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儿子明年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读博, 疫情严重,儿子自理能力又差,该不该让他去呢?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问,问就是不该读博,读了就血亏,谁问都一样。


user avatar   chan-xiao-jie-ai-chi-xia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叔叔/阿姨你好。我目前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读博。

首先,德国这边疫情很严重。从这个角度,赴德上学须谨慎。目前出入公共场所都要求出示有效的德国认可的疫苗接种证明或新冠康复证明。有的地方更严格,需要额外再出示当日的核酸检测证明。餐厅、影剧院等娱乐场所限制开放,校园也逐步恢复线上教学。十月啤酒节、圣诞集市等公共活动也全都取消。甚至过不了多久还有可能再次封城。

但同时,德国很多人防护意识很差,出门不戴口罩,也拒绝打疫苗(话说回来,德国这边流行的辉瑞疫苗对Omicron的抵抗力据说下降了40%,如果是真的,那打不打疫苗确实也没多大区别了)。打开crona-warn app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和感染病例密切接触。

但是但是,其实生活一段时间就会觉得和没有疫情也没什么差别,只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感染几率会降低很多。

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德国的娱乐休闲方式和国内差别很大,没什么小龙虾串串香火锅麻将ktv。虽然慕尼黑是大城市,想找什么估计都能有,但是总体而言是远不如国内丰富,而且疫情期间也不一定营业。如果您儿子有除了上述娱乐活动以外的、能够支撑自己精神世界的目标或者爱好,比如说雨后去爬山顺便捡蘑菇,雪后去滑雪等等,生活还是很愉快的。


其次,如果您儿子自理能力差,又没有独立生活意愿的话,我建议还是别出门了。但如果觉得生活自理的过程充满了挑战的快乐,那还是很值得来体验一下的。国内自理能力再差都能活很好,任何外卖随便叫,吃完火锅连碗都不用洗,海底捞派人上门收拾。德国饮食单一就不展开详述了。

住宿方面,慕尼黑租房特别难,本地德国房东通常不喜欢租给外国人,除非租客德语特别好。慕尼黑尤其难,房源非常紧张。平均需要提前一到三个月开始找房。房租非常高,且很多都是提供没有家具的空房间。工人的收费很贵,且效率极低。常常需要自己添置家具,自己组装,甚至自己装修。我在国内常年住宿舍,要说自理能力的话,在我妈眼中,我除了叫外卖就什么都不会了。但是来这边两个月我就学会了租房搬家,组装家具、装修厨房,通下水道,换电灯泡,甚至改装电灯线路。做饭手艺也迅速从三五个小菜进化到能做一桌子菜待客。我妈妈从最开始每次给我打电话都担惊受怕,怕我吃不饱穿不暖,甚至露宿街头,到现在已经适应了我每天“搞事情”,欣喜于女儿离开祖国和母亲时刻荫蔽也能独立生存。

但是也有不适应凡事都要自己动手的同学,每天觉得生活得水深火热,巴不得自己早日归国。

总而言之,一切还是取决于您儿子的生活态度。您即便再担心,不也还是得让他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嘛。


祝好。


user avatar   enzoj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多数留学生出国之前自理能力都说不上好,都是生活逼出来的

至于疫情,注意防护问题不大


user avatar   sun-yan-4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是去年欧洲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选择出国读博,当时父母也是十分担忧,在我一再的坚持下,磕磕绊绊来到了隔壁荷兰。



生活方面:疫情的确造成很多不便,比如刚来的时候lock down,所有的商店除了超市都关门。这给急于置办家居用品的我造成了很大不便。

租房更是血泪史,尤其是等了将近两个月等到的是毛坯房。

银行卡、居住证、电话卡统统是电话预约后排队等了将近一个月才陆续办理。

去了四个月才真正尝到当地特色小吃,之前都是买菜、做饭。

工作方面:由于疫情严重,去了荷兰以后先在家自我隔离了两周,学校实验室和办公室采用预约制,导致本可以每天都做的实验,我只能被迫一周做一次。刚去的半年每天呆在家里,课题进度极其缓慢,由于实验进展太慢,第一个课题被迫中止。

