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林夕相比方文山,作词境界哪个高些? 第1页

  

user avatar   liang-xiao-zhi-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那种语法都出现错误的词,我是不会去点评音乐的歌词的,我这个认对词要求不深 即便你歌词没有什么营养但是曲子很有意思我大不了当个外文歌听。但是这两个人实在太有代表性了。忍不住想评一下,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先写结论,我个人觉得林夕更好,这是肯定的。

文无第一,到了他两这个层级,从文学性上说,是评不出高低的。就像“白日依山尽”和“春眠不觉晓”你是说不出谁更好的,你只能说你更喜欢谁。有的人可能觉得方文山的文学味道更浓一些。那是因为方文山的文与普通话的行为习惯融合,而林夕的一些歌词需要放到粤语语境习惯下才能明白他的美。换句话说你需要懂一些粤语的文感和投射。所以事实上他两的文学性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为什么我说林夕更好呢,因为这是音乐填词,我们不仅要看它的文学境界,也要看他的音乐境界。更要看文学性和音乐性的结合。 也就是我们中文里的韵律,所谓韵律即韵味和律动的结合。而方文山的词韵之深远毫无疑问,但律动方面对比林夕律尚有不足。

举个例子,林夕的词《难念的经》——1996。这首词在行业里堪称传奇。这个传奇不只是文学性,更是音乐性的,我们主要来看一看它的音乐性。请注意/ 为意识断句。

首先说这个首歌的亮点,意念断句。也就是音乐本身并不断句唱,而是林夕的词依靠词语语义和字音轻重起伏,配合着鼓点节奏让你用你的意念,自动为这首次断句,产生它断了的错觉。进而用错觉为歌曲进行节奏强调,这种操作在流行音乐里是可以说前无古人的。后面虽然有来者,其实整体做的没有他好,比如说周杰伦,但是说实话,音乐性足够,但文学性方面又稍稍差一点。

换句话说这首歌这里音乐本身其实断句并明显,是林夕的词让你感受这断句的美的。这里的/你可以暂理解成音调重音。比如开头这部分是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以及高潮部分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

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饷/偏教那/儿女/情长/埋葬

可以看到词语节奏不仅有重复还有变化,这种操作如果单提出来说原理,他其实和rap里的flow或者天津快板里的快慢板是一个道理,但是这样放到音乐里与流行音乐结合作为乐律强调的一部分使用,在音乐界是前所未见的。换句话说林夕的词反哺了旋律的节奏律动。而且帮作曲避免了俗套。要知道,在音乐旋律里硬加节奏的重复强调可是一件非常俗气的事情。你可以想一下拼多多,学猫叫。

另外可以看到林夕的词,断句是非常讲究的,他基本上做到了不会为了断句把词和义拆开。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他是不会拆成 吞/风 吻/雨 葬落/日 未曾彷/徨 这样把词从中间断开为了迎合歌曲节奏的。哪怕歌曲需要,他也会宁愿换个词。窥斑见豹,他的其他歌也是这样。这个是小细节却需要非常高超的文学功底,很多现在的“原创歌手,歌词大家”(我不特指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做不到。这是个非常有创意非常有创造力的想法。

尤其是用粤语九音唱出来,那种粤语独有的音调起伏和平仄感发挥的淋漓尽致简直完美了!

而且这是林夕1996年的词,换句话说他二十四年前就已经站在了塔顶,并且还在塔顶又加盖了一层。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甚至都没有发现的事情。

这首词在流行乐词圈里的水平和含量基本就和李白《将敬酒》在唐诗里的水平和含量相似。


而方文山的词美是很美,但是在反哺旋律方面做的是不足的。因为细节上稍稍差了那么点。

比如我觉得他最美的词《烟花易冷》。

繁华声 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 (注:/为重音转折)

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

如你默认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 年轮

你会发现他为了应付和强调节奏,他会加入很多承接词,这个用的套路就是我们现在的喊麦在用的套路。床前那明月光,疑似这地上霜。举头又望明月,低头我思故乡。

还有一些断句周杰伦版的原装断句是这样的。

听青春 /迎来笑声 /羡煞许多/人

那史册 /温柔不肯 /下笔都太/狠

这些细节上做的是不到位,如果认真听的话会有一些出戏的小瑕疵这种反哺有种不如不哺的感觉。之前我听他周杰伦版的也觉得很美,但是就是有点听不下去的感觉。直到林志炫翻唱,弱化了歌曲节奏和断句,把断句改了(就是上面我说的这个细节),把整首歌捋的更顺畅我才能循环听这首歌。

我才发现了原来是这么个小问题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这虽然是个小问题不会作为行业标准去否定一个作曲人,但是真的会影响某些敏感音乐性比较挑的听众的体验,比如说我。故此高手过招拼的就是细节。


所以单从音乐境界上说林夕还是高的比较明显的。

以上我的看法。


user avatar   Linsi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在我心中境界最高的作词人是被称为词坛泰斗的乔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

“大风车吱啊吱哟哟地转。”

他将自己的才华用于写歌,但是在他眼里,写歌词并不是高贵神圣的创作。乔羽经常说:“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他的文采来自于平凡的生活和普通的大众,而并非来自“江南”“烟雨”“雪地花开”“三生石”这些常见的歌词里面用的素材,更不会乱堆砌“之殇”“天涯”“嫁衣如火”。


“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多么质朴,多么朗朗上口。


他的歌词看似平淡,似乎毫无文采,但是只有真正深谙文学创作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它们是超越了一般辞藻的界限,而用普通的字眼构筑文学。

“容易写,写好难”这是乔羽的感慨

就如同我最爱苏轼的诗,并非华丽的“山色空蒙雨亦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而是朴素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很多人赞颂林夕,赞颂方文山,动人心魄,文采非凡。

但是用方文山有太多依靠华丽的辞藻,在他的歌词里,天青色,烟雨,江南小镇,牧笛,芭蕉这些宋词唐诗的意象构思歌词,即使非中国风一样华丽无比,林夕如名字“梦”,他更加长于深刻把握人心的灵感,不偏重辞藻,他更加淡,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满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曾沿着雪路浪游,为何会好事泪流,

但他们依然都是有形的,有形之物都是能够学习和模仿的,掌握一定词汇,审美,学会思考,不是说就能达到他们境界,至少能够写出一两句这样的句子。



然而乔羽是不可模仿的。

词句可学,空灵不可学。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你怎么知道这么浅陋的歌词,会成为绝唱呢?

