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此次日本鳗危机影响会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建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鳗鱼养殖重镇,承担了东亚地区鳗鱼苗收购到养殖加工的大头。本地捕捞的鳗鱼苗(日本鳗鲡、福州鳗鲡)多年前,我读高中到读大学的期间,就是所谓的‘软黄金’了,一尾牙签大小的鱼苗能涨到几十元。

无奈东亚地区鳗鱼市场实在太大了,后来从国外进口其它品种来补这个缺口,为了让东亚人民大饱口福(误,应该是谋取暴利)还发挥过福建走私的传统技能,走私鳗鱼苗是暴利。

反正现在东亚各国经济发展都挺活跃,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变着花样在吃上下功夫。再这么吃下去,日本鳗鲡只是最早跪的。日本鳗鲡不够了,我们已经开始大量进口欧洲鳗、美洲鳗的鳗鱼苗,吃起来是差一点,但是没办法。2016年一年光美洲鳗苗就进口近10吨,再加上这个价格刺激,全球范围内对鳗鲡属实现绝杀也是可能的。

你们要是以为只是日本鳗鲡不乐观,就naive了,下面这个图是美洲鳗和欧洲鳗的,感受一下。

说实话,知乎对动物保护这类话题向来不是很友好,反动保在知乎上蔚然成风,甚至大有发展成政治正确的势头。只要一有动保的话题,常常不问青红皂白搬出各种理论或实例把动保号召黑粗翔。然而,这里面有多少人是人云亦云,有多少人根本意识不到形势的严峻,有多少人是沉浸在极端达尔文主义中。

下面这种鸟至少我们这代人肯定不陌生,禾花雀,和麻雀有点像,小时候说是随处可见不过分。

这种看起来再普通常见不过的鸟,去年可是刷了一波新闻。

因为IUCN对其评级去年被调整到“极危”。而这东西在我读中学的时候还多到“无危”。

禾花雀的评级自2004年以来经历了“五级跳”。

1997年,国家禁止禾花雀买卖。

2004年前,禾花雀“无危”

2004年,禾花雀“近危”

2008年,禾花雀“易危”(大熊猫)

2013年,禾花雀“濒危”

2017年,禾花雀“极危”

讽刺的是,国家禁止禾花雀买卖是在1997年。而禾花雀从2000年以后开始遭受灭顶之灾的背景是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视禾花雀为“天上人参”的饮食文化从珠三角地区扩散到全国。一时间田间捕鸟网遍地开花,创下了一个广泛分布的常见物种仅用10年左右就近乎灭绝的记录。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种90年代就被国家禁止买卖、现已陷入极危境地的物种,长期被东莞市政府的政府官网作为东莞特产推介。

东莞市政府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而禾花雀和禾花鲤呢都是在禾苗开花的时候,专吃禾花长大的小雀和鱼,它们的肉质特别鲜甜。东莞人中有种说法,说一只小小的禾花雀营养顶得上一只老母鸡!所以它的价钱也真的就顶上一只老母鸡了,通常一只半个拳头大的禾花雀都要卖到十几元,有时甚至20元!禾花鲤就难分辩一些了,不过老东莞人还是能从它的肉味上区分出来,所以商家也不太敢弄虚作假的。

大概是自己也觉得这么津津乐道会出事情,还要在文章末尾加一句小红字:

注:这里只是说明东莞特产三禾宴,而不是推荐大家去吃三禾宴,是警醒大家不要去吃三禾宴。

据媒体报道,一张鸟网的成本只有15元,而一只禾花雀能卖20元以上,只要捕到一只禾花雀就能回本。禾花雀一般成群结队,几张网多的时候能一次捕捉上百只,一本万利。农民对捕鸟的热情高涨,捕捉以后经过鸟贩子短暂的填饲增肥后闷死,再发往以广东为主的黑市。

国家禁止禾花雀买卖的1997年,那年月我在上小学,满大街都是“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的标语,报纸上的漫画描绘了如果环境再恶化下去,未来的城里人在伸手不见高楼的环境中人人戴着口罩出门。

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的标语不再那么常见了,而报纸上漫画里描绘的场面却成了现实。我从不回避环保与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矛盾,但是像禾花雀这样的例子无关合理发展,而关乎人的欲望。


user avatar   kiris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哀:一碗绝妙的鳗鱼饭的标准是什么?