可是回顾这一年多点的时间,我和父母越发感觉出国是一件十分正确的事。

因为曾经在国内各方面条件太过于便利,很多生活方面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不那么强。现在的我可以像男生一样扛起东西就走,可以拼接地板,可以把家里的电器卸了清洗后重装,可以在自行车上挂五个大包骑行十公里。

会做各种甜品、菜肴和主食,没办法,实在没的买,想吃什么只能发挥创造力。

















记账:

国内哪怕上海的物价都比欧洲这边物价要低很多,所以不得不对生活上每一份开支精打细算。

每天都会记账,每月底会看一下这个月的开支流向哪些方面,及时做调整。

学习方面:

根国内不太一样的地方是这边几乎所有的东西全靠自学,课题需要自己结合文献找到一个感兴趣的点深挖,想到一个不错的idea跟老板讨论后,每周都会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个idea update。如何找出强有力的background作为理论支撑、完善方法论、统计学、实验技术、完善项目书写等。这个过程没有任何人是你的拐杖,全靠自己独立思考。刚来的时候我因为每周开会前不知道说什么而崩溃到哭,后来慢慢享受这种发散性思维,以及由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的模式。

“独立”是一个准博士生要走的第一步。


社交方面:

很锻炼多元文化下处事方式的拿捏,既不迎合西方文化、保留中国良好的文化德行,也不用刻板的东方文化应对所有西方世界的友人。

每一个PhD都需要活成一支队伍。

不要过分抱团,被社交行为扰乱自我提升的状态,也不要完全活成一座孤岛,失去了解世界的途径。

工作日大家都很努力,可以从很多人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攒一段时间抽个两三天短途旅行,文化艺术之旅将会是这几年最宝贵的财富。

相信通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一定能帮助他将来很好的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心态方面:

在远离喧嚣以后(欧洲真的蛮村儿),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倒不是别人说你博士毕业回来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等等,不太在意结果,很享受这个抓心挠肝、痛苦并快乐着的过程——很想把自己一直期待的事儿做成,人生收获又不仅仅是拿世俗结果来衡量的。科研的不顺心、孤独、挫败感都扛过去以后,能更好的驾驭人生中的不如意。回头再看看,没什么遗憾就好了。

自理能力差,无论去哪儿都属于个人的短板,作为父母,您无法操心他的工作和起居一辈子,有些技能早点儿学会早点儿轻松,不然生活不能自理能很大程度的阻碍他探索世界的脚步。您孩子还年轻,别斩断他追求理想以及看世界的路。


user avatar   pan-ting-20-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病毒变异的方向绝大部分是传播力增强,而重症率下降,此回答基于当下现状的分析,不包含任何不敬畏生命、不支持抗疫的内容)

先说结论:去。

阿姨您好,慕尼黑工业大学读博是很好的选择,能获得这个机会,您儿子一定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如果他因为您的意见放弃这个机会,也许会后悔;如果您的意见无法阻挠他,为什么不让他更没有后顾之忧地前行呢?能了解您对孩子的担忧(就像我父母对我的担忧),但所有“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都是独立生活之后成长起来的,也许您应该对他多一些信心。

国内看到的:国外日增数万,水深火热,国内最安全。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正确,但是出国也没有那么可怕,尤其是在您儿子一心向学、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机会去德国深造的情况下。

国外经历的:绝大部分人注射疫苗后感染概率和重症率都下降,哪怕感染也是1~2周痊愈,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真正危险的是未注射疫苗的人,以及65岁以上的风险人群。而很多留学生选择在国内注射两针疫苗之后,又在欧洲接种两针辉瑞/莫德纳,对病毒的抗性比绝大多数人都要高,大部分中国人都比当地人注意很多,您儿子小心一些的话,感染概率并不大,再加上年富力强、万一真的不小心感染了,恢复也相对容易。

