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HiFi 圈为了一些观点撕得不可开交的状态? 第1页

  

user avatar   sun-yun-l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坛,就是讲课的地方。论坛,就是争论的场所。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坛当然就是开撕的地方,不然何不谓之一言堂。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和立场。 您需要做的只是表达出来。有个词,【此处省略两个汉字】,可以描述这样的不可开交的状态。

当然, 有些人能接受不可开交的状态;有些人只能接受一片祥和的状态; 也有些人根本不在乎。

这就是生活。地球照转。



如何看待 HiFi 圈为了一些观点撕得不可开交的状态?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 恐怕比较难。要不然也不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同一个问题或者主题下讨论。从 2018 开始, 围观俺的知友和网友都知道,HiFi圈的“圈”字怎么读都是个可以商榷的问题, QUAN1 还是 JUAN4 ?更不用说那些会牵扯到自尊和经济利益的话题。

譬如俺认为,很多人是把“耳机系统”和/或 “HiFi音响”当成彰显社会地位的外物,或者说家具或者说装饰品。 这无疑也会伤害一大批人。

即便是小到应不应该用书名号把英文歌名书名电影名括起来,黑胶唱片的 VINYL 应该读“歪挪”还是 “温妮”, SOUNDBLASTER LIVE 的 “LIVE”读 “赖吾”还是 “利吾”;也能刺伤未知人数的读者。

大家都喜欢说,“存在即合理”。

那么,论坛撕得不可开交的状态应该是一个常态。

也因此, 上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历险。 发帖看贴都有风险。







俺把耳机/音响发烧圈的神论盘点一下,大家可以用下面的列表逐个对照看看您关心的作者是什么立场。这当然不是清算, 这只是帮助大家理顺思路。

**“【】”里面是俺的观点/结论, 是否正确✔ 有待您的思考和实践。

老领导说, 任何讨论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事实错误,什么是不同观点,否则就会在不需要争论时混战一团。

耳机要驱动到远超世卫组织和欧盟建议的安全值来保证“动态” 【谎言 + Over Kill】

换线如换机 【谎言 + 隔靴挠痒 + Over Kill】

煲耳机肯定改善耳机表现 【谎言】

加耳放肯定改善耳机表现 【隔靴挠痒 + Over Kill】

人能靠听觉分辨相同长度及电阻但不同类别的金属 【谎言】

蓝牙无线耳机不能听 【谎言】

大师的耳朵是金耳朵而您的耳朵是木耳朵 【谎言】

大师能听出ppm级的区别 【谎言】

大师能听出供电的区别 【谎言】

再生电源比机内的稳压电源更有效 【谎言】

人能听出皮秒级的 Jitter 问题 【谎言】

医院级插座比家用插座电流容量更大 【谎言】

什么都要煲 (线、插座、手机、播放器、脚钉、架子、量子不干胶贴纸等等) 【谎言】

否认磁带和黑胶唱机里面固有均衡电路 【谎言】

电源插座压缩声音的动态 【谎言】

集成电路的封装影响声音 【谎言】

电源插座能调节耳机的声音 【谎言】

EQ 总是不好的 【谎言】

测量麦克风不用校正或者能靠意念校正 【谎言】

耳放存在推力这个“单位”(量纲) 【谎言】

人能分辨生理侦测极限以下的失真 (i.e. 0.3%THD) 【谎言】

用在 SPDIF 互联,电视机的75欧电缆比不上所谓的“音频”发烧 75欧电缆 【谎言】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随内外导体金属材料变化 【谎言】

充纯氮气的传输线比含氮气70%的国标空气芯传输线更好 【谎言】

不干胶贴纸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保险丝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脚钉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家具(架子)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单位长度相同几何结构的金属导体的分布电感随金属种类不同而变化 【谎言】

导电性提高个位数的百分比,导致听感几个数量级的提升 【谎言】

耳机线(电缆)能“调音” 【谎言】

USB线比电脑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网线比电脑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电源线比稳压电源以及不间断电源UPS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SATA线比硬盘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发烧线材造成的改善都不能测量,只能耳朵收货并且只能由大师的金耳朵收货 【谎言】

