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朝鲜人的实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第1页

              

user avatar   luo-mei-lu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堆的人吹七八十年代的朝鲜生活,究竟如何呢?

即使是一般的高干家庭,生活条件也相当够呛。

下面,分别从表面上的样子、朝鲜人自己的对比、韩国人的感觉这三个角度来深入剖析。

七十年代,表面上看去,朝鲜生活水平比起亚洲大多数国家还算是光鲜的,1978年《人民日报》的访朝代表团曾经出过一本《朝鲜纪行》,带着极大的善意正面描述:

“共和国北半部的劳动人民不仅在衣食住行方面,而且在社会文化生活方面也得到共和国的优厚待遇。实行了普遍的免费教育制,劳动人民根本不必为孩子们的就学问题担心。全国还实行普遍而完全的免费医疗制,劳动人民还享受带薪休假和公费休养的照顾。国家和社会经费开办的保育、教养设略去俱全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使儿童们幸福成长,劳动妇女得到为期七十五天工资照发的产假,得到特别照顾。社会文化福利事业费用每年都在增加。仅在1970年,该项费用增长到1956年的10倍,在国家预算中占百分之二十以上”

角度非常正,宏观概括,但没具体去探研质量

文章接下来,开始憧憬着半岛的统一,语气上完全是朝鲜人民生活水平虽说完美得不得了,但不能忘记南方同胞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一样:

“朝鲜人民决不因为已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满,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祖国的南半部还在美朴集团罪恶统治下,实现祖国统一是摆在全体朝鲜人民面前最重大的格明任务。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顺着时间的长流往前看,祖国的锦山绣水的未来将是更加光明灿烂”

(注:据我国当时的报道内容,1978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是台湾的70%,人均寿命67岁,出口规模达到100亿美元,71%的家庭有电视机,四分之一的家庭有冰箱。小汽车已开始大规模出口中东、非洲、中南美洲。而朝鲜非常奇怪,自1965年之后就极少再对外公布经济统计数字)

整个长篇报道的结尾是这样的:

“众志除妖孳,北南共一家。我们同朝鲜同志相约在汉城、釜山重逢,为将来一起去访问济州岛干杯。这个日子一定会到来,难道还有任何疑问吗?”

-----理想非常丰满

曾经,朝鲜美女特工金贤姬也是这么认为的。做为高干家庭长大的子女,同时又是首都高校的优等生,她也深信南朝鲜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1987年,她被选中和另一名老特工金胜一搭档,一起将炸弹悄悄安放在韩国客机上,飞机在印度洋上空爆炸,115名急于见到家乡亲人的南韩劳工和机组成员就这样魂散蓝天。

金贤姬被捕后,被引渡给韩国方面,她从而有机会亲眼目睹了“水深火热”、传说中乞丐遍地、失业者众多的南方人民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从下面的内容也清楚的反衬出朝鲜干部家庭的生活质量。

当时她被韩国警方无休止的审问审烦了,想出门看看汉城老百姓的生活,她非常好奇,也有点疑虑:

我想他们一定是为了使我就范才只选了汉城正面的地方,我想看看隐藏在这热闹繁华的街道背后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看上去繁荣富裕的国家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吗?!

她先是被带去汉城的夏绿蒂百货商店,所见所闻,却并不能让她服气:

我关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到处堆放的商品究竟是外国制造的,还是韩国制造的?从商品质量和商品名称来看,我觉得肯定是外国的,可是特工们硬说是韩国制造的

韩国人哪里知道,对金贤姬这种北方女孩来说,高大上的商场远没有一条汉城的小破街更有杀伤力:

“这是一条仅能一个人通过的路,两侧全都是饮食店,一家挨着一家,吃的东西全都并排摆放在通道的两边,看上去有点儿脏乱,有炒饭、饼、油炸食物、面条、米饭、猪头肉、血肠……摆放的全是好吃的东西,我不禁流出了口水。‘哪怕一次呢,如果能把母亲和家人带到这里来,让他们痛快快地吃一顿那该多高兴呀!’1987年最后一次假期,我想起外婆特别爱吃香瓜,于是我事先求招待所(她接受特工训练的地方,也是国内呆过的最好的地方)的大妈给我弄点香瓜,可是没弄到,只弄来了一个西瓜,没办法,我拎着西瓜回了家,家里人很高兴,说好长时间没有看见西瓜了,可是切开西瓜一看,好象不新鲜了,有点烂了,但还不舍得扔。于是全家人分着吃了,结果母亲吃坏了肚子。转了一下汉城市场,看到各种食品和商品堆积如山,我就想起家人,心里不是滋味”

她又想看看韩国的农村,而且特意挑了一个没有铺马路的小村庄,进村后,又专门选了一家连柴门也没有的简陋家院去看。结果受的打击更大:

正面一间铺着地板的大房间里,并排放着冰箱和米柜,旁边的饭桌上放着电话。这些东西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不禁吃了一惊,连这样不起眼的小乡村都有冰箱、电话、米柜。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我向有点发暗的屋里看了一眼,看到有装衣服的衣柜和电视机,文化方面的家具用品应有尽有,使人难以置信这里是乡下农家。关上门,转过身来正面出来,我看见走廊里还放着一台冰箱………没想到韩国已发达到连借住这样简陋房屋的人都有冰箱的程度了。把这样贵重的东西放在板房里,而且(冰箱)门上还不上锁,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这样的社会

----似乎越是自称消灭了私有制的国度,民众却越热衷于事无巨细的给东西上锁,生怕失去。

回到汉城,她又逛了逛卖衣料的东大门市场,总算被她挑出一个毛病:

‘为什么韩国没有卖尼龙的商店呢?’我估计韩国的纺织技术还没达到生产尼龙的程度。

可回答却是“这里没有人爱尼龙的衣服,因为都知道合成纤维对人体有害。漂纺技术发达、能批量生产出比尼龙更好的产品,其质量不亚于有弹性、不易出褶的尼龙产品。在韩国,尼龙早被当做便宜商品对待了”

但她运气还好,在闲逛中又逮到了一个韩国底层群体吃饭的小摊:

快要走出菜市场时,我看见一个放着长椅子、卖吃食的摊位。“那边是什么人在吃东西?”从我看了一眼的印象来看,与常见的高级餐厅情形完全不同,并没有一个象样的桌子,只是放着长椅子。“这里是收入最低的下层人吃饭的地方,顾客主要是做小买卖的人、搬运工、还有买东西的大妈这些人”。我大致看了一眼摆放在那里的食物,除了米饭外,还有疙瘩汤、面条以及猪头肉等等。
“吃的比我家还强哪!”我脱口说出这句话,虽说是无意中说出的话,但却是事实。


对金贤姬震撼更大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 而是自由多元的社会氛围。

“街上人山人海,连走路都很费劲。不过好象也不是因为有事才来的,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们谈笑风生、昂首阔步地走在大街上,这是多么自由的气氛呀!”