一个厨师,用鲍鱼,海参,牛肚牛腩烧出了好菜,我只需要记住食材和步骤就能模仿,基本的味道还是有的。

而一个厨师,用菜心和豆腐就能独步天下,功夫全在不可说之处,怎么学习,我却全然不知。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林夕对于政治的看法堪称愚蠢


user avatar   xueyingj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门见山,林夕的境界远远高于方文山。

对于评论区所标举的方文山的成就,如何理解这些成就的意义,我现在答案的第一部分尝试作个回答。

从第二部分开始,再详细论述二人的文学境界上的差距。

1.“方文山的作品被教材收录,林夕作品未被收录,方还不吊打林?”

我百度了一下“方文山作品进教材”,大致检索到以下信息。

(方文山本人作词的作品进教材的有以下几首)

其一,《上海一九四三》入选台湾地区国文教科书

其二,《琴伤》选入中学生读本教材

其三,《东风破》入选张建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被收录在课本第八单元-时尚之风中的【知识广角】中国风,并称之为“中国风”的代表作,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

其四,《发如雪》入选日本《通过歌曲记住中国话》课本教材。

其五,《青花瓷》 ,上过中学生作文赏析。

其六,周杰伦的作品《蜗牛》在14 年收录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原因在于歌曲的励志意义以其周杰伦在青少年当中的影响力,这两个因素叠加,使《蜗牛》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蜗牛》是周杰伦本人作词。

其七,《听妈妈的话》2006年因其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入选台北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国民小学一年级教材,词作者依然是周杰伦。

如上所述,方的作品进各类教材的情况确实多见,但搜索“林夕作品进教材”则无一相关信息。

我的看法是,一首作品能否进教材,其首要标准在于适合(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学生的文化需求)而非艺术水平,周杰伦的两首词也进了教材即可说明;同时,能进教材,也说明该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不说有多高超,至少不低,有值得相应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地方。

比如《荷塘月色》中的“通感”、《小狗包弟》中的人性的真诚,而方文山的作品在启发中小学生体会汉语“炼字”的艺术,写意的技巧,融汇诗词为己所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教材的编订也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特点,选取当下在学生群体中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者的作品,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进教材只能说明方文山的水平不低;而另一方未近教材只能说明林夕的作品不适合学生群体。

拿作词界公认的成就卓著的大家黄霑(《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等的作者)来说,搜索“黄霑作品进教材”,同样无一相关信息。

2.“我只听说过方文山,感觉林夕是某一小众圈子中认可的大神,觉得林夕厉害的不过是在装逼,林夕和方文山比是碰瓷。”

我承认方文山知名度已经超过林夕,尤其是在大陆。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不是因为林夕的词作境界低,水平低。

其一,是粤语与普通话在语法,词汇上的诸多差异,导致粤语词不容易流行开来。比如一个从未接触过粤语的人知道“留低”“登对”的意思吗?即使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会不适应这种用词,从而影响对林夕的接受。

其二,是香港文化的整体性衰落,包括香港电影。林夕活跃的年代是张学友,王菲等天王天后活跃的年代,进入 21 世纪以来,香港经济相对下行,香港文化则日渐式微。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粤语歌《男儿当自强》《上海滩》《千千阙歌》《光辉岁月》《一起走过的日子》《沉默是金》等等距今都有 20 多年了,想想近 20 年,还有红遍神州大地的粤语歌吗?

其三,是周杰伦的横空出世。不得不说,周杰伦革新了华语乐坛,他的成就和影响力在 2000 年以来,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周杰伦的歌曲传遍千家万户,为其作词的方文山也随之声名大噪。

其四、就像刚刚上面讲到的,方文山的多首作品进了教材,而林夕没有,这自然又提高了方文山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

但这个问题不是比知名度,而是作词境界。知名度高不等于作词境界高。

比如说东晋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作家是谢灵运和颜延之,但境界最高的却是陶渊明,而陶渊明在生前一直默默无闻。可见知名度与作词境界无直接关系,请不要将问题引向知名度之争。

3.“以《龙拳》《止战之殇》为代表的歌曲还不够有境界?还不吊打只会写情情爱爱的林夕?”

先一句话说一下我对这两首词的看法:

《止战之殇》是精品,我也很喜欢,这首歌可以跻身林夕的优秀词作之中,而无愧色。

《龙拳》外强中干,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地方。

再说一下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成型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意思是境界并非单独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内心中的一种境界,因此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作品,才能说是有境界,否则就没有境界。

也就是说境界不仅在于描写真景物,更在于抒发真情感,这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有境界,如果空有景物,而无真情,就会使得作品靡丽空泛。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就是平淡过度就成了乡野之人,俚俗无味。华美过度,则华而不实(史:浮夸)。

方文山属于“文胜质”者,乍一看如七宝楼台,细细读来,却空无一物。读得久了,便会发现,他的“文采”和“技巧”有限,他很快便陷入自我重复了。比如周杰伦最新的单曲《我是如此相信》,方词实在乏善可陈。

林夕属于“文质彬彬“者,纯论文采和技巧,不在方文山之下;同时,林夕对情感的表达,c对人性的剖析,对人生的反思更是细腻深刻。

当你还在惊艳方文山的“门环惹铜绿”(《青花瓷》)的“惹”字用得底蕴深厚时,林夕的“怎么始终牵挂,苦心选中今天想车你回家”(《富士山下》)的“车”字早已褪去炼字的痕迹了。

当你还在为《东风破》《青花瓷》等歌词出色的仿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技法和意境赞叹不已时,《似是故人来》《明年今日》《再见二丁目》已经写出了林夕独有的韵味,写出了现代人内心的困惑和情感的纠葛,他们的水平是真的不在一个层次上的啊。

之所以说林夕作词境界高,正在于林夕对情感的表达细腻深刻,发人所不能发,远非常人所能及,林夕已经超出用一般的“炼字”“措词”“模仿唐诗宋词”等等文学技巧去绳约的范围了。

(ps:鉴于原答案前三句话的争议较大,现将其置于评论区中,供知友评说)

二、评价词作的境界是专业的文学欣赏活动

我从初中开始听周杰伦和方文山,周的每一首歌我都听过,经典曲目更是听过不下千遍。在我阅读面和听歌量还较窄较小的初高中时期,我一度也非常迷恋方文山的“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禁不起谁来猜”……所以请不要以为我对方文山的作品不了解,相反,我可能了解地比你还要深入一些。

但当我上大学之后,开始接触港乐,我才发现原来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许多歌都是张学友、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等人唱的,由此我确定,周杰伦的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也明白了在周之前的时代是张国荣、张学友,梅艳芳……

我的年纪刚好错过了港乐的鼎盛时期,但通过听他们留下来的歌曲,我还是能大致想象那个明星璀璨,芳华绝代的岁月的。在这段以听港乐为主的时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并非上述歌星,而是一个站在众星之后的词作者,他就是林夕,这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以一人之力撑起整个香港乐坛的词人。