一年多以前,我写了这个回答,呼吁在日本鳗廉价完整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前不要食用包括鳗鱼饭在内的日本鳗料理,被评论区最高赞称为“答非所问,知乎程心”

现在看来日本鳗的灭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算了,想吃的赶紧去吃吧,再过两三年世界上就不存在这种生物了,资本的逐利本质、民众的愚昧导致的恶果,不是靠少数个人的自律可以扭转的

fra.affrc.go.jp/unagi/u

这是近半个世纪来日本鳗渔获量的推移图,把最右侧快要触底的渔获量再除以一百

凉了凉了

看到有答主说现在市面上99%的鳗鱼都是人工养殖的所以怎么吃都不要紧,我还是把上面那个回答里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也贴一下吧

日本鳗是可以人工养殖的,大家或许也都一直以为自己吃养殖鳗鱼对自然种群没有影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鳗几乎无法人工繁殖。
日本鳗的精子和卵子只有在特定的水流条件下才会成熟,要人工繁殖,就必须用到巨型造浪机,产量小,成本极高,直到今天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就连这个天价解决方案,还是2010年才研究出来的。
现在市场上所有日本鳗,都是捕捞鱼苗,人工养大,然后出售的。
而这种断子绝孙的捕捞方式,也导致野生日本鳗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直到现在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

https://ja.wikipedia.org/wiki/ウナギ#完全養殖

ウナギの人工孵化1973年北海道大学において初めて成功し、2002年には三重県水産総合研究センター養殖研究所(現「増養殖研究所」)が仔魚をシラスウナギに変態させることに世界で初めて成功した[10]。しかし人工孵化と孵化直後養殖技術はいまだ莫大な費用が掛かり、成功率も低いため研究中で、養殖種苗となるシラスウナギを海岸で捕獲し、成魚になるまで養殖する方法しか商業的には実現していない。自然界における個体数の減少、稚魚の減少にも直接繋がっており、養殖産業自身も打撃を受けつつある。そうした中での2010年、水産総合研究センターが人工孵化したウナギを親ウナギに成長させ、さらに次の世代の稚魚を誕生させるという完全養殖に世界で初めて成功したと発表[11]。25万個余りの卵が生まれ、このうち75%が孵化したと報じており、先に述べた稚魚の漁獲高減少もあって、期待を集めている。だが、孵化直後の稚魚の餌の原料にサメの卵が必要で、毎日水を入れ替えなければならず、人工環境ではほとんどオスしか生まれないため産卵のためにホルモンによるメス化が必要など、コスト面で課題が多く残されている[12]。2013年には、プランクトンの糞や死骸が餌となることが突き止められた。また、鶏卵やヤマメの精巣も餌になることが判明し、幼生は約9割が育つまでになった。しかし、2013年の現状ではシラスウナギ1匹にかかるコストは飼料代、設備投資、人件費、光熱費など1000円以下では無理だといわれている[13]。水産庁は、完全養殖の商業化の目標年を2020年としている[14]

顺便帮题主补充几个出处

题主说百分之一真是很留情了,我查到的渔获量全都只有去年同期的万分之几

日本的渔业大县爱知县(相当于我国的省),整整一个县捞了一个多月,捞起8.6g鱼苗

上面那篇论文有点老,渔获量单位还是吨,去年已经是千克了,今年都变成克了,不知道日本全国的鳗鱼加起来够不够天皇一家吃的


再补充个非常讽刺的图

世界「うなぎ絶滅するぞ、食うのやめろ」日本人「分かった」 : ふぇー速

翻译

“你知道吗?鳗鱼的幼鱼正在世界范围内减少,已被指定为濒危动物。罗森今年也准备了国产的鹿儿岛产鳗鱼,敬请品尝。”

