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如果比特币真的能达到100万美元一个,那么它对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而如果比特币真的能到了对“很多人”(并不需要到“绝大多数”的程度)有实质影响的可能,那么或者,它不再有所谓“值多少美元”,或者,它不但不会达到100万美元一个,甚至会很快消失,甚至的甚至,核心参与者会直接肉身消失。
详述:
一个事物,如果其性质是“投资品”,其价格,或者由未来现金流现值支持,往往是大众投资品;或者由小群体内部对其稀缺性和转售价格的认可来支持,往往是小众投资品/投机品/收藏品。前者会对大众有些影响;而后者的涨跌,典型如古董,或供给有限的上佳艺术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关系并不大。
目前的比特币,属性更像是小众投资品/投机品/收藏品。
但如果一个事物,其性质期待是“货币”,其价格,由此货币对应的可交易的“范畴”,相对于其他货币对应的可交易的“范畴”的商品和服务供需关系决定。比如说,中国消费者对美国的商品、服务或资产的需求上升,美元相对人民币涨价,反之亦然。
于是,“货币”的价值,最最最核心,起码需要有一个前提存在:一个“大范畴”内商品、服务和资产的普适交易媒介。
“大范畴”,意味着一个经济体内(可以有国界,也可以跨国界),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普遍认可此交易媒介;而“普适性”,也正是刚刚提到的“普遍认可”,又需要相当程度的强制力保证(小至法院,大至军队)。“普适性”的强制力,保证了“大范畴”下的使用;而“大范畴”反过来支持了维护“普适性”的强制力。
如果这两者皆不具备,并不意味着该事物不能用于交易,也不意味着其没有价值/价格。如游戏点数,在游戏这个“小范畴”下是可以交易虚拟物品的,而出了这个小范畴,也有对应的法币价格。(当然,游戏点数和比特币,不论是在会计上还是经济实质上,区别还是很大的,但不影响此处的类比)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此事物并非“货币”,而依然是一个小众投资品/投机品/收藏品。
目前的比特币,显然并非货币。人们可以用它来完成“小范畴”的交易,如法币兑换中介,如91终身会员充值,但它依然不是货币 -- 在“大范畴”下毫无流动性,且没有任何强制力来保证在“大范畴”下的普适性。
但是,事物的价格,可以基于对其未来属性变化的展望和预期。VC投资是如此,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也是如此。VC需要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来支撑估值,比特币也需要这样的故事。
常见的比特币故事,有如下几种:
1,无所谓是否有货币属性,仅是因其稀缺性,于是具有保值功能,先到先得,晚了喝西北风。
这类似于黄金,或者更贴切些,古董投资,好比说,马未都早年就喜欢这个,于是低价屯了很多货,放到今天,很多人都意识到古董的稀缺性了,但价格也上天了。这一逻辑最大的问题是,古董的数量是有限的,高质量艺术品的供给也是有限的,而比特币也确实具有稀缺性,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供给却是无限的。且排除心理因素,不同数字货币的“质量”是一致的,甚至后发数字货币的“质量”可以更高。事实上,只要法院和军队的拥有者,即法币的发行者愿意,各国央行完全可以发行所谓“官方”数字货币,更不稀缺,且“质量”明显更高(交易的普适性强制力背书)。总之,此逻辑不通。
2,无所谓是否有货币属性,仅是因为其稀缺性,于是具有收藏功能,先到先得,晚了喝西本风。
此逻辑是基于人们对比特币的特殊心理因素,可以类比于集邮 -- 管你之后发行了多少邮票呢,“我们”只爱第一版猴票。此逻辑确实很通 -- 8分钱的猴票,现值一千多美金,并不需要其具有“大范畴”下的交易属性,也不需要“邮票”这个事物具有稀缺性,只需要“我们就是喜欢猴票!”就够了。这个故事在逻辑上是完全合理的,但依然,此逻辑只能保证比特别在“小范畴”下的收藏性和投机性,与范畴之外的大多数人,完全没关系。
3,比特币就是未来的货币,早晚会取代法币。这是最为盛行的说法,也是维持比特币“故事”的核心缘由。
对此故事,我并不表示直接反对,毕竟我不但不不反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反而十分支持。此处我们仅是回到“货币”的基本属性,看看比特币 -- 而不是数字货币,或“官方”数字货币 -- 若想大规模取代现有的法币地位,需要最最最起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需要在“大范畴”下被普遍接受。即,一个经济体内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们,都更倾向于用比特币直接交易 -- 此处需要注意“直接”二字。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是赚比特币,花比特币,于是没有了“美元”的概念,更不关心一比特币值多少美元,毕竟美元对应的“大范畴”已经消失了。
