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作为貌美的穷人家女性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2页

     

user avatar   -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单纯的迷茫,倒是不错的,只是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想到。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说古代有个人叫叶公,他到处跟大家说他特别喜欢龙,满屋子的龙的周边,还拉着附近的人去他家里看。

结果有一天真的龙飞来了,别人还在好奇,看看真的龙长啥样,他叶公跑的最快,躲到桌子底下,根本双手抱头,害怕得根本不敢睁开眼。

题主对文学的热爱应该如何体现呢?真的热爱是不用人说的,无法阻拦的,你自己就会有不断地看,甚至写的冲动,进而就去做了,也就是说热爱文学你就多看,通俗的,纯文学的,看的进去就多看,如果想写就试着写,不想写就继续看,就这么简单。

怎么热爱还需要别人教的吗?是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热爱?

比如说我热爱音乐,我听到好的音乐我会感动,我会努力学唱歌,为了表达音乐,虽然还唱的不够好,但是我会学习怎么样才是唱的好。


user avatar   sashabai-b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user avatar   cheng-zi-58-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过了CATTI一级口译的人,感觉有义务来分享一下经验。负责任地讲,如果说学翻译、做翻译,尤其是学口译、做口译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下面这句话:


CATTI一级口译难不难?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同样一条河,小马去过觉得浅,小猫去过觉得深,一切难不难的问题,到了最后,都是会不会的问题。就比如,我去考CATTI一级的时候并不觉得多么难,所以过了也并不意外。但如果一个人方法没有掌握,主要靠所谓应试技巧和肾上腺素练习,那可能确实没那么简单吧。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很多人觉得CATTI一级口译难,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到了考一级的时候,发现考CATTI口译二、三级的那些应试技巧通通失效了。

所以,题主回答的重点会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的方法。我这里故意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而不是“”通过人事部CATTI一级口译“”,就是因为,考试是末,能力是本



能力是考试的终极目的,不要把考试当作终极目的,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概念。

世间的各种问题, 大约可以分为道、术、器三个层面。

”道“的问题,有鸡汤成批供应,但有用吗?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不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因为”道“不亲自经历些事情,是无法真正内化的。在”得道“这件事上,没有鸡汤可以为你代劳,我也不能。更何况,得道后往往就忘言了,这里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太多,唯知己可略叙一二。就比如说,我在这里讲,我之所以裸考过CATTI一级口译(这是真的,我并没有找过真题、也没有看过任何catti辅导书),就是因为我平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还特别努力,这样的话除了勉强给你打针鸡血以外,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器“的问题,讲的人太多,都是经验主义当道,也是忽悠重灾区。比如说,在更为热闹的讨论如何过二口和三口的经验帖里,很多人会说你要保持语流流畅,这就是经验主义的东西。当然,这个我觉得没错,因为我的经验确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口译员,让自己的翻译在别人听起来舒服,而不是尴尬,是基本职业素质。

但是,你也会看到一些人说,听不懂你就编,哪怕啥也没听懂,就使劲儿说,不要卡壳就能过。这种话在我看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忽悠。我不是说你按TA说的这样去做,肯定过不了。二口、三口的考试空子绝对是有的,尤其是对发音、音质和语流控制不错的人来说。我见过听力很弱,弱到希拉里语速的泛主题讲话,翻译出来意思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语音语调不错,神奇地过了二口。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明明在胡说八道还一本正经、特别流畅(其实现在市场上很多“混会”翻译也就是这样)。这不难理解,考二口、三口的人多,录音海量,还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的,换你当考官你听着也累。遇到声音好听,发音不错,语流流畅的,能给过就给过了,要是一走神,可能你翻的硬伤也就过去了。

如果有人按这样的路子,确实通过了,很可能会觉得翻译也就不过这么一回事儿。未来,在口译学习和练习上,也不再往提高能力上使劲儿,而是在“蒙人”上花心思,还会自己觉得自己口译很不错,难以接受别人的中肯意见。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样的忽悠,是非常不负责的,我本人是坚决不会给人这样的建议的。因为表面上,TA帮了你一时,其实,是在毁你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心态再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会让人变得投机取巧,而投机取巧是不会长久的,这句话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大约都有体会。我希望看到我答案的人,能够有所警醒,也不枉我在这苦口婆心。这些“器”的东西,一则主观成分太重往往答案见仁见智,二则往往裹挟着并不讨喜的小聪明(就比如让你不懂瞎编蒙考官)。市场上经常有人利用人们对“器“”的问题的疑惑,来吸引眼球以期牟利。类似的标题你肯定见到过,什么20天达到雅思7分啦、学会了这一招再也不怕***,基本都是这样。真正的作用如何,你就看你有没有20天达到雅思7分,学会了那一招有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很多“器”的存在,就是售卖虚假的希望。它利用了人们希望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眼前最急迫问题的焦虑。但到最后,一定是然并卵。

最简单的例子,你蒙、你编,到了CATTI一口怎么就没用了嘛。为什么? 一是人少了啊,确实考的人少,考官可能没那么疲劳,走神儿少;二是一口的设计,一口题目内容不再是二口那么泛的内容了,很多会涉及一些专业内容(当然不至于非常精,但肯定会有点专业),内容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泛泛的东西,瞎编?很可能整个意思都颠倒了。说白了一口内容的设计就是让你编都编不出来,非得你能听懂说透才行。三是传说中的通过率限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一级肯定比二三级要低啊,那估计考官就不会有能给过就给过的宽松心态,而是能不给过就不给过的心态吧。

所以,我想说,CATTI一级口译并不至于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很多人拿它跟二级比,觉得好难啊, 其实就是因为三级可以瞎编而不离谱,二级还算好编,但到一级编不下去了。考二级应该下的功夫没下够,靠点儿小聪明蒙过了,考一口的时候又露馅儿了。所以,同学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有人说,那我不考一级不就完了,我去当翻译,我就混会赚钱呗,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肯定不推荐,具体原因请参考我在回答考研想考上外的同声传译? - 知乎 里提到的翻译市场的二八现象,或者看我公众号专门分析口译行业的文章,这里不展开说了,默认大家都听进了我的劝告,愿意努力提高硬实力。

那么我们继续讲如何提高硬实力。这就要回到开头的那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用在口译学习上再适合不过。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我刚才说了道术器三层,只具体讲了道和器,术还没提。因为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硬实力,主要是靠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典型的术,它讲的是个策略和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以口译为载体,来讲讲如何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博观,很多同学应该能理解,翻译涉及领域很广,所谓的jack of all trades,你什么都得懂点儿。可惜,很多同学把这个理解成了啥都看看,啥都不好好看,觉得自己好像都懂,张口才发现其实了解的连皮毛都不够。

真的想做好翻译,一定要能够快速学习,但快的前提是会学习。会学习要求你有一个学习方法论,遇到一个新领域,你如何着手,如何深入,如何搞清前因后果。如果你这个基本的学习力没有养成,就要快,结果一定是蜻蜓点水,脑子空空。这个能力养成了,别说翻译,你跟我一样,换个领域混,也一样没问题。

那如何养成学习力呢?阅读。我这里说的,不是让你拿小说从头看到尾,看到好看的情节跟着乐呵。我说的是,深入阅读,读你看不懂的书,最好讲的还是你比较陌生的内容。你说书太厚,看不完,没时间,那好,我推荐Economist。很多人都知道这本杂志,好好看了,每篇都真的读懂看透的,恐怕不多。我曾经也混过Eco中文网,上面有很多翻译,都还是文字层面的转化,理解层面的转化还少,而混Eco中文网的大多还都是学习努力认真的孩子了。可见,这本杂志虽然名声在外,真的能读懂其脉络,get到它英式幽默笑点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量阅读有难度的、内容相对陌生的书和文章,这就是博观。

