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人,我说几句。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一方面是阅历不足,另一方面是荷尔蒙过剩。那个时候是真的爱情至上,连脑袋都能不要。为爱人对抗整个世界这种事情不但敢干还觉得自己特了不起。我老婆就是那个时候跟我恋爱的,然后我们在一起十多年,克服各种困难走到一起。
十多年之后,老婆经常打趣我要不要去找漂亮的小妹妹。我说,我想啊,也喜欢。可是,真的再也拿不出那种劲头了!问题就在这里,拿不出这种劲头,这种喜欢也就只是一种肤浅地生理欲望,是基因层面上的给予男人的偏好,但是而显然代价太大,受益太少,懒得折腾。
当然更关键地在于,没了十多年前的那个劲头,就不可能有一段“轰轰烈烈”的记忆,没有这段记忆,似乎哪个女人都无所谓。
很多人总说剩女挑剔,其实大龄男子也同时变得挑剔了。二十多岁的时候不是只有女孩盲目,男人也同样盲目,不管家世,相貌,学识,孤注一掷,奋不顾身的大男孩一抓一大把。三十多岁的时候,哪个男人还没搞过几个妹子?女人的神秘感,爱情的光环,过剩的荷尔蒙,单纯和直接通通都没有了。这个时候的男人,会非常小心挑挑捡捡,看样貌,看学历,看家室,看性格,因为缺少激情所以不愿为别人改变自己,所以更加挑剔!
而大龄剩女们大致也是这个状态,所以除非二者非常契合,否则大龄男人更愿意找一个愿意为自己改变的人做老婆。
我时常觉得,为爱情不顾一切这种事情恐怕大部分男人一辈子也就只会干这么一回。如果,女人希望男人这样对自己,并把这个作为婚姻的条件,那么错过了二十多岁,恐怕就很难了!
什么叫现在不愿意娶
以前也不愿意娶
因为现在的男人配不上剩女
说白了,男的又不傻
1、剩女比那些十八、二十岁姑娘颜值高身材好
这道理男的都懂
2、剩女比那些十八、二十岁姑娘阅历多、成熟,还不粘人不作
这道理男的也都懂
那些矜持的剩女,就像是贵族一般
除了你请她吃饭送她礼物时候她可能才会粘你一下~否则想都别想
对比那些十八、二十岁的姑娘,一谈恋爱就把你当天,动不动就喊你亲爱的动不动就怕你丢了……
剩女那独立、矜持的气质简直令人陶醉
3、剩女比那些十八、二十的姑娘要求低
这些男的也都知道
其实很多朴素的剩女也就只需要啥男人出房出车再简单给点彩礼罢了……
其他的还能有什么?也就照顾她家人而已……
难道这些不是男人应该给的吗?
4、剩女还比那些十八、二十的姑娘更有文化和智慧
很多爱学习的剩女,上厕所都不忘挤出时间来阅读一篇咪蒙老师最新的论文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
她们是坠入凡间的折翼天使
她们是被灰尘暂时包围的璀璨明珠
她们是沉睡在花丛等待被王子吻醒的公主
那么,问题来了~
请问:这么优秀的剩女,中国男人怎么配的上?
我想
配得上这些优质剩女的,大概只能是全球首富了吧
因为大多数大龄剩女,确实性格比较怪异,或者难以交流。不是说的全部,是很多这样。
大龄剩男其实也没人嫁。不要说什么男人40一枝花。高富帅到了中年才叫花,或者中年事业有成了才叫花。要么就是有别的什么突出的优点,反正在年龄优势不大的时候总要有点别的硬条件。至于其他的都是豆腐渣。无论男女,青春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其他强力干货的辅助,假如有的选,谁会放着年轻的妹子小伙不要,跑去选个平淡无奇的单身中年人。
在婚恋市场,年龄,颜值,财富等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当其中一项不足时就需要其他的选项去弥补。在我看来男人越老越吃香,什么将来找年轻姑娘,那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针对男人的大骗局。编织个升职加薪的美梦让你年轻的时候拼命干活。真等你到中年了,精力不旺盛,体力也没年轻人好,又不去年轻人好骗,企业十有八九把你辞退,这就叫中年危机。
因此男人不愿意娶大龄剩女,女人也不会愿意嫁给大龄剩男。下图这位明显就是年龄上去了,心智还在20来岁。90自嘲老阿姨,79年还在小姑娘。梦中的哥哥真的只能在梦中了。
所以女人莫要听公众号的鬼话,什么女人被剩下都是太优秀。同样男人也别信什么男人年纪越大越吃香。真正因该做的是年轻时多积累,如果运气不好没在最好的年纪遇到对的那个人,有积累那样上了点年纪遇到的时候才能拿出与之匹配的干货。
另外一个回答写过。
资本主义,未来大比例终身不婚是趋势。男女都会大面积单身到老。
未婚男性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结婚意愿和结婚能力,(其条件满足女性择偶需求)。
这部分人才有选择的权利,才存在愿意不愿意娶的问题。
对于有选择权的人来说。
未婚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是有年龄梯度的。
从法定结婚年龄开始,女性就一波波结婚。
从青春期开始,就一波波恋爱。
如果女性一直没有择偶结婚意愿也就罢了。
而有结婚择偶意愿的,必然是从法定结婚年龄开始被一波波挑走。
外貌好的,脾气好的,家庭好的,懂事的,不作的,会互动的,能够正常与人交往的……
有适合结婚条件与需求的,适合当女朋友的,这么多年,被挑结婚,或者固定男女朋友关系的会有很大比例。
而在还没有结婚,还没有固定男女朋友关系的女性里面,有问题的就比较多了。
100个22岁女,都未婚,如果其中80%适合结婚,那么有选择权的男性与22岁女谈恋爱,可能遇到适合结婚的人是80%。
这100个女性,到了30岁,还有25人未婚,其中20个是不适合结婚的,5个是适合结婚的。
有选择权男性在这25个人里面恋爱,遇到适合结婚的人,概率只有20%。
同理,女性如果有选择权,选男性也是这个问题。
区别是主流要求男性有经济实力,而大部分男性到了27甚至30岁才有婚恋资格。
所以,男性晚一些,27,28甚至30岁,才开始大规模结婚,如果到了35岁,还没结婚或者有固定女友的,要警惕。
当然,如果这个男的35岁前就是穷,那么他也有可能是优质男,只是因为穷根本没有婚恋资格。
晚上去菜市场买菜,好的都被挑完了,剩下的都是有问题的。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以下是个人观点:
除了现代文明,以及纯粹靠着偶然建立现代文明的西欧之外,全部都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我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两个节点,三个阶段。
第一个节点是人类这个物种正式从基因进化改变为模因进化。
什么是模因?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而是学习的方式传递的信息。
这一步是一个纯偶然,需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新大脑(即学习脑),灵活的肢体(工具制造能力),以及优秀的发音器官(信息传递)。
地球生命圈30亿年的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
在这一节点之前,人类属于胚胎期,在这之后,人类出生了。
第二个节点,就是“科学”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取代“文化”,就是理性取代感性,实证取代先验。
要知道理性和实证其实是反生理的,人类的大脑在数十亿年的进化里,为了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预先编程”式的思考模式,这就是感性和先验。
