码率的一系列盲听测试。从我所读到的问题中,可以确定的是,关于“区别是玄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不同的比特率已被正确识别,不同的发烧线材在同一套HiFi系统中产生了不同的声音。但是,这些只是盲听测评,这与要求人们正确分别产品区别的ABX测试不同。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盲听测试和ABX测试结果。我所做的就是总结他们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盲听与ABX测试之间的区别,因为它们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盲听测试是指听音者不知道自己在听什么,并被要求描述他们听到的不同之处,这是音频中常用的一种盲听测评方法。这类测试的结果往往是低价的高保真“令人惊讶”的表现、高价格的因素、外观、产品声誉等因素听音者是不知道的。一些盲测还涉及到产品之间的竞争,比如两个功放PK,获胜者进入下一轮。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对盲听测试的定义非常宽泛。

ABX测试更多的是一种测试。你听产品A和产品B,然后播放X,它是A还是B,你必须说出它是什么。可能不止有A和B,因为一些测试涉及到多个发烧线材。然后,任何差异都必须清楚地表达出来,而对于类似发烧线材的器材来说,情况还不是这样。我对ABX测试的定义也很宽泛。

目的是看看这些测试的总体结果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否提供了支持或否认所谓的老烧玄学神论的证据。在你阅读下面的测试之前,你可以自己试一试,看看你的听力怎么样,以及理解什么是ABX测试……

  1. ABX双盲听比较器

这是一个致力于此类测试的网站。1977年5月,人们对功放进行了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ABX测试都是负面的。有些人确实发现了差异。这表明,HiFi链的某些部分确实存在差异,但其他部分则没有。

一项对音箱喇叭线的测试发现,没有人能找出从2.50美元到990美元的音箱线材之间的区别。所有的结果甚至接近50%

有一个有趣的比较,发现'视频线材',一旦超过50英尺(约15.2米),相比于6英尺长(约1.8米)的线材很容易被发现。

DAC不适合CDP发现原始CDP可以与更现代的CDP区分,但昂贵的独立DAC与CDP相同。

没有一个测试涉及到大量的人,有些只是一个人。

DACs don’t fair well with CDPs finding an original CDP being distinguishable from a more modern one, but an expensive stand alone DAC being the same as a CDP.(这句话我实在不知道咋翻译)

这些测试并没有大量人员参与,有些实验只是一个人自己做的。

2. 线材、扬声器和功放相互作用的影响,1991年国际音频工程论文

从Levinson到Kimber共测试了12根线材,其中包括汽车跳线和电灯线,价格从2美元/米到419美元/米不等。结果基于这样的理论:音箱线材应该传输所有频率,从任何功放无损地传到任何扬声器,而损耗是由于电阻造成的。有一个假设,让更多的频率和更少的失真将听起来更好。在我看来这是合理的。

性能最好的是多芯线材。汽车起跳引线做得不好,而用于数字传输的电缆却做得很好!最贵的线材在结论中没有提及,但最便宜的线材因其性能而受到赞扬,Kimber做得很好。遗憾的是,关于线材的成本和性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列表,因此不清楚成本是否等于性能,但建议结构等于性能。


3. 所有的功放是否听起来都一样?原版Stereo Review盲听测试

对很多不同价格区间和类型的功放进行了测试。对于发烧友的说法是否真实,听音者们自称是信奉者和怀疑论者。

有13个环节,每次都有不同数量的听音者。怀疑者和信教者的表现差别不大,2个怀疑者得到了最高的正确分数,1个信教者得到了最低的正确分数。总体平均值是50.5%,这和随机猜测的结果是一样的。最便宜的先锋功放是完全有能力超过更昂贵的功放,它是“惊人的相似的Levinson”。

除此之外,为了解释功放为什么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这里有一个关于鲍勃·卡弗和他的功放盲听挑战的维基百科条目。

4. 线材方向性

不是最好的链接,因为它只涉及到一个测试,没有给出太多的细节。发烧线材制造商Belden与一家没什么名气的杂志进行了一项测试,发现结果完全是随机的。

我喜欢接下来的一句话,“Belden仍然很乐意制造和销售定向线材给发烧友”


