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其实在以前,SKA是打算在中国造的,FAST其实就是SKA的一部分。世纪初时,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利用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来建造大量大口径射电望远镜(KARST),计划一开始是打算建30个300M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也就是说三十个缩小版的FAST啊),并已Y型分布300KM。计划一开始很受欢迎,但在对贵州山地进行大范围查找,建模后,发现并不足以做SKA,那样需要巨大的工程量而且没足够的地形支持。再到后来,澳大利亚和南非及非洲八国提出了更好的SKA模型,还便宜,易造。而且更为主要的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的频率在不断提高,所需的最长基线也再变长到了三千千米。所以贵州多雨的气候并不利于观测,并且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不足以支持三千千米的阵列。于是中国的SKA计划便取消了,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放弃。在贵州无数次考察以后发现了大窝凼这个神奇的地方,并表示虽然我们没了SKA,但我们也可以建一个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在此为南仁东前辈打Call,他为此竭尽全力付出,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FAST。现在能出现FAST这种大器,多半是他的功劳啊!而且他本人在FAST竣工后不就便逝世了,愿他在天堂能看到FAST所创造的奇迹。)于是就这样有了FAST,所以SKA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在上个世纪末已有了构想。
回到话题,请注意最重要的一个东西,FAST是单口径的,而SKA是综合孔径的,是许多台望远镜连在一起的。而单口径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像FAST,只需调整一个组合镜面,十分便捷,在巡天上的优势巨大(例如在脉冲星方面的寻找),而SKA需要同时调整许多台望远镜,还有要同步,便捷性大大降低,但灵敏度和分辨率提高。所以这两者是各有其优点的,而不是全盘的超越。不管过了多久,FAST作为先进至以后数十年来的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优势会一直存在。所以本人认为FAST并不会被SKA取代。FAST,国之大器,是决定的世界领先,在数十年内一定会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哎呀,一大早起来发现竟然破百赞了!知乎小透明表示好开心啊!
哇塞,快到四百赞了,在更新一波回答
八百多赞了,看到评论区似乎有人对FAST的灵活性表示质疑。诚然,FAST的主镜面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单元构成,而用于接收的馈源舱由六根绳索吊着。直觉上来看FAST的运行需要随着天体的运动同时调整成瞬时精确的300m抛物面会使操作不太方便。但这个问题也是FAST工程的核心技术。所以在此方面由于有技术支持而不会过多的影响FAST的能力,况且是个大望远镜灵活性肯定不如单个小望远镜(注意是单个)。
而对于SKA,它的存在需要巨量的技术支持。不仅需要调整经度纬度差异巨大的上千个的望远镜指向一个精确的点,同时还要注意接收信息时间误差来确保信息的相干性,还要保证在观测时所有的望远镜精确的跟随天体周日运动。
所以综合考虑一下,如果要巡天,与其同时调整四面八方几千千米内所有的望远镜,调整单个的组合镜面是绝对占优势的。
咦,竟然破一千赞了,好开心啊
所以说。。。什么时候破两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