更令她不可思议,三观崩溃的,是下面的事:

“喜欢吃什么?自己挑!”特工们把食物的选择权给了我。因为以前非常喜欢吃血肠,所以我用手指了指位于通道中间的一家血肠……餐厅中间的桌子边坐着几个年纪相当大的男人,他们的说话声音很大,挺吵的。他们的前面有几个酒瓶子已经喝空了。
“这次总统选举投票率低是政府的责任,还不是因为失信于民吗!”
他们正火爆地谈论着不久前的总统选举。
“也不能说都是政府的责任,国民也有责任,大家都只想着自己的话,所以不能光责备政府!”
“总之,在野党也好,执政党也好,如果这次不吸取教训,重振旗鼓的话,就会出乱子的;在野党如果让点步的话也就取得更大的胜利了……”
我不能相信他们竟能不分场所,带着诽谤语气大声地批评政府。我看了一眼坐在前边和旁边的特工们,他们虽然听到这些话,但毫无反应,一付泰然处之的表情。

金贤姬发出灵魂质问:

身为特工,都不抓说政府坏话的人,这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里不得不插入一段:

小将们驳不了内容,只好骂金贤姬是叛徒,以否定她的话可信度---这不过是炫耀无知。1988年的韩国,老百姓已进入到私人小汽车时代(年产40万辆),家庭电话也已普及(1985年每100人有15部电话,不含公用), 人均住房面积即使在1980年也达到2.8坪(一坪等于3.3平米,相当于人均9平米),汉城55%的住宅有浴池。(以上数字均见《南朝鲜概观》)。

假设金贤姬真的被韩国利用为政治工具,在她的自传里故意大吹特吹韩国生活,怎么不吹这些更高大上的东西?而金贤姬书中对韩国的物质羡慕,竟然只不过是冰箱,以及街上众多的小吃摊!这即使在当时中国各城市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何况以韩国人的性格,指使金贤姬吹自己不可能这么捡芝麻丢西瓜,所以小将们这种不堪一击的低级理由,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J

韩国人生活早就过了吃好吃饱的层次,1968年韩国城市工人家庭月平均收入是56569韩元,69年工人阶级人均年收入33万3600韩元,1969年一斤牛肉卖340元。当时韩国一个三口之家,69年一个月只需1.5万韩元就可以维持生活,其中伙食费6300韩元,一个月吃个几次牛肉还是吃得起的。换句话说,只在肉食购买力上,相当于今天拿着5650多元的家庭月收入,买34元一斤的牛肉。(资料分见日本1980年6月号《月刊海外市场》第75页;韩国《韩国经济政策三十年史》、韩国《东亚日报》79年3月6日),可见50多年前的韩国民众已勉强和今天中国水平差不多。北朝鲜根本不存在任何比较资格。


继续正文:

金贤姬生在一个朝鲜的高级干部家庭,自小在父母的厚爱中成长。她的母亲也是富户出身,漂亮且教养良好。金贤姬出生后不久,父亲出任驻古巴的外交官,一家人随同在国外生活,条件优越,日子舒适。但后来金父调回归朝鲜,尚未归国,在转机到莫斯科时,金贤姬就深切感受到生活质量的变化:

在莫斯科,用萝卜汁做出的饭,对于口味高的我来说实在是难以下咽,肚子虽然很饿,但却一点儿也吃不下去,我不禁多次想起了在国外生活时吃的食物。“从今往后,不管什么样的饭菜都应该习惯着吃!”我不太明白母亲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总算习惯了伙食。母亲又花了几天时间外出,买了毛外套和很多类似于锅之类的炊具。这些东西成为以后重要的生活器具。在莫斯科买下的那些器具,直到20年后的今天还在使用。

至于回到朝鲜后,她享受的“高干千金”的生活就更是不堪想像。

首先,因为父亲的职务待遇,她们家搬入了平壤最好的公共住宅,而且住在“上上下下都很方便的三楼”。不过,即使如此,这种“好”也与常人的想像有极大差距:

这套住宅是旧式的,已住过十多家,每户有一个水管,下水道和卫生间是共用一个。而且要用蜂窝煤做饭取暖,非常不便,但又没有办法。下水道和洗手间共用一个,其苦衷是非同一般。
夏天还可以忍受,一到了冬天,水管经常破裂,周围都会被水淹没。然后那水再一冻,往外提水非常困难。几乎每年冬天卫生间的管道都冻,无法使用,给住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烦恼。急用之,就会四处寻找其他厕所,没办法就用学校的厕所。即使管道不冻时去厕所也麻烦。总是要排队等着,早晨上班时间常常急得直跺脚!有时后面的人忍受不了,便向里面的人大声喊道“快点出来呀!”
每到晚秋腌辣菜的季节时,20户人家挤在一层楼内仅有的两个水管处,共用水管处就变得格外热闹。一到腌辣菜时,立刻全家动员。先把白菜和萝卜卸到公共住宅前院,然后全家人一起把它们摆在楼道里。即使不这样,每家那高高堆起来的蜂窝煤已使走廊变得狭窄了,再加上这些腌制辣菜的材料,走廊变得更加狭窄了。不仅如此,大缸把走廊都占得满满的,人们通过时,都不得不侧着身子才能通过。有时还要表演飞越大缸的惊险技艺。腌辣菜时洗菜成为大问题。最后决定按这样顺序三班轮换洗菜:早晨4点到7点,中午到午后2点,晚上5点到8点。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全部洗完那么多白菜,也是非常匆忙的。有时天刚亮,4点钟就起床,和母亲两个人洗菜,手都冻僵了,动一动手指头都很困难。女人们把菜腌完,手火辣辣地疼痛,甚至痛得哭了一晚上。在冬季总用水的女人们,手指变得粗糙开裂,却依然毫无办法。来到韩国以后,初次见到这里的家庭主妇们收拾东西或者腌辣菜时都戴上胶皮手套,觉得这可真是个好办法。如果能送给毫无闲暇整日忙于家务的母亲一双这样的胶皮手套,那样她会多么高兴啊!
腌完了辣菜,还要在公共住宅前院里挖个能埋下两三个大缸的窖,然后安上木板,钉成象箱子一样的东西,把缸放在里面,然后一定要上锁。尽管每次取辣菜时都得开锁,极为不便,但是与辣菜全部被盗相比,还是值得的。
越冬准备万不可缺的是蜂窝煤,一般只能从每条街的蜂窝煤工厂里买到。一到发放蜂窝煤的日子,不管大人、孩子,全家动员,把煤装到桶里、盆里、堆积在楼道里。走廊里被黑黑的蜂窝煤堆积得满满的,极不美观,所以在蜂窝煤的侧面粘上白纸,以此遮挡。进楼时弄碎的搬运时弄碎的煤,在星期天借来手动机器,一个一个地重新作孔,干燥后再使用。但蜂窝煤极易弄碎,所以男人们的休息日几乎都被补蜂窝煤所占据。烧蜂窝煤最危险的是煤烟。因煤烟中毒而发生的事故非常多。为了防止煤烟中毒事故的发生,就组织了“煤烟巡逻队”,各家各户巡逻,通常是在夜里一两点钟巡逻,敲开各家的门,把人叫醒,看看确实没有异常情况,然后盖上印章再走。煤烟巡逻队是从每家里派人组成的。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于国外生活的我来说,适应这种生活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但我们的住宅与周围的公共住宅不同,是走廊在外面的,据说这是最好的公共的住宅。特别是周围,学校、诊所、煤厂、精米加工厂、商店等各种方便设施鳞次栉比,生活起来确实很方便。即使这样也觉得相当不便,不知其他公共住宅的人们怎么样?
-----以上均录自金贤姬自传:《现在想成为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因为南北生活反差太大,金贤姬后来回忆她看到汉城的真容后,“我真羡慕在汉城生活的人们。‘在美丽的汉城,在美丽的汉城生活……’我确实象《汉城赞歌》的歌词所说的那样,热切希望在汉城生活………”

------回复中有一群小将还在自欺欺人的拿金贤姬身份说事,以此否定她的证言。

其实金贤姬已经很给朝鲜留面子了。反倒是亲身深入过80年代朝鲜的中国人不是没有,做为“血盟”友邦的人士,他们的话可远远比金贤姬更打朝鲜脸一千倍、一万倍!