5. Head-Fi 线材ABX测试,2006年8月

来自Canare, Radio Shack和Sliver的三根发烧线材被放在同一个蛇皮网内伪装起来,每根上面都有一个标记,这样只有发起测试的人知道哪根是哪根,然后发给不同的论坛成员。结果是只有一个论坛成员全部答对了三个问题。Radio Shack公司的廉价电缆和Sliver的是最不容易分清的。

不幸的是,我无法从文中看到,有多少成员参加和确切的结果是什么。


6. HiFi Wigwam 电源线ABX测试,2005年10月

这是一个很好的大规模ABX测试。与Head-fi相似的是,论坛成员也收到了四根线材,其中包括2条电热水壶线(hifi产品附带的备用电源线)、一根发烧友线、一根DIY线和一张测试光盘。这些结果至少可以说是不确定的;

电热水壶线 是C。有23个答案:

4个说水壶线是A

6个说是B

8个说它是C

5个说他们不知道。

总的结论是电热水壶线没有被正确识别,或者一条电源线比另一条好。

这个测试的一名参与者指出,在测试中描述为完全相同的两个水壶引线实际上并不相同,只是hifi产品的基本引线。


7. What HiFi 关于线材最大的疑问 2009年

从2009年9月开始。三位论坛成员被邀请到What HiFi(WHF)进行盲听测试,他们认为工具包(Roksan,Cyrus,Spendor)正在改变,但相反,电缆是。同样的三首曲目贯穿始终。

这个测试一开始是使用What HiFi能找到的最便宜的线材做的,没人喜欢它并声称听起来平淡乏味。接着,一个Lindy电源调节器和Copperline Alpha发烧电源线被引入,声音得到改善。

音频线被改为了Atlas Equators,并且3首曲目中的两首据说都有提升,低频和细节都变得更好。

最后,60便士/米的音箱线材改为6英镑/米的Chord Carnival Sliverscreen。同样,人们注意到了变化,但变化不大。

在那之后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交换,这证实了上述情况,即电源线的影响最大。当测试结果揭晓时,参与者们感到非常惊讶!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ABX测试,而是一个盲听测评,当你阅读过本文最开始的解释,你会发现这两个测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令人担忧的是,当我向首席主编Clare Newsome询问此类测试时,她声称这些测试是ABX,而在论坛上的其他地方,他们则声称进行ABX测试。但他们并没有,他们是盲听测评,这让人们有机会声称不同,但没有提供证据,他们真的能听到不同。


8. 家庭影院与高保真的秘密。我们能听出不同电源线之间的区别吗?一次ABX盲听测试。2004年

一篇有图片的综合性文章,在149个测试中,总的结果是73个,所以准确率为49%,与随机没什么差别。

9. 波士顿音频协会,一次针对Linn创始人Ivor Tiefenbrun的ABX盲听测试,1984年

对Ivor Tiefenbrun本人的一次相当复杂的测试,他当时非常支持黑胶唱片和反对数字音频(几乎与Linn现在的操作方式相反!).有各种不同的测试,总的结论是:

“总之,在这一系列测试中,Tiefenbrun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表明能够可靠地识别:

(a) 房间里有一个未驱动的单元,

(b) 索尼PCM-F1数字处理器出现在音频链中,或是

(c) 电路中存在A/B/X开关箱的继电器触点。”

即使是Linn的创始人也无法支持他在接受ABX测试时所做的声明。


10. 著名的Audioholics论坛帖子,线材与晾衣架,2004年6月

11. 西班牙的 Matrixhifi.com 论坛,对两套系统进行ABX测试,2006年6月。

两个系统,一套是廉价的(A)索尼DVD播放器和百灵达功放(在折叠椅上支撑),带有chepo电缆;另一套是更贵的(B)带有Classe、YBA、Wadia和昂贵的发烧器材以及合适的机架,隐藏在幕后,并连接到同一组音箱。

结果是:

38人参加了这次测试

14人选择了“A”系统作为最好听的系统

10个选择“B”系统作为最好听的系统

14人听不到差异,或没有选择任何一个作为最佳。


12. AVReview,线材盲听测试,2008年5月。

AVR论坛的一些会员去了Sevenoaks的一家HiFi商店,并用两条便宜的Maplins线材(价格分别为2英镑和8英镑)和一个Chord Signature(价格为500英镑)试听了同一套设备。他们发现,价格便宜的Maplins线材易于区分,价格较贵的Maplins更难区别于Chord。他们的居民怀疑论者同意他能听到分歧。最后的结论是;