博观而约取,约取是什么呢?约取是深入阅读,磨炼思维,提炼精华。更具体地说,逼自己去理解陌生和未知领域,通过学习这些新知识、内容,慢慢摸索出理解陌生领域的一个方法论,把这个领域核心内容的逻辑链提取出来,这,就是约取。这个这个过程非常的有意思,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你会发现这可能是脑力劳动最有乐趣的一部分了。插一句,其实我想方设法混入了科研圈,也正是因为我通过翻译,感受到了这种思维的趣味,里面包含的这个思维过程太有意思了,具体如何有意思,有点偏“道”的境界,我真是难以言传,真心希望你去试试,去感受一下。我会在我的live里分享我总结出的套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这里不是主要内容,不展开说了,何况展开说全靠码字讲估计我得累死。总之有兴趣的欢迎来听,不来的,也请你一定试试我说的这个摸索办法,因为学习力一旦形成了,你的世界会宽广很多,什么一级口译,不过是顺便,港真

如果说博观约取讲的是输入,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输出。厚积是什么?其实就是沉淀和内化。很多孩子过了三口就恨不得去市场上接会,把生活过得跟大幂幂的《翻译官》一样。其实真没必要,而且也不太可能。持久和高质量的输出,是需要根基的。你才搭好了半条堤坝,就跑去抗洪,是自毁根基。时代浮躁,不是你放任自己的理由。我学英语多年,从没出去给人做过应试辅导;做到同传,不论给钱多少从不混会。为什么?有人觉得我清高,其实并不,只是我不愿意为了输出而输出,那会掏空我自己。我知道应试是无用功,我不愿意为了几百块浪费时间做于人于己都没有长远好处的事,有这时间不如学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蒙骗别人也蒙骗自己赚钱,我晚上会睡不好,费心思坑别人不如全力以赴。这不是道德问题,是利益问题,我为自己好,所以不能为了点儿小钱,把自己掏空,砸了自己牌子,我需要建起足够强大的堤坝,才能经受的住惊涛骇浪的考验。所以我建议,没有厚积,不要忙着出去做翻译,这个市场,不是你做了100次低端翻译就能换来1次高端翻译,做100次低端翻译的最可能结果是你成了个低端译员。同理,自己积累不太够的时候,不要心急火燎上一级,也不要忙着变现,好好打牢基础,不要为了小利贱卖自己的未来。那什么才算厚积了呢?

10w小时定律我这里就不重复了,不知道的同学自己百度。我练习同传口译的时候,练习的录音材料满了一个移动硬盘。基本保证每天做20min的素材口译,比赛考试前期会稍微增加强度。注意,我说的是素材时长,不是我的训练时长。训练素材不要给自己找乔布斯讲话这种大家都看了一百遍语速内容还特别友好的。我说一下练习素材的选择。英到中,用国外学者的讲座,内容都有逻辑有深度。中到英,用辩论节目,最好内容包罗万象,参与者也都是行业专家,有逻辑之外,思维还有交锋。素材语速快一些最好,练反应、练听力。我曾经拿《一虎一席谈》练同传,简直有飞一般的感觉,爽歪歪。这些素材,都属于一边练,一边能开阔眼界的。你的博观约取能力可以在练习这些素材时,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应用。所谓厚积,其实就是长期高频使用和磨炼你的博观约取能力,用我更喜欢的表达来说,就是应用和加强你的逻辑链拆解重建再表达能力。

厚积到什么时候薄发?其实这都不用你操心。你的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你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但为了让你放心,我给大家一个标准吧,就是你去考CATTI一级口译不管过不过,并不再觉得很难。一级口译你来说,不过比二级口译内容更深入、时间更长、中间间隔更短,仅此而已,我觉得从口译来说,就成了。本来嘛,我平时练习的难度强度本来就不比它弱,我为什么要觉得难。

这基本就是我要分享的,有关翻译学习,口译练习的经验。因为是针对CATTI一级口译,英语学习问题基本默认为已解决,没有多讲,如果对提高英语能力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里,在你学习英语(比如记忆单词、练口语、练听力等等)的过程中,你觉得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什么? - 知乎

我讲的这些,都是摸着良心的。我深知厚积而薄发,这也是为什么,我跨界之后,才开始分享英语和翻译的“术”。因为学习使用英语和翻译学习的“术”,让我摸到了一点“道”,这点“道”,又让我有了更高的,也是更新的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英语和翻译的“术”体系已经基本建好了,不怕大风大浪,随便冲刷。此时来分享,既丰富我自己,可以把这个体系做得更完整和细致,也能真正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

但同样的, 在新领域,又一次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开始了。这不也是生活的乐趣吗?

关于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我有专门开live分享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通过live,除了赚点零花钱,我希望真的能帮助到一些人,让有心上进的同学不要因为“器”的忽悠走了弯路。我这个人做什么都讲求性价比,不喜欢浪费时间,没有结果因此,如果你选择参加live,听我分享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希望你能愿意互动,提前把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到指定邮箱,让我能有针对性地备课,在live里切实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愿意这样?是因为我今天能跟你讲这么多,也是因为曾经有恩师敲打和指点我。我愿意把这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传递下去。

最后还是附上那首小诗,自勉勉人:

你必须拥有很大的福德,

才能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事实上,即便你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你是否愿意醒也是个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睡觉更舒服。

有些人找老师并非为了觉醒,

而是为了睡的更舒服。

即便你遇到有伟大证悟的老师,

他也不可能魔法棒一挥你就证悟了。

因此你需要更大的福德,你才能按他说的做。

你需要极大的福德,才会在你的自我被挫伤的时候不会跑开。


想微信公众号接头的同学,微信搜索“草头萃”即可关注,比较方便回看英语翻译相关干货,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我知乎,看相关答案。当然,最系统的,肯定是live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毕竟live的逻辑架构是由我定,而不是围绕单独问题展开。

下面是接头二维码:


user avatar   xue-xiao-4-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过了CATTI一级口译的人,感觉有义务来分享一下经验。负责任地讲,如果说学翻译、做翻译,尤其是学口译、做口译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下面这句话:


CATTI一级口译难不难?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同样一条河,小马去过觉得浅,小猫去过觉得深,一切难不难的问题,到了最后,都是会不会的问题。就比如,我去考CATTI一级的时候并不觉得多么难,所以过了也并不意外。但如果一个人方法没有掌握,主要靠所谓应试技巧和肾上腺素练习,那可能确实没那么简单吧。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很多人觉得CATTI一级口译难,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到了考一级的时候,发现考CATTI口译二、三级的那些应试技巧通通失效了。

所以,题主回答的重点会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的方法。我这里故意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而不是“”通过人事部CATTI一级口译“”,就是因为,考试是末,能力是本



能力是考试的终极目的,不要把考试当作终极目的,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概念。

世间的各种问题, 大约可以分为道、术、器三个层面。

”道“的问题,有鸡汤成批供应,但有用吗?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不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因为”道“不亲自经历些事情,是无法真正内化的。在”得道“这件事上,没有鸡汤可以为你代劳,我也不能。更何况,得道后往往就忘言了,这里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太多,唯知己可略叙一二。就比如说,我在这里讲,我之所以裸考过CATTI一级口译(这是真的,我并没有找过真题、也没有看过任何catti辅导书),就是因为我平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还特别努力,这样的话除了勉强给你打针鸡血以外,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器“的问题,讲的人太多,都是经验主义当道,也是忽悠重灾区。比如说,在更为热闹的讨论如何过二口和三口的经验帖里,很多人会说你要保持语流流畅,这就是经验主义的东西。当然,这个我觉得没错,因为我的经验确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口译员,让自己的翻译在别人听起来舒服,而不是尴尬,是基本职业素质。

