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现代战争拼的是后勤?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战争确实是围绕后勤补给线在打。



很多说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没什么区别”,这就纯属是胡说八道了,现代战争的后勤压力显然要比古代战争大得多,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东西。在古代冷兵器时期作战的最大后勤压力就是一个“人吃马嚼”,除非是远出大漠的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战争,一般很少会出现后勤补给线拉很长的情况。但是现代战争的后勤不是这个概念,热兵器的消耗是要大于人马的,工业化后勤补给也会把补给线搞得非常长。


举个例子,战时一个人一天的用水量在11升到26升左右,包括饮用、洗漱、清洁用水。1000个士兵也才几十吨的样子,在现代机械化条件下这个需求量很容易满足,8吨的运水罐车也就跑个几趟就行了,即使是在沙漠里需要去取水点跑几十上百公里都是没问题的,有个5台运水罐车就能满足部队在沙漠地区的生存作战需求。


然而如果是1000人的炮兵部队那就是两码事了,算100门炮,一天一个基数的弹药消耗,一门炮连弹头带各种号数的发射药包,一个基数就是接近3吨。光炮火这就是高达300吨的运输量,此外还有修理维护、运输车辆自己需要的消耗,一系列算下来你一天至少要有接近100个台班的运输车作业,距离远了就很难满足了。


军事计算上,刚刚从大学毕业到部队的小参谋最喜欢干的就是光算战斗力不算自持力。跟业余的军事爱好者一个德性,喜欢片面比较武器的参数、性能,不考虑人机结合,不考虑后勤补给,只会算第一线火力强度,不考虑保障这个强度的输出到底需要多少后勤保障,不算这个输出到底能持续多久,不算后勤补给需要的人力物力,最终导致实际出去了抓瞎,提前计划好的行动完全没办法实施。


所以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一般会开好几次“协调会”,指挥机关和作战单位要交换意见,避免制订出没办法执行的计划。


有一次我就见过一个笑话,某个演习中,一个小参谋把上一次协调会的内容搞错了,让炮兵营每天一个基数弹药,连续打15天。参谋长也是个瞎货,这么扯淡的计划愣是没看出问题,就那么大喇喇的摆出来准备执行了。炮兵营营长当场就不干了,拍着桌子嚷嚷让参谋长自己打去,“你去你去,你给我连打15天一个基数去!”


参谋长自己也是感觉挺尴尬的,小声逼逼,“那你多做点思想工作嘛…”


政委狠狠白了他一眼,没吱声。


这就不是个思想工作的问题,这是超过了物理极限的问题,先不说炮兵受得了受不了,你去一天打一个基数弹药,整个人下来是懵的,震得人五脏六腑都在疼,饭都吃不下。连打15天是什么概念?再说你一天一个基数,15天下来那炮管它都废了啊,超寿命了,你跟大炮做思想工作去?15个基数弹药是什么概念,那不是炮兵那个小破车能拉得动的,得专门的弹药运输车,你一个运输车不给,那么多弹药天上掉下来啊?


这就是只顾军事需求,不顾实际情况的表现。


我们保障部的就在旁边看司令部的笑话,叫你一天闷着头熬夜加班,这都快007了,996都嫌太轻松,风气带坏了不好。这帮孙子都快住在了办公室里,搞得我们很被动,可见奋斗逼在哪都不受欢迎。


火力不足恐惧症不是这么治的。



挥泪斩马谡的事情就是军事需求和后勤实际没有平衡好的事情,所以才有那么多争议。马谡为啥这么二,还被诸葛亮器重呢?你说他没本事诸葛亮能看上他?马谡也是很能干的一个指挥官,只不过过于强调军事需求,忽视了后勤实际,导致部队实际作战能力完全没有得到发挥。


所以军队里很讲究“实战化训练”,你不去实际环境里搞一搞,你也不知道你的计划是想当然,还是扯犊子。有些人就是有本事,扯犊子的事情他也能给你扯圆,逻辑上数学上无懈可击,就是拿到实际环境里做不到。


打仗这事情吧,不是看“你需要多少”,而是看“能拿出来多少”。


乱开挂要不得。


单纯军事角度看,马谡的做法没什么问题,这属于“我需要怎么做”,可惜现实是“我只能这么做”,必须要把物质条件限制摆在前面。


抗美援朝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志愿军发扬精神能够把自己很差的物质条件提高一点点,在38线附近与美军达成平衡。但是你说志司这边不想把美军赶下海吗?如果物质条件成熟,整个联合国军和李承晚部就得下海喂鱼去,哪那么多破事儿。


那么志司乃至于中国这边制订作战计划,拟订战略目标,你就要老老实实考虑物质实际,不能你想咋样就咋样


考虑好物质条件,然后才能谈得上战士们的士气和精神,看看大家一起遭点罪,不怕死不要命聪明机智灵活果敢,能够办多大的事。


最后才是根据“能办多大事”,来制订作战目标,拟订作战计划。你不能反着来,反着来就是“老子想要咋地”,然后就能咋地。这需要极其丰富的物质条件,而对手刚好没有,差距极其悬殊。比如美军打伊拉克那就可以想咋样咋样,你让他打老毛子试试?还敢“牵引任务、设计战争”不?