我是站在词作文学水平的角度对两人进行评价的,这其实是文学欣赏活动,是有相当专业性的活动。因此有我写在最开头的三句话,我想它们是成立的。

只读过畅销书,不能称之为有相当文学作品阅读量的人。

如果对文艺作品的审美感受、评价标准只是建立在高中语文的教育,热门影视剧的熏陶、大街小巷的热歌上的,而非经过大量的阅读,亲身的创作从而形成的独立的审美感受,评价标准,那么你对林与方的判断是不理智的。

你认为的方高于林,极有可能是周杰伦的影响力对方文山倾斜加持的结果,同时影视媒体对方文山长久以来的宣传赞誉的结果,毕竟处在国语歌的市场中,你不知道方文山都难,你不听方文山也难,而了解林夕,阅读林夕,需要你逆市场潮流,去把林夕几十年来的作品重新听上一遍。

三、作品比较

1.对情绪的表达,林夕更为真实细腻,方文山更为华丽浪漫。

比如《匆匆那年》《钟无艳》与《七里香》

匆匆那年,我们见过太少世面,只爱看同一张脸
那么莫名其妙,那么讨人欢喜,闹起来又太讨厌

上一句写出了初涉爱情的男女的单纯与青涩,心中只有彼此,觉得她/他的样子就是自己最爱的样子,永远永远不会改变,不会对其他面孔有同等的迷恋,这是初恋情绪的第一层;

下一句写出了这种非卿不爱的不明来由(“莫名其妙”),这是初恋情绪的第二层;

接着,写即使这种爱说不清,道不明,但我们就是喜欢这种暧昧,这种只有彼此了解而与世界无关的感情(“讨人欢喜”),这是初恋情绪的第三层;

最后,写不谙世事的小男女,常常为小事争吵打闹,那么没有必要却又那么非闹不可(“闹起来又太讨厌”),这是初恋情绪的第四层;

初恋的单纯、幼稚、美好、烦恼在林夕笔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至微至细,细细品读,相信所有有过初恋的人都能被他打动,甚至,你会惊讶于林夕的细腻。究竟是怎样的心灵,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又比如林夕对低到尘埃式的爱情的心理刻画,几乎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每一句都是一层心理的描写:

其实我怕你的好感基于我修养,其实最怕你的私心窥准我体谅,无人问我寂寞尽头何处去养伤,原来是我的心境高到变为偶像,谁情愿照耀着别人就如月亮,为奴婢为你备饭奉茶是残忍真相。——《钟无艳》

第一句:谁希望所爱之人只喜欢自己端庄优雅的一面

第二句:谁希望所爱之人吃定了自己每次都会原谅,都会隐忍,都会迁就

第三句:谁希望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不闻不问

第四句:谁希望在爱情中变得既遍体麟伤,又刀枪不入

第五句:谁希望将一场恋爱变成自己单方面的付出,还以伟大来安慰自己

第六句:如果能开出花朵,谁希望低到尘埃,为奴作婢

同样写初恋,下面分析一下方文山的《七里香》

窗外的麻雀 在电线杆上多嘴
你说这一句 很有夏天的感觉
手中的铅笔 在纸上来来回回
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
秋刀鱼 的滋味 猫跟你都想了解
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
那温暖 的阳光 像刚摘的鲜艳草莓
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
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方的《七里香》,我能感受到他在写一种单纯美好的恋爱,但华而不实,经不起推敲。

前三句有一个画面,就是小时候,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在纸上来回写她/他的名字,这个细节还是捕捉得很不错的;

但是紧接着“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语句很新奇,但细读有些不知所云,大概给我一种偶像剧中,男主角披着围裙在厨房里为女主做饭,此时女主迎上来,给男主喂一片秋刀鱼,灶台上一只宠物猫跳了下来的画面,

总结起来,就是营造了一种浪漫、偶像剧式的、小资情调的恋爱感,而这种情调恰恰是华而不实的,是对爱情较为肤浅的想象,试问有多少人经历过这样的爱情?

后面的句子写的是“我“对”你“爱得深沉,爱得热烈,像溢出的雨水,像厚厚的落叶,像自己写的每一句诗,这些比喻将初恋的深情表达十分美丽,但就情感的丰富与细腻而言,方的句子是瘠薄的,单一的,是略显空洞的,他没有把握住初恋时的微妙的心理活动,只就初恋的美好与深情在情感的外围和表层重复地渲染,这种渲染得来太易,缺乏对人情的理解,也缺乏对生活的体察。


2.整体来看,林夕有佳篇也有佳句;方文山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

如林夕的《再见二丁目》与方文山的《青花瓷》

1. 满街脚步 突然静了
2. 满天柏树 突然没有动摇
3. 这一刹 我只需要 一罐热茶吧
4. 那味道 似是什么 都不紧要

5. 唱片店内 传来异国民谣
6. 那种快乐 突然被我需要
7. 不亲切 至少不似 想你般奥妙
8. 情和调 随著怀缅 变得萧条

9. 原来过得很快乐
10. 只我一人未发觉
11. 如能忘掉渴望
12. 岁月长 衣裳薄
13. 无论于什么角落
14. 不假设你或会在旁
15. 我也可畅游异国 放心吃喝
——杨千嬅《再见二丁目》

为分析的方便,我在每句前标上了数字。

1-4是一小节,5-8是一小节,9-15是一小节,这里分析一下第一小节。

第1句,从听觉起笔,写“我”听不到街上行人的脚步声,世界似乎在这一刻安静了,这是在以客观物象表达主观情感,委婉含蕴,却又真实自然,只8个字,就写出了一个满怀心事,失魂落魄的“我”。

第2句,以视觉承前一句,写“我”看不到满天柏树的摇动。读到这里,我们大概觉得“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因为什么而看不清眼前的世界了。

这两句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境界,非常典型的文人化的手法,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高雅的文学审美是写不出来的,它无一字写“情”,却又无一字不关“情”,以“脚步”“柏树”这种稀松平常之物写人皆有之之情,不雕饰,不浮华,给人以一种平实感和悠远感,而没有以华词丽藻来编织幻境,迷惑视听。

“满街“”满天“不只是夸张,而是说人的伤心难过时,他所感受到的世界会变小,他会觉得世界就在眼前,远方与我无关;甚至觉得世界小到就剩下自己,这是非常真实的情绪。

“突然”一词非常准确,写出了“我”因想到某人某事而在一刹那被击中的感觉和一个坚强的“我“瞬间变得脆弱的感觉。

第3句,写“我”需要“热茶”来点出“我“的悲伤难过,这是“我”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因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所以“我”可以出来说点什么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林夕此处的表达仍然是极为克制的,他没有说自己多么难过,多么伤心,而只是轻轻地说了句“我只需要一罐热茶吧“,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反而有了极为感人的力量。

如果一个失恋者走在寒冷的街头,有好心人察觉到了他的孤独失落,因此想给他一些温暖,我想不必说太多,只需要递上一罐热茶吧?

