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丧就是安于现状,不积极赚钱也不去扩展自己的人脉对不对?听起来很不“正常”对不对?

然而,几千年来这是绝大多人口——小农或佃农的生活常态。鲁迅笔下的阿Q丧不丧?可他不是孤例,王胡、小D同学也是一样的颓废青年。

阿Q自然都答应了,可惜没有钱。幸而已经春天,棉被可以无用,便质了二千大钱,履行条约。赤膊磕头之后,居然还剩几文,他也不再赎毡帽,统统喝了酒了。

“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嘴角上飞出唾沫来。
“我是虫豸,好么?……”小D说。

当然,他们几个都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不过,以我家几代务农的家族经验来看,有几亩薄田真不能改变什么,我的祖辈也不过是为糊口种地,有余钱就逛逛大集,从未有攒钱变地主的想法。

所以说,每天斗志昂扬地去工作,攒了点钱就惦记资产增殖,孩子上学就琢磨着阶层上升,这反而是不正常的现象,只有在历史上罕见的快速发展期,才会上升为(部分地区的)主流价值观。一旦高速发展的势头停滞,势必有很多人滑入得过且过的“常态”。

所以说,把个人努力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是很难的事情,需要非常强大的利益重分配能力,加上更强大的文化宣传能力,让年轻人看到摸到另一种更值得付出的人生。鲁迅在小说里说得清楚,即便是阿Q,也有三种因素可以把他变成勇往直前的阳光青年:

爱情、强盗团伙的邀请、以及革命。



user avatar   qi-qi-33-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互联网让大家看到原来有钱人这么有钱,好看的人这么好看。

可低头看看自己,穷得什么都买不起,丑得照镜子都没兴趣。

别人整天诗和远方的田野,而自己却只有眼前的苟且。

能怎么样呢?努力?改变?

努力过之后发现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像迪丽热巴那么美,像王思聪那么有钱,也无法实现高晓松说的诗和远方的田野。

然后呢?悲伤?绝望?痛苦?

不。

人生已经太匆匆,你又何苦总是泪眼朦胧?

还是麻木点比较好吧。

不要去希望,就不会有失望,不会有痛苦,不会有悲伤。

这种没有希望的状态,恰好就叫做「丧」

怪只怪互联网把人和人之间巨大的差距毫不遮掩地横在所有人面前。

怪只怪大部分人的人生最高点都赶不上某些人的人生起点。

怪只怪所有的美好和繁华都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屏幕,虽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触不可及。


user avatar   cheng-bi-xuan-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过去,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年轻人,那么你可能活的很轻松。


你相貌平平,虽然不会非常受人欢迎,但是依然可以跟同学相处和睦,会拥有许多朋友,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会有人叫你来。有心事的时候也会跟较为亲密些的朋友分享和倾诉。


你虽然不够优秀,没有什么特长,但是你并不为此困扰。因为你可以每天听听周杰伦,看看七龙珠,放学跟同学打打篮球,放假一起去网吧打打游戏。可以这么简单舒服的活着,为什么要去努力变优秀呢?


你成绩一般,父母偶尔会唠叨几句,但是还是会有人跟他们夸你稳重、老实、一步一个脚印,将来一定比父母强。


总体来说,还是挺轻松快乐的。



但是现在,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年轻人,那么你可能不会那么轻松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优秀才是标配,平凡和普通近乎于贬义。


你每天可能在网上看到各种贩卖焦虑的文章:


你的“拖延”,正在毁掉你。

你的“不自律”正在毁掉你。

你的“低配”正在毁掉你。

你的“太合群”正在毁掉你。

……


普通的你没办法安心享用你的普通,而是被不停的提醒和批评,你再不做点什么就废了。


你下定决心去改变,但是被这些焦虑支配的你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为了发泄你的焦虑,你不得不用大把的时间去打游戏,刷微博,刷抖音。


你打游戏连跪,不断的跟队友互骂。

你刷微博发现你的同龄人都无比的优秀,他们取得各种成绩,拥有各种精致的生活。

你刷抖音发现大家都那么好看,为什么自己就这么普通。


结束这些以后,你发现自己更加焦虑了。因为你见过那些优秀的人生以后,再想到自己的未来:随便上个学,随便找个早八晚五的工作,随便成个家过一辈子。这样本该让一个普通人觉得轻松满意的生活,此刻却让你觉得格外绝望。


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优秀的人,只有自己是个垃圾。


几次三分热血的努力之后,你更加厌恶自己,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了。


你不想再跟无处不在的焦虑对抗了,所以就放弃治疗吧,就丧吧。


你变得越发孤独,没有朋友。

你越来越少的参加现实中的活动,把时间更多的用在网络上。

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去面对那些让你觉得累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丧?


