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被亚马逊(Amazon) pip是怎样一番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gxsc-3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初, 我就感觉到自己的产出有些问题。 从2018年开始就一直觉得项目太少、太小、质量低。一方面我也的确不喜欢我们的产品,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在辅导别人、让别人带大项目, 或者纸上谈兵地聊架构。我当时不知道其实我就已经上了dev list。 这点经理不需要告诉你, 所以你上了也不一定会知道。这个流程嘛, 反正就是给你项目做, 然后在项目中搜集数据, 决定是否进pivot, 也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pip。我们还是直接叫它pip吧。

2020年我做了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这个项目当时我觉得是一个难度极高的项目, 而我在设计、人才调用、和执行上, 已经很努力了。 回头看, 当时有很多选择都耽误了我的努力。 设计上也许有更简单的解法, 人才调用上我更应该多兜底更麻烦的部分, 执行上我的项目流程还是太松散、没做够调研, 导致有很多纰漏需要别人来弥补。

现在的我, 可能会把这个大项目变成一个小项目。 至少变成一个中型项目吧。最起码我会把项目开销降低一半, 质量也会增加很多; 会更早地和产品经理沟通去简化用例;会自主去做其中给我的同事带来很多问题、但我可以更轻易做出来的部分;会做出优秀的例子、作为模范去帮助别人成长, 而不是过度手把手地辅助对方做一件远远超过他能力的事情。

2020年年底, 我正式进入pip。 原因就是项目执行、设计上, 都有纰漏。 当时我跟与我共事的同事都不服这点。这几年很多人也在关注我什么时候升PE的问题, 甚至2020年年初还跟经理有过一些讨论。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我非常优秀, 进入pip不可思议。回头看, 其实我就是我自己说的, 造成负面影响的、应该被pip的SDE III。至少2020年的项目, 并没有能体现一个接近PE的SDE III的能力。

我当时分别问了上面两位经理, 你是希望我留下, 还是希望我走?

一位经理说:

我希望你留下, 我们走这个流程, 要的是去证明你能力没有问题、或者让你的能力没有问题, 来保证别人不再质疑这点、让你的SDE III的职位是一个舒适的高度。

另一位说:

我能作为朋友跟你说吗? 作为经理我有太多话不能说。 我个人很希望你能留下。 你很优秀, 但是有些方面需要改进。 亚马逊这个流程很难, 而我必须公平公正。 我希望你能尽力留下来, 但是也作为朋友, 如果你有别的公司的offer, 我希望你接受它。 我害怕这次的事情影响到你以后的职业发展。

实际上,当时, 即使到现在, 也有少数人对我的能力有所猜疑。 有些猜疑是对的, 有些是错的。

反馈这个东西, 有三道坎。

第一道坎, 是给予反馈的人, 很难看到准确的问题。 他给你的反馈往往是症状, 而不是病因。这点上, 你需要优秀的分析能力才能正确理解反馈。你也可以找个导师帮你分析,但是他也不一定有这个能力。

第二道坎, 是很多反馈, 甚至是错误的、是对方能力不足, 才看不到你的好。 这种反馈跟第一种反馈又融合在一起, 难以分辨。

第三道坎, 是自己心里这道坎。 我们还是不愿意接受批评的。 但是什么时候我们不愿意接受批评是因为这个批评错误, 什么时候是因为我们没从症状理解到病因, 什么时候仅仅是自己不情愿、自己骗自己? 区分这三点太难太难。

去实践, 才能检验到底是什么情况。

所以我当时对于pip, 有很多迷茫。 我也不确定是自己的问题, 还是别人的问题。

第二位经理给我的pip花了很多精力。 他设计了三个任务让我在4周内完成。 我从任务内容中可以看到他花了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任务的确可以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而且也是我感觉做起来会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这是去做三个项目的设计, 有大项目, 中项目, 小项目。 其中小项目要求写出程序。