你大日本道德水准宇宙第一


user avatar   yu-guo-61-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共4660字,预计阅读时间8-10分钟,图片13张,请尽量连接WIFI。欢迎阅读,提前感谢。 本文为“海鲜指南”公众号(微信号:seafood-guide)约稿,谢绝转载



咦,问题修改了,这真是……原问题里有三个问题,先做个简单回答


Q1:此次日本鳗危机影响会有多大?
A1:很大

Q2:其他品种的鳗鲡可以替代日本鳗吗?
A2:可以而且已经部分替代,但是有的因为口味问题替代性差,比如康吉鳗和星鳗这些海鳗;还有的消费市场不认可,比如日本就认日本鳗鲡;再就是一些其他鳗鲡的状况也没比日本鳗鲡好太多(有的还更糟糕,比如欧洲鳗)

Q3:日本鳗的完全人工养殖何时可以实现?
A3:技术上已经部分实现,商业上就……


今天上了大新闻的是日本鳗鲡,就是咱国内说的白鳝,很多人都吃过,这几年日料风行,在稍微考究点的日料店里依然不难见到。


尽管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传统食材,但是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日本鳗鲡就已经登上了IUCN濒危名单。造成日本鳗鲡走上濒危道路的原因,想想也就知道了。这种鱼是在海洋中出生,洄游到淡水河川中成长,快要性成熟的时候再返回海洋繁殖。但是一方面,它的栖息地——东亚各国——是经济高度活跃的地带,对河流的开发程度很高,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传统上就喜欢吃日本鳗鲡,人口又多,消耗量很大。


所以实际上日本鳗鲡的野生种群衰减的很快,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那么自然的,就会有人想到养殖。很多朋友看来,野生的不够就养殖,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问题来了:


日本鳗鲡无法人工商业化繁育,养殖需要从野外捕捞幼苗,也就是说,日本鳗鲡的养殖也是完全依赖野生种群的。


要搞清楚为什么不能人工商业化繁育的问题,恐怕得从日本鳗鲡神秘的生活轨迹说起。


作为东亚地区独有的淡水鳗鲡物种,从中国、朝鲜半岛到日本的大小河流里,都经常能找到日本鳗鲡。很奇怪的是,如此常见的鱼,人们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繁殖的,也几乎分不出公母,我们只知道,秋季会有一些成年鳗鲡会顺流而下回到海里,自此就再也不会回来。而到了第二年,就会有小鳗鱼出现在河流里。这个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日本鳗鲡身上,生活在欧洲的欧洲鳗鲡和北美的美洲鳗鲡也会这样神秘失踪并神秘的繁殖出下一代,而且和很多洄游到海里繁殖的生物不同(比如大闸蟹),在河流的入海口和近海,也不能发现繁殖的鳗鲡。


上世纪初的一次意外发现揭开了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的繁殖之谜,学者们发现,这两种鳗鲡都会跨越大洋来到百慕大附近的马尾藻海繁殖,而这里距离欧洲鳗鲡的淡水故乡相隔超过5000公里!这次考察自然也启发了正在苦苦寻找日本鳗鲡繁殖地的亚洲学者,但直到90年之后,日本学者才大概发现了亚洲鳗鲡的繁殖地——马里亚纳海域。而最终到了2005年,在马里亚纳群岛南侧海域打捞上来几条刚刚孵化的鳗鲡幼苗,才最终确定了它们繁殖的精确位置。


