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高度自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liu-jian-jun-17-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CPAer

CPAer于2018年1月13日推送改文章


前段时间,男神钟汉良在一天内发了4条微博,晒出了他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早餐是一片吐司加蛋,外加两颗蘑菇和圣女果。


午餐是满满的一盘蔬菜,搭配米兰大教堂形状的意大利面。


晚餐是自制蔬菜沙拉和燕麦小点心。


清淡又营养的三餐里,藏着他在饮食方面的自律。


出道20多年,钟汉良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身材和不变的容颜。


连见多识广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也惊叹于他皮肤的质感,调侃他是不是睡在冰箱里。


然而,正如泰迪·罗斯福所说:“有了自律能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多少人羡慕着别人的身材与样貌,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与精彩。


但是当了解到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后,又迅速打起了退堂鼓。


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继续毫无意义地耗费生命。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及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你会发现: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02


谷歌有位高级工程师,叫马特·卡茨。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30天改变的计划,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坚持的事。


比如:


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本5万字的小说;


不看电视,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绝咖啡因.....


可以说这份计划充满了挑战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势必无法完成。


但马特坚持了下来。


30天后,昔日那个肥腻的宅男工程师不见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骑自行车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远足。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


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但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当作是自律。


而当你自律到极致,你会发现:


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自律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正如李开复所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句话: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那么,如何才能将自律坚持到极致?




03


《毅力——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这本书中介绍了3种方法,更新了我对自律的认知。


①设立具体目标,坚持无一例外原则


我的表妹小蕊,每天嚷嚷着减肥,却从未成功过。


原因之一,想必就在于没有设定具体的目标。


无数研究显示:当人们用具体的条文对他们的目标进行定义后,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大多数制定了明确目标的减肥者(比如:我要在2个月内瘦下10斤),会比那些目标含糊不清的减肥者减肥效果要好得多。


目标明确是很重要的,因为明确的目标可以减少思想上的歧义和执行中的变异。


设定目标之后,需要坚持“无一例外”的原则。


比方说,目标是在2个月内瘦下10斤,就坚持在达到减肥目标之前,一点甜点都不吃。


如果不坚持这项原则,那么每次面对甜点时,都必须决定是否要放纵自己。


在进行考虑的过程中,将会耗费能量,而这些能量,是维持毅力的关键。


所以,一旦给自己下了绝对不破例的原则,就不会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无休止的自我纠结上。


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坚持了无一例外原则。


蔡依林从不吃任何有油的食品,甚至有三年的时间内没有吃过米饭;

杨丽萍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舞蹈,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刘德华为了保持身材,几十年来都保持着每天一杯酸奶的习惯。


一旦你对某件事情百分之百地投入,那就不可能再有例外。事情已成定局,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放纵,对自己严格一点,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原则。





②一次只完成一项任务,不要过多消耗毅力


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许多人会一次性给自己定下太多目标:


比如,半年内练出马甲线、考过XX考试、看50本书、看美剧不需要字幕......


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会产生疲劳。同时接受太多挑战,通常无法坚持实施下去。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100个人被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一盘小萝卜,并被要求全部吃光。


B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一盘饼干,并被要求全部吃光。


C组中的每个成员可以选择他想要吃的东西,或者什么都不吃。


在所有的萝卜和饼干都被吃光以后,每个人都被要求解答同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实际上根本没有答案。


B组和C组的人在猜了大约15分钟之后放弃,A组的人只猜了7分钟就缴械投降了。


研究者从这次实验中得出结论:A组成员已经耗尽了所有的毅力去吃掉那些萝卜,而B组和C组成员仍有大量的毅力去解那道难题。


意志力就像手机的剩余电量一样。


每天早晨你都是充满电的,随着你不断使用你的电力,最后电力耗尽,你也就毫无意志力可言。


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复就投入下一件事,那么肯定会疲惫不堪。


注意保存你的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


③把挑战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标


太多人幻想着能够一蹴而就,一夜之间达成目标。


当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很长、难度很大时,许多人容易半途而废。


这个时候,需要学会对任务进行分解


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在自传中写到自己成功的秘密:


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

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

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

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是由许多细小的、易于管理的步骤组成的。


不要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慢一点、稳一点,关键在于把大目标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04


以前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


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


长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会让你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代价;