发烧线材的改善大师的金耳朵收不了货的时候,Audio Precision 这个仪器突然就能收货了

【喜剧】

Audio Precision 这个仪器不是人造的 【喜剧】

发烧线材尽管里面是 MADE IN CHINA 的芯, 但需要量子棉布包皮调音 【喜剧】

发烧电源线发烧排插没有通过国标安规强制标准 【谋财害命】

耳放是系统的瓶颈,反而不是耳机这个关键的电声转换设备 (Transducer) 【谎言】

电源滤除 EMI 和尖峰靠的是电源线, 反而不是共模电感X电容Y电容压敏电阻 【谎言】

稳定的电源供应靠的是手动调节电处,反而不是依靠机内自动的稳压电路和放大器强大的PSRR设计

【喜剧】

煲耳机会让它变好,三频不均衡变成三频均衡,但是卖的时候却强调耳机证书上的数据不会改变

【喜剧】

耳机行销人员包括CEO能提供大量及翔实的照片证实厂家在煲耳机, 但是改善的证据总是扭扭捏捏拿不出来, 也不敢发表到专业期刊 【喜剧】

某些毒文总喜欢说YYY推XXX推到了七八成, 似乎它们真的有个 100% 的参照物似的。但是这个 100% 的参照物永远存在传说中 【喜剧】


【鸽子为什么那么大】

“USB线我也觉得听得出区别”

“不同设备对USB线敏感程度差别挺大的 ,以前试过用机线彩色打印机打出黑白照片,后来用发烧USB线就出彩色了”

“对啊, WINDOWS 10 的 CDKEY 对声音也有影响。 企业版的CDKEY大气, 听大编制的音乐不糊。 政府采购版的人声缺乏鲜活感, 换零售版以后三频就均衡了。”

“不要认为吃屎长不了膘,要实际去对比, 罗非鱼吃屎都能长膘。实际上吃了就知道结果了。那些个被封号的论坛孤儿,不愿意去试,邀请去吃也不去,就是各种不相信,这个说一辈子也没有用。试吃自然就信道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自己就买过几千的USB线, 几百的也用过, 别人的也听过, 听感三频的变化你拿十块一根的比那肯定一耳朵差距了,但是千万千万别盲听, 盲听不科学!”

“一耳朵的事如果需要看发票看毒文开脑放才能确定的,那肯定就是皇帝的新衣!”

“穷X,买不起发烧线材!别在这里瞎叫唤,键盘科学家快滚。 不然找站长禁言封你的号。”

“USB线是有区别的,自己的设备听久了才会听出来,在别人的器材当然听不出。USB线有灵魂。

“USB线肯定有用,主要体现在音乐背景和声场。你要用心去感受没有,好好感受就出来了。千万千万别盲听, 盲听不科学!

“线材这东西涉及量子力学和材料学最尖端的领域,而很多线材无用论党,特别是键盘科学家指望用他们高中的物理知识去推翻线材有用其实也挺搞笑的。千万千万别盲听, 盲听不科学!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线材无用论党特别是键盘科学家他们的修行不够,人品问题 RPWT

【鸽子为什么那么大】

。。




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鲁迅


#################################################################

本来已经可以完结了, 但是网友又发来贺电。

“耳机发烧、音响发烧不能放弃幻想!”

俺只能送上祝福, AMEN。


附录

################################################################

耳机发烧论坛现场 VS 蘑菇施什么肥?怎么施肥?


网友说, 不少商家是视钱财如粪土的教育家和慈善家。。在传销被取缔以后, 很多能人加入了耳机以及周边的设备的营销。市场人员无所不用其极, 口吐莲花、点水成酒, 俨然一尊尊佛祖和耶稣的代理人。。俺觉得也许没有那么悲观,他们只不过是批发信仰(佛祖和耶稣)而已。

。。。。。。

“互联网是一个真相论争的战场”-- 徐贲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是可以通过人们共同认可的规则来得到验证的可靠信息。林奇本人是一位哲学教授,但他并不把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只是当作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他是从民主公共生活离不开真实可靠的知识这个角度,来讨论网络信息不可靠和不真实的问题。他要强调的是理性、真实和思想自主(人的最基本的自由)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虚假成为对自由的威胁和侵害。当然,其他形式的公共传媒也存在虚假信息,这并不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才有的问题,但互联网让这个问题前所未有地暴露出来,变得更复杂,也更不容回避。

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自己可以变得更为警觉,更加努力地不上当受骗,或者至少不那么轻信盲从


蘑菇施什么肥?怎么施肥?