但是,你也会看到一些人说,听不懂你就编,哪怕啥也没听懂,就使劲儿说,不要卡壳就能过。这种话在我看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忽悠。我不是说你按TA说的这样去做,肯定过不了。二口、三口的考试空子绝对是有的,尤其是对发音、音质和语流控制不错的人来说。我见过听力很弱,弱到希拉里语速的泛主题讲话,翻译出来意思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语音语调不错,神奇地过了二口。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明明在胡说八道还一本正经、特别流畅(其实现在市场上很多“混会”翻译也就是这样)。这不难理解,考二口、三口的人多,录音海量,还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的,换你当考官你听着也累。遇到声音好听,发音不错,语流流畅的,能给过就给过了,要是一走神,可能你翻的硬伤也就过去了。

如果有人按这样的路子,确实通过了,很可能会觉得翻译也就不过这么一回事儿。未来,在口译学习和练习上,也不再往提高能力上使劲儿,而是在“蒙人”上花心思,还会自己觉得自己口译很不错,难以接受别人的中肯意见。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样的忽悠,是非常不负责的,我本人是坚决不会给人这样的建议的。因为表面上,TA帮了你一时,其实,是在毁你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心态再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会让人变得投机取巧,而投机取巧是不会长久的,这句话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大约都有体会。我希望看到我答案的人,能够有所警醒,也不枉我在这苦口婆心。这些“器”的东西,一则主观成分太重往往答案见仁见智,二则往往裹挟着并不讨喜的小聪明(就比如让你不懂瞎编蒙考官)。市场上经常有人利用人们对“器“”的问题的疑惑,来吸引眼球以期牟利。类似的标题你肯定见到过,什么20天达到雅思7分啦、学会了这一招再也不怕***,基本都是这样。真正的作用如何,你就看你有没有20天达到雅思7分,学会了那一招有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很多“器”的存在,就是售卖虚假的希望。它利用了人们希望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眼前最急迫问题的焦虑。但到最后,一定是然并卵。

最简单的例子,你蒙、你编,到了CATTI一口怎么就没用了嘛。为什么? 一是人少了啊,确实考的人少,考官可能没那么疲劳,走神儿少;二是一口的设计,一口题目内容不再是二口那么泛的内容了,很多会涉及一些专业内容(当然不至于非常精,但肯定会有点专业),内容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泛泛的东西,瞎编?很可能整个意思都颠倒了。说白了一口内容的设计就是让你编都编不出来,非得你能听懂说透才行。三是传说中的通过率限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一级肯定比二三级要低啊,那估计考官就不会有能给过就给过的宽松心态,而是能不给过就不给过的心态吧。

所以,我想说,CATTI一级口译并不至于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很多人拿它跟二级比,觉得好难啊, 其实就是因为三级可以瞎编而不离谱,二级还算好编,但到一级编不下去了。考二级应该下的功夫没下够,靠点儿小聪明蒙过了,考一口的时候又露馅儿了。所以,同学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有人说,那我不考一级不就完了,我去当翻译,我就混会赚钱呗,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肯定不推荐,具体原因请参考我在回答考研想考上外的同声传译? - 知乎 里提到的翻译市场的二八现象,或者看我公众号专门分析口译行业的文章,这里不展开说了,默认大家都听进了我的劝告,愿意努力提高硬实力。

那么我们继续讲如何提高硬实力。这就要回到开头的那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用在口译学习上再适合不过。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我刚才说了道术器三层,只具体讲了道和器,术还没提。因为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硬实力,主要是靠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典型的术,它讲的是个策略和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以口译为载体,来讲讲如何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博观,很多同学应该能理解,翻译涉及领域很广,所谓的jack of all trades,你什么都得懂点儿。可惜,很多同学把这个理解成了啥都看看,啥都不好好看,觉得自己好像都懂,张口才发现其实了解的连皮毛都不够。

真的想做好翻译,一定要能够快速学习,但快的前提是会学习。会学习要求你有一个学习方法论,遇到一个新领域,你如何着手,如何深入,如何搞清前因后果。如果你这个基本的学习力没有养成,就要快,结果一定是蜻蜓点水,脑子空空。这个能力养成了,别说翻译,你跟我一样,换个领域混,也一样没问题。

那如何养成学习力呢?阅读。我这里说的,不是让你拿小说从头看到尾,看到好看的情节跟着乐呵。我说的是,深入阅读,读你看不懂的书,最好讲的还是你比较陌生的内容。你说书太厚,看不完,没时间,那好,我推荐Economist。很多人都知道这本杂志,好好看了,每篇都真的读懂看透的,恐怕不多。我曾经也混过Eco中文网,上面有很多翻译,都还是文字层面的转化,理解层面的转化还少,而混Eco中文网的大多还都是学习努力认真的孩子了。可见,这本杂志虽然名声在外,真的能读懂其脉络,get到它英式幽默笑点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量阅读有难度的、内容相对陌生的书和文章,这就是博观。

博观而约取,约取是什么呢?约取是深入阅读,磨炼思维,提炼精华。更具体地说,逼自己去理解陌生和未知领域,通过学习这些新知识、内容,慢慢摸索出理解陌生领域的一个方法论,把这个领域核心内容的逻辑链提取出来,这,就是约取。这个这个过程非常的有意思,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你会发现这可能是脑力劳动最有乐趣的一部分了。插一句,其实我想方设法混入了科研圈,也正是因为我通过翻译,感受到了这种思维的趣味,里面包含的这个思维过程太有意思了,具体如何有意思,有点偏“道”的境界,我真是难以言传,真心希望你去试试,去感受一下。我会在我的live里分享我总结出的套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这里不是主要内容,不展开说了,何况展开说全靠码字讲估计我得累死。总之有兴趣的欢迎来听,不来的,也请你一定试试我说的这个摸索办法,因为学习力一旦形成了,你的世界会宽广很多,什么一级口译,不过是顺便,港真

如果说博观约取讲的是输入,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输出。厚积是什么?其实就是沉淀和内化。很多孩子过了三口就恨不得去市场上接会,把生活过得跟大幂幂的《翻译官》一样。其实真没必要,而且也不太可能。持久和高质量的输出,是需要根基的。你才搭好了半条堤坝,就跑去抗洪,是自毁根基。时代浮躁,不是你放任自己的理由。我学英语多年,从没出去给人做过应试辅导;做到同传,不论给钱多少从不混会。为什么?有人觉得我清高,其实并不,只是我不愿意为了输出而输出,那会掏空我自己。我知道应试是无用功,我不愿意为了几百块浪费时间做于人于己都没有长远好处的事,有这时间不如学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蒙骗别人也蒙骗自己赚钱,我晚上会睡不好,费心思坑别人不如全力以赴。这不是道德问题,是利益问题,我为自己好,所以不能为了点儿小钱,把自己掏空,砸了自己牌子,我需要建起足够强大的堤坝,才能经受的住惊涛骇浪的考验。所以我建议,没有厚积,不要忙着出去做翻译,这个市场,不是你做了100次低端翻译就能换来1次高端翻译,做100次低端翻译的最可能结果是你成了个低端译员。同理,自己积累不太够的时候,不要心急火燎上一级,也不要忙着变现,好好打牢基础,不要为了小利贱卖自己的未来。那什么才算厚积了呢?