在这场漫长宏大的繁衍之路上,一定有什么东西刺激了成年鳗鲡的内分泌调节,继而导致它性成熟,并出现了性别分化,但这些刺激因子是我们现在依然未能掌握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人工环境下养殖的鳗鱼,你就是养到天荒地老,它也不会进入性成熟。而为了刺激鳗鲡达到成熟,学者们也是用尽了办法,在1934年,就有法国学者使用人类孕妇的尿液来试图给欧洲鳗鲡催熟。到了60年代,日本学者给雄性鳗鲡(从野外捕捉的雄性)注射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成功促使它成熟并产生了精子,到了70年代,来自法国和日本的学者分别给雌性(野外捕捉的雌性)注射了鲑鱼和鲤鱼的脑垂体提取物(SPE),第一次在人工环境下完成了鳗鲡的性成熟。直到今天,要在人工环境下让鳗鲡性成熟,依然要采用类似的注射方式。(当然已经改进了很多,比如一开始发现直接注射激素容易导致卵无法受精,卵的质量也很差,就又优化了注射方式,比如加注DHP和维生素C/E,但是原理还是那个原理)


此外,鳗鲡这种鱼很奇怪,它的性别是后天生成的,而环境对性别的产生会产生明显影响。在自然环境下,鳗鲡大多都是雌性,但如果种群密度很高,那么就大多数变成雄性。显然,在人工环境下,鳗鲡几乎全都是汉子,要想获得足够的雌性鳗鱼,光场地投入就要不少。


不过,我们好歹有了精子和卵子,人工授精并成功孵化很快就被实现了,到了1976年的时候,人工孵化的鳗鱼苗已经能存活到14天,但也仅此而已。


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鳗鲡的鱼卵受精孵化之后,生出来的小鱼苗和我们印象中那种像蛇的鳗鲡完全不同,它更像一片透明的薄片柳叶,所以这个阶段的鳗鲡苗又被叫做柳叶体幼苗。它长这样:


这个小家伙不仅长得奇怪,它的习性更奇怪。它有明显的吻,而且还有几颗尖牙,显然不是以滤食为生的。而它的上颌下颌并没有很强的咬合力,也不能闭合,显然它也不是靠直接撕裂或吞咽活物为生的。那么它吃啥呢?答案或许就隐藏在柳叶体鳗苗的肚子里,在这些透明的小苗体内,人们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物质——海雪


简单来说,海雪就是上层浮游生物的残骸和其他生物的排泄物混合而成的一些有机质为主体的碎屑,由于它们会从海水表层飘飘洒洒的向下坠落,看起来就像纷扬的雪花一样,由此而得名。从目前来看,柳叶体鳗苗的食物就是它们,而到底是它能消化海雪,还是海雪里的细菌产生了多糖来喂养了柳叶体鳗苗,我们又不是很清楚。所以,人工是可以繁育孵化出柳叶体鳗苗,但是对不起,饭菜不合口,老子分分钟饿死给你看。


养过金鱼和热带鱼的朋友都知道,幼苗孵化之后,需要一些特殊的食物作为开口食物,比如热带鱼一般使用丰年虾卵。为了找到柳叶体鳗苗的开口食物,学者们可算了费劲了心思,尝试了多种可能,最终在2002年,日本水产养殖研究所的田中秀树(Hideki TANAKA)发现了一种混合食物可以被柳叶体鳗苗食用,而且吃了之后营养还可以,鳗苗会继续生长发育,这就是用白斑角鲨的卵黄,混合南极磷虾和一些维生素,喂给柳叶体鳗苗吃。(我猜田中秀树怕是养过金鱼吧,蛋黄是金鱼常用的幼苗开口食物)


然而问题又来了,由于柳叶体鳗苗的咬合力不行,这些食材必须干燥粉碎后做成糊糊状,这样小鳗苗就可以上去“叼”着吃,但是这种糊糊又会沾到养殖池子里,导致水质恶化,柳叶体鳗苗表示环境不卫生,老子分分钟死给你看。


田中秀树他们一开始是通过喂食之后马上换池子,然后对第一个池子进行全面冲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倒也无所谓了,但是还有另一个问题:吃食物的时候,柳叶体鳗苗总是不可避免的要去叼那些粘在池子底或者墙壁上的糊糊,一不小心上颌或者下巴碰到池子壁上……哎呀好疼,老子分分钟畸形给你看。



后来他们发现有一种专门培育浮游生物的养殖设备不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设备通过水流冲刷,可以保证食物和鱼苗始终悬浮在水流中间,既不会粘在壁上也不会撞伤这些鳗鲡少爷,这设备长这样:



如此看来,柳叶体鳗苗应该可以开心的成长了吧?


