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战争中,有没有让士兵们学习敌国语言、冒充敌国军队,从而增加赢面的做法/事例? 第1页

        

user avatar   alext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微博上看到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945960101253832704

出自:新浪微博

我觉得让八路军同志说日语,这个后期加的配音,让场景合理了许多,变成了“机智的八路军同志戳穿鬼子阴谋”,而不是“鬼子太蠢一不小心暴露了”。


不能太深究,深究下去就tm形成黑暗森林法则了。


user avatar   xing-wei-yi-zhu-zhuan-ye-bo-shi-d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萨尔浒之战中,西路军和北路军已经全灭。东路军刘铤没有携带电台,所以并不知道。突然在行军过程中,遇到了“北路军”派来“接应”的人员,刘铤就放心大胆直奔赫图阿拉...

2、苏芬战争中,苏军经常遇到“苏军”联络员,把他们整队带到森林深处集体枪毙。

3、二战后期,西线美军听说德国训练了一支特种部队,会冒充美军搞破坏,大为紧张。于是美军遇到不认识的小股“美军”,都会严加盘问,一言不合就突突。比如,问伊利诺伊州的州府在哪里,回答出正确答案春田的,都是德国间谍,当场予以镇压。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场景一,1940年8月,英吉利海峡,一条英国渔船正在打捞落水的飞行员:

“喂!你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

“狗娘养的!快把我拉起来!”

“啊!你一张嘴骂人我们就知道你是英国人了。”

场景二,1944年10月,荷兰与比利时交界地区,反间谍人员在审讯一个潜在的德国间谍:

“数一下这有多少。”

“1、2、3、4... ...70、71、72... ...”

“停!”(他的表现非常好,在72这个数字上用的是当地的语言说法,而不是标准的法语说法)

场景三,1944年12月底,阿登地区,突出部战役期间:

“米老鼠的女朋友是谁?”

“米琪。”

“没错,这是个美国人。”

--------

语言你可以学,但生活里的很多细节你真的没法学~```好吧,在米老鼠的女朋友问题上,我被枪毙了~```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史上最大规模的冒充敌军行为,应该就发生在中国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初期,很多小据点是伪军守的,并没有鬼子兵。八路据此发明了冒充鬼子战术,连日语都不用会说,让中国人觉得像日语就行了。。。。

一般事先做好情报工作,确定据点内没有鬼子兵。然后冒充成鬼子(军械衣服还是能搞到的),从大据点所处的公路上进村,先到伪联合村公所,让伪村长去叫伪军,就说:“皇军要给警备队训话,全体带枪集合。”等伪军下来以后,假军官就假装说日本话,翻译官说:”太君说,让你们把枪都架起来。”

等他们架好枪,枪和据点也就归八路了。。。。。。。。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后来不管据点再小,也得有几个真鬼子的原因。。。。。

八路滴,大大滴狡猾。。。。。


闲话一句,其实研究抗战还是多研究敌后为好,正面战场是很伤人自尊的。只有在敌后战场上,你才能感觉到中国人绝不比日本人差,你才能感觉到国家和民族仍然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可能。。。。。。


user avatar   bo-hai-tang-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了,我笑饱了,正经答一下。

不说过去,即使在现在,精通外语的都算是稀缺人才,尤其是要达到能蒙混其所学外语的国人的水平那简直是万里挑一,甚至需要几年或更久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人才拿去前线当炮灰?


何不食肉糜?


竟然有人评论里拿共产党和国民党说事,国共那叫“内”战,没有敌“国”,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且都是中国人,说中文,根本不存在学习语言一说!

还有,拿朝鲜战场的吕超然说事的,吕超然美籍华人,中文是母语!根本不是学外语!

还二战时美国的德裔美军也不算,这些人从小就掌握的母语就是德语,只不过是入了美国籍的特例而已。

这些人你可以说他们是“冒充敌国军队”,但是他们的母语是自小掌握,根本不算“为了战争胜利而学习敌国语言”!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不是没人这么干过。

此獠名叫吕超然,华裔美军军官,1944年加入美军服役,1950年参加朝鲜战争。战争期间,此獠利用会说中文的优势,在战场上喊出“不要开枪!”,“我是中国人”,并获得了一定的战场优势。


实际上历史中冒充敌国士兵屡见不鲜,甚至有成建制冒充敌国军队的行为,打仗的时候冒充对方士兵、军官、医务人员乃至于随军牧师都是有的。更常用的冒充行为,其实不是在抱着步枪的步兵身上,也不是特种兵侦察兵身上,而是在电子对抗和网络信息对抗领域,冒充行为简直是家常便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早期的时候,最早到日俄战争就有电台对抗,包括了压制干扰和欺骗。后来更是发展出一门庞大的学科,从干扰、欺骗到诱骗、武力摧毁,无所不用其极。针对的对象更是从早期的电台,到有线电话、通信网络、微波、卫星、雷达,直到今天我们天天使用的互联网、手机网。



