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宿舍里总有人好意思吃独食,让别人看着?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shuang-40-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起了俞敏洪多年前演讲中提到的一件事:

大学时,他们宿舍6个人,其中一个家在本地的,每周日从家里带回6个苹果。

其他人暗自高兴:“耶!一人一个!”

谁知人家没打算分给他们,而是自己一天一个。弄得他们很是失望。

后来创业时,念及6个苹果结下的疙瘩,没让这个“自私鬼”入伙。

他举这个例子是想教育年轻人要学会分享:

6个苹果,分5个给别人,你自己也许会交换到香蕉、梨子、芒果……

看到这里我有种误喝馊鸡汤的反胃感:

在物资紧俏、粮票尚存的80年代,如果你想吃苹果都得眼巴巴指望别人分享,那么你大概率拿不出 香蕉、梨子、芒果…… 投桃报李,人家室友不愿吃亏,没毛病;

如果你拿得出,主动分享交换好了,何必扛着馋虫一边猜心一边死等别人迈出第一步?我们堕落的女性群体里大多数人也没这么作吧?(PS:俞敏洪2018年发表言论:“中国堕落因女性堕落”)

—————————————————————

关于评论中提到的“学会分享是幼儿园就教过的,怎么到成人世界就成了‘分给你是情分,不分给你是本分’……实在不理解赞成吃独食”,

对于别人吃自家独食,我们没必要赞,但也无权批评。这跟在高铁上让不让座的道理相似。道德拿来约束自己就行,要是人人都企图拿道德来规制他人的行为,那恐怕只能是脸越厚的人越吃香,越老实本分的人越吃亏。

幼儿园以及小学思品课教给我们的乐于分享、宽容待人、见义勇为等美好品格实属可贵,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还是跟法治社会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结合起来比较好,不然孩子缺乏尺度,有时候会用跑偏,举2个栗子:

小学5年级,学校组织我们去农场义务劳动,中午用餐时,一个大嗓门女生把班里性格最内向同学的书包倒了个底朝天,倒出一瓶雪碧和其他一些零食,然后大呼小叫:“哟,怎么都不拿出来跟我们分享呀?”那时物权意识普遍淡薄,内向同学不善言辞,在“分享”二字的道德压力下,只能面红耳赤地任人打土豪分田地。

也是小学时,思想品德老师讲完《待人宽容》一课后,进入讨论阶段,同学们陆续举手发言,说到的基本都是“我上次弄坏/弄丢了XX的跳绳/橡皮/尺子,结果ta没让我赔,真是宽容待人的好典型”之类。后来体育委员发言了:“咳咳,刚才大家提到的都是正面典型,但是我要说一个反面的,那就是G(班长),上次D课间打闹时弄破了G的裤子,结果G当场翻脸不说,竟还穷追不舍地要求D赔她裤子,试问:你堂堂班干部,怎么做得还不如一个普通同学?”班长据理力争,但几乎每个回合都被体育委员以“那你也不能不宽容呀”回怼,我个吃瓜群众只得对窗外翻白眼。

我们有基本是非观念的人,遇到道德绑架会有明显的违和感,但迫于道德制高点投射的压力似乎又不知从何说起,这时让规则这条准绳清晰地告诉我们什么应当做、什么可以做、做不做取决于谁,便减少了很多困惑,也能少开些批斗会。

我关注的一个律师大V有次发微博说自己应邀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上课,成功让他们掌握了两句话:“自己的东西保管好,别人的东西不要碰。”想象一群小朋友拖着长调齐声念这两句话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这样的。你以为你们住在一起,就形成了某种天然的义务,你们就像亲人一样,东西互享,空间共用,啥都分一半。

事实上,你们只是住在一起,她除了不打扰你生活,不占用你空间外,对你一点义务都没有。

你们,只不过是碰巧住在一起,不代表你们真的在一起

中国这种奇怪的共宿制度总是让人产生一些奇奇怪怪的幻想。

你的行为,反而是对舍友的一种干扰。

懂了吗?