哪有那么简单嘛!柳叶体只是鳗鲡发育的第一个阶段而已,十天之后,鳗鲡就要经历一次变态,变成依然是透明、但已经身形细长和爸爸妈妈们差不多的玻璃鳗可想而知,人工环境下的柳叶体鳗苗并不配合,除了零散个体之外,大多数就是不变态。


显然,在柳叶体像玻璃鳗变态的过程中,肯定也有马里亚纳地区的某种特殊环境对它进行了刺激,然而我们也不知道。后来误打误撞发现了一种自然环境下可能并不会存在的现象:把海水盐度降低50%,并且停止喂食,就可以促使柳叶体变态了。(但是这个变态过程还是比野生的要晚很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工苗的质量不如野生苗)


这一番折腾下来,鳗苗最后慢慢着色(不再透明),这就是人工养殖鳗鲡的时候从野外捕捉的鳗鲡苗——线鳗了。



哇,是不是好棒棒?日本鳗鲡的人工繁育被攻克了哎!


别急,还是先看下账单吧:鱼卵孵化的时候失败了一批,柳叶体阶段饿死或畸形死了一批,变态阶段淘汰了一批,最后只有0.01%的鳗苗存活下来,每条活下来的鳗苗成本价100万日元(核人民币五万八,按照当年的汇率则是核人民币七万五),这个价格还只是鳗苗,如果养殖过程中再死掉一些,成本还得涨,一顿鳗鱼烧吃掉帝都五环一平米,感受一下。



2010年,田中秀树团队又有新进展了,他们用这些人工繁育的第一代鳗鱼苗,培育出了第二代鳗鱼苗。但是从那之后7年了,再也没有相关的消息流出……或许从田中秀树的Paper里可以窥得一二:2010年3月26,他们从第一代鳗鱼苗成年个体里获得了25万颗卵,70%孵化成功,然而到了4月8号,还剩10万条,4月下旬,就还剩1万条……


这里需要额外补充一段,虽然田中秀树团队2010年繁育的第二代鳗鲡玻璃鳗苗成本价格很难查到明确的数据,但是普遍认为肯定是远低于第一代的——当然应该也还远高于野外捕捞——所以希望大家看明白那个五万八千元的价格,只是第一代鳗苗的成本价格,它有自己的时间背景,在2018年的今天,还抱着这个五万八不放 ,也是不准确的


所以说,日本鳗鲡的人工繁殖,技术上确实攻克了,但是从经济上来说,目前还没有实用性。(当然我们都希望学者们是在憋大招)


人工繁育还没有决定性的突破,但市场可不会管这么多。




虽然还没彻底攻克繁育难关,但日本鳗鲡的养殖早就十分成熟,无论是日本的静冈县,还是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以及韩国,日本鳗鲡养殖快速发展,仅仅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重要产业。


我国贡献了世界上2/3的日本鳗鲡产量,而日本则以70%的份额成为了最大的日本鳗鲡消费市场。在日本,食用鳗鲡是重要的饮食文化组成,尤其是酷夏季节,日本人坚信吃鳗鱼可以防暑,仅仅一个节日之内短短几天就要消耗掉全球产量2成以上的鳗鲡。


为了满足越来越大的胃口,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每年都要大量的捕捞野生日本鳗鲡苗以供应鳗鱼养殖业使用。在台湾,每年的冬至是苗汛高峰,而在日本,这个高峰就出现在今天——1月17日的黑夜大潮,而中国因为幅员辽阔,各海域苗汛到来的时期并不一致,南边的福建去年底就开始捕捞,北边的辽宁4月多才开始形成苗汛。