10w小时定律我这里就不重复了,不知道的同学自己百度。我练习同传口译的时候,练习的录音材料满了一个移动硬盘。基本保证每天做20min的素材口译,比赛考试前期会稍微增加强度。注意,我说的是素材时长,不是我的训练时长。训练素材不要给自己找乔布斯讲话这种大家都看了一百遍语速内容还特别友好的。我说一下练习素材的选择。英到中,用国外学者的讲座,内容都有逻辑有深度。中到英,用辩论节目,最好内容包罗万象,参与者也都是行业专家,有逻辑之外,思维还有交锋。素材语速快一些最好,练反应、练听力。我曾经拿《一虎一席谈》练同传,简直有飞一般的感觉,爽歪歪。这些素材,都属于一边练,一边能开阔眼界的。你的博观约取能力可以在练习这些素材时,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应用。所谓厚积,其实就是长期高频使用和磨炼你的博观约取能力,用我更喜欢的表达来说,就是应用和加强你的逻辑链拆解重建再表达能力。

厚积到什么时候薄发?其实这都不用你操心。你的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你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但为了让你放心,我给大家一个标准吧,就是你去考CATTI一级口译不管过不过,并不再觉得很难。一级口译你来说,不过比二级口译内容更深入、时间更长、中间间隔更短,仅此而已,我觉得从口译来说,就成了。本来嘛,我平时练习的难度强度本来就不比它弱,我为什么要觉得难。

这基本就是我要分享的,有关翻译学习,口译练习的经验。因为是针对CATTI一级口译,英语学习问题基本默认为已解决,没有多讲,如果对提高英语能力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里,在你学习英语(比如记忆单词、练口语、练听力等等)的过程中,你觉得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什么? - 知乎

我讲的这些,都是摸着良心的。我深知厚积而薄发,这也是为什么,我跨界之后,才开始分享英语和翻译的“术”。因为学习使用英语和翻译学习的“术”,让我摸到了一点“道”,这点“道”,又让我有了更高的,也是更新的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英语和翻译的“术”体系已经基本建好了,不怕大风大浪,随便冲刷。此时来分享,既丰富我自己,可以把这个体系做得更完整和细致,也能真正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

但同样的, 在新领域,又一次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开始了。这不也是生活的乐趣吗?

关于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我有专门开live分享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通过live,除了赚点零花钱,我希望真的能帮助到一些人,让有心上进的同学不要因为“器”的忽悠走了弯路。我这个人做什么都讲求性价比,不喜欢浪费时间,没有结果因此,如果你选择参加live,听我分享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希望你能愿意互动,提前把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到指定邮箱,让我能有针对性地备课,在live里切实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愿意这样?是因为我今天能跟你讲这么多,也是因为曾经有恩师敲打和指点我。我愿意把这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传递下去。

最后还是附上那首小诗,自勉勉人:

你必须拥有很大的福德,

才能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事实上,即便你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你是否愿意醒也是个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睡觉更舒服。

有些人找老师并非为了觉醒,

而是为了睡的更舒服。

即便你遇到有伟大证悟的老师,

他也不可能魔法棒一挥你就证悟了。

因此你需要更大的福德,你才能按他说的做。

你需要极大的福德,才会在你的自我被挫伤的时候不会跑开。


想微信公众号接头的同学,微信搜索“草头萃”即可关注,比较方便回看英语翻译相关干货,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我知乎,看相关答案。当然,最系统的,肯定是live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毕竟live的逻辑架构是由我定,而不是围绕单独问题展开。

下面是接头二维码:


user avatar   li-ke-ke-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过了CATTI一级口译的人,感觉有义务来分享一下经验。负责任地讲,如果说学翻译、做翻译,尤其是学口译、做口译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下面这句话:


CATTI一级口译难不难?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同样一条河,小马去过觉得浅,小猫去过觉得深,一切难不难的问题,到了最后,都是会不会的问题。就比如,我去考CATTI一级的时候并不觉得多么难,所以过了也并不意外。但如果一个人方法没有掌握,主要靠所谓应试技巧和肾上腺素练习,那可能确实没那么简单吧。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很多人觉得CATTI一级口译难,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到了考一级的时候,发现考CATTI口译二、三级的那些应试技巧通通失效了。

所以,题主回答的重点会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的方法。我这里故意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而不是“”通过人事部CATTI一级口译“”,就是因为,考试是末,能力是本



能力是考试的终极目的,不要把考试当作终极目的,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概念。

世间的各种问题, 大约可以分为道、术、器三个层面。

”道“的问题,有鸡汤成批供应,但有用吗?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不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因为”道“不亲自经历些事情,是无法真正内化的。在”得道“这件事上,没有鸡汤可以为你代劳,我也不能。更何况,得道后往往就忘言了,这里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太多,唯知己可略叙一二。就比如说,我在这里讲,我之所以裸考过CATTI一级口译(这是真的,我并没有找过真题、也没有看过任何catti辅导书),就是因为我平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还特别努力,这样的话除了勉强给你打针鸡血以外,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器“的问题,讲的人太多,都是经验主义当道,也是忽悠重灾区。比如说,在更为热闹的讨论如何过二口和三口的经验帖里,很多人会说你要保持语流流畅,这就是经验主义的东西。当然,这个我觉得没错,因为我的经验确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口译员,让自己的翻译在别人听起来舒服,而不是尴尬,是基本职业素质。

但是,你也会看到一些人说,听不懂你就编,哪怕啥也没听懂,就使劲儿说,不要卡壳就能过。这种话在我看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忽悠。我不是说你按TA说的这样去做,肯定过不了。二口、三口的考试空子绝对是有的,尤其是对发音、音质和语流控制不错的人来说。我见过听力很弱,弱到希拉里语速的泛主题讲话,翻译出来意思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语音语调不错,神奇地过了二口。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明明在胡说八道还一本正经、特别流畅(其实现在市场上很多“混会”翻译也就是这样)。这不难理解,考二口、三口的人多,录音海量,还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的,换你当考官你听着也累。遇到声音好听,发音不错,语流流畅的,能给过就给过了,要是一走神,可能你翻的硬伤也就过去了。

如果有人按这样的路子,确实通过了,很可能会觉得翻译也就不过这么一回事儿。未来,在口译学习和练习上,也不再往提高能力上使劲儿,而是在“蒙人”上花心思,还会自己觉得自己口译很不错,难以接受别人的中肯意见。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样的忽悠,是非常不负责的,我本人是坚决不会给人这样的建议的。因为表面上,TA帮了你一时,其实,是在毁你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心态再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会让人变得投机取巧,而投机取巧是不会长久的,这句话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大约都有体会。我希望看到我答案的人,能够有所警醒,也不枉我在这苦口婆心。这些“器”的东西,一则主观成分太重往往答案见仁见智,二则往往裹挟着并不讨喜的小聪明(就比如让你不懂瞎编蒙考官)。市场上经常有人利用人们对“器“”的问题的疑惑,来吸引眼球以期牟利。类似的标题你肯定见到过,什么20天达到雅思7分啦、学会了这一招再也不怕***,基本都是这样。真正的作用如何,你就看你有没有20天达到雅思7分,学会了那一招有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很多“器”的存在,就是售卖虚假的希望。它利用了人们希望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眼前最急迫问题的焦虑。但到最后,一定是然并卵。

最简单的例子,你蒙、你编,到了CATTI一口怎么就没用了嘛。为什么? 一是人少了啊,确实考的人少,考官可能没那么疲劳,走神儿少;二是一口的设计,一口题目内容不再是二口那么泛的内容了,很多会涉及一些专业内容(当然不至于非常精,但肯定会有点专业),内容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泛泛的东西,瞎编?很可能整个意思都颠倒了。说白了一口内容的设计就是让你编都编不出来,非得你能听懂说透才行。三是传说中的通过率限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一级肯定比二三级要低啊,那估计考官就不会有能给过就给过的宽松心态,而是能不给过就不给过的心态吧。

