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男生一旦分手,真的没有一丝挽回的余地吗? 第1页

  

user avatar   uncle-ai-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分手时的男女思维差异

女生的思维模式是感性驱动的,一旦有问题,有情绪。女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化解情绪,所以女生很容易就会把分手挂在嘴边。所以女孩子吵架后,看中的是对方的态度——态度好,哄得好,那就没问题。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翻页了。

但是男生的思维却是理性驱动的,一旦有问题,有情绪。男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忍,忍的时候干什么?——思考,思考这个事情到底哪出了问题。而且他会一个人思考,不会和女生交流,因为女生现在是感性阶段,没法交流。等思考完了,对方情绪也差不多过了,或者直接跳入冷战期了。那么这些思考,已经情绪就会被储存压抑起来。

所以注意——女生的情绪都是即时释放的,而男生的情绪则是不断累积的。

所以到一段感情走入后期,两方的交流模式一直是上面这种的话,男生的情绪和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而女生却不自知。

最后,男生所承受的忍耐限度到达极限,在提出的分手。就不是随便哄哄就能了事的了,这背后代表着长年累月的负面情绪和两人矛盾。

当然,换做是一个女孩子常年积累这么多的情绪与失望,不曾有一次相互交流的发泄口,最后分手的时候也一定是这样的。

因为是思前想后,看穿一切,失望透顶后所做出的决定,所以这个决定一定会非常的绝情——因为他/她们已经把前面和你的生活中透支了太多的【情】了。

有人会说:很多女生分手后死缠烂打…但大部分男生分手后生活仿佛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连女友送的东西还带在身上,仿佛看不出一点情绪的变化,是善于隐藏?还是真的铁石心肠

上面说的“死缠烂打”的女生,其实正是远叔说的女孩子情绪化的特点。(插句题外话,这也是各种挽回中最难处理的东西)

死缠烂打,其实是一种放纵,一种释放压力和情绪的手段;而死缠烂打同样是一直情绪上的诉求——

  • “我要你马上回复我”
  • “我要你说你还喜欢我”
  • “至少我就想听听你的声音”

这些“我要”“我想”,就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诉求,一种本能的渴求。这些行为并不会对修复关系带来任何好处,但是我们的行为一定有背后的原因——那这些激烈行为的背后好处就是,如果成功了可以暂时缓解一下情绪上的崩溃。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种缓解方式就像是有毒一样:缓解三分,又加重五分。为解这五分,又去新一轮的纠缠…如此恶性循环。

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女孩子以情绪为主,而分手之后,没人来哄,没人来处理问题——甚至连人都没有了。情绪不断裹挟着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旋涡之中,最后难以自拔。

而男生则正好相反,男生因为理性的思维习惯,导致他分手之后,身上不存在问题(问题已经在以前就想通了、看透了)。

男生有情绪嘛?——有的。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解决的核心的问题,即【是否还要在一起】的问题。就算有情绪,但是不用别人来哄,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处理自己的情绪。

很多男生,他们分手之后,夜里一个人悄悄的哭得撕心裂肺,喝闷酒喝得烂醉。

但是白天出门,他就和没事人一样,装的,他有能力装,更有能力一个人消化,即使这个过程也不轻松。

感情就是冒险,就和炒股一样,都有热手效应。

这只股票涨了三天、四天、一个月,你就会感觉明天它还要涨,即使你的理智告诉你很危险,该撤了,但你的身体就是挪不动,还要再看看,直到套牢,直到亏完。

感情也是一样,被宠溺的一方总是觉得,这次他哄了我,下次他还会哄我,下下次他还会哄我!他就是爱我,我会一直爱我!

但是,人是活的;股票没有逻辑,人却是有逻辑的。一直被你所求,一直被你压榨,他一定会逃,一定会走。

人都有本能:有求生的本能,同时,还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本能。

当他有一天发现,和你在一起,你可能会很幸福,可能会一辈子被宠溺,一辈子被忍让,一辈子被照顾——但是他呢?他可能却要被一辈子压榨,一辈子压抑。

你会很幸福,而他却会很痛苦。

这对于他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这是违背他的生存本能的。

当两个人相互滋养,相互帮扶,相互舔伤口的共生互助关系,慢慢的畸变成了单方面寄生,单方面索取压榨的关系。

如果继续,你们将成为一个悲剧的集合体;如果不继续,那结果就唯有分开。

分手,情亡;不分手,人亡。



2.爱不爱真的没那么重要——成年人更在意舒适度

很多人在挽回过程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对方还爱自己吗?能持续爱一个人最深层次的动力还是来源于——对方能够满足自我感受和需求。