有一段时间我们解放军受到美国军事思想变革影响,也想搞一搞“设计战争”,“兵怎么练仗就怎么打”,不得不说,摸鹰酱不是这么摸的。还是要“仗怎么打兵怎么练”,不能脱离物质基础谈“任务牵引”。我们跟对手还没有物质上的绝对优势,甚至有时候我们还处于劣势,那么就必须要立足于物质的劣势来制订切合实际的计划,零敲碎打积累大的胜利,否则就会老底都赔光。



在摸了很多年鹰酱以后,鹰酱的屁股都要被摸秃了,我算是琢磨清楚一件事情:


现代美军并不会打仗


他们实际上已经把后勤补给线当成了某种“工业化运输线”,这可能并不符合未来战争的实际。美军的后勤极少遭到骚扰,我记得最后一次还是大西洋航线的时候“自由轮”遭到德国潜艇的水下袭扰,导致现在美军对于后勤补给线的战术防护严重不足。

即使是大西洋航线,美国也是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制空权和水面制海权是盟军的,真正对补给线造成威胁只有水下的潜艇。前年有个电影叫《灰猎犬号》,对这个事情有所反映,大家可以看一看。


如果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很难想象不会越过第一道防线,去袭扰美军的后勤补给线。这种跨大洋的补给线之脆弱远超很多人的想象,实际上美国二战中面临的后勤补给困难远没有很多电影表现得那么凶险,他的对手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实际威胁。


长期缺乏经验,导致美军实际上并没有阻止高强度后勤对抗的经验,甚至在他们的训练体系里都缺乏相应科目的训练。


我军长期都是在极度困难的后勤补给下作战的,实际上比起“火力不足恐惧症”,更严重更致命更无药可治的是“后勤不足恐惧症”。


这毛病稍不注意就会搞过分,一方面是内线后勤搞得非常扎实,整体布局上就会把补给线护得很周全,也十分注重后勤伴随防护;另一方面是外线作战总是提前布置后勤,比如前出拿下某个目标,总是考虑拿下来以后补给跟不跟得上,跟不上干脆都不打。




我们还是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解放军是怎么围绕后勤打仗的。

事先声明,战役态势非常非常难画,知乎网友当然那都是个个平均人中龙凤级别,我这个画的很潦草,看不上你不要介意。战役态势本来就很难反映好,你就多担待,凑合看看吧。蓝色表示敌军,红色表示我军,箭头为行动线,猪腰子为集结区域。


蓝军分为三个紧密连接的战役集群,一号二号三号。一般这种时候你是没办法把他们分隔开的,也就很难啃下来,美军的做法往往就是集结好阵线两军对垒,然后用无敌的后勤实力拖垮敌人,待战线松动以后使用坦克集群冲锋,打开阵线。著名的“市场花园行动”就是典型的战例。


解放军不,解放军拖不起后勤。


解放军会充分利用地形,以红方一号行动线直接向蓝方一号季节区域发起进攻,威胁蓝方后方


后方不能不要啊!蓝军于是动用一号二号集群向红方一号行动线方向出击,拦阻红方一号行动。红方二号行动对蓝方一号二号行动加以反拦阻,双方发生交战,红方起拖延作用使蓝军一号二号集群难以脱身。


蓝军三号集群不得不向一二号集群靠拢,否则战线就会出现很大的缺口,此时红方动用三号行动,威胁蓝军三号集群,三号集群不得不投入交战,与一二号集群中间出现战役缺口。


此时红方动用4号行动,沿战役缺口方向直接穿插到三号集群后方。


这样就达成了一种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态势:1、红方可以直接威胁敌战役集群后方补给线,迫使敌战役集群不得不后撤收缩战线,缩短补给线。这种情况下敌前沿部队肯定会出现首尾脱节的情况,利于我“零敲牛皮糖”,吃掉其小股部队。2、红方可以迫使一二号集群收缩后,转头包围三号集群。这样就可以形成“围点打援”的战役优势,要么你放三号集群给我吃掉,要么就给你打成一个烂摊子,打乱你一切战役布置。3、红方还可以进一步穿插一二号战役集群,迫使敌无法集结大规模战役集群,稳定住战线后提高敌补给难度,拖成消耗战。


这就叫“掌握战场主动”。


第一种对应于抗美援朝三次、四次战役;


第二种对应于解放战争大纵深攻防战役;


第三种对应于上甘岭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


还有一种这里没有讲,那就是一线平推也能打他个稀烂,那就是对印自卫反击战。




可以看出解放军这种战术并不是立足于固定的战术目标,比如说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城市,而是着眼于整个战场的态势,以打乱敌方整个战役布置为目的,使得敌人顾头不顾腚。


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这就是军事上“围棋思维”与“象棋思维”的区别,象棋更注重地盘,围棋更注重态势。在围棋思维中,地盘、地形只是态势的一种先决条件,而不是态势的根本目标。