所以,我想说,CATTI一级口译并不至于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很多人拿它跟二级比,觉得好难啊, 其实就是因为三级可以瞎编而不离谱,二级还算好编,但到一级编不下去了。考二级应该下的功夫没下够,靠点儿小聪明蒙过了,考一口的时候又露馅儿了。所以,同学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有人说,那我不考一级不就完了,我去当翻译,我就混会赚钱呗,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肯定不推荐,具体原因请参考我在回答考研想考上外的同声传译? - 知乎 里提到的翻译市场的二八现象,或者看我公众号专门分析口译行业的文章,这里不展开说了,默认大家都听进了我的劝告,愿意努力提高硬实力。

那么我们继续讲如何提高硬实力。这就要回到开头的那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用在口译学习上再适合不过。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我刚才说了道术器三层,只具体讲了道和器,术还没提。因为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硬实力,主要是靠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典型的术,它讲的是个策略和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以口译为载体,来讲讲如何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博观,很多同学应该能理解,翻译涉及领域很广,所谓的jack of all trades,你什么都得懂点儿。可惜,很多同学把这个理解成了啥都看看,啥都不好好看,觉得自己好像都懂,张口才发现其实了解的连皮毛都不够。

真的想做好翻译,一定要能够快速学习,但快的前提是会学习。会学习要求你有一个学习方法论,遇到一个新领域,你如何着手,如何深入,如何搞清前因后果。如果你这个基本的学习力没有养成,就要快,结果一定是蜻蜓点水,脑子空空。这个能力养成了,别说翻译,你跟我一样,换个领域混,也一样没问题。

那如何养成学习力呢?阅读。我这里说的,不是让你拿小说从头看到尾,看到好看的情节跟着乐呵。我说的是,深入阅读,读你看不懂的书,最好讲的还是你比较陌生的内容。你说书太厚,看不完,没时间,那好,我推荐Economist。很多人都知道这本杂志,好好看了,每篇都真的读懂看透的,恐怕不多。我曾经也混过Eco中文网,上面有很多翻译,都还是文字层面的转化,理解层面的转化还少,而混Eco中文网的大多还都是学习努力认真的孩子了。可见,这本杂志虽然名声在外,真的能读懂其脉络,get到它英式幽默笑点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量阅读有难度的、内容相对陌生的书和文章,这就是博观。

博观而约取,约取是什么呢?约取是深入阅读,磨炼思维,提炼精华。更具体地说,逼自己去理解陌生和未知领域,通过学习这些新知识、内容,慢慢摸索出理解陌生领域的一个方法论,把这个领域核心内容的逻辑链提取出来,这,就是约取。这个这个过程非常的有意思,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你会发现这可能是脑力劳动最有乐趣的一部分了。插一句,其实我想方设法混入了科研圈,也正是因为我通过翻译,感受到了这种思维的趣味,里面包含的这个思维过程太有意思了,具体如何有意思,有点偏“道”的境界,我真是难以言传,真心希望你去试试,去感受一下。我会在我的live里分享我总结出的套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这里不是主要内容,不展开说了,何况展开说全靠码字讲估计我得累死。总之有兴趣的欢迎来听,不来的,也请你一定试试我说的这个摸索办法,因为学习力一旦形成了,你的世界会宽广很多,什么一级口译,不过是顺便,港真

如果说博观约取讲的是输入,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输出。厚积是什么?其实就是沉淀和内化。很多孩子过了三口就恨不得去市场上接会,把生活过得跟大幂幂的《翻译官》一样。其实真没必要,而且也不太可能。持久和高质量的输出,是需要根基的。你才搭好了半条堤坝,就跑去抗洪,是自毁根基。时代浮躁,不是你放任自己的理由。我学英语多年,从没出去给人做过应试辅导;做到同传,不论给钱多少从不混会。为什么?有人觉得我清高,其实并不,只是我不愿意为了输出而输出,那会掏空我自己。我知道应试是无用功,我不愿意为了几百块浪费时间做于人于己都没有长远好处的事,有这时间不如学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蒙骗别人也蒙骗自己赚钱,我晚上会睡不好,费心思坑别人不如全力以赴。这不是道德问题,是利益问题,我为自己好,所以不能为了点儿小钱,把自己掏空,砸了自己牌子,我需要建起足够强大的堤坝,才能经受的住惊涛骇浪的考验。所以我建议,没有厚积,不要忙着出去做翻译,这个市场,不是你做了100次低端翻译就能换来1次高端翻译,做100次低端翻译的最可能结果是你成了个低端译员。同理,自己积累不太够的时候,不要心急火燎上一级,也不要忙着变现,好好打牢基础,不要为了小利贱卖自己的未来。那什么才算厚积了呢?

10w小时定律我这里就不重复了,不知道的同学自己百度。我练习同传口译的时候,练习的录音材料满了一个移动硬盘。基本保证每天做20min的素材口译,比赛考试前期会稍微增加强度。注意,我说的是素材时长,不是我的训练时长。训练素材不要给自己找乔布斯讲话这种大家都看了一百遍语速内容还特别友好的。我说一下练习素材的选择。英到中,用国外学者的讲座,内容都有逻辑有深度。中到英,用辩论节目,最好内容包罗万象,参与者也都是行业专家,有逻辑之外,思维还有交锋。素材语速快一些最好,练反应、练听力。我曾经拿《一虎一席谈》练同传,简直有飞一般的感觉,爽歪歪。这些素材,都属于一边练,一边能开阔眼界的。你的博观约取能力可以在练习这些素材时,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应用。所谓厚积,其实就是长期高频使用和磨炼你的博观约取能力,用我更喜欢的表达来说,就是应用和加强你的逻辑链拆解重建再表达能力。

厚积到什么时候薄发?其实这都不用你操心。你的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你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但为了让你放心,我给大家一个标准吧,就是你去考CATTI一级口译不管过不过,并不再觉得很难。一级口译你来说,不过比二级口译内容更深入、时间更长、中间间隔更短,仅此而已,我觉得从口译来说,就成了。本来嘛,我平时练习的难度强度本来就不比它弱,我为什么要觉得难。

这基本就是我要分享的,有关翻译学习,口译练习的经验。因为是针对CATTI一级口译,英语学习问题基本默认为已解决,没有多讲,如果对提高英语能力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里,在你学习英语(比如记忆单词、练口语、练听力等等)的过程中,你觉得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什么? - 知乎

我讲的这些,都是摸着良心的。我深知厚积而薄发,这也是为什么,我跨界之后,才开始分享英语和翻译的“术”。因为学习使用英语和翻译学习的“术”,让我摸到了一点“道”,这点“道”,又让我有了更高的,也是更新的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英语和翻译的“术”体系已经基本建好了,不怕大风大浪,随便冲刷。此时来分享,既丰富我自己,可以把这个体系做得更完整和细致,也能真正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

但同样的, 在新领域,又一次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开始了。这不也是生活的乐趣吗?

