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院士怒批,中国科研被 SCI 支配》? 第1页

  

user avatar   zhintast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在玩命的朝SCI灌水


2016年世界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旗下Scopus数据库收录中国论文数首次超越美国,国际上第一次正式承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研论文产出国。



其实如果算上我们每年近50万篇的中文论文数,我们早在十几年前就是全球老大了。

然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2017年我国为364140篇,美国为532114篇,美国仍是我们的近1.5倍。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2008-2018年)。

在2008-2018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以上的国家(地区)共有22个,按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中国排在第16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8年11月1日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文章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指标H指数(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我国也仅为712,排在世界第13位。

作为世界第一科技论文产出国我们的这些指标都有点尴尬。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发表了世界上最多的论文,高端论文产出和平均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今天带你认识一个团体-科研水军,或许帮你揭开出现这个残酷现实的背后真相。



哲学上有“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往何处?”的疑问,现代社会有“我是谁?我经历了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的吐槽,今天我们将解决“他们为什么发论文(灌水)?他们在投给了哪些杂志(朝哪灌水)?他们是谁(谁在灌水)”的三个关键问题。

1. 他们为什么要灌水

2007年SCI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PEOPLES R CHINA)作者(不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论文94,814篇,占全球SCI论文数量的7%;而这两个数字在2016年达到32.42万篇之多,占比17.1%。2007年到2016年十年间SCI收录论文总数由126.42万篇增长到189.67万篇,增幅为150%,而我国发表的SCI论文增幅则达到了342%。

论文数量增加比例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速,平均引用次数却如引言里提到的那样只排到全球198位。这和我们全球最大科研论文产出国的称号放在一起感觉很不和谐。

这让我想起了灌水这个词。

灌水,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汉语词汇,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坛中发大量无意义的帖子”的意思”。

那么重点来了,一是大量,二是意义不大。

我们似乎也往世界科技出版业的大论坛里输入了大量而意义不大的帖子,只是这些帖子是纳税人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科研论文。

既然科研论文有水分,那一定有灌水的人,没错他们就是科研界水军。

科研水军遍布世界各地,产生于发达国家,发迹于发展中国家,在东方某个神秘国度开启“水枪盛世”。

和网络水军的来无影去无踪不一样的是,科研界水军灌水灌得勤勤恳恳、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每次辛苦的灌水之后都会像在自己的水文下方题上自己的官方姓名,争抢抢着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或者最后一位,排在第一位往往是拿着水枪亲子作案的人,排在最后一位的一般是给作案者下达指令确定行动目标的幕后boss,科研水军甚至还会留下自己的地址电话等详细的联系方式,以期此次的灌水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事业及生活起到最大的帮助。

网络水军图的是帮人刷帖的钱,那科研水军们又图的是什么呢?

第一部分逼上梁山型。

这一部分的科研水军往往是被迫灌水。硕士和博士在读研究生占了一大部分,另外一部分则主要是为了评定职称的高校老师和医院医生。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都有SCI论文数量的要求,据月牙山研究所所长老王所知,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博士毕业论文要求必须有一篇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为3分的杂志,有的高校要求SCI总影响因子大于5,甚至会有些学院或者老师脱离学校另立自己的标准。总之就是没有论文博士毕业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国内的研究条件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除了排名排在国内非常靠前的高校和中科院系统之外,国内的研究条件、经费投入和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科研是全球化的,我们和发达国家被放在一起竞争。另外国内导师的水平良莠不齐,但是大家毕业却是同一个标准。有些导师有资格招了硕士博士,但是经费、实验室条件和指导学生的能力有限,发篇像模像样的论文基于很多实验室的条件基本只能靠学生努力玩命换。有些导师真正的做到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就这么多钱我水平也就如此,你要毕业自己看着办吧。种种因素造成了广大博士研究生为了毕业为了论文,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努力做研究写论文。然而外有强敌,内不给力。在科研这个烧钱的行业,很多人博士毕业的时候终于意识到靠努力能改变确实只占很小一部分。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毕业时间临近,文章还遥遥无期,大腿一拍,混个毕业算了,水刊等等我。(水刊,即科研水军灌水的杂志,直白一点说就是期刊界的水货。水货质量不及行货却以行货的价格以次充好以便忽悠顾客购买,水刊文章质量不高却通过一定的手段操作自己影响因子以获取更多的稿源。无论是忽悠顾客购买,还是忽悠科学家投稿,最终目的都是牟利。在这里需要读者朋友注意的就是,不是说影响因子高影响力大就不是水刊,不是说影响因子低影响力小就是水刊。所以水刊的两个特点,一是名不副实,二是以牟利为主要目的)。

