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到底是说「端午安康」好还是「端午快乐」好? 第1页

     

user avatar   gao-gao-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啥重要吗?


user avatar   bmw123xf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声明,我无所谓别人用安康还是快乐,但我反感的是,那些听到别人好心好意祝福一句端午快乐时,非要像个老学究一样板着脸,“语重心长”地纠正应该说“安康”的人。这行径倒是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摇头晃脑的问着别人“回字有四样写,你知道么?”

可真要问他们缘由,不过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屈原,曹娥,伍子胥,除此再无任何自己的见解。而真正了解历史的人好意解说,实际是先有节庆,再将这些人放在端午纪念,他们却又要打肿脸充胖子,抵死不认,甚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论调坚持要用安康。

由此可见,这些人自己对中国的历史也是一知半解,也不去深究那个所谓“”非遗专家”说的是否属实,便轻信盲从,人云亦云起来了。甚至还充起了行家,指摘起别人的不是,真是可气又可笑。

不得不说,这个砖家将传统元素糅合其中,确实增加了可信度,但因为纪念先人,所以要庄重肃穆,所以纠正别人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乃至扩散到清明冬至都要说安康,这就非常荒谬迂腐了。

且不说这种生搬硬套的伪传统经不起推敲,若真按此说法类推,情人节别浪漫了,人家瓦伦丁都为爱献出生命了,你不得嚎两嗓子?儿童节是为了纪念被屠杀的集中营孩童,大家也别快乐了,全都默哀三分钟吧。

诚然,诸如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等历史性的日子,我们应该庄重并追思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们,但古已有之的节庆,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年复一年的增加娱乐节目,举国同庆。而生活在和平年代,且平均寿命远超古人的我们,却因为前些年突然冒出的一则推文,就活生生地把自己憋屈在一句祝福语上了?我们都生活在如此幸福安康的时代,更该大声说句“端午快乐”以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想起那时韩国申遗,被国人群起而攻之,大声疾呼“屈原是我们的”。可现如今,我们却在一句话上做些表面功夫。相较于究竟用快乐还是安康,我们何不在赛龙舟时吟诵几句屈原的《离骚》或是《天问》,或是吃着粽子,追忆一下嘉兴南湖上的那艘“红船”,甚至把孔乙己的回字几种写法,改成粽子有几种包法,岂不更好?

至于老人家觉得这天不吉利,要说安康讨个口彩,那就遂了老人家说安康。但请别拿那套说辞来要求别人全都用安康。

写到这儿,倒是让我想起两个成语故事“曾参杀人”和“三人成虎”,以后放在端午清明冬至这些节日里说说,倒也可做警醒之用。



user avatar   nan-hai-yu-ba-c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噱头罢了,但是因为这个噱头,到处都被“端午安康”刷屏了。

如今看到有人说“端午安康”,我眼前仿佛就出现一个面目安详的老太太,行躬身礼,嘴里说着“xx吉祥”,真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关键就这你还没办法,因为人人都说“端午安康”了,你说上一句“端午节快乐”还就真不成,人人都会拿异样的眼光看你,觉得你不懂规矩。

你要是怒发冲冠,梗着脖子,从网上找出一些资料来反驳他们,告诉他们“端午安康”之类的都是别有用心之人为了博眼球强行编排出来的玩意儿,那事情就更不成了,因为过节日的心情都给毁了。

所以咋办,过节日的时候,看在大家高高兴兴的份上,你只好也低眉顺目地说上一句“端午安康”。

一年年说得多了,你居然就会觉得,端午节本就该说“端午安康”。

很多东西都是这么潜移默化地改变的。



user avatar   tang-ming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端午安康、好、快乐?怎么回事?

据说这些说法有几种来源:

一、坚持认为端午安康的力量认为,端午是屈原舍生为国的日子!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诚然!有道理!

二、端午好。不少人认为,因为要过节总不能什么也不说吧?说个好,在安康与快乐之间,说得过去!有道理!

三、端午快乐!有一类人认为端午不是源于纪念屈原,而是源于尧舜禹夏至祭天!这个说法还没有充分依据!