熬夜打游戏、刷微博,带来的是第二天的无精打采、浑浑噩噩;


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会让你迷失方向、日渐空虚。


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不要做欲望的奴隶,自律可以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一个有趣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3147

共勉。

客官如想看更多文章。


欢迎添加

↓↓↓↓↓↓↓↓↓↓↓↓↓我的公众号:亚当君说故事↓↓↓↓↓↓↓↓↓↓↓↓↓

每晚八点,不见不散


user avatar   zhang-zheng-n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有两种类型或者说两种等级的高度自律:


第一种是为了尽可能的多产出,多做事情的自律;主要是对自己的时间、精力、情绪、资源等进行管理;我称为快模式的自律,这是对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自律。


第二种是为了产出真正有价值内容,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富有成果,而对自己欲望的管理,本质上是对自我欲望的节制,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律,我称为慢模式的自律。

快模式的自律身边人容易观察到,慢模式的自律只有熟悉人经过长期的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我认为自己在第一种自律方面做的还不错,自己给自己打个85分吧,但是对于第二种,才刚刚开始,属于不及格的区间。

首先说快模式的自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先吹个牛,我的一位朋友去年在朋友圈里对我的评价:你是我的朋友中最有毅力的,我听了当然很开心,也把这当成鞭策,因为有毅力并不能于有成果。

先给大家看看去年的工作和生活的历程。自己工作真的很忙,出差非常多,2014年的总出差次数超过50次,这还没有算短途的。国内航线飞行了大约17万公里,似乎还没遇到只飞国内航线和我飞一样多的朋友。工作的具体情况不方便多说,这里放一张航旅纵横里的飞行数据统计图。

这是一张我最近某个月的手机通话统计分析图:

此外,我还要给研究生开一门课,春季学期上半年课,有助教,但是也很累。因为上课不属于本职工作,所以实际上也是想各种办法挤出时间来完成的。上课过程其实很开心,但是总归要消耗精力,而人的意志力是有限资源,所以,不容易坚持下来。我坚持了8年了,希望再坚持几年吧。

2014年我在知乎写的回答很少,因为我从去年开始,在把研究生课程的讲义整理成教材,耗费了无数心血,今年春节前后,终于把初稿完成,大约470页面。这些工作多数都是在机场、飞机上和业余时间完成的。。后续的修改工作量还很大,每张图都要自己画,文字也都是一个一个字敲进去的。


那么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我还做了哪些事情呢?


先说读书,自己涉猎很广,身边人经常夸我知识面广,这当然是因为一有时间就读书和上知乎,有时间会在知乎回答问题。说起来,学习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然后讲给别人听,最好再写出来。下面是用多看阅读统计的2014年的读书情况(这是用多看软件统计的,许多人在评论区问):


据说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100本,我没有求证过,不过好歹我赶上了人家平均水平。


我的字写的很烂,2014年下决心写毛笔书法,这是我开始学习前的烂字,大家忍耐一下。

说实话,现在看起来,要写这么烂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也真是蛮拼的了。后来朋友推荐,在网上找田蕴章的每日一字书法讲座,平均每周能写3-4次,每次大约1小时,一年以后,水平是这样:

虽然还是很差,但是进步还是显然的。写了半年时,部分留下来来的纸张拍了个照片:

偶尔看到五天学会绘画 (豆瓣),听喜欢,就按照书里的作业开始学绘画:

这是开始时的一副素描:


没那么多时间在家里用铅笔画,偶尔还用ipad画个画,赶上飞机晚点时,就用paper53画着玩:

我是单位的培训师,每年要负责给新员工和在职员工开课,时间管理时我常讲的课,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努力去实践时间管理的各种原则和方法。

喜欢古典音乐,其实一直听不太懂。在网易上完整的学习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聆听音乐,老师讲的真好,顺带推荐一下。

觉得不过瘾,买了同名的教材(已经有中文版,不过是第五版,英文已经第六版),每课后都有作业,我认真的看了,然后做作业。可惜后来身体不好,完成了大概一半。

最后,我还有家庭,周末时间要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当然要感谢家人,除了在家吃饭时刷个碗,家务很少让我干。

能够做完这些事情,我想勉强可以说是高度自律了。


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知乎已经有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回答,说点具体的无非是:

1 有计划:用手机上的效率软件,比如Any.Do,规划自己的工作,然后一项一项的按照要事第一,先重要后紧急的优先级次序完成;

2 利用所有的零碎时间阅读,飞机上就读大部头的书,地铁上看知乎,排队时也会背单词;

3 基本上不看电视,2014年特别忙,美剧和电影看的都很少;

4 集中起来回复邮件,快速做决定,不拖延;

5 做事情力争一次性处理到位,不返工;

6 积累资源,买了evernote的高级版,积累了大量的各种有用的资料,利用飞机上或者机场候机的时间整理资料,确保使用时能够方便的找到。

大概就是这样,都是时间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知乎上已经有许多很好的回答,也就不再啰嗦。

但是,我要转折了,虽然如此努力,工作产出也不错,就有一样我没做好:健康。

2014年底的时候,我身体变得很差,大概有这些疾病:

  • 肠胃不好,很瘦
  • 眼睛不好,这是废话,看那么多书和知乎,肯定好不了
  • 颈椎病:严重到每周都要按摩
  • 心脏病:气喘,后来查明是神经性的,主要是由于疲劳和压力过大。

大家再发过来看我上面写的事情,有没有发现我没怎么锻炼身体,所以这也就是必然的。看似我的时间管理做的很好,但是我违反了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都是多维度的,你不可能在所有维度都做到优秀,我相信即使上帝也有不完美的某个角色定位。

真正成功的人生必须努力在各种角色中取得平衡,这就需要节制自己的欲望,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断舍离”,你总要与某些不切实际或者不好的欲望一刀两断,舍弃那些过分的或者做不到的目标,远离诱惑你的各种事物。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对欲望的自律,能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放弃过分的、不切实际的、不合理的各种欲望,即使是短期的偏离,也能及时醒悟过来,回到正途。只要做到了专注,正念,效率会非常的高。因为你专注,成果会比同样能力但是精力分散的人大很多。


很简单的道理,你专注做一件事情,每天做8小时,他做十件事情,每天工作12小时,在能力差不多的前提下,谁能够做到出类拔萃是显然的。但是人在社会上会受到各种诱惑,专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2015年春节后,我放弃了许多事情,特别是把健康放到了第一位。每天都坚持6点起床,现在每周跑三次,打1-2次羽毛球,身体好了许多,精力重新充沛起来,感觉回到了30岁以前精力。我放弃了许多爱好,不过书法还在坚持。


正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以上,与知友共勉


————————————2017年1月24日更新————————————

写下这个回答一年多来,收获了很多赞,很多鼓励,因为很忙,也没有一一回复感谢,在这里一并谢过。

今天补充回答评论区关注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很多朋友觉得做了这么多,怎么都没有写如何陪家人和培养孩子的,有一位朋友说也许孩子妈妈才是最自律的人。这么说也对,也不对。下面补充回答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因为我自己不太愿意在回答中写太多家庭隐私的内容,所以基本没有写这方面的事情,只写了自己如何工作、读书、学习、跑步等等。实际上,当然是永远把家庭和孩子放到第一位的,这几天女儿感冒了,今天上午请假去了医院,折腾一上午,好在没什么事,我很开心。

在孩子很小时,母亲绝对是付出最多的,最辛苦的,这一点全世界的爸爸都代替不了。不过我自己也是尽量去做,我家孩子半夜一定要喝一次奶,只要我没出差,都是我去搞定。因为有父母帮忙,所以还好。孩子睡了,把小孩的衣服洗了,就可以做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大一点,我感觉特别是上了幼儿园,就轻松多了。下班后,和老婆带孩子玩,一起画画,给她讲故事什么的。我会等孩子睡了后再看书和工作到12点左右才休息。早上一般五点半或者六点起床,先写晨间日记,再看看书;等孩子醒了,给孩子穿衣服之类的,然后送去幼儿园,自己去上班。典型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肯定还是老婆要照顾孩子更多一些,不过并不是因为完全不管孩子才会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就拿我自己做的事情来说,实际上,如果你利用好琐碎的时间,真是能做很多事情,你的产出都会让你自己大吃一惊。 我自己统计过时间花费,写书的的时间基本都是利用出差在飞机上完成的;跑步一周三次,每次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读书和学英语更是利用上下班在地铁上的琐碎时间完成的的;这样一来,我回家后就完全可以尽量陪家人了。因为我基本不看电视,一年我才去电影院看一两次电影,手机里没有游戏,浪费时间很少,所以依靠自律,就完全可以在照顾好家人,在完成好工作的同时做一些自己喜欢喝愿意做的事情。