……从我们的接近20个的测试样本中,我们得到了14个正确答案。结果是70%正确。。。。

这是加入到What HiFi的第二个显示线材确实有区别的ABX测试。但就像What HiFi所展示的,盲听测试和ABX测试结果的不同,以及尝试和模糊这两种测试的容易程度。


13. 国际音频工程协会AES,对CD/SACD/DVD Audio的ABX测试,2007年9月。

其中一项总结指出,“一项由许多有经验的听音者参加的精心控制的双盲听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无法听到格式之间的任何差异”。结果是,在554次试验中,60名听众听不到CD、SACD和96/24之间的任何差异。

注意,这个实验存在缺陷,基本上高解析度的音源是由原始CD转制而来的。


14. What HiFi,HDMI线材盲测,2010年7月

另一个What HiFi的测试,三个论坛成员正在作出的改变是用三个HDMI电缆。据他们所知,设备可能会被更换。这些线材分别是免费的、75英镑的Chord,150英镑的QED。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这三个人都在努力寻找不同之处,但更自信的是,差异是在声音上而不是图片上。他们更喜欢免费电缆而不是和弦电缆,发现它和最昂贵的QED一样好。这一结果在盲试验中很常见,并真正将其与ABX试验区分开来。

在我看来,这些被报告的存在差异的线材,可以用三个勇敢的测试人员说没有差异来解释。他们被邀请参加一项测试,希望能够找出不同之处。


15. 哈曼国际(AKG, Infinity, JBL)Floyd Toole;音频,一种服务于艺术的科学,1998年。

一篇由Floyd Toole撰写的论文,涉及科学测量和音频的许多主题。转到第10页和第11页,有一个关于盲听测试的段落。它显示了当进行非盲听测试而不是盲听测试时,音箱之间的“差异”是如何更大的。显而易见的结论是,非盲听测试会导致声音以外的其他因素在决定什么声音更好时发挥作用。


16. 哈曼国际声学研究总监Sean Olive,非盲听测试时的不诚实因素,2009年。

对40名哈曼员工进行的研究,并比较了四个扬声器的盲听测试和非盲听测试结果。正如哈曼总监的同事所说,允许使用视觉的听音测试显示出盲听测试中没有的偏见。

Below the article are various responses to the blog, including a very interesting exchange between Alan Sircom, editor of Hifi Plus magazine and Sean Olive. Alan Sircom makes the very interesting point that volume has a role to play with blind tests

"Here's an interesting test to explain what I mean: run a blind test a group of products under level-matched conditions. Then run the same test (still blind), allowing the users to set the volume to their own personal taste for each loudspeaker under test. From my (admittedly dated and anecdotal) testing on this, the level-matched group will go for the one with the flattest frequency response, as will those who turn the volume 'down', but those who turn the dial the other way often choose the loudspeaker with the biggest peak at around 1kHz, saying how 'dynamic' it sounds."

I had not thought of that before. You will end up with different conclusions between a blind test where the volume is set and where the volume can be adjusted. Adjustment allows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sounds to be expressed, without other influences being present that clearly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sound.


17. Russ Andrews对David Gilmour的录音室进行重新连线,2000年。

这不是盲听的测试,但我认为值得放在这个帖子里。David Gilmour使用的(我认为是他拥有的)录音室是由Russ Andrews用Kimber线重新连接的。这显然是经过广泛的AB对比测试。我会喜欢在之后的ABX测试!


18. DIY音频论坛,一个玩家的坦白,2003年。

一位论坛成员加入进来,承认“然后我开始听说一些令人信服的盲听测试,最后我自己也进行了的测试。我对结果感到震惊。在我工作的商店里,300美元的功放和3000美元的功放是听不出区别的。在那里工作的其他人也不能。”然后,他自己对一个朋友做了盲听测试,测试对象是一个Onkyo SR500杜比数字功放和一个Bryston 4B 300 wpc功放+一个Bryston 2通道前级功放——这是他朋友的系统。“红脸”的朋友听不出有什么区别。