有一类人认为,屈原虽然舍身为国,但他一人的痛苦而给众多的人带来了节日休假,由痛苦而带来了快乐!而屈原既然能舍身为国,难道不是为了大家的幸福快乐吗?只要不在祭祀场所,就可以自在点,想来屈大夫也不会怪罪!虽然有点牵强,但仍然有些道理!

还有一类认为,无论苦乐如何?人事如何?礼仪如何?还是快乐点好!人家这样叫快乐也有他的权力啊!

网上有各种声音,今天看见有的人认为叫端午快乐的人是假斯文,不懂历史!坚持只能叫安康!

有人认为,换过来说,安康也是刻意的很!为啥?人家屈原不安康,你偏偏要安康,不是与古人作对吗?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扯不清,不如不扯!各人叫各人的,不必太纠结、认死理,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不也很可惜吗?


user avatar   hhy123-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大多数的都说安康,我觉得不然,我觉得快乐才是符合传统文化、符合咱们祖先最初设立这个节日的思想,原因有三:

一、现在有许多人都以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有伍子胥后来还有曹娥,其实端午节最初是祭祀、辟邪、去病的,这个节日的诞生要比屈原早,到后来才和屈原联系到一起的,中国人很好把名人和节日联系起来,比如介子推和寒食节,都是如此。这是一个。可能有人会说了,祭祀还能说“快乐”?其实只要是咱们本土节日都是多多少少都和祭祀有关,因为咱们这个民族是祖先崇拜,清明节就不用说了,像春节其实在古代也是要祭祀的,怎么没见有人说新年“安康”?


二、安康这个词也就是这几年才兴起的,以前从没有听说过,以前都是快乐,而且咱们古人到端午节祝贺都用的不是欢就是乐,就是快乐嘛,诸如此类有非常多,史书上和考古发现的都能找的到。


三、安康这个词据说是一个非遗专家最先提出的,而这个人在网上查根本找不到,查无其人,说明不有名、不权威,很可能就是以讹传讹。而且我认为快乐这个词要比安康要好得多,快乐的基础首先需要安康,健康,然后是精神上的愉快,快乐。而安康就只有平安的意思。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总之,我的看法还是快乐会比安康好一些,综合于赓哲老师等的观点,再加上我自己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史书再加上我个人的理解才说的。我觉得无论是“安康”还是“快乐”其实都无不可。只是希望别再出现一有人说快乐,就说没文化,群起而攻之,甚至人身攻击!


user avatar   en-jiang-yue-c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身为中国人以至于所有中文使用者都应该铭记2015年6月,中国人再也不能快乐了,因为那一年的那个月有人发明了一个词“端午安康”因为纵观汉字的历史这四个字如此连用这是开天辟地来的头一遭,可就是这一个用法被人安上了一个不这么用就是没文化的标记,导致无数的蠢货终于得到了一个可以装文化人的机会,于是一夜之间神州大地数亿人化为安康怪,凡遇到端午快乐的必定跳出来抨击一番嘲笑别人没文化,从此快乐了四千年的端午不能快乐了,流传了四千年的文化就变成了没文化。这是华人之耻、汉语之耻。最后送诸君一句:端午良辰,献续同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端午快乐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可以使用。另外照你这么说,生日快乐也不能用,因为那一天你的母亲在遭受着痛苦。当然这个例子也许不太恰当,我想说的是,节日的设立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愁眉苦脸,而是为了在这一天能够让大家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就足够了。


user avatar   aizhug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郭有话说


user avatar   fand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时候祭出这套图了。





user avatar   yamamoto-NUM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端午祝福从“快乐”转为“安康”,似乎就是这两年的事儿。祝福词变了,但被祝福的心情还是一样快乐,只是每次看到“安康”两字,总感觉有种过于厚重的感觉,不如“快乐”来的简单。互道“安康”,脑中出现的是下面的样子。

端午祝福为啥从“快乐”转为“安康”?查下资料,汇总下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端午同时是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我们没有抬棺蹦迪的传统,在先人投江的纪念日我们后人表现的太开心有点不合适,所以不用“快乐”;二是端午恰值暑热开始,瘴气蚊虫疫情到了夏季会增多,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能熬过夏季也是种幸运,因此作为酷夏开始的端午,祈祷人平安健康很合时令。