但这对模因的进化是巨大的制约和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初数百万年的模因进化,却远远比不过现代文明区区几百年的进化。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二个节点的出现是纯偶然的,因为“科学”这个事物在最初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的进步是无益的。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古文明都发展出过朴素古老的理性实证思想,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与数学,比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墨、儒等哲学。
但这些哲学毫无例外地全部走向了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这才是符合统治与生产力短期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发展历史就一目了然了。
欧洲也是如此,昙花一现的古希腊哲学之后就是漫长的宗教统治。
直到“科学”这个事物偶然地从西欧诞生。
我们通常认为伽列略——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从他们起,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就隐约成型了,并成为后世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
但这并不是什么必然,只是纯粹的偶然,最初的科学对统治并没有帮助,事实上对统治还有害,但正是英国皇室的“个人爱好”,使得皇家学会得以成立。在官方的鼓励下,才有“科学”这个事物在襁褓中不被扼杀。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强度”是远超欧洲的,儒家和皇权对社会有极高的控制力,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想要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高度困难的。
跨过了这一步,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少年期。
下面再谈谈我认为的下一个节点,
下一个节点应该是在人类拥有全方位改变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技术之后,那时人类可以彻底摆脱如今人类的大脑这个效率极低的模因载体的制约,模因进化效率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成年期。
以下是个人观点:
除了现代文明,以及纯粹靠着偶然建立现代文明的西欧之外,全部都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我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两个节点,三个阶段。
第一个节点是人类这个物种正式从基因进化改变为模因进化。
什么是模因?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而是学习的方式传递的信息。
这一步是一个纯偶然,需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新大脑(即学习脑),灵活的肢体(工具制造能力),以及优秀的发音器官(信息传递)。
地球生命圈30亿年的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
在这一节点之前,人类属于胚胎期,在这之后,人类出生了。
第二个节点,就是“科学”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取代“文化”,就是理性取代感性,实证取代先验。
要知道理性和实证其实是反生理的,人类的大脑在数十亿年的进化里,为了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预先编程”式的思考模式,这就是感性和先验。
但这对模因的进化是巨大的制约和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初数百万年的模因进化,却远远比不过现代文明区区几百年的进化。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二个节点的出现是纯偶然的,因为“科学”这个事物在最初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的进步是无益的。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古文明都发展出过朴素古老的理性实证思想,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与数学,比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墨、儒等哲学。
但这些哲学毫无例外地全部走向了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这才是符合统治与生产力短期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发展历史就一目了然了。
欧洲也是如此,昙花一现的古希腊哲学之后就是漫长的宗教统治。
直到“科学”这个事物偶然地从西欧诞生。
我们通常认为伽列略——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从他们起,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就隐约成型了,并成为后世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
但这并不是什么必然,只是纯粹的偶然,最初的科学对统治并没有帮助,事实上对统治还有害,但正是英国皇室的“个人爱好”,使得皇家学会得以成立。在官方的鼓励下,才有“科学”这个事物在襁褓中不被扼杀。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强度”是远超欧洲的,儒家和皇权对社会有极高的控制力,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想要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高度困难的。
跨过了这一步,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少年期。
下面再谈谈我认为的下一个节点,
下一个节点应该是在人类拥有全方位改变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技术之后,那时人类可以彻底摆脱如今人类的大脑这个效率极低的模因载体的制约,模因进化效率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成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