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国家宝藏》第七期? 第1页

  

user avatar   qingu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毛很多人会觉得上博比不上陕西河南?上博是中国文物收藏界的半壁江山好吧,近代经济中心自然收藏家众多,就拿评镇馆之宝来说,人家评十大,上博评的是百选,青铜器馆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屈指可数地强大,书法绘画、陶瓷、家具等等都是国内超棒的,国内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上博历来是第一。而且上博的馆藏基本上来路清白,没盗没抢,对了当年魔都还派专人驻守从各地运往上海冶炼厂和废品站里抢回了不少


看到很多人问上博商鞅方升的来历,补充下: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统一度量衡是其中重要内容。这件方升上刻有铭文,铭文内容说明此升是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任秦国“大良造”,统一度量衡时铸造的标准量器。上世纪30年代,该物的铭文、拓本曾见诸报端,但实物却一直不知所踪。

马承源(原上博馆长)调入上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这件宝物在合肥龚氏手中,而龚氏后人就住在上海。马承源通过种种关系与藏家联系,还在上海最高级的国际饭店宴请其全家。在当时的环境下请客吃饭,可谓破天荒了,但藏家却不接马承源的话茬。不过马承源没有气馁,仍旧一直关注着商鞅方升。

“文革”开始后,龚家被抄,连屋顶也被掀翻了。马承源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了现场,请“造反派”找找看有没有这样一件东西,最后终于在墙角的一堆垃圾中找到了这件国宝。“造反派”们当然不懂这件东西的价值,也许在他们看来,砸烂了才最好。马承源心生一计,组织人敲锣打鼓送锦旗到抄龚家的造反队,“感谢”他们为上博“发现”了珍贵文物。这样,造反队骑虎难下,不得不将文物送交博物馆保管。

“文革”结束后,上博根据政策将商鞅方升还给了龚家。后经协商,上海博物馆以收购的方式,终使这件重器复归国有。




另有一位青铜器收藏大家李荫轩先生的捐赠也是异曲同工。收藏家李荫轩(李鸿章侄孙)收藏的青铜器在上海很有名气,“文革”前马承源就经常登门拜访李荫轩,切磋学术。两人常来常往,成了朋友。“文革”当中,李家遭到灭顶之灾。红卫兵到李家抄家,李荫轩赶紧给马承源打电话,说要把所藏文物全部捐给上海博物馆,要马承源马上派人来取。马承源十万火急地赶到李宅,他被满满一屋子的青铜器惊呆了——共有70多件珍品啊!“文革”结束后,上博考虑到李荫轩当时的捐献是因势所迫,遂决定将文物一件不少地退还李家。李荫轩深深为上博的做法所感动。不久,李先生病重,去世前他写下遗嘱,将所藏青铜器全部捐给了上海博物馆。


上博接受捐赠有两个高潮时期,一是建国后,这个不用多说;二就是文革后,因为上博在文革期间保护了大批的文物,并且文革后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规范的按照登记造册的名录归还藏家,因此得到了藏家的好感从而接收了大批捐赠


另,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上海没有本土文物?

魔都当地出的文物也很多的好吧,历史还是很悠久的,上海的别称一个是沪还有一个是申。这个申就来自春申君,这期的莲塘乳鸭图就来自魔都本土松江区的(松江是当年的纺织中心啊,还出了黄道婆的),魔都出土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就有(崧泽古文化遗址、马桥古文化遗址、福泉山古文化遗址),最新青龙镇遗址证实上海在唐朝就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出土大批自唐以来的文物(其中不乏一级文物)是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上博为此做过特展。另外,魔都现在还有唐代古建筑呢。

忘了说,魔都连古尸都有出土,还不止一具,以前上海自然博物馆有展出,现在的新馆怕吓坏小朋友只做研究(嗯,交通大学医学院就是原来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参与解剖研究的网上有论文可搜)不再对外展示了。除了上博外,强烈推荐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虽然看不到古尸了,但亚洲最大最顶级的自然博物馆不是吹的

PS:这两个博物馆都要走断腿,从早到晚不够看


再补充一点吧,作为祖籍苏州的上海人,给大家介绍下大克鼎的守护者潘氏家族的祖宅苏州平江路上的花间堂探花府,现在已开发成了一个高档宾馆,为什么叫探花府,因为大克鼎的收藏者潘祖荫是清咸丰年间的探花(其祖父潘世恩是状元,叔祖潘世璜也是探花)PS:潘达于老先生的孙子节目里那两句苏州话听着好亲切


再介绍个上博文物的来源:

上博的晋侯稣钟(14件),当年是老馆长马承源从香港市场上捡漏买回来的,就花了十多万港币(当时没人相信是真货,说马馆长是老马失蹄),晋侯稣钟比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年长”400多岁,也是上博的镇馆之宝之一,嗯,目前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PS:山西的心好痛,肿么让晋侯的墓被盗文物流失海外了呢,后来山西在被盗的晋侯墓挖啊挖终于把剩下最小的2件挖出来了,和上博的正好凑成完整的一套(稣钟上有铭文16件铭文内容是连在一起的,证实了上博收藏的真实性),好吧,好多人说上海不出文物上博的力量为什么强,这也是原因之一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上博这一期应该说是气质最好的一期。

第六期我一一分析了每一期的节目的特点,点赞挺多。到底这一期终于可以平心静气地评价一下上博的节目了。

先放上一期的链接

如何评价《国家宝藏》第六期节目? - 刘凯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655


在谈上博之前节目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国家宝藏》的初衷。

我认为《国家宝藏》节目最大的进步,也是它成功的主因来自于第一次将文物从粗俗的价格论,完成了在公众心目中的文化导向转型。

以前与文物有关的主要是鉴宝节目,来来去去最后定调的都是这个东西值多少钱,有的无良媒体甚至以此为卖点。

这对于文博这个行业来说,是一件极其恶心的事情。

殊不知,事实上全国范围内的文博人大多收入并不高,凭借的正是某种文化上的坚守在完成工作(当然,为汉代玉凳背书的那种专家必须除外)。如果把博物馆这些文物全部用价格来计算,相当多地方博物馆的展品都不会比它们的展柜和展厅更值钱。

这是一种何等的误解和侮辱!