另外一部分主力是国内高校的青椒老师和临床医生。踏上工作岗位,逐渐稳定后终于等到了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然而这时候吧唧一个硬性标准扔了过来。升副高职称要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发表影响因子大于X分的文章Y篇。申请基金需要文章,升职称要文章。广大青椒老师背着还着费劲的房贷车贷,想想家里还有个上幼儿园学费贼拉贵的小屁孩和年迈的父母,再次大腿一拍,水刊我也来了。临床医生这时候就一脸懵逼了,我就是给人看个病发文章和我有毛线关系?不行,你要升职加薪评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你必须得有文章或者国家或地方的科技奖励。做科研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科研训练的医生来说无异于公鸡下蛋,不是自己的活得自己干,硬着头皮上吧。毕竟不是科班出身,肯定干不过那些专业搞基础研究的同志们啊!算了,反正就是个文章嘛,上面也只看影响因子,水刊,你也等等我!

第二部分我们称之为利益熏心型。如果说第一部分人还情有可原的话,第二部分灌水的人就稍微有点过分喽。我们知道近年来国家及地方为了鼓励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制定了大量的人才计划和奖励措施,以本身就有固定营业收入的医院会尤其高一点,我所知道的很多医院按SCI影响因子奖励达到了影响因子1分壹万人民币的奖励额度,据月牙山研究所所长老王所知有些医院有的导师每年光科研奖励就达到了几十万人民币,其实真实水平靠才华的无可厚非,别人靠本事拿钱,现在的网络写手赚得一点也不比我们的科学家少。但是水刊的出现让发文章变得更简单了,就出现了一小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套取高额的科研奖励往水刊使劲灌水。还好现在很多医院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在一些地市级医院甚至省会城市教学医院这种现象依旧普遍。在论文需求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国内甚至出现了专门代写论文代发表论文的公司。我在国内读博士的时候就经常收到买买论文公司的打来的电话或者发过来的邮件,问你对他们的业务感不感兴趣。


这些公司的业务目标当然主要也集中在水刊灌水上面。甚至国外有新闻爆出有些公司和杂志社的人里外勾结串通牟利。之前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Tumor Biology的107篇中国文章撤稿事件就被证实大部分是公司运作。这些不良第三方机构在论文写作及投稿过程的某些环节有造假行为,包括论文抄袭、数据抄袭、造假、重复发表、提供审稿人的假邮件等。

所以韩春雨最近被爆出造假后再被曝买卖论文,很多人根本没资格评论他,因为很多人在干着同样的事情。聊完了国内学者灌水的原因,我们聊聊我们灌过那些杂志吧,我知道你们更关心下面这个部分,心里肯定想老王还在瞎BB啥,我就想知道哪几个杂志文章好发一点。

2. 他们在以什么样的姿态在灌哪些杂志

科研江湖一直有着关于水刊的传说,却没有任何杂志承认自己是水刊。

科研水军遍布世界各地,却没有任何人承认自己是科研水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科研水军的江山也是一篇SCI一篇SCI打出来的。