第4句,承接上句,写“我”并不在意茶的味道。这一句又将上句所表达的情感向前推了一层,“我“需要茶,而这茶是什么茶并不重要,这种情感的转折在林夕的词中十分常见,可谓柔肠百转,愁情百结,写尽了凡夫俗子的爱恨情仇。

这4句层层递进,浑然一体,情绪是复杂的,情感是细腻的,表达是含蓄的,意境是凄美的。

除去整体的浑融,这首词作中亦不缺金句,如“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顺便分析一下后一句。

这句词体现了一种很私人,很孤独的情绪,写出了现代部分都市男女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过着许多人羡慕的生活,在大城市生活,在高档写字楼工作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陷入对生活的怀疑,感觉不到真正的快乐。当他们伤心难过时,往往周围的人都很难相信,他们也就常常把自己伪装起来,嘻笑着说明天继续,生活继续。

再来说说方文山

1.素胚勾勒出青花
2.笔锋浓转淡
3.瓶身描绘的牡丹
4.一如你初妆

5.冉冉檀香透过窗
6.心事我了然
7.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8.釉色渲染仕女图
9.韵味被私藏
10.而你嫣然的一笑
11.如含苞待放
12.你的美一缕飘散
13.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14.天青色等烟雨 
15.而我在等你 
16.炊烟袅袅升起 
17.隔江千万里
18.在瓶底书汉隶仿
19.前朝的飘逸
20.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青花瓷》应该是方最成功的中国风作品,但与林夕的词作比起来,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分节如上

前4句,以青花瓷的上彩过程引出“你”的妆容,这一节写的是极好的。

第5、6句一转,写檀香飘过,心事了然。但心事是什么,好像说不太清,联系下文,似乎是“我”对“你”的一种思念,一种求而不得的怅惘,但如果是这样一种心事的话,不应该是迷离惝恍,缠绵不尽,欲语还休的吗?又如何“了然“呢?

第7句,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我的理解是“我”与“你”的故事进行到一半就中止了,没了下文,所以留下了遗憾与惋惜。这一句写的还是很成功的,同时,也与上一句的“了然”冲突。

第8-9句,有些不好理解,希望有知友能给出你的分析。

第10-13句,写得很好,将对“你”的描写引向悠远,以引起下文。与杰伦的曲搭配起来的话,很明显,这是要进入副歌部分了。

第14-20句,写得也很好。笔意空灵,化实为虚,欲说“我等你“,先说”天青色等烟雨“,这就很巧妙了,"天青色“和”烟雨“都是一种轻盈素雅,清白淡远的意象,两者组合在一起,非常空灵,有些神韵派的味道;同时“等”这个动词也富有新意,本来天色变青将要下雨这一常见景象,在方文山笔下却有了美感,拟人的手法,赋予天青色和烟雨各自以人的形象,使它们仿佛有了情感。

有评论指出,“天青色等烟雨”这一句指的是在青花瓷的烧制过程中,若要烧出最佳的颜色——天青色,最好是在烟雨天,所以说“天青色等烟雨”,有了这层意思之后,再看这句话又有了更多耐人咀嚼的味道了,在此添加进来,并对提醒的网友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我之所以在第一次撰写答案时没有写明这一层,乃在于一句话有多层次含义,大致有表面义与深层义的区别,或宣示义与启示义的区别。

所谓宣示义,就是没有歧义的,不容遐想的,用语言表达的最质实最稳定的含义,如果我们把天青色理解成青花瓷的颜色,烟雨理解成烟雨的天气,这种理解实际上就是这句话的宣示义,是它最实在的意思,即烧制天青色的青花瓷需要等烟雨的天气,有评论觉得这种理解富有美感,我是不赞同的。

袁行霈先生指出:“宣示义,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半点含糊;启示义,诗人自己未必十分明确,读者的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许有一定范围的差异……启示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作品中更丰富,所谓诗的多义性,就是说诗歌除了宣示义之外,还具有种种启示义。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一个读者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启示义的体会能力。”

除去青花瓷的烧制条件这一层意义之外,我们看“天青色等烟雨”这个句子,你会发现它即便脱离宣示义之外,它也是解得通的,即天色青黛,朦胧欲雨,正如“我”在此时此地等“你”的心情,这样一种天青色,正如“你”淡雅的妆容,这样一种烟雨,正如“我”患得患失的心绪,若有若无的惆怅,而这些意思的传达与感受并不是宣示义能给我们的。

这是我一开始并未从宣示义的角度去解读它的原因,而非有的网友所说的读不懂歌词。

“炊烟句”,选取了江南水村的典型意象——烟火人家,加强了江南清白淡远的意味。

“隔江句”,宕开一笔,将景物的描写引向远方,视野在此被放大了,更增添了一种悠远的意味。

18-20句,回到青花瓷的上彩中来,以“我”遇见“你”伏笔收束,这一处是常规操作。

总结一下:

方文山有写的很好的地方,如10-13、14-17,具体我也展开说了好在哪里。

同时,他又有写得令人费解的地方,如5-7,8-9,有种美则美矣,但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是问题之一。

对青花瓷的描绘与对“我们”之间故事的回忆杂糅在一起,偶尔会生硬突兀,比如第9句转到第10句,第17句转到第18句,就比较生硬。这是问题之二。

整体来看,第1节引出“你”,第2节说“我”的心事且暗指“我们”的故事走到一半,第3节回忆“你”,第4节等待“你”,第4节最后一句表示“我”将要见到“你”。

歌词的第二部分里出现了“结局”“秘密”“隐去”等字眼,分别带着人有关于“我们”之间的爱情的结局的想象,未曾发生的故事的想像,后来“我”是否再见到“你”的想像。

但这些想象都非常凌散,甚至有些混乱,从头至尾,“我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你”究竟美在哪里都没有着墨,整体上是有些支离的。

当然,《青花瓷》算是方最好的作品之一,这种支离感还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许有的人还能根据它写出周边小说来。但《红尘客栈》《发如雪》《兰亭序》《烟花易冷》等作品,支离感就很强了。