关于所有需要照顾孩子的妈妈怎么办?妈妈总是最伟大的,总是付出最多的。在中国更是如此,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环境的原因,造成了大多数家庭都是孩子母亲照顾孩子更多一些。但事情不绝对,如果有父母帮忙,完全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我和几位已经是妈妈的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她们开始都说下班一回家,所有的时间全部被孩子占据了,怎么可能有自己的时间。但讨论后,我发现,她们上下班至少有一个多小时在地铁上,这段时间她们基本都在看手机里的电视剧。为什么不把这段时间用于读书呢?在家里的时间,实际上很多时间都用于看电视剧了,至少我家是这样。如果把电视关掉,孩子大一点,自己可以看绘本图书和玩玩具,也是完全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这些需要有很好的生活习惯,当然,一定需要你自律起来。

我自己经常坐地铁上下班,注意观察过,旁边的人,几乎都在玩手机。但其中,男士大约一半玩游戏,另一半看小说;女士大多数看电视剧。总共也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在看比较正经的书,而且其中多数还是学生。我自己通常会拿kindle看书;如果太拥挤,我一般用扇贝听力学英语。 的时候只是听,不挤了就拿手机出来开始测试。仅仅最近两个月,我就听完了雅思听力的内容。就是这些零碎的时间,只要你坚持做,充分利用起来,能够完成的事情相当惊人。这么做,唯一有一个坏处,就是容易坐过站,我有时看书和听听力太投入,都过了两站才发现。

就补充这么多了,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和NB,上面这些事情都是任何人可以做的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只要你坚持做下去,一两年后,的确会让身边的其他人大吃一惊。

还有一些朋友问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的自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我会利用春节假期写一篇文章来总结自己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你。

祝大家健康、进步!


user avatar   wansf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寂寞又美好。


这种感觉,有点像人为地把世界割成了两半:世界的,和自己的。他们是完全独立的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在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通道可以互通。你在你的世界里,跟外界并无太大关联。

这样的生活看似无趣,实际上是充实而幸福感满满的。我感觉每天都没有浪费,因为每天都在前进。人生总是这样,并不能圆满。你选择了幸福,那么孤独自是必不可少。一切如同几米的一本书名一般:又寂寞又美好。

现在一边工作,一边每天坚持写作,大概某一天会考虑职业化。


速度方面,之前我在知乎里基本上是每日一答,周日休息一天,每篇答案大概维持在3000-4000字左右,偶尔会有很简短的回答,几乎不抖机灵,尽量保持高质量稳定的输出。

现在有了公众号以后,速度稍微减缓,因为排版、找图、写公众号、打击抄袭等等,事情多且繁琐,有时候只是一个段子,但是为了做好排版,就要花上一个小时。

公众号也并不总是发文章,也有段子之类,为了保持两者的同步,大概维持在2天一更。


有些读者问我:“你更得这么快,是怎样做到的?是不是后面有团队?”

事实上,除开高度的自律以外,无他。

刚开始写知乎,还算吃得消。到后来开了公众号,各种杂事搅成一团,大概每天晚上1点半才能将所有事情做完睡觉,根本没时间顾及其他。那几天很痛苦,每天都要更新长文,又要忙知乎又要忙公众号,感觉坚持不下来了。

后来一个前辈告诉我:“一件事情,你愈是用力过度,越容易放弃,因为无论是谁,都不能长久地保持这种透支的状态。写作是个长久的活,想一直坚持下去,你必须做长期的打算,而不是一时一刻的激情。你看我这个月出差二十多天,一样能保持2天一更,只要每天少上点网,你总能做到。”

于是我放缓了脚步,不再要求自己每日一更,一方面保证足够的休息,另一方面,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内容的精雕细琢上面来,总之要保证身体不被透支,调整后的状态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

其中作出的最大调整,就是高度的自律,让一切能平稳地、有条不紊地进行。

自律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时间的高度自律,现在我每天的生活规律大概是这样:

早上七点起床,洗嗽完毕,七点半出发吃早餐,八点到办公室。

浏览一下知乎上的时间线,看看下别人的回答以及自己合适的回答,一来是学习别人的答题经验和技巧,二来是标记一些适合自己答的问题(基本上这个时候就能打好腹稿),然后再浏览一下今天的新闻之类。

9点到12点,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工作的间隙,将前半部分完成。

在办公室总不能做到和家里一样,精神高度集中,总时不时地有人来找你,或者电话响起之类。不过能想到一个片段就写一个片段,仿佛拍电影一般。先把每一个镜头都拍好,有可能是不按顺序的,最后经过剪辑,便成了一部完整的电影。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我的每一篇文章,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一些零散的片段,之后只需将所有的片段串在一起,再作一些承接之词,便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总有人问:你上班时间是有多闲啊?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你有心,哪怕是在坐地铁去广州的这个当儿,站在栏杆旁边,我也能在手机里用在线笔记按上一千字,回家再添枝加叶、修改一遍,就形成了一篇小说,我的小说《翻墙》就是这么写完的。


下午是一天最重要的时间段,在经过一场午休的补充后,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充足,写作速度也最快。所有的工作务必在下午完成,其中包括:将文章写完,前后最起码浏览三次,检查错别字,以及文章的通顺与否,再适当增减一些内容,使之完善。最后将他们放到编辑器里进行排版,找图片,再放入到微信的素材里面,保存,等待晚上发出来。


因为每次做事,总需要的是一大块的连续的时间,所以每想到一件要做的小事情,我会写在手机的日历里面,设置上提醒。倘若有十分重要的需要提醒的事项,直接设置闹钟,比如设置好9点,标记“群发微信公众号”,如是等等。

对于一些不大重要的,会在在线云笔记里,根据事情的优先级一一写出来,做好了再一个个地划去。


晚上亦不能松懈,虽然不会把每件事都记录在本子里,但在脑海中会根据优先度进行排列。譬如:趁着太阳还没下山,6点到7点的时间段会洗衣服。洗完晾好之后,会进行阅读,9点推送公众号,之后会顺便处理下公众号里的信息。


以前别人问:你每天能坚持下来的事有哪些?

我大概能回答的是:刷微博、刷微信、刷豆瓣之类了。

现在每天能坚持并且必须坚持的,一是写作,二是跑步。


长时间的写作所带来的是身体上的吃不消,精神疲乏、大脑变迟钝、腰酸背痛的情况司空见惯,所以跑步自是少不了的。

每天从电脑面前离开,哪怕只是跑上十分钟,都能感觉浑身舒畅无比。跑步带给我的好处远非如此,自从坚持每天跑步后,尤其是早上,坐在办公室的精神面貌都大不相同,体力感觉有所增强,长时间地坐着也不会感到腰酸背痛。


以前也试过通过做按摩来减缓肩颈疼痛,都不如跑步来得有效,如果说按摩是由外至里的舒畅,那么跑步则是由内自外的。感觉有些事并非有钱就能解决,非自己亲力亲为不可,不能偷半分的懒。


跑完以后回来洗澡,10点处理下微信上的消息,11点、最晚12点前睡觉,这就是现在的一天。


没有衣服洗,会安排在家打扫卫生、去超市采购、剪头发、散步等事情,总之,一天下来没有太多时间浪费。


每一天都像一台机器一样,井然有序地运行,丝毫都不能懈怠,亦不能允许对自己说:明天吧!我明天一定做!

如若将一天比作一部机器,那么每一段时间则如同一片片的齿轮,齿轮上的每一片齿都很精细,精确到分钟。只有将每一片齿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部机器顺利地开起来、才能前进。

这种精密的程度,仿佛只要掉下一个哪怕是极为细小的部件,一天便不能再正常运转,则无法前进。


比如,我哪天晚上忘了跑步,或者1点钟才睡。第二天则必然精神不好,由于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都是规定死的,没有任何的通融,所以我只能勉强硬撑着,直到十二点下班,才能等到午休时间,去床上躺一会儿。

在等待的这个期间,我做不了任何事,只是干等着让时间快点过去(如果是全职写作就能弹性安排了),好让我睡一会儿。可是写作的任务总在那里,不会凭空消失,因此,早上落下的东西只好留在下午写。经常下午没写完,又不得不压在晚上。