Ta为什么爱你?为什么非你不可?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你呈现给对方的状态恰恰是对方目前最需要的。

Ta为什么不爱你?为什么要提分手?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你呈现给对方的状态恰恰是对方目前不需要的,你们相处起来让对方不舒服了。

爱和不爱,其实只是一种情绪和感受而已,并不是一个事实结果,这个情绪和感受会随着你给对方的感受变化而变化。直观一点就是:今天我可以因为你惹我不开心而不爱你,明天也可以因为你和我聊的很开心,我特别爱你。

举个例子,青春期的时候会因为叛逆情绪和父母吵架,对着干,甚至会用离家出走来威胁父母,还会放出狠话“不需要你们管”“不爱你们了”这类的话,但是气消了以后,你爸妈还是你爸妈,而曾经说过的狠话也烟消云散。

挽回当中,“对方还爱不爱你”真的不重要,一个人爱你爱得死去活来,但是满足不了你在爱情里的需求,你依然不会选择和Ta在一起;一个人你没有那么爱,但是Ta很懂你,照顾你的情绪,认同你的行为,你和Ta在一起很舒服,即使Ta和你理想的伴侣有差别,你依然会选择这个人。

说到底人还是自私的,以自身利益为主的,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如此现实,并不是你长得特别好看或者你学历特别高或者你特别有钱,你在爱情里就一定能风雨无阻。一段好的关系,感受好才是第一前提,爱不是面包,更不能当饭吃。

纠结对方爱不爱你是小女孩小男孩的行为,成年人的世界,我和谁在一起舒服,我才会选择和谁在一起,越成熟越理智的人更会如此。



3.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过度依赖都是病发的前兆

小时候我看到一个漫画,说好的伴侣就像拼图,拼起来是完整的一块。

长大我觉得其实这真的是一个长久以来错误的比喻,没有谁少了谁就过不下去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圆,彼此之间其实是一种合作关系,更像合伙人,谁也不能单独依靠另个人就能获得快乐、完整、满足,如果有这种想法,反而会产生精神依赖、情感绑定等各种问题。

事实上任何关系都不能太近,不能太依赖。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每个人其实都应该保持一段社交距离,过度依赖都是病发的前兆。而整天黏在一起的人,离分离其实也不远了。

不是因为彼此不适合,而是人生来百年孤独,要让另一个人完全理解自己是不可能的,生来更是不同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你不懂我」「你不理解我」是一种指责,而「尝试表达让别人理解自己」,是一种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先倾听对方」是一种关心。



而关于该如何挽回,我觉得有两点是你决定挽回以后必须有的认知:

1.你必须承认并且接受:你的挽回可能会失败——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对方的道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爱里被包容

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有些伤害确实是不可逆的。

也许你现在的每一个行为,都做的很完美,可是你之前对Ta的伤害,深深打上了烙印,就像纹身,即使洗掉了或者用别的覆盖了,但是印记仍然在,伤害也仍然在。

【对方内心】:

短期内对方很难释怀,可能跟你提出分手这个事情,Ta在内心已经难过了数千遍数万遍,结果你像没事的人一样,跟Ta说:“你为什么不能和我做朋友,我们开开心心的开始,也大大方方的结束。”

凭什么你可以在伤害我以后,还要大方和我做朋友,让我被动接受这一切呢?我也不想分手后还有被动接受你的安排。

所以很大可能性,对方是不接受你笑嘻嘻地来挽回Ta,更不接受你的“新形象”,因为在
,爱一个人用尽了自己全部力气,那么忘掉Ta,也需要用自己的全部力气,唯有时间可以治愈自己。

也许不是因为你的挽回方式不对,也不是因为你的价值不够,而是对方没有办法接受一个“全新”的你再次出现在ta面前。

恋人不是你的父母,不要妄想把ta当做你的父母,以为犯错了只要你道歉、求原谅对方就可以马上接受你、包容你,ta不是你的救世主,不要像个小孩子一样去恋爱。

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过对方,一句“我不成熟,你别生气了”就妄想让对方接受你原谅你回到你身边吗?