现代战争中这种战术思想是极其先进的,它的目的开始着眼于“攻敌之不得不救”,在后勤补给线上做文章,利用敌方必须要依赖的后勤补给作为战役突破口,袭扰、破坏、延长、压缩敌人的补给线,使敌人不得不围绕着自己的后路来打仗,困住敌人的战斗力。


解放军很少扯开阵线跟敌人搞什么“两军对垒”,在自己机动性远远不足、缺乏坦克等突击力量的情况下,都绝不“结硬寨、打呆仗”,而是放开手脚去围绕着敌人的补给线做文章,使敌人不得不忙成一团。


这跟美军拥有如此庞大的后勤和军事实力,却只能虐一下伊拉克、阿富汗这种弱鸡对手,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知乎众人刚才说了,人中龙凤平均水准,看不上我讲的这些东西您请自便,不入您法眼我也没办法。你要是有更厉害的见解,比彭德怀林彪都厉害很多倍,你可以自己去讲一下,自己写一篇,就不要到评论区里yygq的了好啵?


您要是觉得讲的还像那么回事,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参考:

您要觉得这些东西伤脑筋,还是玩一玩得了,可以参考:

您要是觉得自己更牛,我只能说,大佬,豁茶。


user avatar   sun-lu-66-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古至今,战争是一场烧钱的游戏,但到了现代战争,更是变成了烧能源的游戏。没有足够的能源,无论看上去多么强大的军事实力,本质上都是纸老虎。如何理解现代战争中拼的是后勤?也许可以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进攻俄国窥见一斑。

热兵器与战争



自从热兵器时期以来,战争的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七年英法战争为代表的排队枪毙模式。


双方面对面一排排站着,在军事贵族指挥下朝对方放枪。光荣了一排,再顶上下一排,军队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纪律。




但送死的基本上都是平民士兵,贵族是不会挨枪子的。由于当时欧洲大国贵族大多都有血缘关系,所以不打骑着白色大马,穿着斜披的贵族是战场潜规则。



第二代,是以美国独立战争为代表的游击战模式。


这时的战法就多少有点下三滥了。


北美殖民者不是逃荒的就是罪犯,这帮人才不管什么战场规则,但凡打不过就躲起来。最后放暗枪,打的就是对方的印第安向导和军事指挥官。(这种方式显然更适用于开发程度较低的北美)


在林间行进的英军



著名的伯格因将军的军队从加拿大南下,行军途中经过一片橡树林,副将弗里泽准将就是这么被躲在树上的拿着肯塔基长枪的美军狙击手打死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萨拉托加大战七千英军投降。


美国民兵的战斗力也是不可小看的



萨拉托加大战

伯格因将军投降时


第三代便是臭名昭著的堑壕战。


相信很多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人都看过澳大利亚的电影《奇袭60阵地》,电影的原始事件是梅西讷山脊战役,造就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


《奇袭60阵地》



正是因为德国集中西线兵力发挥了在高地上堑壕战防御力极强的优势,英军不得已才想出来挖地道从地底炸飞德军的方法。




经历了短暂的第三代堑壕战,很快战争规则就变成了第四代机械化运动战。


一战是一场静止的战争,大家在战壕里互相拿着机枪突突。二战是一场运动的战争,坦克穿插突破、空军远程轰炸支援,这和之前的所有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战组图



以苏德战场为例,苏德战线有一千多公里长,而苏联驻守士兵只有120万人。平均每个战士有一米的战线需要守卫,放在一战来看其实非常薄弱。


一旦苏军波兰的防线被突破

越往后退,需要防御的范围就越大...


德国发挥了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用装甲部队快速突破,然后合围其主力部队,并发挥机动部队机动性高的优势,切断敌后方补给线。




但是德军这种战法必须要建立在石油充足供应的基础上。天上飞机、地上坦克卡车摩托,都要烧油。





石油哪里来


德国的战略资源不能说不丰富。其中最富裕的要数铁矿和煤矿。


鲁尔工业区以煤矿闻名整个欧洲,更是可以从挪威和瑞典进口大量优质铁矿石。这对德国的军事工业和其他工业非常重要。众多重工企业如克虏伯兵工厂强大的生产能力就证实了这一点。


此时的纳粹帝国

几乎可以调动整个欧洲的资源

然而欧洲恰恰是缺石油的


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坦克



但,德国和中国类似,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德国本土石油年生产能力只有几十万吨,而和平年代每年就要消耗上千万吨石油。


饥渴的德国就盯准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块油田,罗马尼亚大油田。战前和罗马尼亚结盟的德国,每年都要从罗马尼亚搞两三百万吨石油。


罗马尼亚大油田



随之,德国又从南美石油国委内瑞拉、墨西哥和美国堪萨斯进口五百万吨石油每年。可即使是这样,还是有每年两三百万吨石油的缺口,还是需要本土煤炼油行业进行补充。


美帝的物质优势



好在油耗在战争初期,远没有德国人想得那么巨大,这点石油够用了。


德国闪击波兰的时候预算耗费五十万吨油。可没想到,号称欧洲第二强大陆军的波兰面对纳粹战车几乎不堪一击。德国军人把坦克油门踩到最大,用十万吨油就拿下了波兰。


进入波兰的德国士兵



被分割包抄的波兰军队

黄圈为波军



面对比利时和法国,德国原本打算用200万吨石油。最后却以50万吨的代价拿下,还缴获了法国人八百多万吨,以战养战就是这个意思。


入侵苏联前,德国还剩下500万吨石油,这成为了对苏联发动进攻的本钱。


但是东欧的道路不像西欧那么平坦,基础设施也没有西欧那么完善,在路况那么差的地方行驶耗油量非常大。据测算,至少要比西欧平坦大道上增加40%。机智的元首觉得,可能自己还需要多预备一点石油。