一位67届老知青,1980年就是乘坐青岛远洋公司的“甜水海”号货轮在朝鲜的南浦港过的春节,他本人发的文章,以及配有他本人和单位同事们的集体照,现因种种原因,在互联网上已难看到图片和全文。但他文章的节选在网上还是能找到的。他亲身去逛过朝鲜的港口南浦,也亲眼目睹了朝鲜人民的悲惨生活,朝鲜码头工人甚至偷偷的“捡拾我们扔掉的包子,他们把从泔水里捞出的包子甩干,用旧报纸包好揣进棉衣。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们集兴奋、惊慌、羞愧于一体的表情。人都有自尊心,不是难到了极处,谁会做出如此举动?想想我们的1960年吧。我装作啥也没看见,漫不经心的拍了拍他们的后背,便慢慢的走开了--- 给人家留点尊严吧”

记住,那还是1980年

===========================================

回复中总有一些迷惑发言,比如 @叶盐亭 等,叶盐亭首先造谣金贤姬是什么“海外朝鲜侨胞”、“去过日本”(炸机前),被揭出错误,接着又拿什么韩国人工作时间、住房说事。这些人大概忘了,整个七八十年代,东亚发达区像日本、中国台湾省、港澳的人们工作时间普遍高于不发达地区。即使是我国大陆,深圳、东莞等沿海地区的人们工作时间也远远超过内地。难道这代表发达区人们生活水平不那么高,不受内地人羡慕?即使到今天,沿海发达地区人们工作普遍996,也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至于住房,当时韩国的住房状况还真没到日本那份上,是否代表日本生活水平不如韩国? 据相关数据,七八十年代,朝鲜工人的人均住房面积也不过5.3平米,这还是分配到住房的工人。而我上面引用了南朝鲜的资料,1980年韩国人均住房面积是9.2平米。

叶盐亭又说什么“1986年朝鲜平均寿命71岁,韩国69.5岁,80年代可以说不仅是饮食,健康水平韩国也不如朝鲜。”---很可惜,那是朝鲜自己统计的自吹自擂,按世界银行本就对朝鲜的高估,到1988年朝鲜人均寿命也才69岁,还低于韩国1岁。

而根据前边的资料统计,1960年代末韩国工人家庭的月收入56500多韩元,牛肉340元一斤,吃饱吃好并无问题。当时71%的家庭有电视,四分之一的家庭有冰箱。比起朝鲜来,70年代末的韩国生活水平至少吃饱吃好不成问题,更不要说私人小汽车、电话、空调开始普及的八十年代。如果这都叫地狱,那北朝鲜又叫什么?

至于农业,呵呵,朝鲜尽可以吹它1984年的粮食产量达到1000万吨,但人均粮食配额却在那摆着:党政官员人均日粮食配额不过700克,特种部队战士达到800克,但其中30%要混入杂粮。普通士兵700克,大米与杂粮的比例却高达3:7,一般工人和大学生每天只有600克,米杂混比也是3:7,而初中学生每天只有400克。

而且,还有两笔数字说明了朝鲜统计的虚假,第—,果真有1000万吨粮产量,以当时朝鲜人口来看,会有相当多的盈余。而事实是,1986年,朝鲜就迫于粮食不足,不得不进口粮食。1987年朝鲜领导人公开承认国家粮食不足,政府不得不削减公共分配体系配额的20%,同时紧急进口。

第二,我国远洋货运的工人在朝鲜元山亲眼目睹到朝鲜儿童营养不良!请问,我国工人有何必要捏造事实,硬要诽谤朝鲜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位老海员眼中的真实的朝鲜,看完非常有意思_逍遥右脑

另,叶盐亭说什么“80年代的朝鲜不仅人均耕地面积是韩国的两倍以上,还有苏联支援的石油”----非常可笑,众所周知,从70年代到80年代,韩国耕地是不断下降,农业人口也不断下降的,这是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都会经历的事。1960年韩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2%,而到1980年剧降到仅仅28%。而且,耕地面积也得看内容结构,大米才是南北共同喜欢的主食,1989年韩国水稻面积依然有136万公顷,而朝鲜是62万公顷,考虑到人口南方不过是北方一倍而已,至少在最重要的项目上,朝鲜无法人均达到韩国一倍。更不要说水稻单产,朝鲜远远不如韩国,至少也要少4分之一左右。

但就是韩国在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同时,韩国的粮食消费却和结构却不断上升,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请问,这算哪门子韩国人节衣缩食?

叶盐亭进一步造谣:

“韩国直到2000年后才逐渐开放美国、中国及东南亚的粮食进口,事实上80年代韩国人过的也是节衣缩食。”

而实际上,韩国早就大规模进口粮食:

随后,韩国政府出巨资高价收购农民大米,以扶植大米产业,获得巨大成功,大米不仅自足,而且充分保障需求。1988年,韩国大米产量670万吨,远超朝鲜。

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进口粮食就少:

即使叶盐亭拿2017年说事,韩国人均肉类、海产消费量也是高于中国的,更不要说比朝鲜。

所以,韩国的吃食问题上,粮食自给率、耕地面积大为降低,人均消费的数量、质量却越来越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民的电视机、小汽车都成为普通家用品。副食越来越丰富。 让粮食贫乏,连口粮配给都难保障的朝鲜人看到感到震惊,有任何值得奇怪之处吗?

叶盐亭抱怨别人禁言,却从不反省自己回贴质量过份虚假,而且充满谎言。

待续…………


user avatar   wang-jia-41-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儿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我校2016年的时候举办了一次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比赛结束后一个NK的竞赛生深夜跑路了。

这学生之前代表NK参加过两次奥赛,获得过两次银牌。算上2016年的这次,总共是三枚银牌。

他跑路的时候,用他爸爸给他的钱从HKUST那个巨偏僻的地方一路打的士到了HK机场,找到韩国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后向其求助,在联系了韩领事馆之后又迅速前往领事馆。

是的,他爸爸事先是知情的。他只提前告诉了他父亲一个人。他爸爸是NK南部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他出国之前,他父亲毅然给儿子筹措了约200美金路费。

这200美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我校半夜时分除了的士根本没有可以及时下山的交通工具。科大距离机场遥远,而且HK的士价格非常昂贵。

他选择的时机很好,那是他超龄前最后一次参加竞赛的机会,而且HK正好有韩领事馆。

他也很聪明,他选择打车到机场而不是直接到领事馆,毕竟一个语言不通的人深更半夜打车到领事馆怎么看都很可疑。而且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领事馆晚上未必有人可以给他开门。

如果哪里一定24小时有韩国人的话,那就只能是国际机场了。

正好那个时候NK和CN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所以这个中学生在韩驻HK领事馆躲了两个多月后,CN给他发了出境许可。