19. 波士顿音频协会,对两个盲听测试的讨论与分析,1990年。

波士顿音频协会在一篇讨论Stereophile CD-tweek盲听测试的文章中,“在CD-tweek盲测中,阿特金森和哈蒙德进行了3222次单盲听测试,以确定CD-tweak(绿墨水、盔甲、昂贵的运输工具)是否改变了CD播放的声音。总的来说,受试者只能在48.3%的时间内识别出经过调整的CD和未经削弱的CD,并且得分高的比例(七次试验中有五次、六次或七次——立体声爱好者对敏锐的听众的定义)在受试者仅仅是猜测的情况下完全在预期范围内。”


20. Cowan Audio,一个澳大利亚的发烧友,不同CD机之间的盲听测试,1997年。

一个1800美元的未知型号(他们不愿意透露型号)CD机与一个300美元的索尼CD机对比,结果只有约50%的正确率,和瞎蒙没什么区别。William Cowan先进行了非盲听测试并且声称“这太容易了,让我们继续进行盲听测试”。哎呀!


21. Pio2001's own ABX test between CD and vinyl in Hydrogenaudio 2003

The results were 3/7 and 5/8 correct.


22. Tom Nousaine, article to Tweak or not to tweak? 1988.

一个使用相同的CD机和扬声器,但不同的功放和线材的测试。一个是300美元,另一个是5000美元。有7位听众,10次试验都失败了。


23. AV Science Forum, Monster VS Opus MM 2002年

不是特别严格,因为没有足够的测试,但正如海报上所说的“而且为了切中要害,Mike无法用我们的测试方法中准确地识别出Monster和Opus MM(或者反过来,如果他一贯错误的话,这也会是一个积极的结果)。我们在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停止了测试,我想我们在放弃之前经过了8个A/B。”


24. Stereo.net,对两款前级放大器的盲听测试,2008年5月。

这是一个澳大利亚的论坛,因此结论通常是直截了当的“结论:两个前级放大器之间都有错误,它们非常接近,任何差异都无法可靠地挑选。”尽管测试人员似乎有什么疑问,但测试运行良好。


25. Stereomojo,数字功放对比测试,2007年

多个功放进行盲听测试,一组两个进行PK,表现较好的功放通过测试进入下一轮。获胜者是一款便宜的功放,叫做Trends Audio TA-10,售价130美元,它是这堆功放中右上角的一个小功放。


26. Head-Fi 线材ABX测试 2006年

三条发烧线材,分别是Canare, Solid Silver 和 Rat Shack,但经过伪装,外观看起来是一样的。只有一个人能分辨出这种差异,当没有可闻的差异,人们很可能在猜测时,你会期望这种差异的发生。


27. 一个法国网站中对HDMI线的盲听测试

九名参与者使用无名线材,贝尔金和魔声HDMI线。只有一个人声称更偏向于哪一条线,但他的反馈与他的声称不一致。


28. Home Cinema Fr .Com 一个法国的测试 2005年

这些线材包括Taralabs, VDH,Audioquest(美国线圣)和一根DIY的线材。结果是没有人能可靠地分辨出不同。


29. Sound & Vision. Tom Nousaine 关于3次音箱线材盲听测试的文章

三次测试都失败了,并且听音者使用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器材、音乐、音量和时间。

注-不幸的是汤姆努塞恩去世了,直接链接到他的文章已经中断。


30. 疯狂的声音,盲听测试CD与数字文件,昂贵的音箱线材与廉价的线材。《华尔街日报》2008年1月

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音像展上进行的测试发现,与CD对比时,Wav文件(52%)比MP3(33%)更好,在一项价值2000美元的Sigma音箱线材与五金线材的对比测试中,参加测试的39人中,61%的人更喜欢更昂贵的线材。对于这些测试结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来自Stereophile杂志的John Atkinson和Michael Fremer被描述为容易挑选出更昂贵线材的人。


31. AV Sience论坛,对受控线材听音测试的观察结果 2007年11月

Monster线材与Opus MM之间的盲听测试,据我所知这是价值33000美元的线材。

但是,非常High End的器材和线材的所有者无法区分两者的区别。


32. Audio Critic,关于功放的ABX测试,1997年。

Tom Nousaine写给音频评论家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描述了对一个非常High End系统所有者的ABX测试,其中Pass Labs Aleph 1.2 200w单声道功放随机更换为Yamaha AX-700 100w合并功放。在第一次测试中,High End器材所有者识别出10次中的3次,然后是10次中的5次。他的妻子16次对了9次,而他的朋友10次中有4次是正确的。