老司机也只能下车


当时全世界石油产量是三亿吨每年,光美国每年占到了两亿吨,其强势地位比现在的沙特更可怕,向美国买石油显然是最急功近利的选择。


但这个思路也有着现实的困难。美国虽然有中立法案,但是要现钞自运,即只要有美金现钞或者现货黄金,都可以从美国本土购买武器和石油,但是不包邮。在英国控制住北海和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下,德国无法大量从美国本土购得石油。


希特勒表示不公平



那就只能把目光移回欧洲。当时欧洲产油最多的就是高加索油田和罗马尼亚大油田,可是罗马尼亚大油田每天上空都有盟军飞机轰炸,产能很受影响。


罗马尼亚油田版月球表面



希特勒马上瞄准了苏联。


进攻苏联不光可以扩大德国人民的“生存空间”,还能获得远超过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之后再发动整个欧洲的造船工业,拿下英国不成问题,甚至可能远征北美?(做得一手好梦)


元首当晚梦到的?



随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展开,铁十字两个星期就打到了斯摩棱斯克,也就是苏俄边境到莫斯科的一半距离。元首盲目自信,预计四个星期拿下莫斯科,慢一点,六个星期也是可以忍受的。


“元首”希望早日拿下莫斯科



一旦打下莫斯科,就可以切断苏俄全境内以莫斯科为中心辐射状的铁路网,从而重创庞大苏联的战争潜力。


莫斯科确实是俄罗斯的心脏

(虽然下图并非二战时状况)



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失败的东线


在混乱的东线战场上,德国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缺陷暴露无遗。由于东部的铁路线已经被彻底摧毁,运油大计只能交给卡车。


可是东欧公路路况又太差,运油卡车从德国本土煤炼油工厂开到前线,就已经消耗了运输量一半的汽油。(怎么开回去?)


1941年11月,莫斯科外的泥泞



最终,在这场现代化战争中,德国人居然不得不重新起用“马”这一人类的伙伴。


首败于莫斯科城下后,德军经过准备,大规模向俄国西南部高加索地区推进,希望在获得高加索石油之后再回过头来打莫斯科。到时候就不仅仅有了打闪电战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打长期消耗战的资本。



1941年,当所有男性在前线作战时,

莫斯科的妇女在莫斯科周围修筑反坦克壕沟



德军1942年夏季于高加索地区的攻势



然而在高加索方向的失败,彻底断绝了纳粹德国摆脱能源瓶颈的希望。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也因此成为苏德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最后的疯狂


欧洲战场后期,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对德国的军事设施、交通枢纽和工厂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但早期地毯式轰炸对于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遏制收效甚微。


轰炸现场



不过很快盟军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一名美国参谋发现德国空军烧的油来自于德国的化工公司IG法本公司的煤炼油,从而使美国空军转移了轰炸目标,变成了炼油厂。这对德国是致命的,让德国本土的煤炼油产量从六百万吨每年下降到二十万吨。


德国所有的飞机都飞不上天了,坦克都动不了了。到二战后期德国有一家炼油厂被轰炸了六百次,厂房根本来不及抢修,恢复能力越来越差。




最后“元首”不得不把国家所有的工业剩余油料都攒起来,在1944年年底发起最后的反击。


这批油料够德军使用两天时间,从阿登森林直插安特卫普港,彻底摧毁安特卫普港盟军的油料基地。在此期间正好是暴风雪天气,盟军没办法起飞任何一架飞机来掩护陆军进攻。


这将拖延盟军西线进攻至少半年的时间重新建立补给。利用这些时间,“元首”似乎有信心将盟军消灭在比利时(就像入侵法国时一样),再配合大规模生产的V2火箭,第三帝国也许还能苟延残喘下去。


V2火箭



不过德军也知道,在这场反突击过程中,油料肯定不够到比利时西海岸。他们打算一边打一边收缴油料来补给。


但拿错地图的指挥官没有能够找到美军的中途补给仓库,最后这个装甲师油料全部耗尽,所有装备被美军缴获。倒霉的德国装甲兵只能扛着枪徒步走回德国,第三帝国最后的希望破灭。


由此看来,德国的闪电战是经济适用战,而不是长期消耗战。只要被侵略国能经受住第一波冲击,并且有资源上的优势,就可能耗尽德国人的战略储备。


而拥有广大殖民地的英国、自己坐拥油田的苏联、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其战争潜力都是德国不能比的。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时代的战争都受制于后勤。