当时我内心里还是不服的。 因为很多人说我设计好。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 我那些年审核设计并不顺。 而且自己设计也不够多。 任何能力, 如果你觉得你很厉害, 但是做得不多, 那么大概率你是被Dunning-Kruger Effect所欺骗了。 你强不强, 只有用实践去验证。 这不代表你不会失败,失败恰恰是成长的关键, 而代表在不断的实践中, 你可以知道什么事情你会失败、什么事情你会成功, 以及你接下来要怎么去失败。

当时我还在花80%的时间去辅导一些新人。 但是一进pip, 我的所有的时间都可以专注在设计上了。 这4周, 是我职业生涯得到最大飞跃的4周。

我当时已经很久很久没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了, 都是在操心别人的事。pip反而给了我这个机会。

经理在pip开始前给了我不少时间。 期间我在九章算法上了个系统设计的课程。 本意是准备面试, 却惊喜地发现九章所教的很多案例, 刚好帮我总结了我多年的经验, 让我的设计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类似的资源还有Grokking的System Design Interview课程, 以及Alex Xu的《System Design Interview》的书。

到了pip这4周, 我需要快速做出三个设计。 这逼着我非常专注于实践。 第一个设计是一个大型项目,我很快写出一个版本, 然后从不同的人那里得到反馈, 进行迭代。 我迭代了很多次才勉强满意。 第二个设计是个小型项目, 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 几乎一气呵成。然而这两个项目我都太注重细节了、有些关键的地方没能专注——这恰恰是我之前项目能力有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三个项目是个中型项目, 我通过前面在细节上浪费时间的教训,学会了划重点、做大纲, 一天调研就把重点弄清楚了。 第二天写的大纲就已经让所有人认同, 后面的设计只是走过场。

顺带一提, 现在让我做这三个设计, 只需要一周, 而且肯定比2020年做得好。

之后在pip审核时, 难以避免地还是有个项目有些争议。 高层有个人自己能力不足, 审核我的东西也有一些偏见。据说第一个经理非常强硬地给我力争。最后在拖延了几个月之后帮我拿下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之后我换了同经理下的小组。实际上相当于把我的影响力增加了一个组, 因为我并没有停止和之前组合作。

而这之后发生了一些神奇的现象。

  • 几乎每个人找我审核设计, 我都能几分钟内、甚至几秒钟内找到这个设计的核心问题。 有超过一半的设计, 在我的建议下, 不仅能消减90%的开销, 还能增加质量、降低风险。还有很多设计, 我可以抓住它们的核心缺失点, 让他们能够规避执行中会出现的、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问题。这是我以前梦寐以求的, 我很尊重的一位PE才有的能力。
  • 几乎每个人在关键会议之前找我商量, 我都能准确预测审核者会问的问题、在某些答案时做出的反应, 以及如何规避这些争议。
  • 我辅导的员工开始出现明显的能力飞跃,几个月内让好几名员工达到了下一个级别的能力。

为了验证第一个能力, 我自己从头到尾做了个项目——从产品设计, 到系统设计, 到执行(执行时当然也带人)。 结果非常好。 项目总体上的开销, 比起一个我以前可能做的设计, 节省了90%。 是的, 我把一个常规会需要几个SDE年的项目, 六个SDE月就做完了。而且维护成本极低、系统很简单。

当然这样也许还说明不了问题。 我又去找了个别的SDE I的项目。 给了一些简单的技术选型的建议, 划了几个重点、标明了几个会出问题的地方。 这个项目非常类似于我之前组有人做的一个项目。 当时那个项目大概耗时9个SDE月, 也是一位SDE III辅导一位SDE I做的, 之后维护成本一直挺高, 到现在还没排错完, 经常出问题。我辅导的SDE I只花了两个星期就做出来了, 而且他的解可以给我的老组用, 而且几乎没有维护成本。

关于第二点, 主要是在这些会议后得到了当事人的肯定。 有些人甚至跑来跟我说, 我既然能预测PE和Sr. Manager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他们为啥还要去找PE? 我说我又不是不同意你的那个人...

