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耳机需要煲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xin-yu-44-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你“煲”好了,耳机也就不能退了。

此为天猫客服给我的回复,操作犀利得令人窒息。


user avatar   peng-tao-8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耳机(包括音箱)等设备,买回家,保持一个比较合适的音量使用就行了,喜欢什么就听什么,每天别听太久。注意防潮、防灰。不懂什么搞电声的是处于一个什么目的或者说是一种什么心态。在这里,你没资格吹嘘什么。墙上贴着鸡蛋棉,好吧,我呆过的棚子,一平米墙面声学装修的价格是1000人民币(大陆标准)就不说其他的乱七八糟的设备了。您这些设备加上您房间的声学环境,让我们用我们也不敢用,毕竟我们面对的都是唱片公司,还有翻来覆去那几位乐评人,丢不起那个人。我要哪天弄什么粉白噪音在棚子里“煲机”老板肯定把我耳朵拧下来,然后成为整个(全球)音乐制作行业的大笑柄,哈哈!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谢邀请。


网友发来商家脚本更新:“一定要煲过厂商保修时间,如果煲到停产没有配件的话声音又可以提升一个层次, 如果煲到厂商关张那声音就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耳机要煲机, 这是一个最最最不要脸的骗局。

不会有任何提升, 只会错过退货期限。

耳机根本就没有齿轮组没有浴盆曲线, 磨合条毛啊。 7天能剧烈改变的东西你能期望它10年一贯地出力吗。 磨合说是给最弱的消费者准备的。 其次就是胶水应力说,振膜都是微米级别的厚度, 胶水如果糊到振膜上就是废品了。耳机是没有弹波的,应力释放说是给不懂装懂的二把刀准备的。 至于那些号称耳机要煲的所谓耳机厂的技术员, 竟然拿不出实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耳机要煲说, 那也是个奇迹。


对于那些劝你煲机的卖家, 付钱给他的时候打折给就好了, 也可以告诉他,

你的钱拿回家先不要数,煲煲两个星期以后会一块钱会变两块钱, 越煲越更好用,

自己会升值和繁殖。 煲几千年以后还能变成文物。

。。。


对比不同的佩戴位置, 可以看到, 佩戴位置导致的改变要远大于网上流传的 innerfidelity 发表的所谓“煲耳机”可观察到的改变。


至于很多人都喜欢引用的 innerfidelity 的测试结果来试图证实耳机煲机的效果。在俺看来也是漏洞百出的。至少有7个明显的漏洞, 从实验操作、设计和方法的角度来看:


没有记录温度、湿度的变化;

没有记录耳机和人头之间压力的变化;

没有耳机振膜和人工耳的距离的持续记录;

没有记录耳机支架弹性回复的变化以及耳罩的蠕变;

没有对照组;

仪器没有校正或者过期(这是该作者自己承认过的事实)。

人工耳也没有在每次测试前校正.

也许有人说, 耳机又不是飞机火箭导弹这些高精尖的玩意, 有必要那么认真吗?

那话就说回来了, 实验是为了耍魔术还是找出真相?



**大神你不用 Pistonphone 你的声压基准在哪?



有的用户不自觉地为商家洗地, “为啥我听着煲有显效啊?”

吊诡的事情是很多发烧友确实觉得听着煲了自己的耳朵一段时间以后, 有改善了。

这怎么解释呢?这不科学吧?其实这也是科学。 不过就是有点残忍了。

对自己下的手狠了一些。这下一个成语是 “削足适履”。有些商家鼓励用户 “听着煲”。

窃以为“听着煲”和削足适履就是一回事。 削足适履读音是xuē zú shì lǚ,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听着煲”的实质就是用大音量加上耳机的频响曲线上的峰来煲死自己耳朵里面的毛细胞,达到对自己的耳朵频域上局部致聋以及时域上永久致聋的效果

如图:

不知道您留意到了没有, 下面的峰就象一个凸起(的阳具), 而上面的听力受损形成的凹陷

就象一个阴具。 或者就象一把钥匙, 上面一个就象一个锁眼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教养的人, 例如楼主这样的,就会说 Hi man, you are F**Ked.

有点文化的会说 Unfortunately, you've been screwed.


这原理干过粗活刷过墙的都知道,墙上有凸起, 我刮我刮,我刮刮刮。 耳机听着刮耳, “听着煲”, 哈哈, “听着煲”。 你刮你刮, 你刮刮刮。 刮到后边就好了。

换个平直的耳机测看看你的耳朵听力曲线是不是凹了:

“听着煲”和 削足适履 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80~90年代无疑是种令人赞赏的创新, 一种类似于重新发明轮子的创新。然而, 2018 年作为 21 世纪的第 18 个年头, 似乎在提示我们削足适履有点过时了。京东和淘宝不是有退换货的服务吗?