后勤受制于交通运输条件。这里不光要有道路条件,运输工具条件,还要包含通讯条件,因为好的通讯条件还可以及时疏通调度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假如说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步话机、卫星电话,那么原始人也可以组织协同方圆上千公里几百上千万人的世界大战。当然他们没有这个技术条件,那时候通讯只能靠吼。所以他们只能受限于口语影响范围,直接指挥最多三千人投入战斗。据说汉语由于语音设计优势,在嘈杂环境中可以有效压制英语,这实际上意味着在这种通讯环境下使用汉语更有战斗力。当然,现在的说法通常是“中国人太吵了,外国人受不了”。有些人已经开始搞什么静音车厢了。我记得在长途火车上,夜晚都是很安静的,因为大家都睡觉了。个别人吵吵嚷嚷,也会引起愤怒地围观,被迫噤声。从现实经验来看,大概中国人民群众的素质已经走在了某些人的前面,而某些人还在摆出一副“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傲慢态度抖机灵。本来就是一个乘务员和乘警依法维持车厢秩序制止个别人大声喧哗的事情,是一个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问题,结果让一些被驴踢了的脑子弄出了这种脱裤子放屁还附加侮辱自己国民的政策。吃点钙片补补脑子吧!

古代战争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都很差。这直接导致他们的补给效率非常低,补给周期非常长,补给线路非常脆弱,补给体系非常复杂。以粮食为例来说,在亩产一百多斤的情况下,单日运输距离只有几十里的情况下,每名运输人员运输粮食极限距离非常短而且有效运输的粮食数量非常少。孙子兵法甚至提出了“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的比例。这实际上就意味着95%的粮食都浪费在路上了。

现代战争比古代战争的运输效率高了很多。至少在粮食运输上,借助铁路线,几百个人在几千里路上运输的粮食就可以超越古代数十万民夫在几百里路上的运输成果了。

由于交通科技的高度发达,现代战争可以在强大后勤支援下爆发出巨大的战争能量。

以人们比较熟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为例,两国都可以调集数百万大军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发动钢铁洪流激情碰撞,数以万吨计的炮弹就轻易地消耗在了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周的战役中。实际上一天打上一万吨也不是事儿。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中,苏军一天就打出了近十万吨炮弹。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勤对战斗的影响日益突出。

由于时代的隔膜,现代人对于古代战争的后勤缺乏认识,往往以为他们可以更好地脱离后方作战。比如说,误以为刀枪剑戟的损耗不大,箭由于可以回收利用所以也不需要过分补充,主要消耗都是口粮。其实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古人的刀枪剑戟也是要补充的,同时随军的铁匠和周边的林地可以提供“3D打印修复技术”,帮助他们修复一部分装备。虽然损失比例不算太大,但是他们的后勤能力也不强大。口粮就更致命了。士兵随身携带的口粮也就是三五天,加上随军运输,十天是常见周期。多了会由于频繁转移作战而导致丢弃和浪费。可以这样说,我们常说志愿军在朝鲜打进攻战的时候,后勤只能支撑七天,是礼拜攻势。古代战争其实经常都是礼拜攻势。他们之所以打得旷日持久,是因为他们必须坐下来等后勤,被迫进入了阵地战阶段。所以古人才会说:“计毒莫过绝粮。”所谓步兵打不过骑兵,原因之一就是骑兵可以阻断步兵的后勤。

无论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大家都在拼后勤。

现代战争的后勤体系高度发达,使得现代战争可以打得更加激烈、持久。这并不是说只有现代战争才拼的是后勤。古代战争一样拼的是后勤。

为什么要得民心,为什么要争取政治支持?这都是在争取后勤支持。有了充分的后勤支持,部队战术灵活性会急剧提升。当然了,这些支持同时还会附带情报支持——古代的通讯技术也是很落后的。

时代不同了,现代战争与古代战争在具体形式上有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但是后勤始终制约着古今战争。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古以来的战争,后勤都是一样的重要。

古代虽然运输能力也差劲,但是战争物资消耗少。主要是粮和草(所谓人吃马嚼),其次是箭、镖、簇之类的耗材,兵器也会损毁,所以也需要铜铁,随军会有工匠。

但古代有一绝活:因粮于敌。这个“粮”其实可以泛指粮草箭镖铜铁等所有一切战争物资。因为古代战争物资都很原始、都很通用

但是现代战争物资与古代已经是天壤之别。除了粮食外,其他的不可能从敌方获取,获取了也没用。现代的武器装备太复杂,但只要有一处不一样,基本就不能通用。

枪弹、炮弹差一个型号,根本无法互用。飞机坦克坏了一个零件想在外地维修?没有可能。

抗日的时候我军装备靠缴获,是因为自己武器太差太少,有什么用什么。但也不可否认相对于日军,我军火力是十分弱的。比如经常打伏击明明可以大胜和全歼的,但总是在打了一轮枪和丢了手榴弹后,不得不提前吹冲锋号,以命相搏。

抗美援朝时缴获就很少能用了。我们用的是苏制,对方用的是美制。也就捡到几个手雷可以用一用。所以,我军有一个所谓的“礼拜攻势”,带了七天的干粮和弹药,打完了就必须后撤(而我军传统也不允许从韩国百姓那里获得粮食)。