韩国给他办了新的护照,CN还给他了补了一张HK的签证,让他去了第三国中转,最后去了韩国。

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才终于跑路了。

整个脱N史上,成功从HK跑路的就他一个,可以说空前绝后了。

能多次参加国际竞赛还获得非常优秀成绩的人,在NK怎么也算上人上人了,就这都要冒着巨大风险逃走。

他父亲在事先知情的情况下,给他筹措路费,冒着全家给崩了的风险也要把他这个儿子永远送出去。

你说NK是个啥实际水平。


user avatar   szy-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7月31日更新,补了几张图和视频。

火车经我考察是03还是05年株洲厂产的,从新义州出发前往平壤,一百八十公里共行驶5个小时左右。

一路上见到的货运火车几乎都是这样的,破损部分用木板或稻草修补

农村是没电的,而且朝鲜极度缺油,一路上只见过三辆拖拉机



大巴上拍的,竟然还拍出了移轴的效果





第一张是我们住的平壤饭店(仅次于羊角岛和高丽),第二张好像是对面的国家剧院,经推测朝鲜元和人民币汇率大概是1200:1,饭店一瓶矿泉水15朝鲜元,饭店最高级的套房一宿大概12000朝鲜元(金日成大学教授工资约七八千块),酒店停车场里停着不少红旗、奔驰、奥迪,还有一辆大众辉腾,咱也不知道这得是多大官了,之前在三八线看到一个两颗星的胖将军坐的车是个长得像捷达的丰田...


朝鲜的生活水平和建设可以分成三个等级:平壤,其他城市,农村









朝鲜在镰刀锤子中间加入了象征知识分子的毛笔


奇观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908952128139264

夜景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909592200069120




汽车真的很少,私家车都是国家分配,一般给突出贡献者和大官开,以朝鲜的经济水平来说出租车贵的离谱,起步价要$2





柳京饭店,实际上空壳子一个,整个平壤连所有道路亮路灯都保证不了,非主干道漆黑一片,很多城市家庭窗下安装太阳能板供晚上照明用,即使它缺电,但只要你能看见领袖画像的地方一定是有灯的

面貌

应该是单位组织参观金正日故居

非常非常非常深的地铁,防护功能绝对强。





射击馆拍婚纱照的军官夫妇



金日成大学

真正的“社会主义文艺”,阿里郎表演,放大图片对面宣传标语实际上是几万人用翻板打得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905970166816768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906113511288832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906806922141697


开城



平壤下班

看阿里郎表演的劳模们

全国第一餐厅玉流馆的菜单

平壤到开城的高速,大客时速50迈,一地大坑,都能给你颠飞咯,没石油就没沥青,没沥青马路就全是大坑,坑实在太大就拿水泥填上




(这里有几张没树叶的照片是我朋友在我之后去朝鲜拍的,我的找不全了,拿几张他的顶上)


user avatar   lonely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是作者的第一手亲身经历,诸多感悟和遭遇和那些流水账的朝鲜攻略游记完全不同,请您一定耐心读完。

朝鲜这个国家在世界上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即使你不能自由旅行,它带给你的震撼与思考广度也是巨大的。

正文开始:


对于99%的人类,“朝鲜”和“north korea”始终是个极其神秘与好奇的名词。


三年来,公众号后台就经常有人问,有没有去过朝鲜?鳗鱼能否分享下在朝鲜的感受?——这个国家占据着后台所有问询国家频率排名的NO.1

世界夜光图的黑洞——“north korea”,"北朝鲜"


我曾经也说过,我其实对朝鲜旅行不太有欲望,因为朝鲜不允许自由行,必须要跟团——而如果不允许自由行动,不能当地人交谈,就失去了我旅行的最大初衷与意义。


以下先放几张图来开始文章:


以上,是震撼的,朝鲜特有的,大型团体操表演《阿里郎》,现在改成了另一个主旋律的名字——《人民的国家》。800元看一次。值。

我在观赏的过程中却在度量为什么要改名,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这样一个标志性的文化演出太“民族化”?。


我们的朝方导游之一,柳导


文章继续:


人的情绪很微妙,观点和想法也会变化。今年去了很多前苏联乃至像蒙古国这样社会体系的国家,我突然对朝鲜迸发出很大的探索欲,我不仅很快的报了团,在去往丹东的火车上,我简直像第一次去约会的少男一样,越接近鸭绿江,我的心里越发的激动。


不对啊,去了这么多国家,算是见过了一些世面的我,怎么还会在一次旅行前会这么的“不淡定”呢?


后来6天5夜的经历,告诉我的道理是:

朝鲜这个国家在世界上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即使你不能自由旅行,它带给你的震撼与思考广度也是巨大的。


而正是因为不让自由旅行(外国人和本国人禁止沟通),反过来促成了他如今的与众不同,与世界的格格不入。这是朝鲜的因和果。


真要让自由旅行了,那这里可能很快就会是第二个古巴与越南了。


当我理解了这一点,我才对这一路上的诸多限制感到释然。


我应该如何来讲述我所经历的这6天呢?那就用线性的方式吧。


朝鲜比韩国还盼着统一?


在文章的开头,我先给大家提个问题 在这次旅行中,我发现朝鲜导游反复强调朝鲜寻求统一,一个民族只能一个国家的概念,表面上的统一之心远远胜过在韩国的相关氛围。

朝鲜导游反复提及过一个统一后的国名,以下四个国名,哪一个是朝鲜官方(让导游传达)的诉求呢?


“朝鲜共和国” “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 “新罗民主主义共和国” “朝韩民国”

答案会在文中揭晓。

文章继续:


到达边境城市丹东后,我就已经开始很激动:

“这就是鸭绿江,江对岸是一片死寂的朝鲜新义州,从卫星地图上看市区规模还不小,中国侧就灯火辉煌很多大妈在跳广场舞。不知道新义州市民每天晚上望到这边的灯光和歌声是作何感想。”


丹东照片


这座桥到了朝鲜的那一半,就瞬间没有了灯光。


早早在丹东火车站和“IN朝鲜”的团友们会合,大家就开始过海关了。


丹东其实并不是中国的朝鲜族集聚区,为何火车站这么浓的朝鲜味?因为这里是最大的朝中贸易汇集地, 这些朝鲜语,服务的不是中国朝鲜族(他们多生活在吉林延边),而是给朝鲜国的人看的。

在过海关的人群中,哪些人是朝鲜人,哪些人是中国人,非常的一目了然。以下图片,就都是朝鲜人。他们应该是某个运动队,参加了体育比赛后回国。因为有拿着奖杯。

大包小包,是朝鲜人回国的标志,因为物质紧缺,所以采购商品是很重要也很难得的机会。



当火车跨过鸭绿江,入境朝鲜新义州时,大家的心里已经按耐不住了,纷纷拍照并在网络残存的新义州,努力发布一条“定位在朝鲜”的朋友圈,当时发朋友圈定位时,激动的程度,跟多年前我第一次出国,在曼谷发了条朋友圈是一样的烈度。


朝鲜啊!我来了。



先说说朝鲜入境与出境的安检吧,虽然非常多的文章说明了朝鲜出入境检查是格外的变态与严格——比如不让带朝币出境,比如入境时的电脑里不能有黄片,韩剧。


事实上这些统统不可能细查,事实上,查的敷衍程度,远高于我的想像。


甚至入境卡,只让你填写你的名字,就草草给你收走了。

国家制定多么过份的严厉政策,但下面如何实操,则是另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上下是分裂和脱离的。