33. Expert Reviews.HDMI线材盲测,2011年2月

两台电视,两台索尼的PS3和一部詹姆斯·邦德的电影并排播放,唯一的区别是更换HDMI线材。有趣的是,这张照片的差别很小,但与声音的差别更明显。但是,与昂贵的电缆相比,许多人更喜欢便宜的声音。

注意-不是ABX测试,并且评论者事承认电视和PS3也可能有轻微的差异。


34. Stereomojo,6款DAC的盲听测试

与另一个盲听测试相反,ABX测试发现最便宜和最昂贵的DAC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


35. Wilson的iPod实验,CES 2004. Stereophile 2004年

第十段。一个“整蛊”盲听测试,在CES展上,一个小组认为他们在听一个价值20000美元的CD机,但实际上,他们听的是iPod。

视觉真的会对声音起很大作用。


36. 一整晚比较试听不同线材,AVForums 2006年6月

除了上述的ipod实验,AVForums的一位成员报告了他在一家经销商进行非盲听测试和盲听力测试的经历。

比较试验的结论

“这是我听到的。

  1. 除了一个例外,所有的线材听起来都有细微的不同。

2. 有些音乐的差异不太明显

3. 我在盲听时的评价与我“非盲听”的评价不同


37. 对经典和现代小提琴的盲听测试,Westerlunds Violinverkstand 2006年3月

这确实很有趣,但它再次显示了我们在进行非盲听测试和盲听测试时有多么不同。在这个测试中,六把小提琴,三把c1700(包括一把Stradivari)和三把现代小提琴演奏给一组弦乐老师,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小提琴投票。舞台上一片漆黑,他们看不清是哪个。Stradivari排最后一名,一个现代品牌获胜。


38. 可听性的边缘,对有或没有滤波器的录音进行盲测试。2011年6月 Pink Fish Media forum

你可以自己下载并尝试录音。在那些已经有过的人中,有2个选择了一号,其他人选择了6号,10号没人选择。


39. 试一下比特率盲听测试

一个非常好设置和易于使用的测试不同的比特率盲听的网站。


40. 对CD转盘的盲听测试,StereoNET Australia - Hi Fi & Home Cinema News 2008年10月

很好的设置和描述,在一组失败的测试后,他们承认没有人能听到区别,放弃了,而是喝了一些啤酒!


41. 对音轨中加入不同级别的jitter抖动的ABX测试,HDD Audio forum 2009年3月和4月

一个成员记录了他的分数,和随机没什么区别。


42. Stereophile 关于功放的ABX测试,1997年

共有505名听音者参与并得出以下精心制作的结果图表

这是一个随机的钟形曲线,正如你从猜测中得到的。然而Stereophile声称测试是成功的,因为有些人做得比平均水平好。可能有一些事实,因为曾经有过盲听功放测试通过的。即使如此,这很小一部分被测试者需要再次测试,以确认他们是否是因为运气。这项测试的统计意义不足以说明存在可听的差异。


43. Head-Fi,一个会员分别对线材进行非盲听测试和盲听测试,2011年11月。

这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证明视力测试和盲人测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人们在能看到产品的情况下可以听出区别,而在盲听测试中则不能听出区别。


44. 明尼苏达音频协会。线材听音测试。2012年4月

结果很复杂,没有线材能产生明显的区别。他们承认没有客观的差异,但由于发现了一个很容易用随机选择来解释的差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存在一个主观的差异,因此所谓的“线材确实有影响”。


45. Richard Clark 功放挑战赛,2006年6月

“Richard Clark 功放挑战赛是一项听力测试,旨在表明只要现代功放在其线性范围内(低于限幅)工作,人耳就听不到功放之间的差异。”

这是一个ABX测试,通过需要两组12次正确识别。据说有一千多人参加了挑战,但没有一人通过。

结果表明我应该买最便宜的功放吗?