关于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我有专门开live分享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通过live,除了赚点零花钱,我希望真的能帮助到一些人,让有心上进的同学不要因为“器”的忽悠走了弯路。我这个人做什么都讲求性价比,不喜欢浪费时间,没有结果因此,如果你选择参加live,听我分享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希望你能愿意互动,提前把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到指定邮箱,让我能有针对性地备课,在live里切实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愿意这样?是因为我今天能跟你讲这么多,也是因为曾经有恩师敲打和指点我。我愿意把这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传递下去。

最后还是附上那首小诗,自勉勉人:

你必须拥有很大的福德,

才能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事实上,即便你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你是否愿意醒也是个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睡觉更舒服。

有些人找老师并非为了觉醒,

而是为了睡的更舒服。

即便你遇到有伟大证悟的老师,

他也不可能魔法棒一挥你就证悟了。

因此你需要更大的福德,你才能按他说的做。

你需要极大的福德,才会在你的自我被挫伤的时候不会跑开。


想微信公众号接头的同学,微信搜索“草头萃”即可关注,比较方便回看英语翻译相关干货,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我知乎,看相关答案。当然,最系统的,肯定是live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毕竟live的逻辑架构是由我定,而不是围绕单独问题展开。

下面是接头二维码:


user avatar   cheng-yu-12-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过了CATTI一级口译的人,感觉有义务来分享一下经验。负责任地讲,如果说学翻译、做翻译,尤其是学口译、做口译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下面这句话:


CATTI一级口译难不难?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同样一条河,小马去过觉得浅,小猫去过觉得深,一切难不难的问题,到了最后,都是会不会的问题。就比如,我去考CATTI一级的时候并不觉得多么难,所以过了也并不意外。但如果一个人方法没有掌握,主要靠所谓应试技巧和肾上腺素练习,那可能确实没那么简单吧。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很多人觉得CATTI一级口译难,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到了考一级的时候,发现考CATTI口译二、三级的那些应试技巧通通失效了。

所以,题主回答的重点会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的方法。我这里故意用“学习翻译和练习口译”而不是“”通过人事部CATTI一级口译“”,就是因为,考试是末,能力是本



能力是考试的终极目的,不要把考试当作终极目的,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概念。

世间的各种问题, 大约可以分为道、术、器三个层面。

”道“的问题,有鸡汤成批供应,但有用吗?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不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因为”道“不亲自经历些事情,是无法真正内化的。在”得道“这件事上,没有鸡汤可以为你代劳,我也不能。更何况,得道后往往就忘言了,这里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太多,唯知己可略叙一二。就比如说,我在这里讲,我之所以裸考过CATTI一级口译(这是真的,我并没有找过真题、也没有看过任何catti辅导书),就是因为我平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还特别努力,这样的话除了勉强给你打针鸡血以外,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器“的问题,讲的人太多,都是经验主义当道,也是忽悠重灾区。比如说,在更为热闹的讨论如何过二口和三口的经验帖里,很多人会说你要保持语流流畅,这就是经验主义的东西。当然,这个我觉得没错,因为我的经验确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口译员,让自己的翻译在别人听起来舒服,而不是尴尬,是基本职业素质。

但是,你也会看到一些人说,听不懂你就编,哪怕啥也没听懂,就使劲儿说,不要卡壳就能过。这种话在我看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忽悠。我不是说你按TA说的这样去做,肯定过不了。二口、三口的考试空子绝对是有的,尤其是对发音、音质和语流控制不错的人来说。我见过听力很弱,弱到希拉里语速的泛主题讲话,翻译出来意思都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语音语调不错,神奇地过了二口。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明明在胡说八道还一本正经、特别流畅(其实现在市场上很多“混会”翻译也就是这样)。这不难理解,考二口、三口的人多,录音海量,还都是差不多一个意思的,换你当考官你听着也累。遇到声音好听,发音不错,语流流畅的,能给过就给过了,要是一走神,可能你翻的硬伤也就过去了。

如果有人按这样的路子,确实通过了,很可能会觉得翻译也就不过这么一回事儿。未来,在口译学习和练习上,也不再往提高能力上使劲儿,而是在“蒙人”上花心思,还会自己觉得自己口译很不错,难以接受别人的中肯意见。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样的忽悠,是非常不负责的,我本人是坚决不会给人这样的建议的。因为表面上,TA帮了你一时,其实,是在毁你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心态再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会让人变得投机取巧,而投机取巧是不会长久的,这句话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大约都有体会。我希望看到我答案的人,能够有所警醒,也不枉我在这苦口婆心。这些“器”的东西,一则主观成分太重往往答案见仁见智,二则往往裹挟着并不讨喜的小聪明(就比如让你不懂瞎编蒙考官)。市场上经常有人利用人们对“器“”的问题的疑惑,来吸引眼球以期牟利。类似的标题你肯定见到过,什么20天达到雅思7分啦、学会了这一招再也不怕***,基本都是这样。真正的作用如何,你就看你有没有20天达到雅思7分,学会了那一招有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很多“器”的存在,就是售卖虚假的希望。它利用了人们希望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眼前最急迫问题的焦虑。但到最后,一定是然并卵。

最简单的例子,你蒙、你编,到了CATTI一口怎么就没用了嘛。为什么? 一是人少了啊,确实考的人少,考官可能没那么疲劳,走神儿少;二是一口的设计,一口题目内容不再是二口那么泛的内容了,很多会涉及一些专业内容(当然不至于非常精,但肯定会有点专业),内容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泛泛的东西,瞎编?很可能整个意思都颠倒了。说白了一口内容的设计就是让你编都编不出来,非得你能听懂说透才行。三是传说中的通过率限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一级肯定比二三级要低啊,那估计考官就不会有能给过就给过的宽松心态,而是能不给过就不给过的心态吧。

所以,我想说,CATTI一级口译并不至于有传说中的那么难。很多人拿它跟二级比,觉得好难啊, 其实就是因为三级可以瞎编而不离谱,二级还算好编,但到一级编不下去了。考二级应该下的功夫没下够,靠点儿小聪明蒙过了,考一口的时候又露馅儿了。所以,同学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有人说,那我不考一级不就完了,我去当翻译,我就混会赚钱呗,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肯定不推荐,具体原因请参考我在回答考研想考上外的同声传译? - 知乎 里提到的翻译市场的二八现象,或者看我公众号专门分析口译行业的文章,这里不展开说了,默认大家都听进了我的劝告,愿意努力提高硬实力。

那么我们继续讲如何提高硬实力。这就要回到开头的那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用在口译学习上再适合不过。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我刚才说了道术器三层,只具体讲了道和器,术还没提。因为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硬实力,主要是靠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是典型的术,它讲的是个策略和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以口译为载体,来讲讲如何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博观,很多同学应该能理解,翻译涉及领域很广,所谓的jack of all trades,你什么都得懂点儿。可惜,很多同学把这个理解成了啥都看看,啥都不好好看,觉得自己好像都懂,张口才发现其实了解的连皮毛都不够。

真的想做好翻译,一定要能够快速学习,但快的前提是会学习。会学习要求你有一个学习方法论,遇到一个新领域,你如何着手,如何深入,如何搞清前因后果。如果你这个基本的学习力没有养成,就要快,结果一定是蜻蜓点水,脑子空空。这个能力养成了,别说翻译,你跟我一样,换个领域混,也一样没问题。

那如何养成学习力呢?阅读。我这里说的,不是让你拿小说从头看到尾,看到好看的情节跟着乐呵。我说的是,深入阅读,读你看不懂的书,最好讲的还是你比较陌生的内容。你说书太厚,看不完,没时间,那好,我推荐Economist。很多人都知道这本杂志,好好看了,每篇都真的读懂看透的,恐怕不多。我曾经也混过Eco中文网,上面有很多翻译,都还是文字层面的转化,理解层面的转化还少,而混Eco中文网的大多还都是学习努力认真的孩子了。可见,这本杂志虽然名声在外,真的能读懂其脉络,get到它英式幽默笑点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量阅读有难度的、内容相对陌生的书和文章,这就是博观。