温习温习蘑菇原则。


【首先, 抛出一个伪命题。 就是什么呢, 人吃植物肥料也能长膘。】

“有些肥料口感不错,比如 xxxxxx,xxxx这些。xxx-xxxxx的也不便宜。想问下植物的肥料人吃了补什么?“贵的肥料是否比便宜的肥料有明显的提升?求吃过的朋友推荐下补身体的有机肥料。需要没发酵过的。”

【群众演员甲上场, 开始捧。】“效果明显 但不一定是长膘”

【群众演员乙上场, 也开始捧。】“买一泡贵的热的,试试就知道了”

【群众演员丙上场, 开始吐槽社会】“以前不是有个农贸市场能买到农家肥吗,不该取消啊,这的键盘侠太低级,不敢实践”

【群众演员丁上场, 开始亮骚外星科技进步】“看啥人种,有些外星人种确实能象屎壳郎那样消化肥料,还有些植物人还能固氮,大部分俗人不行了。”

【群众演员戊上场, 开始给大伙打预防针】“农科院的又要来捣乱, 不让大伙吃屎了。”

【群众演员庚上场, 开始谴责固步自封的农科院】“人必须进化,人高级到一定程度,人必然能固氮和光合作用。”

【群众演员辛上场, 鼓掌】

“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群众演员丁上场, 继续亮骚外星科技】“太空人喝的水都是他们自己的大小便里面提取循环的,你看宇航员一个个那么高的智商都是因为吃了肥料里面的一氧化二氢。 所以这金坷垃就是一大补药,绝对是好东西,当然还是基于你的基因条数是否达到47~49这个等级,如果是46条的人那当我没说。”

【围观群众A欢呼】

“吃屎能长膘, 利国利民, 国之大幸! 节能减排,万年大计啊!”

【围观群众B 嘀咕】

“从那签名一样的切迹来看,明显是我在野外拉的杰作嘛。 没法署名也是个遗憾。”

【围观群众C 帮顶】

“量入为出吧,我在土产公司买的肥料和在有机肥料店一模一样的色泽和味道,口感一样,价格便宜了几倍。这些都是小钱,信仰要坚定。有些事情,起了疑就不好办了,佛越拜越灵。”


【围观群众D 举证】“我家有个罗非鱼鱼塘, 就是用牛粪养的。 谁说有机肥料没有营养我就跟他急。”

【大湿总结】

“每次看到各种信仰不足的中学生娱乐贴都搞笑的不行,尤其那些拥有高中知识就是不愿意吃肥料的初级玩家,太搞笑了。金坷垃确实乃大补极品,秒天秒地秒宇宙。 不吃金坷垃你永远进不了发烧的门!实践出真知,你知道不? 还不赶紧充值?”


以上/这就是一个类似HiFi毒文现场秀的例子, 只不过为了给毒文作者和群众演员留些面子, 隐去了网名和相关产品名字。如果觉得还是没有直观的认识,请再看看一篇中篇散文


。。

。。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很难理解,我之前之所以一直没有讲出来,是有些问题不能公开场合说太细。但是借着这个问题稍微聊一聊也无妨。

原因一:穷

虽然这个词听着有些难听,但我这里并没有任何贬义。我只是说我的理解。HiFi圈撕x骂战最激烈的战场就是耳机圈。

然而HiFi耳机之所以流行,并不是因为它的效果有多好,并不是因为耳机有多么HiFi,并不是HiFi耳机技术有多么先进。而是因为便宜。当然,我想在这里一定有人抬杠说大奥也很贵。但事实是,除了这种极端的例子以外,大多数所谓的HiFi耳机相比于音箱并不贵。要真说价格,比大奥贵的音箱也是比比皆是。并且音箱通常需要场地,说白了就是房子,房价有多贵呢?

耳机的音质与价格弱相关,这是事实,其实甚至并不需要多么科学系统的调研,稍微有些基础的听音能力,关闭一下脑放,也能了解个大概。

然而一些“一分钱,一分货,一耳朵”的发烧友特别喜欢攻击那些买低价音质却不错的耳机的发烧友是穷人。

但我这里想说一句事实,固然并不是所有玩耳机的人都是穷人,但是确实有很多人玩HiFi耳机是因为买不起HiFi音箱。亦或是,很多玩HiFi耳机的人还是学生,富二代毕竟是少数,很多学生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我再次强调,这里并没有贬义,只是说一下事实。

为啥花几千块买耳机就可以嘲笑别人是穷人了,就成为“有钱人”了?最近想买一些家具,逛了一些家具城和网店,一个茶几、一扇门、一个沙发、一个床几千几万的都有,是不是每家每户都是有钱人了?

另一方面,从淘宝看,其实同价格买入门HiFi音箱的人貌似是比买耳机的要多的。然而你见过多少HiFi音箱的用户每天在网络上撕X?