因为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世界上,普通是一件无法被人接受,甚至要被全世界批评的事情。


现在普通的年轻人,比过去最差的人还要自卑。


他们比过去的年轻人更早的面对世界现实的一面,他们更加敏感,更加孤僻,也更习惯于一个人承受一切。


一个我帮助过几次的女孩,重复的对我说过许多遍,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永远都在最底层,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永远没有希望。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对我说过,自己感到非常孤独。没有过朋友,也没有人理解过自己。这让我感到诧异又悲哀。

……


我接触过太多很丧的年轻人,对他们而言,丧是一个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过程。


被动是因为无能为力。


当你想做却无法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丧就来了。


它让你觉得你不行,觉得自己很差,并且永远都做不好了。


于是你为了逃避压力和焦虑,就只能降低自己的期待,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丢掉武器,彻底躺在地上,不再抵抗。


随后丧便逐渐成为你许多事情的出口。


就像我在 城闭喧:亲爱的,你不是真正的丧。 中写的:


我们很容易被丧带入这样的一个模式:面对问题——自我质疑——畏惧失败——故意搞砸——压抑欲望——归咎于丧。


你会把丧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来作为许多事情的解释。


我为什么失败?因为我丧啊。

我为什么不被喜欢?因为我丧啊。

我为什么没办法努力?因为我丧啊。

……


于是丧便由被动接受转变为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甚至被认为是我们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固有的习惯,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是如此坦然的表现自己的丧。


毕竟面对如此艰难的人生,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user avatar   pumpkins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我是说假如:

你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你的家可能在农村,可能刚搬到了城市,也可能一直在城市。

总之,你家里没有很多很多钱,你是个普通人。


你有着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境,普通的长相和身材。

你学习普通,念着普通的学校。

你能力普通,不善交际,有着普通的朋友。

限于家庭,你不可能跟王思聪一起长大,所以你人脉、见识也普通。

也许,你还有一个普通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

尽管你们各自觉得对方世界无敌最最棒。

但你们两个走在一起,还是像极了一大一小,两个廉价俄罗斯套娃。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有某方面的天赋。

比如弹吉他,写作,或者跳街舞。

毫无意外的,这些很快都被你放弃了。

原因也许是,普通如你,没办法真的放弃学业去追梦。

但更多时候,这只是一种错觉。你的所谓天赋,在真正的天才或精英那里不值一提。

你的生活,就是一次次放弃,一次次自我怀疑。


回想过去。

十四岁,考上重点高中后(更多人只能上普通高中),你就从名列前茅变成了普通班的普通成绩。

十五岁,喜欢画画想走艺考的你,被父母一口回绝:

“你学习还可以,画画很普通,放弃吧。”

高中毕业,你在跨出班级门口的那一刻算了算。

那个暗恋了三年的女孩子,你只和她说了两句话。

“你好。”

“你好~”

“再见啦。”

“再见。”

选大学专业,你犹豫许久,还是放弃了最喜欢的历史,报了计算机。

“大家都报这个啊,这个工作了赚钱。”

没有别的办法,谁让你是个,普通人呢。


普通如你,一脚跨进大街,就会变成车海人流的一部分。

——可在一开始,你乐在其中,并未觉得普通有什么不好,直到你发现了更大的失真了的世界:


你打开抖音,全世界都是美女帅哥,没事就蹦蹦跳跳吃吃喝喝。

你打开知乎,遍地985211常春藤,大佬们的烦恼只有一个,就是钱多。

你打开微博、B站或直播平台,女孩们都化着最精致的妆,穿着最流行好看的衣服,背着最贵的包。

她们一瓶面霜,等于你送你女朋友的全套护肤品+彩妆。


你大概还会关注一些社交网站如知乎豆瓣微博的大V。

他们每天的发言涉猎之广,让人难以想象,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科技rap篮球,没有不懂的——而普通如你,连搞明白C语言都够呛。

除此之外,在社交平台或朋友圈上,你还会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有人整日环游世界,出入之地一片灯红酒绿,在光影交错中举起酒杯对认识三分钟的姑娘放电,动作熟练如呼吸。

有人靠写作赚了很多很多钱,他们在网络上写营销文,各平台互相引流,最后是开课——《自媒体实战:两周教你月入过万》。

有人炒股、理财、做区块链或比特币,一夜之间借着风口飞上了青天。

……


你还会关注一些典型的自媒体公众号。

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义正言辞的煽动性别对立,挑逗大众情绪,普通如你,看了后大概会深深自责:我连神仙水都买不起,太对不起女朋友了。

更可怕的是焦虑。

如果未来有希望一切都还好说,但焦虑堵死了你最后的路。

自媒体作者们手法熟练,张嘴闭嘴就是,清北学子回家种地,高考状元跌落神坛。年入百万在北上广根本活不下去,无房无车要想结婚除非帅成木村拓哉……


“太难了。”

在一个月明星稀,凉风阵阵的夜晚。

你看了看这光彩照人的世界,审视了自己普通的现在,并预想了将要开始的,漫长的无望的未来——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热闹都是他们的,而你,什么都没有。

“可还能怎么办呢?”