博观而约取,约取是什么呢?约取是深入阅读,磨炼思维,提炼精华。更具体地说,逼自己去理解陌生和未知领域,通过学习这些新知识、内容,慢慢摸索出理解陌生领域的一个方法论,把这个领域核心内容的逻辑链提取出来,这,就是约取。这个这个过程非常的有意思,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你会发现这可能是脑力劳动最有乐趣的一部分了。插一句,其实我想方设法混入了科研圈,也正是因为我通过翻译,感受到了这种思维的趣味,里面包含的这个思维过程太有意思了,具体如何有意思,有点偏“道”的境界,我真是难以言传,真心希望你去试试,去感受一下。我会在我的live里分享我总结出的套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这里不是主要内容,不展开说了,何况展开说全靠码字讲估计我得累死。总之有兴趣的欢迎来听,不来的,也请你一定试试我说的这个摸索办法,因为学习力一旦形成了,你的世界会宽广很多,什么一级口译,不过是顺便,港真

如果说博观约取讲的是输入,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输出。厚积是什么?其实就是沉淀和内化。很多孩子过了三口就恨不得去市场上接会,把生活过得跟大幂幂的《翻译官》一样。其实真没必要,而且也不太可能。持久和高质量的输出,是需要根基的。你才搭好了半条堤坝,就跑去抗洪,是自毁根基。时代浮躁,不是你放任自己的理由。我学英语多年,从没出去给人做过应试辅导;做到同传,不论给钱多少从不混会。为什么?有人觉得我清高,其实并不,只是我不愿意为了输出而输出,那会掏空我自己。我知道应试是无用功,我不愿意为了几百块浪费时间做于人于己都没有长远好处的事,有这时间不如学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蒙骗别人也蒙骗自己赚钱,我晚上会睡不好,费心思坑别人不如全力以赴。这不是道德问题,是利益问题,我为自己好,所以不能为了点儿小钱,把自己掏空,砸了自己牌子,我需要建起足够强大的堤坝,才能经受的住惊涛骇浪的考验。所以我建议,没有厚积,不要忙着出去做翻译,这个市场,不是你做了100次低端翻译就能换来1次高端翻译,做100次低端翻译的最可能结果是你成了个低端译员。同理,自己积累不太够的时候,不要心急火燎上一级,也不要忙着变现,好好打牢基础,不要为了小利贱卖自己的未来。那什么才算厚积了呢?

10w小时定律我这里就不重复了,不知道的同学自己百度。我练习同传口译的时候,练习的录音材料满了一个移动硬盘。基本保证每天做20min的素材口译,比赛考试前期会稍微增加强度。注意,我说的是素材时长,不是我的训练时长。训练素材不要给自己找乔布斯讲话这种大家都看了一百遍语速内容还特别友好的。我说一下练习素材的选择。英到中,用国外学者的讲座,内容都有逻辑有深度。中到英,用辩论节目,最好内容包罗万象,参与者也都是行业专家,有逻辑之外,思维还有交锋。素材语速快一些最好,练反应、练听力。我曾经拿《一虎一席谈》练同传,简直有飞一般的感觉,爽歪歪。这些素材,都属于一边练,一边能开阔眼界的。你的博观约取能力可以在练习这些素材时,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应用。所谓厚积,其实就是长期高频使用和磨炼你的博观约取能力,用我更喜欢的表达来说,就是应用和加强你的逻辑链拆解重建再表达能力。

厚积到什么时候薄发?其实这都不用你操心。你的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你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但为了让你放心,我给大家一个标准吧,就是你去考CATTI一级口译不管过不过,并不再觉得很难。一级口译你来说,不过比二级口译内容更深入、时间更长、中间间隔更短,仅此而已,我觉得从口译来说,就成了。本来嘛,我平时练习的难度强度本来就不比它弱,我为什么要觉得难。

这基本就是我要分享的,有关翻译学习,口译练习的经验。因为是针对CATTI一级口译,英语学习问题基本默认为已解决,没有多讲,如果对提高英语能力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里,在你学习英语(比如记忆单词、练口语、练听力等等)的过程中,你觉得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什么? - 知乎

我讲的这些,都是摸着良心的。我深知厚积而薄发,这也是为什么,我跨界之后,才开始分享英语和翻译的“术”。因为学习使用英语和翻译学习的“术”,让我摸到了一点“道”,这点“道”,又让我有了更高的,也是更新的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英语和翻译的“术”体系已经基本建好了,不怕大风大浪,随便冲刷。此时来分享,既丰富我自己,可以把这个体系做得更完整和细致,也能真正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

但同样的, 在新领域,又一次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开始了。这不也是生活的乐趣吗?

关于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我有专门开live分享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通过live,除了赚点零花钱,我希望真的能帮助到一些人,让有心上进的同学不要因为“器”的忽悠走了弯路。我这个人做什么都讲求性价比,不喜欢浪费时间,没有结果因此,如果你选择参加live,听我分享我的英语翻译学习之术,希望你能愿意互动,提前把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到指定邮箱,让我能有针对性地备课,在live里切实解决问题。

我为什么愿意这样?是因为我今天能跟你讲这么多,也是因为曾经有恩师敲打和指点我。我愿意把这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传递下去。

最后还是附上那首小诗,自勉勉人:

你必须拥有很大的福德,

才能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事实上,即便你遇到那个把你唤醒的人, 你是否愿意醒也是个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睡觉更舒服。

有些人找老师并非为了觉醒,

而是为了睡的更舒服。

即便你遇到有伟大证悟的老师,

他也不可能魔法棒一挥你就证悟了。

因此你需要更大的福德,你才能按他说的做。

你需要极大的福德,才会在你的自我被挫伤的时候不会跑开。


想微信公众号接头的同学,微信搜索“草头萃”即可关注,比较方便回看英语翻译相关干货,当然你也可以关注我知乎,看相关答案。当然,最系统的,肯定是live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毕竟live的逻辑架构是由我定,而不是围绕单独问题展开。

下面是接头二维码: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姐和牛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



当然,他们的工作都是说服客人消费,只不过小姐们会一杯一杯的劝你喝,牛郎们则多是一瓶一瓶的灌自己喝。



银座有一些不接生客的老店,那里的陪酒女郎,气质与谈吐都挺好的,既不穿红戴绿,也不做贴片长指甲,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同行客人而非服务者,满分十分,涩谷辣妹打三分,她们大概可以打到七八分,少数还能够进行流利的英文对话,如果你是第一次被朋友带去的,她们会主动问你是哪里人,来东京干嘛,喜欢东京吗,接下来有没有什么别的旅行安排或工作行程等等,不管你说什么,她们都会用一种宝冢娘役盯旦那的眼神痴痴望着你哪怕你正背对着她。



总体而言她们多数时候是以倾听者的姿态,给出一些简单问题等待你回答,接下来就顺着你的回答引出其它相关话题,碰上你只想和你的朋友们聊天,她们就会坐在旁边安静斟酒,发现你的杯垫湿掉了,会立刻换来新的,并悄无声息的抹去酒痕。



在你和朋友聊天聊得很起劲或是互相开玩笑的时候也跟着笑几声表示她们有在听,如果你想跟她们玩非色情游戏她们也会配合比如我就教她们玩过我小时候玩的“王婆婆卖茶”,至于色情游戏我是没见过,整体环境给人的感觉就是灯比较暗的沙龙,当然如果消费比较高,点酒充卡加起来两三千万这样,小姐们还是很愿意一起出台的,出台不等于就是同意进行性服务,性服务应该是另外的价格。



俗话说,优秀都是靠同行衬托出来的。



所以下面再聊一下牛郎。



在我还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牛郎的时候,我以为牛郎都是筱原千绘漫画里的样子,黑长直,异色瞳,手指纤细而修长,眼神带电,声音可能还会带autotune.