再来看两首词,林夕的《一丝不挂》和方文山的《天涯过客》

一丝不挂
1.
分手时内疚的你一转脸
为日后不想有什么牵连
当我工作睡觉祷告娱乐那么刻意过好每天
谁料你见松绑了又愿见面
谁当初想摆脱围绕左右
过后谁人被遥控于世界尽头
到呼吸困难才知变扯线木偶
这根线其实说到底 谁拿捏在手
2.
不聚不散 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
那时青丝 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
但我拖着躯壳 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乐
于你肩膊 或是其实在等我舍割
然后断线风筝会直飞天国
3.
这些年望你紧抱他出现
还凭何担心再互相纠缠
给我找个伴侣找到留下你的足印也可发展
全为你背影逼我步步向前
如一根丝牵引著拾荒之路
在喉咙内痕痒得似有还无
为你安心我在微笑中想吐未吐
只想你和伴侣要好才顽强病好
2.
不聚不散 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
以为青丝 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
但我拖着躯壳 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乐
仍系于你肩膊 或是其实在等我舍割
然后断线风筝会直飞天国
4.
一直不觉 捆绑我的未可扣紧承诺
满头青丝 想到白了仍懒得脱落
被你牵动思觉 最后谁愿缠绕到天国
然后撕裂躯壳 欲断难断在 不甘心去舍割
难道爱本身可爱在于束缚
无奈你我过手 没绳索


天涯过客
1.
风起雁南下 景萧萧 落黄沙
独坐沏壶茶 沏成一夜灯下
你在几里外的人家 想着他
一针一线绣着花
晨霜攀黛瓦 抖落霜 冷了茶
抚琴欲对话 欲问琴声初落下
弦外思念透窗花 而你却什么也不回答
2.
琴弦断了 缘尽了 你也走了
爱恨起落 故事经过 只留下我
几番离愁 世事参透都入酒
问你是否心不在这 少了什么
琴弦断了 缘已尽了 你也走了
你是过客 温柔到这沉默了
拱桥斜坡水岸码头谁记得
渡江扁舟我伤依旧 临行回头
远方谁挥手
3.
古刹山岚绕雾散后北风高
禅定我寂寥我身后风呼啸
笛声半山腰而你在哪座桥
远远对他在微笑
亭外芦苇花白茫茫细雨轻轻打秋风刮
将笔搁下画不出谁在潇洒
情愫竟短暂犹如骚人墨客笔下的烟花
4.
琴弦断了缘已尽了你也走了
爱恨起落故事经过只留下我
门前竹瘦清风折柳你要走
风不停留何苦绕来摇晃灯火
琴弦断了缘已尽了你也走了
你是过客温柔到这沉默了
轻解绳索红尘放手面对着
随我摆渡离岸东流 蓦然回首
你在渡船口

简要分析一下,林夕在《一丝不挂》以禅入词,题目“一丝不挂“即是佛教词汇,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整首词从铺垫到高潮到收场,紧紧扣住“一丝”之“丝”,即恋人间的爱恨纠葛,“松绑”“摆脱”“围绕”“遥控”“勒”“扯”“捏”“聚散”“擒获”“青丝”“量度”“系”“舍割”“断线”等等与“丝”或明或暗,或表或里的词汇贯穿始终,且暗合了由松到紧直到断的情感发展顺序,使整首词意蕴浑融,哀婉流转。

相反,正如@江月 所指出的,方文山在《天涯过客》中混杂各种意象,如“雁”“黄沙”“芦苇”等北方意象,“拱桥”“斜坡”“水岸码头”“笛”“烟花”等江南意象,“禅定”“古刹”“参透”等佛教意象,简直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大杂烩,如此明显的拼凑迹象,可以说是格调尽失,拙劣有余了。

林夕的《蝴蝶》《邮差》《一丝不挂》《明年今日》《似是故人来》《黑择明》《北京欢迎你》等不同风格不同题目的作品,他都能运用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手法对题目进行出色的诠释,无论你如何分析,林的词它都至少是扣题的。

而方文山的从《娘子》《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一直到《红尘客栈》《天涯过客》,他所使用的完全是同一种写法,甚至说这些歌词任意交换几句,你都发现不了,方文山的意象拼凑、手法单调、自我重复还须进一步分析吗?

诚然,你在方的作品中能时不时地感受到优秀古诗词所营造的美感,或淡泊,或悠远,或狷逸,或潇洒,但问题在于,这种淡泊,悠远的感觉是强行拼凑在一起的,他几乎没有一个可感的合乎逻辑的故事。

方文山的文字只能在表面的淡泊,悠远上下功夫,之于人们内心深处的隐微之情,他是表现不了的,举个例子,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写出了一个在风雪之夜跋涉的游子的孤苦之情,“柴门闻犬吠“这一种细节描写,极具生活化,是对真实场景的捕捉和还原,非想象能为之,这种写法正如林夕的“满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是非常准确又非常细腻的描写的,而方文山的作品中很难见到这样的句子。

四、谁说林夕只会写情——对时代的关注与观照

很多人讲到了《皇后大道东》,这里我提一下收录在这张同名专辑中的《赤子》,听罢《赤子》犹如惊闻杜鹃啼血,苍凉之风穿心而过,让人半晌不能言。九十年代初的香港处于回归前的混沌期,愈演愈烈的移民大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民的恐慌心理。家国梦,末日情,纠缠难了。

“笑笑喊喊里,情绪仿仿佛佛间,谁愿永永远远变得短暂冷冷暖暖里,情意亲亲疏疏间,人大了,要长聚更难。”

词人以母亲立言,为稚子远行而歌,其怜也哀,其情也深

“世界太冷了,谁会伸出一双手,围住你再营造暖流”

赤子这一句与其说是母亲的表白,不如说是儿子的自问。

“世界太阔了,由你出生当天起,童稚已每年渐远离。”

相离渐多,童稚渐少,也许彼此无力相通,也许彼此渐行渐远,但永远割不断的仍是母子间的如斯深情,也可看作是香港与中国如母子般不可割舍的血脉关系。

正如词中所写“一生人只一个血脉跳得那样近,相处如同陌生,阔别却又觉得亲”。词人用他惯常的细腻笔触写出了普天之下人与人之间一种共通情感的不同层次,虽是诉说时日消减了亲情的悲哀,但又能让词作在灰暗的调子中透出一丝丝暖意。林夕在《赤子》中的温凉叙述让人惊觉原来,香港社会也能孕育出这种平和中透出大气的情怀。

在08年北京迎奥运之时,林夕更是应北京奥组委的邀请一连写就了《北京欢迎你》《我是明星》《梦想在望》《红遍全球》等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

其中《北京欢迎你》作为奥运倒计时一百天主题歌曲,由百位明星同台演唱,

“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歌词简单明快,林夕这个地道香港人仿佛变身为热情爽朗的北京市民,用欢快的语言招唤世界人民关注中国,关注北京。

而《我是明星》也成为同年北京残奥会的主题歌,歌词中林夕写道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把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海阔天空,我是阵风,把旗帜飞扬到南北西东。萍水相逢,都不平庸,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所有光荣,刻在心中,来自内心,我的笑容。”