user avatar   ye-lai-nan-feng-qi-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们只是住在同一间屋子,而不是坐在同一张饭桌上,搞搞清楚自己的位置。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把这个命题称为“上海人的原罪”。如同指责上海人:小气、精明、自私,只知道守着既得利益者,不知感恩(这个恩可以现编),公平在哪里?...........


user avatar   he-da-da-37-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st day

“刚从超市回来呀~”小A特别热情地招呼我。

“是啊,累死了!”我把一个大袋子放到桌子上,“买了挺多东西的。”

听到这话,小B小C纷纷暂停了手机中正播放的综艺和美剧,迅速蹿到了我的桌前,“买什么了买什么了快让我瞧瞧!”


三双手把塑料袋中的东西掏得一片狼藉,我还蛮热情地告诉她们,“买了好多吃的,一起吃呀~”

她们挺不客气地一人抱走一袋薯片,我还在原地开心,我想着有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寝室氛围真融洽,真好。



2nd day


我穿好衣服拿起手机。

“你要去食堂?”躺在床上的三个人异口同声地问我。

“是呀,我还以为你们都没睡醒呢,那我就去啦。”

小A:“别呀,也给我们带饭回来呀!”

小B:“对呀,都饿死了!”

小C:“我也要吃!好人一生平安~”


我默默想了下,四份饭,我一手拎两个。虽然可能有点难度,不过也是在接受范围内的。

我晃了晃手中的饭卡,点头同意了,“好啊,那你们想吃什么呀?”

小A:“我要三楼的套餐!”

小B:“我要六楼的米粉!”

小C:“我要二楼的拌饭!”

“......你们可以吃一个楼层的吗?这样我也好方便买。”

小A:“不行!我就想吃他家!”

小B:“咱食堂就那么大,也没让你跑多远呀。”

小C:“哎呀就是,你快去吧,我们都饿死了!”

我心里有点不舒服,可想着大家都是朋友,这次我帮她们带了饭她们下次也会帮我,就没说什么出了门。



“饭回来啦!”我气喘吁吁地推门而入。

小A:“哎快把我的饭给我!”

小B:“我的我的!”

小C:“哪个是我的!”

她们都洗漱完毕,现在一个个光彩照人的模样可和刚才摊在床上的有气无力大相径庭。

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拉上小帘子,开始吃饭。

突然,一声惊呼从角落传来,“你怎么没和阿姨说我不要蒜呀,真是的,我最讨厌吃蒜了!”

接二连三的抱怨声响起,“我不想吃辣,都长痘痘了,这米粉里好多辣椒。”

“唉,我的红烧肉里也有好多肥肉啊~”

我闷在自己的帘子里,呆呆数着还冒着热气的米饭,突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一直到晚上,也没有一个人主动和我讲把饭钱给我的事情,我说出口,她们才磨磨蹭蹭把钱转账给了我,顺便还拿走了几包我昨天在超市买的零食。




3rd day



寝室只有我和小A。


“小A,你取快递回来啦!”


小A:“嗯,对......”


我瞧她神色有些遮掩,便没有问快递是什么,别人的事情,没什么好好奇的。


过了半晌,隔壁的小D突然闯进我们宿舍。


小D:“小A!我也要吃你家特产,见者有份啊!”

接着,小D又过来搂住我的肩,把她的朋友圈页面在我眼前晃,询问我,“你说对吧?”


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面显示小A十分钟前刚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感谢妈妈从家乡寄来的特产!爱你爱你!”,下面配了一个打开的快递盒子里装满了特产的图片。

我五分钟前刚刷了一遍朋友圈,没有小A任何的踪影。


屏蔽我了?


我回头看向小A,她气急败坏地皱着眉头,对上我的眼神又有些尴尬。

我突然明白了怎么回事,随便扯了个借口就走出宿舍,我需要思考与冷静。

待我再回去,宿舍已空无一人,只有我的桌子上孤零零地摆着一小袋食品,上面写着xx特产。我把它放在手心,还不及我半个手掌的大小,我苦笑一声,把它扔回了小A的桌子上。



4th day



我:“咔吃咔吃咔吃......”