我在荷兰,和德国是邻居,同事也有不少是德国人,他们更苦恼的其实是由于疫情封城,给出行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以及因为疫情不得不居家办公带来的孤独感。您可以常常与他视频聊天,缓解你们双方的思念之情,也帮助他尽快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节奏。

如果您更担忧的是儿子的自理能力,也许可以在出国之前,让他练习一下之后可能会用到的技能(如学几道家常菜,整理床铺,修理家中物件等),这样也许能为他之后的博士生活未雨绸缪,起到一些铺垫。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叫喊自己小孩自理能力差的家长,肯定长期杜绝自己小孩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至少我从零学会了烧菜,学会了用英文跟后勤处、旅行社吵架。整本《十九颗星》我就记住了一句话。当别人建议巴顿保护侧翼时,巴顿说:侧翼应该是敌人的压力。读博心志坚定的话,应该有遇佛杀佛的决心。


user avatar   wang-wei-xu-3-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好妈妈,

说实话有些东西不太方便在互联网上说,我认真看完了这个问题下所有的回答,有些事情我还是想澄清一下

这个问题是我母亲提的,我于今年下半年的时候顺利拿到TUM的一个实验室offer,现在在走工作合同流程,在收到offer以后也查了关于慕尼黑的很多信息,知道租房有多难,还有anmelden一系列麻烦的事情,但已经联系了那边的朋友以及认识很多当地的中国人,学了怎么使用德国一些常用的租房平台(ImmoScout24)还有加了一些短租的群。也申请了DAK还有递签险,现在做的就是等合同正式下来再走后续流程。计划是先短租再找长租。

但这一切我暂时都没有和我父母细说,身为子女其实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过去时不时的输出自己的抱怨,也忽视这对他们的影响。加之近期文章返修以及和合作者有一些矛盾,压力也比较大,也许久没有和家人联系,只在父亲生日的时候简短通了电话,是我的问题。

我确实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母亲常唠叨的就是希望我整洁,至少头发记得要剃,房间记得要打扫整理。但从高中到硕士也就这样一路过来了,倒也没有说离开父母就活不下去。只是每次回家,她都要把我箱子里带的衣服都手洗一遍,都要拉着我去理发店把头发打理一下。

我母亲年近五十,她在怀上我以后就再也没有工作过,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给了我还有我妹妹,也从没有要求我和妹妹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成就多么伟大的事业,她仅仅是希望她的子女她的家庭都好好的,直到现在,她还在家乡的出租屋内陪读我在高三的妹妹,为她烧菜做饭。对于这样朴素的妇女,在她儿子离家,特别是持有对儿子自理能力不足的“刻板印象”,肯定是会担心的。也是我没有做到安抚她这种情绪的责任。

德国还是会去的,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志。

我母亲是很和善的人,也感谢各位和善的回答。妈妈看到回答以后无需多言,儿子明天和你视频聊聊。

以上




  

相关话题

  如何使美国崩溃或者如同苏联一样解体? 
  说说你认识的俄罗斯人是什么样的? 
  如何和父母提出想高中留学美国的想法? 
  为什么二战前德国内忧外患却没有和沙俄一样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1947年初鼎盛时的国军有能力和1939年初的德军正面一战吗? 
  在国外留学的日常经历是什么样的? 
  日本留学,手机可以用国内的小米手机吗? 
  如何看待默克尔说60%-70%的德国人将会感染新冠病毒? 
  二战时期纳粹如何辨别犹太人? 
  同为议会制政治制度,为什么德国的政府稳定性看上去要远好于日本? 

前一个讨论
年薪百万是什么感觉?
下一个讨论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 700 亿美元,马斯克一个月套现 109 亿美元,如何解读马斯克的行为?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