记住:不是每一句道歉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



2.挽回过程中拼命找对方,高需求高粘性——你不是在满足对方的需求,而是在满足自我需求

无论是恋爱还是挽回,其实都是一个你在给对方传递感受的过程。感受状态好,对方愿意和你沟通,感受不好,对方拒绝和你沟通。

你不能否认的是:既然对方和你分手了,说明你在这段关系里给对方的感受是不好的,舒适感是崩塌的。当然,高频率轻松的聊天确实可以培养舒适感,但是聊天的时间也分主次之分,分手初期你幻想通过“高频率的聊天”显然是无稽之谈。

很多挽回者几个小时不找对方,就认为两个人的关系走远了,但换个角度,除了话很多的人,大部分的人不是每天都有很强聊天的欲望。高频率的聊天满足的其实只有你内心的安全感,是满足你的需求而不是满足对方的需求,在你的潜意识里:

找对方代表着对方有回应-----对方有回应代表着Ta还能回复你-----对方回复你代表着你知道对方在做什么-----满足自我安全感

不要打着“有效沟通才能复合“的幌子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把自我需求放在第一位的人,永远只是最爱自己,表达的爱意也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


关于挽回沟通的攻略,可以参考:



user avatar   LHLplayZ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永远记住,如果你想一段感情长久,请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任何事情过了一个度,自然就会走向消亡!

比如他不给你开瓶盖你发发嗲,哼一下表示小生气,瓶盖打开了,你就嘻嘻一笑,甚至亲一下他,这叫有情调调节氛围有助长爱情的效果;但是如果你哼了一下,一直不理他,哪怕他给你开了还不理他,你这叫脑残

比如你要去哪里出差,他也在上班没时间,但是你想当然的以为,他是你男朋友一定要送你去机场,然后他背着被老板骂扣工资的风险送你去了,事后他问你要表扬,你却一句感谢都没有还觉得做男朋友就应该这样,你这叫自私自利不懂得体谅

再比如,因为一件小事情争执起来,你觉得你是女生,一定不能输,对方是男生一定要让你,最后对方是道歉了,但是这不一定是对方知道错,而是因为对方爱你喜欢你,才做的退让。这不叫你赢,你这叫用对方对你的爱换来的自尊心

男生一旦分手就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么?在我看来,不一定。这是要看人,看事,看你们的爱情深厚和经历。感情不是非黑即白,生活很多时候和爱是互相分开而行的。

但是!如果你像上面这样,因为作,把对方对你的爱作没了,很抱歉的告诉你,你们肯定会分手,并且分手了基本不会复合。一段感情最怕的是看不到希望,小作怡情大做伤情。

这种作事情,男女都会做,所以就不要和我扯什么男女平等我帮男生!(只是题目前提是男生,我才这么回答。)


很多时候,缺点会因为爱而变成优点,就像上面说的开瓶盖,女生私底下徒手拆快递的本事可强了,一个瓶盖算什么呢?只是因为对方爱你才帮你打开,如果对方不爱你只会觉得你是病人连瓶子都打不开。(的确有真的打不开的但是我们不谈个例)

女生往往总觉得自己是脆弱,是弱势群体,其实在这个时代,男生才是弱势群体。男生承受的压力比女生来的更加的多。也许你们想的是,我们生孩子啊,我们意外怀孕啊,我们要做家务啊什么的。

可是你要明白,生孩子、做家务、这些都不是必须,明白么?不是必须!做家务可以协商、生孩子有丁克、甚至还有请保姆,如果你不愿意这么做,你大可以找一个和你相似世界观的人,而且女人生产死亡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但是男生呢?结婚必须需要一个容生之处,其他的国家我不管,在中国,男生买房子买车子,天经地义,即使女生有再多的收入,依然会要求男生买房,因为男生自古就被教育“你长大是要成为顶得住一片天的人”,而女生可没几个会接受到“你长大是要照顾家庭的人”这样的教育。

再加上现在女权主义铺天盖地,你不做家务不生孩子,舆论会很支持你,可是男生不养家不买房车,抱歉,你就是最最垃圾的渣男。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方面的舆论上,女生不做家务不生孩子会受到很多同性的支持,而男生不养家不赚钱不买车房,不单单女生谩骂唾弃,甚至同性都会表露出一样的态度。这个社会连男性都会唾弃不赚钱的男性,而女性却不会唾弃不生孩子的女性,可是女人天生的细心和怀孕能力,男人天生的身体素质,才导致的男耕女织的这个现象,在现今世界却变成了男人应该如此而女人不应该如此,仔细想想还挺玩味儿的,很好玩是不?

看到这里有的女生是不是心里会想:切,本来就应该这样。那既然谈到男生赚钱,你脑海里就会冒出本来就应该如此的结论,可是到了生孩子这边你怎么就不会冒出本来就应该如此的想法呢?所以知道为什么男生压力比女生更大么?

