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得痛风?是因为我们的关节里沉积了很多从血液中析出的尿酸盐结晶。
我们的血液中为什么会析出尿酸盐结晶?因为尿酸盐这玩意在血中的溶解度很低,37℃时理论极限是404umom/L,而我们的皮包骨头的关节,比如脚趾头、脚背、脚踝、膝关节等,平时只有32-33℃的温度,尿酸的溶解度在这个温度下更低,大概只有360umol/L。而去医院查过尿酸的人都知道,我们很多的人尿酸值在300-400左右,高尿酸血症的人群更是可能到420-900umol/L,这么高浓度的尿酸盐在血液里根本溶解不完,一到温度更低的关节处就析出结晶沉积下来,也就是尿酸盐结晶了。
那为什么我们体内会有尿酸?是因为我们吃的无论是动物食物还是植物食物中,都含有一种物质叫做嘌呤。没错,就是中学生物学过的,DNA什么的碱基对,鸟嘌呤、腺嘌呤那个。只要有DNA的生物,都含有这个,所以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到处都是嘌呤。这些嘌呤到了我们体内会经过几部代谢反应,最后生成我们提到的尿酸。而尿酸呢,在PH低于5.65的时候大量以尿酸的形式存在,而我们血液PH是7.40左右,在这个弱碱性环境中,尿酸是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体内没有在分解尿酸盐的酶了,所以,尿酸和尿酸盐,就是我们人体代谢嘌呤类物质的最终代谢产物了。
和人类一样的,还有少部分灵长类动物、鸟类、爬行类。
那么绝大多数其他哺乳类动物呢?它们血清尿酸盐水平却极低,这是因为在他们体内,尿酸不是嘌呤类物质的最终产物,因为有尿酸酶的存在,尿酸还可以继续转变为尿囊素,这种物质比尿酸的溶解度大得多,基本全部溶于血液,经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而很不幸,在我们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表达尿酸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成为了不表达的假基因状态,所以尿酸成为了人类和少数灵长类动物的代谢终产物。
最终,溶到血液里,沉在关节里,积在肾脏里。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尿酸和痛风的爱情故事。
听到这,你的脚趾头和膝盖,是否在隐隐作痛了呢?
看到评论区里有小伙伴追问,甚至有美女小姐姐不惜私信我追问如下问题:人类进化过程中干嘛给自己找这么一茬事儿,让自己留下这么一个“不利”的基因突变呢?
的确,按道理讲,没道理说进化最后选择留下了尿酸这么个不好的东西。但是我们要考虑下当时的老祖宗们所生存的环境。目前最可能的假说是,在距今约1~2.5亿年前,类人猿类的饮食结构基本都是素食为主,盐分摄入极低,在此期间,类人猿可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低血压危机时代”,尤其是逐渐过渡到直立行走的过程中,低血压问题一直困扰着祖宗们,就如同我们现今的高血压病一样。
而此时,某个基因突然带来了一个变化,就是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这种尿酸水平的变化对肾脏的影响,能够帮助类人猿们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
所有,这种突变在当时,成为了优势突变被保留了下来。
只是祖宗们玩玩没想到后代子孙这么牛逼,现在一个个吃的像猪一样,吃盐什么的口味重的很,高血压席卷全人类,尿酸高反而成了一种“疾病”。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高尿酸和高血压息息相关。所以,控酸和控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