有肯定也是有的,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但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绝对是耳机圈严重得多。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所指出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必然会受到各种“非理性”的影响。塞勒提出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也称原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一件物品占你的总资产比例越高,那么这种禀赋效应也许就越严重。如果你只有5000块,那么花5000块碰巧买了一个坑爹耳机就算是难听可能也要说好听;如果你有五百万那么花5000块可能也就当打水漂了。

记得几年前参加过一次发布会,有个喜欢车载音箱的老法师记者,他说他为了听B&W买了辆宝马7系,为了听B&O买了辆宾利还是阿斯顿马丁之类的。我想他是不会参与撕X骂战的。如果有业内专家点评他一辆车可能不是很适合,直接再花几百万买一辆好听的车就得了,为啥要骂人?

这里再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之前在老家,一次路口看到一辆宝马X6和奔驰大G追尾了,人家两个车主不但没任何激动行为,还下车聊天有说有笑的。当然,开豪车的人并不一定素质都很高。但有钱人真的很少有人为了一个一两千的耳机每天在网络上撕X的。

实际上劳斯莱斯的销量都比某些“高端”耳机高,你见过多少劳斯莱斯的车主在网络上撕X?

有些人经常喷我的粉丝是云烧,然而那些每天高谈阔论器材的有几个真的买过,有多少也是云烧?天天大奥大奥的,真的有几个人买大奥?

不是一样的吗?

我几年前帮一家公司做HiFi播放器的市场调研(本来这里想把调研报告贴上,但是实在找不到了),结果发现HiFi播放器的实际销量和网络上讨论的热度完全不成正比,很多人也是“云烧”。说一些高价耳机是“智商税”的人固然有一些没听过的“云烧”,但是天天高谈阔论高端器材如何的人就没有“云烧”“云撕X”的吗?

原因二:不讲逻辑

HiFi圈经常可以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就得出一些结论并且信以为真。

例如不同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听音偏好、

亦或是各种因为A→B,所以C→D的神奇逻辑。

如果不讲逻辑,那么任何事情都可以撕得不可开交。

更别提各种扣帽子、歪曲、稻草人攻击之类的。

这一部分内容我过去一年多遇到的太多,有机会专门写一篇文章。

原因三:信息不对称

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HiFi圈有很多的理论和说法,其实毫无科学依据可寻,甚至经不起简单的推敲。国内没有相关专业,没有相应的学术背景和人才储备。国内有声学专业的大学屈指可数,何况声学不等于音箱和耳机,大部分人都在从事超声、水声、光声、建筑声学等国防和医疗等领域,大学里研究电声的很少,研究主观评价和心理声学的更少。HiFi品牌基本都是国外品牌,在国内有分公司的很少,分公司从事研发的更少,从事声学研发的少之又少。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接触到从业者。就以我过去的分支方向来说,国内不超过两位数,亚洲也不超过两位数。其中绝大多数人很少发声(闷声?),导致玄学占言论主导位置。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产品的特性和声学理论只能靠发烧友意淫,后果可想而知。我经常遇到做软件的、英语老师、做硬件开发之类的玩过几年HiFi以为自己很懂的人和我讨论声学,发完无法沟通。甚至是国内的一些声学从业者。

实际上国内HiFi圈的很多观点由来已久,很多是当初的代理为了卖货而想出了的一些故事,然而传着传着一些发烧友就信以为真甚至觉得理所应当。

如果这个时候你告诉他一些事实真相,例如耳机的声场表现、声学欧姆定律、频响曲线很重要之类的事情。有时他反而不相信,甚至急着跳起来脚。因为这从底层挑战了他长久以来的观点,甚至是挑战了他的信仰和尊严,一些器材和观点已经成为了他的一部分,他不止会认为是他的观点被反对了,也会认为他这个人本身被否定了,自然会下意识的本能反对甚至攻击。

逆火效应
“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相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
“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这条(原本)错误的信息的信任。”

但事实是,被一些人奉为经典的,各种艺术性的某丹麦品牌的音箱的声学工程师私下底跟我说其实只要失真满足一定的要求他基本上只看频响曲线,实际上之前也有一些做HiFi音箱的人跟我说他们只看频响曲线。

估计这位丹麦声学工程师如果去国内的一些论坛,也会被一些老烧怼“还在看频响曲线,连入门都算不上”,然后这些老烧一边骂一边听着人家的产品说道“这就是艺术品!“

。。。

我在两年前的文章中早就说过,主观评价更多是System Level的。而对于相对于系统的单体而言并不需要过多的主观评价,目前的声学理论体系可以相当程度上。。。我这里说个老烧经常说的词吧,声学理论体系完成度很高(滑稽)。

然而,做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调音被一些Marketing Story吹的过于魔幻,各种“金耳朵”和“历史艺术人文的积淀”,一些声学从业者将计就计,因为这样发烧友听起来很高端。

我本人工作不做消费类电子产品,我也不方便透露业内一些人对consumer audio的评价。

就像我开篇所讲,有些事情不能说太细。

但其实有些时候也不能怪他们,总不能说有些产品就是做给傻X,有些声音就是做给傻X的吧。有些概念就是说给傻X听的,像“范伟”这样的人就应该卖他拐,总不能这样说吧。

利用信息不对称,把你当傻子赚你钱,你还乐呵的说“谢谢啊”。不好吗?