“那不如就这样吧。”

就这样吧。



这篇文章被抄袭了,详见: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思考总是不太舒服的

大多数人都是“停止思考”的状态

只不过网络成了大多数人的平台而已

以上


user avatar   wang-yi-k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考据,“丧文化”才不是什么后现代发明

从上世纪思想解放以后,中国青年的个体焦虑就从未间断。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我今年二十三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千百万青年的共鸣,一代人仿佛“精神初恋”般为它哭为它笑为它争辩为它深思。

那时候的中国,宏大叙事刚刚开始退场,个人重新成为了生活的主语,青年人的焦虑马上就回到了历史前台。

有焦虑的地方就有缓解焦虑的生意。

1992年,导演赵宝刚,加上编剧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炮制了一部叫做《编辑部的故事》的神剧,讲的是《人间指南》刊物的六位编辑帮助广大读者解答人生难题。

每集的主题都是一个能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从家长里短的夫妻矛盾,到民科散布的末日谣言。

一经播放,这部喜剧就成了街头巷尾最先锋的谈资。而里面妙语连珠的金句,也在之后的三十年中被不断重温,实力诠释了如何用“贫嘴”来针砭时弊。

比如有读者来电询问,做人体模特受歧视怎么办?


女大学生因单恋已婚老师打算自杀,如何转移她的注意力?


如何向同事解释练气功的功效?


如何普及家暴错误的常识?


除了帮助别人解答难题,编辑们也有着自己的烦恼。神奇的是,这些困扰在今天听起来依然毫不过时。

既有困扰白领的日常难题:


也有对性别平等的深深忧虑:


还有先锋的人类命运问题:


90年代年轻人的烦恼何其多,今儿个,我们从中挑出了当代青年同样面临的“三座大山” ——减肥、找对象、和挣钱,看看那时的“知识分子”有什么高招。

减不下去肥怎么办?

食堂的王师傅是个胖子。

因为胖,所以在工作中受到歧视,大家说他是假公济私,吃了太多公家的东西。深爱下厨的王师傅无奈申请调职,来到编辑部坐办公室。

坐办公室也不习惯,于是王师傅对编辑们讲出了自己的苦恼,让大家帮忙减肥。


为了帮助王师傅减肥,葛大爷扮演的编辑李东宝跑到街头书摊,翻了半天二战集中营的书,总结出了减肥的三大招式 ——

不吃、不喝、重体力劳动。


肉体限制的同时,还设计了精神禁锢大法:


王师傅委屈了一天后,本打算等回家再补充能量,没想到也被义正言辞地劝阻:


于是回到家,王师傅只得硬着头皮忍受更大的挑战:


这天,小李为了对王师傅实行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管制,在办公室跟王师傅聊了一夜不让回家。

夜谈中,王师傅一边回忆起儿时的美好时光,一边对此刻的生活又悔又恨。


可折腾来折腾去,王师傅没有瘦,反而又胖了半斤。

老编辑们也终于看不下去这种“减肥酷刑”了,纷纷上前劝慰。

最终,陈主编为王师傅写了证明:“兹证明该同志体胖,与饮食无关,可以继续从事炊事工作”。

于是乎,王师傅最终干回了自己喜欢的厨师工作。


所以,当2018年减肥大计再一次扑街,与其默念“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的当代顺口溜,不如祭出王师傅的人生格言,那是来自90年代的振聋发聩的呐喊 ——

找不到对象怎么办?