所以,像美军这种入侵别国的成本就太高了。比如在阿富汗,交通困难,补给线还要经过巴基斯坦。补给站只要被一个环节破坏,对前方就有重要影响。为了保护补给站,美国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以至于美国根本就无法入侵伊朗。

所以中东恐怖闹来闹去,最喜欢的武器仍然是AK47。这玩意黑市流传广,弹药很容易找到。另外就是肩扛的反坦克弹,道理也一样。再一个就是机关枪,掷弹筒。再高级的,没用。


目前,70多年来还没有发生大国的军事冲突。将来战争怎么打?现在还是不明确的。多半各方只能使用自己的武器装备。必须要有强大的后勤才能保障前方武器装备的供应。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争一向拼的是后勤,起义不拼后勤的,也都输了。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和近代战争拼的也是后勤啊。。。。

可以参见我对古代战争的一些分析,后勤永远是放在最重要位置的。


现代战争中闪击战的后勤因素:


user avatar   lhgdx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战争不是打游戏,不存在打不完的弹药,烧不完的油。

军无粮草则亡,无辎重则亡,无委积则亡。

今日口粮在后勤所占比例极小,已经不是人吃饱就能打仗的年代了。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

看见导弹发射,网友开玩笑,看见一辆辆豪华宝马车没了。

除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为了打仗而牺牲的经济发展,无可估量。何况还有伤亡和流离失所的人。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user avatar   liu-sheng-guang-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朝鲜战争给兔子最大的教训——后勤就是现代战争的瓶颈。

一个早晨,在躲过美军数次空袭后,彭德怀的吉普车终于驶进了中国的边城安东。他沿途除啃了几口炒面外一顿饭都没吃。

尽管身为统帅,对安东的情况早有耳闻,彭德怀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鸭绿江边,粮食垛成山高,猪牛羊鸡成群结队,弹药箱看不到边,御寒衣被上万捆上万捆地一堆堆码在一起。

彭德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多少战士就在离这些物资一天车程内活活冻饿而死,在端着打光了子弹的步枪冲向敌人时被枪弹扫倒……

带着满腔愤怒,彭德怀查看了东北军区一个后勤物资转运站。进了转运站大院,一阵恶臭熏得彭德怀几乎要呕吐,几十垛的猪肉全部烂掉了!

一个正在吃饭的战士一边发牢骚:“又是他妈的这么肥的肉!”一边就把碗里的一大块肉扔进了泔水桶。

彭总眼都红了,一下冲上去狠狠揪住这个战士的领口:“你这个败类,前线的将士一个月都吃不到一块肉,你竟敢把肉扔进泔水桶!”


这是彭德怀十数年来第二次对一个普通战士大发雷霆。上次是在太行山最艰苦的一九四一年,他的马夫在饥荒中摘了老百姓的两颗柿子,随后在与班长的争执中折了两棵树枝,盛怒的彭德怀甩手打了马夫两个耳光。百姓就靠那些柿子树保命哪……

吃饭的战士们搞不清怎么回事,吓得扔下碗远远跑掉,那个扔掉肥肉的战士几乎恐惧得晕过去,如果不是彭德怀拎住他的领口,只怕已经瘫倒在地了。彭德怀拎着这个战土高叫:“叫你们管事的混蛋滚出来!”

负责干部跑过来了,看着浑身泥水、肮脏不堪的彭德怀轻蔑地说:“你是谁?干什么的?竟敢在这里放肆!”

彭德怀松开那个战士:“老子彭德怀!”

那个干部立刻浑身筛糠:“彭总……”

彭德怀恶狠狠盯着这个干部骂道:“前线饿肚子流血打仗,你们炖肉吃还嫌肥,良心喂了狗!”

彭德怀边骂边流眼泪。

那干部头都不敢抬,喃喃说道:“实在没法子呀彭总,肉放在这儿送不出去,全烂了,不吃更浪费,昨天发了三十台车过江,刚过新义州全炸了,只有三辆跑过了封锁线,站里一部车都没有了……”

“唉!”彭德怀仰天长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他放弃了在这里吃顿饭的想法,饿着肚子又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他要闯宫。


飞机在沈阳加油,前来迎接的军政首长们请他吃饭休息,彭德怀站在飞机边发呆,只说了一句:“我不累,不要管我,我不吃也不睡。”

飞机加油后立刻起飞,闻讯赶来的高麻子只看到远去的机影……

第三天,彭德怀直接找到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沙哈罗夫大将,希望苏联能向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并大规模掩护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沙哈罗夫如何敢做主,重弹了一遍斯大林“苏联不宜介入朝鲜战争”的老调,彭德怀愤怒已极,大吵一顿后扫兴而去。

第四天,二十五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与会的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讨论如何有效支援志愿军的事宜。在彭德怀介绍了朝鲜前线的战况后,一些领导开始强调自己部门的困难。

“后勤保障要钱,先来钱吧……”

“国内的机构才刚刚建立,困难重重……”

彭德怀拍案而起:“这也困难,那也难办,你们整天干的是什么?我看就是你们知道爱国!难道几十万志愿军战士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吗?你们到朝鲜前线看看,战士住的什么,吃的什么,穿的什么!这些可爱的战士在敌人飞机坦克大炮的轮番轰炸下,就趴在雪地里忍饥挨冻,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美国兵在雪地上铺条毯子趴在上面开枪,我们的战士赤脚在零下四十度追击敌人,脚都冻黑了,用手一扒拉,肉就掉下来露出骨头,他们不是为了保卫国家吗?”