不,你应该买最好的功放。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可靠性、质量、冷却性能、灵活性、机械连接质量、制造商的声誉、特殊特性、尺寸、重量、美观和成本。购买最便宜的功放可能会给你一个不可靠的功放,并且很难使用,可能还没有所需的功能。此测试表明您可以忽略的唯一因素是功率低于削波的音质。”

这对那些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漂亮的功放的人来说是一种开脱。


46. Audio Video Revolution Forum,对音箱的盲听测试,2007年11月

好消息是,结果强烈地表明,即使在盲听条件下,音箱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不论是主观听音还是客观测试。


47. PSB speaker,对四款音箱的对比盲听测试,2005年11月

作者很高兴他没有选择那个廉价的音箱,但他没有提到音箱是否容易被识别出来。


48. Which? Consumer magazine , 2016

《英国消费者杂志》(UK consumer magazine)重视其独立性和测试程序,以提供公平和独立的建议。

“测试表明,便宜的HDMI线材——即使是价值仅几英镑的线材——也能和更昂贵的线材一样发挥作用。当我们最后一次进行HDMI测试时,我们发现超市里一根价值10英镑的HDMI线材与一根价值近100英镑的线材在图像质量上没有明显差别。”


49. 相信我,我是科学家-Audio Poll:Neil Young和高解析度音频,2012年5月

Neil Young首张同名专辑的高解析度WAV版本文件与标准AAC文件的对比测试。

“你们大多数是音频工程师、专业音乐家和雄心勃勃的发烧友,我想如果有人能够区分这些文件类型,那就是你们了。

那么,结果怎么样?

好吧……请接受我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49%的人猜对了。

是的:即使在我们的读者中,结果也不比掷硬币好多少。我们甚至不需要庞大的样本量就可以得到与该领域已经完成的大量研究一致的结果。”


50. Analogue Planet,发烧电源线可以带来巨大声音差异的证据,2018年1月

“但是,比较“库存”橡胶外皮的线材和AudioQuest发烧线材,最重要的一点是证明电源线确实有区别,即使使用第二排的枪式话筒,您也应该能够听到它!”

观看视频,开始大约33分钟,销售宣传结束了,然后用不同的电源线播放同一首音乐。你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吗?



结论

明确的结论是,ABX测试结果并不能支持许多发烧友的说法,因此它们成为发烧友的玄学,因为它们表明线材本身不会改变声音。音质的任何变化都来自于听音者的想象和感官之间的互动。声称能听到的区别并不可靠。盲听测试有时也被当作ABX。但是盲听测试并不是真正的ABX测试,它是对一个产品在没有看到的情况下的测评,并且允许对未经验证的声音进行声明。

如果HiFi是关于声音的,更具体的说是关于音质的,那么即使将其他感官被移除,我们依旧应该能够听到差异,而这些差异可以仅仅通过聆听就能够识别一种产品和另一种产品来验证。但我们并不能听到这些差异,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因此,你可以购买好的但价格不贵的线材、功放、CD机等HiFi产品,并满足于它们所产生的声音是极好的。你确实需要花时间去选择音箱,因为它们确实听起来有明显的不同。或者你可以购买昂贵的HiFi产品,比如发烧线材等,通过外观和声音想象和区分一个hifi器材和另一个hifi器材的区别。但你不能只凭声音就把买到的昂贵的器材从廉价的器材中辨别出来。但是这很重要。

一位Sterophile的员工在一次盲听测试失败后说:

“例如,10多年前,在马丁·科洛姆斯组织的一次盲测中,我未能将Quad 405与Naim NAP250或TVA电子管功放区分开来。我相信了这些结果的有效性,与消费者报告所说的一致,我因此出售了我的有着异国情调且昂贵但使我快乐的Levinson功放,并购买了一个便宜得多的Quad 405,这我的职业生涯最大的错误!”

文章的作者接着说;

“我的观点是,参加任何一种盲听测试都必然会造成一种不自然的状态,这种情况是我们在听音乐感受快乐时从未遇到过的。”

我100%同意,我也做了同样的测试,阅读和研究这些帖子,我会从使用我的Firestone Fubar DAC和电源再连接我的MF XúCANV8P耳放。所有的测试状态听起来都一样。但他们没有!!!!! 那是因为当我高兴地听着时,我可以看到我的装置,它的红、绿、蓝三色灯亮着告诉我它在工作。这使我快乐,而快乐会使音质变得更好。




以上就是原帖正文部分的全部内容,而下方的一则回复让我无语凝噎:

对一部分发烧友来说,这实际上与“热爱声音”和“相信自己的耳朵”无关,而是与拥有最昂贵的音响系统、对它了解最少、对自己长期以来的爱好以及知道什么声音最好听的无耻宣称有关。
我想每个人都需要感觉自己很重要,并以自己的方式经历中年危机(有些人永远不会结束)。




