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啊。
先说结论:《红楼梦》中银两的购买力,与明清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上银两的购买力是完全相同的。当时,底层普通工人一月的月薪是1~2两。亦即是说,当时的1~2两银子,与现如今最底层的工人一月的工钱是相等的。而对于底层乡村百姓来讲,能拿这种月钱,也是一种奢望。
具体论证,可参考: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合多少人民币? - 豆子的文章 - 知乎
然后再对应问题补充中的具体事件:
1.
你看,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钱是定下来了的,就是每月二两。
没毛病。
2.
太太房里的大丫头,一月是给一两银子。其余卑贱奴婢,一月仅有几百文,生活可以说非常凄苦了。
没毛病。
3.
贾瑞死了,死得不光彩。贾家的亲戚,贾赦“赠”了二十两,贾政、贾珍也是二十两。其余比较穷的,给了三两到五两不等,这些人不可胜数。你回头想一下月钱的事,就会明白这个钱的分量,对贾家人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重。
没毛病。
4.
庶出的贾环少爷娶媳妇总开销是三千两,这是大户人家的低标准,相当于现在给贾环少爷在南京市市区结婚出车又出房。而“剩的那三四个”,每人得花一万两银子,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标准,等他们弄完事,基本也就把贾府给掏空了。
没毛病。
5.
凤姐这是想捞这三千两银子,事主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非要抢守备公子聘定的长安县张财主的女儿。这些人可都不缺钱,君不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回事么?更何况是长安府的太爷他小舅子。李衙内非要办这事儿,人家守备公子跟他杠上了,要脸,三百两能搞定他么?不就是得三千两么?
没毛病。
至于凤姐说不是图银子,三万两也拿得出来,她那是在吹牛b呢。
“谁知那张家父母却养了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金哥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也是个极多情的,闻得金哥自缢,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外人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
6.
贾琏想让尤二姐和先前定婚的张家退婚,而张家是穷光蛋,所以只出个十几两银子,也就把婚退了。十几两银子,对于贾琏来说,确实是小菜一碟。但对张家来说,那就是一笔巨款。再说,你真让小张娶尤二姐,他没钱结这个婚,况且十多年完全不来往了……对于张家来说,这就是个顺水的人情。人家是贾家的,给你钱是给你脸。你还不同意,(朝廷五品大员,淫棍贾蓉)有的是办法治你。
所以这个钱数,也没毛病。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银两的购买力,以及其他生活中的细节,都是很写实的。
非常完美。
这也是《红楼梦》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