最后那点比较难验证, 但是也有迹象。以前我辅导的SDE感觉都在原地踏步。 2021年开始我辅导的几个SDE, 都升职了。而且我都是抓着他们职业瓶颈、针对升职反馈在培训。 所以应该有我一份功劳吧。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潜力很高, 但是你要问我说我能力接近PE了吗? 我可不敢回答。 答是吧, 感觉很自大, 答否吧, 感觉我又咽不下去这口气。 但是我现在知道, 我的多项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少数PE。 虽然我还需要去通过实践去展现和证明这点,但是我现在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在哪。 而不像过去, 能力差到还不足以衡量自己的能力。

得到这些能力的转折点, 恰恰是这个pip。 pip让我不得不去面对失败。

所以至少我的pip, 名副其实地做到了它"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应该做的事情。 pip流程本身给了我很多实践的机会、不怕失败而勇往直前的机会。 pip之前九章算法的课程让我有了总结、学习案例的机会, 看着别人的案例, 让我有了虚心反省的机会。pip之后我在跟其他公司面试过程中, 又通过了解别的公司、了解那些那面试官, 得到了很多可以反省的材料。

最终,在2021年进行了不断的反省和实践后, 我的系统设计能力、技能传授能力、组织影响力、组织运筹能力、产品设计能力、项目执行能力都达到了一个以前无法想象的高度。

这个改变让我学到了一项关键的技能:就是提升能力的能力。

其实这个技能非常简单。 它就是去实践、去失败、去反省。 我过去的做法,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的分析能力, 而不是经验。 一个项目我会很细致地去分析, 避免失败。 小项目这样做没什么。因为小项目变数少、需要考虑的少。 全部都考虑好了, 就行了。 但是随着项目越来越复杂, 我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呈指数型增长的。 所以大项目不划重点, 根本没法设计。

但是因为我所有的项目都靠分析所有来做好,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被忽略, 什么事情需要被专注。

而2020,2021这两年间, 我不断地体验了失败和成功, 不断地总结了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这才能够划重点了, 并且意识到了, 其实几乎所有的能力, 不外乎于知道怎么划重点(也就是知道需要专注什么、可以忽略什么)和养成习惯。甚至划重点本身也是一种习惯。 而这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有效达到。

一旦做到了划重点, 我多年锻炼的分析能力、跳出框框思考的能力, 突然就成了一种超能力。 已经划过重点的东西, 我分析起来跟玩儿似的。 当然你可以看到, 我不太注意的时候, 写文章还是一如既往的啰嗦(如现在)。

我发现我这么多年, 就像一个故意饿自己的人。不给自己失败的机会, 让自己没有足够的信息、经验去总结和分析。 开始接受失败后, 我熬出来的分析能力, 让我能够由少量失败去得到比常人多得多的成长。

这不代表你应该如此。 正面地去锻炼, 去得到经验, 好好消化, 比这样变态的培养可能更有效。你的案例会更多, 你的分析也会更到位。

长期地去训练某个能力、体验失败、并反省, 其实是只有少数人能做到的。 像我, 在工作了近十年后,才总算有了失败的勇气。

本段落摘自我最近的更新: 在亚马逊 (Amazon) 公司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这份2018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 
  4chan.org 是个什么网站? 
  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登录界面,都会显示用户自己选择的security image,那还会有钓鱼网站吗? 
  知乎是大陆版PTT吗? 
  为什么都说互联网加班伤身体甚至猝死,却很少听说工地干活加班猝死呢? 
  如何看待日本网友不服中国大米获金奖? 
  企业微信和钉钉哪个更好用? 
  如何看待罗振宇 2017 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刚出台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会对出版从业者及互联网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越来越多国产手机品牌都想学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是否奏效? 

前一个讨论
PS5插光碟后为什么还要下载几十G数据?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书店不能效仿奈飞模式?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