晚上的时间,从6点到9点(推送的时间),并不是一个好的写作时间段,这段时间看起来很长,有三个小时,其实是一天之中精神状况最差的时候,效率相当低,只适合休闲放松。

憋着一口气好不容易匆忙写完,排好版,9点做推送出去,又赶紧换上运动衣匆忙去跑步,接下来是洗澡、漱口、准备睡觉——这一切并不是我想看到的。


我想要的是一段平静而有规律的生活——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中进行,我无需去追什么、赶什么,只需按部就班地做好一切就行了。


高度自律的另外一个诀窍在于: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拒绝一切诱惑。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面临诸多的诱惑,你必须时刻记住,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不想要的。唯独放弃某些东西,才能有所得。


当你稍微有了些起色之后,便会有很多诱惑等着你——-比如社交网络里有很多的留言等着你去回复,微信群里会有很多红包等着你去抢,有的读者会给你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发自拍照。


开始的时候我会被这些忽如其来的诱惑弄得不知所措。

本来上班的途中被人打断、来个电话什么的,自是常有的事,不过这些没办法,你拿了工资,必须以此为主并且做好,这些都是不可控的。

如若再加上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轰炸,效率就低得惊人了。通常一个下午,在没有任何工作打扰的情况下,都写不了什么东西,最后不得不断更一天——这并不是我想见到的,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任务。


不可控的那部分只好由他去,能够做到的就是把能控制的尽量把握好,比如:

将知乎上所有的提示屏蔽掉,不然一边在草稿箱里写答案,一边时不时地弹出个红色圆圈“1”、“2”是一种强烈干扰。

社交网络,诸如豆瓣、微博、公众号,能不看的尽量不看,休息的时候或者定时打开,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回复。

微信号设置勿扰模式,统一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回复。留下手机号给一些重要的人,有急事让他们打你的电话。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自以为开着电脑版的微信会提升效率,不料反而耽误了更多的时间——社交软件中总有回不完的信息和聊不完的天。

将网上结识的、有必要的人约出来,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快速的语言交流能使效率成倍提升。


之前我一直以为,作家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职业:每天在电脑面前打打字就好了,钱就会源源不断地入账。

后来开始慢慢地发现,其实只要活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哪种生活是不艰辛的——哪怕是那些我们看起来非常轻松自在悠闲的生活,背后也是充满了酸楚与苦涩。何况是写作,这种很难让中国消费者买单的职业,较之其他的职业,更是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维持生存。

不过,我倒是知道,写作并不是“靠喝酒吸毒获取灵感”、“出一本书就能出名”这么容易的事,他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个体力活。

历史上几个纵情声乐的作家,都谈不上高产。

倒是几个自律极高的作家,产出很稳定,作品质量也极高,像村上春树、东野圭吾、阿西莫夫。

不过这些都是活在没有互联网世界的作家。

互联网时代固然提供了给草根当上职业作家的机会,凭的不再是人际关系和圈子。但同时,他也对作家有了新的要求——需要作者持续且稳定的输出。

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这本书中,看到村上春树是这样描绘自己的生活的:

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几种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


“照这种模式生活,所谓的夜生活几乎不复存在,与别人的交际往来无疑也受影响。还有人动怒光火。因为别人约我去哪儿玩呀,去做什么事情呀,这一类邀请均一一遭到拒绝。”


“我只是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则,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与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立能专心致志创作的,稳定和谐的生活”

​我固然同意他“清晨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的观点,然而现在因为要上班、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我还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去生活,不过我会朝着这个境界去努力。

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就这样,几乎没什么太多交流,更没有什么惊喜,只是一心沉下去做自己的事。谈不上有多开心,亦没有什么悲伤。

谈到寂寞,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我记得十年前,当我看电视的时候,路过一条广告语——“将梦想接入现实,移动梦网”,他展示的意思是,要把“随时随地上网”变成现实。

当时我就在畅想:“倘若有一天,真的可以随时用手机上网,每时每刻都能和世界联网,那样大概人就不会寂寞了吧?”