至于说这样“更容易取得胜利”,则不尽然了。


第一,冒充士兵、部队的效果极其有限。敌人不会是傻子,战线上频繁出现遭到“自己人”攻击,还不能引起警惕,这仗也不用打了。


第二,冒充士兵、部队相对容易识别。军队里面普遍是要使用一种叫做“口令”的东西的。这玩意儿周期性更换,基本上都是一天一换,通常是一个词语,分为两个部分。比如说,今天的口令是fuck off,哨兵先问:“口令?”,来者回答“fuck”,然后询问:“回令?”,哨兵回答:“off”。这就完成了一次识别,假如来者或者哨兵回答口令错误、含糊,甚至稍有迟疑,一梭子子弹就过来了。相信我,口令的词语千奇百怪,fuck off并不算是很出格的。比口令更复杂的识别方法多得很,要多少有多少,只有老百姓才会觉得冒充敌国士兵只需要学习他们的语言。


第三,冒充对方信息节点更安全、效果更好。现代早就很少跑去冒充敌国士兵或者部队了,除非是特种侦查的时候极少量的冒充,更多的就是冒充对方信息节点。比如说,你以为是在跟自己人发电报,实际上对方台是敌台,你把情报全给了敌人。但是也是有对抗手段的,比如说“口令”衍生的“识别暗令”。这方面的对抗简直是如火如荼,你又当面看不到敌人,冒充起来斗智斗勇,简直是其乐无穷。

不能理解“频谱”这个概念,恐怕很难懂得“现代化冒充”。


大家了解军事更多的是从电影电视剧里面了解到的,电影电视剧里面很难表现信息对抗领域的冒充与反冒充,很多编剧、导演自己也不懂,又很难体现出戏剧张力,情节不够紧张刺激,所以表现得少。更多时候是表现一个孤胆英雄深入敌后啥的,更好看,观众更买账。所以导致很多人不清楚渗透对抗的实质战场在哪里,例如题主。


现代战争里冒充敌方岂止是要学习敌国语言,还得研究敌方的信息系统,研究对方的秘钥系统,想方设法渗透进对方的通信指挥网络,各种斗智斗勇,一方面防御,一方面渗透,过程惊心动魄曲折离奇,可惜的就是曲高和寡,大众知之甚少。感兴趣的话,国产的有《永不消逝的电波》之类的有零星表现,国外的多一点,不过基本上都非常零星,其中某些桥段在内行看来也是错得非常离谱


别把电影电视剧当真。大家普遍吐槽的,黑客现场写代码入侵这种桥段都比较普遍了。还有一个桥段我要吐槽,就是关于手机定位的。好多间谍电影喜欢安排这种桥段,主角拨通手机通话,情报机构叫通话人如论如何都要保持通话,以便这边的机器有时间定位主角的手机。这个桥段无比的弱智,你现在就掏出你自己的手机,关掉GPS功能,只使用手机信号塔三角定位,看看需要几秒钟?你那一千块的破手机都能在不到1秒内干完这个活儿,专业情报机构的机器居然还需要十几秒?不可能的,你都不用拨通手机,只需要打开手机接入蜂窝网,你在什么位置早就知道了。

这破片儿里见过好几次这个桥段。




顺便说一下,冒充敌国军人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丧失战俘地位


冒充敌国军人,自然丧失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身份,而是被当做间谍。不要以为当间谍是个多复杂多不容易的事情,战场上稍不留神就能成为实质上的间谍。如果你穿上敌国军装进入战场并被俘,不好意思,您这就是间谍行为。成为战俘可是必须要佩戴可辨认的识别标志的,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军装上面都要印上军徽的?给你挂满了各种标识,从帽徽到领章、肩章、胸标、臂章,一方面方便自己人识别,一方面方面你获得战俘地位。


战俘的待遇可比间谍高太多太多了。


战俘,是不得进行体罚、殴打、侮辱以及一切其它降低地位与待遇的行为的,不得通过任何手段获取姓名、军衔、所在国以外的任何信息,士兵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劳动,士官仅进行监督性劳动,军官除非本人自愿并提出书面要求,否则不得安排参与劳动,还能分到一个勤务兵(战俘里的)。尽管日内瓦公约的效力值得怀疑,但是虐待俘虏毕竟要面对道义和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的,一般也懒得虐待俘虏。二战的时候,英国人的军官被日本人俘虏了,居然强制安排军官劳动,被英国人碎碎念了好久。意大利人俘虏了美国人,安排的伙食里面餐后甜点都要考虑进去。