我是明星林夕的这几首奥运歌曲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和向往,以及世界人民齐聚北京的欢欣和激动。

五、林夕佳句赏析:

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你是一封信 我是邮差,最后一双脚 惹尽尘埃。——《邮差》

这里是抓住邮差与信的关系进行渲染。

首先邮差与信的关系在信被寄出去的那一刻就结束了,就像恋爱中的某一方担心自己与她/他的缘分也会在某一刻停止,这种暗喻是很细腻很巧妙的。

千堆雪和长街都是邮差常常要经过的物象,同城的邮差送信往往在一天之内送达,也就是说天一亮,到了第二天,缘分就尽了,这种短暂而又注定的悲剧感,用雪在日出那一刻消融于长街的画面来表现,准确而凄美。

相对地,方文山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的“凄美”是直接抒情,直接告诉我们离别是凄美的,之于为何凄美,比较虚;同时,由于虚而直露,因此缺少回味的余地。

其次,邮差因为送一封信,常常需要长途跋涉,风雨兼程,这个特点与人们为所爱之人所做的不顾一切,至死不渝的付出很像。

人们可以为了她/他漂洋过海,尝尽人世间的冷暖,所以讲“惹尽尘埃”。

同样是“惹”,方文山说“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请问方文山是怎么“惹”了“你”?

林夕的托物寓意,是从物象的特征与人们之间的情感的共同点出发,同时具有表面意和深层义,也就是说既能在表面上讲得通,又能给人深层次的喻义和令人回味的空间,这种手法中的邮差与骆宾王的蝉,陆游的梅,谢道韫的雪,黄巢的菊,纳兰性德的柳,唐寅的桃花,刘禹锡的牡丹很像,物我交融,臻于化境。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人来人往》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是否还能红着眼。——《匆匆那年》

这种联句的张力是很大的。

第一句,林夕抓住人的内心所想与现实所伴的不同,通过闭眼与睁眼这一对动作去展现,突出了陪伴的价值,告诉我们不要眷恋心中那个不存在的人,而要感激,要珍惜身边这个陪伴着你的人;

或者做另一个角度地理解,在眼睛的一闭一开之中,它微妙地表达了那些“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之人的内心。

第二句,“红着脸”是初见,是热恋,是爱情带给一个人的心跳与美好;“红着眼”是纠缠,是分手,是爱情带给一个人的伤害与痛苦;

林夕非常巧妙地从“红”字着笔,“红”作为一种颜色是相同的,但一前一后的红却又代表着爱情的不同阶段。

“红着脸”是初恋的典型特征,“红着眼”是分手和诀别的典型特征,前者代表真的喜欢,真的心动;后者代表真的爱过和真的心痛。

如果你也在一段爱情中如此“红”过,相信是非常容易体会到这句歌词的情感的。相反,你可能觉得这是无病呻吟。

说到无病呻吟,方文山应该比林夕更值得这四个字。

你以目光感受浪漫宁静宇宙,总不及两手,轻轻满身漫游,再见日光之后,欲望融掉以后 ,那表情会否,同样温柔。——《春光乍泄》

色而不淫。对情欲的描写,是比较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学审美和文字能力的,稍有差池就滑入淫靡一途了。

明年今日未见你一年,谁舍得改变 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能认得出你的子女,临别亦听得到你讲再见。——《明年今日》

明年今日 别要再失眠,床褥都改变 如果有幸会面,或在同伴新婚的盛宴,惶惑地等待你出现。——《明年今日》

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到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明年今日》

《明年今日》这首词时间跨度之长,达60年,写尽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长情,以及这长情之苦,久别之悲。这样的作品早已不仅仅是歌词了,是充满温度的诗篇。林夕在《明年今日》中的措词仍然克制,但字里行间的深情却无法掩藏,若有人这样爱过一个人,听到这首歌,或者会沉默不语,或者会泪流满面。

维持著熟悉表情陌生关系不要变,只等到红白仪式一场偶遇才会面,现实前被逼安分才戒掉了闪缩挂念,总算立地顶天,——《尘埃落定》

无爱可失 得不到相恋别说失恋,只感到天国近了相聚远,只知道比你更爱你这种爱没分寸,太肉麻累物累人原应了断,——《尘埃落定》

祝福你半天一生都得一句那麼短,无名义给你快乐不必兜转,无权去把惊扰你的心捧起赠给你,即使有话想讲已经将识过的字用完。——《尘埃落定》

有些人说过再见,就真的再也不会见了。哪怕曾经再熟悉的两个人,哪怕彼此之间关系再亲密,再交织着更多其他关系的两个人,能也只能在朋友的喜宴上,或彼此的红白仪式上相遇了。这是多么沉痛的感情。

爱到极致,可能就真的是一言不发,而用林夕的话来说就是“即使有话想讲已经讲识过的字用完",既讲出了从前的无话不谈,又讲出了现在的无话可说,还讲出了自己的欲言又止。

先更到这里,如果能过百赞,再来更新。



林夕作品推荐

1.小心翼翼,艰难生存,渴望被爱的平凡人——《一步一生》

童年是谁伴我走 挽我的手
望我踏上天梯 不可退后
曾经期望着我 前程和恋爱 什么都拥有
沿途就算跌要跌得好看
才能不自责 报答别人厚望
然而谁明白我没你们所想的坚壮
我很想找个人对我说别怯慌
回顾中仿佛一步一生
每一级一世都难忘
如何吸引
曾碰上每个过路人
跟我渐行渐远
悬崖上我始终都企稳
谁伴我去走一步一生
每一位一个不留神
不再热吻
还有没有人
令我惊险又兴奋
愿我能 提示我这一双脚别震
沿途就算跌要跌得好看
才能不自责 报答别人厚望
然而谁明白我没你们所想的健壮
我很想找个人对我说别怯慌
回顾中仿佛一步一生
每一级一世都难忘
如何吸引
曾碰上每个过路人
跟我渐行渐远
悬崖上我始终都企稳
谁伴我去走一步一生
每一位一个不留神
不再热吻
还有没有人
令我惊险又兴奋
愿我能 提示我这一双脚别震
前面是谁伴我走 挽我的手
但笑着吃苦的气力 我有

2.造化弄人,有缘无份的爱恨——《似是故人来》

同是过路,同做过梦,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前事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
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
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说今夜真暖。
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像你幽怨。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
离别以前,未知相对,当日那么好。
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

3.每一个随波逐流的人都曾特立独行;每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最后都随波逐流。——《任我行》

