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音箱的水并不是那么深。
但HiFi音箱的坑很深。
如果只是音箱本身的话,只要不是主动作死,买一些主流大牌几万块的产品,就算盲狙翻车的概率也不是很大。这里的作死,指的是买几十年前的古董音箱,或者一些几十万但是很奇怪的音箱。即便买到一些稍微小坑的音箱,只能说性价比不是很高,但翻车了还不至于。
但是光有音箱就结束了吗?
显然并不是。固然功放没必要买天价功放,但是保证一定的功率和一些功能,外观看起来不那么山寨,那至少以目前的市场行情万把块钱还是要的。音源则相对来说更容易达到一定的水平。
这样就结束了吗?对于很多人而言是这样的。但事情并非如此。对于音箱系统而言,通常来说音箱和房间才是影响声音的关键。而对于音箱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情况下,房价(尺寸、声学处理、音箱摆位、听音位)才是最重要的。
固然模拟和数字电子产品也在音频信号通道中,但不难证明,在设计精良的产品中,如果不造成严重失真或削波,它们可能产生的任何影响都很小。事实上,与电声和声学因素相比,电子产品的影响通常非常小。电子产品对声音的影响的测试很快就变成了“有没有区别?”这就是众所周知的ABX测试的起源,它以单调的规律性表明,设计精良的功放、CD机/DAC、线材等并不是导致声音难听的原因。
这是由于这些因素对声音的改变通常远大于模拟和数字电子产品,并且通常能够被人耳所察觉。例如,对于音箱系统的低频而言,房间驻波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会使低频在某些频段有±6dB或更高的变化,这甚至远大于音箱本身的通带平坦度变化,就更不要说功放了。
问题的瓶颈出现在房间。这也是水深所在。最近打算再买套房,看了很多户型,其实可以这样说国内绝大多数住宅商品房都不是很适合听歌。我国的户型,通常最大的房间是客厅,但几乎没有多少客厅在基本的尺寸上对于听音环境是合格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对称性都做不到。更别提房间比例,很多客厅甚至无法在需要的位置摆放声学处理材料。就算可以放,即便不做专门的隔音,就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声学处理材料,一个房间少说也要几万块,这其实也就比很多人玩的音箱本身要贵了。
所以说想要真正玩好一套HiFi音箱,独立设计的听音室是刚需。这就尴尬了。以目前国内的房价,搞一个尺寸合适的听音室,40平米左右,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怎么也要两百万吧?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个坑深不深?
众所周知,由于我家境贫寒的原因,一线城市肯定是搞不起的。也许有时间有空了可以在三线城市专门搞一套。之前有朋友为了发烧,几个人众筹买了套商铺装修之后专门看电影,在三线城市前前后后一共还花了六七十万。。。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