间谍,日内瓦公约甚至懒得给出明确的待遇规定,因为知道缔约国压根就不会遵守。对待间谍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获取任何信息,没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是不会释放的,人身安全没有任何保障,怎么收拾间谍,国际舆论都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比如说,你刚好是个黄头发高鼻梁的中国人,你别说,中国是真的有祖祖辈辈都长这样的人的。你英语流利得不得了,一口纯正的南加州红脖子土话。

看南方公园,学红脖子口音。


你成功混入美军内部,然后被逮住了。这时候你可能就会先挨一顿暴揍,然后扔进关塔那摩基地,饱尝资本主义民主铁拳的滋味。民主灯塔一高兴,说不定就把你裤子扒了拿去喂狗。死后有幸成为美国大兵selfie的背景,永远沐浴民主自由之光芒万丈。

一点都不好玩,我告诉你。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最典型的,德国在阿登战役中,向美国后方渗透了大量着美军军装,说英语的破袭部队。搞得美国人草木皆兵,误伤事件频发。

但实际上作用有限。

另外在国际法层面,穿对方军装被抓到,就没战俘待遇了。就地枪毙不冤枉。


user avatar   abercomb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用对方军队语言以假乱真的例子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真实出现过,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兵模图片来自网站jjwargames.blogspot.com

莱茵邦联师在塔拉韦拉会战

拿破仑全面入侵西班牙后,命令各个仆从国给法军提供援助,其中有一个步兵师由5个附庸国的军队拼凑而成,包括来自拿骚公国的1个团、来自荷兰王国的1个团、来自巴登大公国的1个团、来自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的1个团,以及来自法兰克福大公国的1个营。这个师后来被称作“莱茵邦联师”,参加了半岛战争期间的许多重大战役。

1809年7月底,韦尔斯利爵士(即后来的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与西班牙军队会合后,在塔拉韦拉附近的阵地上与维克托元帅指挥的法军爆发一场大战。7月27日晚,双方军队拉开阵仗准备决战。

英军战线最南端的第7燧发枪兵团派出一个连前往阵地前方的葡萄园负责放哨,与他们一起的还有来自英军第60团的1个来复枪兵连。第7燧发枪兵团的J.S.库珀中士在笔记中说:

太阳落山后,我们的连和一个名字叫“Death and Glory Boys”的布伦瑞克来复枪兵连被派往前方的葡萄园放哨。虽然白天很热,晚上却很冷。尽管如此,给我们的命令是“不许穿上大衣”。

(注:英军第60团成员来源复杂,有很多德意志籍士兵,所以库珀在这里直接称呼其为布伦瑞克连。)

从7月27日晚上到28日上午,法军连续对英军左翼发动了两次失败的进攻。中午过后,法军指挥层在召开作战会议后决定下午发动全线进攻。下午2点,法军各个单位都接到进攻命令。隶属于第4军的莱茵邦联师最先开始前进,从法军视角看,从右至左依次为拿骚团(指挥官为卡尔·冯·舍费尔将军)、荷兰团(指挥官为沙塞将军)、巴登团(指挥官为冯·波贝克上校,实际上此时巴登大公已经任命波贝克成为将军,但委任状还未送到西班牙)、黑森-达姆施塔特团和法兰克福营(指挥官为舍费尔·博恩施泰因将军)。

莱茵邦联师面前的这片阵地非常不利于进攻,存在一大片树林和葡萄园。最右侧的拿骚团面对着英军和西班牙军的接合部,在树林边缘遭遇到了英军散兵。英军第7团的库珀中士正好身处一线,按照他的记录:

其中一支部队在穿过树林和葡萄园后径直朝着我们面前走来,在部署的时候高喊“是西班牙人!”(Espanoles!)希望让我们相信他们是西班牙人。我们的上尉真的认为他们是西班牙人,下令不要开火。但他们很快用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声证明了自己的身份。我们立刻退回到自己的团身边。

指挥拿骚团的舍费尔将军在回忆里的内容:

全师按上述顺序排成一线,刚进入橄榄树林边缘的时候就遭遇了英军散兵,但很快被我们的腾跃兵以及几发炮弹击退,随后退回到了敌军战线上,激烈的战斗随即爆发。

战斗刚开始时,指挥拿骚团的舍费尔将军亲自走在全师的最右翼:

就在会战开始之际,我在推进过程中担心自己的右翼,因此我本人和4个腾跃兵连一起在右翼前进,把拿骚团的指挥权交给了同样敏锐坚决的冯·克鲁泽上校,并在遭受一些伤亡后击退了几部分英军部队,确认我方右翼不存在重大威胁。

然而当拿骚团走出树林后,舍费尔发现自己落入到了联军的天罗地网中:

敌军拥有地形和石墙的掩护,并且其阵地构成一处拐角,导致我军处在交叉火力的打击之下。排布在夹角边上的这些营,有些排成横队,有些组成纵队,都准备好了进攻或防御。纵队开始向前进攻,排成横队的营发射出致命的炮火和轻武器火力。

