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第1页

  

user avatar   jushis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个问题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在四大名著之外的中国古典小说话题下面开荒呢。

题主说:

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会有书中的那些人物,那些破事

这话说得对,《三言二拍》的重大意义就是它把这些破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做成了话本小说,而且不觉得那是破事。

《三言二拍》并不是八卦杂志。如果要跟现代的东西类比,它更像是电视上那些普法栏目剧,讲各种家长里短剧情狗血的杀人盗窃强奸事件。现代的普法栏目剧目的是让大家知法守法,而《三言二拍》是为了劝谕、警诫世人,在这方面倒有相似之处。

在屈原的时代,会有人记录这些事吗?

在李白杜甫的时代,会有人记录这些事吗?

直到很多年后,在宋代的市井之中,这些“破事”才被记录、加工,变成了最初的话本。后来经历了数百年发展,在明朝晚期走向成熟。终于,在晚明的城市里,白话短篇小说的巅峰《三言二拍》出世。

《三言二拍》中有套宋元两朝的旧作,也有明朝的新作,包括作者本人的原创。

评价这种名著,是要结合其诞生的历史背景的。

《三言二拍》成书于晚明,这是个很神奇的时代,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理学与心学交锋。

在《三言二拍》中看到了“欲望”,说明题主看到了这书的核心主题。

本书本来就不是想讲一些品德高尚、自控能力超强的圣贤英雄人物的传奇,本书只是想讲一些平凡庸碌的市井小民不平凡的人生起伏。

《三言二拍》诞生于以理学(禁欲)为国学的明朝,诞生于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的古代中国。它代表的是在商品经济中新兴的市民阶层。

市民阶层在中华帝国的民众中是绝对的异类。因为新兴的商品经济和传统的自然经济是根本对立的,所以市民的思想观念也和传统的农民截然不同。《三言二拍》中有很多的商人,社会不仅没有看轻他们,还能把行商坐贾也看作良业,这是那个时代的进步。

还有《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的故事,里面那种开拓进取、敢于冒险投机的航海家精神,在古代中国堪称难得。

《三言二拍》中有超过一半的篇目都是关于男女恋情和世态人情的,这些篇目中,都有着市民阶层解放个性、追求自由、向往新生活的理想。但也有着很强大的保守势力,为他们封死了每一条道路。

对比一下《三言二拍》和它之前的小说,不难看出《三言二拍》在思想观念上的进步。

以对女性的态度为例。

在《水浒传》中,女人出轨会怎样?

会死,而且必然死得惨不堪言,然后大家拍手称快。

(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人赞同)

在《三言二拍》中却不是。

比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旁白是这样评价王三巧儿出轨的:

看官们,你道三巧儿被蒋兴哥休了,思断义绝,如何恁地用情?他夫妇原是十分恩爱的,因三巧儿做下不是,兴哥不得己而休之,心中几自不忍,所以改嫁之夜,把十六只箱笼,完完全全的赠他。只这一件,三巧儿的心肠,也不容不软了。今日他身处富贵,见兴哥落难,如何不救?这叫做知思报恩。

最后王三巧儿得到了丈夫的谅解,也得到了作者的同情。

而且这个故事的人物对传统贞操观也不是很在意:

王婆爬起来,扶起女儿,说道:“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没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便真个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姻,图个下半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林冲那自缢而死的妻子。

关于贞操观,还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里的:

那巫娘子见贾秀才干事决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越相敬重。

要知道,这是在巫娘子被卜良迷奸之后。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当年豹子头林冲见到妻子后第一句话:

不曾被这厮点污了?

看来从明初到明末,小说中的思想观念真的实现了飞跃。大家可以想想,到现在还有多少男人思想不如贾秀才。

尤其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还出现了这样的话:

爱女爱子,情在理中。一雌一雄,变出意外。
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

本来这个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已经和别人有了婚约,却和别人苟合,应该受到刑罚的。但社会上却不这么认为,包括乔太守乔青天也不这么认为,于是就做主让他们改签了婚约。

还有苏小妹这个人物,是小说家虚构,历史上苏轼并没有这个妹妹。苏小妹在今天有着很大的名气,大家都知道她的传说故事。我认为是因为苏小妹身上有着很多现代女性的特质,她身上没有任何封建礼教的痕迹。

17世纪的小说情节能让21世纪的读者觉得理所当然,而不是一边看一边觉得里面的人做事荒谬,本身就是很难得的。

当然,《三言二拍》中还是有很多忠孝节义、三贞九烈、因果报应之类的落后思想。

不过总体上,《三言二拍》全方位地展现了晚明新兴商业城市的风貌,绝对称得上杰出作品。

《三言二拍》常常被拿来和西方的《十日谈》对比。两部作品有很多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禁欲保守的传统社会里,新孕育出的市民阶层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来嘲笑落后的礼教/宗教,追求着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遗憾的是,《十日谈》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三言二拍》之后却仍是一片黑暗蒙昧。

清朝小说在这方面跟《三言二拍》相比,甚至表现出了思想的倒退。无论是《聊斋志异》还是《儒林外史》,甚至包括《红楼梦》,都透着一种迷茫:

这个时代不对劲啊,可是,到底是哪不对劲呢?

明明已经把藩镇、外虏、阉宦、外戚这些历朝历代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可为什么还是感觉大青果药丸呢?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前一个讨论
为何周星驰、成龙等德高望重的电影艺术家都在新电影中重用无演技小鲜肉爱豆?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陈毅元帅的诗词作品?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