全场肃然。只能听到彭德怀语带哽咽的怒吼:“整个北朝鲜由于战争的破坏,物资粮食根本无法就地解决,现在第一线的部队缺粮缺菜缺衣的现象相当普遍,其艰苦程度甚至超过红军长征时期……”

事实上,彭德怀这些身在前线的将帅太明白中国军队是在怎样的物质条件和战场环境下打仗的了。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美军的现代化优势不抱任何幻想,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他们认识到了,中国军队无与伦比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极其高昂的斗志、很高明的战略战术方法和不可比拟的指挥灵活性,都不能彻底弥补双方在物质力量上的极其悬殊的差距。


天空和白天全部是美国人的,哪怕一辆马车被敌机发现,马上就会有成群结队的敌机飞来轰炸扫射。入朝部队全部汽车只有一千三百台,仅仅一个月就给炸掉了一千台,平均每天就有三十台车被美机炸上天。三十八军入朝配了一百台车,入朝仅二十天就只剩了六台可以跑。二十七军四十五台车,七天后损失三十九台……

美国的飞机从东海岸炸到西海岸,从鸭绿江炸到汉江,轰炸时间没日没夜,扫射目标不分大小。为了寻找目标,有些凶悍的飞行员拼命降低飞行高度,撞山挂线时有发生,仅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就亲眼看到两次——一架美机示威性地钻过高压线,结果竟被挂掉了尾巴;又一架美机飞得太低,竟将大树撞成两截!

在国内战场一切取之于敌,可蒋介石哪有这样的空中力量?在朝鲜战场此法根本行不通。一次战役结束,志司总部参加打扫战场缴了六十多台汽车,彭德怀正愁损车无法补充,闻讯高兴得不得了。

战士们将车开入一条山沟再堆上草捆隐蔽起来,洪学智还亲自督促检查,没想到一架美机超低空侦察,强劲的气流竟将伪装草捆全部掀掉,几十架敌机马上蜂拥而至,一阵狂轰滥炸就损失了三十多台车,气得彭德怀大发雷霆要追究司令部的责任。能怪谁呢?国内战争不都这样伪装的吗?

二次战役更惨,一下缴了两千多台汽车,还全都是从美国本土汽车厂直接运来、只跑了一两百公里的新车。全军上下都为此欢呼不已,可刚刚动员俘虏开出来了二百辆,几百架敌机飞来将剩下的炸了个精光,心痛得躲在树林里的战士眼睛滴血却毫无办法。

四月八日,志愿军后勤战史上最惨痛的一页翻开了——三登库区二百八十七万斤生熟粮食,三十三万斤豆油,四十多万套单衣衬衣,十九万双鞋和不计其数的其它物资被美国凝固汽油弹付之一炬。库区内豆油没膝,黑烟冲天,东线部队换季衣服全部被毁,只好穿冬天的棉衣打仗,热得受不了就掏出衣服中的棉花当夹衣穿……

一句话,美军拥有战场的绝对制空权,连志司总部都三天两头挨炸,堂堂总部竟保不住一个毛岸英,更不要说被全线压制的后勤补给线了。


中国军队的后勤物资从鸭绿江前运几十公里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公路不敢走,铁路炸断了,只能靠原始的人力背送。不要说弹药,连战士吃的炒面、穿的棉衣都供不上。

东线三个军除了一线的战斗员,上到军师长,下到唱歌跳舞的文工团员、烧水煮饭的炊事员,都动员起来往山上扛粮食,就这样还有上千名钢铁战士没有牺牲在敌人的火网下,而是活活冻饿而死(后来计算,东线的粮食只能满足部队最低生存需要的二分之一),许许多多的战士都是穿着草鞋,甚至打着赤脚,饿着肚子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向敌军冲锋。

在西线,四十二军一个班,上级发下一双棉鞋,战士们决定,谁站岗谁才有资格穿上这双宝贵的棉鞋。整整一个冬天过去,从鸭绿江打到三八线以南,这双棉鞋竟丝毫无损,然后又被完好地移交给接防部队……

现在,志愿军主要的物资运送方式就是用人往前背,但这样原始的方法能支撑起一场现代化的大规模战争吗?