入境卡和行李检查上,其实严格度比起很多“正常国家”还不如。


甚至我的行李箱由于放在架子上,我自己不主动指明,我的这个大行李箱从入境到出境,海关都从没让我拿下来检查过。


这背后反应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但这里不好细说。


以下就是检查时的情况。









再插入说个题外话:


我后来住的朝鲜西山酒店,通过和大堂服务员沟通,他一月的工资是100美金。然后我就发现了,有资源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游客打交道的朝鲜人的暴利情况。




以上是在平壤住的西山酒店,离市区有一段距离,晚上想跑都不能跑。。



一、倒卖或者贿赂


我遇到一位新义州站上车检查的海关警察,能说一口流利的东北味普通话,讲话特别油滑但内心又十分警觉,问他年纪,他说,我不是GAY不回答男生这个问题。


问他稍微关于朝鲜的问题,他都能滴水不漏的推衍过去,不给一点实际信息。他手上佩戴的华为手环,用来记录步数(在网络不通的朝鲜,能利用上蓝牙的一些功能很受欢迎), 我看到我们的中国领队有给海关警察带一些中国货,据朝鲜警察讲,他每次会从淘宝(我不知道怎么上的网)上看到货,然后托中国领队给他带过来。

仅说超市的零食,朝鲜75%的副食品都进口至中国,且普通的营养快线也要比中国贵0.5倍(外国人因为不得不官方汇率或者人民币购买,一般得花2倍到3倍的价格在朝鲜购买中国随处可见的饮料与零食)。

难以想象,相关的海关人员,如果有渠道通过倒卖货物,能赚多么丰富的收益。


此外,朝方海关检查行李时,还出现这样一个场景(亲历):海关对某一中国旅客的某件物品表现出特别喜欢的表情,而当事中国人就顺手推舟的把物品送给他,海关也欣然的马上收下了。



二,小费


我们全团这次共15人,5天的行程结束后,一人给了200小费导游。

给的形式我有注意到“很微妙”,导游绝不会开口说,中国领队也绝不会当面讲。


约定小费200元,是在结束前第三天,领队在各种场合先一对一和中国团员在私下沟通好的。交小费的时候,是在私下让一个团员向其它团员收齐后给领队,然后领队私下再交给导游的。可以理解成,小费是官方禁止的,所以国家不会从中抽成。


200元小费*15,3000人民币,给两位导游和司机平摊,等于一位导游5天能净赚1000元,相当于1.5倍同年纪的酒店大堂一个月的工资(事实上,朝鲜没有“工资”这个说法,只有“生活费”的说法,每月定期给钱,保障基本的饮食,交通,服装等费用)。


以上两点能看到,和旅游业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朝鲜人,在朝鲜绝对能算得上富裕阶级了(虽然导游时时强调朝鲜人大家都一样,没有“阶级”)。这类人群包括海关警察,朝方导游,往返丹东的朝鲜商人等等。


下面一张图,是一个典型的经常往返中朝的朝鲜商人,从火车上认出朝鲜商人的标志就是,POLO衫,领袖袖章,金表。


从新义州到平壤,只有170公里,却开了大半天,我们10点出发,傍晚5点才到达平壤。而杭州到上海也只有160多公里,火车只需要一个小时。


火车沿路其实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特别的远离了居民区,即使经过居民区,也多被后来植的树林档住,所以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多是和中国农村一样的农田之景,然而这种类似的景观,也令我们非常的新奇与激动。


到达平壤


在火车站迎接我们的两位朝方导游,一女一男,小许和小柳


——“欢迎大家来朝鲜旅游,大家知道朝鲜人口有多少吗?后面哪位姑娘说有2500万?不是的。朝鲜人口共有8000多万,其中南朝鲜5000万,海外朝鲜人1000万”

——“你刚才说你会南朝鲜话?纠正一下,是朝语,不是韩语”,

—— “南朝鲜话受日美帝影响巨大,如今有很多外来词汇,我们朝鲜民族的正统和传统语言是平壤话。”

到朝鲜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导游的叙事语境里,和全世界习惯了的逻辑的不同。



朝鲜比韩国还盼着统一?


好了,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现在需要揭晓了。


朝鲜希望北南统一后的名字叫什么呢?


是“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


朝鲜政府再怎么强调民族自立的概念,该国人民再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瑞士留学的领导也是清晰知晓这个世界以及其受到的严重威胁的。从这个国名来看,朝鲜追求的统一体制是联邦制,非常的清晰不掩饰。

一路上,导游反复强调和韩国的亲缘关系,以及表达渴望统一的愿望。


为什么朝鲜如此的谋求统一?


因为分权松散的统一国家,“王位”会得到国体和宪法上合法性的承认。从这一方面来讲,朝鲜追求的统一是“务实”的,民族主义是领袖的一道武器,通过民族主义,通过在东亚人心中天然正确的国家统一,来保证王位的延续。


朝鲜为什么追求统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弱者觉得亲哥哥天然应该给帮助。


如果不强调民族主义,自己从经济上就难以续血和养活自己。用一个浅显的道理来讲,兄弟姐妹中最落魄的一个人是不是最喜欢在家族里强调亲情?


所以以上,从政权还是经济上,朝鲜都要天然的抓住民族主义,血缘统一这个武器。这种情况和海峡对岸就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也正是因为朝鲜非常想“统一”,所以朝鲜导游非常缅怀,强调,褒义称赞金大中和卢武炫这两位朝韩关系最好的两任韩国总统,对于朴槿惠则是反复讽刺。这种现象同样非常的值得思考,非常有趣。

烂尾的柳京大厦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上层社会,极度高自尊的北朝鲜


north korea这个政权,因为缺乏安全感,是极度的敏感。


朝鲜族这个民族,非常的高自尊,南北都一样,同样是极度的爱面子。


为什么现存的社会主义还有好几个国家,只有东北亚的朝鲜表现的最为奇葩?


这个除了历史原因,跟民族性格也是分不开的。古巴也是双轨制,也是计划经济,也限制网络,但乐天外向贪乐的拉丁人表现得就大为不同。

在朝鲜两次,我都被导游频繁强调,不要给小孩赠东西,但又希望我们给小孩一些东西的矛盾话术感到非常的震动。当导游带我们去平壤的游乐场时,因为可以预见的要接触老百姓,导游反复强调,


“不要送吃的给小孩子,父母会觉得是在可怜自己的小孩,这样会伤害朝中人民的感情的。”


这个话术非常的委婉。

(以上图片来自游乐场,也就是“凯旋青年公园”的场景,是整个朝鲜我看到精神面貌最好,穿着最得体,笑容最多的一处地方)


游乐场的这张图,后来还被外媒盗了!!