这么看端午节祝福人“安康”有点道理,但细想又不太对,古代用“安康”合适,现代未必。

回想一下我们清明节扫墓的情景,给去世已久的先人扫墓,我们的心情并不一定会沉重,反而有时会有一点点兴奋,特别是墓园位于风景优美的郊区时,还可以把扫墓活动当做一次家庭聚会踏青的机会,对小孩子来说就更是快乐了,这是人之常情,无关孝与不孝,只要不做出在坟头蹦迪的离谱事情,没必要非得把节日过得那么沉重,毕竟学习、工作中让你沉重的机会一点也不缺。对于已经投江去世了2000多年,又跟我们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屈原,我们在端午节纪念他,恐怕自发悲伤的情绪会更少,还有必要去刻意压抑吗?让后人在这个日子表现的自然点快乐点不好吗?

另外,对古人来说,酷暑开始意味着瘴气疫情闷热,是“苦夏”,但对于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不再担心小疾病,而且可以坐在空调房里刷手机的现代人来说,夏季的到来也不是那么苦了,至少不那么危险了。因此端午再祝福“平安健康”就有点过时了,节日问候语也应该与时俱进反映生活。

虽然说平安是福,但节日的祝福不应止于此,应包含着更高一层次的祝福。对于马上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厉害时代,把已经实现了的生活水准,当成节日祝福真的很香吗?对于平安健康过夏天已属平常的现代人,在端午节再问候“安康”,是不是感觉没有get到点上,很有点拍马屁没拍爽的感觉。

并且,习惯了在节日用“快乐”祝福(除了清明节),这几年非要改成“安康”,否则就显得很没文化很low,就让人很不舒服了。感谢你给我普及知识,但别想着纠正我几十年的习惯。

想想我们日常见面寒暄语的进化,北京话从“吃了么您内?”进化到“遛弯呢您内?”再到年轻人互道“你好!”说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时代的进步,日常问候语也要与时俱进,而不必抱残守缺,非要年轻人见面还要互相问候“吃了么您内”,否则就是没文化数典忘祖。

吃不饱的年代,问句“吃了吗?”反映了当时人们最关注温饱问题;问候“遛弯呢?”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已经解决了温饱,到了有空闲时间需要遛弯的阶段;现代年轻人见面简单互道“你好”,反映了现代人更注意尊重隐私。问候语的进化,也很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很自然。

一句“你好”仅仅是泛泛的问候,不包含任何推测窥探的意思,让人听了更舒服,要不然过于热情细节的问候,整不好就触犯了别人的逆鳞。

不管你是孩奴还是丁克,不管你支持年轻人应该奋斗还是阿姨我累了不想奋斗了,不管你是支持白人优先还是黑人命贵,见面互相问候一句“你好!”保证政治正确不挨打。

日常问候语随时代进化我们不会纠结,为啥在端午问候时,非要把“端午快乐”改为“端午安康”呢?这不拧巴了吗?

啰嗦了一堆,客官可能要问,那你到底是要“安康”祝福还是“快乐”祝福呢?小孩子才做选择题,作为成年人,我啥祝福都要,哪个都好,给我发祝福不用纠结,只要是好词都喜欢,最好来个快乐安康双重祝福!就像下面这样的。


最后再说一句,甜粽子咸粽子都喜欢,不挑食。

本文转自本公众号文章:




     

相关话题

  一句话形容工匠精神? 
  二战前日本的文化输出是不是几乎为零?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郭德纲说过什么值得细细品味的话? 
  七夕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 
  假如你有机会陪一位三国人物看完至少一折戏(五大剧种/其它中国戏曲剧种,题材不限),你会请谁,看哪折? 
  为何中国式的葬礼给人一种「俗」的感觉,而西式葬礼则给人一种「雅」的感觉? 
  古代守孝与守制有何区别?三年是36个月,还是27个月? 
  看到一个问题,“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既然礼是好的,为什么会失呢”? 
  有什么不烂大街的端午祝福语? 

前一个讨论
建党百年华诞,三名航天员太空发来生日祝福,你还有哪些祝福的话想说?
下一个讨论
日语入门选什么教材比较好?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