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cmu 计算机的 bic 项目内部是什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6.4.24 新增

分隔线 1以下内容写于2015年6月,力求对当时的状态和自己所有的体会和信息做出准确的总结。考虑到现在离开学校已经将近一年,作为一个新program,招生规模,政策,培养方案和学生情况每年都会发生调整,我认为有必要(中立性地不带评判地)提醒这些对新的申请者/潜在学生已经失去时效性(16年底target 17 Fall的申请者已经比我小4年)。希望目前还在学校的同学们在其他回答里给出新的update,倘若将来能回到学校获得新的一手信息,也努力回来update。

================分隔线 1=================

利益相关: 本人BIC 15’ ,当年没去eBiz来了BIC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BIC 和 SCS 是什么关系,BIC就是一个SCS的Master Program,由LTI(Language Technologies Institute)和CBD(Computational Biology Department)合办。这两个系都是SCS的系。

题主提到的MLT,是LTI “全资主办”的硕士项目;而MCDS,前身是VLIS,VLIS是在ISR(Institute of Software Research) 下的,改名之后成为LTI的program,而且好像是全资的(求证实)。

至于BIC合办的性质与其他系有什么区别对待?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你可以收到两个系发来的email,包括seminar, 讲座,就业机会,还有party invitation。当然可能大部分其实没什么好看的:D

当然我知道MSCB(Computational Biology)也是合办的,不过是CBD in SCS和 DBS in MCS合办的,是跨学院和梅隆理学院合办。如果你想使用计算机科学里面的方法和工具去解决生物学研究里面的问题,那么MSCB会非常适合。

关于找工作、区别对待的进一步讨论,我非常赞同 Sugar Su的回答。我也是觉得各CS Master项目排名意义不大,生源和找工时的偶然因素每年都变,而真正不变的是学生个体的素质、目标和特点。有人说按毕业时的薪水来排,又会有人说职业上升空间会不同,Anyway...那我就扯一扯别的。我觉得与其争论每年毕业生平均薪水那几百刀几千刀的差异,不如说一说不同program的“性格”对人的想法与观念方面的影响。我想这个影响可能会比平均薪水更重要。

上个月我毕业回国之后,有幸拜访或认识了很多美国其他名校毕业的前辈与同学,跟他们聊的时候我发现并证实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校的“性格”在统计上会影响毕业生的决定。比如,Stanford的毕业生(尤其是MBA)毕业之后大部分想的就是要创业,要改变世界。而Harvard的毕业生(尤其是MBA)毕业之后准备简历去面Morgan Stanley, GS这些公司的就相对要多一些。自黑一下,CMU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统计上来讲,可能想着努力工作(像周六凌晨2点一个人在Hunt喝下几杯咖啡然后继续赶Due一样地努力),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工作,最后影响这个世界的,这样的人可能会多一些。

而这样的“性格”在同是CMU的不同program里面也会体现,只不过没有学校间的“性格”区别那么大罢了。举些例子,在我的印象中,如果把CMU所有和CS相关的program结合起来看(ECE, SCS, INI, MISM),MISM的学生平均每月party聚会的次数应该会高于平均,毕业之后能做Product Manager之类职位的人数可能会高于平均,但可能统计上来讲,纯技术上面,programming的水平或许要低于平均(纯粹的推测,而且是说平均而言,并不涉及对个人或对program本身的评价)。MLT的学生,在人工智能,如语言技术、机器学习方面会强于平均,从事这方面工作,特别是research相关的人数也会多于平均。

那BIC的“性格”是什么呢?我想,除了不错的CS基础和每年都更新的Curriculum之外,BIC的学生具有职场中的一些soft skill,对创业也有一些独特的看法。我觉得这些性格来源于系主任平时和我们的交流,因为系主任是个在业界待了四十多年的亚洲人,经常在他的课上或者其他时候喋喋不休地通过真实的或者是改编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国际学生,进入职场要怎么behave,有哪些trick别人玩了你要注意,有哪些trick你可以玩的,创业是怎么回事,创业要注意什么,等等等等各种事情。尽管仿佛大部分人(可能包括我自己)其实并不很愿意仔细听,但我觉得这些故事和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一些行为和观点。

比如说大家在找工作方面都比较aggresive,在系主任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找工各方面准备做得也会比较早而且质量不差。又比如说每年CSSA都会有几个BIC的学生积极的帮助组织活动,而每年的US-China创新创业峰会骨干成员里都会有BIC的学生。也有学长毕业回国在美国企业工作,一年之内利用在CMU峰会里面得到的资源帮公司拉了很多项目,自己的工作也逐渐不依靠写代码了。CMU创业办公室给的James R. Swartz Entrepreneurial Fellows Program,每年只有个位数名额,每年都会有BIC的学生拿到,而且往往是唯一一个技术背景的获得者。14年毕业的4个学生一起成立的SpringRole,公司不到一年已经要盈利了。而我们现在另外一个Capstone的指导老师现在也准备开始带着学生全职创业了。

私以为BIC是SCS里面氛围最接近职场和创业生态的一个program,不只因为系主任、老师们和他们的operation,还因为,自黑一下,因为BIC里面的坑和烂摊子跟职场中是一样的多。所以在BIC待过之后我们清楚地知道遇到坑要怎么绕过去,或者是怎么爬出来才能继续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Anyway,这就是BIC的性格。

所以CMU十多个CS相关的Master program都是各自有性格的。我前面说到MISM人party多,意思是MISM人善于在party聚会中利用社交的机会,能够交换对各自都有利的各种资源(没有任何其他意思嗯),但不是每个申CMU的人都喜欢party。同样,MLT的人工智能非常非常强(在下真心学生自愧不如),但也不是每个申CMU的人都有这个方向的学术诉求。所以,BIC有着独特的“职场创业氛围”,也不是适合所有申请者的。如果背景强大,可以选择,那么了解CMU或是其他学校Master program的“性格”之后做决定,或许比单纯比较就业薪水要更有意义。而如果你“不幸”只能选择BIC,那么好消息在于,CMU Career Service官方最新的就业数据统计(暂时只有14毕业那一批,15年毕业的还没出,

cmu.edu/career/salaries

),BIC在所列的CS program里面毕业起薪,无论是Maximum, minimum, mean还是median都是整个学院最高的没有之一。

以上。本想实名的,后来自吹自擂自黑了这么多,想想还是匿了吧……




  

相关话题

  本科俄亥俄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选哪个好? 
  如何反驳「没有乔布斯就没有今天的个人计算机」的观点? 
  我想去美国读博士,该怎么申请呢? 
  申请国外研究生,双非本科期间应做哪些准备? 
  不小心删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人工智能达到了什么程度? 
  清华大学真的全英文授课吗? 
  如何评价GitHub计划在中国开设子公司?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系统 Libratus 战胜四位德州扑克顶级选手,获得最终胜利?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你会移民吗?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对于候选人来说,「10 人录取 1 人」和「100 人录取 10 人」两种规则难度一样吗?
下一个讨论
高中时化学分数特别高,应该选哪个专业呢?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