关于ABX测试与双盲听测试的区别,其实在我前两天的文章中有详细介绍。

严格意义上来说,ABX测试属于双盲听测试的一种。但在现实中,ABX测试用于判断能否听出区别,双盲听测试(例如MUSHRA)用于可以听出不同区别时,主观评价哪一个更好,以及各个产品之间的实际差异有多大,并排除声音以外的其他偏见因素干扰。

关于正确率,ABX通常需要进行8~10次以上的测试,通常为16次。如果进行十次测试,至少要答对9次才能在统计学上证明确实你听出了区别,即此时要求正确率至少大于等于90%,以此类推。

不论是音箱系统还是耳机系统,通常人们总是能明确的听出不同型号耳机或音箱的差别。并且耳机和音箱+房间等通常是整套系统的短板和瓶颈。而不论是播放器还是功放,都相对容易满足要求,进一步的提升则很难或者根本无法分辨。这是我一年多以前的第一篇live就曾提到的。

关于胆机。一些胆机确实听起来有着明显的不同,但这种不同通常是由较高的谐波失真所导致的。

活力?别逗了。音频作为一种爱好正在消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音频本身。就现实世界而言,Hi-End音箱已经失去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声誉,因为它断然拒绝使用基本的公正的控制措施(例如双盲听测试)。而这种拒绝成为了理性的人无休无止的讥讽和嘲笑的源头,这也是我感到无限尴尬的源头,因为是我的拥趸者造成了这样混乱的局面,而我本人难辞其咎。郑重声明:我从来没有说过测量结果不重要。我说的是(而且经常是这样说),他们并不总是讲述整个故事。不完全一样。
Stereophile杂志创始人兼CEO J.Gordon Holt在2007年接受采访时如是说。J.Gordon Holt于2009年病逝。

最后引用一位圈内巨佬的朋友圈结束这篇文章


user avatar   liu-t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双盲测试是击败一切装逼犯的最好手段,只是很可惜,不同耳机之间的双盲测试很难实现,相比之下音箱就好操作得多。

原因:1. 耳机佩戴的舒适程度会影响受试者的主观感受,干扰结果的可信程度;2. 耳机佩戴的不确定性显著存在,无论是客观的人工头测试还是实际使用的情况;3. 研究者没法替受试者以统一的方式进行佩戴(由于佩戴是否舒适是否良好只有受试者自己知道),那受试者就不可避免的要自行触摸和调整,从而破坏所谓的“盲”测条件,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关于原因2,贴两个图供参考,一个是innerfidelity的测试结果,一个是自己动手测的结果。


fig 1. 下方的灰色曲线是5次佩戴位置微调的重复测量结果 (cited from innerfidelity.com)


fig. 2 这个测试故意跨张了不同泄漏程度的幅频响应,实际重复测量下低频的变化没有那么大。

P.S.

a. 鉴于看到回答中很多人对“双盲”到底啥意思不太明确,这里附个wiki的链接:

Blind experiment

b. 一些耳机大厂商的研发部门当然做过盲听的实验,还会在AES上发主观评价方面的会议文章什么的,不过得到的结论必然是他们给出的Target Response Curve是主观听音结果中得分最高的,那么潜台词自然是“因此我们的产品比其他家都好”。当然我不是在否定他们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毕竟人家做得相当严谨认真,对加强主客观评价间的联系与统一是有贡献的,而且又没有真的去赤裸裸的打广告,只是未免有夹带私货之嫌。还是附个链接,有兴趣的自己挖掘:

Harman Researchers Make Important Headway in Understanding Headphone Response



  

相关话题

  你认为好耳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想要一款价格五百内的头戴式耳机(不烧,需要一款极具性价比的耳机),用来听音乐? 
  如何评价爱否的视频:完全音频发烧指南:揭露 4 大玄学真相? 
  耳机升级线什么牌子好? 
  什么是推不动?什么是推不好?什么是推不开? 
  怎么防止耳机对听力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K712pro适合听古典大编制吗? 
  如何评价苹果手机随机附送的耳机的音质及质量? 
  理论上来说,耳机用水电、风电、核电后单元振动的声音真的有区别吗? 
  为什么说超声波的方向性好? 

前一个讨论
癌细胞在40°以上的高温会被杀死,可以给大脑单独散热用高体温杀死癌细胞吗?
下一个讨论
请问冲牙器用什么洗?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