此时位于战线中央的荷兰团和巴登团也相继离开树林,进入到联军阵地面前的空地上。不幸的是,由于树林和葡萄园等地形原因,莱茵邦联师的进攻失去了协调性,各支单位相互之间甚至不清楚友军的情况。全师中央的巴登团刚好面对着联军的多面堡阵地,在极近的距离上遭到了重型火炮的霰弹打击,巴登团伤亡惨重,冯·波贝克上校也被一发霰弹当场打死。

巴登团在前进过程中,其左翼没有得到达姆施塔特旅的掩护,并且没有得到支援,遭到了来自正面和侧翼的猛烈霰弹和轻武器火力攻击,同时遭到了骑兵和步兵的冲锋,遭受重大伤亡后溃败。该团上校和数名军官阵亡,307名士官和列兵死伤。2门加农炮、1门榴弹炮和几辆弹药车落入敌手。巴登团的溃退还让荷兰团的左翼暴露在敌人面前,迫使其随之一同撤退,继而导致我指挥的旅(拿骚团)尽管在胜利前进,依旧面临被切断后路的危险。

面对危局,指挥拿骚团的舍费尔将军迅速赶回后方:

我和2名参谋军官返回拿骚团后,我注意到荷兰团从战线上撤退了,此时我尚不知巴登团的命运。这样一来我的旅处在极度危险当中,我派冯·克鲁泽上校去尽快下达撤退的命令,而我本人则亲自去找荷兰人让他们停下。我刚走了二三百步就撞到了全部由德意志人组成的英军第60步兵团。其中一些人相互用低地德语高喊要开枪把我从马上射落。

很明显,舍费尔在赶路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英军60团部署在前线的德意志籍来复枪兵。好在舍费尔将军熟悉对方的语言,于是他急中生智:

由于我懂得低地德语,我向他们大喊说都是自己人,随后他们冲我微笑,放下扳机并让我通过了。

在一片混乱中撤退的荷兰人已经停了下来,但黑森-达姆施塔特和法兰克福部队依旧坚守在一开始的阵地上。由于一时找不到师长勒瓦尔将军,舍费尔在得到沙塞将军的同意后指挥荷兰人同敌军交战。最终,莱茵邦联师左翼在遭受不小的损失后撤退了,舍费尔本人的拿骚团也有惊无险地成功退回后方。

整场战斗莱茵邦联师付出了约四分之一兵力伤亡的代价,并且师属火炮几乎损失殆尽。虽然此次进攻失败,笔者认为此次战斗中关于战场语言的细节仍旧值得引用。


user avatar   summerea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不提语言,相貌这一关就很难过得去。

二战的时候美国专门编了个“How to spot a Jap”(如何辨认日本人)小册子,给中国战区抗日援华的美国大兵辨认日本人。

部分资料来源:知乎用户:你们是如何区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长相的?


user avatar   lu-chen-xi-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说了很多甄别间谍的方法,各种文化背景考题等等,我说一个更绝的。

虽然文化题可以考住很多间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语言熟练的间谍,在一个国家里生活个一年半载,大部分的文化背景题是考不住他的,毕竟蓝翔的广告天天都播。在战争时期培养出这样的间谍肯定来不及,但是在和平年代,确实可以培养出真假难辨的间谍。

在冷战中,美苏都各自培养出了很多以假乱真的间谍,后来美国人想出了很绝的一招:




你能不能流畅的读出这些字的颜色?

美国人用彩色的俄语写出这些颜色单词,纵使英语说的再好,也不可能忘了自己的母语。外国人读出这些字肯定不成问题,而中国人一定会磕磕巴巴,所以这招刚刚发明以后很是筛出了一批人。


我一直觉得发明这招的人真是个狠茬子。




        

相关话题

  韩信、岳飞的情商是不是远不如我们这些普通职场人?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国军一个师一个师的报销,那么军人个体是如何幸存下来的? 
  东风导弹已足够先进,为何还要研发战略轰炸机? 
  日本和韩国都有外来语泛滥的现象,以后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还是会被最终遏止? 
  一种语言有没有可能因为受其他语言影响而在自己的固有词(注意:非借词)中增加新音位? 
  军人的天职真的是“服从命令”吗? 
  如何看待美军「抱阿富汗婴儿」宣传照中的陆战队女兵,近日被确认死于机场爆炸袭击? 
  历史上有什么「决战兵器」逆转了战争的结局? 
  给军事迷一个军队 能打得了胜仗吗? 
  如何看待“印防长拒绝撤军,并回应中方警告:2017年的印度已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 

前一个讨论
斯堪尼亚为什么大力推V8?
下一个讨论
不考虑视野因素,火车是推着好还是拉着好?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