中国科研水军能取得把中国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拉低到全球第198位的这样的灌水佳绩,和他们的优良战斗素养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中国科研水军单兵作战能力强。两个成语可以完美概括他们的实力之强大,摧枯拉朽和反客为主。我们先谈摧枯拉朽。“灌它,直到把它灌出SCI为止”是他们的作战宣言。主观能动性强, “不召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他们的训练目标。目前已经有很多杂志跪倒在他们的威风之下,比如被踢出SCI的Oncotarget、Tumor Biology和Biomedical Research-India, 入行年数多一点的可能也会知道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APJCP)、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还有一些生僻的杂志Afric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B Enzymatic等等等等等。

举个栗子看图说话感受一下我们的科研水军雄风吧。(图中SCI indexed为本年度该杂志发文数量,China为中国大陆地区在该杂志本年度发文数量)

上图三个期刊开始未大肆扩张没有引起科研水军注意的时候和SCI相安无事,后来期刊为了捞钱准备大肆扩张(在老外眼中,不光中国游客人傻钱多,他们也认为中国科学界人傻钱多),引起了我们的科研水军的注意。我们善良的科研水军怎么能允许这种通过残害科学界来牟利的期刊存在呢?怎么办呢?只能能牺牲自己委曲求全,科研水军为了保全科学界的清誉,不顾自己名声毅然决然深入虎穴,均在三年内将其灌出SCI或者灌垮。

再谈反客为主。中国科研水军优良素养的另外一点是不受主客场限制,发挥十分稳定。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大洲的科研水刊建立了军事基地,而且地位十分稳固。恭喜中国科研全替中国足球完成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梦想!我们要足够相信如果南极洲也有自己的期刊的话,我们肯定可以一马当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他们在各大洲期刊的表现吧,此处我们列出了每个杂志的发文前五名,我们每一个都把东道主国家打趴在了地上!

其次中国科研水军后勤补给十分给力,协作能力强。

作为唱着《团结就是力量》从八九月军训的骄阳中走出来的中国科研水军,也十分知道团结在科研中的作用。当其他国家的科研灌水大军还停留在电话、邮件、论坛或者当面交流哪些期刊更好灌的时候,我们的科研水军已经有了两大每个杂志拥有自己频率的交流电台MedSCI和LetPub。

当其他国家的科研水军还在担心动辄几千美金的版面费的时候,我们的很多医院甚至学校都提出了只要是符合标准的SCI,我们都报销版面费的规定。让我们通过全球(不是全国)水刊的发文排行榜来体会一下来看一下是哪些学校的水军后勤补给最给力吧!红色部分是我们的大学,其他颜色是其他国家大学!有木有感觉全是红色!

再者我们的科研水军战斗嗅觉敏感。

中国科研水军特别具有非常好的观察能力和战斗敏感,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容易灌水的杂志和领域。Meta分析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之广就证明了这一点。一个电脑,一个软件,一个人,不用试剂费仪器费,只要付得起电费网费。毕业没文章,来篇Meta分析吧。着急升职称,来篇Meta分析吧。想发论文骗点奖金,来篇Meta分析吧。感觉Meta分析俨然成了中国科研水军的标配。不会做Meta分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灌水。当然Meta分析也有高端文章好文章,但是我们的Meta产出大部分都给了水刊杂志。

最后我们的科研水军善假于物,战术灵活。

2016年9月20日,中国科研水军再次让中国科学界声誉全球扫地。美国知名抄袭监测网站Plagiarism Watch通过国际知名英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iPlagiarism顺藤摸瓜,发现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一个巴西SCI杂志(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该杂志中国文章比例高达78.1%。在这个杂志上竟然出现了双胞胎文章出版,文本相似率超过三分之一,图片也基本相似。

找公司发表文章这个是科研圈大家都知道的灰色地带,然而2017年Tumor Biology撤稿事件让我对于科研造假有了新的认知。伪造推荐的审稿人邮件这一招,确实太狠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A教授是肿瘤领域的哈佛大学大牛,邮件地址是A@hms.harvard.edu,造假的人推荐A为审稿人的时候自己注册了一个A@gmail.com,然后杂志社编辑看到A的名字和学校不加检查就按审稿人提供的邮箱发了过去。其实就是自己审自己稿件!这一招,我只能说算你狠!