天真得只有你 令神仙鱼归天要怪谁
以为留在原地不够遨游 就让它沙滩里戏水
那次得你冒险半夜上山 争拗中队友不想撑下去
那时其实尝尽真正自由 但又感到没趣
不要紧 山野都有雾灯 顽童亦学乖不敢太勇敢
世上有多少个缤纷乐园 任你行
从何时你也学会不要离群 从何时发觉没有同伴不行
从何时惋惜蝴蝶困于那桃源 飞多远有谁会对它操心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 无人理睬如何求生
顽童大了没那么笨 可以聚脚于康庄旅途然后同沐浴温泉
为何在雨伞外独行
这么多好去处 漫游到独家村去探谁
既然沿着寻梦之旅出发 就站出点吸引赞许
逛够几个睡房到达教堂 仿似一路飞奔七八十岁
既然沿着情路走到这里 尽量不要后退
亲爱的 闯遍所有路灯 还是令大家开心要紧
抱住两厅双套天空海阔 任你行
从何时你也学会不要离群 从何时发觉没有同伴不行
从何时惋惜蝴蝶困于那桃源 飞多远有谁会对它操心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 无人理睬如何求生
顽童大了没那么笨 可以聚脚于康庄旅途然后同沐浴温泉
为何在雨伞外独行
亲爱的 等遍所有绿灯 还是让自己疯一下要紧
马路戏院商店天空海阔 任你行
从何时开始忌讳空山无人 从何时开始怕遥望星尘
原来神仙鱼横渡大海会断魂 听不到世人爱听的福音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 无人理睬如何求生
顽童大了没那么笨 可以聚脚于康庄旅途然后同沐浴温泉
为何在赤地上独行
顽童大了别再追问 可以任我走怎么到头来又随着大队走
人群是那么像羊群

4.“你可不可以,把我关在你家里”——《斯德哥尔摩情人》

(论题材的广泛,想象力的无限,笔力的精湛,仔细读读这首词,头皮发麻)

逃避 分开的孤独 情愿一起不舒服
其实你那占有欲 咬噬我血肉 怕我也有份教育
未能做 空虚的枯木 滞留在挤涌的监狱
明白你有控制欲 我为了大局 上了瘾也不戒毒
没有献出我的脸怎拍响 没有两巴掌怎制止痕痒
糊涂地软弱当善良 谁就这样变善良 你更放肆得漂亮
也许 当我感到窒息想逃亡 却未戒掉浴血的欲望
也许早已恋上共绑匪苦海慈航
原谅你越爱越恶 满足我预计的失望
是盲目地伟大成狂 还是受害受用犯贱犯到 被虐成狂
能为你忍受 然后当享受 那又何妨
为逃避轻松得孤独 便宁愿紧张得舒服
无谓设计了布局 这样快结局 爱与痛也不到肉
像战争片最好有死有伤 未吓到尖叫哭也不流畅
完全为配合我软弱 才令你乐意肆虐 作恶也要好对象
也许早已不觉窒息想投降 舔尽你赠我的一额汗
也许早已适应 就此跟绑匪同床
谁料你 谁料我 能合作到爱死对方
应该也不只一次 幻想怎么逃亡 却未戒掉妥协的欲望
也许早已恋上共绑匪苦海慈航
情欲要被你 勒索 也许有助刺激心脏
是盲目地伟大成狂 还是受害受用犯贱犯到 被虐成狂
能为你忍受 然后当享受 那又何妨
没有我给你操纵的快感 问你的兴奋知觉怎膨胀
完全为配合我软弱 才令你乐意肆虐 作恶也要好对象
也许早已不觉窒息想投降 舔尽你赠我的一额汗
也许早已适应 就此跟绑匪同床
谁料你谁料我 能合作到爱死对方
应该也不只一次 幻想怎么逃亡 却未戒掉妥协的欲望
也许早已恋上共绑匪苦海慈航
情欲要被你勒索 也许有助刺激心脏
但无论是伟大成狂 还是受害受用犯贱犯到 被虐成狂
看着 是谁令幸福给殓葬
别喊冤 别叫屈 别诉苦 在这宗惨案
全赖我忍受 才令你享受 我是同谋 绝对是同谋

5.世界是丰富的,我们是多余的。——《阿猫阿狗》

(论思想的深度,对历史的反思,对底层人民的关怀,这首词听了想哭)

耗尽你要争的气 流连你尺躯之地
造就你嗅不到的景气
完成要你演的戏 成全了人间通俗喜剧 笑到死
运程未算都不用算 螺丝钉未断 给机器运转
生似蜉蝣 消失了叫地球会转得 更久 何必等生锈
水向下流 沉底的位位都有眼有口 有手 面目模糊不入镜头
无聊地奋斗 无权留在方舟 在洪流下怎出走
命定了百家的姓 遗传了重复的命
遗忘哪个窜改你剧情
完成了要打的拼 维持了要超稳定的定 有几星
大人物最懂开玩笑 谁都很重要 又被谁忘掉
生似蜉蝣 消失了叫地球会转得 更久 何必等生锈
水向下流 沉底的位位都有眼有口 有手 面目模糊不入镜头
无聊地奋斗 无权留在方舟 在洪流下怎出走
快活莫过于不奢望成就 非精英便靠后
永没有传记 最大那幸福就是被遗留
高姓大名 怎么他竟敢叫你阿猫 阿狗 连真名都克扣
一下洪流 随便冲走几多个也有手 有口 大难临头才活现镜头
无聊地奋斗 无权留在方舟 无缘做历史的小丑
谈完了渺小的爱 延长世界多一代
问问哪个想改变未来
完成要你比的赛 捱完了你肯忍受的害 你喝彩

林夕作词歌曲推荐:

一、张国荣

《洁身自爱》《玻璃之情》《有心人》《怪你过分美丽》《我》《追》《最冷一天》《这些年来》《路过蜻蜓》《春光乍泄》

二、杨千嬅

《再见二丁目》《少女的祈祷》《小城大事》《假如让我说下去》《烈女》《水月镜花》《花与爱丽斯》《一千零一个》《化》《笑中有泪》《向左走》《同病相爱》

三、陈奕迅

《富士山下》《一丝不挂》《人来人往》《于心有愧》《任我行》《明年今日》《阿猫阿狗》《黑择明》《与我常在》《斯德哥尔摩情人》《失忆蝴蝶》

四、张敬轩

《春秋》《尘埃落定》《不吐不快》《披星戴月》《悲剧人物》《隔夜茶》《我的天》《单打独斗》

五、古巨基

《爱与诚》《爱得太迟》《必杀技》《重复犯错》《花洒》《眼睛不能没眼泪》《我自问》《漂流教室》《心跳回忆》《爱神》《大雄》《爱回家》《大师作品》《以你为荣》《一生何求》《爱美丽》《悟空》