婚恋永远是困扰青年的另一大世纪难题。

早在90年代,未婚男青年小赵就和相亲对象在编辑部里声泪俱下地慨叹:

这也是编辑小李的头等烦恼。

作为编辑部里的大龄未婚青年,葛大爷扮演的小李,虽然嘴上常常以响应国家晚婚晚育政策为荣,但实际上依然用各式“李式”情话,多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时髦又文艺的女同事葛玲。

主要的“抖机灵”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招式一:“温柔陷阱”


招式二:“化敌为友”

招式三:“引经据典”

招式四:“欲抑先扬”

招式五:“适时打击”

招式六:“认清现实”

招式七:“给出承诺”

不过用了这么多招式,也有掉链子的时候。

当有一天,喜欢的姑娘抛出了灵魂的发问 —— “你喜欢我哪点呀”,小李却拒绝回答,转而开始了对知识分子习气的吐槽:

怪不得五年后,当《编辑部》推出了贺岁篇,小李已经在命运的磨砺下丢失了全部的发丝,却依然是孑然一身。

面对熬光了头发还没完成的“脱单”目标,即将一个人吃年夜饭的小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不过,那时候的情况跟现在一样,单身狗有单身狗的苦闷,可走入婚姻也不意味着烦恼的终结。

编辑部里,已婚同事和同事家属们常常介绍“过来人”的经验,可谓字字血泪,比如 ——

结婚的含义是什么?

男人跟女人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跟已婚男性私奔?

于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恐婚青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直到三十年后,还能在被催婚的人群中找到无数回响。

挣不到钱怎么办?

如今,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能一言以蔽之:“穷”。

而这一切的开端,要回到90年代,那时“一切向钱看”刚刚成为青年的口头禅。

自从“知心大姐”栏目设立,编辑部就没有停止过出现跟挣钱有关的烦恼。


虽然没后来那么疯狂,但国人忙着赚钱引起的乱子已然开始冒头。

有作家贪图双份儿稿费,舔着脸一稿多投。


国产厂家初尝粗制滥造的滋味,生产出了能且仅能当柜子用的“多功能冰箱”。


骗子为了博取信任,苦口婆心地谈论高尚情操。


办杂志的遭遇了如今新媒体仍在遭遇的问题。

编辑部内部也不断经历着“为人民服务”与“拉广告赚钱”的价值博弈。

就连冯小刚饰演的收听外国电台的青年,也来编辑部散布经济谣言:

所以,早在“丧”和“佛系”的形容被发明之前,90年代的青年就已经展示了什么叫丧起来不留余地。

李东宝曾这样一口气形容自己作为“苦孩子”的艰难人生:

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 长快了就六指。 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子压扁。 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 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在当年的主流价值中,丧,连同好吃懒做等等颓废态度,仍是“政治不正确”的堕落品质。

而《编辑部》偏偏爱表现这些。这意味着拒绝虚假的完美,接受人的缺点、脆弱,与那些泄气的时刻。

张国立饰演的小赵,作为90年代“废柴”,跟相亲对象一见面,就因为从不叠被子、从不做饭而一见如故,并美其名曰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城里来打工的小保姆米继红,则是上世纪的“追剧女孩”,最大爱好是在雇主家一个人“静静地看电视,左手拿着瓜子,右手拿着手绢,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陷入沉思”,唯独不想干活儿。

因为这些真实但在当时看来并不“伟光正”的心声,1992年《编辑部》的上映,甚至引来了文艺界的口诛笔伐。

有人激愤地批评,这种“毒草”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民的大荧幕上。

直到《编辑部》获得李瑞环的肯定,这场禁播风波才终于烟消云散。

于是今天,当青年们依旧体会着生活不易,正大光明地喊出“偌大一个世界容不下我一个废物”,这些90年代的丧气时刻,也神奇地超越了时空,与“葛优瘫”一起成了观众回味的对象。

而哈哈一笑之后,人们又将回到当下,拥抱这荒诞的生活,耳边回响着来自上世纪的共同呼唤:

“我就是一傻波依(boy),您甭为我费心。”


参考资料 -----------------------------

[1] 潘晓讨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寻求,《报章里的改革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编辑部的故事》禁映风波:有人认为是“毒草,观察者网

图片 《编辑部的故事》 | 编辑 JR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被社会教育了。


勤劳不一定能致富,反而大部分情况下只会让老板认为“这么快就把工作办好了,说明给你派的任务太少了应该再让你辛苦点”。

再乐观开朗的人经历了“钱少事儿多老板SB还要996”的日子後,也会开心不起来。

丧文化的反面是什么?正能量吗?然而实际上是一种官方钦点的“正脓量”,即主动加班不要报酬、无条件牺牲家人朋友全身心服务工作、只为上级做出成绩却从不要个人利益、即便做出巨大贡献也甘心八百年不升职拿着微薄工资待在一线。这种人生,我乐不起来。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买不起房。