抛开结婚,在恋爱期间,女生没有任何必须应当做到的事情。而男生却必须需要花钱,必须需要动脑子找地方玩,否则会被当下女性所嫌弃。而为了这些男生必须努力去赚钱,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甚至性能力,这些绝大部分是为了女性而做出的行为,普遍都是必须做到的义务。而女生则不同,只需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可以,一份普通的工作都能让你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而且最重要的,这些都是为了自己(你见过多少女生穿的漂漂亮亮的是为了另一半?)。

好不容易撑过了这段时间,到了结婚,那他必须要有足够高薪的工作,不然他买不了房,给不了你家,他需要存足够的钱买车,不然刮风下雨你们只能打车挤地铁,甚至可能还需要好车。至于女生担心的生孩子,这是双方的事情,你自己难道不想要孩子么?如果你不想你可以找同样想法的男生,也是很多的,但是他依然要经历前面这么多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用担心生孩子会死人,这个情况在当下的医疗科技前面只要不作死真的就很少会出事,而做家务方面,这种小事情,从没有规定必须女的做必须男的做。既然你上了知乎,这种封建的思想行为,你还会有吗?那真的很让你失望。就算真的日子过不下去,大不了离婚。可是离婚之后,孩子的抚养费是谁出的?大部分都是男生出吧?你可以挥一挥衣袖什么都不带走,但是男生可不行。

答案里面有人说我轻描淡写的带过女性的苦,我并没轻描淡写,我只是告诉女生让女生明白,爱情和婚姻是需要相互包容体谅的,我希望各位女生看到这个答案的时候能够明白这一点,多多换位思考互相包容体谅,而不是觉得我在帮男生我在贬低女生。

相互体谅有好的沟通,是让感情长久婚姻美满的一剂必备良药,注意,是必备。希望看到这个答案的各位包括我自己都能获得长久美满的爱情。



特别备注:千万不要迷信高票匿名的答案

分手后回来复合说很爱,这其实只是一种习惯和不甘心罢了,即使复合也不长久,因为他们的矛盾是长年累月累积下来的,所以3年的感情会输给1个礼拜就能在一起的人。

一个东西一直坏坏修修,谁都会觉得累,换个新的比会更好,你只是需要习惯,人是如此,物是如此,爱情更是如此。大家都只是平凡人。




user avatar   hong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女人情绪分手,男人理性分手。

虽然并不是每个男人分手后都是绝情到底一定不可挽回。

不过从事情感咨询这么多年,有一个基准的判断:

女人说出口分手往往是为了释放当下的情绪,而男人说出口的分手则是蓄谋已久的理性思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感情也不是一朝一夕淡漠的。

女人的“作”源自于没有安全感,我发朋友圈说感冒了他没有主动关心我是不是不在乎我了,周末还要陪朋友吃饭不陪我是不是不关心我了,生气了还要跟我争辩对错是不是不爱我了。

于是,你为了“印证”他还是爱你的,在情绪影响下脱口而出:我受够了,我们分手吧。

然后,你看到了他的慌张和手足无措,结结巴巴得来跟你解释,给你买礼物讨好你,得到了心满意足的答案。

可是,这件事情真的完结了吗?

要知道,男人内心其实比你们想象的要敏感和脆弱,每一次女生的作,也会增加他在这段感情中的不安。

等到作的太多,失望感累计到一定程度,你再提分手的时候,发现他欣然同意了。

这时候,就轮到你慌了神。

因为很多时候,分手只是你的情绪,但是却是他的决定。


可以思考一下之前的爱情悲剧是否就是这样发生的,你也可以跟我诉说,我来帮你分析。


2.情深不寿

情深不寿这四个字,我一直用做微信签名,太多的感情问题,都是因它而起。

当事人不觉得,认为只要足够爱,就不会分开,殊不知爱的太用力太偏执,反而会给对方太多压力,导致一段感情分崩离析。

可偏偏太多人这样,没有安全感,一旦进入一段感情,就开始患得患失,总害怕失去,所以试着拼命抓紧。


在心理学中,这种性格特质,叫做焦虑型依恋

患得患失,得到后就开始脑补各种失去的场景,用占有的方式去表达和理解爱;

依赖感强,想要跟恋人时刻保持联系,想知道ta在哪里,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

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就容易歇斯底里;