第二次,我们去当地的示范中学看当地中学生的文艺表演,去之前导游也反复强调,


“看表演的时候,是可以送表演者文具和糖果的,并不是必须要赠送礼物,我们也并不是一定需要。大家如果要赠送礼物的话请不要单独送给个人,


谁想送,请先统一给中文领队,千万千万不能够单独的送给某个学生。要不然有的学生拿到了礼物,有的没有拿到,这样的话对他们的教育不好的。”


(以上是模范中学文艺表演时中学生的照片,还是很体面的——很多不发达的国家,学生反而是外表最体面的一个群体。)


以上的话术,仍然非常的微妙委婉,也十分的矛盾


朝鲜物质缺乏,看得出来学生对文具是有强烈需求的,但禁止单独给,就是怕出现印度,东南亚那样的“不体面”景像。你给我,是你主动的。直接给,如果引起大家抢,这是万万不可的,这说明了我国人民需要接受施舍,这是严重破坏国家形象的。


东亚和印度的文化基因相差有多大呢?在导游说这些话时,我非常穿越的想起了多年前在印度的上海——孟买的最市中心,看到大量衣不遮体的本国人和小孩乞讨,跪下求钱的画面(曾经的印度游记有发表过相关的图片)

上图,学校里关于男生发型要求的照片,这点和我小时候还是挺像的。


朝鲜的美食!


在知识星球和大家讨论朝鲜见闻时,很多群友都在问我有没有去过“平壤玉流馆”?


说来惭愧,我是通过星球,才知道朝鲜的“玉流馆”原来这么出名。

而我仅仅是导游当天在车上提起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这个场所。


朝方导游在介绍好吃的东西时,才会展现出“原始”,“不政治化”,“放下面具”的那一面。

在行程的第一天,女导游小许在和我们讲到马上要去吃到的玉流馆冷面时,用了很多我们中国人小时候不能每天下馆子去KFC的年代,偶尔去一次之前,爸妈会用的庄重,盛大,向往,诱惑的语气来给我们讲述。导游说,“我们从来没有去过玉流馆的,它是朝鲜最好的餐厅,去年伟大领袖金正N元帅在招待***就是在玉流馆里。” “今天有幸托这个高级旅行团贵宾的福,我们导游和司机也有幸能去玉流馆里尝一尝那里出名的冷面,我非常的期待。”实话实说,在六天饮食非常匮乏的朝鲜之旅,这一顿确实是最好吃的一顿,从环境,口味到器物都是如此。

冷面用比较“贵气”的小铜盆装着在,上面有薄薄的几片猪肉,鸡蛋,牛肉等。


烤鸽子很新鲜,焦脆入味。


玉米饼里面有猪肉,也是比较特别的口味。


然而可惜的是,即使是玉流馆吃个饭,这里仍然是外内分离,我们进的是侧门口,我们吃饭的大厅除了游客,就是穿着体面,不再黑枯干瘦的,外企或者领事馆在这里进食的外籍及陪同的人员。


努力把游客和朝鲜本国人隔绝,是朝鲜旅游的最大基本点与指导性方针。


门口停的很多豪车,比如这款雷克萨斯,在马路上几乎不见小汽车的平壤格外的显眼。


而玉流馆的主大门入口进去,才是平壤人吃饭的地方,可惜是终究没有看到,平壤最好的餐厅里平壤人的模样。


一路上,或有或无的监视其实无处不在,我和团里的陆阿姨(一位50多岁,钟爱着环球旅行,这次一个人来朝鲜的勇敢的银发奶奶)小声说话时,许导会总是笑咪咪而带有警惕的围过来,“在讨论什么呀?为什么这么小声音。”

在旅途中,我时不时担心我拍照(不被允许拍人像照,特别是平壤以外的地方),或者窃窃私语的太过火而遭受到不好的事情,因为我时而想到我在伊朗的那一次遇到便衣警察的经历伊斯法罕,我与伊朗秘密警察的惊魂一夜,以及那个死亡的美国大学生的故事。

所以我在朝鲜的这些天,其实并没有非常放松,尽管万能的领队Terry告诉我们,中朝是友好国家,做的再“过火”,中国人最多出境后被列入黑名单,永远不能再入境。一般都不会有人身的危险。

但“小心翼翼”和“躲着导游”,仍然是这6天心境和行动上的一条主线。




这篇文章已经有6000字了!所以暂时告于段落,事实上,朝鲜见闻感想的三分之一,我都还没有表达完全。我们下篇朝鲜再会(还会写两篇,将发在微信公众号“大西洋鳗鱼”)


尾声:


最后一天,当我回到了丹东。当从火车上下来的中国人,朝鲜人,西方人看到丹东火车站这家“德克士”,我们的脸上不约而同的,同时露出了“饥渴”的表情。

啊,中国,我来到了自由社会!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去一趟朝鲜?


你不去到,就不能体会,不能珍惜,现在我们生活的宝贵。


————————

朝鲜第一篇结束。

众所周知的原因,知乎很多文章不在了,更多被和谐的文章,请在公众号“大西洋鳗鱼”阅读查看。(朝鲜第二篇发在知乎已经被建议修改!大家去公众号看吧。公众号回复“朝鲜2”)


相关文章:


原创不易,还烦请您点个赞,感谢。


user avatar   ni-yuan-jiang-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段子听吧,我也是听一大哥讲的。

2000年左右的时候,那位大哥在某通讯器材公司当东北某省的分公司总经理。

朝鲜人上门要求买通讯设备,全套的bp机系统。总之就是国内已经快普及手机的时候,那东西已经卖不动的年代了吧。

大哥说:

1、每次开完会之后,会议室里的白纸、圆珠笔全都一扫而空;

2、要回扣,但不是个人要而是代表购买单位要回扣。大哥说看那几个人的坐姿就知道是军人;

3、回扣要大米,大哥拍着胸脯说这都不是事儿。去农贸市场买了一火车皮大米,发货的时候铁路部门的人才告诉他不能发,因为大米是战略物资。于是大米全部拉回分公司做员工午餐,吃了小两年...

4、大米不行咋办?大哥跟朝鲜人商量,能不能换成等值的方便面?这玩意儿不管控。朝鲜人欣喜若狂。大哥按钱数买了最便宜的一种方便面发货到了对方指定的朝鲜地址。朝鲜人感激不尽,于是变成了他的固定老客户。每次都是要回扣,回扣不要别的东西,就要吃的。

这也大概能说明朝鲜人的实际生活啥样儿了吧

————————————

补充答案:

1.一车皮不是一火车,一车皮就是火车一节货运车厢能拉的货。一节车厢大概能拉个60吨物资,2000年的话我记得一斤大米1块钱吧,批发估计还能再便宜点。所以一车皮大米大概十万块钱。

2.同上,60吨米,大点儿的单位人多点吃,过年过节再发发的话,两年应该是能消化掉。

3.质疑真假的我不解释了,还是那话,当段子听吧。


user avatar   qia-shi-we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活着就很好了,在现代社会还能不断搞出大饥荒,真是绝无仅有

有朝鲜脱北者讲述在朝鲜的经历

他的一个邻居,被政府安排在矿场强制劳动但不给一分钱工资,全家都要饿死了,于是他从矿场偷了一根麻绳偷偷卖给黑市。被抓后判公开死刑。

这个脱北者当时12岁,朝鲜规定12岁以上可以且必须观看公开死刑,他眼睁睁看着他的邻居被四排步枪从头部一直到脚扫射,每一个命中的部位都撕裂爆炸,他的肢体扭曲着摇摆。

