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是原著党,只谈原著,不涉及影视剧。
最初的版本,如果不是报纸连载,而是像修订版那样,四册一起出版的话,我觉得去掉无所谓,可以在后面的情节里,借别人的口,接起与射雕、神雕的关联。好比现在的第9回,张翠山殷素素回归中土后,在回武当山的路上,借俞莲舟之口,讲了很多武当的历史。但已经连载过了,再删掉就不可能了。
金庸的小说,原来都是在《明报》上连载的。我觉得开始金庸只是心里有个大纲、部分的设定等,具体内容是在每天的写作中完善的。
我个人觉得倚天是非常特别的作品,对金庸的意义也非同一般,虽然没有实证,我还是倾向于认为金庸在倚天连载过程中,变更过最初的设想,改变了情节的走向。主要是我觉得倚天的故事情节走向、人物安排,和一般的小说差异较大:
1、前2回主要人物是张君宝郭襄;
2、第3回一跳几十年,3-10回,故事主要人物变成了张翠山殷素素;
3、到第10回,风云突变,花了全书20%篇幅(40回里的8回)的张翠山殷素素自尽了!第11回男主张无忌才上位,虽说也有的别的小说主角出场晚,但等过了25%也太长了吧。萧峰虚竹出场是晚点,但段誉是开篇就出场的,天龙中段誉怎么也是男主之一,而倚天最终男主毫无疑问是张无忌啊。
4、女主赵敏更让人惊叹!23回才登场,全书已经过去了58%!前面关于张无忌周芷若,铺垫了大量情节,结果赵敏天降,一登场就把周芷若挤下女主宝座。
用全书25%(10回)做铺垫,实在是太长了吧。但写也写了,故事也已经脍炙人口了,修订的时候再删掉就不可能了。
前两回,确实是承上启下的,回过头来看,主要交代了这些与后来有关联的东西:
1、接续神雕,强调了九阳真经的来历和主要特征,为后面张无忌练成九阳神功埋下伏笔。
2、讲了张三丰、武当武功的来历,峨嵋派的历史,武当少林结怨的原因(后来少林因之不肯救张无忌)。
3、交代了火工头陀的故事。后面俞岱岩、殷梨亭先后受伤,赵敏用计获得张无忌三个承诺,都是基于这个设定。
4、写了何足道,也算是交代了点昆仑派的历史。短短一回,何足道这个人物跃然纸上,其实是塑造得非常成功了,可惜突然就没了下文。
5、很多人认为张三丰对郭襄念念不忘百年,不过我个人认为张三丰对郭襄,只是少男情窦初开,非常青涩朦胧的感觉。后来武功大成,终成一代宗师,情感应该是淡去的。保留铁罗汉,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铁罗汉是武当武功的两大基础之一(九阳神功和罗汉拳)。作为武学泰斗,这个铁罗汉对张三丰来说,武学上的意义应该是高于感情纪念物的。况且铁罗汉只是少林的宝物,而郭襄送张三丰的从自己手上摘下来的金丝镯儿却不知道哪去里了。
最早金庸开写的时候,也说不定是准备写郭襄的呢。郭襄心里念着杨过,但张君宝、何足道心里可是念着她啊。
其实我从小到大见到的残障人士并不是很多,小时候以为是残疾人数量很少,长大了才知道是因为我们给与他们的支持可能还太少,不足以让他们可以自在地出现在大街小巷。
所以看到这个康复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样子,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他自信、耐心、温和,和大多数人没什么两样。如果我是一个听障患者,我一定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有他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听障朋友才能鼓起勇气走上大街,过正常的生活。
小时候接触到的残疾人士,大多不是这样。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哑巴爷爷,他应该是从小听不见,所以也不会说话,日常就是默默地坐在老城小巷的一个角落,勤勤恳恳地给顾客修鞋。我上下学常常会经过他,但是没什么交集。
后来有一次,我妈让我把家里的鞋拿去给他修,修完以后要给钱的时候,他居然摆手不要。旁边一个卖菜的大妈解释了我才知道,原来是爷爷看我年纪太小,不收钱。说实话,我日常经历的更多的是看我年纪小,多收钱的(比如买菜),第一次被“免单”,对象还是个赚钱不易的聋哑老爷爷。
结果回家我和爸妈说没给钱,我爸妈还开玩笑说以后都让我去,给我整生气了,后面家里有鞋要修的时候,我都让我爸妈自己去。
现在基本上也没人修鞋了,不知道老爷爷还在不在世,愿善良的人永远被温柔相待。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