六、王菲

《约定》《天生不是情造》《暗涌》《开到荼蘼》《匆匆那年》《红豆》《笑忘书》《暧昧》《给自己的情书》《流年》《人间》《百年孤寂》《邮差》《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乘客》《当时的月亮》《偿还》《夜会》

七、李克勤

《合久必婚》《罪人》《最后的早餐》

八、刘德华

《无间道》

九、关淑怡

《地尽头》

十、郑秀文

《交换温柔》《你爱我爱不起》《终身美丽》《唉声叹气》

十一、陈慧琳

《快乐情人》《心服口服》《前世》

十二、陈小春

《献世》《我不是伟人》

十三、张学友

《相爱很难》

十四、刘美君

《两杯茶》

十五、陈洁仪

《早去早回》

十六、麦家瑜

《轮到你失眠时》《好得很》《不方便的真相》

十七、麦浚龙

《刽子手的最后一夜》

十八、梁汉文

《缠绵游戏》《七友》

十九、邓丽欣

《再见不是朋友》

二十、许志安

《活在当下》《一步一生》

二十一、容祖儿

《习惯失恋》

二十二、卫兰

《验伤》

二十三、谢安琪

《钟无艳》《你们的幸福》

二十四、林忆莲

《再见悲哀》《至少还有你》

二十五、黎明

《两个人的烟火》《无名份的浪漫》《没名字的歌,无名字的你》

二十六、张智霖

《十指紧扣》

二十七、吴倩莲

《天下浪子不独你一人》

二十八、陈伯宇

《你瞒我瞒》

二十九、吴若希

《若要人不知》

三十、关心妍

《另一个舞台》

三十一、许美静

《明知故犯》

三十二、吴雨霏

《没有花收的日子》《人非草木》《我本人》

三十三、关楚耀

《旧好》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方文山的歌词,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古风歌曲,更像是一种语言炼金术,他是在探索语感方面的东西,把古诗文里的一些素材、词汇打乱重组,运用到现代故事和情感的表达中。

很多人对古诗文方面没有很好的了解,在常见的表达中也没见过有这样的表达,因此方文山歌词所呈现的那种感性和陌生化,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种写法很新鲜,也比较能唤起一些感性的、似是而非的情绪,王国维先生所谓“隔与不隔”,与此约略近似。

但如果你对古典文学方面有一些了解,回过头再去看,就不会再有隔的朦胧与不隔的感性了,而且还会出现一个问题:

你能看到他的创新,更多时候却困扰于它的断裂与误用,那些强缀起来的意境,会变成东施效颦一样的尴尬。

方文山的写作法近似于用典。但凡用典,就会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素材库问题。

作者的知晓面应该远远大于听众的知晓面。我用的比你知道的多点,就会显得进退自如;我说的刚好是你知道的,至少能够顺利完成叙述;我说的你都知道,甚至关于我说的东西,你比我知道的都多,那就会有问题。我说个天青色等烟雨,你熟读《饮流斋说瓷》;我说个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人,你拿《洛阳伽蓝记》下酒,那就出问题了。

你不光看到了我说的,还看到我作品中强行黏连的段落,看到我意境破碎的地方,以及我对原始文本想当然错误理解的地方,等于已经彻底拆穿了我的万花筒,那最后肯定是一地狼藉了。

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有“隔”的美,那些缥缈空灵的云气都被吹散,苦心营造出来的幻觉也就变得一点也不美了。你词语说的再花,讲的无非是涉世未深的人想象出来的情爱画面。也就是说,你作为言说者就没有看的很深,没有对人生有非常深刻独到的感悟,又怎么能够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呢。

相对来说,方文山其实还好,暴露问题更严重的是那些学方文山的作者。写古风歌曲对古典文学了解不多,内容主旨方面只能从电视剧、网文、学校生活里找感悟,然后改头换面,变成了公子、小姐、侠客、将军、君王、离人、僧道,就那么一点点的事情。为了减少拉仇恨,这里就不点名了。

总之就是,要是对诗文的了解仅限于大家都读过的几本语文课本,甚至连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身世都没有什么了解的,还是请谨慎一点的好。非要去强不知以为知,不凑巧你的歌又流行起来了,那是真的捉襟见肘,真的很寒酸。

林夕不然。

林本身就不是致力于语感、语词的炼金术式探索,而是在进行都市情感、经验方面的书写。

简单说,素以为绚。底子就很好,可塑性当然强,上限当然高。

他做出来很好的语感,那是锦上添花,他没做出来,道出来的也是一种令人击节赞叹的经验书写,是真正有生活有见解的人说出的话,不至于说让你听了很多遍、已经不再魅惑于词语了,结果发现它只不过是一个非常俗套的故事。

而好歌,我们总是会听很多遍的。

就我个人而言,周杰伦的歌里,我反而更喜欢他自己作词的一些。虽然可能会有些地方稚拙,但很真诚,没有刻意迎合或者自我神秘,这种真诚让原来稚拙的本分也显得很可爱。


user avatar   pang-ku-shu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方先生辞藻华丽好比一只翩翩蝴蝶

但是呢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user avatar   wu-hui-fa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直观…

灵玉看诸葛青的战斗,他懂,要想打,就必须占吉位,不然没得打,而诸葛青不会让他那么容易占上吉位,所以灵玉也挺头疼的,但灵玉也有北境苍潭,全图aoe,所以也有优势,灵玉和青是一个档次的…


而王也呢?直接告诉灵玉,你随便占,我即是吉凶,我即是天道,四盘随我拨…


王也》灵玉=青》楚岚

给罗天大醮分个档次…

王也独一档…

青和灵玉第二档…

楚岚贾正亮风沙燕第三挡…

唐文龙玲珑云第四挡…

挂马仙的咱不算,宝宝手动挡…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内地没有出现像林夕、黄伟文这样的专业作词人? 
  如何看待大陆封杀55名艺人名单,包括林夕、陈升、徐若瑄、杜汶泽、何韵诗? 
  为什么汉服界那么仇视影楼陈朕冰,甚至超过了元清方阵的方文山?西塘有元清方阵照样参加,但一般排斥影楼装。 
  梁宏达知识量惊人,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中国内地没有出现像林夕、黄伟文这样的专业作词人? 
  我现在还可以听林夕写的歌吗? 
  如何评价林夕的长句歌词? 
  为什么汉服界那么仇视影楼陈朕冰,甚至超过了元清方阵的方文山?西塘有元清方阵照样参加,但一般排斥影楼装。 
  周杰伦发文称「新歌 MV 已拍,其它请去问方文山」,你对他的新歌有什么期待? 
  我现在还可以听林夕写的歌吗? 

前一个讨论
诸葛亮带两万人能守住街亭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妻子会反对丈夫做亲子鉴定?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