但这位脱北者当时心中的想法是“这就是国家的法律,他触犯了是咎由自取。”直到他逃到韩国,多年后回想起来才觉得政府太过分了。


user avatar   pen-wang-zhi-wang-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把我爸送过去,他天天说朝鲜好


user avatar   jiang-xiao-mao-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朝鲜的土地我从来没踏上过,但是他们过日子,我可是隔着图们江瞅了两年。 我们部队驻地的县城和朝鲜咸镜北道德南阳市隔江向望。这里是那段河道很窄,只有几百米。我们在江边哨所里用40倍的哨所镜瞅对面那看的是一清二楚。

这地方虽说是个市,也算是朝鲜人的革命老区了,金正日老妈的娘家就在这。人口就七万多人,规模跟中国这边一个乡镇差不多。市区内的建筑很少有上四五层的,并且也就临江面对中国的那片房子看着要稍微强点。站高点,上日光山去远眺。市内一目了然,房子都有修的歪歪斜斜,窗不正,门又斜的。好像统一包给某个农村自建房工程队干的一样。 市区街道汽车很少很少,基本都是挂着白色牌照的公车,和黑色牌照的军车。稍微好一点的车都是红牌子,那是中国企业在朝鲜的汽车。

那边真的能看见一些中国看不到的车,例如斯51卡车,嘎斯69吉普车 拉达,伏尔加这种苏联老古董,在中国的路面上现在不用说几乎,那是根本就看不到了,年轻一点的听都没听过这些牌子,在中国想看到这些老古董,要不要去废车场,要不然就去电影厂或者博物馆。

还有就是他们在自己几十年前生产的胜利,独立系列的卡车以及客运班车。大多破破烂烂,因为缺乏燃油,很多车斗里还装着一个木煤气发生炉,用木头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开给汽车提供动力。开上一段还得停车通一通炉子然后继续开。因为那边缺乏燃料,所以江两边一对比就特别明显,我们这这边树都郁郁葱葱,对面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

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步行,也有骑自行车的。偶尔也能看到制服笔挺的干部或者军官骑个摩托车,那已经算是很拉风的了。

河堤边上是农田,经常能看见朝鲜老百姓以及士兵在劳作,有时候也能看见他们集体过来修河堤。我们在江边巡逻时候,他们还会跟我们招手打招呼。

修河堤基本没有什么机械,全是肩挑手抬。用板车和牛车把土运到河堤下,土和石头全靠人力搬到河堤上。让我佩服的是朝鲜妇女可真能干,百多斤的大石头或者一大筐子土,用脑袋顶着就上来了。 那会我们还试着尝试过,给炊事班帮厨,我们试着用脑袋去顶50斤的白面口袋,顶了一袋走了不到20米我就受不了。

还有就是庄稼,不要怪我这个五谷不分的城里娃见识短,刚去那里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气候,甚至连灌溉都是一样的水,为啥两岸的玉米咋不一样。中国这边的玉米个个又粗又壮,玉米杆子能长两米多。玉米棒子个个粗的跟个大号保温杯一样。 对面的玉米几乎都超不过人的身高,玉米棒子张的跟个香蕉或者芭蕉一样大小。

后来我带着疑惑去问出身自农村的指导员,他告诉我。第一是化肥,第二是育种。 咸新北道虽然有个朝鲜最大的化肥厂,因为缺石油,缺电。所以就缺乏原材料,基本时刻处于停工,就算有一点化肥也是优先供应大型国营农场,老百姓可用不上,农家肥的肥力怎么也比不上化学肥啊。

还有就是种子,他们那边种子直接就是上一年直接留种,品种越种越退化。我们这边玉米种子都是经过技术研究,优选优育的杂交品种,耐贫瘠,耐干旱,耐病虫害,产量高,扛倒伏。农民不留种,直接去种子商店购买成品包装的种子。

至于教育嘛,朝鲜基础教育搞得还行,至少文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眺眼望去朝鲜南阳市里最宏伟最高大的建筑就是车站海关大楼,其次就是学校。不过仅限于基础教育,再往上,那就看要爹妈的本事了。朝鲜这种人口少,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又高度集权奉行先军政治的小国家,普及全面基础教育那是必须得。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的发挥人力,把每一个人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

一个国家的医疗支出是相当烧钱的,无论人才队伍建设还是软硬件的投入,都是相当大的。我们中国拥有全球第二的gdp,军费支出只占比百分之一点几,但是医疗投入占了百分之七。世界平均水平都在百分之九左右。根据推测,被制裁后的朝鲜2020年GDP估计在200亿美元左右,在国际上和阿富汗是一个梯队。放在中国对比,省市一级就不要比了,只能跟百强县比一比了。和我们陕西神木这个县级市差不多。

就这么一个先军政治为主的国家,每年能在医疗上投入多少钱可想而知。平壤就不说了,朝鲜全国最优资源都集中在这了,除开平壤以外的大城市的医疗条件,撑破天能达到中国乡镇卫生院的水平就不错了,能达到中国县医院就罕见了。南阳是个朝鲜小城市,估计也就是村卫生室的样子,这个水平就算免费,又顶啥用?印度也是全面免费医疗,但是有啥卵用么?这个水平能给你看啥病?

朝鲜那边应该是极度缺乏药品的,因为我们抓过不少非法越境走私医疗药品的药贩子。我们这非常常见也很便宜的抗生素类药品,走私过去就是天价。药品这玩意是刚需,朝鲜人生病了,医院能开方,但是没有药,那就只能去黑市买走私药,一个普通朝鲜人一个月工资估计也就买几粒。同样的,朝鲜的走私烟在我们这边也很多。质量包装相当的好,因为是走私的,没有税,卖的很便宜,但是利润大的一逼。所以走私烟贩子我们也遇到过不少。什么鸭绿江,727,龙峰,光明,这些我基本都抽过一些。

朝鲜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是很高的,估计约有八成以上的贸易都是跟中国做的,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每天口岸上那进进出出,满车进,空车回的中国大卡车就是最直观的感受。

16年的时候,朝鲜在中朝边境点了颗大炮仗,距离我曾经服役的地方直线距离只有18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长白县只有70多公里。我看新闻后给我以前带过的兵打电话问情况,听说震的我们连队窗户玻璃,吊灯和桌子板凳都直晃。 这尼玛简直太嚣张了!就算在东亚这地界你是我罩着的,你这么搞的话,就算别人不整你我特么都得整你!所以中国也开始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对朝鲜实施制裁了。 直接关乎经济发展的石油以及石油精炼产品不出口了,军民两用物资不出口了。朝鲜的几个主要创汇渠道也被掐了,因为很多中资企业在朝项目不准加大投资或者直接中断了。 朝鲜的煤,矿石,纺织品,海产也不进口了,朝鲜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18年还查出来过,朝鲜官方做假文件把朝鲜煤冒充马来西亚煤炭卖给中国,还往缅甸和叙利亚偷偷卖武器。

至于和朝鲜人的接触,不多。最多就是隔着江挥挥手打打招呼,跟着部队领导和对面边境警卫队有过几次官方会晤,朝鲜语我也听不懂,只是觉得军官一个个的很严肃,不苟言笑,士兵都吊儿郎当的,在口岸窗口站岗站得板板正正,在自个家哨位一个个站得歪七扭八跟个伪军一样。歪戴帽子些斜穿衣,步枪就那么随意的一挎,感觉就像二流子夹了个手包。也难怪,他们人口少,军队多,服役期长的很,十年起步,一个个都混成兵油子了。