小A小B小C,“你拉着帘子吃什么独食呢?我们也要吃。”


我:“你吃个狗屎。”


user avatar   luo-fei-yu-24-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镜像问题已经回答了你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在的,看了这个问题下的高赞答案,实在为相当多的年轻人的社交能力感到担忧。人的社会属性和能力似乎在退化。

先说具体的,这事儿有那么复杂么?

比如你独自吃个食堂常供应的包子,我就不信大面积室友盯着你看你吃。什么东西可分享,什么东西不是来分享的,分享的度是什么,难道当代人已经把这么简单的屁事儿复杂到处理不了了?

什么都是度的问题,你只有俩山竹(某高赞答案举的例子),你自己独自在那儿吃,而且你目光与室友没交流(说明你自己不在社交状态),你室友会逼着你分享?如果你跟人嘻嘻哈哈(在社交状态),你自己吃独食?你只有俩山竹?室友会啃掉你一个?这种屁事儿在我们那个时代根本就不是事儿。

社交,讲求有来有往,有分寸。你分享给别人,别人近似对等返还。富的多分享些,穷的少分享些,论心不论迹。谁单方面占便宜,要么太单纯,要么太自私。前者一教就会,后者远离,哪儿那么复杂?

因为,室友,同学,将来将意味着什么,以某些人的智商情商,恐怕想不明白。这种人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数如此之多。。。


再比如说父母鼓励小孩分享这事儿,似乎低龄化知乎人已经有心理阴影开始逆反了:老子自己买的东西,想不分享就不分享。

瞅把你个小盆友能的。现代父母鼓励自己孩子分享你以为他们是吃饱了称的老找自己孩子麻烦?因为现代心理学也好,社会学也好,发现“愿意分享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幸福,成功的概率都大于不愿分享的”。

不愿意分享就不愿意呗,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有人自愿掉队给别人腾位置,多好。。。


user avatar   fan-qie-he-xi-hong-shi-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一的时候,办了校园卡拉网线,有个学姐很委婉的问我,你们宿舍其他人有校园网吗,还是就你一个有?

我说,就我有啊。

那个学姐就说了句,那她们不用你的wifi吗?

我说,用啊。

之后没多想。

但是后来就有矛盾了,我晚上玩游戏,网特别卡,中午看剧,加载不出来视频,但我不说,我知道她们都在用。

重点是,她们用的时候网慢,就要说,让我不要看vip超清,让我调清晰度,让我别打网游。

我:???我开会员就是为了去片头广告和看超清晰视频的呀,我凭什么要换?我拉网线不就是为了上网打游戏方便?

还有一次,我在敲代码,根本没联WiFi,室友在床上刷抖音,说网怎么这么慢,另一个说,xx开着电脑呢。

那我听了口气就冲了,我网都没联又是我的事了?既然WiFi不好用,老这么慢,就干脆停了好了。

我暂停了校园卡的宽带业务,干脆不用省事。

直到校园网换成覆盖wifi,验证登陆,手机登了电脑就不能登的那种,我特舒心,各用各的,你没有你不用,你用了我就用不了。我用了你就用不了。


所以我就想说,我自己花钱的东西,让你是看得起你,不让你理所当然,怎么就叫吃独食?

关系好是一回事,别总理所当然吧

其实我和室友关系挺和谐,没什么大问题,当时这件事,她们总说我,让我不太高兴


user avatar   yue-ke-gong-ju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你和大学室友关系好吗? 
  有一个喜欢捧杀你的室友是什么体验? 
  室友自己煮东西吃,我也想吃就给我煮了一份,事后我必须要洗煮的锅吗? 
  把别人东西弄坏却不赔是什么心理? 
  大学期间被室友孤立欺负应不应该反抗? 
  寝室五改四被集体投出是什么体验? 
  你们宿舍的室友关系好吗? 
  大学舍友的女朋友对我产生了误会怎么办? 
  大学期间被室友孤立欺负应不应该反抗? 
  半夜被蚊子叮了喷花露水被室友骂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哪些电影的插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下一个讨论
知乎为什么执意打压想法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