其次,只要人们还需要各种中心化的服务,典型如政府服务,如福利性转移支付,如军队,如社会保障,如全民教育,如科学研究,以及,“财政政策”本身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等,那么,在一个经济体内,就必须要存在一个税收机制 -- 政府可以收到税,经济体内的参与者无法大规模逃税。这又需要两个前提:1,政府也认可了比特币,且倾向于用比特币直接交易;2,政府大体知悉其服务范围内所有交易、交易主体和交易性质,以此作为税收依据。
最后,只要人们还认可“货币政策”本身对经济体的意义(我目前表示认可,但我并未表示是否人人都需要认可或不认可。具体可自行阅读本科宏观经济学有关货币政策的章节),那么,政府就不但需要全面知悉比特币的流转(交易、交易主体、交易性质),而且需要对比特币的发行量有相当的控制权(政府决定“挖矿”机制,并打破总量上限)。
嗯,于是,出现了一种,政府完全知悉交易细节、对总量和发行量有控制权、大范畴内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皆直接接受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我个人不但不质疑这一天早晚会到来,反而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但问题是......你确定这种数字货币,还是你我手上的比特币?
然后,还有一种补充逻辑,认为一个大范畴内主要商品、服务和资产的生产者和持有者,会先于政府,普遍认可比特币,然后再倒逼政府接受比特币。怎么讲呢......在我朝,政府即“主要商品、服务和资产的生产者和持有者”;在美帝,“主要商品、服务和资产的生产者和持有者”即政府。你们在想啥???
说得更直白些,华尔街、军火商、保险公司和硅谷皆转向比特币的那天,即美国政府转向比特币的那天(注:这与高盛开始给其客户交易比特币,完全不能划等号 -- 客户若是对狗屎感兴趣,高盛也会给他们交易的,甚至会拿自有资金参与炒作,但这不等同于高盛会把自己的大量资产替换成狗屎)。而真有那天的预期,“他们”会早早自己搞出“官方”数字货币,把所有市面上的蝇营狗苟都统统扫进故纸堆。基于这种“官方”数字货币,透明交易继续、税收继续、货币增发继续、通胀继续。有了新技术,交易更安全,但政府和大资本对经济体内的交易流转,也比过去更中心化,更清晰。
不服气?乖乖认怂的,准你换成法币幸福退场;不听话但没啥影响力的,直接打回原形;不听话还居然有影响力的,肉身消灭掉就是了。
而日常所见的比特币投资/投机者,主要有三种:
1,如我一般,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完全无所谓是否认可,但对比特币基本上不认可的玩家,基于其投机性,拿很小一部分资产,跟着一起小打小闹炒一炒。赚大了偷笑,赚了开心,赔光也无妨。
2,比特币“投资”的热衷参与者,不但会投很多钱(相对于个人资产而言),且打心眼里认可以上三个常见比特币故事的1和3,甚至产生了自己代表世界未来趋势的幻觉。
3,比特币“投机”的热衷参与者,且是绝对比特币资产的大玩家。并不相信,或无所谓是否相信,以上三个常见的比特币故事,但非常热衷于向公众讲述这三个故事,特别是故事3。对比特币价格涨跌有较大的控制力,最终目的是利用比特币来炒出更高的法币资产。
对于第一种人,包括我在内,没有任何建议,祝福每一个人都能中彩票。
对于第三种人,没兴趣进行道德评价,毕竟任何时代,围绕任何事物,都会有这类人存在。围绕一些其他的事物,我个人也绝不会拒绝去参与。这种人的主要风险是,太招摇,然后被强制力干死。
而对于第二种人......如果是朋友,我会建议他们在心态上“降格”为第一种人,或者在能力上“升格”为第三种人。如果是陌生人,我会称其为典型的“小聪明,大愚蠢”,建议在自认精通技术之余,花点儿时间,看看小到经济金融,大到历史、政治、资本主义的普遍规律。但不论如何,我依然祝愿他们赚钱,赚大钱。毕竟,他们往往不像第三种人那样旱涝保收。
至于本文讲的有关比特币的三个“故事”,特别是第3个故事,“你”是否相信,我管不着。反正我觉得这事儿其实很简单直接:
一个坚信故事3的人,该做的应该是把尽可能多的法币资产转化为比特币,且根本不在乎比特币的法币价格(既然坚信法币将来会一文不值),而是直接用比特币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财富;而不是,时刻盯着比特币的法币价格,并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财富,同时想着如何在合适的法币价格上,将比特币卖给接盘者变成法币。
身体最诚实,不是么?