朝鲜人跟中国人一样都是同一人种,理论上只要不开口讲话,你就分不出来。但是在那待久了吧,朝鲜人,中国人你就看一眼就能分出来,可能就是气质的原因,俗称挂像。 我看他们公安边防的老兵设卡查车,看看有没有朝鲜人,上车扫一眼就行了,只要看准了一查一个准。可惜我待的时间还是不够长,这本事没练出来。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或十几年前。

在夜班地铁里,偶然注意到身侧一个二十岁左右年轻的亚洲女子。现在记不清细节,依稀感觉她很像朝鲜族,记得她穿得衣服,样式看起来很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皮肤黝黑缺乏保养,好像经常下地劳作的样子。

她正在专注地在本子上写着什么,看了看她是在练习写汉字。简单的汉字写地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初学乍练。

她应该不是中国人,我猜。

大概是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她转头发现我在看她的本子。突然脸色大变,惊慌失措,整个脸都紧张的变形了,眼睛里充满了惊惧。

那一瞬间我想起了一个词:TUO BEI ZHE

地铁刚刚到站,她就逃命一样窜出了车厢,一路狂奔,消失不见了。

对了,顺便推荐大家看看一部老电影《牧马人》,耐心看完。


user avatar   gu-shan-qi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跟朝鲜人打交道,有点像跟刚刚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知识份子打交道,他们处处维护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誉,时时防着有人“叛变”。

金正日去世的时候,我们公司的朝鲜专家到朝鲜驻华大使馆吊唁,早上去的,晚上回到公司宿舍。我观察他们的神色,感觉他们的心情总归是沉重的,又好像不怎么悲伤,每个人都很沉默。

朝鲜专家在我们公司领到的薪水是2000元/月(2011年),其中大使馆要抽走800元,朝鲜科学院还要抽走500元,剩下来的700元才是他们自己的,好在我们公司包吃住。我跟其中一个专家关系不错,他告诉我:在朝鲜他的月薪约100元人民币,真的不够生活,所以每当来朝鲜驻华大使馆将中国企业的用人计划发回朝鲜国内,他总是第一个报名。还有,他是我见过的朝鲜人当中为数不多的白壮体格(以下称白壮专家),我想他家在朝鲜至少是个中层吧!

朝鲜专家真的很爱喝酒,尤其是白酒,简直跟咱们喝雪碧一样豪饮。公司年会的时候,其他桌的同事总有1-2个被抬回宿舍的,只有朝鲜专家那一桌的人能帮行政后勤部门抬喝醉的同事上车。我们公司有KTV,朝鲜专家们在KTV唱歌的时候都是自带白酒,通常是1-2瓶牛栏山二锅头,他们一边唱歌一边接力喝白酒。他们这些人,要是中国国籍那就不得了,朝鲜语、英语随意切换使用,一部分人可以用汉语应付工作、生活。白壮专家刚来中国时只会朝鲜语、英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学会了汉语,这家伙业余时间比较喜欢上网,追过孙红雷的电视剧《男人帮》,QQ玩得也不错,好像还在世纪佳缘网上发布过“年薪30万征女友”的动态。

除白壮专家外,其余5个朝鲜专家看起来又黑又瘦,100%可以判定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结果。他们刚来公司的时候,正是夏天,行政部门给他们宿舍送去了一个大西瓜;后来,行政去打扫宿舍卫生,回来跟我们讲朝鲜专家像从来吃过西瓜一样,连西瓜皮都啃得很仔细,像是小鸡啄过了一样。其他同事听到这里都哈哈大笑,只有我觉得好心酸,我想改开初期的国人也是这样吧——稍有不慎就被外人偷笑。我突然想到一则故事:90年代,沈阳市长去以色列某地考察,归国前当地政府送了沈阳市长一大袋旧衣服,沈阳市长久久不能释怀,觉得人家把他堂堂一个市长看作乞丐。

朝鲜专家的工作签证快到期了,临行前,他们在公司附近的一家濒临倒闭的小超市里狂扫货,20-50元一双的皮鞋、不超过80元一件的大棉袄、29元一件的毛衣、10块钱一条的围巾……他们一人拿一个大的蛇皮袋(学生装被子的那种红白格子款式)在小超市里使劲装衣服。要是朝鲜专家的数量再多一些,他们完全可以救活这家小超市。

我约白壮专家去照相馆拍照留念,拍第一张的时候他忘了佩戴金日成的徽章,等照片印出来的时候他才发现问题,所以第一张照片他没有要。于是等他佩戴金日成的徽章后,我们再拍了两张照片。之后,我请他去下馆子,他说他不能独自一人跟我出去游玩或者吃饭,要跟专家团的团长请示后再指派一个专家来作陪,所以那顿饭我请了两名朝鲜专家。

插几个小故事:

某日,生产部一个工人在食堂碰见朝鲜专家团的团长,工人无事找话问朝鲜跟韩国是不是一个国家。专家团团长思考片刻后反问:你们难道跟台湾不是同一个国家吗?

专家团的某位成员坐地铁去中关村买电子产品(好像是MP4),回来发现被坑,公司行政部门出一个人陪他们去中关村那边扯皮,刚开始没有亮明朝鲜专家身份,估计中关村那里的商户只把他们认作是外地来京培训的乡村老师,打算通过胡搅蛮缠就是不认账后把他们打发走。朝鲜专家不吃这一套,一会儿朝鲜语、一会儿汉语、一会儿英语的极力辩驳。公司行政见状只好跟商户说他们是朝鲜人,事情搞大了弄到朝鲜驻华大使馆那里成了新闻事件,这就给中国丢脸,搞不好还引来工商部门的检查,你们看着办!商户最后只好老实地给他们换了正品货。

又一日,还是开头那个生产工人,还是在食堂里,他找朝鲜专家搭话,笑嘻嘻地问他们:听说在朝鲜用一袋大米就可以换一个老婆,是真的吗?朝鲜专家顿时脸色大变,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其他工人察觉朝鲜专家神色不对,便拉着这工人走开了。此后,朝鲜专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同事的汉语提问装作没听到或者听不懂。

临走前两夜,朝鲜专家们在宿舍里乐疯了,又是喝酒(真的是光喝酒),又是干嚎朝鲜歌曲,又是敲击一切能敲响的东西(脸盆、桶、碗、铁栏杆、暖气片等)助兴,弄得我们整层楼的人都睡不着。好在大家都还理解他们的相思之苦,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们人到中年漂洋过海来中国谋生,没有书信,没有手机,像极了中世纪的苦力出远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断绝了家中的联系,看不见妻子、也看不见孩子。




              

相关话题

  在中国把韩国财阀打一顿会怎样? 
  朝鲜最强手机「平壤2425」正式发布,这款手机对比国内同期的手机技术是落后还是已经实现了同步? 
  为什么韩国饮食种类那么丰富? 
  如何评价3月23中韩足球大战前,长沙有人在宾馆门口放鞭炮这个事? 
  日本和韩国谁的总体军事实力更厉害? 
  韩国和日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主权国家吗? 
  韩国是否比中国所有省份都发达? 
  真的有很多韩国网友们认为一些中华文化是他们的吗? 
  ​朝鲜试射 2 枚新型战术导弹,透露出哪些信息? 
  作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K-POP文化已经走向世界,那么它有实力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理清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
下一个讨论
如果将一个秦朝出生的婴儿带到今天,他能否正常成长,没有智力和社交等问题?





© 2025-01-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