遗憾这样的幻想仅在我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就破灭了,年纪轻轻的我怎么也没想到我会和我妈一起被几个五颜六色的非主流鼻祖围在中间要我们买很贵的酒给他们喝。



我很少抨击人类男性的长相。



但是日本牛郎真的太不像人类男性了,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就是瘦,骨瘦如柴,加上粉底奇厚,眼圈奇重,给人一种作息极差,油尽灯枯的印象。



你买你妈个杰宝啊,我对我妈这样说。



作为一个出来见世面的四川人,花钱是小,人命是大,我真的好怕他们被我们母女俩喝死了。



我妈却笑嘻嘻的说,诶呀来都来了,坐一哈多。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桌上已经摆了几排空酒瓶,几个牛郎踩在沙发上互相拼酒,我们母女俩没人陪聊,只能面面相觑,闷头吃柿种。



我清楚的记得桌上有只深色亚克力材料的盒子里面压着一叠账单,我一边翻一边吼我妈说,快走快走,我一秒钟都不想多呆了。



我妈买完单安慰我说,幺幺,你不要不高兴嘛,主要是这个地方档次太低了,他们说不来四川话,我们的体验感才不好。



所以后来,我们又一起去了回更高档的牛郎店。



体验的确比上回丰富,至少我妈斥出巨资有所收获——不仅用比日本人流利不了多少的椒盐普通话聊上了天,还摸到了头牌牛郎的奶奶。



头牌就是不一样,滔滔不绝,热情似火,还主动解开扣子,硬要让我妈摸,可能因为我在场,我妈表情堪比刘胡兰。



我看热闹说,你摸嘛我不和我老汉儿说。



她翘起兰花指,别别扭扭将手放进牛郎的衣领,其余牛郎纷纷鼓起手掌,我在旁边看得干着急。



-手感如何?

-吸溜耙。



我责备她说,你咋这么老实喃,喊你摸奶奶你就只摸奶奶嗦,奶奶摸完摸雀雀啊,不摸白不摸。



我妈一边笑一边打我,她说老子才不得那么瓜,又要请他喝酒,又要服务他。



-哪个喊你服务他了,你不晓得黑起屁儿掐啊?

-算了,没得意思,以后不来了。



就事论事,真的没意思。



和银座那些陪酒女郎差距太大。



同样是花钱消费亚撒西,我还是更愿意坐在清净的地方被女孩子轻手轻脚拣去落在脸颊上的睫毛并说一声稍等一下哦,好了,而不是被几个男人围在中间吵吵闹闹,问我包包哪里买的,香水什么牌子,下榻东京哪个酒店,给我一种直男装Gay蜜装得大家都很憋屈的感觉。



几杯黄汤下肚,我指着我妈问身旁另一个牛郎说,如果那位客人想摸你的金玉你会躲吗?



他说,我们的客人不太会这样,但如果客人坚持的话,抱着专业的工作态度,我不会躲。



-所以专业的牛郎是愿意被摸金玉的。

-如果那位客人也让我摸欧派的话,我会更愿意。



狗日卖钩子的,搞色情擦边球的是你几爷子,立道德高牌坊的也是你几爷子,酒也喝了,果盘也吃了,现在居然还想占我妈便宜。



我说去把账单拿过来,我们要买单了。



他问我,要升级成钻石会员吗?



-钻石会员就给摸金玉吗?

-我想是这样的。

-可以一边摸一边听你们唱杰尼斯偶像的歌吗?

-你喜欢Arashi吗,我唱Arashi给你听好不好。



哈哈哈,Classic shit.



-妈,你还想不想摸雀雀?

-不想。

-那你想不想点他们出台?

-老子害怕一屁股把他几爷子坐死了。



哈哈哈,LMFAO.



很明显日本人在创造牛郎这个职业时没有考虑过日本天真富婆市场以外的用户群体。



和陪酒女郎一样,牛郎的定位也是陪聊服务,但是对我来说,我就是不喜欢和几个男人一起坐在沙发上聊女性话题,并且还有一些活路,可能也不适合相对阴柔的他们来做。



我觉得,如果把银座的陪酒女郎当成现代人类花钱享受古代人类宴请宾客时的美婢斟酒服务,牛郎的金玉无非就是一种种植在软色情果园里的水果。



在日本我是不了解,但是在我们四川挑水果,只要你摸过了,老板就憋憋要喊你花钱买回屋吃的。



懂我意思了吧民那桑?



If he can’t fuck three times a night, peace.




—————————


有网友就刘胡兰一词在评论区留言举报我,甚至还有人诅咒我爹要倒大霉,怎么说呢,有点吃惊。


安宁喂,我还是统一回应哈。


是这样的,大家伙儿,我们一定要少上网多读书,没事健健身,孝敬孝敬父母,人间腌臜,地球拥挤,但它永远遵守着秩序,这个秩序极为简单,只需要你管好你自己,凡事看开些,所以,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为了我们共同的下一代,给阿拉善种点树吧,顺便把键盘也埋了。


AKA, mind ur own business, I don’t give a shit.


说真的,如果不是我早就匿名了,我甚至可能会怀疑你们这些绞尽脑汁招惹我的人,都是一群诡计多端的0.


散了吧,我腻了。


user avatar   liang-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进了什么奇怪的时间线吗?老外穿个旗袍穿个唐装什么的不是经常能看到的吗?


user avatar   feng-xiao-y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30多岁,军飞各种理由退役的。就是为了去通航赚钱。

军飞一年20多万,也就比民飞委培的飞行员高一点。其实很合理!

所有的军飞其实和民航委培生(航空公司出钱培养,卖身契还在航空公司)差不多呀,你所有的学费都是部队出的。投入至少5年,1000小时,几百万学费。当然要从后面收回来。

所以很多军飞都觉得手艺练出来,分配的房子到手或者户口转好,子女教育无忧了。开始各种作妖,体检不达标、身体慢性病、闹情绪等,甚至关系还没转出就已经在外面飞着赚钱了。大多40多岁也算是还了部队的情意,两不相欠了。有少数30岁就闹着出来的,确实有点那个。

其实主要是部队不缺飞行员,外面没卖身契的机长一年百十万的眼馋。

我觉得价格合理,飞行员40多岁走不上管理岗位,出来转民航通航,挺好。

部队不养老。


另一种,在部队受委屈,被穿小鞋,家庭照顾不到,长期冷板凳这类情况更多。出来自谋生路很正常。我老板(准确说是租客)是家庭照顾不到,我教员朋友长期冷板凳只好转业回家。


******

回答喷子,

我10年前帮助一些陆航飞行员转到地方,他们现在大概都50岁左右。要么在国网、珠海直、中信飞行在国家建设第一线,要么在各通航公司当总飞。 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比在部队做冷板凳更好,不是么?

我单位现在的老板和教员,同期生,都35岁。也都是部队飞行员专业出来的。




     

相关话题

  长相很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都遇到过哪些套路? 
  家里有一只怎么拍都上镜的猫是一种什么体验? 
  秒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一个很丑的女朋友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哪些「童言无忌」让你啼笑皆非? 
  侧脸比正脸好看是种怎样的体验? 
  财务自由的感觉是怎样的? 
  在部队过生日是种什么体验? 
  进入满功率运行的核电反应堆厂房是怎样一种感受? 

前一个讨论
准空乘准备进入航空圈,听闻这个圈子很乱,真的吗?
下一个讨论
2019年公务员待遇真的降了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