喜欢试探感情,俗称”作“,严重的甚至习惯于一有冲突就提分手,但目的不是为了分手,而是享受对方挽留自己慌乱的样子;

习惯于牺牲式的付出,可这种付出往往是自我感动,而不能让对方认可。


对感情的安全感低,依赖感强,太用力导致对方在这段感情中过于疲惫。

他是爱你的,你也是爱她的,但很可惜,爱情占据了你生命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比例,你要求对方也要把生命中的百分之八十投入给感情,这跟他的事业,人生,家庭都出现了矛盾,相处不下去了,所以分开。

很多时候,分手不是因为对方是否“真的爱你”,而是你面对感情太多盲目偏执,丢失了自己。



3.试探一张桌子承重力是多少的唯一后果是压碎这张桌子


用分手作为试探感情的筹码,这是太多人在感情中犯的错误。

这种事情,宏桑遇上的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举昨天咨询中遇到的一个例子

我和男朋友冷战了两天后下午他来找我说话,我俩和好了,晚上又因为一点小事吵架,我生气地说分手了,他也同意了,这是三天之前的事。分手的第二天上午还是没有说话,我想着下午找他说话,以前也吵过,分手过好几次,都是一方哄哄就和好了,这三天来我给他发微信发qq发短信打电话,他全部都拉黑,qq我加了好几次,跟他求好他就删除我,现在也有好友,我打了很多话,发了很多话,几乎是求着他别分开,他还是删除我拉黑我,让我别烦他,说他已经心凉了,看我这样他心无波澜,没有我他更开心,什么狠话他都说了



动辄提分手是对感情极大的伤害,

其实她们本质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分手,

可能只是借此发泄不满,期待对方放低姿态挽回自己,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爱意;

可能只是借此试探感情的厚度,因为她们深信“真正爱自己的人是怎么赶也赶不走的”


你想知道一张桌子承重力是多少,于是站在上面拼命踩,

踩不断,就叫上你家的二哈萨摩一起踩。

最后桌子终于不堪其重拦腰而断,

这时候你才满脸泪痕的看着残破的桌子说:人们说的没错,桌子果然是靠不住的。



4.恋爱需要维系,而不是消耗


开展一段恋情,好像运营一个银行账户。

每一次你们做正确的事情,一起去旅行,为对方准备礼物,鼓励对方,都是为这个账户做储蓄;

每次一你们做错误的事情,无缘无故得作,歇斯底里得情绪化,都是在消耗这个账户。

可惜太多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真爱”奉为万能良药,认为感情一旦产生,爱的账户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对爱情抱有错误期许的人,也注定会在感情中受到伤害。


关于如何挽回,只说两点

1.刚刚分手的时候,最忌讳的方式就是死缠烂打。

上一秒哭闹着说分手的是你,下一秒哭喊着要复合的也是你;

用情绪化的方式分手,是不可能用情绪化的方式复合的。

况且,刚刚分手的他,处于一个对你的愤怒期,频繁的接触只能让他更多想到你不好的一面,对挽回反而无益。


2.感性层面(二次吸引)+理性层面(缓和矛盾)双管齐下。

正确的方式,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入手。

感性上,先给这段感情一个冷却期,不要频繁联系,但是可以通过朋友圈和间歇性聊天,多去展示当时你吸引他的那些优点。

比如他总夸你腿长你就可以晒晒全身照,他觉得你厨艺好就多晒晒自己的新菜。

换言之,让他感受到你的优点,从厌恶的情绪中尽早脱离出来,衍生出对你不舍得情绪。


理性上,首先要认识到一个问题。

这不是一时情绪导致的分手,而是日积月累的矛盾,需要抽丝剥茧去缓和,不要奢望短时间搞定。

认认真真去复盘一下这段感情,思考一下自己处理不当的地方,不仅仅是为了挽回,更是为了未来的感情之路更加平顺。

如果当时是因为自己太作导致分手,那么在解决自己情绪化的缺点之前,不要总纠结何时才能复合。

因为他是理性分手,即便对你产生了不舍得情绪,可是一想到再复合还是会因为相同的问题争吵不休,从而重蹈覆辙,他也不会回来的。


关于挽回的详细攻略,可以参看以下两个文章。




以上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我是宏桑,知乎点赞感谢收藏数量均排在前8的答主,


user avatar   mi-sheng19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没看过《少年的你》,仅从小说构成层面对“融梗抄袭”进行一个质疑。