国家宝藏算是第一次把这个导向纠正过来了,重点是拿藏品讲故事,讲文化,所以继续把国家宝藏当成一次“斗宝大会”,就跟不上节奏了。

上博这一期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故事看着都很舒服,透着一股上海人特有的精细和流畅,每个故事都讲得非常好。

第一个故事,商鞅方升。很多人认为文物价值可能比不上其他的鼎之类的青铜器,其实大缪。即使拿价格论来看,青铜器上每个字都是有数算的,放在几十年前一个字就是十万,你看看上面有多少字就掂量一下吧。

商鞅方升的故事,黄磊毕竟是北影的老师,演得那不必说,必定是教科书级别的。但是戏中秦始皇哪句话:"你可以杀朕,世人皆可杀朕,但就算朕亡秦亡,统一强国的改革也将进行下去,影响千秋万代。"才是点睛之笔。

这话讲得非常流弊:中华大一统的潮流之下,你们这些渣渣还敢装自由民主革命逼,呵呵……

这是典型的《观察者网》风格嘛,想想看未来的秦国标准走向世界,你们燕国人还想继续用爱发电,是不是傻逼?

当然,要说这幕教科书式的短剧另一个流弊的地方就是细节忠于史实,做得足够精细。按照年代论,当时的河南省驻马店市著名乡贤李斯已经60多岁,确实就应该是这般垂老,但又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模样。虽然不知这个配角演员的姓名,但是点一个赞是必须的,表现上并不亚于黄磊。


第二个故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那英很出戏,故事也很江南,上海人的精细,可以保证任何一件事做出来都让人舒服。整个属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情调,讲江南丝织,讲点女权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从文物价值上来讲,这幅画价值确实相当高,也足够体现上海的本地特色(不要把上海只当一座城市,要记住这里是整个长三角的中心)。

当然,现在的丝织业已经不是举国重器了,只能说作为一个历史记忆传承下来。这件文物讲述的,可能更多的还是本土故事。

第三个故事,大克鼎。找来小鲜肉做守护人虽然有点牵强,但总体表现还是得分的。

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其实贯穿下来讲的是个家国故事,在国言礼,在家言风。前世故事讲述的是以礼止争,算是大国故事的另一种讲法。今生传奇中潘家后人的出场可以说让我们感受的是另一种礼义传家的家风。老先生风度翩翩,气质卓然,气场确实让人肃然起敬。应该说是所有今生故事里,台风最好的一位,相信以后可以圈不少粉。


最后,我为什么要说这是气质最好的一集呢?

回到之前说的,《国家宝藏》并不是一个斗宝大会,除了故宫以外,比的还是各个地方的文化气质的提炼和展现。而博物馆,只是这文化气质的载体。

文化气质是有得一说的,比如燕赵慷慨悲歌,荆楚狂傲烂漫,三秦强韧果决,周文化又讲究礼法有序等等。这些文化气质事实上在今天依然能够得到印证。

事实上按照最近这几集的口碑来说,只要把当地的特色能表现出五六分来就已经非常成功了。口碑不好的几集,基本上问题也都出在文化气质的表达上。

比如辽宁,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本土特色,这样显然是圈不到太多本地粉的。本地人都不追捧,基本盘都保证不了,口碑自然就惨淡了。

而湖南,光一个长沙窑就把全湖南的粉丝圈来一大半。

地方馆里最受热捧的湖北省博物馆,干脆就直接把四大镇馆之宝放弃了两件,临时补充了秦简上来,这说明什么?以剑定国,以法治天下,以礼乐教化万民。这整个就是一整套文化系统啊,这样的节目当然会受到追捧。

然后我们来说这次上博的气质好,那就是用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细把细节做到无懈可击,最后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精致内敛的本地文化特色。

这其中故事讲得细致流畅是最重要的,前面讲到了李斯的表演,其实从博物馆馆长的气质风范到小鲜肉千玺的书法,一直都最后潘家后人,气质上都是无懈可击的。这一点不能不说,在精细这方面,上博这一集是最高峰了。

整体来说,故宫最博,鄂博最大气,湘博最炫,河南最古,上博最有范!

陕博的问题是不该卖巧,辽博的误区是不该卖宝,这都是误区。

码字不易,记得点赞加关注咯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未来几年古董收藏交易市场前景(书画瓷器)?《国家宝藏》热播对该类市场发展及其他有何预示和影响? 
  如何评价《国家宝藏》第七期? 
  山东有什么重量级的文物吗? 
  考古及历史类专业人士怎么评价央视《国家宝藏》这个节目? 
  台湾人看《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会激起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吗? 
  看了《国家宝藏》之后很好奇,为什么制茶过程中需要用脚踩? 
  考古及历史类专业人士怎么评价央视《国家宝藏》这个节目? 
  国家宝藏里第三季提到的殷墟有那么重要吗? 
  国家宝藏里第三季提到的殷墟有那么重要吗? 
  将辛追夫人的招魂幡做成衣服该如何看待? 

前一个讨论
大陆年轻一代对台湾的印象越来越差,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下一个讨论
请问底部的文字是什么?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