原因四:一些先进的理论动摇了一些人的权威

中国音箱行业之所以迟迟没有与世界接轨,更往大了说整个亚洲的音箱耳机行业,其根源问题就在于西方先进的研发理念会动摇目前一些人的权威,不论是音频评论家还是一些声学从业者。这种设计产品的理念和能力在我看来是全方位的。不论是心理声学理论还是主观评价能力。国内一些“资深”的声学研发经理总监或技术专家的主观评价能力在我看来有时真的惨不忍睹,甚至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声场评价。更别说一些音频评论家。很多事情不能点破,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权威”。一旦影响了他们的“权威性”,争论的目的很多时候就并不是对与错,而是打到提出问题的人。例如Sean Olive的预测分数不止我一个人算过,也不是只有我能算,更何况我的测评中别没有以此为绝对依据。然而这件事情却受到了很多国内不论是发烧圈还是一些评论家以及少数声学行业从业者的各种攻击和歪曲。而一些在外国论坛计算类似分数的人却没有受到攻击,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国外,不会影响国内一些人的“权威”和话语权。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国内的一些人一边对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追捧,一边又反对西方先进声学体系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神奇景象。

我认为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内的很多研发思路是起源于港台地区和日本的,而香港、台湾和日本在我看来是亚洲玄学的重灾区,这种思想根深蒂固。

专职主观调音和主观评价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职业。而我是为数不多从事过这一职业的。我想我对一些事情有一些资格去谈一下我的看法。事实是一些其实并没有从事过专职主观调音但却不怎么相信客观数据和理论但又自认为自己很懂主观听音的从业者,我所见到和了解的,其实连最基本的一些听力测试都不及格。

这里可以把我一年前的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内容再重复一遍。主观评价本质是把人当做“测试仪器”去对音频产品进行“测试”,测试仪器通常需要校准,人也不例外。通常需要高品质的音箱系统,然而人在房间内接收音箱系统的声音本来就不是线性的,需要心理声学的知识一定的主观评价能力去调节房间处理等。声学行业是一个有很多细分领域的行业,有些细分领域非常冷门,而这些理论和调音方法事实上很少有人了解和掌握,至少国内甚至整个亚洲是这个样子的。而一些即便是从业人员也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和条件,如果没有任何声音基准参考,那么做出什么事情我都不觉得很意外。

有些事情不能说太细。

行业内有时关于一些测试数据与心理声学的争论也是常态。

这个问题其实我在一年多以前就和一位做算法的同事讨论过。

因为Sean Olive的研究会大幅度降低一些声学产品开发中部分内容的工作量,没有那么多工作量,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工作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因此会有人失业,虽然这个行业人本来就不多。

最后就是一些喜闻乐见的原因,什么”一边说声音是主观的,每个人感受不一样,还要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和别人的主观感受以及科学研究撕X“,以及利益相关之类的问题。

利益相关的撕X有时可以理解,不过我觉得挺搞笑的,有些小作坊没事就喜欢抹黑攻击哈曼曲线,但是如果像哈曼这样体量的公司随便分几个尾单给他做,估计这些“反对者”梦里都能笑出声。

有些人的目的是花几千块钱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有些人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声誉和权威。

有些人的目的是为了终结音频行业的怪圈,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声音。

本质在于人的境界不同,格局不同。




  

相关话题

  学生,家里月总收入一万左右,自己存钱一千买耳机? 
  华为手机耳机伴奏音很大,人声很小,校内手机店的人说是尾插坏了,需要更换,更换尾插对手机有影响吗? 
  为什么发烧友能感知出不同硬盘线导致的音质区别? 
  2020 大一新生想买一个音箱(外接电脑用),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推荐的? 
  什么是HiFi圈里经常出现的“素质”? 
  AirPods 3 和 AirPods Pro 音质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推不动?什么是推不好?什么是推不开? 
  用手机推有必要买IE80s这个级别的耳机吗? 
  如何看待索尼7506,CD900ST这两款耳机之间的差别? 
  你认为好耳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I can't match you. 可以把这句话翻译成「我配不上你」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说声音的音高对应声波的频率,音量大小对应振幅,那么音色是否可以用物理学或是数学上的理论来描述?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