利益相关:相信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未来的比特币小玩家。
如果区块链技术无法推广落地,那么比特币终将一钱不值。
如果有一天区块链技术落地推广应用了,比特币同样会丧失炒作价值,只剩下纪念收藏意义。
因为这玩意儿虽然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开创者,但其实根本不好用。不管是交易速度还是交易费用都被人碾压。唯一的优点就是所谓匿名和去中心化。不过我觉得以现在矿池被大玩家掌控的现实来看,它其实一点也不去中心化。所以区块链真的落地应用了,比特币分分钟被别的货币取代。
相反,如果区块链应用一直不能落地,那么比特币可以作为某些灰色交易的货币(真正的价值,只占百分之一),再加上区块链开创者的威望(估计占小半原因),以及韭菜们的狂热和大佬们的各种操盘,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价格。
很多时候,市场就喜欢朦胧美,就好像谈恋爱看对眼就行,对方可能是渣男骗炮也无所谓。但是应用真落地了,那就和相亲结婚一样,需要各种条件摆在台面上谈了。
对于那些买了格力空调而没买格力股票的,人生多么后悔啊。
腾讯的股票涨了500来倍,对从没买过腾讯股票的人来说,有什么影响么?
北上深的房价涨了数十倍(算上房子可以首付这种方法加杠杆,应该也有百倍了)。对没有北上深房子的人来说,有什么影响么?
一张2块钱的彩票中了有500万,对没中的人来说,有什么影响么?
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物价飞涨!特别是电价飙升!人民生活将有困难。
不会。
比特币现在每年耗电19亿美元。为了维持比特币网络的运行,这些消耗是必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难度的提高,耗电会越来越多。
比特币市值2000亿,也就是说每年要消耗1%的财富才能维持比特币网络的运行(实际加上矿机投资和折旧应该不止),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如果比特币是一种收藏品,这种收藏品的保养费用就达到其自身价值的1%以上,这还是蛮可怕的。
其次,比特币不是货币,本质是一种股票,是比特币网络自身的股票。购买比特币,就等于给比特币持有者,也就是比特币的股东直接发红利。更直接的说,这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上家收益完全依赖割下家韭菜。当然币圈不叫韭菜,叫FEI菜。
比特币网络本身不产生价值。
比特币交易能力非常有限(10分钟1mb容量)。
比特币甚至是荒唐的,仅仅为了实现匿名和无中心化,就要消耗相当于几十个国家总和的电力和天文数字级别的计算能力,而结果每10分钟只能处理1mb交易数据!
比特币交易手续费越来越贵,现在要几十美元一手,真要到了100万一枚,每次交易手续费可能高达数千美元。
比特币并非固若金汤。比特币没有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实际上高度依赖几个有限的矿场来维持网络运行,政府真想打击比特币,把这些大矿厂关闭,比特币系统就会面临瓦解。甚至更严重一点,政府可以挟持这些矿厂,利用比特币无法抵御51%算力攻击这个弱点,直接摧毁比特币。
======
综上,可以看到,比特币有很多弱点,难以支撑100万美元这种水平的估值。只要热度下降,比特币高昂的运行费用(电费)和低效的交易能力,就可能被拖垮。
补充:
读读《精通比特币》和比特币白皮书,花时间了解下比特币的数据结构和运行模式,最好自己编程简单实现一下,花1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推导下比特币的模式和本质,你就能发现比特币绝不是一种加密货币这么简单。说实在说,我这么研究了一番之后,只能得出中本聪是个大骗子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