简而言之,我不认为“融梗”可以作为抄袭判定的理由。如果要判定抄袭,大概需要其他的证据进行证明。

或者说,要么直接讲这本小说抄袭,要么就是没有抄袭,融梗不应该介于其中的一个中间状态被使用。

以下是本文内容纲要,用以方便各位迅速定位:

一、“梗”的存在在小说构成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二、“梗”的雷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三、有关“融梗”是否构成抄袭的个人看法。

四、有关抄袭判定的个人意见。


一、小说构成


一般来说,在进行写作前总要进行规划。

由于写作过程中的许多突发情况不能预测,为了保证作品整体不至于因受到干扰而失去控制,作者一般会做一些约束准备,一方面对必要素材进行积累,另一方面对小说框架进行构建。

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作者会在完全不进行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在这种情况下,作品的完成度视作者的能力情况而定。一部分作者可以做到横跨几万字埋设伏笔,而我超过两千字就得写具体纲要。这种对小说控制力的差别普遍存在,不过我在这里做一个假设:

进行初期准备的作者的作品控制力要比没有进行初期准备的作者强。


那么,作者在进行一个小说的构建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一个主题。而确定主题的过程一般会与灵感来源绑定,换而言之,一部分作者是通过一个原型事件来进行主题的确定,这种情况下,作者会同时获得事件原型和主题。另一种情况下,作者是在特定主题下寻找原型事件,网络小说通常就处于这种状态:根据其题材及最终目的,确定小说的主题。在这里讨论的主题实际上比较抽象,它不能和核心思想等同,更多情况下,它属于一种基调,或者关键要素。

主题是进行事件选择的第一个约束:一旦当事件不符合主题就将事件否决。


在主题的基础上,作者会寻找一个原型事件。原型事件的来源实际上非常广泛,一部分是真实事件,另一部分是经典故事,还有的是作者完全虚构的产物。

一般来说,我倾向于调查真实事件选定原型事件。以此为例,我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原型事件的意义:

几天前我去一个中学考察,本来是打算记录我的好朋友“衣锦还乡”的表现。途中却发现了一个情况。

有一个小朋友一直被同学欺负,他去找老师,老师解释成闹着玩,没有理睬。有一天他突然生气了,把以前欺负他的小朋友打了,老师反而惩罚了他。小朋友很郁闷。

我于是将这个原型事件提取了出来。一般情况下,作者不会原模原样的把原型事件引用至故事,他们还需要对原型事件进行加工处理:

譬如说,上面的事件,我将它抽象化为:强势者对弱势者实行双重标准,而弱势者无可奈何。

这样一来,我就一次性消灭了“人物”和“具体情节”两个要素。这样,我就可以把原型事件与主题复合,用复合得到的新主题进行约束,筛选具体情节。

同样的,我也可以仅保留具体情节:弱势者受强势者打压,诉诸权威而没有回应。弱势者于是自己处理问题,反制强势者,此时却受到了权威的干涉。

这种情况下,这个具体情节,实际上更符合于梗的定义。不过现在网络上提到的梗有时也会和人物或背景要素相复合。

而提取原型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精确化主题或者寻找具体情节。精确化主题要受到更高等级主题的约束,而具体情节则会应用到故事框架中,成为主题的具体表现。而人物设定与背景一般会由总体主题和局部主题确定,与具体情节复合,就实现了故事纲要。

以上,我简单重复一下在小说的前期准备中所使用的结构:

  1. 总主题确定总情节。
  2. 总情节表现为分主题集合和最小情节集合。
  3. 分主题确定分情节。
  4. 分情节表现为分主题集合和最小主题集合。
  5. 最小主题决定最小情节。
  6. 最小情节复合人物背景要素,结合修辞进行实际表现。

也就是:

  • 1 总主题→总情节
  • 1.1分主题→分情节
  • 1.1.1最小主题→最小情节←人物要素,背景要素
  • 1.1.2分主题→分情节
  • 1.1.2.1最小主题→最小情节←人物要去,背景要素
  • 1.2分主题→分情节
  • ……

由此可见,原型故事的确定非常重要,也是“梗”的直接来源。而梗本身在小说构成中所代替的就是情节部分。

那么,我们补充一下另外两种原型故事来源的状态:

从经典故事中获得灵感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来说,是那些经典故事对作者达成了某种启发,从而使得作者创造了某种结构。同时也有一部分作者干脆提取经典故事的结构拿来自己用,这也无所谓:很明显的,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这一结构已经被反复提取到随处可见了。