结语

网络灌水的水军,一时得利,却深受良心谴责,误导网民。虽然我们很多的科研水军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也不得不说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来说科研灌水害处远远大于那些虚名。我们国家的SCI论文总数全球第二,但是在高端科研期刊的发文量却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现在我们的科研水军灌水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影响因子很低,版面费很高的国外杂志。每年送那么多钱给老外只是为了那些虚名,对于我们的科学未来是非常危险的。希望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不要再一刀切的要求科研论文,一味的追求影响因子,不要让发论文继续成为政绩指标政绩工程。

希望真心关心中国科研的您多多转发,引起全社会重视,真正改革科研评价体制!

不要让最后科研工作者都变成了


2018.12.17

文章发出后收到很多大家的评论,谢谢大家的评论,好的坏的我都收下。

这个原本是三个月前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 月牙山研究所 的文章,没想到这次在知乎引起大家的关注,再次感谢!

任何的问题放到特定的大背景下,都是合理的。

不管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支持者还是对科研圈灌水现状不满的抨击者,都各有各的道理,我都理解,很多对方的观点我们也都可以理性的去分析,本来希望尽量客观,可能语言功底不好,让一些读者产生了比较激愤的情绪,见谅!

其实支持灌水的话也有点像当年支持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前辈们,当年我们底子薄,经济没那么好,只能做出部分牺牲,现在我们经济好了,可以喊出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模式的转变了,大家开始关心环境了,大家开始吐槽“空气质量差”、雾霾严重,然而我们可以说既是获利者也是受害者!

科研确实需要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也是从裤衩背心换飞机大炮过来的,但是关键时刻也要产业转型,什么时候是成熟时机,这是个问题。很多人喷平均引用指标不靠谱,就像很多人也会去喷我国居民平均收入低一样,当然我们基数大,我们总GDP高,世界第二,但是人均低,所以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这是现实,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要正视。我们既要看到我们的北上广深,也要看到西部贫困地区的山区儿童!我们既要看到我们高端论文产出的增多和论文总量的增高,也要看到我们的高端论文占比依旧较低、掠夺性期刊中国作者占大多数的这个客观事实。

我们肯定成绩,但也认清问题,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管您是处在产出高端论文的阳春白雪之地,还是还在努力灌水为了生存、毕业的博士及青椒,科研说的高尚可以有很多种说法,但其实大家也都是混口饭吃的同时尽量做出点有意义的东西来。

成绩很好,问题也很多,肯定成绩,认清问题。

文中引用数据来自SCImago网站,大家不相信的话可以自己去看

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

所有文章统计数据来自SCI数据库

再次感谢所有人的批评指正,祝中国科学未来越来越好!

用我喜欢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相关话题

  Nature 也发文谴责特朗普践踏科学,本次大选为什么科学期刊纷纷下场站队? 
  怎么查所在领域的优秀课题组? 
  如何看待肖战粉丝立志半年发10篇以上的sci? 
  如何看待共和党新税提案将研究生被免除的学费认定为应纳税收入? 
  翟天临事件影响到今年毕业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了吗? 
  Springer Nature 宣布撤回 64 篇论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同行评审报告能被伪造? 
  科研圈里,为什么一些学科的女教授尤其少? 
  读硕/博期间你积累了哪些重要的科研经验? 
  如果导师不压榨学生,比较佛系,读研读博还会那么痛苦吗? 
  深圳先行示范区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研水平能否超越香港?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为将于 6 月 2 日举办鸿蒙发布会?你对此有哪些期待?
下一个讨论
今年弟弟高考,想在高考后给他买台手机,有哪些手机能够用上几年不卡顿?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