现在,这些梦想都通过4G时代的到来,已然实现——我们只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地上网,和这个大千世界连接起来。


然而,寂寞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他还是无处不在——我经常会找遍整个通信录,不知道和谁聊天。看完所有的新闻,不知道看了些什么。看着荧幕里的人发呆,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划过整个手机,不知打开哪个APP,只是重复做一个动作:打开APP,关掉,打开另一个,再关掉……


信息化的时代,带给 人的感觉经常是焦虑和不安:每当我们离开手机时,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然而当你一直盯着他看时,又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这种感觉,倒不如彻彻底底地将自己封闭起来,安静地看上一本书、跑一会步、写一篇东西来得酣畅淋漓,我经常会感觉,最寂寞的时候,亦是最充实的时候,人的幸福感常来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就好比放大镜将光线聚焦成一点,然后“哧”的一声,身体内的某种东西因此而点燃了起来。


我想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幸福感,事实上都是来自于其自身,而不是来自于他物或者他人。

我曾经看过一条微博,写着:“每天都必须全力以赴,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我以前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作家。

小的时候常常想一想就过去了,然后该干嘛就干嘛——该玩游戏照玩不误,该看电影的看电影。总之觉得,该努力的不应该是现在,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嘛,即使不是今天,迟早有天也会实现的。

现在人一到了三十岁,就会有种紧迫感。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已经过了一半了,感觉自己在这个星球上所剩的时间无几,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提上日程,该做的非现在做不可。

在中国,假如你胆敢谈什么“理想主义”,你就会活得很悲惨。伴随而来的是长辈对你的念叨和叮咛。我以前,只要跟人谈什么理想,总会有个长辈走到我面前,拍拍我的肩膀,教导我说:“理想固然重要,但是吃饭的问题才是急需解决的。你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就更别谈什么理想了。”

好像理想是万恶之源,人一旦有了理想,马上就会被饿死。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这个社会里,只要你不懒惰,肯做,你是不可能没有饭吃的。

稍微激烈一点的,会告诉你,理想是狗屁,只有钱才是真的。你要有责任感,要娶老婆、生孩子,走一条正规的人生路。这样,你对父母才是一个孝子,你对家庭才是一种责任——言下之意是,你自己活得憋屈点,那没关系,只要让你父母满意,让你的家庭满意就好了。

这种带着悲壮色彩以及利他主义的思想遍地都是,以致于人们都认为他是对的。

在我看来,一个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从事一份对的职业,找一个对的人。

我自知理想主义在中国,要生存下来,仿佛石头缝里求生存的植物,太过于艰难。可是我擅长的就这些,并且我非常地热爱这个行业。走哪条路都是坎坷路,倒不如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奋力一搏。况且写作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贫瘠的行当,他并没有饱和,还有太多空间值得挖掘。

我也始终认为,钱只能是结果,不能是目的。我是因为热爱一件事,所以同时还赚了钱。不能因为我热爱钱,所以我投身到一件事情中去。

自从12年前,我高考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好好地去认真去对待一件事情。我想让自己好好地认真一次,无论什么,靠谱或者不靠谱的,对于过去,无论自己,或是家人,我要说太多的对不起。

无论这条路成功与否,至少当我回忆起自己的人生时,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曾经也是有全力以赴地去追逐过梦想的。

而不是像很多人跑过来跟我说的那样:“我曾经也得过作文大赛一等奖,也有过作家梦……”

玉石俱焚地碎裂,也比从没有过的好。

偶尔一次逛一个远程工作者社区时,看到别人的居家办公环境是这样的:

看到这一切,我觉得光是这些,就值得自己好好地去努力。

就这样。


user avatar   ye-ye-9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星际穿越》找物理界大牛Kip Thorne来当顾问

《三体》制作人在这里声援支持民科。。。



---------------------------------------------------------------

评论里有反驳说这是两码事,孔支持民科同样可以找科学顾问,不冲突。但拍这样一部电影,至少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不是吗?力挺民科是什么情况?




  

相关话题

  有没有什么很萌的小故事? 
  跟老外聊天,你遇到过哪些囧事? 
  真性分手之后该怎么挽回? 
  如何看待《财富》杂志发布2021「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快手、远景能源、拼多多三家中国公司入选? 
  如何选择儿童安全座椅? 
  你读过最后悔的一本书是什么? 
  如何看待部分人拍摄近乎全裸的大尺度艺术照? 
  有哪些网络安全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安全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你们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作为金融专业学生或从业者,你每天会为学习金融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前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常见设计范式?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故宫淘宝的产品?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