Guaranteed Satisfaction...有没有有没有

别只顾着数钱卖掉自己啊, 哥。



HD800s 被扔在一个角落, 过了一晚上, 什么都没做。

因为今天天气冷, 暖气开多了几度。曲线就不一样了, 低频段明显提升:

如果俺不告诉您真相,您可能就相信上面的黑体字了。 但是俺告诉您这是 BS, 是扯几把蛋。

为啥捏, 俺把耳机戴上假人头之前,按摩了耳机垫一小会。仅此而已。

于是这个有目共睹的提升就出来了。如果俺不说破, 您咋知道俺在扯蛋, 您会不会开始暖气调音了呢?


俺的实验都是初中文化就能重复的实验, 只要您是一个愿意实践的玩家,都能重复, 而且可以留下确凿的证据, 如果愿意实践, 请看






看耳机曲线, 分别是 9 年, 5 年和全新的 PX100,


**图中幅度的区别是故意调整增益,上下平移方便观察造成的 **

**图中幅度的区别是故意调整增益,上下平移方便观察造成的 **

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呢, 什么 “煲” 耳机, 都是扯淡, 明白了吗?


抛出应力释放说来支持耳机一定要煲机的人,不会期望你知道退火(Annealing)可以消除残余应力, 因为厂家早就尽职地做了。


Please Stop ‘Burning In’ Your Earphones

舒尔(Shure )监听产品总监Matt Engstrom 承认,一些体积较大的耳机的传感器会有老化现象,在"理论上"这种现象会导致声音表现力的变化。但没有决定性证据佐证这一点。

舒尔曾经测试过一部使用很久的E1 耳机(于1997 年发布),结果如何呢?测试表明这部E1 耳机现在的性能指标和当时走下生产线时一样。15 年来舒尔公司一直在设计生产耳机,舒尔工程师们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这个结论,这些传感器的性能在第一天、第一年、第五年没有什么差别——除非你不小心摔过它。


自己的耳朵收货也是一个方法, 用这个软体:

参考这个帖子:

别看大湿搬个 Bruel & Kjaer 假人出来吓唬大家, 真正的实验数据是没有的。

目的就是阻止大家实验, 你中学生玩啥人工耳啊, 不许玩。


大湿连个声压基准都没有。也没有温度记录, 也没有湿度记录, 也没有气压记录, 也没有压力记录,也没有位移记录,嘛的记录都没得。还扯什么 Bruel and Kjaer 的麦克风不用校正, 还好 Bruel and Kjaer 的人都在知乎上呢。谁去 @ 一下吧。


再说一遍, innerfidelity 的测试结果漏洞百出的。

至少有7个明显的漏洞, 从实验操作、设计和方法的角度来看:

没有记录温度、湿度的变化;

没有记录耳机和人头之间压力的变化;

没有耳机振膜和人工耳的距离的持续记录;

没有记录耳机支架弹性回复的变化以及耳罩的蠕变;

没有对照组;

仪器没有校正或者过期(这是该作者自己承认过的事实)。

人工耳也没有在每次测试前校正.


顺便晒晒表。














俺的人工耳比 KEMAR 简单多了


另外一个简单的人工耳在这里, 有它垫底俺就放心了:




跑题了, 跑题了, 跑题了是吧 ?




忘记提一件重要的事情了, Sennheiser、AKG 以及 SHURE 都说他们的耳机不用煲。

发现耳机煲过以后能提升耳机的表现这可是电声界的重大科技突破呢, 赶紧结集发表论文呐, 千万别让外国人抢先发表了, 这可是诺奖级的发现呢。 AES 这几年中国的论文太少了, 如果有这么重大的发现, 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外国人抢先发表了哦。


看到大湿亮骚 HD800 的证书来佐证煲耳机有效, 俺笑尿了。

如果煲耳机有效, 那张证书上面的 DATA 就是过去时了。 煲了以后不就作废了嘛?

这么简单的逻辑悖论,俺一个初中毕业的都能看到。对吧?

问题来了, 您想要回煲机以前的厂家总工签名背书的表现,是应该求神拜佛呢?

还是念咒呢?

不懂啊? 送您一个吧。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诵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急急如律令




** 看好了, 笑了, 请点分享 **




  

相关话题

  刚入了hd650,为何觉得音质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请问所有耳机都需要煲机吗?用煲机音乐好还是智能煲机程序好? 
  刚入了hd650,为何觉得音质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耳机需要煲吗? 
  煲耳机大概要多久? 
  刚入了hd650,为何觉得音质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飞利浦shp9500手机推不动吗? 
  刚入了hd650,为何觉得音质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水月雨的银色飞船和十几块的地摊货区别在哪? 
  耳机需要煲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你听到的是 Yanny 还是 Laurel?国外网友正对此展开激烈讨论」?
下一个讨论
长期使用耳机对听力到底有没有损伤?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