本来人生是有多个关卡的。买房,结婚,生娃,养娃。

可是现在,这个游戏的第一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无法翻越的关卡。

就好像打游戏的时候,出了新手村,第一关就是血条五百万的Boss。大部分玩家都是直接摔鼠标的。

我们管这种情况叫做:丧。


user avatar   li-pa-pa-46-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丧到深处即是佛


user avatar   chao-ji-sai-ya-ren-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家境普通,相貌平平,但是肯努力。在大学里每天极其自律,发奋学习,努力考证。而你的同学们每天追剧看番打游戏,浑浑噩噩。毕业后你凭借自己在大学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在二线城市找了一份月薪五六千,每天忙的和陀螺一样的工作。而你不务正业本科成绩很难看的同学A,经过家人打点进入了某著名企业做咨询,同学B花了几十万去英国top读研,同学C学习太差没有找到工作,索性靠家里在上海市内的几套房收的每月上万的房租悠哉悠哉的生活,同学D打算创业开食品店,家里一下拿出300万投资。

回到家乡工作后,你初中毕业就辍学的好友约你吃饭,你注意到她一身的奢侈品,开着豪华跑车。她告诉你,她的每一分钱都是凭自己辛辛苦苦傍大款赚来的,顺便安利给你她的抖音号,里面有上百万每天看她跳僵尸舞,讲致富经,并深受感动为其打call刷礼物的粉丝。

你想起在大学时曾经有过一个对象,你为了她打工攒钱给她买iphone,带她出去游山玩水,可最后她赠了你一顶绿帽。回老家后,在公司没有遇到心仪的姑娘。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坐不住了纷纷要给你介绍,你抱着尝试的心态去相亲了几次,对方开门见山的问你是否有房有车。你知道相亲大多都是如此,但有种说不出的烦躁感。

你逐渐觉得,自己像半截身子陷入泥潭的人。尽管生活没什么大风浪,五六千的月薪在家乡过得也可以,但你每晚都辗转难眠,觉得自己像被困住的野兽。

你意识到生活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迷茫中你打开知乎,想看看能不能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看着看着,你颓了。你发现知乎人均985211,发现月入五万的大有人在,靠写文章赚钱的人遍地都是。

不过你好像突然发现了生机,你觉得自己也可以利用下班时间搞搞写作,建立自己的公众号。你搜索了一下,四处都是教你如何用套路写爆款文章的教程。你点了两篇爆款文章打算膜拜一下,一篇告诉你,帅才是你最好的嫁妆,另一篇告诉你优秀的女孩都没有性生活。你看完后有种似乎吃了屎的感觉,但看到几百万的点赞数,一下子让你惊掉了下巴。

于是你只能去医院接下巴。在医院看见走廊里放着病床,病床旁边坐着一个小伙子。小伙子说给妈妈买进口抗癌药太贵花光了积蓄,付不起治疗费所以病床被搬到了走廊。小伙子的父亲是连养老保险都还没交上的农民,而小伙子刚工作不久,五六千的工资根本撑不了几天。

你回家坐在沙发上,你妹妹过来缠着你要钱,想去报钢琴班。你塞给她一个哨,告诉她这个乐器独特而又小众,吹好了也能成艺术家,她不愿意。她说同班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之后能申请美国的大学,还让孩子去学滑雪,高尔夫,环球旅行。她不能就这么输在起跑线上。

你说,妹妹啊,你知道珠穆朗玛峰有8000多米吗?假设你们同时想要登顶,人家的起跑线是海拔6000米,你的起跑线是海拔600米。你跑一辈子都跑不到人家起点的六千米。所以,听我的,去吹哨吧,谈什么钢琴要什么自行车。

妹妹说,老师说了,人生来是平等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会有回报,就会超越别人的。我努力我也能上哈佛。你就是懒,不思进取。等我长大了,才不要变成你这么废柴又丧的大人。

你叹了口气,还是拿了给妹妹学钢琴的钱。看着存折上四位数的余额,只觉一片茫然。明明人生到现在都是按部就班的走的,为什么却觉得如此丧呢?

懒得想了,余生,就这么瞎jb过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丹麦标志性景点「小美人鱼」铜像基座岩石上被喷涂「种族主义鱼」? 
  汉字是否终会消亡? 
  95 后打工女孩沉迷夜店每晚必点「万元套」为在夜店一掷千金多次诈骗获刑 6 年半,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为什么我们反感长辈的「教育」? 
  什么时候,这个社会开始习惯了以学历看人而渐渐忽视了人品等更加重要的东西? 
  有哪些不在语文课本里,但脍炙人口,很多人都会背诵引用的名篇? 
  西昌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就 2016 年初而言,你身边的中国人审美大体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中国人到底有多能吃?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守望先锋》这样的游戏? 

前一个讨论
马前卒有那么多高质量的回答,为什么不是任何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要从国外进口垃圾?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