第一、二次战役时,后勤线只有百把公里长都应付不了,现在离鸭绿江已有四百公里,情况更糟了。战士们缺枪少弹,部队弹药储备基本没有。人员则天天处于半饥饿状态,为躲避空袭只能钻山越岭走小道,可这是要付出只有食物才能支撑的极限状态的体力的,这样下去铁人也会完蛋的!还有那大大落后于现代战争的后勤体制。

美军十三个后勤兵供养一个战斗兵打仗,志愿军一个后勤兵供养几百个战士作战需要!甚至一套系统的后勤供应体制都没有。没有专门的后勤部,司令部里仅设了个后勤科。负责整个志愿军后勤的是远在沈阳的东北军区后勤部,而朝鲜前指十几个人要负责几十万大军的吃住穿用。


反观美军,地面上仅仅一个军就有七千辆汽车跑运输,海上有成百上千艘大型海船往来穿梭于美国、日本、朝鲜之间,空中还有数不清的运输机随时提供应急机动保障,虽远离本土两万公里却毫无物资匮乏之虞,连饮水都从日本运来……志愿军是在用陆军一军对付别人陆海空三军,别人是四面围攻志愿军一面啊……

还有战场上那根本不成比例的火力对比。美军一个军有坦克四百三十辆,志愿军六个军一辆都没有!美军一个步兵师配属炮兵有四百三十二门大口径榴弹炮、加农炮,还可以得到大量附加更大口径火炮支援。而志愿军一个师只有一个山炮营,装备十二门别国军队老早就淘汰的中口径山炮。山炮?美军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词!

通讯指挥,美军一个师有电台一千六百部,无线电通讯可直达班排。志愿军入朝之前在全军到处搜罗,才让入朝的每个军配了几十台无线电,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就全靠两只脚、哨子、军号和信号弹了,甚至信号弹都少得不敢多用!

即使是中国军队引以为豪的步兵,他们手上的家伙也快老掉了牙。像三十八军这样的王牌主力竟有百分之九十的战士还在使用日本人一九○五年设计定型的“三八”枪……

爱兵如子的彭德怀看到部队报上来的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既感动又心如刀绞,志愿军是在用生命换胜利啊!

“拿这样的战士一个去换两个三个不值钱的美国少爷兵我也不干!”彭德怀不止一次说过类似的话。

打仗固然打的是人的智慧、勇气、体力,可那也是打的钢铁、炸药和各种物资啊……


面对后勤困局,彭德怀、洪学智和中国军队的老后勤李聚奎上将等人开始酝酿从根本上解决后勤问题,志愿军后务司令部开始准备成立。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建立专门的战区后勤指挥机构,它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军队已经将后勤摆到了和作战同等重要的地位。

中国军队正在从体制上由国内战争比较原始的军队组织系统,向现代化军队结构过渡。

彭德怀已经看出来了,这场战争估计要打成持久战,中国军队精神力量和战斗力虽强,却受限于极度贫弱的国力不得施展,连他精妙指挥艺术能达到的战争效果,在美国人的雄厚实力面前也得大打折扣。彭德怀作为统帅,感到极大的痛苦……

不但彭德怀,志愿军众将领在胜利面前,对于局势的发展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一直奔波在一线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就是代表之一。韩先楚认为第一、二次战役的胜利是抓住了敌人不知虚实、轻敌冒进这个弱点,现在敌人开始谨慎起来、甚至高估志愿军实力时,志愿军绝不能过分乐观,头脑发热。

身经百战的韩先楚在前线看到美军的火力和物资供应,不禁感到一种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志愿军饿着肚子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里赤脚追击,在冰冷如铁的堑壕里据守,对面美军阵地上,直升飞机飞来卸下弹药、食品、睡袋、药品,还要接走伤员。步兵则在雪地上铺条毯子趴在上面射击……志愿军战士靠挎在脖子上的一条长长的米袋子救命,而美军一个五公斤的铁盒打开,一个班饱饱地吃一顿,营养成分计算好了不说,里面还有香烟、火柴甚至手纸……

那时候还没有“综合国力”一词,韩先楚自己发明了一个词,他称美军表现出来的这种东西叫做“整体国家实力”。

上过朝鲜战场的每一个中国军人都受到了“整体国家实力”这个东西的冲击,尤其是那些驾驭战争的将领们。由于有了在朝鲜的切身体会,入朝将帅回国后都成了积极推动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干将,这批将领基本上都没有在wg中犯错误。朝鲜战场使他们对物资与精神的关系有着极清醒的认识,豪言壮语很难让他们头脑发热到失去理智的程度。




以上主要材料引自李峰《决战朝鲜》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战争也是打后勤,去看看中国古典战争,再看看欧洲近代战争,你会发现战争一直都是打后勤....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

战争就是烧钱,比的就是谁钱多,谁能扛到最后。

比如今天,你打着打着发现子弹没有了,炮弹没有,午饭没有了,药品没有了,坦克加的油都没有了,那你还打什么?




     

相关话题

  这种规模的舰队在二战前夕算什么水平? 
  6 月 23 日俄军向英国军舰开火投弹示警,英军事后却称「以为俄军在射击演习」,该表态有何深意? 
  中国的99a美帝m1a1和俄罗斯的t90互有什么优势? 
  假若俄土爆发战争,中国会参战吗? 
  为什么印度的军工发展如此不顺利? 
  如何看待俄罗斯军队进驻亚美尼亚边境?这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两艘055同时下水? 
  苏军是否也是把党支部建在连上? 
  白起坑杀 40 万降卒和南京屠杀 30 万人口有哪些异同? 
  为什么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解放军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前一个讨论
女囚在监狱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下一个讨论
和男朋友接吻时他的手在游走,那女生的手要怎么办?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