而作者自己虚构,这种情况其实一般可以与前两种情况等同。或者说,作者虚构行为本身就是调用自己的经验,而自己的经验就来自于故事或现实经历。

以上,“梗”在小说构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单个梗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二、雷同梗的出现原因


1.约束条件相似

我们知道生物学有个概念叫趋同进化,也就是两种不同源的生物由于受到相似的生活环境的筛选,特征变得相似。而以上面的构成原理为前提,在小说构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的作品(自己和自己对比),都存在(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的)大框架相似的情形。这大概就是因为其最上级或者较上级主题反复使用的缘故:由于表达思想类似,所以表达手段也接近,虽然具体表现并不相同,但宏观看待,这些作者反复在讲同一个故事。

一部分单元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其消灭了主线,换而言之最上级主题分离代替每一个次一级主题,导致次一级主题基本相同,进而导致约束条件也类似。不过单元剧出现这种情况就属于写坏了,因为自己和自己重复。

网络文学(在这里特指网文)应该是这种情况最普遍发生的地点。由于其收到题材影响强烈,又受商业目的约束,同时作品量大,撞梗几乎不可避免。这种相似一部分是由于接近“最优解”的缘故,另一部分则是模板化写作的结果。我们批判网文的“套路化”严重,实际上就是因为套路本身就是一个特定时间段的情节最优解。因为有效故而被模仿,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变得不那么有效或引起审美疲劳,故而被批判。

综上所述,在约束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出现雷同情况。

2.原型事件相似

这种情况现在并不多见,但偶尔也有。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是一些作者根据某个热点事件进行改编,从而写出了相似的作品。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们在一同考察后,写出了相似的作品。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实现这种共同考察的机会并不多。前段时间我与其他作者去台湾考察,回来写的小短篇就撞了梗。不过这种时候,由于共同考察的作者们互相有联系,一般不会同时发表相似的作品。故而少见。

从相同的经典作品中获得类似的灵感,这种情况当然也存在,不过机会更加渺茫。直观一年讲,可能相隔十年,两个灵魂相似的人撞了个梗,这种情况,与其纠结于雷同,不如说是有缘分。这种情况多发于学生作文,刚学完某个文章就拼命引用。

当然,从原型事件的最后之来源也可以判断,生活经历相似的作者很可能写出类似的作品。这种情况大家应该可以理解,譬如说在相同历史环境下写出的文学作品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3.借鉴或抄袭

一般被我们深恶痛绝的就是最后一种情况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薅羊毛薅久了就能织毛衣。转手把毛衣卖了,就自在。不过有的羊羊大毛多,不在乎几根毫毛,可能不搭理薅羊毛者。有的羊本来毛就少,薅到最后薅秃了,是我我也得发飙。


作者抄袭的话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嫉妒,其二是懒。

第一种情况出现的机会不多,一般是抄名家名作。作者与作者之间普遍是互相瞧不起的关系,因为小说构成的精妙之处不太容易被发现,但丢手艺一眼就看得出来。

第二种情况一般在诸如卡文,或者对小说质量有硬性需求的情况下出现。在卡文的时候,由于懒得进行细致构成,于是抄袭。或者对小说某章节有质量要求,譬如说开篇部分,简介部分,而作者自身能力不足,往往也会寻找范例进行模仿。


三、我对“融梗抄袭”的质疑


首先,以下讨论的“融梗”仅指多情节多来源雷同。

在出现这种“融梗”雷同情况时,由于两个因素影响,雷同的“梗”越细碎,来源越多,作为抄袭的立论越没有说服力。

具体地说:

1.“梗”越基础,它的雷同机会越大。而“梗”的来源越多,抄袭难度,雷同机会也就越大。

针对小说,抄袭指责被反驳的一套常见的说辞是“每个字都抄新华字典”。这种反驳实际上就表现出了一个问题:梗越基础,其组合性越小,越容易在已知作品集中找到雷同点。

在这个比喻中,新华字典可以替换成已知作品的全部情节集。而每个字则可以替换成构成小说的最小情节集。

我们再比喻一下:

设作品情节集

  • 90865
  • 32146
  • 79645
  • 12457
  • 36980

0到9九个数字(即最小情节集)都能在作品情节集中找到。

而两个数字的组合(即复杂情节集)在作品情节集中就没有全部出现了。如70/07

于是数字组合的位数越多,抄袭证明越有力。换而言之,越复杂的情节组合重复,抄袭证明越有力。


同样的,如果扩充进行比较的抄袭来源作品数量,我们这样比喻:

抄袭嫌疑作品:

  • 1095860

抄袭来源作品:

  • 5812437A
  • 1096534B
  • 2586460C

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抄袭嫌疑作品和作品来源B很相似,以它们两个为对比:

1095860 1096534B

有数字109完全一致,另有5 6非常接近。

而如果将A C加入并对比:

  • 1095860
  • 5812437A
  • 1096534B
  • 2586460C

那么,疑似作品的109与B雷同,58与AC雷同,60与C雷同,简直没有自己原创的部分。然而58/60作为两位的数字组合,出现雷同的机会还是比较高。

在进行作品比较的时候,只要作品来源足够广,就一定会增大雷同情节的出现概率。这种时候一些细碎情节的雷同不应该作为补充证据用以论证抄袭,而应该舍弃。

之前看到某本小说被指责融梗上百本小说,实际上属于后面提到的这种情况,大量的样本扩充了用来比较的作品情节库,可是雷同的仅仅是一点细碎的情节。这样一来,在论证过程中,好像原书作者无恶不赦,一连抄袭了上百个作者,可是实际上,可能这个作者仅仅对其中几个作者进行了创造剽窃。


2.受前文所说雷同梗出现原因影响,题材越接近,主题越相似,出现大面积雷同的可能性越大。

这一点在类型文中经常出现,假如一本小说的疑似梗来源来源于多部小说,我们就应该考虑这个梗的来源是否由于同题材所导致,而非草率地下一个全员抄袭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遭遇这种状况时,我们反而应该扩充对比作品集,用大量同题材同主题作品,去除其公共雷同部分,再进行雷同部分比较,以减小由于约束条件相似所带来的影响。换而言之,就是减少“烂梗”被误判为抄袭的机会。


以上,融梗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不合理。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抄袭判定的过程中能在去除上面两个因素的影响后,还可以认定成抄袭,那么没必要谈融梗,直接炮打即可。

反过头来,如果是因为受到以上两个因素的干涉才做出抄袭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误差太大,没有说服力的。


四、我个人认为的抄袭判定条件


我个人判定抄袭的标准相比较法律标准还是比较激进的。以下仅提供一些判断思路,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问题。

1.直接使用原文而未引用来源。

这一判据最直接,但要谨慎处理诸如百度百科一类的内容……

2.在去除合理的雷同情况下,大量复杂情节组合/关键点来自于同一部/几部作品。

此判定条件需要大量同题材同主题对比材料确定公共雷同情节部分,在排除掉这部分情节后,若疑似抄袭作品与疑似抄袭来源作品在一段足够长度的内容中存在大量复杂情节的雷同,则可判定抄袭。

同时,应当排除如:存在多雷同点,但雷同点细碎且不集中的疑似抄袭来源作品。

3.逻辑链断裂。

此条作为前一条的论证补充,若存在较简单非公共雷同点,且疑似抄袭作品在此雷同点出现严重逻辑链断裂的情况下,可以将此雷同点判定为抄袭。

如果规划相对完善,逻辑应该也是相对连贯的。但一部分作者不写细纲或干脆不打草稿,这种状态也很容易出现逻辑链断裂的情况。判断逻辑链断裂的雷同点相较于第二判据可以简单一些,但仍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复杂度。

4.终端修辞表述大量相似。

这一根据有混淆借鉴与抄袭的嫌疑。大部分作者不会在具体的表达方法上考虑雷同问题。所以此根据只可作为在特殊情况下进行补充判定的根据。

判断方法如下:

在一段足够长的纯粹功能性内容中,疑似抄袭作品与疑似抄袭来源使用同样的修辞表述结构,譬如递进强调的比喻等。两段功能性内容的目的必须相同,且表达结构必须完全一致。

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判断补充,不能作为单独判断雷同的根据。


大概就是这样了。




  

相关话题

  「让前任后悔」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哪些危险的植物? 
  一个外国男生喝我(女生)喝过的水是正常的吗? 
  有哪些视频一看就能治愈不开心? 
  作为一名医生,你觉得每天早晨七点半上班适应吗? 
  请陈述中国现代盐政利弊? 
  男生和女生同睡一张床,会不碰她吗? 
  看起来比真实年纪大是什么体验? 
  如何看待『青春就几年,疫情占三年』这句话? 
  什么叫做情商低? 

前一个讨论
我29岁了,年入80万,为什么找不到满意的男朋友?
下一个讨论
S9 小组赛 C 组出线生死战 RNG 不敌 FNC 小组赛未能出线,你有什么想说的?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