但很显然的,野生鳗鲡的数量本来就在减少,人们会捕捉它们吃掉,也会开发利用它们栖息生长的淡水河川,相应的,在马里亚纳繁殖出来的鳗苗肯定也变少了,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则刺激了鳗苗捕捞,这些越来越少的鳗苗被越来越多的捞起来、养大、吃掉,日本鳗鲡的种群规模,不可避免的走向崩盘。


实际上,这个问题引用的新闻,的确就是今年鳗苗苗汛的真实反映。日本是从上个月中旬开始捕捞鳗苗的,在一些传统的鳗苗产区,比如静冈县,12月份的渔获量只有184克,到1月10号也只捕捞到500克,而日本全国这一个多月的捕捞量大概在130公斤以内;台湾的情况更为糟糕,即便是往年苗汛最高的冬至,也没有出现成规模的苗群,截至目前也就捕捞了100公斤左右,而我国,从福建到浙江、江苏,到今天也就捕捞了不到500公斤。


要知道,在60年代,仅日本一国,一个捕捞季节就能捕到200吨鳗苗!而到了2013年,则衰减到了5吨(2013年是目前鳗苗数量最少的一年),今年的情况,恐怕比2013年还要糟糕:台湾专家估计,今年大陆、台湾和日本所有的捕捞量,可能也就能达到5吨。



实际上,人们并不是不知道鳗苗资源的现状,但要做出改变谈何同意。经历了13年的鳗鱼苗枯竭之后,日本国内已经给养殖企业下了限额,购买鳗鱼苗不能超过一定的量。此外,由日本主导,中日韩等主要的鳗鱼养殖国也达成一致,在2014年以后捕捞的鳗苗数量不超过14年的80%,而在我国,捕捞鳗苗也需要凭许可证。


问题是,许可也好,限额也好,如何去评估哪个量才是安全的?2014年的鳗苗产量是近些年来最高的,几乎达到了正常年份的3倍,按照14年的80%去计算,恐怕把现在所有的鳗苗都捞光也不会触及红线。


在更早的时候,欧洲鳗鲡已经一跃成为极度濒危物种:在西班牙等国,人们把鳗鱼苗当成美食(而不是长大的鳗鱼),就像我们吃小银鱼一样吃掉。——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它们数量下滑了90%。由于日本鳗鲡的种群规模下滑明显,2014年的时候,它也被列为了濒危物种。



但日本鳗鲡目前并未进入《华盛顿公约》附录,根据公约要求,进入附录2的物种,需要经过许可才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从16年开始,欧洲鳗鲡已经受到这条公约的约束。现在业内估计,在2019年的时候,公约参与国可能就会对日本鳗鲡的国际贸易进行约束。虽然作为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的我们,以及最大消费国的日本很可能会申请保留(相当于搁置)这项决议。


但,日本鳗鲡的现状已经如此,迫使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如果届时人工繁育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国际贸易又没有得到约束的话,恐怕日本鳗鲡的下场,又是黄胸鹀的一个重演。



PS:

那些说快没了赶紧去吃一顿的朋友啊,我有个想法啊

你说等咱老了

坐在摇椅上晒太阳,回忆过往时光

孙辈过来问:爷爷,我看书上说这鱼,怎么后来没了呢

你咋说?

“啊,当年爷爷奶奶看它快没了,寻思以后吃不到了,就赶紧跑去吃了个痛”?


咱老脸还要不要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越到后期古建筑样式越难看? 
  听说11月可以入境日本了,想了解一下在日本的学长我即将要去的国书日本语学校宿舍怎么样? 
  如何看待猫狗保护人士将快速毒杀与虐杀等同地位看待? 
  日本私费留学生何时能入境日本? 
  进入甲子园要多努力? 
  为什么日本公主皇子在学校会被欺负? 
  日本首相称「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日本将制裁俄罗斯」,日方为何作此番表态? 
  为什么要大肆营销日本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 
  为什么日本的牛奶那么好喝? 
  日本人如何看待徐福传说? 

前一个讨论
哪些日本产品是中国产品无法替代的?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你特别气愤却又无能为力的事情?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